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优秀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22:55:21 |
  • ZTFB |
  • 12页

有时候我们需要面对一些突发的变化。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总结范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的范本。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一

潍坊市博物馆新馆座落在市区环境优美的开发区内,与山东最大的游乐园--富华游乐园相对而立。形成中西合壁互为映衬的两大景观。新馆地面上共五层,白墙兰瓦,轩窗明亮,飞檐斗拱,楼阁错落,象宇阙蟾宫般的巍峨、瑰丽,是一座仿宋代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由北京设计院精心设计,1955年4月15日开工,1999年12月20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8669平方米,属目前全国地市级最大的博物馆。馆内设有序厅、潍坊简史陈列厅、馆藏书画厅、革命历史厅、科技厅、古生物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等设施。

《潍坊简史陈列厅》:该展通过实物、超写实雕塑、图片、新科技演示手段等,展示了潍坊八千年的发展史。其中的多媒体影视合成景观《古城春韵》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超人公司的专家们精心制作的,该景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微缩景观与影像合成,生动地展现了70多年前老潍县古朴、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可使观众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来品味逝去的古城民风。

《馆藏书画精品厅》:展有马远、唐寅、文征明、董其昌、沈周、黄慎、郑板桥、刘墉、高凤翰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另有《潍坊民间艺术展》、《鲁迅生平图片展》、《共和国与十大元帅》及现代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除固定的展览外,新馆还经常接待国内外有特色的展览,例如今年先后曾联系引进了《德国五位著名女画家作品展》、《慈禧太后生活用品展》、《台湾故官博物院院藏历代书画复制品展》、《航天航海与21世纪》,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联展或专题展。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其中诸城的恐龙化石最为丰富,是全国少有的恐龙化石宝库。恐龙化石的分布以吕标镇的龙骨涧为中心,纵横于潍河两岸20余公里。已出土的多具“巨型山东龙”、“鸭嘴龙”引起世界的注目。诸城恐龙生存于中生代,距今1亿年左右,当时这里是龙的世界,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已出土的有蜥脚类、食肉类、虚骨龙类、鸭嘴龙类、鹦鹉嘴龙类等。其中出土的高8米、长18米的巨大鸭嘴龙被称为世界之最。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被称为世界之最的还有临朐的山旺化石,在1800万年以前形成的硅藻岩页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124种,其中动物化石有犬熊、豺熊、半熊、无角犀牛、三角原古鹿、鸟类、河鸭、鱼类等40余种,昆虫100余属,近200种。植物化石140余种,是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

另有潍坊市区出土的十万年前的巨大古菱齿象化石和最近刚出土的十万年前的河马化石等,证明了潍坊这片土地上古代生物王国的神奇与绚丽。

为了向海内外观众系统地展示这些珍奇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市博物馆正筹备着一个令人神往的展览:《走进神秘的古生物王国》,拟于20xx年国际风筝会期间,这个以现代展示手段和各类动物、植物化石交相辉映的展厅将向广大观众开放。除上述展览外,新馆还将筹建一个以航海、航天、光学、力学等方面观众可参与型的《科技厅》,这是一个以普及科技知识,增进观众对科技的兴趣为主要目标的展览。

潍坊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游览、参观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馆,将成为山东半岛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科研的基地、收藏的宝库,为广大海内外观众所喜爱的重要游览场所。

该馆占地面积36.08亩,建筑面积18669.7平方米,实用面积144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的面积10299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二

二楼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是昆虫与人类厅,以及昆虫文化厅。昆虫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与人类有关的昆虫,包括益虫和害虫。大厅的中央有一个活体展示区,这里不但饲养着为人熟知的四种昆虫:蚕,蝈蝈,蟋蟀和蟑螂,还有一种平时很难注意到的小家伙——竹节虫。竹节虫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华丽叶虫修一样,都属于拟态昆虫。它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根竹子或树枝,一般雌虫比雄虫更粗大。由于在饲料中加入了色素,这里饲养的家蚕能吐出黄色和红色的蚕丝,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机械生产活体展示区右面的一组展品,集中介绍了使人类受益的昆虫。沿着脚下昆虫标记的指引,你将依次看到蜜蜂标本和养蜂工具,蚕和丝绸制品,以及能食用的昆虫。值得一提的是,“食用昆虫区”展示了不少与昆虫有关的中药,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由真菌在吞噬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后,寄生在虫子留下的躯干内形成。紧接着“食用昆虫区”的是“昆虫与仿生”展台。这里有一面模仿苍蝇复眼原理的镜子),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

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四展区——昆虫文化厅。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

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的人类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馆是上海乃至中国向海内外公众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

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国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

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

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席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传统“九大簋”的九道菜已经演变成我们现代“九大簋”的这九道菜,分别是:1.虾米炖冬菇;2.猪皮胶炖田鸭;3.南乳冬笋炖花腩;4.白切鸡;5.柴火炖大白菜;6.荷兰豆炒双鱿鸡杂;7.蒜蓉炖海蚬;8.扣肉煲;9.咕噜肉。

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听我讲了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大家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大家看一下这个,这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它是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重201.5公斤。最为珍贵的是它内腹壁铸铭文290个字,记载了大贵族颂扬其祖先师华父辅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赏赐他命服、土地及奴隶等史实。

前面的是青铜工艺的转变期。再往前走,就是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的更新期。在这时期的青铜器的礼器特性逐渐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

大家看一下这些都是近年抢救的14件晋候酥编钟,大的52cm,小的22cm。铭文记载了晋献候在周宣王率领下进行战争中,杀敌数百,擒获俘虏多批,因而受到周宣王亲临赏赐。还有这个,由马馆长从香港抢救回国的西汉早期错金银鸟篆书铜壶,这个壶是诸侯王的用器,但可惜的是这个壶失去了一个盖,它代表了西汉时期青铜器金银错工艺的最高水准,属一级文物中特殊精品。

大家一边参观有关古代青铜器铸造过程的模拟陈列和制瓷工艺的方法,一同随我走进另一个馆-—“陶瓷馆”。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800年前的江西省万年县已有古人制陶足迹。在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陶器文化,历史文物。在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从选料,色彩,工序上都比较单调。一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陶瓷进入了绚丽多彩的阶段。“唐三彩”是以铁、铜、锰、钴等金属原料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中烧成黄、绿、褐、紫等多种色彩。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为陪葬品,以马的形象最生动,而骆驼也常见。好像这头骆驼驮着货物,在行进中仰首嘶鸣,两只驼峰左右分开,这普通的生理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来。

还有宜兴的紫砂器也是名闻天下的。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茶具是由陶器发展而成的,而宜兴烧制的紫砂器质地细腻,坚硬而耐寒耐热,泡茶不失原味,还能保持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颜色以赤褐色、淡黄色和紫黑色多种,造型多样,是泡茶首选器皿。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好的紫砂器价值不菲,我们所看见的大多是明清时名人名家所作,甚为珍贵。

除陶器外,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独特创造发明的瓷器。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瓷器的发展和烧制瓷器的设备――窑,以及瓷器制品的展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又一伟大贡献。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由青瓷的生产,但大多是陪葬品,而且在造型上仿制青铜器。好像这件商代青釉弦纹尊也属陪葬品,但这可以说是现存原始瓷器中器形完整、釉汁匀净的上品。

一直到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呈现出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和龙泉、耀州、磁州、建阳、吉州窑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县,史五大名窑之首,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专烧青瓷,供宫廷用;定窑在河北曲阳县,瓷器多以白瓷为主,且多采用金属包边;官窑,听名字都想到是皇室官府所开的,现在大家所见的都是南宋官窑瓷器,大家看这些窑器,用料讲究,制作工整,布满细碎纹片,口沿釉薄处隐露紫褐色胎,足部露胎呈黑色,俗称“紫口铁足”;还有这些哥窑烧制而成的,由于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而造成一种瑕疵美,被人赋以“金丝铁线”、“网格金线”,这件哥窑汝钉足洗堪称哥窑代表作。

一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镇成为我国制瓷的中心,景德镇也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工艺的成熟与发展,结束了原有以青瓷为主流的传统,开创了以青花为主流的彩色釉发展道路。青花的优点是着色力强,发色明快;蓝花白地,素雅明净;青花为釉下彩绘,有釉保护,永不退色。

清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尤以康、雍、乾时期为突出。釉上彩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五彩瓷器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造型丰富,除红、黄、绿三色,还发明了釉上蓝和黑色,这件五彩百鸟朝凤盘,器形规整,画面生动,实为五彩佳作。

最后,陶瓷器馆还有古代瓷器制作坊和窑炉的模拟陈列。通过参观,可以对我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与窑炉式样、功能有个概略的了解。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四

今天我去了参观活动的第三站——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航海博物馆很大,一共有三层,里面展出了很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今船模,这些船模做得真的很精致、很逼真。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古代用来捕渔的真船,很像我在菲律宾看到的最简单的螃蟹船。展出的船模中最大一艘是木制船,由真船改造,有三层楼那么高,好气派呀,我还上去拍照留影了呢!

船在以前是运输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放映造船过程,还展出船上的主要设备,我看了觉得人类真聪明真伟大,能发明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为了体现船的功能,航海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古时候用船运输的各种物品,有瓷器、铜器和丝绸,真的很珍贵。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模拟体验舱。模拟体验舱就是一个模拟的船体驾驶舱,里面的设备是模仿真船制作的,有方向盘、仪表盘,窗子就是一个大屏幕,屏幕下方是黄浦江,两边是黄浦江两岸的江景,最神奇的是模拟舱会配合屏幕上的江水轻微晃动,这时只要你戴上,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

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四展区——昆虫文化厅。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五

今天我去了中国航海博物馆,它的外形像一艘正在扬帆起航的白色帆船,两个“白帆”交叉起来,当中镶嵌着蓝色的大字“中国航海博物馆”,感觉很奇妙。

一进大门,一艘巨大的古代帆船映入了我的眼帘。这船名为“宝船”,它长27.4米,排水量由200多吨,桅杆足有三层楼高,尾巴那儿还有一个比现在的船舵都大的巨舵!船的两头向上翘起,船头上还刻着一条腾飞的龙。

在船后方的.客室位置有一个秘密哦,那就是至今仍然举世闻名的“水密隔舱”。有了它,如果船只进水,水就会流到水密隔舱里,隔舱只要把门关牢,那么进水就不会流进房间,船就安全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上也使用了“水密隔舱”这个装置,可是因为进水量实在太大最后沉没了。

帆船旁边还有一个它曾经使用过的木锚,那木锚长7.4米,重达一吨,在当时也算非常巨大了。木锚的前端是用铁打造的,这样就可以增加摩擦力,使锚紧紧地抓住江底的沙泥,牢牢地固定住船身。在船旁的房间里,我还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距今有8000多年的独木舟残片,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木舟了!

造技术。要知道“邮轮,让生活更美好呢!”。

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在造船技术上一直处与世界领先的位置上,还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今天的发展,这真是让人高兴。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六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第一展厅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

在我国古代,由于认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中字型大墓20xx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目前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

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代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候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最近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另外,考古发现这里是韩国的铸铁遗址,韩灭郑后在都城内兴建的大型官营作坊,在此大挖大烧郑主墓破其风水的历史场景,刻意体现了改朝换代后韩人惧怕郑人复国。在此墓的南边,有一些韩国残疾人和小孩的墓葬。

第二展厅五号车马坑及中型大夫级贵族墓。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13.5米,宽11.5米,深7.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20xx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20xx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第三展厅一号车马坑。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它的平面呈长方形,口长10.4米,宽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华、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代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平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七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近这个奇妙的世界吗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

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

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

请注意隧道左侧那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

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

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

结束了左侧展区的参观,我们来到"时空隧道"右侧的展区。你的右边是一组昆虫和植物的图片,其中有田园歌唱家——蝉,隐形杀手——兰花螳螂等等,吃虫的`植物——猪笼草和捕蝇草。左手边的展台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昆虫的各种生活习性,包括生殖和发育,伪装和防御等。

右侧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入口处的8台多媒体触摸屏,上面提供了各种昆虫趣味游戏。

还不快动手试一试。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展区——昆虫世界厅。

进入昆虫世界厅,你首先将看到一张名为"昆虫系统树"的彩图,它用树状结构的形式,简明地表示了各种昆虫的进化地位。位于树根部的昆虫比较原始,越往上部发展,昆虫越高等。

在生物学上,昆虫被分为34个目,每个目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想看看各个王国的臣民长什么样子吗让我们从展区的左边开始,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参观各个目的昆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西藏。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八

今天我去了中国航海博物馆,它的外形像一艘正在扬帆起航的白色帆船,两个“白帆”交叉起来,当中镶嵌着蓝色的大字“中国航海博物馆”,感觉很奇妙。

一进大门,一艘巨大的古代帆船映入了我的眼帘。这船名为“宝船”,它长27.4米,排水量由200多吨,桅杆足有三层楼高,尾巴那儿还有一个比现在的船舵都大的巨舵!船的两头向上翘起,船头上还刻着一条腾飞的龙。

在船后方的客室位置有一个秘密哦,那就是至今仍然举世闻名的“水密隔舱”。有了它,如果船只进水,水就会流到水密隔舱里,隔舱只要把门关牢,那么进水就不会流进房间,船就安全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上也使用了“水密隔舱”这个装置,可是因为进水量实在太大最后沉没了。

帆船旁边还有一个它曾经使用过的木锚,那木锚长7.4米,重达一吨,在当时也算非常巨大了。木锚的前端是用铁打造的,这样就可以增加摩擦力,使锚紧紧地抓住江底的沙泥,牢牢地固定住船身。在船旁的房间里,我还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距今有8000多年的独木舟残片,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木舟了!

从八千年之前中国就开始制造各种各样的船舶。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货轮和油轮全部都是“中国制造”,最大的货轮能装载一万多个集装箱,是不是很了不起呢?!但是中国的邮轮制造技术还不算发达,我希望能够多发展一下邮轮制造技术。要知道“邮轮,让生活更美好呢!”。

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在造船技术上一直处与世界领先的位置上,还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今天的发展,这真是让人高兴。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九

今天我去了中国航海博物馆,它的外形像一艘正在扬帆起航的白色帆船,两个“白帆”交叉起来,当中镶嵌着蓝色的大字“中国航海博物馆”,感觉很奇妙。

一进大门,一艘巨大的古代帆船映入了我的眼帘。这船名为“宝船”,它长27.4米,排水量由200多吨,桅杆足有三层楼高,尾巴那儿还有一个比现在的船舵都大的巨舵!船的两头向上翘起,船头上还刻着一条腾飞的龙。

在船后方的客室位置有一个秘密哦,那就是至今仍然举世闻名的“水密隔舱”。有了它,如果船只进水,水就会流到水密隔舱里,隔舱只要把门关牢,那么进水就不会流进房间,船就安全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上也使用了“水密隔舱”这个装置,可是因为进水量实在太大最后沉没了。

帆船旁边还有一个它曾经使用过的木锚,那木锚长7.4米,重达一吨,在当时也算非常巨大了。木锚的前端是用铁打造的,这样就可以增加摩擦力,使锚紧紧地抓住江底的沙泥,牢牢地固定住船身。在船旁的`房间里,我还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距今有8000多年的独木舟残片,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木舟了!从八千年之前中国就开始制造各种各样的船舶。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货轮和油轮全部都是“中国制造”,最大的货轮能装载一万多个集装箱,是不是很了不起呢?!但是中国的邮轮制造技术还不算发达,我希望能够多发展一下邮轮制造技术。要知道“邮轮,让生活更美好呢!”。

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在造船技术上一直处与世界领先的位置上,还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今天的发展,这真是让人高兴。

文档为doc格式。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十

中国航海博物馆筹建时期确立了“立意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筑高质量、文物高品味”的要求,207月开馆后,将向着“服务优质、品牌优秀、运行优良”的目标,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国家级博物馆。通过对我国航海事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全面研究和展示,继续弘扬“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构筑国际化航海文化交流平台,并为进一步做好航海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传承中华民族的航海文明,推动航海强国战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为培养青少年对于海洋的向往、对航海事业的兴趣与热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内还设有天象馆、航海4d影院等,让参观者可以足不出馆就体验得到大航海时代的无穷魅力。中国航海博物馆的筹建,是国务院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作出的重要决定。它的建成,将更好地展现我国悠久的航海历史、技术及其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弘扬中华民族灿烂的航海文明及优良传统,普及航海知识,构建国际航海交流平台,并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党中央和国务院隆重举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国务院批准同意在上海建设我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在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大交通港航管理部门和企业、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自筹建工作启动至今历经四年的艰苦筹建博物馆已完成展馆建设及布展工作。目前馆藏文物已达2万余件包括一批具有重要收藏、研究价值反映我国航海历史、航海技术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文物与实物。例如反映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明代快船、福船我国第一幅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青铜器水陆攻战壶、古代海外贸易瓷器、十九世纪的航海仪器等。同时博物馆具有互动类展项70余项并运用模型、场景、多媒体、环境模拟等辅助手段真实再现中国航海历史发展历程生动传播科学航海知识。

作为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建的,我国第一家以航海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毗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

20,党中央和国务院隆重举行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既对全国人民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文明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作为此次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政府与国家有关部、局联合举办了《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得到中央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高度赞扬。

中国交通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文件上海市政府也颁布政府令动员鼓励各单位和社会各界支持中国航海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在文物征集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博物馆从最初每月只能征集到几件实物文物逐步发展到每月征集到数百件实物文物使馆藏数量迅速增加到2万件以上另外还征集到各类海图5万份文献书籍2万册。

以此为契机,经征得中宣部和原交通部同意,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浦东南汇新城投资建造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宣部和交通部联合下发文件对此明确表示支持。

中国航海博物馆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捐助,已经列入捐赠名录的共计89个捐赠单位和捐赠个人,其中捐赠单位47个,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上海市航海学会、大连海事大学、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长江航道局等;捐赠个人42名,包括冯懿有、徐伯民、朱经纶、曹少波、李福亨、徐庆隆、杨洪武、张玉琪、许路、宋福春、郭献忠、单明哲等。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综合性航海博物馆,室内展示面积达到了21000平方米。馆内展区分为三层,第一层设置了航海历史馆、船舶馆、海员馆,以及渔船与捕鱼专题展区;第二层设置了航海与港口馆、海事与海上安全馆、军事航海馆,以及航海体育与休闲专题展区。博物馆还建有天象馆、4d影院和儿童活动中心。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十一

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四展区——昆虫文化厅。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

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十二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600字篇十三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们全班到航海博物馆里去参观。

一进航海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一艘高大的轮船,它像我们五层楼高。船上有一个很高很高的暸望台,我们油然升起了一个问题:这么高,怎么上去呀?导游姐姐像有魔法一样,知道了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她告诉我们:“水手是用这根绳子爬上去的。”

我们接着又看见船头上有两只眼睛,导游姐姐跟我们说:“古时候,船一直翻,有一个老爷爷认为是小鱼在偷袭我们的船。只要我们画上两只眼睛,小鱼就以为我们是一条巨大的鱼,就不敢偷袭我们了。”

这艘船有两层,最底下的一层是小官住的,而最上面的一层是大官住的。只要看船眼睛的高低,就能知道这艘船上面的官员是大的还是小的。我还看见了船里面的发动机,它像一个大烟囱。甲板上有两个小洞,是可以拉起来的。但导游姐姐不让我们下去,大概她怕我们把船弄坏吧。

导游姐姐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船,又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大炮。船有好多种类型,如:海盗船、军舰、独木舟、明朝的轮船……她还告诉我们怎么样像水手一样拉绳子,一拉就可以把扎得严严实实的绳子拉开来,像变魔法一样。

导游姐姐还带我们去看了一艘迷你小船。我们戴上了3d眼镜以后,所有画中的东西像真的一样。看完了这个以后,我们又去看了真实的3d电影,它主要说的是船是怎样制造的。

看完了3d电影以后我们又去看了4d电影。那里说了一个海盗和海盗之间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当刮大风的时候,背后会有风刮过来。当蚂蚁、小鸟这样的小动物出现的时候,脚下的电风扇也会转动。当出现水的时候,前面的椅子上会有水喷出来,我还以为真的是鸟屎喷在我的脸上,其实只是一点点的小水,所以我觉得很有趣。

这就是我到航海博物馆的故事,希望大家下次也能去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