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精选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3:16:07 |
- ZTFB |
- 12页
天文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热爱、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心灵寄托。写完总结后,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和修改,确保总结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总结范文中包含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平。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一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届时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超过90%。20xx年,贵州老年人口501万,空巢老人150.3万、比上一年净增36.36万,并保持高增长势头,同时凸显的矛盾问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大。为此,我们对贵州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谓“空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老年夫妇的家庭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经超过60岁且共居一舍生活的两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来,贵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较多,现在那部分人开始变老,由于变老人群的增多,计划内出生人口(低龄人)在减少,即老龄化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相应增多。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元化经济结构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节奏的发展,催生了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轻一代人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欢和子女合住,导致老年人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xx市调研发现有47.43%的空巢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现代生活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现代生活竞争的加剧,很多年轻人在外经商或在别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于长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甚至有的子女为节约车费和减少误工损失,一年或几年都不回家。老人们因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自己,又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最终选择单独居住,结果推进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如xx市类似独居的老年人占该地空巢老人总数的38.3%。五是社会转型变迁引发的结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父母为照顾子女求学,部分曾经居住在乡镇或工矿企业的,都到县城或省城买房落户解决子女入学,让老人独立居住在原地。如xx市类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占该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结果。有些老年人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这类老年人一般经济状况不好,由于子女之间互相推诿、嫌弃,不得不独居空巢,初步统计类似老人约占2.3%。
20xx年,我省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150.3万,占老年人口数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总数净增36.36万人。本次调研除从面上了解全省的基本情况外,还为进一步深入调研空巢老人生活情况,选取九个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医疗保障情况。一是就医情况。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医条件好一些外,农村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如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难会更大。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几乎无人照料。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据调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方便或比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29.14%)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医保情况。受访对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参加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占48.9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17.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占30.38%,无医疗保障的占6%。医疗报销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问题,报销比例高的医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医院报销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难以报销。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
(三)身体健康状况。一是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身体非常好的空巢老人占6.18%,身体较好的占18.36%,一般的占57.93%,较差的占11.52%,非常差的占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别人的照顾才得以生存,还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见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便是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七星关区市西办事处翠西社区雷钵组68岁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残疾,行动不变,这类老人的生活,虽有社区不定时的照顾和服务,但生活中确实困难重重。二是养生保健状况。据调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参加过体检,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没有参加体检,还有将近10%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体检,有10.7%的空巢老人长期处于生病。这些数据表明,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意识。当前,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开始凸现,渐成严峻态势。全省60岁数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只有16890人,还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同时,老人档案不全,信息不详等情况不乏存在。
(四)精神慰藉状况。调查显示,全省23%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精神空虚,走访中发现有41%的空巢老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92%的空巢老人在子女外出后感到孤独。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城镇有31%的空巢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后精神生活变差,农村则高达51%。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表示儿女不在身边,心里想法无倾诉对象,特别是丧偶独居老人感觉到精神更空虚,甚至害怕自己会“孤独死”(一个人在家死了无人知道)。空巢老人患病时缺乏亲人照顾,有的卧床数天无人照顾,外出子女用电话慰问和慰藉空巢老人,10天至2月(即经常)慰问一次的只有53%,一年一次有15%,长期未联系还有8%。
(五)社会参与状况。空巢老人参加活动较少,经常参加的比例仅为8%,很少参加的比例高达46.6%。调研发现空巢老人活动领域,只有48.15%的空巢老人经常去室外空场走走,29.51%的空巢老人常去广场公园,除此之外,分别有17.44%、4.51%、1.74%和1.4%的空巢老人经常去老年活动室(麻将室)、老年大学(学校)、托老所和老年人协会参加活动;在文体活动方面,经常参加的占13.02%,偶尔参加的占37.06%,不参加的占49.92%。在参加老年社会组织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活动中,受访者有99人参加、有178人偶尔参加、还有322人不参加。有17.37%的空巢老人偶尔到邻居家串门,仍然有28.33%的空巢老人从不串门。有13.53%的空巢老人可能出于健康或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基本上待在家里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保障体系未健全,未保低保脱保依然存在。截至20xx年底,全省户籍人口4200余万,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7.22万人,406.38万60岁以上老年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7.24万人,82.61万60岁以上退休职工领取养老保障金,月人均达到1776元。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86.2万人,参保率95%。同时因经济、职业、身份等因素不同导致养老保障不一样,甚至于没有。在黔东南调查三个村中,只有17.86%人空巢老人享有每月55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有13.19%的空巢老人享有低保补助,但仍有13%的空巢老人从未享受过任何社会扶持;20xx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已达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为34.6%,月均养老金74元;而黔东南州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相差全国19元之多,这样更加凸显了我省“空巢老人”经济条件差的现状。医疗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在走访xx市空巢老人中发现有12.8%老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二)身体状况欠佳、存在健康隐患。经调查样本显示,空巢老人中有6.01%患有严重疾病,11.52%患有慢性疾病,57.93%觉得身体健康一般,18.36%认为自己目前还可以,只有6.18%表示自己目前健康。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在调查中问空巢老人得了大病,需要治疗,怎么办,有36人回答“不去医院”,有15人回答“如果需住院,就不治疗了”,有520人回答“到医院看看,听从医生的安排”,有28人回答“看外出子女的态度”。在调查空巢老人中生病如果需住院看病的钱主要来自自己和老伴出钱有331人,来自外出子女133人,来自亲戚朋友10人,来自政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319人。在看病过程,空巢老人就医经济困难199人,行动不便109人,无人陪同260人,交通不便94人。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居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调查中,有很多空巢老人生病后不去医院医治,只是买点药来勉强维持。
(三)生活空间窄小,精神生活空虚。一是老人生活不丰富。因为子女远离无人陪伴在身边、物质生活不能得到满足、身体状况不佳等诸多原因,空巢老人在精神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孤独感、空虚感、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恐惧感、绝望感等心理问题。这些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相关硬件设施配套不够。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配套的老年人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铜仁调研发现,从不参加社区或村组织活动的高达到83.69%。老年人缺少参加文体活动的平台,在居住环境中,要求建老年活动中心比例高达44%。二是农村老人生活领域不宽。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单一,没有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固定场所,空巢老人除了下地劳作,串门聊天和在家听广播、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最怕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所以看到来访者很开心,会主动拉着述说自身经历。三是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总会感觉孤单寂寞,如在黔南州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单的占75.46%,这充分反映了空巢老人是多么的需要精神慰藉。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观念,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在所难免。由此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关怀。
(四)部分子女不孝,弃老情况时有发生。调研发现12.85%子女基本孝敬,还有3.34%%子女不孝敬,不孝敬就是子女对父母吃、穿、住等方面生活、生产不承担责任。在城市社区走访中了解到,有再婚丧偶养子女有赡养能力而拒赡养老人的,有因父母财产分割不平有能力赡养而拒赡养老人的,有懒惰依赖政府救济自己而拒赡养老人的,也有子女无力赡养的。走访中发现,还有近5%的农村贫困空巢老人除了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外,子女基本不给一分钱的赡养费的情况也是有的,老人在生活半自理状况下还得靠种地养鸡养鸭来满足生活需求。另外,因儿女长期在外打工,拒赡养或无力赡养老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部分空巢老人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还得照顾好几个孙子,生活质量与一般老年人相比差距很大。如七星关区翠西社区76岁老人鄢树珍与孙子一起住,2个儿子在外打工,长期不联系,也不给孙子寄生活费,自己就靠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生活。
(五)社会责任不力,为老服务不够。在对空巢老人问卷和访谈中,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家政服务有33.56%,提供各种级别护理有61.1%,提供老年饭桌有2.67%,提供购物服务有4.67%,提供聊天服务有5%;空巢老人在居住环境内急需新建老年公寓的有3.67%,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41.9%,老年活动中心有66.44%,医院有4.5%,超市有2.17%。当前,我省为老服务现有力量比较薄弱,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在六盘水调研发现,在一个不大的辖区,近两年发生的涉老刑事案件达41件,包括故意杀人、伤害、抢劫、诈骗等侵权行为严重存在;在黔东南州调研发现,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全部覆盖,但是社会服务远远不及空巢老人需求,部分困难老人吃饭难、就医难、行动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六)医保水平不高,老人愿望难满足。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没有达到人人享有社会医疗、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保险要求;同时入保者所享受保险金额也不高,而且还有6%的空巢老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这部分空巢老人缺乏医疗保障,生病就医只能依赖于家庭或社会,由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生病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家庭照料功能在急剧减弱,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进医院治疗,子女如不在身边,就更加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等。有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缺少家庭和子女的照料,与一般老人相比,这部分空巢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当前,社会化服务与老人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严重存在,虽然有的空巢老人反映看病不方便或很不方便,但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护理和生活的老人比例低,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社会化服务利用水平也低,这些问题折射出空巢老人思想观念滞后,经济地位也很低下,社会化服务有待改进。
(七)居住环境差,老龄机构薄弱。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很差,主要表现在住房面积过小、生活设施不配套、住房质量差等问题,如没有室内厕所、煤气、天然气等,给空巢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有的年久失修,个别空巢老人居住房子甚至有“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情况存在。致使部分空巢老人对现在住房条件感到不满。同时,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老年人经常参加老年大学、老年人协会等组织活动比例不高,基层社区硬件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是资金与人员投入均严重不足。因此,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作用亟待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空巢老人带来的系列问题,将会影响到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为此,拟提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主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家政服务,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服务范围,将困难的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纳入无偿服务范围;同时,服务对象要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向其他老年群体延伸服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多样化。充分发挥驻地单位和非公经济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知识讲座和上门服务。三是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信息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内容休闲娱乐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广场活动,调动广大老年人参与到更多活动中来。要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社区服务建设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四是加大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当前,无论是政府兴办养老机构,还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都存在一个成本较高的问题。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能解决政府投入少、满足老年人需要照顾又希望生活在家的愿望问题。由于老年人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居家养老有偿服务工作开展较难,政府要建立相应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实行服务补贴,为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多领域拓宽老年人活动场所。一是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政府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政府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单位和个人兴建适宜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人集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康复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支持社会资本兴办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助等业务;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资源优势,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服务。二是要把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邻里情感交流、寻求心理安慰和帮助、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但老年人多而活动场地少的问题很普遍。按照统一规划社区管理原则,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把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使社区老年人有一个集中活动场所,小区内有一个锻炼的地方;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地方学校、厂矿等撤并建后闲置的房屋或空地改扩建成老年活动室、活动场所;争取小区物业支持,在小区内建设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供小区老年人活动,共建和谐小区、文明小区、欢乐小区。三是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社会化养老的优势在于养老功能的多样化,这是家庭养老所不能比拟的。对于老年人的吃、住、医、乐、学、行等多项服务,应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做到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在服务理念和方式上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老年营养学的角度着眼,制作适合老年人营养特点的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使老年人科学膳食。根据老人有无配偶及鳏、寡、孤、独的不同需求,开设方便相应的居室,居室要冬暖夏凉四季适宜。要经常为老人检查身体,讲授保健卫生知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急病的预防与医治,尽力减少疾病对老年人的折磨,使他们安度晚年。要健全各种娱乐设施,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使老人生活愉快,益寿延年。通过举办老年人大学、书画艺术培训班、文艺演出班,开展书画摄影比赛等,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要积极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老人要同社会进行交流、探亲访友、游览观光,需借助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因此服务机构要要提供相应服务,要有人陪伴在老人左右,为其进行购票、引路等。四是要尽快启动在社区(乡、镇)建设集修养、医疗、教育、娱乐、上门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机构。政府应把养老机构建设列入工作日程,可在财政上列支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养老机构建设资金。同时,鼓励私人以承包方式经营养老机构,免征其各项税费,确保正常运转;要把发展养老事业与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确保老人得到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在努力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认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既有益于社会,更有利于个人和家庭。五是要充分利用社区互助的潜力,提高群众的互助互爱意识。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努力缓减老年人的孤独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的融洽氛围。对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应该招募志愿者或是与邻居进行一对一结对援助。此外,应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安享天年提供可靠保障。
(四)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以经营主体民营化的模式,构建养老服务纵横网络,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减轻子女赡养压力,逐步形成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缺乏,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建议建立健全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加大对专业为老服务人员培训力度。二是着力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各乡镇、村(社区)要为辖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帮扶”活动和建立关爱“空巢老人”家庭制度。三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季度申报制度xx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管理制度等,以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四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农村社会服务业,在方便社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为社区、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撑。五是加快发展社区、农村老年社会组织。通过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互帮互助,在精神上相互交流、自娱自乐,这是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最有效的形式。党委、政府要把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纳入村级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给适当经费补助,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强力推进发展。
(五)积极创造就业环境,打造创业敬老两不误。造成空巢老人增多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外出务工,因此,若能够鼓励和帮助广大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最直接有效途径。如在xx县调研中,发现开磷集团和西洋肥业两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在两个企业周边的空巢老人相对较少,还不到10%。即凡是有子女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就近就业子女的照顾,那么全省空巢老人比例会降低到15%以内。另外大力扶持本地资本自主创业,主要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如xx市七星关区的熊头小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该小区“空巢”化不严重,整个熊头小区住户943户,空巢老人只有20余户;同时,相关部门把该小区打造成“下岗职工创业示范街”,给该小区88个公益性岗位,小区服务中心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帮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系列问题。
(六)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按照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引导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一是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二是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要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为各教学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外出观光活动。四是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义务落到实处。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要考虑安排老人的住房,要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辅助政策。将“居家养老”和“敬老院养老”机构养老结合起来,让父母与子女在“分而不离”的情况下养老,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老人生活。
(七)加大赡养维权力度,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今年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相关涉老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大联动力量,切实维护老年应拥有的被赡养权利。一是加强“孝德”“守法”的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要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宜教宜乐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处在这样的孝文化氛围中。二是加强青少年对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的教育。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对其进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教育,树立孝亲敬老的美德。近年来,团省委和教育厅积极倡导开展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将尊老敬老助老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大学孝文化研究性教育。三是开展专门针对妇女敬老、爱老、助老孝道的宣传教育。走访中发现,媳妇在拒养事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幕后操控作用,媳妇虐待公公婆婆的事件屡见不鲜,要通过宣传,让她们明白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没有条件可讲的必要义务。四是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组织作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近几年来,多数案例显示,基层老年协会在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其威信高、人缘广优势,积极及时有效地调解农村拒赡养矛盾。五是对赡养侵权行为决不手软。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行径恶劣的赡养侵权案例,公安、司法、法院等相关涉老部门要联合行动,给以严厉打击,相关媒体要及时进行曝光,给社会以警示教育作用,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八)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把老龄工作提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明确目标,抓好责任落实,使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全省要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五级老龄工作机构,乡镇以上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老龄办,村(居)要建立专门的老龄服务中心或老年协会并主要负责老龄工作。二是要有专门编制。市(州)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10人,县(市、区)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5人,乡镇(街道)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2人,村(居)老年协会要有离退休的属地知名老干部担任协会领导或具体专职负责人,抓具体工作。三是老龄工作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逐年增加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将老龄工作所需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各级政府将提取老龄事业经费以不低于0.5元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元的标准执行,为更好地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资金支持。建议在社区(乡、镇)设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对特困老人家庭给予适当救助,主要由财政拨款,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和监督。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化发展趋势,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省委省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关爱空巢老人目标,无疑意义深远。我们只有倍加关爱这个特殊群体,倍加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解决空巢老人带来的一切问题,才能确保贵州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步实现,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二
现如今,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空巢老人这个问题引起强烈的关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就以常熟市颐养山庄这个点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个“点”可以延展到城市甚至省这个“面”,通过颐养山庄里的空巢老人的生活来反映现如今常熟等经济较快发展的城市的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
调查过程:在调查中,我们首先搜集了一些关于空巢老人的资料,并加以筛选。然后,根据资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调查问卷的样板),根据常熟市的现实状况,确定目的地。最后,到已确定的目的地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号。
调查地点:常熟市颐养山庄。
调查对象:常熟市颐养山庄的老人们。
调查方法:样本抽取,随机对颐养山庄的一定数量的老人们(精神正常)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的形式:访谈法,即通过和老人的聊天,有目的的交流。
调查人:
周六的颐养山庄之行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深入老人之中,通过和老人的聊天,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所想,所感,所愿。
虽然住在同一所养老院之中,但是老人们似乎也不自觉的分成了两个“非正式组织”,也就说,他们因为兴趣和爱好而自觉的组织在一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几乎是没有交集。
先来说说我调查的第一种类型吧。
他们不会打麻将,不会下棋,更不会唱歌跳舞。通过了解,在空余时间里,他们就坐在一间房间里聊聊天。虽然隔壁就是锻炼的地方,里面也有各种健身的器材,但是在他们眼中,那是个陌生的地方;站在他们的角度,那里就是摆设。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锻炼,而是在他们之中,70%到80%的老人腿脚都不利索,特别是阴天和冬天,两条腿的膝盖更是疼的厉害,有时要靠拐杖才能走路。20%的老人身体都有各种不适,比如心脏,有的还装有心脏起搏器,比如气管炎,都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且,据老人们说,颐养山庄里面没有医生,生病都要到市医院里。虽然他们没有说其他,但是我感觉老人们深感其中不便。问即平时除了聚在一起聊天,还有没有其他的活动。95%的老人都说没有。除了吃饭聊天,他们大都在宿舍睡觉。90%的老人表示,虽然宿舍里有电视,但都看不太懂。所以,只能睡觉。
接下来,就是第二种类型了。
颐养山庄的阿姨把我带过去的时候,室的人不是很多。那时候3点半多,阿姨告诉我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开晚饭了,所以老人们都陆续回到自己的宿舍了。这群老人会打麻将,会下棋,早晚还会出去溜达溜达。和上面的老人相比,他们生活的就比较丰富一些。在调查了解中,一位老奶奶还很遗憾的告诉我,今天没有打麻将,因为2点钟的时候阿姨帮他们洗澡。老奶奶还信誓旦旦的说:明天一定要去打麻将。旁边还有两位老爷爷正在下象棋。其中一位老爷爷的棋艺貌似有点不精,还悔棋,硬把刚被吃掉的棋子抢回来。两个人就像老小孩一样,固执还很要面子。走过他们的宿舍,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还在兴致勃勃的看电视,听戏曲。
这里的老人大都都有子女的,而且90%都不是独生子女。但是子女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照顾他们,所以,他们只能以颐养山庄为家。谈子女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有喜悦,有骄傲,夹杂着落寞,孤寂。98%的老人都没有老伴,独自一人。他们表示要是有老伴都不会来颐养山庄。但比起生活在家里,90%的老人都愿意生活在颐养山庄。主观上,这里人多,热闹。客观上,儿女没有空,无暇照顾自己,担心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但是100%的老人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始终都是很浓厚的。虽然把老人寄养在颐养山庄,80%儿女都会在一个星期看望老人一次,平常都会通通电话,20%的老人儿女给他们配备老人手机,为了方便联系。但是还有5%的子女只有在老人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来一次,5%的甚至数载才来看望老人一次。
99%的老人谈及在颐养山庄的生活,都会比较满意。无论是在吃还是住的方面,都会有人照顾。一位老人说自己是生活在农村的,所以饭食还比较的满意,没有那么的讲究。但是1%的老人认为一位工作人员要同时兼顾许多位老人,不能做到家里的“一对一“照顾,所以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老人的方方面面。
据调查了解到,这里的老人99%的都是有退休金的。50%的老人:没有退休金,就不能住进来。颐养山庄的一般费用是20元/天,对于老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退休金除了支付自己在颐养山庄的费用外,所剩无几。100%的老人都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增一些。
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有老人向我们提及“十八大“。老人早上都会看报纸,每天上午还定时学习”十八大“的内容。在这位老人的影响下,周围的60%的老人们也渐渐开始关注国家动向。老人们说,“十八大”,他们很满意。他们希望在新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可以发展的更好。他们知道在2020年,人民的收入会翻一翻。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会等不到那一天,所以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关于“十八大”虽然他们并不都很理解,但是老人说了,这是关乎于民生的问题,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关系到下一代。他们还谈到了反腐朽的问题。老人们说,中央政府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地方执行却太让人失望。老们人强调一定要反腐朽,要落实,中国才能兴旺。“十八大”令老人们鼓舞,但是他们又担忧这只是一场空欢喜,要把加强对老人的关注落到实处。
在我去调查的时候,老人们把我们当成了义工。原来,在他们心中,他们很喜欢义工的到来。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充满生机。敲背,揉肩,理发......虽然事情很微不足道,但是却温暖了他们的心。95%的老人希望义工天天来。99%的义工都是我们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所以,我希望,我们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义工去看望老人,而且排练一些节目,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老人们的语言有时候也有障碍,希望多号召一些本地的大学生去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没有政府或社会组织机构给他们送去御寒之物。其中,有一位老人围着我们学校义工送的围巾,但是整个颐养山庄只有10条。我们给老人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而正是他们,我们才拥有了今天。但是,他们正逐渐老去。
经过这次的颐养山庄之行,我感触很深。真的很诚挚的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点给老人的关注,不在是大学生,是社会各个阶层。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政府要多加采取措施,切实了解老人们所需要的,而不是大放厥词,那样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作为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养老院的建设,使无子女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所依靠。
2.强化老年维权工作。
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敬老的氛围。
4.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使他们有资金可以养老。
5.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怀。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76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x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3.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精神慰藉。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加强孝道宣传。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四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__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届时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超过90%。20__年,贵州老年人口501万,空巢老人150.3万、比上一年净增36.36万,并保持高增长势头,同时凸显的矛盾问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大。为此,我们对贵州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谓“空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老年夫妇的家庭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经超过60岁且共居一舍生活的两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来,贵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较多,现在那部分人开始变老,由于变老人群的增多,计划内出生人口(低龄人)在减少,即老龄化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相应增多。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元化经济结构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节奏的发展,催生了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轻一代人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欢和子女合住,导致老年人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__市调研发现有47.43%的空巢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现代生活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现代生活竞争的加剧,很多年轻人在外经商或在别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于长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甚至有的子女为节约车费和减少误工损失,一年或几年都不回家。老人们因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自己,又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最终选择单独居住,结果推进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如__市类似独居的老年人占该地空巢老人总数的38.3%。五是社会转型变迁引发的结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父母为照顾子女求学,部分曾经居住在乡镇或工矿企业的,都到县城或省城买房落户解决子女入学,让老人独立居住在原地。如__市类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占该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结果。有些老年人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这类老年人一般经济状况不好,由于子女之间互相推诿、嫌弃,不得不独居空巢,初步统计类似老人约占2.3%。
20__年,我省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150.3万,占老年人口数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总数净增36.36万人。本次调研除从面上了解全省的基本情况外,还为进一步深入调研空巢老人生活情况,选取九个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医疗保障情况。一是就医情况。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医条件好一些外,农村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如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难会更大。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几乎无人照料。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据调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方便或比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29.14%)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医保情况。受访对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参加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占48.9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17.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占30.38%,无医疗保障的占6%。医疗报销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问题,报销比例高的医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医院报销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难以报销。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
(三)身体健康状况。一是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身体非常好的空巢老人占6.18%,身体较好的占18.36%,一般的占57.93%,较差的占11.52%,非常差的占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别人的照顾才得以生存,还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见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便是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七星关区市西办事处翠西社区雷钵组68岁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残疾,行动不变,这类老人的生活,虽有社区不定时的照顾和服务,但生活中确实困难重重。二是养生保健状况。据调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参加过体检,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没有参加体检,还有将近10%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体检,有10.7%的空巢老人长期处于生病。这些数据表明,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意识。当前,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开始凸现,渐成严峻态势。全省60岁数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只有16890人,还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同时,老人档案不全,信息不详等情况不乏存在。
(四)精神慰藉状况。调查显示,全省23%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精神空虚,走访中发现有41%的空巢老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92%的空巢老人在子女外出后感到孤独。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城镇有31%的空巢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后精神生活变差,农村则高达51%。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表示儿女不在身边,心里想法无倾诉对象,特别是丧偶独居老人感觉到精神更空虚,甚至害怕自己会“孤独死”(一个人在家死了无人知道)。空巢老人患病时缺乏亲人照顾,有的卧床数天无人照顾,外出子女用电话慰问和慰藉空巢老人,10天至2月(即经常)慰问一次的只有53%,一年一次有15%,长期未联系还有8%。
(五)社会参与状况。空巢老人参加活动较少,经常参加的比例仅为8%,很少参加的比例高达46.6%。调研发现空巢老人活动领域,只有48.15%的空巢老人经常去室外空场走走,29.51%的空巢老人常去广场公园,除此之外,分别有17.44%、4.51%、1.74%和1.4%的空巢老人经常去老年活动室(麻将室)、老年大学(学校)、托老所和老年人协会参加活动;在文体活动方面,经常参加的占13.02%,偶尔参加的占37.06%,不参加的占49.92%。在参加老年社会组织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活动中,受访者有99人参加、有178人偶尔参加、还有322人不参加。有17.37%的空巢老人偶尔到邻居家串门,仍然有28.33%的空巢老人从不串门。有13.53%的空巢老人可能出于健康或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基本上待在家里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一)保障体系未健全,未保低保脱保依然存在。截至20__年底,全省户籍人口4200余万,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7.22万人,406.38万60岁以上老年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7.24万人,82.61万60岁以上退休职工领取养老保障金,月人均达到1776元。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86.2万人,参保率95%。同时因经济、职业、身份等因素不同导致养老保障不一样,甚至于没有。在黔东南调查三个村中,只有17.86%人空巢老人享有每月55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有13.19%的空巢老人享有低保补助,但仍有13%的空巢老人从未享受过任何社会扶持;20__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已达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为34.6%,月均养老金74元;而黔东南州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相差全国19元之多,这样更加凸显了我省“空巢老人”经济条件差的现状。医疗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在走访__市空巢老人中发现有12.8%老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二)身体状况欠佳、存在健康隐患。经调查样本显示,空巢老人中有6.01%患有严重疾病,11.52%患有慢性疾病,57.93%觉得身体健康一般,18.36%认为自己目前还可以,只有6.18%表示自己目前健康。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在调查中问空巢老人得了大病,需要治疗,怎么办,有36人回答“不去医院”,有15人回答“如果需住院,就不治疗了”,有520人回答“到医院看看,听从医生的安排”,有28人回答“看外出子女的态度”。在调查空巢老人中生病如果需住院看病的钱主要来自自己和老伴出钱有331人,来自外出子女133人,来自亲戚朋友10人,来自政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319人。在看病过程,空巢老人就医经济困难199人,行动不便109人,无人陪同260人,交通不便94人。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居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调查中,有很多空巢老人生病后不去医院医治,只是买点药来勉强维持。
(三)生活空间窄小,精神生活空虚。一是老人生活不丰富。因为子女远离无人陪伴在身边、物质生活不能得到满足、身体状况不佳等诸多原因,空巢老人在精神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孤独感、空虚感、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恐惧感、绝望感等心理问题。这些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相关硬件设施配套不够。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配套的老年人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铜仁调研发现,从不参加社区或村组织活动的高达到83.69%。老年人缺少参加文体活动的平台,在居住环境中,要求建老年活动中心比例高达44%。二是农村老人生活领域不宽。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单一,没有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固定场所,空巢老人除了下地劳作,串门聊天和在家听广播、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最怕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所以看到来访者很开心,会主动拉着述说自身经历。三是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总会感觉孤单寂寞,如在黔南州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单的占75.46%,这充分反映了空巢老人是多么的需要精神慰藉。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观念,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在所难免。由此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关怀。
(四)部分子女不孝,弃老情况时有发生。调研发现12.85%子女基本孝敬,还有3.34%%子女不孝敬,不孝敬就是子女对父母吃、穿、住等方面生活、生产不承担责任。在城市社区走访中了解到,有再婚丧偶养子女有赡养能力而拒赡养老人的,有因父母财产分割不平有能力赡养而拒赡养老人的,有懒惰依赖政府救济自己而拒赡养老人的,也有子女无力赡养的。走访中发现,还有近5%的农村贫困空巢老人除了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外,子女基本不给一分钱的赡养费的情况也是有的,老人在生活半自理状况下还得靠种地养鸡养鸭来满足生活需求。另外,因儿女长期在外打工,拒赡养或无力赡养老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部分空巢老人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还得照顾好几个孙子,生活质量与一般老年人相比差距很大。如七星关区翠西社区76岁老人鄢树珍与孙子一起住,2个儿子在外打工,长期不联系,也不给孙子寄生活费,自己就靠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生活。
(五)社会责任不力,为老服务不够。在对空巢老人问卷和访谈中,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家政服务有33.56%,提供各种级别护理有61.1%,提供老年饭桌有2.67%,提供购物服务有4.67%,提供聊天服务有5%;空巢老人在居住环境内急需新建老年公寓的有3.67%,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41.9%,老年活动中心有66.44%,医院有4.5%,超市有2.17%。当前,我省为老服务现有力量比较薄弱,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在六盘水调研发现,在一个不大的辖区,近两年发生的涉老刑事案件达41件,包括故意杀人、伤害、抢劫、诈骗等侵权行为严重存在;在黔东南州调研发现,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全部覆盖,但是社会服务远远不及空巢老人需求,部分困难老人吃饭难、就医难、行动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六)医保水平不高,老人愿望难满足。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没有达到人人享有社会医疗、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保险要求;同时入保者所享受保险金额也不高,而且还有6%的空巢老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这部分空巢老人缺乏医疗保障,生病就医只能依赖于家庭或社会,由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生病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家庭照料功能在急剧减弱,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进医院治疗,子女如不在身边,就更加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等。有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缺少家庭和子女的照料,与一般老人相比,这部分空巢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当前,社会化服务与老人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严重存在,虽然有的空巢老人反映看病不方便或很不方便,但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护理和生活的老人比例低,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社会化服务利用水平也低,这些问题折射出空巢老人思想观念滞后,经济地位也很低下,社会化服务有待改进。
(七)居住环境差,老龄机构薄弱。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很差,主要表现在住房面积过小、生活设施不配套、住房质量差等问题,如没有室内厕所、煤气、天然气等,给空巢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有的年久失修,个别空巢老人居住房子甚至有“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情况存在。致使部分空巢老人对现在住房条件感到不满。同时,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老年人经常参加老年大学、老年人协会等组织活动比例不高,基层社区硬件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是资金与人员投入均严重不足。因此,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作用亟待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空巢老人带来的系列问题,将会影响到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为此,拟提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主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家政服务,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服务范围,将困难的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纳入无偿服务范围;同时,服务对象要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向其他老年群体延伸服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多样化。充分发挥驻地单位和非公经济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知识讲座和上门服务。三是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信息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内容休闲娱乐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广场活动,调动广大老年人参与到更多活动中来。要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社区服务建设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四是加大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当前,无论是政府兴办养老机构,还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都存在一个成本较高的问题。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能解决政府投入少、满足老年人需要照顾又希望生活在家的愿望问题。由于老年人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居家养老有偿服务工作开展较难,政府要建立相应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实行服务补贴,为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多领域拓宽老年人活动场所。一是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政府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政府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单位和个人兴建适宜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人集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康复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支持社会资本兴办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助等业务;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资源优势,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服务。二是要把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邻里情感交流、寻求心理安慰和帮助、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但老年人多而活动场地少的问题很普遍。按照统一规划社区管理原则,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把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使社区老年人有一个集中活动场所,小区内有一个锻炼的地方;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地方学校、厂矿等撤并建后闲置的房屋或空地改扩建成老年活动室、活动场所;争取小区物业支持,在小区内建设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供小区老年人活动,共建和谐小区、文明小区、欢乐小区。三是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社会化养老的优势在于养老功能的多样化,这是家庭养老所不能比拟的。对于老年人的吃、住、医、乐、学、行等多项服务,应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做到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在服务理念和方式上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老年营养学的角度着眼,制作适合老年人营养特点的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使老年人科学膳食。根据老人有无配偶及鳏、寡、孤、独的不同需求,开设方便相应的居室,居室要冬暖夏凉四季适宜。要经常为老人检查身体,讲授保健卫生知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急病的预防与医治,尽力减少疾病对老年人的折磨,使他们安度晚年。要健全各种娱乐设施,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使老人生活愉快,益寿延年。通过举办老年人大学、书画艺术培训班、文艺演出班,开展书画摄影比赛等,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要积极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老人要同社会进行交流、探亲访友、游览观光,需借助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因此服务机构要要提供相应服务,要有人陪伴在老人左右,为其进行购票、引路等。四是要尽快启动在社区(乡、镇)建设集修养、医疗、教育、娱乐、上门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机构。政府应把养老机构建设列入工作日程,可在财政上列支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养老机构建设资金。同时,鼓励私人以承包方式经营养老机构,免征其各项税费,确保正常运转;要把发展养老事业与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确保老人得到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在努力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认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既有益于社会,更有利于个人和家庭。五是要充分利用社区互助的潜力,提高群众的互助互爱意识。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努力缓减老年人的孤独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的融洽氛围。对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应该招募志愿者或是与邻居进行一对一结对援助。此外,应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安享天年提供可靠保障。
(四)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以经营主体民营化的模式,构建养老服务纵横网络,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减轻子女赡养压力,逐步形成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缺乏,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建议建立健全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加大对专业为老服务人员培训力度。二是着力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各乡镇、村(社区)要为辖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帮扶”活动和建立关爱“空巢老人”家庭制度。三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季度申报制度__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管理制度等,以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四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农村社会服务业,在方便社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为社区、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撑。五是加快发展社区、农村老年社会组织。通过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互帮互助,在精神上相互交流、自娱自乐,这是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最有效的形式。党委、政府要把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纳入村级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给适当经费补助,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强力推进发展。
(五)积极创造就业环境,打造创业敬老两不误。造成空巢老人增多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外出务工,因此,若能够鼓励和帮助广大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最直接有效途径。如在__县调研中,发现开磷集团和西洋肥业两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在两个企业周边的空巢老人相对较少,还不到10%。即凡是有子女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就近就业子女的照顾,那么全省空巢老人比例会降低到15%以内。另外大力扶持本地资本自主创业,主要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如__市七星关区的熊头小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该小区“空巢”化不严重,整个熊头小区住户943户,空巢老人只有20余户;同时,相关部门把该小区打造成“下岗职工创业示范街”,给该小区88个公益性岗位,小区服务中心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帮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系列问题。
(六)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按照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引导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一是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二是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要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为各教学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外出观光活动。四是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义务落到实处。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要考虑安排老人的住房,要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辅助政策。将“居家养老”和“敬老院养老”机构养老结合起来,让父母与子女在“分而不离”的情况下养老,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老人生活。
(七)加大赡养维权力度,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今年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相关涉老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大联动力量,切实维护老年应拥有的被赡养权利。一是加强“孝德”“守法”的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要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宜教宜乐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处在这样的孝文化氛围中。二是加强青少年对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的教育。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对其进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教育,树立孝亲敬老的美德。近年来,团省委和教育厅积极倡导开展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将尊老敬老助老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大学孝文化研究性教育。三是开展专门针对妇女敬老、爱老、助老孝道的宣传教育。走访中发现,媳妇在拒养事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幕后操控作用,媳妇虐待公公婆婆的事件屡见不鲜,要通过宣传,让她们明白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没有条件可讲的必要义务。四是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组织作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近几年来,多数案例显示,基层老年协会在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其威信高、人缘广优势,积极及时有效地调解农村拒赡养矛盾。五是对赡养侵权行为决不手软。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行径恶劣的赡养侵权案例,公安、司法、法院等相关涉老部门要联合行动,给以严厉打击,相关媒体要及时进行曝光,给社会以警示教育作用,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八)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把老龄工作提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明确目标,抓好责任落实,使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全省要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五级老龄工作机构,乡镇以上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老龄办,村(居)要建立专门的老龄服务中心或老年协会并主要负责老龄工作。二是要有专门编制。市(州)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10人,县(市、区)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5人,乡镇(街道)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2人,村(居)老年协会要有离退休的属地知名老干部担任协会领导或具体专职负责人,抓具体工作。三是老龄工作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逐年增加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将老龄工作所需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各级政府将提取老龄事业经费以不低于0.5元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元的标准执行,为更好地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资金支持。建议在社区(乡、镇)设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对特困老人家庭给予适当救助,主要由财政拨款,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和监督。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化发展趋势,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省委省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关爱空巢老人目标,无疑意义深远。我们只有倍加关爱这个特殊群体,倍加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解决空巢老人带来的一切问题,才能确保贵州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步实现,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五
所在班级:11级信管2班。
2、调研对象:农村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3、调研时间:8月20日-26日。
4、调研地点:团队成员老家的农村。
5、调研背景:
在我们享受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迈多病,儿女却无暇照顾;他们孤独寂寞,身边却无人沟通交流。当很多人都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90后“的成长历程,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变革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们是读书同学的爷爷奶奶,是数目不断增加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各偏僻的农村静静的生活,数着日子盼望儿女能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问候。他们年迈,生活上有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孤独抑郁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急需社会上所有人的关注、关怀和问候。
6、调研目的:
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每个人的梦,只有实现每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所以,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通过走访慰问老人的形式,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呼吁社会关注空巢老人、呼吁政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力争做到空巢老人生活有保证、孤独能排遣、困难有人帮。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展示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7、调研具体实施过程:
(1)活动进展前由团队负责人到各村村委会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我们以走访空巢老人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目的及意义。获得村委会的赞同和支持后,收集村里5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基本生活状况,然后制定合理走访路线,为走访工作做准备。
(2)确定小组成员的食宿交通问题,实践期间确保队员的食品、住宿、交通安全问题。向亲戚朋友借自行车尽量做到环保、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收集生活健康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编订成册向老人宣传普及。宣传国家三农问题、宣传党的精神,向空巢老人传递国家和民族关爱老人的正能量。
(4)每个人都带好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必要时可以用这些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
(5)由队长张永芳查阅资料做好走访问卷调查,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在取得认同,调查问卷合理的情况下,将问卷发给实践团队所有成员,队长并联系好实践基地负责人。
(6)各方面联系好后,团队成员在8月19日做好调研的相关所有准备,8月20日-26日每天早上8:00-11:00、下午15:00-18:00由村里负责人带着走访老人做问卷调查。在问卷中,陪老人聊天解闷、了解老人生活现状,帮助身体不好的老人做家务等。每天晚上活动结束后自己反思活动中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改正以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8、活动后期。
1、调研指导思想和目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有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代表着每个人的梦想,也代表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期盼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方针路线。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解决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及中国梦的实现。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的形式,增加与空巢老人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融入到社会集体中,缓解他们孤独感、抑郁感,也能让老人感觉到整个社会国家都在关心关爱他们,生活中,他们会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空巢老人的心声传达给全社会,让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让老人的需求被大家了解认知。呼吁儿女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多抽出实践陪伴老人,让大家都知道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更渴望精神上的快乐。
2、调研内容。
通过走访慰问聊天的形式,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保障、养老服务、情感需求等现状和“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3、调查方法。
团队成员选择自己村庄年龄在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随机选择20人左右填写问卷。
4、相关要求。
调查问卷的填写必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不得虚化事实。成员根据走访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并将统计结果发给团队负责人。有团队负责人作进一步总结分析。
三、团队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六
截止目前,滨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5386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342861人,80岁以上的60263人,100岁以上的85人,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4.6%,其中农村老人377050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70%,而农村空巢老人又占到老年人总数的70%左右,约263935人。各年龄段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有所差别,低龄老人中空巢老人比例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有所降低。农村空巢老人全部反映农村老人问题,人员构成、家庭现状、经济保障、健康状况等没有多大区别,在精神慰籍、生活照料方面问题稍显突出。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七
我国农村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龄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较快增长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及农村老龄问题的综合解决。为了解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影响,2007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了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运用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和2006年实施的两次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调查数据,结合北京、河北、江苏、浙江、黑龙江、江西、河南、安徽、重庆、甘肃等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典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农村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无子女(包括儿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两类:1、独居户;2、夫妻户。
老年类空巢家庭包括三类:。
1、隔代户(老年人与未成年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同住,多称“留守家庭”);
2、两代老人户(老年人与父母同住);
3、与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与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06年,全国农村老年空巢和类空巢家庭共3288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比2000年的44.9%提高了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万人,占全国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户从2000年的4.4%下降到2006年的3.7%外,其余几类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独居户从13.3%提高到14.7%,夫妻户从26.7%提高到27.7%,与其他人同住户从0.5%提高到2.1%,两代老人户从0.4%提高到0.7%。
空巢、类空巢家庭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对较高,如山东、河北、江苏的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的比例超过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辽宁等也超过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陕西、广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内部的分布差异也较明显。严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壮年比例达到90%,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随老年人年龄提高空巢、类空巢家庭比例呈减少趋势。农村60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类空巢家庭中,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中减少到40.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类空巢家庭内部差异明显。约有2/5的老年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这类家庭以夫妻户多见,低龄老年人为主,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或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养老院,但因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不是收住对象,或当地没有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问题既有作为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因子女“缺位”带来的特殊问题。
(一)养老保障不稳定问题。
农村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从事生产劳动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个百分点,占47.4%,得到子女经济帮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个百分点,占59.5%。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约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养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经济状况和养老意识淡薄等影响,39.6%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经济困难,49%的人认为经济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体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医疗缺乏保障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状况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障,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多数反映合作医疗报销起付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程序过于复杂,门诊取药花费多但不能报销,住院治疗又需要先垫付大笔押金。因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医,“拖”病现象比较普遍。
(三)照料服务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约948万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个百分点。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国家、集体、养老机构上门服务合计仅占2.9%。与此相对,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独居老年人面临高生活风险问题。
独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约1004万人。其中,觉得经济困难的占52.4%,需要照料但无人照料的占18.4%,经常感到孤独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过自杀念头的占7.5%,这些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统计分析显示,有60%的农村独居老年人生活中面临着经济非常困难、健康状况极差、需要照料和孤独寂寞中的至少一种问题,近19%的独居老年人面临两种以上的上述生活风险。
(五)隔代户和两代户老年人生活压力大问题。
子女外出务工,留下祖孙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农村老年总人口的3.7%,接近400万人。他们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看孙子女,身心压力很大,健康状况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认为健康状况较前一年变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调查前两周处于带病状态,这些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两代户老年人既要自养还要赡养其高龄父母,他们参与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得到子女经济支持的只占44.3%,医疗费开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费支出达到1827元,远高于其他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现象及问题成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造成农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时也是70年代以来实施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相继进入老年,老龄化加快发展。二是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高龄老年人口增长,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长,同时两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向城镇迁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随着居住条件改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变化,两代人愿意分开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续存在,必将推动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继续发展,空巢、类空巢将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一种重要居住形态。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养老的作用。
老年人劳动自养、夫妇互相扶养和子女赡养是传统家庭养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丧失了支撑家庭养老的稳定结构,影响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时加重了老年人劳动自养的负担。独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养,与孙辈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抚育负担,两代老年人户则是“以老养老”,困难相对更多。
(三)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滞后导致部分老年人养老和照料服务的“真空”。
家庭养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对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窄,水平低,社会福利服务基础设施短缺,社会养老服务不发达,使老年人的养老特别是服务需求得不到保障。调查发现,空巢、类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门家务服务的占32.8%,而当地有此服务的仅占7.0%,需要上门护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门护理的仅占6.3%,需要入住养老机构而不能如愿的占17.6%,离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及其问题重视不够,措施不力。
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关于居家养老和老年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政策较少。二是观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养老”上,对农村老年人“空巢”问题重视不够。三是缺少有力措施。农村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落后,社会组织很不发育,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难度很大。基于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带来的照料服务等问题在许多地方没有摆上议事日程。
(五)敬老意识和赡养观念淡化。
农村“重小轻老”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子女视老年人为累赘,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诿赡养义务。婆媳关系紧张,“媳妇当家,养儿防不了老”。外出务工子女忽视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与老年人缺少联系。还有“外嫁女儿不养娘”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老年人的赡养得不到落实。
四、对策与建议。
农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在城镇化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子女赡养和土地保障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进一步挑战,需要从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的建构上综合考虑和应对。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新时期保障包括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务需求,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并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措施给予优待和照顾。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对贫困老年人降低门槛,提高补助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考虑免除70岁以上老年人的参合费用,并对参加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在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及报销比例等方面予以优惠,适当扩大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门诊报销的病种。医疗卫生机构应为急重病贫困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老年人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对于不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可采取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要。
(二)加快建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在服务好“三无”老人等传统服务对象的基础上,把服务对象扩展到高龄、病残、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会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众i在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活动设施,以此为依托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法律服务和宣传教育服务,逐步形成住养、定点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体要积极出资设立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同时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志愿者帮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独居户、隔代户、两代老人户特别是高龄、贫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为重点,建立联系和帮扶制度,制定紧急事件的有效应对办法,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三)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推进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巩固家庭赡养,督促外出务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产。加强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传,把敬老孝亲纳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镇的评选表彰内容,转变不良习俗,和谐家庭关系。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帮助老年人加强生活安全的自我保护,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四)加强对农村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老龄问题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研究和解决。要制定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发展规划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将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发展农村为老服务纳入部门工作安排,切实承担起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福利服务、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权益维护、活跃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责任。要建立健全县、乡两级老龄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人员和经费,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促作用。在农村基层,要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人协会,在村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实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积极调解涉老纠纷,维护老年人权益,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老年人自助互助。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八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庆作为年轻的资源性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正悄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速度增加。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大庆市妇联于20__年6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暨我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503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的呈现,并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据20__年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281.6万,60岁以上老人30.5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0.8%;80岁以上老人3.8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100岁以上老人38人。全市空巢老人共有90538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29.7%。
本次调查的503位空巢老人中,属于城镇户口的355人,占70.5%,农村户口148人,占29.5%。男性与女性空巢老人分别为249人与254人,占49.5%与50.5%。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四个年龄组,分别占21%、27.6%、23.8%、14.3%,60-64岁、85岁以上两个组分别占9.5%、3.8%。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识字或识字少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8.6%、28.6%、32.3%,三者合计占69.5%。
超过五分之三(60.8%)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其次为丧偶、未婚、离婚,分别占总数的33.3%、3.8%、2.1%。
空巢老人职业构成分布,两成(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有稳定工作的老人主要以农民(22%)、中省直大企业职工(19%)、行政事业公职人员(13.3%)为主,文教卫生行业人员、其他、个体工商业主比例较小。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5.7%的空巢老人有子女,14.3%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49.5%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9%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8.6%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7.6%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1.9%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12.4%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另分别有8.6%、7.6%、1.9%是因为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好、子女不在本地和子女不愿意。虽然不与子女一起生活,但67.6%的空巢老人都为子女照顾孩子,只有10.4%和35.2%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帮子女照顾孩子或身体不好力不从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未与子女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就子女探望频率和电话联系情况进行了统计,54%的子女半个月、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探望父母一次;62%的子女电话联系父母并不频繁。
(1)身体保健状况。
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69.5%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3.3%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在就医方面,70.4%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很方便或比较方便,另有29.6%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不太方便或一般,感到不便的原因主要包括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导致许多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疗保障覆盖不全面,20.9%的空巢老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无力承担日常医疗费用。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信心,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50.5%和78%的人经常或频繁感到孤单寂寞和食欲不振(性情烦躁),52.4%的空巢老人睡眠质量一般或较差,一部分空巢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现阶段主要担心身体健康(62.8%),生活贫困(12.4%)和无人照顾(11.4%)。
此外业余文化生活等社会参与、社会交往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就参加闲暇活动而言,只有22.8%的空巢老人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更多的是42.8%、34.4%的空巢老人很少或偶尔参加。活动内容方面,排在前面的分别是看电视、上网(43.8%),参加体育活动(22.8%),闲坐聊天(11.4%),打麻将、玩扑克(7.6%)。此外还有读书读报,做家务,逛超市等活动是空巢老人经常做的事情。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活动场所是有健身器材的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27.7%),在家(26%),社区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4%),老年大学(0.5%)。
在社会交往方面,有5.7%的空巢老人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也没有,42.8%的空巢老人只有1-2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邻里之间7.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互不关心,27.6%是遇到困难求助的情况下才获得关心,没有积极主动的邻里互助。从亲戚家庭成员处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只有夫妻、儿女占一半以上比例,兄弟姐妹、其他亲属往来关系比较淡漠。
4.接受关爱情况及对助老服务的需求。
据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反映,在元旦、春节、五一、重阳节、十一等重大节日前后,或部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时,会集中受到关爱救助,日常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也不定时没有规律,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因此,在调查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哪些必要的助老服务时,空巢老人选择较多的是:物业维修(家电、房屋维修、水龙头、阀门更换等)(20.1%),上门医疗护理(15.3%),代购代缴(15.1%),陪同看病(14.6%),清洗衣物(13.9%),理发做饭(12.3%),聊天解闷(6.7%)和其他(2%)。再问及现阶段最想要政府做的事,选择较多的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43.8%),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志愿服务(27.6%),多组织老年人能够参与的文体活动(23.8%),其他还有提出希望儿女晚辈多来看望,自己身体健康,政府和社会能多为老人提供活动交流场所等要求。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二)满足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对体弱多病、常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实行大病救助。另外,在农村要加强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减轻他们去县城或乡镇看病的负担,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发放健康卡,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解决空巢老人就近就医问题,努力实现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多功能老年照料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政府补贴,社区执行,组织社区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企业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
(四)加强对空巢老人的贴身服务,源头杜绝伤害发生。第一,建立准确的空巢老人信息库,摸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社区(村)妇女之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助老服务,或帮老人装电话,定时探望、聊天,承担家务、检查安全问题。第二,为每一位空巢老人配备随身爱心联系卡,注明老人的姓名、年龄、血型、慢性病史、亲属和社区的联系电话;安装紧急呼叫按钮,与社区值班室、片区警察办公室或妇女之家工作人员、巾帼志愿者相连接,如遇紧急情况,便于救助。第三,建立空巢老人的援助监护网络,发动邻居、辖区民警、巾帼志愿者和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等做网络监护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高龄、残疾、患病和体弱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进行定时监护,及时、准确掌握老人生活状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第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宣传教育,深入空巢老人家里检查水、电、煤的安全情况,为老人排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注重多应用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行教育,提高老人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五)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展为老服务事业。多数空巢老人宁可独居感受寂寞,也不愿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可以说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主要养老方式。因此,一是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督促儿女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谴责不尽孝道行为,使子女应承担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倡导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二是要开展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社区(村)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爱心人士,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实行结对帮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每周一次帮助,每月一次心理疏导,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
(六)他山之石,可以为鉴。第一,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走社会化发展道路。一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支持社会各界采取多种方式,兴建规范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以及开展各类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对兴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部门要落实好在用地、收费和税收方面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二要推行日托养老服务模式。即指朝至夕归式养老。老人白天在活动室自由活动,晚上就各自回家,使其既能得到很好的照料,又能满足老人和儿女的情感需要。三要推广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应尽快出台居家养老政策,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就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各项服务,及时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第二,通过此次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关爱空巢老人工作及日间养老模式建立正逐步与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相交叉,也为未来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且妇联组织服务妇女、服务家庭的职能优势以及妇女之家覆盖全市各村、社区的组织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比专业养老机构更容易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所接受。为此,可由妇联承接政府关爱空巢老人、开展居家养老等公益服务项目。
第三,借鉴国外多代屋理念,实施代际和谐居住工程,尊重亲情和家庭伦理,鼓励年轻人于老人同住或毗邻而居,通过减免部分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过户税等激发市场需要。探索由政府提供相应补贴,鼓励由亲属或邻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增加老年人社区援助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老伙伴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九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经过这次调查发现,社会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成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社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西宁道社区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应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在抽样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
(二)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1月20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访问完成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及时的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
(三)分析资料方法。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归纳统计,运用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
三、结果分析。
在本次之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工作状况方面,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作经历的有20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的有106人,占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占7.5%;没有工作的有57人,占28.5%;其他的有2人,占1%。子女方面,有6个老人没有子女,占3%;其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占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占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分别占30.5%,36%。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社区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其中,这里的其他经济来源有:拆迁补偿,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遗产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中,工资收入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已退休或之前就没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资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帮别人带孩挣取收入,他们表示别人聘用他们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经验且比较喜欢孩子,而且大多数都是经过熟人介绍,他们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间,虽然说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对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与寂寞。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工作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重要途径。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退休金额为700-18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801-2500元的有44人(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4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700元,在目前物价上涨,医疗费用惊人的背景下,这部分老人在子女没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见,在天津市这座中上等发达的城市老人的生活温饱问题已解决,可见,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就是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在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医疗费用已成为他们沉重的生活负担,因病致困的,生病没钱治的也成为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1、身体状况。
经调查: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本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对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除了平时多锻炼身体外,保健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状况。
精神生活对与老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说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当今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由此可见,本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还挺不错。
调查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本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经常来看望也对老人的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显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经常来探望他们,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经常来探望,原因大多是因为子女忙或居住在外地或国外,但每逢节日还是会回来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调查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本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关于本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本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天津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入户调查而言,我们入户家中没人,有一部分都是在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他们不经常出去,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社区及家人应重点关注。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社区组织的有关老人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区仍需努力改善。
(四)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本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说社区与政府应该就老人提出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四、建议与对策。
以上分析显示,本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应经常开展老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减缓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另外就是对独居的空巢老人,社区与政府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探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解决。
2,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天津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在社区内加强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个老人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以及对政府及社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十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社会发展、城市变迁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失去老伴独留空房的老人。他们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区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
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被称作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存现状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城市中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么样?有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本文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利用文件综述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论文编写。由于家中有亲戚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以下采访资料均来自于此。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9月24日起,围绕着老年人在生活物质、情感、身体和医疗状况等问题,分别对南海桂城花苑社区居委会的10户老年人进行采访上门调查。以下就列举其中的几个案例:
1.具体采访对象:
案例1鹿璟村小区的关德全。
关伯今年65岁,有一儿一女,是一个国企退休的老职工,现在和老伴刘姨一起居住在鹿璟村的一厅两室的商品房里,儿女则分别在怡翠花园和保利星座那里买了房子。通过交谈了解到关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还是很满意的,每个月和老伴都有退休金,而且儿女逢年过节也给了不少的钱。平时关伯的主要活动是每天早上和以前的旧同事去喝喝早茶,跟着和老伴一起到市场买菜,下午就到小区的公园里下棋、聊天,然后就到花苑幼儿园去接小孙子。晚上吃完饭后,就跟老伴刘姨去散步。关伯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是很喜受下厨煮饭的,所以儿子和儿媳每天晚上还是回来吃饭的,至于女儿就是每个周末有时间的话就一起聚聚吃饭。最后,关伯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医疗问题,虽说现在有医疗保险,但医院的普遍报销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并没有做到五成报销,而且门诊还要定点,我觉得每一个医院都有自己比较好的优势,如果跟禅城一样,取消定点门诊,对于我们老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案例2花苑广场新区的许秀莲。
许奶奶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独自居住在一套商品房,她丈夫原在中国台湾,现已去世,她的子女都在外工作。大约是调养得当的关系,老人身体还是很健康的。老人的生活比较殷实,不愁吃穿;家里十分整洁,因为她很爱干净。当我们问起她是否满意现状时,她很无奈地笑笑,说:“我哪里图什么富贵?只要和孩子们平安快乐在一起啊,人老了,只求能享享儿孙福。”老人表示她非常想念在外头的儿孙们,她向我展示了她孙子的照片,脸上满是笑容,可转眼又有一种愁绪笼罩眼睛,她说他们已经好久没来了。
空巢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老人希望用一切换来珍贵的亲情。老人们通常喜欢小孩子,他们愿意把小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也许只有年幼单纯的孩子肯倾听他们的诉说,这也正反映出我们人心的悲哀。
2.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
步人养老阶段,老年人交流的对象多是一些老相识,孤单时更多是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倾诉,子女多忙于工作。反映了老年人生活的寂寞,与年轻人缺乏交流。
走访中发现,由于西部老年人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水平低下,以致缺少丰富的娱乐活动。只有少数人选择打牌下棋、听戏、看电视等娱乐项目,同时大部分养老院等福利机构的娱乐设施也不完备。大多数老人表示,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参加体育锻炼。随着老年人社会责任及家庭责任的相对弱化,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而相比较于他们单调的娱乐活动,这就使得他们更缺乏集体归属感。
(3)缺乏照顾、经济问题重和看病难造成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体机能不断减弱,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照顾。更何况患有疾病的老人就更加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这不仅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心理负担,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4)老年疾患令人担忧。
老年阶段是疾病的高发期,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减退,促使记忆力减退加重,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还有些疾病,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患有老年抑郁症的老年人,生命都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的日渐增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苏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老城区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主动应对这一状况,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针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希望能够对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1.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属补贴、社会老人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2.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如年轻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如以药物的消费来看,老年人口消费了市场总药物的25%。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尚未定型的背景下,设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显然并不可行,但提高老年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此外,目前中国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应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3.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照料服务,政府买单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比如可以考虑将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空巢家庭纳入其中。政府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免费服务的数量,以使社区免费照料服务确实有助于提升老年家庭的生活品质。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藉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邻居)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尤其老城区更要这样),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也要充分利用,不能成为摆设。辖区内各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也应面向社会,提高利用率,尽可能地向所有老年人开放。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较多老人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社区也才能够取代单位成为空巢老人新的精神支柱。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要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十一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等内容。并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社区及政府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1导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应的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
1.3文献回顾。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参考了陈建兰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和李爱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等文献中关于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精神慰藉,以及对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与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2研究方法。
2.1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在抽样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
2.2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20xx年5月22日,这次调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组12名同学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完成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及时的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
2.3分析资料方法。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在spss分析中主要运用了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
3结果分析。
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工作状况方面(如表二所示),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作经历的有20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的有106人,占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占7.5%;没有工作的有57人,占28.5%;其他的有2人,占1%。子女方面,有6个老人没有子女,占3%;其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占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占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分别占30.5%,36%。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其中,这里的其他经济来源有:新城区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遗产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资收入。
给他们带来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重要途径。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额为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501-2500元的有44人(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3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500元,在目前物价上涨,医疗费用惊人的背景下,这部分老人在子女没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是中,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见,在郑州这座中等发达的城市老人的生活仍以追求温饱问题为主,可见郑州做为我省的省会,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如此只为解决温饱问题,那就我省而言,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就是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在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医疗费用已成为他们沉重的生活负担,生病没钱治也成为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经调查,如表四所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对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除了平时多锻炼身体外,保健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精神生活对与老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空巢老人的设生活质量,所以说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由此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还挺不错。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经常来看望也对老人的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显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经常来探望他们,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经常来探望,原因大多是因为子女居住在外地或国外,但每逢节日还是会回来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郑州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见表五)。关于郑州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郑州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郑州市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调查所去的调查地点而言,我们大多数去的都是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他们不经常出去,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社区及家人应重点关注。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社区组织的有关老人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区仍需努力改善。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
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郑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说社区与政府应该就老人提出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4讨论与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应经常开展老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减缓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另外就是对独居的空巢老人,社区与政府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探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解决。
2,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缓解孤独与寂寞。
3,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郑州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在社区内加强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个老人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以及对政府及社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十二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庆作为年轻的资源性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正悄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速度增加。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大庆市妇联于20xx年6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暨我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503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的呈现,并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据20xx年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281.6万,60岁以上老人30.5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0.8%;80岁以上老人3.8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100岁以上老人38人。全市空巢老人共有90538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29.7%。
本次调查的503位空巢老人中,属于城镇户口的355人,占70.5%,农村户口148人,占29.5%。男性与女性空巢老人分别为249人与254人,占49.5%与50.5%。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四个年龄组,分别占21%、27.6%、23.8%、14.3%,60-64岁、85岁以上两个组分别占9.5%、3.8%。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识字或识字少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8.6%、28.6%、32.3%,三者合计占69.5%。
超过五分之三(60.8%)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其次为丧偶、未婚、离婚,分别占总数的33.3%、3.8%、2.1%。
空巢老人职业构成分布,两成(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有稳定工作的老人主要以农民(22%)、中省直大企业职工(19%)、行政事业公职人员(13.3%)为主,文教卫生行业人员、其他、个体工商业主比例较小。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5.7%的空巢老人有子女,14.3%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49.5%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9%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8.6%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7.6%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1.9%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12.4%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另分别有8.6%、7.6%、1.9%是因为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好、子女不在本地和子女不愿意。虽然不与子女一起生活,但67.6%的空巢老人都为子女照顾孩子,只有10.4%和35.2%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帮子女照顾孩子或身体不好力不从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未与子女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就子女探望频率和电话联系情况进行了统计,54%的子女半个月、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探望父母一次;62%的子女电话联系父母并不频繁。
(1)身体保健状况。
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69.5%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3.3%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在就医方面,70.4%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很方便或比较方便,另有29.6%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不太方便或一般,感到不便的原因主要包括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导致许多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疗保障覆盖不全面,20.9%的空巢老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无力承担日常医疗费用。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信心,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50.5%和78%的人经常或频繁感到孤单寂寞和食欲不振(性情烦躁),52.4%的空巢老人睡眠质量一般或较差,一部分空巢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现阶段主要担心身体健康(62.8%),生活贫困(12.4%)和无人照顾(11.4%)。
此外业余文化生活等社会参与、社会交往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就参加闲暇活动而言,只有22.8%的空巢老人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更多的是42.8%、34.4%的空巢老人很少或偶尔参加。活动内容方面,排在前面的分别是看电视、上网(43.8%),参加体育活动(22.8%),闲坐聊天(11.4%),打麻将、玩扑克(7.6%)。此外还有读书读报,做家务,逛超市等活动是空巢老人经常做的事情。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活动场所是有健身器材的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27.7%),在家(26%),社区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4%),老年大学(0.5%)。
在社会交往方面,有5.7%的空巢老人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也没有,42.8%的空巢老人只有1-2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邻里之间7.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互不关心,27.6%是遇到困难求助的情况下才获得关心,没有积极主动的邻里互助。从亲戚家庭成员处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只有夫妻、儿女占一半以上比例,兄弟姐妹、其他亲属往来关系比较淡漠。
4.接受关爱情况及对助老服务的需求。
据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反映,在元旦、春节、五一、重阳节、十一等重大节日前后,或部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时,会集中受到关爱救助,日常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也不定时没有规律,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因此,在调查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哪些必要的助老服务时,空巢老人选择较多的是:物业维修(家电、房屋维修、水龙头、阀门更换等)(20.1%),上门医疗护理(15.3%),代购代缴(15.1%),陪同看病(14.6%),清洗衣物(13.9%),理发做饭(12.3%),聊天解闷(6.7%)和其他(2%)。再问及现阶段最想要政府做的事,选择较多的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43.8%),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志愿服务(27.6%),多组织老年人能够参与的文体活动(23.8%),其他还有提出希望儿女晚辈多来看望,自己身体健康,政府和社会能多为老人提供活动交流场所等要求。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二)满足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对体弱多病、常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实行大病救助。另外,在农村要加强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减轻他们去县城或乡镇看病的负担,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发放健康卡,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解决空巢老人就近就医问题,努力实现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多功能老年照料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政府补贴,社区执行,组织社区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企业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
(四)加强对空巢老人的贴身服务,源头杜绝伤害发生。第一,建立准确的空巢老人信息库,摸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社区(村)妇女之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助老服务,或帮老人装电话,定时探望、聊天,承担家务、检查安全问题。第二,为每一位空巢老人配备随身爱心联系卡,注明老人的姓名、年龄、血型、慢性病史、亲属和社区的联系电话;安装紧急呼叫按钮,与社区值班室、片区警察办公室或妇女之家工作人员、巾帼志愿者相连接,如遇紧急情况,便于救助。第三,建立空巢老人的援助监护网络,发动邻居、辖区民警、巾帼志愿者和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等做网络监护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高龄、残疾、患病和体弱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进行定时监护,及时、准确掌握老人生活状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第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宣传教育,深入空巢老人家里检查水、电、煤的安全情况,为老人排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注重多应用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行教育,提高老人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五)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展为老服务事业。多数空巢老人宁可独居感受寂寞,也不愿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可以说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主要养老方式。因此,一是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督促儿女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谴责不尽孝道行为,使子女应承担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倡导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二是要开展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社区(村)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爱心人士,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实行结对帮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每周一次帮助,每月一次心理疏导,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
(六)他山之石,可以为鉴。第一,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走社会化发展道路。一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支持社会各界采取多种方式,兴建规范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以及开展各类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对兴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部门要落实好在用地、收费和税收方面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二要推行日托养老服务模式。即指朝至夕归式养老。老人白天在活动室自由活动,晚上就各自回家,使其既能得到很好的照料,又能满足老人和儿女的情感需要。三要推广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应尽快出台居家养老政策,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就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各项服务,及时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第二,通过此次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关爱空巢老人工作及日间养老模式建立正逐步与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相交叉,也为未来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且妇联组织服务妇女、服务家庭的职能优势以及妇女之家覆盖全市各村、社区的组织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比专业养老机构更容易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所接受。为此,可由妇联承接政府关爱空巢老人、开展居家养老等公益服务项目。
第三,借鉴国外多代屋理念,实施代际和谐居住工程,尊重亲情和家庭伦理,鼓励年轻人于老人同住或毗邻而居,通过减免部分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过户税等激发市场需要。探索由政府提供相应补贴,鼓励由亲属或邻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增加老年人社区援助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老伙伴计划。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十三
农业,目前在很多乡村仍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当需要重体力劳动者的乡村,因超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时,老年人――这个体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体,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调查结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个调查小组,分赴全县各乡村,入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难”――生活难、看病难、办事难、得到情感慰藉难。
由于经济欠发达,超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空巢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须从事农业生产。
100元能干什么对城里人来说,可能买件衣服都不够,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个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也就百元左右。
调查队员走进王仙镇油司徒村2组李发普的家。这是一个“冬冷夏热”、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岁的李发普和他84岁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那里。虽然有四儿两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难,无力将他们接到身边赡养。“大儿早就下岗了;三儿、四儿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儿老大不小了还娶不上媳妇;两个女儿也嫁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老人一脸无奈地说,“只有二儿有工作,条件好点,此刻每月给我们50元养老钱。”这50元孝敬钱,加上老两口每人每月55元新农保和45元农村低保,就是他们的所有收入。算下来,每人每月125元。
李发普夫妇在竹溪县的“空巢老人”中,还算是“富裕户”。调查队员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养老保险金,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带给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从经济上说,王仙镇6200多名鳏寡孤独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对要好。他们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无忧,有的居家养老也享受了国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为困难。
收入不够靠什么醴陵1.88万“空巢老人”中,务必从事生产劳动的就有1.68万人,占到近九成。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政府应进一步调高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解决他们目前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看病太难。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导致“看病难”,竹溪是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难”。在大山里,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交通问题不仅仅加剧看病难,老人们领农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边远地区的“空巢老人”到银行代发点领款,所领资金还不够往来车费。交通条件较好的王仙镇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镇里领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车费。
卫生医疗部门应加强村级医疗网点建设,让“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空巢老人”检查身体,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提高“空巢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代发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空巢老人”在家领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难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镇司徒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绝大多数农村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王仙镇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醴陵市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村干部。为此,县里要求村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村组签订联系职责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政府还应加强老龄服务机构、队伍、项目建设,保障村级老年协会正常运转,逐步培养专业服务人员。同时,逐步开展村级老人活动室、文化图书室、健身运动场所建设,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问卷篇十四
现如今,社会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空巢老人这个问题引起强烈的关注。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国家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就以常熟市颐养山庄这个点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个“点”可以延展到城市甚至省这个“面”,通过颐养山庄里的空巢老人的生活来反映现如今常熟等经济较快发展的城市的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给老人们提供一个安详的晚年。
调查过程:在调查中,我们首先搜集了一些关于空巢老人的资料,并加以筛选。然后,根据资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调查问卷的样板),根据常熟市的现实状况,确定目的地。最后,到已确定的目的地进行调查。
20xx年12月1号。
常熟市颐养山庄。
常熟市颐养山庄的老人们。
样本抽取,随机对颐养山庄的一定数量的老人们(精神正常)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形式:访谈法,即通过和老人的聊天,有目的的交流。
周六的颐养山庄之行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深入老人之中,通过和老人的聊天,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所想,所感,所愿。
虽然住在同一所养老院之中,但是老人们似乎也不自觉的分成了两个“非正式组织”,也就说,他们因为兴趣和爱好而自觉的组织在一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几乎是没有交集。
先来说说我调查的第一种类型吧。
他们不会打麻将,不会下棋,更不会唱歌跳舞。通过了解,在空余时间里,他们就坐在一间房间里聊聊天。虽然隔壁就是锻炼的地方,里面也有各种健身的器材,但是在他们眼中,那是个陌生的地方;站在他们的角度,那里就是摆设。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锻炼,而是在他们之中,70%到80%的老人腿脚都不利索,特别是阴天和冬天,两条腿的膝盖更是疼的厉害,有时要靠拐杖才能走路。20%的老人身体都有各种不适,比如心脏,有的还装有心脏起搏器,比如气管炎,都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且,据老人们说,颐养山庄里面没有医生,生病都要到市医院里。虽然他们没有说其他,但是我感觉老人们深感其中不便。问即平时除了聚在一起聊天,还有没有其他的活动。95%的老人都说没有。除了吃饭聊天,他们大都在宿舍睡觉。90%的老人表示,虽然宿舍里有电视,但都看不太懂。所以,只能睡觉。
接下来,就是第二种类型了。
颐养山庄的阿姨把我带过去的时候,棋或牌室的人不是很多。那时候3点半多,阿姨告诉我还有一个小时就要开晚饭了,所以老人们都陆续回到自己的宿舍了。这群老人会打麻将,会下棋,早晚还会出去溜达溜达。和上面的老人相比,他们生活的就比较丰富一些。在调查了解中,一位老奶奶还很遗憾的告诉我,今天没有打麻将,因为2点钟的时候阿姨帮他们洗澡。老奶奶还信誓旦旦的说:明天一定要去打麻将。旁边还有两位老爷爷正在下象棋。其中一位老爷爷的棋艺貌似有点不精,还悔棋,硬把刚被吃掉的棋子抢回来。两个人就像老小孩一样,固执还很要面子。走过他们的宿舍,一些行动不方便的老人还在兴致勃勃的看电视,听戏曲。
这里的老人大都都有子女的,而且90%都不是独生子女。但是子女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照顾他们,所以,他们只能以颐养山庄为家。谈子女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有喜悦,有骄傲,夹杂着落寞,孤寂。98%的老人都没有老伴,独自一人。他们表示要是有老伴都不会来颐养山庄。但比起生活在家里,90%的老人都愿意生活在颐养山庄。主观上,这里人多,热闹。客观上,儿女没有空,无暇照顾自己,担心自己成为儿女的负担。但是100%的老人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始终都是很浓厚的。虽然把老人寄养在颐养山庄,80%儿女都会在一个星期看望老人一次,平常都会通通电话,20%的老人儿女给他们配备老人手机,为了方便联系。但是还有5%的子女只有在老人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来一次,5%的甚至数载才来看望老人一次。
99%的老人谈及在颐养山庄的生活,都会比较满意。无论是在吃还是住的方面,都会有人照顾。一位老人说自己是生活在农村的,所以饭食还比较的满意,没有那么的讲究。但是1%的老人认为一位工作人员要同时兼顾许多位老人,不能做到家里的“一对一“照顾,所以不能照顾好每一个老人的方方面面。
据调查了解到,这里的老人99%的都是有退休金的。50%的老人:没有退休金,就不能住进来。颐养山庄的一般费用是20元/天,对于老人来说,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退休金除了支付自己在颐养山庄的费用外,所剩无几。100%的老人都希望自己的退休金可以增一些。
在和老人聊天的过程中,有老人向我们提及“十八大“。老人早上都会看报纸,每天上午还定时学习”十八大“的内容。在这位老人的影响下,周围的60%的老人们也渐渐开始关注国家动向。老人们说,“十八大”,他们很满意。他们希望在新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中国可以发展的更好。他们知道在2020年,人民的收入会翻一翻。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会等不到那一天,所以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关于“十八大”虽然他们并不都很理解,但是老人说了,这是关乎于民生的问题,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关系到下一代。他们还谈到了反腐败的问题。老人们说,中央政府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地方执行却太让人失望。老们人强调一定要反腐败,要落实,中国才能兴旺。“十八大”令老人们鼓舞,但是他们又担忧这只是一场空欢喜,要把加强对老人的关注落到实处。
在我去调查的时候,老人们把我们当成了义工。原来,在他们心中,他们很喜欢义工的到来。这样,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充满生机。敲背,揉肩,理发。虽然事情很微不足道,但是却温暖了他们的心。95%的老人希望义工天天来。99%的义工都是我们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所以,我希望,我们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义工去看望老人,而且排练一些节目,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老人们的语言有时候也有障碍,希望多号召一些本地的大学生去加强沟通与交流。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没有政府或社会组织机构给他们送去御寒之物。其中,有一位老人围着我们学校义工送的围巾,但是整个颐养山庄只有10条。我们给老人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而正是他们,我们才拥有了今天。但是,他们正逐渐老去。
经过这次的颐养山庄之行,我感触很深。真的很诚挚的希望,这个社会能多一点给老人的关注,不在是大学生,是社会各个阶层。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政府要多加采取措施,切实了解老人们所需要的,而不是大放厥词,那样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作为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对养老院的建设,使无子女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所依靠。
2、强化老年维权工作。
3、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敬老的氛围。
4、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金,使他们有资金可以养老。
5、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关怀其实,他们需要的并不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实用16篇)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评语(优秀10篇)
- 儿童护肤品调研报告(模板8篇)
- 外贸业务员的个人工作计划和目标(精选8篇)
- 国际物流调查报告 国际物流调研报告(3篇)
-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计划预期成果(汇总13篇)
- 2023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修计划方案(精选14篇)
- 最新县委班子述职述廉报告(汇总9篇)
- 最新医院护士的辞职报告(精选12篇)
- 2023年领导工作情况述职报告(大全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