最新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模板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1:20:48 |
  • ZTFB |
  • 9页

另外,报告需要包含充分的资料和信息支持,以增强其可信度和可靠性。提前进行报告的草稿和初步修改,以确保报告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范文中的实例和数据展示了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具体支持。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一

作为全省三个困难市之一,铁岭市县乡财政经济的运行一直引人关注。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省市财政体制的调整,省政府对困难县乡特别关注,铁岭县、开原市、昌图县、西丰县和调兵山市5个县(市)从体制上得到了省共享税种增量返还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西丰和昌图两个省级困难县享受到了省政府65号文件中关于税收增量定比返还、周转金缓还、转移支付补助等优惠政策,极大缓解了我市县乡的财政困难状况。但由于我市县乡经济发展规模有限,农业所占比重较大,自有财力来源十分有限,县乡财政困难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因此,全面考察县乡财政经济运行情况意义重大,我局结合市委政研室“大调研”活动,对我市县乡财政体制现状、成因及措施进行了调研。

目前,我市实行统一的市县财政体制。由于我市县乡财力基础不一,近两年,各县(市)区在开展财政资金县级经费财政统管改革、乡财县管、工教人员工资县级统筹等各财政改革中,本着一级政府一级财权、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各县(市)区根据自己财政运行实际,分别制定了本级对乡镇的财政体制。从我们铁岭市情况看,各县(市)区财政体制不一,大体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完全执行现行的中央、省市、市县财政体制,但未打破县本级与乡镇级企业隶属关系,实行部分税种共享。二是在现行的中央、省市、市县财政体制基础上,县(市)本级将中央、省、市共享税种以外的部分税种或专项收入(如城建税、农业税、教育费附加等)划分为本级收入,作为乡镇公教人员工资统筹资金来源。三是实行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差额缴补的财政体制。以基数算帐,通过测算各乡镇财政的可支配财力与各乡镇的标准支出进行对比,财力可以满足标准支出的乡镇,按比例上解,可支配财力不能满足标准支出的乡镇,本级进行补助。

此外,有的县区对县统筹收入的来源也从体制上作了相应规定,如各乡镇中央“两税”、所得税返还及省市共享各乡镇的税收返还作为县统筹资金来源,不再返还乡镇。

目前,我市县乡财政体制都是在现行中央、省、市财政体制下,针对县乡困难状况,为基本保证广大公教人员工资、保证政府低标准运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体制。可以说,在上级越来越多的集中县乡收入,以及取消县乡赖以生存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尤其是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三提五统”后,县乡多样的财政体制已无多大的调控余地,真正影响县乡财政体制运行的还是现行的中央、省市财政体制,突出表现为:

(一)县乡财政的自身保障能力和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而且随着中央、省集中的增量财力的逐年增加,县乡用自有财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还会进一步弱化。一是县区财政自给率明显降低。在我市县区一般预算支出中,用自有收入安排的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49.3%,下降为2003年的38.6%,下降了10.7个百分点。二是可支配财力中自有财力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由2002年的66.7%下降为2003年的45.5%,下降了21.2个百分点;包括税收返还在内的的县区自有财力所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91.4%下降为74.6%,下降了16.8个百分点。

(二)现行的财税体制对困难县乡财力的稳定增长影响越来越大。

2003年是新的省市财政体制运行的第一年,从运行情况看,非常不利困难地区财力的稳定增长。从共享税种情况看,目前中央和省共享的都是地方极具潜力的税种,而且共分享比例较大,占地方收入很大比重。2002年,省财政体制未调整前,我市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五大税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62.2%,其中县区所占比重55.4%;2003年新的省市体制下,五大税种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下降为44.6%,县区为31.4%。由此可见,占地方收入最多、最具潜力的税种共享,比例之大,势必对困难地区财力的稳定增长造成很大影响。从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情况看,转移支付补助远远小于净上划收入财力,困难地区的财富不断上流,且逐年增加。从我市2003年决算情况看,全市上划中央和省收入合计10.5亿元,中央“两税”和省税收返还5.6亿元,净集中我市财力3.3亿元;而2003年省给我市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仅1.3亿元,地方财富上流2亿多元。

(三)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从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困难县乡的困难。

一方面,经济发展中带来的增量财力大部分上解中央与省,地方政府运转和工资基本需求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困难和矛盾越积越多。2003年,我市共上划中央和省收入为10.5亿元,占全市17.8亿元税收总量的58.9%,净上划财力3.3亿元,其中:中央财力31000万元,省2481万元。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力增量在新体制的框架下,越来越多地被中央和省集中。另一方面,支出的责任,如:提高县乡公教人员工资标准、落实国家调资政策、社会保障增量、乡镇机构改革成本、农村税费改革配套等诸多现实问题,都让地方财政买单,这既不合理,也难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地区财政的压力无疑是越来越大的。由此可见,目前分税的财政体制,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分税,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脱节,加剧了地方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难程度。第三方面,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县乡财源,不仅因一些减免税、提高税收起征点等优惠政策减少了县乡财政收入,而且财政还要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支持县乡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县乡财政的负担。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消农业税等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不仅使得粮食主产区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全无,而且还相应增加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支出,一剑双刃,无疑使农业地区财政雪上加霜。2003我市税费改革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2559万元,2004年减征农业税我市需落实配套资金1191万元,两年合计我市县配套资金达到3750万元。财力的主要增量用于上级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支出,加重了农业地区财政负担。同时,农村税费改革降低了农业税率并取消,又取消了屠宰税、特产税,直接减少了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收入。农业税是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2003年我市农业税实征入库额为9577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9.9%,随着农业税的逐年减征直至取消,对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县乡征收的屠宰税,征收对象是屠宰加工业厂主,不是农民,在我市虽总额不多,但相对集中,且发展空间较大,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屠宰加工业不断增多,屠宰税增量增加较快。2002年,我市征收236万元,取消后,不仅影响存量,也影响了增量,更集中影响了个别乡镇或县区财政收入。农业特产税是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业地区财政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1998年我市农业特产税实征入库高达2080万元,2000年由于特产税率下调20%,全市特产税的存量减少了732万元。2004年取消特产税,不仅减少存量,增量更不可能存在。虽然省财政厅对特产税取消后进行了转移支付补助,但同决算数比较存量财力仍减少了760万元,增量按前五年农业特产税平均增长率测算每年影响206万元。经测算,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每年影响我市财力4952万元,使本就困难的我市县乡财政财力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除保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外,财政调剂余地越来越小,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无力保障。

现行分税制框架下的县乡财政体制,改进和完善都需要在上级财政体制完善基础上加以自我修整。治病还应治本,现行的中央和省市的财政体制从直接到间接,无疑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尤其是县乡财政的困难。如不抓紧加以改进和完善,势必危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县乡体制再完善、结构再合理,也不能解决财力不足的根本矛盾。铁岭市县乡财政困难状况全省有目共睹,几年来我们在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做了许多创新性改革,推动了全市财政经济的发展,但终因经济总量小、支柱产业少、农业负担重等诸多因素,使多年财政困难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尽快调整和理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从体制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农业地区的困难县乡尽快走出困境。

(一)建立规范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把县级财政作为转移支付的受益主体,加大对困难县区的转移支付补助,提高县乡保工资、保运转能力。目前,从省政府对县乡转移支付制度设计情况看,有些口径设计不甚合理,转移支付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如在《2005年省对下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办法》(待定稿)中,对可支配财力和必保刚性支出口径的界定,其中可支配财力口径中一般预算收入全部界定为可支配财力,未考虑专项收入不能平衡财力,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的成本支出;必保刚性支出标准偏低(工资支出不含地方性补贴等)等等。在此基础上计算的对县乡转移支付补助不足以维持县乡基本的支出需求,由此造成县乡为保政府运转、为及时按标准兑现公教人员工资等支出捉襟见肘,东挪西借,财力缺口较大,形成大量的财政挂账。因此,在现行分税体制下,结合税费改革、农业税减免等税费政策调整,应合理界定县乡标准支出,加大对县乡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调整和完善税收返还体制政策。

分税制体制的实施,地方财政已对中央、省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农业地区的困难县乡,而与此同时,县乡财政的困境却逐步加深。调整和完善现行框架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应从充分调动地方组织中央、省级收入的积极性入手,实施县乡财源建设工程。调整分税制财政体制返还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以及区域特性,以财养财,加大返还补助的力度,调动困难县乡发展经济、涵养财源的积极性,从体制上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从目前我省对县乡的财政体制看,省政府对全省40个县(市)的省分享的5个税种增量部分实行了全部返还政策(辽政办发[2005]1号文件),可以说对2003年新的省市财政体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补充,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建议省政府还应进一步扩大五税增量返还范围,将省分享税种增量部分实行税收返还政策的范围,由“县(市)”扩大到含有乡(镇)的区级,加快远郊区经济发展,推动城乡统筹,推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细化省对县乡财政体制中激励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从2003年省调整、完善省市财政体制后,省政府、省财政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辽西北22个贫困县、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既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策,也是省实施新的财政体制的配套政策。由于政策一视同仁,我们感到困难县区的发展水平与省支持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有些政策我们困难县乡没有能力对接。一是建议区别对待,制定针对特别困难县区发展的支持政策,尤其是财政困难的农业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增加县乡自身造血机能。二是在项目、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降低支持政策的门槛,向困难县区倾斜。三是上级出台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减免税等一系列政策,虽然有益于农民增收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但却无益于地方财政增加收入。建议考虑农业地区财政收入特点,在支持县区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等发展地方经济的过程中,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等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既富民,又强县,强县与富民的有机结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二

1、收入情况。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146863万元,占预算61.3%,同比降0.8%,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32097万元,占预算61.8%,同比降4.6%;财政部门完成14766万元,占预算57.9%,同比增54%。非税占总收入12.5%,占地方级收入28.4%。

按级次划分,中央级完成82046万元,占预算65.9%,同比降3.9%;地方级完成64817万元,占预算56.4%,同比增长3.4%。

2、支出情况。上半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726万元,同比增长3.5%。其中:民生支出153082万元,占总支85.2%,同比增9%。重点支出完成情况:教育支出39909万元,同比增长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076万元,同比增长13.2%;城乡社区支出27939万元,同比增长37.3%;农林水支出26784万元,同比增长29.1%。

上半年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41999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105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38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560万元。

上半年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21930万元(其中:库区移民补助支出1949万元,土地出让成本支出19737万元,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244万元)。

1、主体税种普遍减收,增值税、消费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减收明显。上半年,受疫情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除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因迎驾集团股权转让和2019年所得税汇算清缴,较上年同期增收外,其他税种收入普遍下降,其中:增值税下降2%,减收924万元;消费税下降10.2%,减收3816万元;契税、耕地占用税下降26.5%,减收1369万元。上半年,我县实现税收收入1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收0.64亿元。

2、各行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白酒酿造、建筑、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减收明显。由于疫情,上半年各行业税收收入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白酒酿造是我县支柱产业,春节期间应是白酒生产、销售旺季,受疫情严重影响,上半年迎驾集团减收2758万元,同比下降3.2%;建筑业同比降33.5%,减收3495万元;房地产业同比降21.4%,减收2798万元;批发零售业同比降24.5%,减收8648万元。

3、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受疫情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财政收入连续6个月负增长,同比减收1170万元,下降0.8%。其中3月降幅最大,达12.6%;随着疫情好转,自4月份降幅逐步收窄,6月份降幅仅为0.8%。上半年财政收入虽同比减收,但随着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全县经济稳步恢复,收入降幅明显收窄。

4、重点税源多数出现减收,但对财政收入仍起支柱作用。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我县纳入统计的88家重点税源多数出现减收,但完成财政收入仍占全县财政收入79.5%,占税收收入的90.8%。特别是迎驾集团在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完成财政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7.2%,占税收收入的65.4%。可见重点税源对我县财政收入贡献突出,对财政收入稳预期至关重要。

5、“三保”、抗疫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省财政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开支压减工作的通知》(皖财预〔2020〕271号),切实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财政支出以收定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确保“三保”、抗疫等重点支出。上半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9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民生支出15.3亿元,占总支85.2%,同比增9%。

一是强化收入预期管理,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加强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密切跟踪疫情、减税降费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强化对重点税源的监控,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进一步加大与税务部门协调会商,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压实部门责任,依法做到应减尽减、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可持续。继续做好非税收入征缴工作,对砂石出让等收入及时征缴入国库,严禁挤占、挪用;强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对大别山国投集团等国有企业利润按规定比例及时缴入国库,做大财政蛋糕,增强财政调控能力。想方设法加大土地出让力度和强度,尽可能增加土地出让金收入,弥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足。

二是强化中央直达资金管理,优先保障“三保”等重点支出。切实做好中央财政直达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管工作,确保中央下达我县的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严格执行《省财政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开支压减工作的通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财政支出以收定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硬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强化资金统筹调度,优先保障“三保”等重点支出;强化财政绩效管理,推进部门预算和项目绩效评价,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支持疫后经济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通过减免房租、财政贴息、降低担保费率等措施,畅通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小微企业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激发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实现经济增长,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四是积极谋划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继续加强与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协调和配合,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抗疫特别国债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推进项目尽快开工形成实际工作量,强化项目绩效管理,科学设定项目绩效目标,积极开展绩效执行监控;积极谋划第三批非标专项债项目,提高项目编制质量,加快项目入库进度,争取更大的发行份额。同时,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支撑作用。

五是加强债务管理,严控财政风险。持续做好债务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压实债务风险防控责任;启动债务监测平台信息比对工作,完善债务相关信息,提高债务管理水平;加强债务偿还风险监测,督促债务单位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三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xx〕1号)相关要求,我中心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自20xx年4月15日起对部门整体支出情况开展了绩效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中心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副厅级事业单位,归属省水利厅管理。

(一)职能职责。

1.为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征地实物调查细则、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移民安置规划、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审查提供技术支持;承担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和后期扶持规划实施验收的事务性工作。

2.承担移民系统信息化管理和综合统计工作。

3.承担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的事务性工作。

4.协助有关部门拟订全省水库移民资金年度预算方案和安排方案;承担水库移民工作、移民资金内部审计和绩效评价的事务性工作;承担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的事务性工作;为水库移民资金管理提供服务保障。

5.协助开展水库移民工作法规、规章的研究和起草工作;承担大中型水库移民信访维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事务性工作。

6.协助推动水库移民对口帮扶工作;承担水库移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扶贫攻坚、安全生产的事务性工作。

7.协助协调三峡移民工作。

8.承担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的事务性工作。

9.承担省水利厅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中心设有6个正处级内设机构,即:综合部、搬迁安置部、规划事务部、后期扶持部、资金财务部和信访维权部。20xx年12月实有在职人员62人,其中:参公管理人员48人,非参公管理人员14人(事业管理人员10人,工勤人员4人),退休43人。

20xx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70.38万元(不含对市县转移支付),其中:上年预算结余结转382.08万元,20xx年初批复预算3,698.05万元,年中追加预算90.25万元;20xx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0.3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889.30万元、项目支出2,281.08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概况。

20xx年初预算基本支出为1,784.05万元,年中追加90.25万元,指标调剂增加5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0万元,全年预算为1,889.30万元。

20xx年决算基本支出为1,766.88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3.52%,其中人员经费1,358.27万元、日常公用经费408.61万元,基本支出年末结转和结余122.42万元。

2.“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20xx年“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共计33.49万元,比预算40万元节约6.51万元,节约比例为16.27%;比上年实际支出63.87万元减少30.38万元,减少47.56%,主要原因为20xx年无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其中:

全年因公出国(境)费实际支出0万元。

全年公务接待费实际支出15.49万元,比上年实际支出17.88万元减少2.39万元,下降13.36%;比年初预算22.00万元节约6.51万元,节约比例为29.59%。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年初预算1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年初预算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年初预算18万元,实际支出1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8万元),较上年减少了27.99万元。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保持了勤俭节约,杜绝了铺张浪费,全年“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合规合理、控制严格。

(二)项目支出情况。

项目支出是在基本支出和省级专项以外的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主要为业务工作经费及其他事业发展类资金项目。

20xx年度,一般公共预算的项目支出年初预算为1,919万元,年中指标调剂减少预算10万元,上年结转372.08万元,实际下达预算金额为2,281.08万元。项目支出决算金额1,528.34万元,执行率67%。具体明细如下:

1.业务工作经费:20xx年初预算为139万元,上年结转20.74万元,年中指标调剂减少5万元,20xx年实际下达预算金额为154.74万元,全年支出决算数86.81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6.10%。

2.其他事业发展类资金项目:20xx年初预算为1,780万元,上年结转351.34万元,年中指标调剂减少预算5万元,20xx年实际预算合计为2,126.34万元,全年支出决算数1,441.53万元,预算执行率为67.79%。

20xx年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20xx年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20xx年无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一)绩效评价结果。

对照《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xx〕1号)相关要求,我中心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履职效能、社会效应等方面对20xx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开展了评价。20xx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综合得分为97.90分,评价等级为“优”。

(二)部门整体支出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xx年,省移民中心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服务改善民生为牵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20xx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示范”的精神,统筹抓好移民搬迁安置、产业发展、培训就业、重点移民村建设、资金项目监管、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任务,不断开创全省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开展中心党委班子政治建设考察指出问题整改落实,严密组织内设部门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考察。高质量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1次、专题研讨5次、专题辅导4次,并赴韶山红色教育基地进行观摩学习。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办好了27件民生实事,有效解决了部分移民群众“急难愁盼”和制约移民事业发展的矛盾问题,做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2.高水平承办了全国水库移民工作会议,全省移民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提前在全国率先将移民后扶工作重心转移到兴产业强技能促增收的做法,以及高位推动移民区乡村振兴的成效,赢得了水利部领导和其他省份同仁的高度评价。

3.高标准完成了移民后扶“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十四五”全省移民工作开展明晰了目标、框架和路径。

4.全力助推移民区乡村振兴。以推进移民产业转型升级、移民美丽家园建设、移民创业就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全年实施了54个县的150个巩固脱贫成果项目,指导3个移民集中安置区编制移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规划,建成了245个移民美丽乡村,提请出台了关于加强移民产业扶持的指导意见,打造了14个移民产业示范项目,精准培训移民56000人次,全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达14%。

5.扎实开展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完成了5座水库的前期工作、4座水库的验收任务,督导毛俊、莽山、椒花等重点工程加快移民工作进度,为重点水利工程顺利推进作出了较大贡献。特别是加强了犬木塘水库移民安置监管,在时间紧、搬迁难等不利条件下,优质完成了坝区征地拆迁,为犬木塘工程顺利下河围堰创造了必备条件。

6.不断强化移民资金项目监管。开展省本级组织的30个县市区监督检查和所有县市区移民后扶政策实施情况监测评估,以及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移民困难扶助金、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深入开展移民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监督检查。我省移民工作绩效再创佳绩,连续3年获评全国优秀。

7.用心用情做好移民信访维稳工作,有力维护了全省移民大局稳定。

8.加强移民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督查,确保了全省移民领域安全无事故。

(一)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在设定、细化程度和可衡量方面未进行细化和量化,需进一步加强对部门整体绩效管理。

(二)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20xx年部门预算项目中业务工作经费、其他事业发展资金项目执行率低于70%,影响了项目实施进度。

(一)完善绩效目标管理,对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做到绩效目标可衡量。完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优化财务、业务、资源和资产绩效的协同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

(二)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以结果为导向,健全绩效评估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我中心将针对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各市州年度绩效考核和下年度资金安排的依据,持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本报告在我中心门户网进行公示。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四

今年是普法收官之年。自普法工作开展以来,xx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依法治县办的支持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法制建设,按照《xx县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总体部署,积极组织财政系统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加大普法、学法、用法力度,特别是把各项财政工作与普法结合起来,在巩固上一轮普法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增强了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了财政事业的依法规范和依法管理。根据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年法治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精神,我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我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

为切实做好期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全面部署普法工作。成立了法治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和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税政法制股,工作人员具体办理普法工作业务。研究制定了《xx县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对普法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形成了普法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做到了“三个纳入”:即纳入了各年度工作计划;纳入了局党组以及其它相关科室政治学习计划;纳入了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考核。每年度都召开了至少两次以上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法治理工作,并在年初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年末进行了普法工作总结。由于领导高度重视,xx县财政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工作和经费三落实。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法治宣传队伍素质,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质量。

在每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计划中制定出台《xx县财政局法律学习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和集体决定制度》、《xx县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同时还建立健全了法治宣传教育目标考核制度、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新录用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上岗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

(三)坚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局进一步加强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将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始终,通过集中教育学习,提高职工法律意识,规范工作要求,全面实现阳光财政。

1、抓好领导干部学法。采取集中学习和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学法,每年集体学法在两次以上,学法有记录、有笔记。我局先后举办了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依法行政法律知识讲座,并把法律知识纳入干部培训必学内容,有力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牢固树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观念。同时,局领导及行政执法人员也积极参加了全县党政机关干部依法行政全员培训以及法制知识讲座。

2、坚持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每年的12月4日宪法日期间,我局把政策宣传的舞台搭建在街头,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宣传板、解答咨询等形式,向群众重点宣传普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了我县财政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共发放宣传资料x余份,内容包含《政府采购法》、《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条例的相关知识。

3、结合实际工作,扩大法治宣传面。自普法开展以来,为增强普法的实际效果,我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律宣传。每年至少组织两次以上的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会,主要对会计法规和会计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并在会后印发考试试卷,培训考试成绩平均在95分以上。进一步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操作,提高了财务人员对财经法律法规的认知。

4、举行相关考试,检验法治宣传成果。普法期间,组织全局财政干部参加了财政部举办的全国财政普法知识竞赛和无纸化普法知识考试等相关法律知识考试,参赛率和合格率均达100%,特别是在全国财政普法知识竞赛中还获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无纸化普法知识考试也受到了县委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报表彰。通过不断地普法学习,对推进我局普法规划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根据财政工作特色,有序开展依法理财工作。

1、构建了制度管理体系。以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提高使用效益为目的,以过程管控为主线,以制度管理为保证,以技术手段为载体,稳步推行财政制度管理改革,构建了规范科学精细的财政制度管理体系。改进了制度建设的工作方法,注重采用科学规范的体制和先进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管理相对人征求意见制度;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建立综合效益分析、评估制度;近年来我局制定出台并收集汇编成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岗位职能》、《内部管理》和《办事规章》三个篇章共计89个规章制度,同时,每年都要制定出台《依法行政年度工作计划》,从而规范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行为。

2、强化了财政监督检查。变单项检查为综合检查,加大内审力度。分别在和xx年,联合纪检监察部门,综合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治理、社保资金检查、拖欠农民工工资检查、专项资金检查、票据检查七位一体,对11个镇、19个县直部门的财务收支、制度建设、内控管理、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账务核算、专户管理、资产管理、印鉴票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十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

3、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持续良好。加强了会计队伍建设,完善了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体制,加强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推进会计诚信建设;每隔三年都要对全县财务会计人员,全面进行《会计法》、《会计职业道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学习培训,从而推进了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管理,全面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自觉接受了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等部门对财政部门实施的专门监督;依法接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加强行政应诉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做好财政行政复议工作。

5、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制定出台了《xx县财政局党组议事规则》、《xx县财政局工作规则》,完善了财政机关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以及行政决策的监督机制,明确了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完善了财政决策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了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相统一,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推进行政听证制度,实行了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6、实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财政。

二是在局机关院内醒目位置设立了《xx县财政局政务公开栏》、《政策法规宣传栏》,公开了《xx县财政局工作职责》,内容包括财政局领导姓名、职务、职责分工和科室设置等情况,公开了《xx县财政局专用资金拨付流程图》,公开了举报投诉及受理电话。同时,通过公告、网络、网站、电视、宣传栏等形式,随时公开(示)国有资产交易、惠农资金兑付、政府采购等信息。

三是严格落实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财政管理严肃财政工作纪律的规定》、《首问负责制》、《关于进一步严明机关干部纪律作风有关规定的通知》等,建立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对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暗箱操作”或搞“假公开”、只公开一般事项而不公开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及只公开不承诺、只承诺不践诺、敷衍应付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按照有关制度予以责任追究。同时,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整改公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我局公开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促进了财政工作向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深入迈进。

(五)取得的普法工作成果。

1、整体工作评价良好。自xx年以来,我局在全县综合目标工作考评中连续十余年获得县委、县政府授予的一等奖。

2、财政法制工作成绩突出。以“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为主题的财政法治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先后被省财政厅,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分别连续授予“三五”普法、“四五”普法、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并在xx年5月16日,被xx县委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同年9月又接受了市人大组织的全市普法中期检查验收,受到了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3、财政运行机制健康有序。随着“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财政法律意识,提高了全民财政法律素质,近年来,我局的行政诉讼、司法诉讼和财政违法违纪案件出现了零发生的良好局面;一个“人文财政、包容财政、和谐财政、阳光财政、法治财政”的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充满生机与活力地健康运行。

(一)树立法治观念是财政普法工作的重点。因为法是要靠人去执行的,而人是由头脑里的观念来决定行为的,财政干部有没有法治观念是决定其能不能依法办事的先决条件,所以只有财政干部树立了法治观念,增强了法律意识,才可能去学法、守法、依法,才可能提高法律素质,提高依法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依法理财是财政普法工作的核心。理财是财政工作的基本职能,而财政工作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就像人体的筋络一样牵连着政府运行的整个系统,因此依法理财就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平正义,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坚持做到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信用,权责统一的依法理财是财政普法工作的核心。

(三)建设法治财政是财政普法工作的目的。打造一个规范的制度体系,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行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理财氛围,实现财政收支规范化,财政管理科学化,财政工作法制化,建设一个法治财政是财政普法工作的目的。

从自查的情况看,我局始终将普法工作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一)财政法制干部的法律知识有待迅速提高;

(二)财政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送法到基层、普法到全民的广泛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我们将对自查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整改。将开展普法工作与推进我局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创新活动方式,大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五

自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以来,xx县xx镇党委按照市委、区委指导要求,全方位落实,多维度推进,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抓实“三学”模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以上率下领学,领导带头学深悟透

xx镇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学习机制,及时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认真传达党史学习教育精神,发挥好领学、促学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个人自学,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纳入全年工作要点,围绕主题每月集中学习研讨1次。研究制定《xx镇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xx镇党史学习教育重点项目安排表》,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过政治生日”“书记上党课”等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具体任务、完善学习研讨、思想交流等长效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注重分层督学,落实党员主体责任

一方面xx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成立督导联系小组,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督查指导和推进交流,分批分类督学,掌握基层一线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督促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中心工作,从严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同时要利用好xx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强国等线上学xxx台,带动党员、干部学实、做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6家党群服务站、108家党建微家、社区党校、家庭小党校等党群服务阵地作用,督促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社会治理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重点围绕群众关心的“老小旧远”问题,谋新策、出实招,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推动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搭建平台促学,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xx镇党委整合区镇两级党史学习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双模式学xxx台。“线上”课堂云学习。开展xx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微故事云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向基层一线党员群众线上讲述“党史”小故事和在抗击疫情中涌现的真人真事,营造全镇学“党史”、学英雄的浓厚氛围;举办“党史”线上知识竞赛,以考学结合的方式检验党史学习效果,通过线上竞赛比拼,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xx党建”微信公众号打造“党史”周周讲微课堂,每周推送四篇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为广大党员提供学习资源。“线下”课堂精彩纷呈。通过现场情景教学,沉浸式学习,开展多形式多样化的党史学习教育。以“书记讲党课”“党史”理论宣讲团为抓手,开展党课宣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村居、企业,确保宣讲点位全覆盖;利用镇内各类红色纪念场馆、千年古银杏宅基、法治文化园、新塘湿地公园、水景门头、翠石菛园、xx海国长城文化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镇打造了一条贯穿全镇的党史学习教育路线,引导广大党员在行走中学“党史”。

感觉比较平淡!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六

自查报告是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间内对某项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的报告样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执行力不够。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不够。

部分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导致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作用的发挥。

3.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

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2.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重视内部审计控制,真正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运行。内部审计控制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

4.提高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5.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

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要跟着不断的修改,以达到其有效性,切实控制各种漏洞的发生。

现金的清查,是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确定库存现金的实存数,再与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核对,以查明账目情况。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即将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逐笔进行核对。

1、财务收支管理情况。

我院在财务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遵守财务规章制度,明确“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配备财务人员2人(会计、出纳各1人)。经费在日常使用中,严格遵循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准则;在办理财务报销事项时,严格执行“一支笔”的原则,同时必须有经办人、分管领导和院长全部签字后才能到财务报销,以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依法设置会计账簿,根据本单位实际发生的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业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会计电算化方面,采用的是用友erp财务软件,有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在资产管理上,做到帐物一致、帐表相符,特别是在使用中央专项资金采购时,严格按照行政单位采购办法,公开招标进行采购,采购的资产及时准确入帐。

2、诉讼费收费情况。

我院严格按照诉讼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收取诉讼费用,未另行制定收费办法、自行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诉讼费用的收取实行收缴分离按照受理案件适用的诉讼费用标准确定具体数额后,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缴纳诉讼费用;当事人凭人民法院开具的交费通知到指定银行交费,并以银行开具的收据作为已交(预交)诉讼费用的凭据,到人民法院换领诉讼费用专用票据。各区乡人民法庭收取诉讼费用,也实行收缴分离。因不便由指定银行收取诉讼费用,由人民法庭直接代收,并向当事人开具诉讼费用专用票据。人民法庭直接代收的诉讼费用,定期交入指定银行,同时将票据上交我院。我院对诉讼费用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和检查。

3、涉案款项管理情况。

由于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预算单位只能在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开设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局限,我院的执行案款,案件暂存款暂未实行专户管理。

4、诉讼费收费程序情况。

我院严格按照诉讼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程序收缴诉讼费用,法院只负责开收费通知单,由案件当事人直接向财政部门在农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开设的“诉讼费汇缴财政专户”缴纳诉讼费,法院诉讼收费全额上缴国库。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区乡基层法庭所在辖区未设立农业银行营业点,由经办人统一收取后再代为存入专户。

5、票据管理情况。

我院财务室设专人管理票据,并进行记帐登记,收费员每次向票据管理人员只领一本票据,以后缴旧领新;票据管理人员要按一定时间和收费员核对票据和核销票据,并按有关规定和财政核销票据。《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按照相关规定加盖人民法院财务专用章或诉讼收费专用章。

通过自查,我院在财务管理和诉讼费收费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预算管理方面,预算编制不够细化,调整随意性较强,今后要加大对预算的管理,应注意编制的可行性论证。在与各单位的往来业务中,结算不够及时,在以后工作中尽量采用转账支付的方式,当日进行结算。经费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财政的制约,划拨的随意性很大,在日常经费和专项资金上,都存在着到位不及时、不足额的现象,往往都是年终集中支付,增加了财务的工作量。

在组织机构控制方面,目前我局下设统筹股、基金管理股、审核股、办公室四个股室,通过制度建设做为组织机构控制的基础,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制度,对每项业务的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建立了《业务办理流程》,对各项医保业务的操作规程进行了明确;建立了限时办理制度,做到业务限时办结,权责关系明确;严格实施授权管理,按照规定分配权限,信息系统管理明确;落实岗位责任制度,责任到人,职工之间相互监督、秉公办事,同时不定期开展岗位轮换,既熟悉了各岗位的业务,又避免了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带来的弊端。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执行,做到了有章可循,为内部控制的整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业务运行控制方面,注重突出医疗保险关系建立和保险待遇享受中的牵制、制约关系,按照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制定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相关制度,明确管理,严格缴费基数,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待遇报销支付,实行岗位控制。

在医保基金管理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注意思想建设,认真严格执行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按照医保基金的管理政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会计人员依据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进行财务记录,会计记录按照规定的要素完整准确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会计报表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会计档案按照要求及时整理归档,印章管理符合要求,基金账户开设符合规定,做到帐帐、帐表、帐单相符,会计核算没有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会计科目设置符合财务会记制度要求。

医保信息系统网络是整个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能否安全有效的运行是医保工作的关键。

我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经常不定期的围绕基金收支、管理、监督的各个环节。

(一)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了内控制度,忽视了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自律机制。

(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系不够完善。

我们将继续按照《通知》的要求和步骤,以这次检查为契机,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把工作抓出成效,确保我县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平稳运行。

(一)优化队伍结构,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二)进一步认识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三)进一步规范网络管理工作制度。

(四)实地稽核与专项稽核相结合,确保医疗保险工作的平稳运行,防止基金流失。

(五)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医疗行为规范管理,完善结算办法,不断加大医疗核查力度,采取不定期、不定时方式对各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实施监控,对有违反医保政策规定的定点单位,严格按协议规定处理。

(六)不断加强医保经办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内控督查部门,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七

为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根据《区区级部门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工作规程》(复财〔2020〕59号)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财政资金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系列工作,现将有关监控情况报告如下:

我单位的资金情况:监控范围为2020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和专项资金共19个。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截止2020年6月30日,本部门支出预算已支付73908.23万元。

1.工作未开展的项目有4个。

2.预计年底能实现绩效目标的项目有4个,涉及资金25365万元;不能完成绩效目标的项目有0个,涉及资金0万元;预计年底完成情况与年初目标差距较大的项目有0个,涉及资金0万元。具体统计表如下:

3.偏差原因分析:重点监控19个专项资金绩效运行的整体质量较好,资金绩效正在释放。项目实施进度影响资金使用进度。单个受监项目的个性指标不明确,对应不同的问题偏差。具体情况详见各项监控分析。

4.监控过程中采取的整改措施及整改结果。绩效运行情况较为客观、真实,其评价结果可作为财政预算执行精细化、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综合绩效考评的参考依据。

的钱怎么花的,花得怎么样,存在什么责任”,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回头看”,反馈局业务科室针对资金绩效运行状况,及时预控、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纠偏措施;对本年度尚未启用的预算资金、沉淀的结余资金给予及时收回,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后续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八

预算批复后,我局印发了《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8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工作的通知》(岳财绩〔2018〕5号),督促市直预算单位对照年初批复的绩效目标,同步对2018年度前三季度财政资金的项目实施进度及预期实现程度进行跟踪监控。监控对象为纳入2018年度市委市政府综合绩效考评的72家市直单位;监控范围为2018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和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专项资金。

本年度市直单位绩效跟踪监控工作,涉及部门整体支出应报72家,实报52家,占比72.2%;受监整体支出累计预算安排13.09亿元,实际支出15.95亿元,其中基本支出10.77亿元,项目支出5.14亿元,结余0.04亿元(附件3);涉及项目支出应报89个,实报69个,占比77.5%。受监专项预算安排资金4.39亿元,预算到位资金2.42亿元,实际支出2.16亿元,支出实现率89.3%(附件4)。对比财政预算进度统计,前3季度完成年初下达市级部门预算的平均支出进度为68.3%,项目支出实现率高于预算支出进度21%。1-11月市级部门预算的平均支出进度89.6%,绩效运行进度可控。

预算执行与绩效运行“双监控”已成为预算管理常态。财政部门主导监控促推支出进度,资金拨付及时;部分预算单位对专项资金绩效自行监控较好,绩效目标运行清晰,对发现的问题能提出相应的纠偏措施或建议。但仍存在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偏差滞后因素。一是近半数单位未能按节点及时监控,绩效监控缺乏责任约束(附件5)。二是绩效监控报告质量不达标,填报内容简单,对绩效目标偏差问题缺乏有效分析,无法监控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预算单位整体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监控已纳入市政府综合绩效考评指标,对未响应支出节点实施绩效监控的预算单位,将对应扣分。

在预算单位前3季度自行监控基础上,我们针对专项资金管理可能存在较薄弱环节的民生支出热点项目,择选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环境监测及监控能力建设及近四年河道采砂实际规划编制”等12个专项,组织第三方开展绩效运行重点跟踪监控。经过近2个月的现场实地勘查、听取进度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财务资料等监控评价方式,按程序出具第三方绩效运行跟踪重点监控报告。

进度到位情况。重点监控的12个专项涉及14个资金使用(单位)分项。涉及专项资金预算8889万元,1-9月财政实际下拨4701万元,占预算安排资金52.89.%;项目单位实际支出3956万元,资金支出实现率84.16%,其中经费支出810.54万元,占比20.49%,项目支出3146万元,占比79.51%。其中:12个专项资金进度完成较好的8个;完成进度75%以下4个占比1\3,如:市疾控中心及一医院艾滋病防治专项、市国土资源局拆迁中心专项、市科协科普专项等资金,支付进度率仅为60%(附件2)。

绩效偏差情况。重点监控12个专项资金绩效运行的整体质量较好,资金绩效正在释放。绩效偏差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项目绩效目标不匹配,没有细化的量化指标,项目实施进度影响资金使用进度。单个受监项目的个性指标不明确,对应不同的问题偏差。具体情况详见各项监控分析。

本年度开展的预算绩效运行监控与财政重点监控,得到了局业务科室及资金使用单位的配合与支持。经过近2个月时间的绩效运行信息采集,我们认为第三方绩效监控报告(湘恒兴会字〔2018〕第090号)所反馈的绩效运行情况较为客观、真实,其评价结果可作为财政预算执行精细化、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及综合绩效考评的参考依据。

一是强化项目单位对资金绩效实现情况的责任约束,对专项资金偏离预算绩效目标的支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让资金管理人、使用人皆知“自家的钱怎么花的,花得怎么样,存在什么责任”,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二是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回头看”,反馈局业务科室针对资金绩效运行状况,及时预控、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纠偏措施;对本年度尚未启用的预算资金、沉淀的结余资金给予及时收回,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后续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市财政运行形势报告篇九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领导下,我们围绕全年收支预算,加强收入征管,加快支出进度,财政预算总体保持平稳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上半年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的预期目标。但是从完成全年目标来看,下半年一些指标还面临很大的压力。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827万元,为预算的55%,增长13.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9869万元,为预算的53.2%,增长18.5%,增收7799万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8%。非税收入完成25958万元,为预算的58.9%,增长5.6%,增收1382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554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68.5%,增长28.1%,其中核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八项支出合计增长35%。

(三)在十个直管县位次。上半年,在十个直管县中,收入总量居第6位,收入进度居第6位,收入增速居6位,税收总量居第6位,税收比重居第7位,税收增速居第7位;支出总量居第4位,支出进度居第9位,支出增速第6位。

(一)健全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治税工作机制。面对今年的财政形势,市委、市政府对财税收入组织工作格外重视。一是年初在政府层面进一步健全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将财税联系会议制度固定下来、实实在在的落到实处,定期分析财政收入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将综合治税工作作为分析涉税信息利用、堵塞税收漏洞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县级综合治税工作启动阶段,将综合治税作为行业税收分析、确定涉税疑点的一个重要途径。三是进一步细化协税护税机制,将具有协税护税职责的市直单位涉税信息全部以表格的形式每月定期向税务部门汇总提供,帮助税务部门加强税源管控。通过以上制度措施,重点挖掘了税收增长潜力,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应收尽收。

(二)持续开展耕地占用税专项清查。2016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耕地占用税专项清查活动,成效明显。2017年我市持续加大清查力度,一方面对去年清查不到位的继续清缴入库,另一方面扩大范围,对2012年以来“增减挂钩”、“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多形式占用耕地进行清理,上半年清缴入库税款12958万元。

(三)完善国地税合作治税网络。一是创新联合办税方式,在国税办税服务厅设立地税窗口,对增值税代开发票环节应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费同步征收,最大限度减少税收流失。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国税和地税征收信息传递机制,提升“营改增”后各行业的涉税信息比对分析质量,堵塞因涉税信息缺失而造成的漏征漏管。

(四)强化重点税源清查和外来企业监控。一是强化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专项清查。开展了以金融保险、大型超市、大型餐饮、学校医院、大型娱乐服务等重点行业所涉及的房屋租赁税收专项清查,上半年清查入库税收2000余万元。同时,加大企业往年欠税的清缴力度,6月份清缴入库欠税近3000万元。二是加强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监控管理。改变以往只通过建立报验登记台帐和以“以票控税”的管理方式,对外来施工企业实行专人管理,鼓励外来企业在我市注册设立具有独立核算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同时,与发改、住建、公共资源交易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掌握工程立项情况和施工单位信息,深入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施工企业是否按工程进度申报缴纳税款,确保税款及时入库。

(五)建立产业集聚区激励机制。年初我们建立了产业集聚区一级财政,充分调动产业集聚区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211家,其中四上企业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形成了纺织服装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带动全市税收收入的增长。上半年,产业集聚区税收入库1190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2.1%,增收7184万元。

(一)税收收入减收因素较多。一是营改增政策性减收。按照2016年营改增政策实施时间及减税情况,我市今年营改增减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将达到1.2亿元。随着纳税人购入不动产抵扣范围的不断扩大,进项税抵扣额加大,减税规模也随之进一步增加。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减收。随着税收征收主体改变,原有的地税部门“以票控税”的征收方式也改变为国税部门的自行申报缴纳征收方式,同时相应享受到国家对小微企业月销售额3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预计全年减收1500万元左右。三是外来建筑企业因政策原因形成税款流失。从2017年5月1日税务部门对外出建筑企业不再开外管证,统一回企业所在地缴纳税款,对我市税收征管冲击较大,预计减收800万元左右。

(二)耕地占用税增长后劲不足。2016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我市税收收入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市组织开展了耕地占用税专项清查活动,对2009年以来近8年政府收储的土地进行了全面清理,全市共清理入库2.2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25.6%。2017年上半年已清欠1.3亿,目前存量税收已基本清收完毕,下半年面临无存量可清理且新的增量不多的形势。

(三)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下降幅度大。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对我市税收收入起主要支撑作用,自2014年至2016年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38.4%、30.5%、29.8%,今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萎缩影响,我市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地方级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比重仅为27.3%,较去年同期下降30.5%,出现了比重和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对我市全年财政收入增长形成了巨大压力。

(四)工业企业基础薄弱,来自实体经济的税收对财政收入的支撑能力不强。近年来,我市来自工业企业的地方级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一直较低,2014年至2016年分别为6.4%、6.1%、8.7%。2017年上半年也仅为12.2%,工业税收对税收收入贡献低,对地方财政收入起不到主要支撑作用。

(五)土地增值税清算项目逐年减少。按照土地增值税现行政策,达到一定条件后,房地产项目才能进行清算。一是房地产项目全部竣工、完成销售的;二是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三是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四是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我市2016年有10个项目进行房地产清算,2017年仅有4个项目达到清算标准,对我市收入组织工作产生影响。

(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较快,但核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八项支出增长压力较大。上半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40554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8.1%,其中核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八项支出合计32.3亿元,增长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6%。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八项支出在连续二年保持高速增长情况下,现有的财政支出规模已无法保障八项支出的持续高速增长。

(七)财政保障压力较大。特别是2014年的基本工资标准调整未执行部分支出。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市按照上级工资发放要求对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调资部分采取“预增发”的方式发放,实际调整工资和“预增发”之间的差额部分暂不执行。据统计,根据工资批复标准并加上随之计提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等工资性支出在4.9亿元以上,对我市财政保障能力形成极大考验。

(八)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较大。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7246人,其中:在职26428人,退休10818人,在职与退休人员的比例为2.4:1。2016年财政垫付基金缺口4560万元。今年元至6月,财政已经垫付4928万元,预计全年基金缺口将达到8500万元左右,对预算形成较大压力。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一是认真落实好《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坚持“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收入征管机制,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税收监控,全面堵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跑冒滴漏现象,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推进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建设,依托系统分析、预测非税收入趋势,在落实减收、缓收政策的同时,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确保非税预算的完成。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支出管理,积极落实上级补助和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尽快形成实际支出,确保9月底完成80%以上,10月底完成调整预算的85%以上。二是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建立健全会商沟通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尽快将待分资金分配下达到预算单位,确保财政资金尽早形成实际支出,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快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保等重点民生支出进度,确保八项支出持续稳定增长。继续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民生和重点资金需求,确保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等民生政策顺利实施。

(三)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一是加强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及时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纳入调整预算。同时,密切关注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拨付效率,尽早形成实际支出,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用。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进一步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尽快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开展市场化融资。二是积极做好压减一般性支出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清理使用工作。严格落实一般性支出压减5%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盘活财政沉淀资金力度,重点加快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和财政清理收回存量资金的安排使用,避免形成“二次沉淀”。

(四)积极争取省财政对我市财政补助规模。一是加大争取省财政对我市的工资性转移支付规模。2017年,省财政对转移支付分配政策作了调整,压缩了向县级的倾斜额度。我市提前下达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不仅未达到去年完成数,反而较去年预算减少3411万元。同时,还将我市农业税减免转移支付的老基数17753万元扣减1848万元用作专项补助。而且,在省政府密集出台增资政策的同时,到目前没有考虑相应的转移支付配套资金,基于地方财力有限,目前我市预算执行中矛盾较为突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向省财政反映我市人员基数大、财政保障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努力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我市基本财力的保障力度。二是加大争取省财政对我市机关养老保险金缺口补助。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豫政〔2015〕68号)文件“基金收支缺口按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由省、市、县级政府分级负担,省级通过调剂基金对省直管县收支缺口给予适当补助”,积极向省财政厅反映,力争省财政对退休人员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大的县市给予倾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