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找规律听课反思(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8:05:56 |
  • ZTFB |
  • 12页

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按时间、地点等要素进行归类,提高逻辑性;这些总结范文是作者对一段时间内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总结和概括,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一

我们现在提倡并且也在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因为我们每个人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的时候,就容易受到局限。这个时候,如果能听听或看看其他人的想法或做法,换个角度去思考,往往就能突破自己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甚至还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此次参加“哈尔滨市政治学科新课程教学引领课汇报专场”,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个人体会反思如下。

现代教学,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的同时,多媒体的御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得力的辅助手段。但同时也应避免由于多媒体的运用而使教学的整体性受到破坏,使教学被课件牵着走的现象的出现。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感染力,态度要具有亲和力,并充满热情,才能带动和影响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并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

在问题呈现方式上,教师要打破教材内容安排的局限,加以整合和提炼。双城兆麟中学的赵林老师的这方面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讲解《身边的诱惑》一课时,一改教材问题逐一罗列呈现的方式,而是以一个现实案例的方式加以呈现,并在问题的设置中巧妙的将本节课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加以呈现,并形成很强的整体感,也具有很强的新颖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总有很多的不如人意。作为我们老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各方面的能力,使我们的缺憾尽量减少,使我们自身不断完善和提高。以他山之石使自己不断进步和提高,使自己的遗憾尽量减少。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二

王大师开课就让我有些烦躁的心静了下来。他不断地让正在读《望月》的学生轻些、轻些、再轻些,直到月光如水般静静流淌……淌进孩子的心里,淌进听众的思绪里。

然后,王老师用“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这种简练文字把本文的主要内容加以提炼,让学生去课文中寻找各有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头脑中构建起本文的框架,为细读课文做好了铺垫。在品读“江中月”文段时,王老师紧紧抓住“江”与“月”相关的词句,体会江月水乳交融的境界。在品读“诗中月”时,王老师紧紧抓住与诗人有关的动词来引导学生体会明白“不同的人望月有不同的感受”这个道理。

品读重点段“江中月”部分时,可以说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品味,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在此基础上,再抓住关键词语,指名再读,师生接读,相机穿插着老师的示范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思考,读中体会。随着朗读的推进,在学生们对文本逐步理解后将他们引入感悟“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妙不可言的意境。

在学生一时不能理解关于月亮“安详”一词时,王老师及时提问:“平时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安详?”在学生基本找到感觉时,王老师又提出找近义词和反义词,再向学生提出“有什么新的`体会、发现”,理解课文可谓水到渠成。王教师还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江中月是通过观察现在的“月”,具有散文的味道;诗中月是通过回忆过去的“月”,具有诗歌的味道;而心中月则是通过想象将来的“月”,体味的是一种童话的味道。

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就是诗意的课堂,写意的画卷。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三

今天,实习生xx执教了《14检阅》一课,备课详细,过程具体,课件设计精美实用,一看就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下面就上课方面进行听课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检阅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陌生的事,了解的并不多。姜老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检阅”理解,通过播放士兵参加检阅的图片把学生带到检阅的现场,让学生感受阅兵式的庄严、隆重的场面,让他们说说看后的和作为检阅一员的感受,让学生明白这是多么重大、要求又是多么严格的事。为后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抓关键词,感受人物的心理。

为了让学生感悟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姜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揣摩人物心理。教师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过找句、找词、交流等方式来体会。在学生找到“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时,先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是事情非常难办,再让学生结合生活谈自己有没有遇到过难办的事情。通过联想,学生加深了对“棘手”的感悟。接着读连续五个问号的句子,这是孩子们思想斗争的矛盾的焦点,思想的高潮。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

在让学生体会“这个小伙子”和“这些小伙子”分别棒在哪里时,姜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来体会人物心理,从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质。在教学到“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时,学生读12自然段,课件出示内容,说说博莱克棒在哪里?引导学生抓住“忘记”、“保持一致”这些词句,体会到一个残疾孩子博莱克走得非常投入,很有精神。再通过内容补白,想象博莱克能够参加国庆检阅这么隆重的集会,而且走在队伍第一排,和队友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他的心情怎样?他在想什么?这样层层深入的理解,既有思想意义的提炼与升华,也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解决了课文学习的重点,学生体悟到他的坚强、自信、勇敢。

在体会这些小伙子真棒时,前后勾连,理解在作出决定前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理,感受队员们美好的心灵。而当队长提出建议,他们终于作出决定时,也通过补白的方式,让大家说说听了这个决定后的反应,这样水到渠成,所以当读到第9段时,学生们很容易明白掌声里包含着赞同、理解、尊重、自尊。

三、填补空白,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学完文本后,让学生想象练习: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2)我想对那些小伙子说:……。

(3)我想对所有向博莱克一样的人说:……(任选其一)。

三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即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不足之处:

1、教案备好了,还要把他放到脑子里进行熟练,只有这样上课才能顺利,越依赖教案,越放不下。自信很关键。

2、评价的方式单一。学生在诵读之后,只有生生评价,老师如果能给予恰当的、不同的评价,激励学生,让他们燃起熊熊的学习激情,那样的效果会更好。

3、朗读感悟环节薄弱。学生找到相关语句谈感受,往往不是很到位,当教师加以引导后,还要通过朗读体会情感,这一环节不能丢。

总的来说,比第一次执教的有进步,学会了让学生评价学生,学会了理解关键语句的方法,这是值得赞扬的。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四

今天听了宗老师讲的《三顾茅庐》,他留给我的印象较为深刻。整堂课上,作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教师,表现的是轻声细语,波澜不惊,学生反而专心致志,激情澎湃。尤其让我佩服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课上同桌的两人小组配合的太默契了。第一位小组成员那入情入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的读张飞的“嚷”,刘备“生气的说”;第二位小组成员那细致入微的感悟,生动形象的解读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位听课教师,让我们对隆中美景心驰神往。仿佛进入了水流潺潺的卧龙山岗。宗老师的语文课可谓是潇洒的引导,自如的收放,带给我们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学生无论是分角色朗读还是自由表达,都是发自肺腑。今天通过对语文课的学习,使我有了对数学课堂的一些想法:

一、精读感悟在我们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对知识点的感悟上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同学看题目的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更别提去认真感悟了。数学的本质是生活中的数学。而同学们把数学学得太死了,老师有时图省事不想让同学们感悟探究就把结论给提示出来了。导致学生学不到数学方法和数学的真正意义。总之就是缺少了感悟的过程与方法。以后的做法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将自学、交流、展示、点评、拓展、延伸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师对题型的引导和把握上充分留出让学生感悟的时间,不能越殂代庖。让主体和主导作用落到实处。

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与表扬对学生的'激发作用。

不对的,应该是课桌(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学生没看出来的话,让他摸一摸课桌和课桌面再做评语:面积是手能摸到的,而课桌就不是手能摸出来一个面就可以的。也可以对大家说:课桌能用它的一个面代表整体吗?同学们摸一摸课桌面和课桌是不是一回事呢?还有一题:一升水的质量和一千毫升水的质量是相等的(),学生犹豫的的不敢判对。老师就可以说:大胆的想像:难道一升水和一千毫升水喝起来不一样吗?这样的语言评价既让学生明确了优点与不足,又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三、教师放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课上,每篇课文学生都自主预习,小组间互帮互助,解决问题。课前的读书时间也充实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数学上也可以放手让学生多思考多想象,使数学课堂能呈现别样的风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五

今天听了xx老师《找规律》的第二次试讲,让我很自然地想过了这句话来。

因这是我的专业学科,所以对于高洁老师的课,一点也不陌生,走近她的课堂仍然是一股清鲜、朝气、温馨、美甜的感觉,这跟她自身的个人魅力有密切关系,这使她在班上更有亲和力,整节课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表示乐学、爱学、好学。

回想周五的第一次试讲,课后与高老师的交流中自己把一些想法与她分享了,也许是因个人对学科的要求较高,希望结合学校的“思想课堂”打造思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多方面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因此在环节设计上、在教师的过渡上、在练习的设计等方面给予了一些意见,也许是因为对于年轻的数学教师而言,高老师是表现得尤为优秀,特别在课堂上她有一个很好的个人形象,一口甜美的声音,所以我想如果可以尽快形成一些独特的教学风格,那么就可以往更高层次目标而努力了,这是我对她的期望。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我喜欢她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在大家的争议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融合大家的意见,对整节课进行重新的梳理。而今天的展示,她成功地跨出了一大步。

成功之一:精神之振奋。

本节课教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每一言、每一句都散发出激情,能与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这是成功之一。

成功之二:环节之清晰。

本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过渡自然,并能根据孩子们的认识水平,设定了各阶段的“目的地”,让孩子们去不断地尝试“摘桃子”。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发现规律位置变化的不同特征,从实物、数字、图形等多种情况下抽象出位置变化的数学模型。而教师精心设计了两大环节:探索平移图形的方法,探索旋转图形的方法。并从这两种方法中多渠道的渗透第一个数往后跑,第四个数往前跑,顺时针的旋转、逆时针的旋转,这些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亮点,本节课抓住了教学的重点问题展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是成功之二。

成功之三:语言之精练。

这里的语言包括教师的用语以及学生的数学用语。本节课,我们可以感受得到高老师在让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强化用数学的语言去强化这一知识点。如第一个同学往后跑,其余三个同学往前平移一格。“跑”把枯燥的数学形象化了,“平移一格”进一步体会了数学的严谨性。除了会想,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用说,反过来,说清了,理解就透了。这是成功之三。

成功之四:亮点之巧妙。

本节课环环相扣,层出不穷,亮点更可以说设计巧妙。

巧妙之一:当进入图形的规律的探索时,教师直接在原有的数字规律中用各种图形代替,这过渡自然,既让学生很容易在已有的`规律上寻求相同之处,又降低了学生探索规律的难度,效果很好。

巧妙之二:风车旋转,形象有趣,把本节课旋转的位置变化的这一难点得以很好地解决。

巧妙三:挑战题有趣,富有挑战性。水果连贴,让学生实际应用。数字旋转排列,方向、位置、数字个数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演示,加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位置变化的规律。

巧妙之四:回文学习――可以清心也,带给孩子们美的感觉,给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我们数学的奇妙以及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短短的两天时间,高老师的整节课的设计有了如此之大的改变,可想她在假期里下了多大的功夫,上课、磨课、评课……这是最直接的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途径,我想关键在于心态,如果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机会,一个平台,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获,高老师的这节课,就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再回到这节课中,其实每一次的上课,总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课堂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十全十美的。本节课也一样,沉下心来思考,这节课还有两个地方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思考。

思考一:顺时针、逆时针的区别。本节课下来,我找了6位同学问:“顺时针的方向是怎么样的?给老师比划一下”。孩子们不会,孩子们只知道往右边转、往下转……的概念,但不明白教师所讲的顺时针与逆时针的方向。虽然教材上不需要,或者没有提及到这一知识点,但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可以适当渗透,高老师在课堂上已讲了这两个词,那就要给孩子们讲明、讲透,不要让他们留下问题,因此可以借用练习题的时针作为引入,把这一知识讲透。

思考二:水果连贴环节,找规律必需显示有循环的重复出现,才能找出来,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只出示了四种水果图贴,第二行的时候,就只移动了最后的一个图形往前跑,其余三个图形的没有呈现,学生在贴的时候,因没有找到规律(只呈现一组)因而对于整个贴图的理解不到位,出现错误的现象较多。因而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对前期的图形作一个更好地铺垫。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六

今天有幸和名师工作室以及骨干教师们一起参加了工作室的活动,韩丽老师对课堂的调控以及于主任所做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先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教师总结性的语言很到位。

每一次学生的发言,都会得到韩老师精彩的点评,或是指导,或是夸奖,或是指出努力的方向,让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并知道自己下面该努力的方向。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以往的课堂中,老师往往会给学生做以示范,再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可是韩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很多知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比老师直接告诉要印象深刻,并且学生知道了知识的由来,也能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在课上,由于有前面操作的基础,才有后面学生对于同一道题不同思路的展示以及精彩的发言。

三、教师对于课堂细节处的把握。

在课上,有一次学生的板演的过程中移动错误了,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给与指导,把问题也抛给了同学们,怎样移动才不会出错?既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韩老师的教学功底深厚,语言流畅,但是也像其她老师提到的一样,感觉有时比较着急,急于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出来。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真的有时着急,怕学生说错或是说不出来,我们就急忙把答案说出来。这样做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思考就等着现成的。慢慢的就失去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七

周四和周五听了冯**老师讲的第14课《检阅》,听了她的课,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1.备课认真仔细,目标明确,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2.识字过程扎实,先是认识带有生字的词语,再进行识记生字。认读识记生字方法多样化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写字指导,能引导学生先观察再谈发现,为写好字打下了基础。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导入新课,利用我国建国六十周年国庆节检阅仪式上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重难点突出,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对于本课的难点,最后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这群小伙子真棒!”的理解比较到位。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尽其所能的给予残疾人帮助,不歧视他们,还要学习残疾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坚强与自信。

4.需要改进的地方:教案要做到熟练,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指导学生朗读要到位,扎实有效;在学习中要明确学习任务,语速再慢一些,表达完整;课堂要活而不乱,注意组织课堂纪律。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八

透过一学期以来的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浓厚的教学特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以潘老师的课为例谈谈我本人的一点感受:

首先,潘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潘老师上的是九年级的一节听说课。这是一节复习课,按照一般的教学常规,主要是进行一些练习,从而复习整个单元的知识。但这位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情境,结合课文的资料进行教学,整个教学有着清晰的主线——以本单元的话题问路来串联起整个单元,从而教学不再显得孤立。本课是一节复习课,该老师以问路为主线,对这个单元的资料进行了复习。先是复习reading,之后复习vocabulary,而后是grammar,最后再复习maintask,这样一种新的复习方式,给我们英语老师一种很好的启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更加注重情景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能逐步得到锻炼,从而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潘老师也十分注重知识点间的扩展与联系,与之同步的练习也十分到位。整整40分钟的课堂容量较大,练习充实紧凑,学生的潜力在操练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其次老师自身的教学素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该老师显示了其扎实的基本功,整节课都在英语教学的环境下进行,从而在课堂上构成了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学生在其良好的氛围中也得到了锻炼。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另外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配合着老师的教学,使本节课能顺利进行,这也是留给听课老师的深刻印象。

一学期以来的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学到了武老师语言的精练和准确;张老师的幽默和理性;杨老师讲课的激情令人难忘…等等。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但以前没意识到。透过学习,我能够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潜力?透过此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同时也相信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必须能取得更大进步。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每次听完课以后都要对听课资料进行及时的反思。

过去听课者重点反思的是别人,很少主动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听课教师在撰写听课反思时,应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反思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又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

进行听课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原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授课的经历,并且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作为反思的基本参照,使听课反思成为联系听课教师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就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教学目标、资料、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等;教学目标与资料、重点、方法是否协调。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贴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贴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从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否协调方面: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对象;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弛;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

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资料。

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潜力、表达潜力、操作潜力、思维潜力的训练。

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方面: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偷悦、欢畅。

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主要看教师的导人、讲解、课堂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变化、反应、反馈、演示、结束等教学技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在十月十四日,我听了试验二小王娜老师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感到这堂课上的不错,很扎实。

王娜老师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首先,王老师导入课题的方式新鲜。抓住症结词“精彩”、“糟糕”,透过有情绪地读引导学生从词的情绪颜色上去理解课题,并让学生接洽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第二,出示预习提醒,让学生根据预习提醒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第三,郑老师把握住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引导学生从症结的词语(如:“忸怩”、“得意洋洋”等词语),还有症结句子中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绪,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到达理解课文资料的目的。我以为郑老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很到位的。第四,朗读领导也很新鲜。郑老师在朗读领导时,除了一般情势的齐读,抽读以外,我以为她在朗读训练上的独到之处是抓住课文中“爸爸”、“妈妈”的语气,从他们的动作、神态上去感悟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抓住人物对话让学生有情绪地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分主角读课文效果很好。第五,从郑老师这节课中能够看出,郑老师的根本功比较扎实,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调控潜力比较强。

有一些不足,我以为郑老师如果在上课时更投入一些,课堂语言更精练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另外,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最后在课文的拓展和延伸上,时间稍嫌不足。但是,我以为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信任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精彩。

周三,我有幸听取了高明珠和冯丽娜两位老师的语文课。能够说不虚此行,受益非浅。每听取一堂课,就有不同的收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每位语文教师都有扎实的基本功。

表此刻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的读功;侃侃而谈、出口成章的说功;架势端庄、字迹工整的书功。这些都引起了我的深思,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习势在必行!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越俎代庖,有的只是和谐的氛围,师生间思维与思维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交融。整堂课上,无处不见兴奋活跃的思维火花。

三、语文课上,花架子少了,学生扎扎实实的学的训练多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而且,教师十分重视让学生透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思。尤其高主任指导学生朗读环节,更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四、教学课件利用的恰到好处,不仅仅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的用心性,而且使学生亲有感受,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然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一些矛盾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就应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必须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与整体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

个性化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那里个体与个人体之间的差异既指学生个性化学习带来的差异,也包括学生中发展快的与展缓慢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越来越明显,个性是学生中发展快慢之间的差异。联系自身课堂教学,我发现:小组互相合作、探究理解,反应慢的学生往往呆坐一边,默不作声,这种差异会带来整体发展的不协调。

要解决问矛盾,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关注反应慢学生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注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些细节,一些具体的方式。如教师教给学生合作方法,把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让他们互融合、互相学习,并选出小组长,让组长负责全组的活动,帮忙每个学生学懂知识,学会学习。

三: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潜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这就要求老师就应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并有职责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

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教师如何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潜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三月一日我与学校其他语文教师在太行小学参加了联片教研活动。这次活动中的主讲教师是我们五处小学的吕伟红老师,吕老师的这节践行三步导学的示范课能够说十分有好处,课后各校老师的交流讨论尤其是王建萍主任对课堂逐步环节的精点细评,让我对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具体,对今后课堂教学践行三导模式起了实际好处上的指导作用。下面是对此次活动的一些收获:

教学设计完全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吕老师的课堂来看,由始至终让人觉得“她心中有学生”。第一,教学要求降低难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围绕“三维”提出的学习目标,明确而合理,让学生在课堂学有目标;使用语言“我能”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发现”给出学生学习思路;情感目标隐藏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没有预先提出,但学生在学习后却发现这一目标的实现贯穿在整个课堂中,这种学习目标的提出方法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亮点。第二,设定的学习任务针对性强。针对学习目标下达了明确而具体,而且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核心任务;之后紧之后带给了完成任务的方法,包括如何读、思考、动笔、与同桌交流。第三,交流展示真实有闪光点,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样实用(如:“波涛汹涌”画面直观明了),注重积累,注重引导学生学着展示交流,评价具体有针对性等等。第四,目标检测围绕核心任务设计。虽有一些漏洞,但是也能体现出“三导”模式始终贯穿。

总之,今后要向吕老师学习她认真钻研的精神,努力把“三导”模式好好践行,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下午听了丁老师的课,结合去年自己上本课的体会,作了以下反思。

课堂导入很新颖,本课她利用多媒体播放儿歌whatareyou。

doing?引出本节课的语法点:此刻进行事态。儿歌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动画形式让语法点变得直观易懂。但遗憾的是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比如,让孩子跟唱,利用画面句子导入知识等。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此刻进行时,丁老师在授课时重难点突出,学生也掌握了这一目标语言。但学习语言是用于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在授课时尽量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必须的情景中体会语言的必要性,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如的运用语言。我们不就应单纯的学习语法,而就应把语法融入到实际运用中去。如丁老师的homework部分的一道练习:观察课间同学的活动,根据本科资料写一篇小短文,就充分体现了语言为交际服务这一功能。

课堂用语的简洁化。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就应选取简洁、贴合英语表达习惯的课堂用语。如鼓励学生时的goodjob!welldone!等。随着教学的深入,有意识的改变教学用语,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课堂交际中,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最大限度的使用英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所以我们教师的课堂用语必须要做到准确无误、经典到位。

很荣幸能成为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的评委之一,在4天的时间里共听了23位优秀教师的课,首先十分感谢区教研室王主任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透过这次听课,我收获很大,感想也很多。下面简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评选活动组织严密,公开公正。为确保今年的优质课评选顺利、公正、合理进行,教研室领导能够说是大费脑筋,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措施。评委都是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被“骗”到了听课地点,王主任给我打电话时说:下周我们要去外地开个数学研讨会,可能要在外住三、四天,把家里的工作要安排好。结果到了莲河小学会议室后才明白是让我当评委,之后王主任把每位评委的手机卡都没收了,杜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连家中的电话也不能打。紧之后召开了评委培训会,在会上,王主任作了严格的要求,坚绝杜绝评委间相互串通说情,坚绝杜绝带有感情色彩去评价教师的课。如有违反要通报到所在单位。晚上让所有评委都住在城里的一家小旅馆内,区教研员也和我们同住在一齐,算是监督吧。所以四天下来,没有一位评委私下说情,我们在一齐讨论的就是教师课堂的精彩和不足。我感觉这一次优质课评选能够说是组织的相当严密,绝没有任何的作弊现象,绝不像有的老师猜测的那样,成绩孬好全看送了多少礼,纯粹是无中生有,唯恐天下不乱。

二、老教师的课让我感动。王俊相主任在胡宅现场会上讲过:“老教师也能搞科研,老教师也能够上公开课,老教师不比青年教师差。”这一次我们组共有5位50岁以上的老教师,他们的课上的很好,他们能深入的挖掘教材,他们那雄厚的教学基本功底,高超的教学智慧,幽默的教学语言足以让青年教师叹服。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教师,他语言幽默风趣,教学活动丰富多彩,课堂上学生们时而哄然大笑,时而凝眸深思,时而自主探究,时而动手操作,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激情着实令我感动。我不明白我到50岁以后,还有没有他那种激情四射,还有没有他那种老顽童般的心境,还有没有他那样爱学生。我真的佩服他。

三、青年男教师的课堂很精彩。在我们莱城区的小学数学教学骨干中,大都是年青的女教师,男教师瘳瘳无几,个性是很优秀的就更没有了。很欣慰在这次听课中,听到了两位青年男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很优秀,他俩的共同点是:语言干脆精练,不拖泥带水,不絮叨;教学设计很精彩;做到了精讲多练;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提升。他们的课与女教师的课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课感觉有气势,幽默、节奏快、容量大,气氛活跃,课堂紧凑。

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应用和发展。近几年我区开展的有效课堂达标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各学校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在这一次听课活动中,我感受到老师们的课堂比以往都有了大的改观。在课堂上尽量减少无用功,努力提高每个环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每位教师的授课追求。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每门学科的课时数都少了,怎样才能在减少课时的前提下使质量不下降,那就是要向课堂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就要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每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让四十分钟发挥最大的功效。比如课堂导入的有效性,老师们都设计了各种情境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使学生能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有一位教师自编了唐僧师徒取经的数学小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都很喜欢,到达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

1、过于紧张出现错误。有多位教师因为紧张而出错,有的教师在板书课题时写错字,有的教师在讲授时表述错误,有的教师学生说错了都没有听出来等等,出现这种状况,我感觉还是缺乏锻炼,心理素质但是硬,平时很少有领导听课,很少走出校门出来上课,所以才会如此紧张。

2、农村教师到城里学校上课不适应。在农村学校,班额都很小,一些小学校,每班学生也就只有二、三十人,有的班才十多人,教师习惯了小班额上课,到城里学校后,一看六、七十个学生,满眼都是学生,根本看但是来,课堂纪律也不知怎样维持了,这时驾驭课堂就出问题了,学生一乱慌神了,还以为自己出错了呢,不知怎样应付了,摔的黑板擦砰砰响也无济于事,所以稀里糊涂把课上完了。

3、课堂评价草草了事。打了下课铃了,教师开始问了: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呀?一句话完了。仿佛这句话就是为下课铃准备的,完全是为了使环节完善而说的,生怕缺了这样一个环节。最后的课堂评价其实很关键,要确实评到点子上才行,要贴合这节课的实际才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会使表现好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表现一般的学生受到激励,引发他们反思,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和学习习惯。

4、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有的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新授知识,既没自学提纲,也没自学指导,让学生去完全的自学,学生四人一组无从下手,只是闲聊,没有丝毫的好处。比如让学生做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的。

方案。

透过猜测、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如果教师什么也不交待也不引导学生说。

方案。

学生是什么也做不出来的自学的有效性也就大打折扣。

5、教学思路不清晰。有几位教师把教材解读的很深,感觉要讲的知识点不少,但教学思路不清晰,没有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去理解,教学时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本来很简单的知识都把学生给讲湖涂了,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老师们指教。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这学期,听了我校几位数学教师的课,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给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置身于必须的情境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构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数学――在探索中发现。

教师又提出:“看谁的方法多?”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沉浸在操作探究的兴奋之中,最后探索出各种的摆法。

这样,透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潜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

创新。

的意识。课末,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十分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议”数学――在合作中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带给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带给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如杨老师在讲《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中,让学生用小组内交流,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的学习知识。这样安排,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字母表示的多样化,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交流潜力与思维潜力。

三、“用”数学---在应用中拓展。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也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这几堂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应对一堂学生已上过的课,应对一群从未见过的学生,几位老师仍旧应付自如,上的如此成功,让很多老师都为之欢呼,这正是我平时教学中所欠缺的应变潜力。

一、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具有语言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简练,并且要具有亲和力,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王老师虽然是一名男教师,但语言很轻柔,很具有亲和力,他儿童化的语言一向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能够及时的表扬孩子,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刘老师作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其语言已经做到了严谨简练。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应时刻注意的一点。

二、数学源于生活,最后务必要回到生活当中。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如果脱离实际来学知识的话,其学习的好处不大。所以在数学课上,务必让学生明白在现实中的应用。这几位老师在讲课的最后,都会把这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也是我以后课堂上就应做的。

三、教师灵活的教育机智,在巩固练习环节,翟丽华老师反馈纠正及时,分解了题的难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

总之,这几位老师的课基本功过硬,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魅力,很值得我学习。今后必须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年3月21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大同县教育局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听了县优秀教师赵君老师的公开课,授课资料是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节,真是受益匪浅。从开头的导入一向到最后别致的结尾都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

首先,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环境中我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作为青年教师,我认为我必须要时刻秉承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一、注重语言艺术,时刻记得德育教育。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她的语言让我无比佩服,一句“数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就贯穿了一种数学简单的概念,让学生简单的学习,在战略上藐视,而少去了对数学的恐惧,以致更简单的学习。赵老师常说“你们太棒了”,“你们比老师想象的要聪明的多”,“你们跟数学家想在一齐了”,对学生的这种鼓励性的语言个性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赵老师也不是一味的鼓励学生,有时她也会强调“同学们,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腰板都挺直了”,这正是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她十分注重孩子们上课时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最后,赵老师透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她说:“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学得更有劲儿!从这些话语中,我明白了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注重课堂细节,关注每一名学生。

在讲课过程中,赵老师有一次故意出错,这一错好处可真是不少啊,既能引起走思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收回心,重返课堂,跟上老师的思路,还能让正在听课的学生记忆更为深刻,让所有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对”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须会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把每一节课组织好。

三、学会融会贯通。

在开始创设情境的时候,赵老师让学生回忆了二年级“组”与“排”的概念,在后面拓展提升时,又用到了四年级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将小学知识柔和起来,融会贯通,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四、教师要具有必须的应变潜力。

这天,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应变潜力的重要性,回忆课堂,赵老师讲到让一列学生站起来,突然那个学生似乎不懂了,老师就突发奇想说难道你要组一个长方形吗?这一问,既缓解了尴尬地气氛,又使学生不至于感觉自己犯了错误而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刻意去培养自己的应变潜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为课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节课,好的开始固然重要,而精彩的结束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在课程最后,赵老师设计了一个六乘六方格,里面填满了字,最后赵老师用坐标的形式将“认识你们很高兴”一句话表示出来,一方面为学生复习了本节课的资料,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状况,另一方面也是跟学生很好的分别语,让每位学生都有意犹未尽之感,为整个课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最后,受领导启发我思考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我的学生到底就应成为“小鸡”还是“小鸭”呢?我想,还是就应让学生们自食其力,自己探索,自己去“找米吃”,不要像那木头一样的“小鸭”,每一天张开嘴让我去塞,那样总会有一天塞不进去的,而怎样能让我的学生变为“小鸡”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好习惯。

我想,作为一个支教生,我会在这仅有的一学期的时间中,尽量去让我的学生变为“小鸡”,我会力求去做一名教育家而不是一个教书匠!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九

为了提高本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展现幼儿教师风采,龙门办事处邱园长、王园长等七名教师于4月8日下午听了李婧老师的大班课程《聪明的奇奇兔》。

课上,李老师老师以亲切地形象饱满的热情带领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机械装置的构造及其设计意图,体验朋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萌发进行创造发明的愿望。以“我是小小发明家”为活动目标,引起幼儿积极联想、表达的愿望,并把小发明画在纸上,共同分享。整个课堂管理井井有条,孩子们活泼可爱。李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和教态,给所有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

课后,在邱园长的带领下,全体听课教师积极评课,对李婧老师的课提出了肯定的评价以及小的建设性的意见。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十

教学片段:

师:时间很快,再过一个月就要放假了,过了年你几岁了?你知道夏老师几岁了吗?请你猜一猜。(学生猜)。

电脑出示:夏老师今年24岁,xx今年9岁。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两人相差几岁?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24―9=15(板书)。

生2:两人共几岁?

师:怎么解决?

生:24+9=33。

生3:再过一年两人相差几岁?

师: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25―10=15。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再过一年,夏老师是25岁,而同学是10岁,所以用25―10。

板书:(24+1)―(9+1)=1525―10=15。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4:老师,我知道,你和同学永远相差15岁。

师:大家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了吗?什么叫永远?你们相信吗?

生1: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了,这是对的。

生2:我也认为是对的。

生3:我觉得还不能肯定。

生4:我觉得是错的。

生:你只要再算一算就可以了。

生1:老师,我在计算中发现有一个问题,如果算前怎么办?

师:这也倒是,同学们你们说呢?

生:不可以的,因为我们计算年龄都是从出生开始的,10年前我们还没有出生呢。不能算那时候。

(全体学生信服地点了点头)。

师:下面我们来汇报验证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1:两个人的年龄永远相差15岁。

生2:夏老师永远比我们大15岁。

(引导板书:被减数加1,减数也加1,

被减数加2,减数也加2,

被减数减1,减数也减1,

被减数减2,减数也减2,

……。

师:这样说起来太麻烦了,谁能想一个办法,用最简短的话来说说这个规律。

生1:被减数和减数都加1,差不变,都加2,差也不变(生:还是太麻烦了)。

生2: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变化,差不变(生:这样有点简单了,但是到底怎么变没有说清楚)。

生3:被减数加a,减数也加a,差不变;(掌声响起)。

师:那么你能说说你这里的a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代表这里同学们说的所有的数。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说得怎么样?那么下面一句该怎么说呢?

生(一起):被减数减b,减数也减b,差不变。

生1:50―40=10(50―1)―(40―1)=10。

生2:99―0=99(99+1)―(0+1)=99。

生3:1000―999=1(1000+1000)―(999+1000)=1。

师:那你们写的有没有是这个规律行不通的?(生:没有)。

师:那么看来这个规律确实有它的普遍性,那你认为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生1:减法中的规律。

生2:减法的加减规律。

教后感:

[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教材,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学将成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动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将不再“唯教材是从”,也不再被教师事先预设的线型教案所束缚,大家都努力地让教材来适应学生的需要,必要时还对教材上的内容作适当的变化,意在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发展,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实用、更有价值。但是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还缺少一种“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很少去考虑今天的知识与学生今后的学习之间有什么联系,能不能使今天的所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良好的铺垫,有效焕起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用素材。可以这样说,夏今天至所以尝试上这么一节课,不仅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多减要加”,更是为今后学习《商不变性质》、《积不变规律》、《和不变规律》打下基础。在下课后,有一位男生说:“老师,我还发现了,在加法中,一个加了,那么另一个就要减,这样才与原来一样,”一句很普通甚至有些人听了还不太懂的`话,却说明了一点: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刚学了减法的性质,马上联想到在加法中会怎样,甚至还发现了它的规律,看来这个性质已铭刻于心,那么今后再学习另三个性质时,不就会水到渠成了吗?所以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用联系的观点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课堂会多一些精彩,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系统,我们的新课程理念会落实得更有效。

[密切联系生活,以日常生活为载体,重视学生的过程感悟]。

数学学科的特点,按原来的观点看比较单调,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比较难的,要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统一起来也比较难。所以教学中,我们应挖掘生活这一无形的课堂,密切关注生活中与我们数学相关的知识,引导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用相关的知识参与讨论。

本节课《差不变性质》的原型是减法简便计算中的《多减要加》。在曾经的教学中也发现,对这一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多减为什么要加,而且作业中也经常要忘记,造成错误率高。再加上新课程数学中,把这一知识安排在第五册,而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要抽象出这一规律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夏就想到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年龄问题,由此引入,学生感兴趣,想参与,而且借此实况抽象、概括差不变规律,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寄托,对理解、推导“被减数、减数同时加a(减b),差不变”有更深的感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尽管我们很多教师都没有上过新课程,但是只要我们的教师能够大胆地探索、实践、与尝试,在充分尊重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定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十一

这篇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晰,整篇课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在具体描写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段落也是采用这种结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先写一句中心句,然后分写,写概括地一般介绍,再选一景物作具体描写,最后点名游客的感受。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结构是相似的,钱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习作训练,给出了两个开放式的选题。一个是春天的花园,另一个秋天的果园,都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

综观本次教学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学习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不过,可能还存在学习得还不够深入,设计要求不明确,如“有的……;有的……”学生更多关注了句式,而忽视了文中四字词语的美。另外,由于本节课展示的就是读写结合,个人觉得写的时间还是少了点,可删去第三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学习完后就开始习作。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十二

今天听了吴老师的《找规律》一课。整节课,思路清晰,课堂气氛也比较轻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先来谈谈收获:吴老师通过国庆节公园里的一些喜庆的场景引入:排列有规律的花盆、彩灯、彩旗。在新授部分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从投影展示来看,学生的方法也是比较多样的。有直接画的,也有用符号来代替的,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可以用列式计算来解决的'方法。这时,老师做的就是优化了学生的解决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列式计算是比较方便的。在指导学生列式计算时,吴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算式的含义,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指出了在写单位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应该是“组”而不是“盆”。

巩固练习中,吴老师除了让学生进行基础练习之外,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设计项链的开放题。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兴趣也很浓厚。有的学生设计了2个颜色为一组的项链,也有学生设计了4个、5个为一组的项链。学生自己设计题目,自己解决问题。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从整节课来看,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学会了找到规律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得实际问题。

一点小小的建议:我觉得板书部分可以更完善。首先是课题要出示,还有至少要完整的板书一个例题的整个解题过程,包括“答”,这样就可能避免了学生在接下来得做题过程中出现“答”的过于简便的问题。

找规律听课反思篇十三

9月25日,在黄河路小学,我们五年级青年语文组进行了一场同课异构活动。听了两节观摩课并进行分享讨论后,我收获颇多。

聂**老师的《落花生》一课,让我理解了真正的语文课是怎么样上的!聂老师的课堂构思,提问方式,鼓励表扬学生的语言,以及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值得我去好好揣摩和学习!还记得聂老师的课堂:在教学中,她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们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她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她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对我而言,收获最大的是:如何上好一节语文精读课!如何把握好一节课40分钟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难点突破了?教师如何运用适当的提问方式引导孩子们回答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平时经常思考的,今天在听了聂老师的课后,我好像明白了许多!!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另外从聂老师的谈吐和举止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教师的素养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多涉猎课外信息,多多读书,多多丰富自己的思想,要想孩子有一碗水,教师不光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更应该是长流水!!

张**的老师的课,虽然有较多不足之处,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年轻教师的活力和激情,积极和勇气!相信我们会在各位前辈的指引下,满怀对教育的热情,踏踏实实去工作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