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5:14:39 |
  • ZTFB |
  • 7页

一个好的计划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更加条理清晰地完成任务。要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需要充分了解并评估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计划的目标。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一

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所以气候用气温和降水情况来描述.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变化的大小用温差衡量,有日较差、年较差;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

2.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3.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4.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5.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6.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的多.

第三课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3.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干极”.

6.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2.热带气候类型: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较大,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温带气候类型:温带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面积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寒带气候: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苔原气候的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5.高原山地气候: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纬度因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3.海陆因素: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另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4.地形因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1000米,气温下降约6℃.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气候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如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

2.人类活动也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二

1.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3.一个国家与邻国(或公海)的分界线,就是国界.国界以内的领陆、内水、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4.世界上还有30多个没有获得独立的移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课世界合作与国际组织。

1.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很多,例如人口和贫困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问题等.

3.“南北关系”:国家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称为“南北差异”;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4.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中国、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

5.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永久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中国于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三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四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

2.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地区,人口稀少.

4.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5.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二课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美洲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美洲.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在中国,藏传佛教称为喇嘛教.

3、宗教分布:基督教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佛教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4、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第三课人类的居住地。

1.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类型.

2.聚落密集处: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五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构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本事,以及地理探究本事;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确定和评价。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四、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资料,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本册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构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构成变化依靠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终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供给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当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六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七

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本章的重点是掌握以上各国的地形特点和典型的气候特点,掌握各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难点是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2一《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4。

3一《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2。

4一《认识大洲》第三节美洲2。

5二《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2。

6二《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2。

7二《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2。

8—9二《了解地区》第四节欧洲西部4。

10三《走近国家》第一节日本2。

11三《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2。

12三《走近国家》第四节法国2。

13三《走近国家》第五节美国2。

14三《走近国家》第六节巴西2。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八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景,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教学班6个,6个班分为二个层次,1班和2班还有12班是实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3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计划外的比例大,学生成绩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11年上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模块考试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根据教研组计划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

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以及交流合作的本事。

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研究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育应当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所以,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经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此刻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本事的广泛运用上,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本事、记图本事和再认再现本事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时安排:全期总课时大约40课时,第五单元12课时,第六单元5课时,第七单元7课时,第八单单元4课时,会考复习12课时。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九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一、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十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25、我国交通运输业以铁路运输为主,大连的主要铁路线是哈大线。

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一、地图。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计划篇十一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1:1000000的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一百万厘米。

2.相同图幅,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范围越大。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表示范围越小。

3.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

1.地球上71%是海洋,29%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非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南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亚、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

3.海陆变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4.七大洲面积大小顺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跨经度最多的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洲亚洲;平均海拔的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洲欧洲。

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被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6.板块的运动方式:

a、碰撞挤压:位于非洲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科迪勒拉山系(美洲):美洲版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挤压碰撞)。

b、张裂:红海将扩大,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作用。

课上注意听讲。七年级地理大部分需要理解,理解了记忆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所以上课听讲是关键。有的人认为地理是文科,主要靠背,如果用心背,肯定会成绩好。其实不然,大部分靠理解,只有理解了,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积极思考,重在理解。七年级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部分很多,大部分知识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即使背会知识点,在实际做题中也不会运用,所以必须多思考,注意理解。

注意总结归纳规律。初中地理学中有许多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气候类型的分布、人口的分布等,总结归纳了规律,学起来和记忆起来就会很容易。

相同、相似知识点对比记忆。地理事物有很多具有相似性,很多规律也具有相同点。所以,我们找出相同、相似点,进行对比来记忆学习,会使得学起来十分容易。

注意地图的重要性。地理学有很多知识单靠文字去学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看图,看图比看文字更重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这一点不要忘记。

持之以恒,每天看课本10——15分钟。地理知识纷繁复杂,很多知识点,所以必须及时复习。坚持每天看15分钟左右的课本,长期坚持就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竞赛法。收集当册地理课本知识,编成抢答题,判断题,确定每题的分值。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从班上选择一名主持人,负责读题,公布正确答案。另外确定一名学生统计分数。竞赛结束后,评选出获胜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评出若干名地理百事通。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而且他们事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本身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地复习到许多知识。

绘图法。通过绘制地理信息图,让学生主动去吃透相关知识,然后准确地绘出图。并且在集体交流展示。向同学介绍讲解你所画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给讲解者本人会留下较为深刻的知识影像。也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知识脉络。

对比法。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甚至也可以将对比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归纳法。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国家或者地区等归纳在一起,减少知识的重复理解记忆量。也有利于学生地理集中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技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