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大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3:18:40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一种思辨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总结应该精确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感受。下面是一些精美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一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准备。

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2、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

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

(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

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2、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二

设计思路:

前几天,我班的陆思为小朋友带来了一罐泡泡水,当他吹出五颜六色泡泡的时候,周围孩子立刻沸腾起来了:他们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没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带来了泡泡水,他们和泡泡玩得很开心,“泡泡”成了孩子们谈话的热点。由此,我想也许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新奇、好玩、会变的东西,何不凭借着泡泡的特性,预设成一个集体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于是,关于泡泡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随着主体的开展,许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无法继续玩泡泡游戏。于是,孩子们设法想自制泡泡水,那么用什么来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种素材设计了这一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孩子简单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充分调动孩子运用以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二、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你发现它什么时候变泡泡出来的?

三、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绍。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探索时)注意点:(1)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2)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3)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4)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传递信息。

四、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游戏:吹泡泡。

我们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评析。

“泡泡从哪里来”的主题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经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的一个预设活动。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又限于其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受情绪支配和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的年龄特点,将此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趣味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增强对事物变化的有意行性关注。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三

本班有孩子40个,女生16个,男生24人。

一坚持直观教学。

我在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1个苹果,树下有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2个苹果,掉了1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二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

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

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

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四

本班现有学生54名,男生31人,女生23人。是由来自不同幼儿园的孩子组合成的新班级,所以,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也比较参差不齐,学前班是幼儿升入小学的过渡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根据时代以及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学习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数学是一门提高幼儿智力反应能力的一门课程,针对幼儿个体和全面素质的要求,教师会用心、耐心、信心教好每一位幼儿。

二、教材分析

这个学期的教材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数学教材安排了34节课,教材着重培养幼儿思考、动脑筋的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数学常识。如:《按群计数》、《比较多少,一样多》、《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比较大小、长短、高矮》、《认识几何图形》、《10以内的相邻数》等,教材从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多动脑思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使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比等数学方式学习类包含关系。

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并会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和分成。

3、指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加减法。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4、让幼儿初步了解、认识几何图形,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5、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作业习惯。

6、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全面的图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幼儿班的特点,以鼓励表扬的形式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加强幼儿对数学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多思考多动脑多操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

2011年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幼儿园的教与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认识了1~6。另外,学生对物体的形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求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 教幼儿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 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 教幼儿学习1~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1~1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 幼儿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

5. 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 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 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工具。

三、教学计划

9月份:

第一周:学习分类 区别上下、远近 区别前后、左右

复习轻重、厚薄、粗细

第四周:认识2和3 1~3的正确书写

10月份:

第一周:认识4和5 认识4和5 书写4和5

第二周: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 认识三角形和梯形 第三周:复习三角形和梯形 图形游戏 认识圆形和椭圆形 11月份:

第一周:填图形 图形变换

第二周:认识6 认识7和8 复习8以内的数 第三周:认识9和10 认识1~10的数字 1~50的数数 第四周:学习1~10的倒数 各种各样的数字 数字的用处 12月份:

第四周:复习自编减法应用题学习1~10的数数、倒数复习 自编加法应用题

一、指导思想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在过去的半年里,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和辅导,大多数孩子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能看图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将学习按数群记数和数的分类统计,它不仅能引导幼儿将数字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更能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

2、教幼儿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认识时钟和日历等生活常用数学知识。

3、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将体和形、数结合起来认识并引导儿童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讲解等方法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活动。

4、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的生活需要来展开教学,。

5、继续学习数的组成,5---10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四、教学目的要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关联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加减运算。

五、教学的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对生活中的物体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力。

六、教学措施教学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七、教学安排

第四周:学习6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五周:数的记录和统计,单双数的`认识

第六周:学习7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七周:学习8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八周:测量、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

第九周:学习9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第十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变与不变

第十一周:二等分和四等分、复习8和9的组成和加减 第十二周: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

第十三周:认识时钟、认识日历

第十四周:复习分类、复习排序和序数

第十五周:复习形体、区分形体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学前班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一个个眼里都充满了求知的渴望。看到这样一群聪明乖巧的孩子们,我们老师用一颗充满母爱的心,去爱护他们,教育他们。为了我们的目标,我制定了一下计划:

一、教学分析

根据我对孩子们简单的测试,我发现我们班有大多数孩子的基础都比较差。虽然说已经进入学前班,但是还有小朋友认不全10以内的数字,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写但不认识。所以根据我班的情况,在我以后这学期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有针对性的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

二.教学内容: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几种平面图形的主要特征。

3.了解相邻数的含义。

4. 熟练掌握倒数10以内的数。

5.在操作中探索,总结,记录10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6.认识加减符号及算式,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理解加减的含义。

8.学习解答应用题,列出算式,学习分解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

9.认识几种常见的几何体,进一步感知几何体的特征。

10.认识整点与半点,了解一小时与半小时的不同,尝试记录整点和半点。

11.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

三.教育目标

我们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期结束是,都能获得优秀的成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看得见的进步,让每一个家长都能肯定我们的工作,满意我们的教育教学。为了这一个目标,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五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1、 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 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 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 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 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 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 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 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六

一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下,努力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学前班像一个大家庭,班中孩子在老师的爱护下快乐成长!为了能更好的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现就本学期学前班数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工作放首位,确保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

本学期的安全工作从教育开始,由细处入手。首先在学习、生活中渗透安教育。用游戏儿歌等方法教育学生如何安全的玩,怎样远离危险。随时提醒幼儿不玩容易受伤的物品。同时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机时检查幼儿随身所带物品。并教育幼儿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私自随陌生人外出等,教会幼儿在生活中怎样注意安全。其次是从细节入手,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

二、抓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这学期的重要工作。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注意教育学生学会倾听,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关注学生的各种小习惯。让他们做到不随地乱丢纸屑、果皮;课桌内书本摆放整齐,能保持教室的卫生清洁;讲究个人卫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与小朋友能友好相处,平时交流能用礼貌用语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四、积极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

我们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和要求,耐心解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地改进工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让他们放心!除此之外我们更和家长结成伙伴关系,针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互相交流,为孩子的进步一起欣喜,为他们的成长一起努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七

我在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及加减的时候,我使用了大量的教具帮助我教学。。如我在学习2的组成及加减时,我设计的主题是果园,孩子们看到图片内容很快提出:树上有1个苹果,树下有1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还有的孩子问:树上原来有2个苹果,掉了1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可见形象直观的图片教具,是帮助孩子提问和学习的最好帮手。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度到能自己学会提问,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定性有价值的问题。在活动中,一些幼儿不懂得表达心中的疑惑。也就是说不会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应该关注他们,想他们所想,探明幼儿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导幼儿把心中的疑惑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把好奇心转化为一个个问题,这样才不会使幼儿的好奇心稍纵即逝,才能引起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种从好奇到提出问题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益终身。所以我在上每一个数学课时,我都要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用色彩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极个别差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

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教会家长的辅导方法,在与。

家长共同努力下,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

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孩子!学前班数学成绩有很大进步。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八

1.学习在圆形铁丝上进行装饰,制作花环。

2.能安静操作,巩固良好的操作习惯。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一、出示花环范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饰品,看看是什么呀?(花环)。

2.提问:花环是做什么用的?谁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师:你们想不想用软陶来做一做花环呢?

二、讲解示范。

把软陶均匀的分成很多块,每块要一样多哦!老师喜欢花朵,所以我做成一朵朵花朵,然后贴在铁圈上,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叶子贴在铁圈上,这样美丽的花环就做好啦!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做的时候要把桌面弄整洁,注意卫生哦!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价活动。你最喜欢哪个花环,为什么呢?

花环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小饰品,所以小朋友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有了之前制作过花朵的经验,小朋友们倾听的非常认真,在制作过程中,大家操作的仔细、认真。但是还有个别小男孩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是特别好,制作好的装饰品不能很好的摆放在铁圈上,小朋友的差异比较大,今后将多加培养。

小百科:花环最初的制作材料是花,草,柳条等天然植物材料,编织成环形戴在头上做为妆饰。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九

本学期为了在传授教养进程中提高学生喜好音乐的兴趣,我主要进行音乐知识和唱歌、律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节奏等方面的传授教养。培养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陶冶了情操,发展了孩子的音乐感想感染能力、想象力、记忆力、表现力等。现对本学期音乐传授教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传授教养内容。

本学期学唱了《小红花》、《小乌鸦爱妈妈》、《数鸭子》、《火车开了》、《新年好》、《好妈妈》等歌曲。同时穿插了音乐律动、音乐游戏、歌曲表演、节奏等内容的传授教养。

二、传授教养方面。

1、对于学前班的孩子,他们对唱歌年夜多数很感兴趣,但在传授教养中也有厌恶的时候,由于孩子的五音不全、中气不足,也有不喜欢唱歌的时候,我就采取了多种形式用不同的有效方法进行诱导,完成了本学期的传授教养任务。

2、为了加年夜唱歌量,我就从感知音乐入手,教孩子拍手、跺脚、拍肩、拍腿等有节奏的动作,让他们参与到音乐传授教赡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传授教养效果。

3、在传授教养中,我不追求动作的外在形式,而是注重动作的韵律感。只要儿童能够按照节奏活动,积极参与活动我就鼓励他们。

三、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经由进程传授教养我培养了他们年夜胆、坚强、自年夜、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愉快的态度,用他们感兴趣的体式格式发展基本功动作,提高了他们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引导他们熟悉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丰富了他们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了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引导他们互订交流,共同提高。

四、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年龄小,吐字不清,节奏感不强,唱歌时总是走调;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部分孩子胆子小,不敢参与到其中;另外,一些孩子总是记不住歌词。这些环境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我的引导和鼓励不够,在今后的传授教养中,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以争取在音乐这方面取得好的成绩。

学前班数学教学心得篇十

立、自理,使孩子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孩子的发展。本学数学总结如下:

本班的数学是以优因数学为主,本学期的计算就是以算盘为主的,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及100以内的加减法都是借助于算盘完成的。起初,孩子们在反复的练习加一加到十,在从十减到零,加2加到20,再减2减到0,以此类推,一直加减到9,经过这样长久反复地练习,孩子们已掌握26个算母,为之后的加减法和加百字奠定了基础。在加百字的练习中,我只教孩子们加到了20,有些孩子就可以自己捉摸加到了50,还有些孩子自己可以加到100。现在孩子们都可以做100以内两位数的脑算,由于脑算练习的不够,只有部分学生可以算出来。此外,我们还认识了钟表和钱币、对数的组合分解进行了练习,这些孩子们内容都掌握的不错。孩子们也开始解答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练习应用题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学会读题,养成读题的好习惯。我要求学生题目必须要读三遍,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在教学中我不仅让孩子学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渡到自己学会提问题,在老师提供的环境中,学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在上课时会准备一些教具,为孩子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用色彩来和图片去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官。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进行时间的教学时,我用教具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课,课后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钟表。孩子们带回来的钟表都很可爱,之后在上课时我会用他们的钟表来上课,做练习,让他们自己动手做钟表,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钟表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同。而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可能会弱一点,所以会导致孩子跟不上班级的进度。针对这类学生,我总不放弃对他们的要求,总是耐心辅导手把手的教,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都达到了良好。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应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多动、多说、多看、多问、多表现、多思考,尽量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核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孩子才会在数学领域走的更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