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汇总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6:19:12 |
  • ZTFB |
  • 10页

方案是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制定的一套具体步骤和方法,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方案可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明确了方案,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进程,提高效率,实现目标。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目标、资源、风险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方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标量身定制,不可一概而论。总结这些方案的优点和不足,可帮助您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方案。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着加强德育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育人功能,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在深入研究传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说教、实效性差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工作方法,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德育导师制。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一对一”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

三、实施步骤:

组长:王桂东。

副组长:崔凤成郑瑞祥。

组员:刘威。

汪峰。

张贵虎。

肖向军姜文波。

2、调查需要导师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1)考虑到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宜小步慢进,故要求各班被辅导学生在5人左右。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是家庭特殊的学生(单亲、重组等)、家庭贫困的学生、30%的学生等。(2)班主任先从本班中挑出5名辅导对象上报年级组长,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集中任课教师进行挑选,采用“摘牌制”。(3)班主任调查并填写被辅导学生的基本情况表。(4)政教处汇总全校结对情况,公布结对名单。

四、德育导师的具体做法和要求。

1、明确职责: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2、建立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1)档案制度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德育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索教育方法。(3)谈心与汇报制度“德育导师”坚持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时间、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要求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工作活动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4)“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估。

五、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高对“德育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德育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及时总结经验。“德育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家要善于发现和总结经验。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以往成功经验,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励年级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办法。

六、本学期“德育导师制”工作重点(1)制订方案,组建档案。(10月底)(2)11月中旬,导师家访辅导对象一次。(3)期末考试前的心理疏导。(12月中下旬)(4)寒假“心连心”家访。(1月份)(5)及时做好资料、台帐的整理,成果搜集。本学期进行一次专题总结。

附:德育导师职责。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2、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讲文明、有礼貌、尊师爱友的优秀品德。

3、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全面成才的信心。

5、指导学生做好新学期成长目标的制订实施。

6、指导学生做好成长档案的建设,在学生的有关材料(如试卷、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的评语。

7、推荐或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交友。

8、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时常保持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

9、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

10、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二

为更好地贯彻华侨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根据《华侨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特制定我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方案。

一、导师的管理。

成立导师委员会,主体人员与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保持一致,由院长担任导师制委员会主任。导师管理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按年级设置导师组,组长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导师组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形成会议纪要。

二、导师制的形式。

导师制实施项目制。按照内容分为三个类别:

b.学业提升项目: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项目期限内成绩较大提升;

c.课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创新方面得到较大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担任学院和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入选学校学生人才计划、获得重要实践奖项等。

三、导师聘任。

1.本科生导师由院长聘任;

2.本院所有教师均有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3.导师聘任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相结合的原则;

4.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名,每年级不超过2名。

四、导师的职责。

1.根据导师制申请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学术态度,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创新能力。

3.根据《哲学本科专业必读核心书目》,或根据导师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撰写读书报告或研究综述(五、六、七学期各一篇四千字左右读书报告)。

4.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可以包含助教(高年级本科生)、助研(助研可从导师科研经费劳务费中给予部分补偿)。

5.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6.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方面的指导。

五、导师考核与工作量。

1.导师与学生共同填写“导师制项目申请表”经学院批准立项后,按照计划,开展导师工作。

2.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7个学分的工作,并以此分配相关工作量。

3.完成年度指导任务,在每年度考核中给予部分工作量或津贴,指导一位学生按12个课时分配工作量,超出4名(不含4名)不计工作量。

4.每个聘期结束前,填写《导师制工作考核表》,评出15%的优秀导师。被考核为优秀的导师给予额外奖励。考核方式和步骤如下:

(1)导师自评。导师对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一次自评小结(40%)。

(2)学生评估。由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填写《导师工作考核表》(30%)。

(3)委员会评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总评结果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0%)。

六、学生的`遴选与要求。

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为a,b,c类自愿与导师协商申请导师制项目;

2.学生与导师的组合实行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4.在一个周期的培养机制结束后,需按时提交导师制结项表和成果报告。

5.经学院考核,对优秀完成项目的学生,予以相应奖励。

七、导师代管与导师制退出机制。

1.导师如因特殊原因,如请假、访学,超过半年时间的,需委托一位导师代管。

2.如需要更换导师,则由学生申请,经导师同意,提交导师制委员会讨论决定。

八、附则。

本方案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三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精神,更好地实践“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推进学校全员德育、全程德育的落实,发挥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个性化、亲情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学模式、共进的发展目标是德育导师制的基本特点。德育导师制将学校德育的诸多目标、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教师身上,导师依据“以德树德,以情动情,以志励志,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力辅导”。通过德育导师制的研究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的潜力,进一步营造“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育人氛围,使学生的道德成长与知识建构同步发展,达到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与教师育人水平不断发展。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各班主任为导师小组组长,导师为年级任课教师。

(一)受导对象的确定。

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

1、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和施导特长。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导需要。

3、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初步列出导师名单。

4、导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班级的情况,选择受导学生。

5、根据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况,班主任适当进行调配。每一位导师指导学生的数量控制在1至2名,并且兼顾不同特点的学生。

(二)导师的确定。

在教师自荐的基础上,先确认并推荐导师名单,再由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确定结对师生。

(三)导师工作内容。

1、指导对象确定以后,导师必须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关心学生,成为学生成才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关爱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要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接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联络,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与家长的联系过程中,要严守师德规范,维护教师和学校形象。

4、建立谈心辅导制度。定期与学生交流,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关注学生变化,对学生的过错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提请班主任和学校进行表扬。

5、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对特殊学生、特殊家庭进行重点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的更要作为重点)。

6、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指导学生填写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轨迹。

7、接受学生咨询,指导、帮助学生安排新学期适合于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成长目标的`学习计划的制订及实施,帮助他们合理选择。推荐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学生正常交友。

8、建立汇报制度。每学期就指导学生的基本情况以教育故事、辅导札记、成长案例等形式向学校写一份汇报材料。

9、导师例会制度。每月一次由班主任(导师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导师小组会议,交流工作过程,探讨存在问题,共商解决方案,发挥整合优势,《例会表》每月上交给导师大组处,由导师大组总结每月导师工作,总结导师工作中的经验、问题,以期不断改进。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过程为主。每位导师在学期结束时把有关表格归档、总结,学校导师大组对导师工作作出全面评价,评价依据为档案评估分、班主任评估分、导师大组评估分及学生成效评估分。评价结果纳入学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记载卡,并根据转化学生成效进行奖励。

兴惠中学。

--end--。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四

本文目录。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xx市《关于在全市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需求,构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体系,小竹林班决定实行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的基本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动员多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当好学生的成长向导,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工作小组。

组长:朱。

成员:沈、沈、刘。

三、工作流程: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以五年级为单位通过级部会议宣传“全员导师制”的重要性,让老师们深刻领会全员育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让老师们以高姿态加入到导师制的队伍中来。

2、第二阶段:选择导师,确定受导学生名单。

根据我们五年级的实际情况,供选择四名导师:朱、沈、沈和刘。同时对五年级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受导学生名单,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制度,确定学导关系。

3、第三阶段:签订师生协议。

认真组织导师和受导学生签订师生协议,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正式确立指导关系。

4、第四阶段:开展育人工作。

关注身心,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关注学习,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关注生活,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积极参加健康、安全的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细节,留意受导学生言行举止的细节表现,及时进行诊断与指导;关注变化,及时发现受导学生的学业变化、思想及行为变化,肯定其进步表现,纠正其不当行为,促进学生提高;关注个性,帮助受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立健全推进制度。

1、建立成长档案制度(实事求是)。

导师工作档案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师生签订的师生协议、与学生交流记录、学生的变化进步情况、师导学生整体素养评定。

学生成长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学业状况、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好的作业、优秀作品;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荣誉等等。

2、谈心汇报制度。

导师每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也可以以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博客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在导师工作档案上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以班级的家校交流。

日记。

为依托,导师要及时与受导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也可以利用电话、博客、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上相合作和沟通。

4、分析会诊制度。

我们五年级级部决定每个月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有效地解决办法。

以上是个人比不成熟的想法,敬请亲人们多多指导!谢谢!!

返回目录。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发挥全体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为教师党员提供引领作用,学校党支部决定推行教师党员导师制。

二、导师制的基本要求。

1.党员导师制要求从发展的高度看待教育、教学工作。

2.党员导师既要对学困生在学习上进行指导,又要对学生思想、习惯和生活进行指导,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

3.导师既要对所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又要对指导班级或指导的学困生负责。

4.导师对学困生的指导,不仅仅要为学困生指导学习方法,还应该深入学困生的生活,为其提供具体的扶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逐步脱离学困生的行列,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三、领导小组。

组长:杨  副组长:陈、吴。

成员:张、张、黄、蔡、张、刘、柯、

张、许。

四、导师的基本职责。

主要集中在“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力辅导”等方面,同时做好结对班级和学困生的导师工作。

(一)班主任导师职责。

(1)深入所挂钩的班级,通过问卷、个别谈心、学生座谈会、班团干部会等形式,掌握班级的基本情况和学生思想状况,应邀参加挂钩班级的班团活动。

(2)每学期对所挂钩班级学生召开两次班会,提高班级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班级积极健康发展。

(3)通过各种方式、各种载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爱国爱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对学习困难、表现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学生学习,帮助改进行为习惯;尽力为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协助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及时向年段、相关处室或学校反馈挂钩班级情况,协助解决班级其他应解决问题。

(6)每学期撰写挂钩。

工作总结。

上交党支部。

(二)学困生导师职责。

(1)指导对象确定以后,导师必须多方面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落后原因、家庭背景等情况,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关心学困生,促进学困生尽快取得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健康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指导学困生填写成长挡案,记录学困生转变学习成绩的过程。

(3)关爱学困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要保持与学困生的经常性接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4)凡是涉及学困生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和导师要共同参与,共同完成。与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随机交流指导情况、工作经验。

(5)建立家长联络制度,定期与学困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班主任共同家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

(6)建立沟通交流制度,关注学困生的全面成长情况,定期与学困生交流,每两周至少与结对学困生沟通交流一次,关注学困生的变化,对学困生的过错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对学困生取得的进步,提请班主任和学校进行表扬。

(7)接受学困生咨询,指导、帮助学困生安排新学期适合于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成长目标的。

学习计划。

的制订及实施。

(8)随时保持与学困生的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树立学习的信心。

(9)帮助学困生做好阶段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的分析总结,找出学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源,协助学困生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五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注定了“学校无闲人,人人皆育人”。长期以来,班会、队会、晨会、思想品德课被视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理所当然,班主任也就成了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人,久而久之,任课教师便将德育工作束之高阁,只注重埋头教书。学生间发生了什么事,“找班主任去!”自然而然成了任课教师的口头禅。班级管理出现了问题,“我又不是班主任!”成了一块万能“挡箭牌”。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学生遵纪守规,课堂教学效果好,而不少任课教师则在抱怨学生越来越不听话。这些情况正说明了我们任课教师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香樟树下”德育导师工作计划不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助于建立师生关系。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所分配的12名德育辅导对象的基本情况: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的本学期末辅导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强化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其次教给他良好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针对薄弱学科,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促使他们学习成绩循序渐进增强,从而树立学习信心。

最后,让他们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尊重老师,形成像朋友一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想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进行电话或实地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过去,根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找出他的“症结”,对症下药,促使他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并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关注动态并进行沟通,强化他们的中考意识,制定目标,奋力前行,不留遗憾。

另外,关注每个学生的优点,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学习。扬长避短,在调动受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下功夫,多表扬鼓励他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结合家长进行督促严格要求。

其次,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多找他谈心,反复教育他,不能歧视他,还要有耐心地反复教育他,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

最后对于学困生要关心爱护学生,必须对他们充满爱心,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强他的自信心。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六

根据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党总支《关于印发〈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实施办法〉的通知》(泰高新科教群组办发〔xx〕1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做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始终聚焦整治“四风”问题,扎实抓住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两个关键,认真回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回应对照检查材料查摆的突出问题,回应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上提出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党组织和指导员点明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取信于民。

二、方法步骤。

(一)认真做好准备,抓好工作部署。

1.坚持将学习贯穿始终,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上党课等形式,认真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学6月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学xxx省委、泰州市委及高新区党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学习高新区党工委陆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在党忧党的意识,把握从严治党的要求,增强管党治党的责任,了解第三环节的工作要求,切实防止前紧后松、防止矛盾积压、防止简单粗糙、防止短期效应,确保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取得实效。

2.对首批即知即改事项落实情况全面进行“回头看”。要对首批即知即改事项进行“回头看”,已经解决的,要巩固提高,防止反弹和回潮;尚未解决的问题要加大跟踪力度,抓紧时间整改落实;新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进解决,确保即知即改。

(二)严肃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主要突出三个重点,即持续用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攻坚克难解决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问题。

1.严格按照“四个回应”,针对“三个重点”,列出问题清单。

一要紧盯“四风”顽瘴痼疾彻底改。紧盯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特别是文山会海出现反弹“回潮”等问题;紧盯不作为、乱作为,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事仍然难办等问题;紧盯及时行乐、特权现象和挥霍浪费、骄奢淫逸“隐形”“变种”,公款吃喝转入“豪华食堂”、“农家乐”等隐蔽场所,红白喜事不请客但收礼等问题。

二要分层分类重点改。要按照《高新区科技教育局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实施办法》(泰高新科教群组办发〔xx〕10号)中所列举的问题重点整改。

三要对照“专项整治”逐项改。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部署了“7+4”专项整治任务,省委部署了“八大专项治理行动”。[即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行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专项治理行动;生态环境专项治理行动;公款大吃大喝、违规公务接待、公款送礼专项治理行动;信访积案专项治理行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超职数配备和在编不在岗专项治理行动;减轻村(社区)负担专项治理行动;民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治理行动。]最近中央和省委又相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集中整治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收“红包”及购物卡、“吃空饷”、干部“走读”、领导干部参加天价培训、“会所中的歪风”,建设奢华浪费以及培训中心的腐败等问题,要严肃查处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涉黑涉恶问题,要扎实做好“裸官”清理调整工作。

四要特别关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扎实改。从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将教育民生问题,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和特殊儿童等,将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目前有条件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整改。

五要针对“为官不为”坚决改。把工作不在状态、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的,对中央、省市委和高新区党工委部署要求不认真执行甚至变形走样的,对群众诉求推三阻四、没有好处的事拖着不办的,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上心、不研究,不违规不违纪但也不干事不担责的,列入清单进行整改。

2.围绕问题清单领导班子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的“四有”要求,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与人对应、与事对应,明确具体目标、推进措施、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经局党总支审核把关后,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3.围绕问题清单领导干部及基层党组织制定整改措施。领导班子成员要制定个人整改措施,并在班子或单位内部公开。学校党组织要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并向群众公布。

(三)务实有效抓好建章立制工作。

针对“四风”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切实做到“四风”蔓延到哪里,制度就完善到哪里,党员干部活动到哪里,制度的笼子就扎到哪里。

1.列出制度建设清单,制定制度建设计划。在承接和落实好中央、省市和高新区科教局层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作风建设制度的基础上,对本校已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拿出制度建设清单,制定制度建设计划。对于中央、省市和区局出台的各类制度,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着力抓好落实;对于不适应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要求,与现行的法规相违背的,要予以废止;对于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符合的,要予以修订;对于制度缺位的,要抓紧研究建立新制度。制度建设清单和计划要经督导组审核把关。

2.分类制定相关制度。学校要重点围绕科学民主决策、党务政务公开和各部门办事公开,围绕便民服务、高效服务、优质服务,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并认真抓好落实。

3.公示并形成制度汇编。制度建设要务实管用,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制定每项制度都要深入研究讨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要从群众角度出发,不能只方便自己、不方便群众。防止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对那些重数量轻质量、简单照搬照抄、重复建设甚至搞制度作秀的,要坚决叫停。建立的各项制度,都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开,在修改完善、正式出台后,形成汇编,及时报活动办。

(四)认真做好总结工作。

1.召开整改情况通报会,组织民主评议。专门召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改情况通报会,组织民主评议。参会人员范围在参照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会范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普通群众代表参加的范围和比例。评议表在会前一天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改情况通报材料一同发放,会后由指导员现场收回汇总。

2.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综合分析研判。高新区党工委督导组将对科教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形成综合分析研判材料。科教局机关各党组织专题听取督导组(指导员)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综合分析情况的反馈意见,集中开展一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情况综合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日常管理长效制度。

3.召开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适时召开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由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并讲话;指导员讲话,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并提要求。参会人员范围参照动员大会范围确定。召开总结大会要先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并由上级党组织统筹会议时间安排。

三、以整改落实为契机,继续加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力度。

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作为衡量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分类施策,使我校党组织面貌有一个大变化,使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1.整顿建强基层组织。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培养选拔机制,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2.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和落实群众议事、民主决策、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凡涉及群众基本权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按照党组织提议、党政联席会商议、教代会表决的程序决策,决议内容和实施结果公开。

3.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要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和各项党员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鼓励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参加志愿服务。

四、始终坚持严标准严措施严纪律,切实强化正风肃纪。

对于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开展的专项整治任务,要保持“准、狠、韧”的劲头,抓住不放、深入推进,不达目的不收兵。

1.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对违法违纪问题,以“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搞例外、绝不姑息迁就。对顶风违纪的,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形成强大震慑。

2.切实做好处理不合格党员工作。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稳妥有序地探索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出口机制。注重运用民主评议党员结果,对评议结果较差的,长期不起作用甚至起负面作用的党员,严格按照党章和党纪党规办事,掌握政策、慎重处置,该说服教育的说服教育,该组织处理的组织处理。

3.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对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党员、干部,既要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纪律规定严肃处理,又要慎重稳妥,防止简单粗糙。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执行,规定不明确的要认真研究,形成明确政策意见。要立足教育提高,对犯有一般性错误的干部,只要主动讲清问题,深刻认识,认真纠正,有的可不予追究,有的可免于处分。对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主动查摆收“红包”,不构成违法和严重违纪、主动如数上交、如实报告组织的,根据情节,可不予处分、免于处分或减轻处分;不上交、不主动报告组织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1.主要领导亲自负责。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主持制定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为民办实事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牵头协调解决整改中的难点问题。定期主持召开党组织会议,适时召开一把手专项述职或工作推进会,有力有序推动整改工作开展。要坚持敢抓敢管,狠抓落实,既要抓好下面的整改,也要抓好自己的整改,不能用抓下面代替抓自己;既抓好领导班子的整改,又督促班子成员搞好个人和分管领域的整改。

2.上下联动合力整改。对需要上下联动整改的事项要认真梳理分析,该上级主动的上级要主动认领,该下级主动的下级要主动解决,该上下共同拿方案的要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建立联动整改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主动认领和帮助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整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

3.加大专项整治的组织力度。在落实“八大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明确牵头和责任部门,提出整改落实要求和时限,一项一项整改,一个一个交账。

4.强化舆论宣传和引导。大力宣传推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广大群众对活动的感受评价,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及时曝光反面典型,发挥警示作用。

5.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注重统筹兼顾,把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与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稳步提质、促进改革、调整结构、防范风险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结合起来,以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推动教育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七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对学生而言:

厦门大学于2006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既不像研究生导师,也与辅导员不同,前者重在对已经具备较强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后者则主要管理班级后勤事务和学生思想工作,但目前辅导员管理的都是一个年级,辅导员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科生导师制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顾问教师”,每个本科生导师只管若干个学生,其义务是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其工作重点和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即在低年级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高年级阶段则要适时转变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加强。对导师而言:

在导师制中气氛和谐融洽,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利于导师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导师虽然在理论知识和相关科研实践中处于优势,拥有学术权威,但是,他们和学生一样,在教学与学术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可发展区”。而这段区域的超越主要是在师生互动中完成的。导师制能够增进导师对自身“最近可发展区”的认识,强化导师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意识。从而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抽象力,以及一个人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生来具有,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训练,特别是思维训练转化而来的,即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真正的目的:在轻松的交流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做他们人生的向导。

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困难。

1、导师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平时可能会比较繁忙,空闲时间比较少。

2、学生主动性不强,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安排一年多了,却很少有学生主动联系过自己的导师。

3、导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和一个沟通的平台,以致于不能很好地开展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三、学生面临的问题。

1、对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不知道怎么学好专业知识,导致缺乏学习动力。

2、学习和生活没有目标,生活懒散,学习习惯差,导致成天沉迷于游戏中。

3、部分对于本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导致缺乏学习自信心。

4、部分同学有考研准备,却对考研不是很了解,需要一个指路人。

四、努力的方向导师:

1、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构建自己的个人发展计划。

2、依据导师自身技术能力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性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课外锻炼,弥补课内教学缺乏实际锻炼的不足。

3、凭借导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性指导,针对学生就业和考研提供指导性意见。学生:

1、积极主动联系导师,把自己的短期或者长期计划告诉导师,让导师来作出指导。

2、根据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积极主动与导师交流,让导师给出建议和意见,帮助你解决问题。

3、敢于把自己一些创新的想法与导师分享,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或许你的创意还能成为一个项目。

3、真诚对待自己的导师,细心听取导师的教导,服从导师的安排。

1、根据学工组要求,十月中旬之前,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并且找到自己的导师,请导师给自己的规划作出指导,并确认签字。

2、各个导师与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交流群,方便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

3、要求每学期与导师至少见面交流两次,开学谈一谈自己的学期计划与目标,期末进行学期。

总结。

与反思。

4、学期末,班委联系导师请导师对学生的学期表现作出评价,学生提交一份学期总结报告,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及对下学期的期待。

5、学期末,根据评比结果,调用班费实施奖励措施,对于经常积极主动联系导师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对于积极指导学生的导师送上小礼物表示感谢。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八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分组细化及导师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概念界定。

“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以宿舍和走读生两部分单独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

“全员育人”的涵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组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互助合作中不断进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根据班内教师任课情况,由学校政教处确定导师(原则上以文化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自荐,自荐者优先聘用;艺术班的.专业辅导教师要安排聘用),相关导师都有责任组,都要对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并在责任组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的涵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

四、组织实施。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具体分工。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年级主任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政教处的包级主任以评价导师的宿舍管理及常规管理为主。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项工作各位导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处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九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全员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根据省教育厅浙教基〔20xx〕284号文件和市教育局义教基(20xx)5号文件《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我校决定自本学期始实施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抓手。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可以跨班级选课,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模式可能会相对削弱。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1、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探索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式。提倡学生德育导师群体负责制,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进一步有效推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漏、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它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1、组织机构:

(1)为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由书记室、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年级部的有关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以教学组为单位,落实好德育导师人选,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

(2)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x。

副组长:x。

组员:xx等心理辅导室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2、管理制度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每个教学班为单位,教师采取个人自荐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颁发聘书。(35周岁以下的教师要人人参与)。

(2)受导学生档案制度: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原则上每班10--12人,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应优先予以考虑。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提出受导要求。

a、通过填写表格建立受导学生个人档案。导师要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学生每月的表现、每次考试成绩记录及分析等。

b、定期谈心与受导学生交流。

c、德育导师要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但是每月至少应有一次以上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应该多样化,提倡导师进行家访,每学期至少应有一次以上。

d、每月最少两次参加受导班级的班团活动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以上有关内容必须记载在《德育导师工作手册》中。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段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每次会议都要做好记录。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第一、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20%)。

第二、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20%)。

第三、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20%)。

第四、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20%)。

第五、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的评价。(20%)。

第六、考核等第分为优秀(90分以上,包括90分)、合格(90分--60分)、不合格(60分以下)。

(6)导师奖励制度:

a、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务会讨论后确定)。

b、学校对担任德育导师的教师优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

d、学年为合格者以上(包括合格)的导师视作半年班主任年限。

e、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不享受以上a、b、c、d的奖励制度。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也可以担任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3、正确处理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构建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现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德育导师制”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德育导师制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科任教师身上,导师将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从而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教师管理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三、

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

1、它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是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人民教师的育人新理念。学校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的教师(包括职员工)都自觉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

2、它是中学德育创新的重要手段。

德育导师制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一种德育制度创新,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

教学。

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国新课程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目标,单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完成是有困难的。因此,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育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

四、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德育导师的工作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2)个性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善于发现、研究受导学生的情感、智能、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开展个别化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人本化原则。德育导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和个性差异,真诚关爱受导学生,努力成为受导学生的良师益友。

(4)渐进性原则。德育导师要根据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和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逐步提高受导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能力。

(5)保密性原则。德育导师在施导过程中,要尊重施导学生的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评价受导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五、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方法和步骤。

1、成立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长:叶谷秀副组长:钟广梅绍强辉。

成员:

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所有班主任教师及相关的任课任教师。

责:主要负责制定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落实德育导师的报名、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德育导师的聘请名单并上报领导小组副组长审核;具体负责《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的落实,确定受导学生的名单,并负责对德育导师队伍的培训、管理与考核工作。

2、摸底调查。

(1)调查并确定能够胜任德育导师的教师。

(2)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体育、艺术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并填写受导学生情况登记表。主要是问题生、学困生、家庭特殊的学生等。)。

3、德育导师的确定及使用。

(1)担任德育导师的对象:全体教职员工。

(2)德育导师的确定: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段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由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小组初步确定人选,报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审定。

具体步骤为:先由有意担当德育导师的教师填写申请表,并递交政教处,再由政教处根据德育工作情况统一汇总确定初步人选写出意见,报分管副校长审核,最后由校长签字颁发聘书。原则上班主任不再担任德育导师。

(3)使用办法:领导小组在确定德育导师的人选后,向师生张榜公布,并在各班提交受导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最后确定。每学年选择一次,原则上一名德育导师指导3—5名学生。

(4)德育导师与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书。

六、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制度。

1、德育导师主要职责。

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要求,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上的细节表现,帮助、指导受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关心受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受导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

(3)关心受导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指导受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4)指导受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受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沟通,全面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对学生每一周期的表现及每次考试后的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绘制学生学业、行为等变化曲线。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制订受导学生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2)家访联络制度。建立定期家长接待日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挂靠的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谈心与汇报制度。

每个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将由德育导师组织定期(每月一次)进行交流。本小组内: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上一周期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如实讲出来,导师与其他小组成员均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浓厚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心沟通氛围。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及案例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

a、德育导师在评优、评先、晋升职称及各类推优的评选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

b、学校每年对德育导师进行考核,被认为合格的(在任职期间所结对的学生起到预期效果和目的的,在德育上未发生违法乱纪行为),以对结对学生家访和教育的次数作为依据来计算该教师的工作量,并在年终师德量化加一分,每学年评出若干名“校级优秀德育导师”,给予适当的鼓励。c、学校根据对德育导师的考核等级进行奖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七、实施德育导师制应注意的事项。

1、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教学的关系。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目的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教书”与“育人”彼此脱离的现象,通过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因此,德育导师既要关注受导学生的思想状况,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实施德育导师制是班主任工作的有力补充,不是取消班主任,也不是以德育导师取代班主任,班主任本身也是德育导师。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将德育导师对受导学生的个别教育与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两者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建立行政班主任制与教学班指导师制并存,班主任制与德育导师制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主要承担对学生行政班的管理,指导师承担对教学班的管理,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由班主任协调德育导师、任课教师、教学班指导师,相互通报和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形成管理学生的有效机制。

3、正确处理德育导师与家长的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德育导师应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德育导师应尊重家长,讲究与家长联络的方法,关注受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的责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惠阳区第三中学。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一

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推动教学团学一体化,构建合作与互动的育人机制,形成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建设与教学应用型大学相符的优良学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全面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根据《中共长江师范学院委员会长江师范学院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导师的组织与管理。

1.学院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院长、副院长。

秘书:团委书记。

职责:主要负责学院本科生导师制方案的制定,本科生导师的选聘、工作考核和管理。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院团委办公室。

主任:团委书记。

成员:年级辅导员、教学秘书、班导师代表、项目导师代表。

职责:具体负责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导师的遴选、聘任及改聘,导师工作过程的具体指导、管理,导师的年度工作考核,导师制工作评估、经验总结与评优工作等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年级辅导员、班导师、项目导师之间的工作协调和开展有关工作研讨、交流活动等。

二、导师的定位与分类。

1.学院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以教学班为基础,以学科专业活动为依托,以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桥梁,以导学为重点,以导向为补充,着眼于学生专业成长和教师学术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引导学生专业成长、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体讲就是在指导学生学科专业活动(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主,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挑战杯竞赛、学生科研立项以及其他具有学科专业属性的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成长方向、学业规划、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形成“学科专业活动指导+”的导师模式。

2.学院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以导师团队形式开展工作。导师团队以“班导师+项目导师”的方式组建,班导师以班为单位配备,项目导师以竞赛项目为单元组团。班导师是该班学生学业发展、专业成长的规划师、引路人、培训者;项目导师是学生以赛带练、以练促赛、学用结合、实践成才的训练师、教练员和同行者;班导师在竞赛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为项目导师和项目学生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与帮助。

三、导师的资格与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具有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师德素养。

3.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熟悉教育规律,熟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熟悉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特点。

5.原则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导师的职责与任务。

导师的职责包括核心任务、增值服务和拓展工作,即核心任务(以学科专业活动指导为主,是必须做的任务)+增值服务(以成长发展多维引导为主,是应该做的任务)+拓展工作(以团学工作协助为主,是可以做的任务)。其中:

1.核心任务。

导师的核心任务是以学科专业活动指导为主的学生专业成长、实践成才全程指导。班导师借助学科背景,抓住学科专业活动的动员、训练、督促、总结等工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专业活动,尤其是在学科竞赛活动上,帮助学生全力参赛、高质量参赛。项目导师利用专业优势,着重在学科专业活动上给予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论、方法和路径指导,帮助学生以赛带练、以练促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取得好成绩。班导师也可兼任项目导师,直接参与项目的竞赛指导。鼓励不同专业的导师,根据竞赛需要,开展交叉指导,形成项目导师团队。

2.增值服务。

(1)学科专业活动指导+人生规划引导。通过学科专业活动,鼓励学生把握锻炼机会、积极参与竞争、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性帮助个体学生认清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路径,找准奋斗目标,调整成就预期。同时,班导师要结合专业实践要求,帮助学生完善学业规划,并指导和监督学生执行学业规划。

(2)学科专业活动指导+专业学习引导。通过学科专业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专业课程学习特点和专业能力矩阵要求,分段分类给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方法和路径指导。并及时在学生中开展专业教育、榜样教育、学业警示教育等教育活动,指导班团组织持续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

(3)学科专业活动指导+创新创业引导。以学科专业活动为依托,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育和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创新,勇敢创业。同时,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引导学生端正就业观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4)学科专业活动指导+遵章守纪引导。通过学科专业活动,利用思想交流和实践交流机会,遵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适时进行遵章守纪教育引导,增强学生规则意识、纪律意识和契约精神。

3.拓展工作。

班导师具有长时间跟踪教育引导一个班的良好基础,可为年级辅导员做好干部选拔、年度选优、综合评估、奖助贷免、处罚处分等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五、导师的选聘与改聘。

1.班导师配备原则上实行一班级一导师、一师导一班级,特殊情况也可一师导两班级,由学院根据学生和导师情况及实际需要统一安排。导师以专任教师为主,也可以是教学及科研管理人员。班导师的任期一般至本班学生三年级完(即应届班3年、专升本班1年),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性,无特殊情况,个人不得中止导师工作。

2.项目导师配备原则上一项目一导师团队,由学院根据导师情况和学生学科项目需要统一安排。根据学科项目需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导师可协同指导,班导师可以加入某些项目的导师团队。项目导师以专任教师为主,也可以是教学及科研管理人员。项目导师的任期一般为项目实施期,原则保持相对稳定性,项目实施期间无特殊情况,个人不得中止导师工作。

3.学院对于因导师工作考核不称职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导师,取消其导师资格,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改聘。

六、导师的考核与待遇。

1.学院每年对导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考核,考核工作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导师工作满意度的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满意度、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补考率、英语四六级过级率、竞赛项目、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的参与人数和获奖情况等,其中竞赛项目包括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竞赛、挑战杯竞赛和学生科研立项(以类为单位统计)等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学科专业竞赛活动项目和竞赛项目均以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认定为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导师,并给予表彰,在晋升职务或职称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对不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考核不合格的将取消导师资格,并与个人年度考核挂钩,同时减少或取消导师工作津贴。

2.学院根据班导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考核情况发放班导师工作津贴,根据项目导师指导的学科专业竞赛项目获奖情况并在原有学科竞赛指导奖励、挑战杯竞赛指导奖励、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奖励、学生科研指导奖励的基础上适当给予补充项目导师工作津贴。

3.学院根据学校规定并结合本院实际设立本科生导师制专项经费,专项经费暂定70元/生.年(最终以学校考核结果确定的生均发放数+学院发放数10元/生.年为准)。学院本科生导师津贴={专项经费×50%×本班学生人数+专项经费×25%×(本班校级学科专业活动项目数/学院校级学科专业活动项目数)+专项经费×25%×(本班市级及以上竞赛项目获奖数/学院市级及以上竞赛项目获奖数)}×导师工作满意度。

七、本方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对学生实施自信教育、成功教育。

2、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新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所有管理者都是育人者,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拔尖学生,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重视边缘学生,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更要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人才多样化,个个能成功,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个别化的教育,因人施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情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1、组织领导。学校要成立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员导师制工作的领导、实施、评估工作。政教处具体负责导师制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分工负责,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教育办公室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组长:陈爱胜副组长:成员:

2、宣传发动。各单位要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导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今学生弱势的根本原因,提高认识,减少盲目性。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五自”意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人人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人人有牵挂的学生”要成为全员育人导师制口号。

3、选配导师。成立全体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班级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关系、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风格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寒、行为不良、心理封闭、学习困难、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承包”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10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学校要做好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导师的职责是: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

4、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五自”教育管理。

(二)科任导师的职责是:

1、能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采取整体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以个别辅导为主的方式,关心帮助分包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发展个性特长的热情,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络,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6、系统考察和评定所指导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及时填写工作记录,每学期提交一份工作总结。

(三)对学生的要求。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络,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填写学生成长跟踪管理表。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爱心换爱心,以真诚换真诚,不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肯定优点,多提出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3)家访。学校要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提倡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实事。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要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学校。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以学生成绩为基数,学校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管理常规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导师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填写好《导师工作手册》。每月检查一次,量化赋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3、每学期,学校组织检查一次。

4、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

岳家庄乡教育办公室2013.12。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三

坚持以我校行政会工作意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绿色教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和谐校园,绿色校园,促进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的及意义。

创建“绿色校园”,目的主要通过创建过程,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授“绿色”科学知识,启迪“绿色”创建思维,培养“绿色”思想品德,灌输“绿色”价值观念,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领导小组。

为使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学校成立了“绿色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组织领导,建章立制,落实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人员分配,把环保教育纳入全校整体工作中,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责任落实,各部门开展工作按计划有步骤,互相配合,井然有序,力求创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活动细节及具体要求。

1、划分校园绿色保护区,做到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2、建立环境保护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小分队,推选环保小卫士轮流值勤,不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工作中进行评估。

3、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多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校园内的各种植物标上解说牌,加大“植树增荫”、“种草增绿”、“育花增美”、“造景增辉”,创造出多层次、立体感、生态型的校园景色。

4、注重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还给学生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功能室、课室布置有环境教育的宣传文化,学校走廊布置成为展示学生特长作品及环境作品的特长展示廊。可展出学生的环保手抄报、环保绘画、环保征文等。

6、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活动,从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做起,提倡简朴,反对浪费。

8、落实“无烟学校”的相关要求,在教师中推崇环保的生活方式。

9、通过文明礼貌宣传,增设“弯腰行动”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倡议学生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五、“绿色文化”创建活动实施细则。

(一)、教学区(教室内个性设计、图书角、楼道墙画、)。

具体实施细则:

开展“个性化班级评比”活动。

1、每个班级的布置都必须彰显中队特色。教室门口的玻璃框里展示手工制作的“特色中队”和“好书推荐”图片。

2、教室内“黑板报”的主题要鲜明,能充分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读书角”的布置也要各具特色。

3、教室外创建特色班级展示墙,漂亮的画面将会把班级营造得幽雅洁净、富有内蕴又亮点纷呈,使整个教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4、二、三楼教室外外整齐有序地摆放3盆花,小办公室外放2盆,一、二年级教室外靠柱子各放1盆,花种类不限,花盆由学校统一购买。各班需选出2名“护花小卫士”按时按量浇水。

本次特色班级布置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墙面布置要有创意,构图、主题和谐优美,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为师生创设了交流的平台,彰显了学校特色和班级的个性。

(二)、生活区(餐厅周围文化墙)。

具体实施细则:

餐厅外墙刷2米高涂黄色墙漆,以灰色边框衬托,绘绿色环保主题统一墙画,内容由具体人员拟定。

靠操场带台阶的墙角摆放盆景,左5盆右3盆,能使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三)、清洁区(围墙文化、花园、厕所墙、)。

具体实施细则:

净化校园。充分发挥“绿色学校”的'育人作用。明确“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卫生意识,提高卫生标准,做到校园无卫生死角,操场无杂物,各楼室内外无蛛网死角,食堂无苍蝇,厕所无异味。

绿化校园。在学校已有的基础上,扩大绿化面积,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并对学校的花草树木进行剪枝修整,使植物群布局合理、美观宜人。为进一步加强绿色育人功效,在花园草坪设禁止践踏的温馨提示语,并对一些名贵稀有树种挂上物种简介。打造绿色厕所,外墙重新刷漆,墙裙简单绘花草图,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效。

(四)、综合楼(美术室、体育活动室、舞蹈室、楼道墙画)。

具体实施细则:

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整治,美化校园环境。楼梯确保安全标识警示牌,楼道墙柱绘制主题墙画和悬挂学生美术作品等,努力营造绿色环境氛围。

(五)、办公楼(图书室、阅览室、楼梯、楼道挂画)。

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师生们知道给人一句赞美、给人一个微笑、就是丰富了绿色内涵,理解了绿色意义。绿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学环境,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人与自然、人与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共同发展。

具体实施细则:

图书、阅览室与办公室统一配挂“书”字画窗帘,突显文化气息,造就书香环境。办公区楼梯靠右墙隔两个台阶放一盆花,增添绿色气息。楼梯转角墙面及楼道适当位置挂主题墙画。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和象征。“创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育人环境”是我们雷小师生的共同目标。通过营造绿色校园,开展绿色活动,使全校师生员工树立绿色理念,提高绿色教育水平;让学生切实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的意义;教师环境意识较高希望积极带头参与。共同打造一个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争创一个文明健康,清新宜人,绿意融融的“绿色品牌学校”。

全校师生要依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认真负责,扎实工作,力争早日达到“绿色校园”的创建目标。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四

成立xx镇中心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贺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朱安阳同志兼任主任,朱琼丽同志任全镇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统筹人,xx、各片校小学教务处主任、各本部政教处主任任成员。该办公室全面负责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人生的首要条,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充分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和心境障碍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健康发展。

小学低段(1―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自我;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段(4―6年级):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勇敢面对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及情感需求,学会调节、控制情绪,抑制冲动行为;客观评价自己,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教师:让教师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重视改善教师人际关系,加强教师心理健康调节能力。

1优化工作网络。各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期开展两次以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大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常务副校长分管,政教处主任、小学片教务处主任主管,另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均要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师资培训。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每期集中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并下校开展教职员工全员参加的心理知识专题培训。其中,上学期的下校培训,分两批实施,第一批在各校本部,4月中旬完成;第二批在各小学,月中旬完成。

3保障工作经费。各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场地保障,确保此项得到贯彻落实。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室,配备好心理咨询记录卡、心理测量工具等。

4做好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本学校心理帮扶学生库,主要帮扶学生为性格孤僻、家庭离异、家庭关系长期不和睦、身体有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厌学、有异常举动等学生。

5开展个别辅导。对于心理有严重问题的学生,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工作者)要跟踪咨询、辅导,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于心理有一般问题的学生,各校要及时有效、自行辅导,并预约心理咨询工作者访谈。4月底之前,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办公室对所中学所有的初三学生,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做好工作考评。中心学校将对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专项督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内容。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五

为深入开展“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促进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体系的构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任务目标。

试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导师制实践的经验和成果,以构建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的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素养、学业指导与道德指导同步的、一体化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把育人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做到人人有育人目标,人人承担育人责任,切实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特长及个性化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对导师制的内涵的理解。

1、导师制从实质上讲,就是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能力水平为目的的一种个体化的教育管理形式。其突出特点就是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教师本身教育资源的优势,跟踪学生成长发展足迹,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认识发展自己,促使学生特长优势及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2、导师制不同于我们以前所运行的学科辅导教师、兴趣小组辅导教师,也不同于优生辅导教师,而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其核心是“育人”。

四、操作原则:

1.双向选择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导师在学生选择基础上自主选择学生。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双向选择表见附8)。

2.尊重了解原则。学生了解导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能力、学术水平、个性兴趣等,导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品行、学习成绩、个性需要、潜能兴趣、同伴关系等。导师双方彼此尊重,在了解基础上能建立和发展理想的学导关系。3.全面关爱原则。导师应关心学生在学业、生活、品行、心理、人生等方面情况,给予正确适当的导引,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和成就。

4.因材施教原则。导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及个别差异,施以适当之指导,使其正常发展,养成健全人格。

五、领导小组组长:张纯祥(校长)副组长:王中伟。

组员:崔少堂贾正和李立李素美(领导小组职责见附件1)。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选择聘任导师。

学校实施全员导师制,根据师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学校导师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师生的意愿,在导师和学生间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学生双向选择结果在新学年开学1个月内报教育局基教科、职成教科备案。(导师需具备的素质见附件2)。

(二)学导关系建立:

1、确定导师队伍:

实行全员导师制,每一名教师原则上都应担任学生导师,并申请担任学生导师(申请表见附件4)。根据导师职责和导师素质要求,导师制领导小组确定导师录用标准,收集导师基本信息,公布导师名单。

确定导师名单必须贯彻自愿原则,尊重教师的选择和决定。

2、确定学生对象:

c由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在校情况或家长意愿确定。

b行为规范常有问题,自制力较差的学生;c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d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的学生;e某门学科成绩特别突出和薄弱者;f留守儿童。

——确定学生对象必须贯彻自愿原则,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

——当学生报名人数偏多时,要突出“特殊学生”重点,做好“一般学生”的思想工作;偏少时,要做好导师制动员,防止“拉郎配”。

3、报名和年级平衡:

(1).参加导师制活动的师生分别向年级组和班主任报名,学生报名应写明需要帮助的具体方面及对老师的要求。

(2).年级组根据教师的特点、长处及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做好结对安排工作。

4、签订师生职责协议书(师生职责协议书见附件3)。

(三)明确导师职责。

按照“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的要求,导师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学习兴趣需要、自身发展特点,按照各学段课程方案和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导师任期内工作计划(见附件5),内容包括:学生状况(学习成绩、思想个性、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学生期望(目标、计划以及如何实施);导师规划(短、中、长三阶段目标)、导师措施(针对性的举措、实施策略)。

2、全面了解所带学生的思想情况,采用档案跟踪制(见附件6,对每位同学的基本情况,如家境,个性,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联系方式等作好记录,指导学生学习定位,确立学习、特长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健康的发展与成长,坚持每周至少与学生(八类特殊学生要每天)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制定品德发展、行为养成、学习及个人发展计划。

3、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认真阅读学生思想日志、周反思总结,了解学生思想轨迹,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期末要给所带学生写出评语,指明努力方向,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备检查。

4、导师每月至少一次电访,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电访和家访必须作好相应的记录。内容包括:联络时间、联络对象、联络形式(电访、家访)、联络主题、联络内容纪要、联络效果评估、其他。按时参加家长会,同家长交流意见,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5、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及时帮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学习上的要求和意见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认真负责,作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效果。

6、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参加学校活动、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及其他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特别注意做学生工作的艺术,坚决抛弃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以平等、亲善为前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谈心的方式,适时角色转换,有时是朋友,有时是家长,有时是老师。建立导师手记,整理、反思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及其它内容。(至少每月一次,样式见附件7)。

8、毕业生导师要对本校毕业生去向情况进行全面登记,汇总后由学校建档造册,分类管理,并及时报教教务处。

(四)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学生和导师共同制订的规章制度。

2、既要尊重导师,又要作导师的知心朋友。主动联系导师,并将自己的学业、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报告给导师,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3、学生应以主动、认真的态度,执行导师提出的学习计划,落实导师提出的建议。

4、建立周反思记录本,每周对自己的表现、收获及问题进行记录,对一周来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思(以学习和思想两个方面,总结成功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周一交导师批阅。

5、学年结束,填写导师指导情况评议表和导师职业道德评分表。

(五)加强考核评价。

1、导师考核:学校根据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制定详实的导师考核评价方案。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领导小组评、导师自评、班主任评价、学生及家长评价等多种途径进行,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作为评先树优、晋级晋职的重要条件。

(1)导师考核的等级:a等;b等;c等三个等级。分别按20分,15分,10分记入全校年终综合评估。导师考核方法:

(2)由分管领导检查导师对导师制工作手册记录情况、学生成长档案袋材料、案例分析、研究成果、学生周反思的批阅指导情况,根据情况分三档记分,分别为10、8、6,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县三级的分别按5、3、2加分。

(3)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自评(5分),学生评价:由所领学生对导师进行评议记分,该项满分为5分,以学生评议平均分为准。

(5分),领导小组评价(5分)。具体操作由政教处负责执行。

(3)日常管理记录:导师所领学生中,每辍学1人,扣1分,导师不参加家长会,每缺1次扣2分。

2、学生考核:

(1)年终将学生周记及反思并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全程记录学生发展过程。

(2)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日常记录,导师对学生的学期综合评价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各类优秀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思想品德评定的重要依据。

(3)学生日常表现分数根据班级的日常管理记录,占30分。

(4)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主任、任课教师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五部分,占30分。

(5)学生荣誉、技能提升、学习成绩及成绩的提升与否占40分。3.评价结果的处理:

(1)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导师制工作运行的实效性、科学性,为课题研究宏观调控提供参考,摸索小学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导师绩效评价纳入教师(学期)考核,每学年根据考核情况评出优秀导师。优秀导师在评优、晋职时优先考虑。(3)学生发展评价:研究学生潜质,探索新时期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员育人导师制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导师制工作的启动、实施、考评等管理工作,保证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培训机制。学校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心理疏导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对优秀导师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表彰,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正确处理导师与班主任的关系,将导师制与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全面管理有机整合,发挥教育的整合效应。

(三)加强对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的监督检查。为保证全员育人导师制取得实效,学校将对各单位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同时组织全员育人工作优秀导师和全员育人导师制示范学校评选,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深入开展。

西高小学导师制领导小组职责。

1、按照方案要求,负责导师的选拔。

2、做好导师和学生的配备。

3、做好导师的日常业务管理,协调导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关系。

4、协调校长办公室和教务的工作,领导对导师的考核工作。

5、每两周组织一次导师调度会,汇报情况,发现典型,交流经验,加强正面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六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眼于为学生的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思想品德教育与文化知识传授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严格管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博学多思,健身强体,全面发展,自强不息”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

1、发挥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2、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

3、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建一种个性化、亲情化的“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新模式。

三、工作原则。

1、全员性原则。一是学校全体干部、教师都是育人者,建立干部、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二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消化得了。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挖掘。

2、全面性原则。每一位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也是学生生活的引领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4、对应性原则。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导师,每一位导师都要有关爱的学生。导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道德水平及认知基础,循序渐进,跟踪管理。

5、个性化原则。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人才多样化,人人都能体验成功成功的乐趣。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因人施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人本化原则。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导师要以理服人,但更要以情感人,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四、实施步骤。

学校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

成员:刘仁丰刘文祥禹方银全体班主任。

2、宣传发动。层层召开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查找分析学生弱势的原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员导师制认识到位、管理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

3、实施方案。成立全校干部、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并向学生公布。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全权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召开“全2员导师制”班级主题班会,参加人员为全体学生和本班全体任课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和方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优势、弱势、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和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特点,尤其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困难生、行为偏差生、单亲家庭等方面的特殊学生,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合理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确定导师,将本班全体学生联系给任课教师,并填写《全员导师制导师分工班级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担5-10名分包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

4、阶段总结。每位导师根据分包学生的实际,制订计划,提出工作设想和目标,期末总结、交流。班级每月召开一次导师会,互通情况。级部要抓好全员导师制的落实和督查,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协助班主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学校利用专题行政办公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级部间的经验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班主任职责:

1、负责本班导师与学生的选配和协调工作。

2、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

3、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教育引领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查补薄弱环节,提高班级教学质量。

5、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彰显其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导师职责:

1、热情诚恳、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的申请,或者学校的委托,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及其家庭背景,采取整体与个别教育、引领、辅导相结合,关心帮助所联系学生。

2、从关心学生学业进步、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因人而异地制定3指导计划,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学习习惯、学习过程等方面向所联系的学生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接受学生在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激情,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明确要求、悉心指导、定期检查。

4、关注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过程,通过与学生频繁而深入的交往,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成功的生活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科任教师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1、经常主动地向导师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接受导师指导,按要求完成导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师所组织的各种活动,服从导师安排。

3、每学期撰写一份心得体会。

六、具体实施。

(1)摸底建档。导师要深化与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全面了解所指导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家庭状况、身体状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困难,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

(2)谈心交流。导师关心所联系学生的生活,并给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提倡聊天式谈心,学生每2周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亲切交谈一次,要用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相处,了解掌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4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多鼓励,多希望,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学生挑战自我、改正不足,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与矛盾,树立自强不息的信心,在师生间架起沟通友谊的桥梁。

(3)家访。积极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学校提倡每学期实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每月与学生家长交流1次,通报学生在校发展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并做好记录。可以采取电话、面谈、家庭通知书、书信等形式进行。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对学生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给学生以实质的关怀和鼓励。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级部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探索规律,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学校必要时对重点案例、特殊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惑。

(5)记录。要求每位导师填写与结对学生的家访情况、谈话和帮助措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情况作出合理分析和评价。每学期结束,导师要做好工作总结,上交级部。

(6)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式都由导师和他所联系的学生决定。除了每天正常上课的时间外,每天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由学生与导师集中交流,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难问题与导师共同探讨,导师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排解苦闷,调节心理情绪。

七、考核评价。

学生成长导师制对学生强调多元化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定。在学习上看学生主动学习,有计划学习情况,学习进步情况;同时看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与个性发展情况。

1、以学生期末成绩为基数,教务处和级部评价导师指导学生成绩情况和发展表现,成绩与导师工作评价、绩效工资挂钩。

2、导师的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部分,导师的全部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每月级部检查一次,量化赋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

3、每学期,政教处组织检查一次。

4、学校建立导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导师评选活动,学校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职、聘任的优先条件。考评内容为:

(1)学生德育、体育、卫生、纪律、学习进步程度(40%)。

(2)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等(30%)。

(4)学生的反馈评价(30%)。

东峪联小。

2013.年9月。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七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学校集体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和全员化的德育模式,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通过分组细化及导师的指导,重在过程,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三、概念界定。

“全员育人导师制”:即在保持现行班级的前提下,以宿舍和走读生两部分单独进行分组,每组的学生都有一名任课教师担任导师。导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全面负责该组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思想引导等方面的教育,随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服务。班主任为本班导师组组长,定期召集导师,针对责任组内的问题,一起分析学生的日常表现,因人施教,全程指导。

“全员育人”的涵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组内每一层面的学生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关怀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互助合作中不断进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二是根据班内教师任课情况,由学校政教处确定导师(原则上以文化课教师为主,其他教师自荐,自荐者优先聘用;艺术班的.专业辅导教师要安排聘用),相关导师都有责任组,都要对组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全程指导,并在责任组内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佳人文环境。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的专业发展。

“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导师”的涵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等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

四、组织实施。

组长:副组长:成员:

2、具体分工。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

3、职责:

(1)根据学校安排,制定工作计划和细则,召开有关会议及经验交流会议,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思考学校德育发展方向,引领广大教师在全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

(2)检查督导导师对所带学生的指导情况。

(3)年级主任以评价导师所带学生的成绩为主,政教处的包级主任以评价导师的宿舍管理及常规管理为主。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学校、爱生活、爱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明理诚信的好学生。

2、教育受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关心受导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

4、协助学校、班主任对受导学生进行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5、经常与受导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6、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要经常沟通交流,并对受导学生的操行品德及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7、每位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如活动记录、谈心记录、家访记录等,注意积累素材并撰写成功的育人案例,每学期每人至少一篇。

8、以上各项工作各位导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处理。

六、制度要求。

1、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导师要调查所带学生,为他们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生跟踪档案等,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建立家访联系制度。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每位导师必须对受导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地了解,对其家庭情况简要分析,密切与家长联系,共同探索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

导师坚持每半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要求受导学生每半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建立导师跟踪手册,记录师生活动全过程。

4、“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不定期举行导师、受导学生座谈会,听取导师育人情况汇报。

教师导师制实施方案篇十八

xx中学“导师制”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名师及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

教学。

岗位,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快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在我校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开展为期二年的结对拜师“导师制”活动。

一、培养对象2020年分配、人才引进和调入的青年教师。

二、培养期限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

三、

导师资格1.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在本学科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和教研水平优良。

3.原则上指导教师必须为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同学科骨干教师。

四、导师职责1.拟写一份学期指导青年教师规划方案。(一式三份,教务处、年级组和被指导教师各存一份)。

2.进行师德教育,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培养,引导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3.根据被指导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指导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具体制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和措施,并督促实施。

4.指导青年教师熟悉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考试等各教学环节。

5.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安排青年教师听课,使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

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10个学时,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各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要及时点评并填写听课记录,评课意见。(注意保存)。

6.指导教师每学期应指导青年教师上好2节不同类型的公开课。

7.每次月考后要帮助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分析考试的得与失,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

五、导师配备1.指导教师的配备采用双向选择原则,由学校确定导师与被指导青年教师,并自行聘任。

2.为保证培养质量,原则上1名导师1名青年教师,最多不超过2名。

六、青年教师(一)基本要求1.思想端正,素质良好。

2.严于律己,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二)主要任务1.积极主动并虚心接受导师指导,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勤奋好学,积极进取。

2.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并付诸实施。尽快熟悉教育教学要求,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规范,熟练掌握教学大纲,认真编制授课计划、教案和课件,充分准备课堂教学内容。

3.在培养期内听导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15课时,并做好听课记录。(每月交年级组登记盖章)。

4.每次月考后,写一份考试。

总结。

和教学反思,并主动和指导教师一起分析考试的得与失,以便确定今后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思路。

5.学期末就个人思想、工作、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及时向导师报告并听取指导意见。培养期满,应对自己所完成的教学、教研工作和培养收获进行总结。总结成绩、收获体会,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七、考核与奖励1.期满学校对“导师制”活动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要求的指导教师,每月末按指导教师实际听被指导青年教师课的节数3倍计入课时补贴。

2.在阶段考试保优评比中,青年教师获奖,以同等奖次奖励给指导教师。

3.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期满教学考核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分别给与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800元、500元和300元的奖励。

4.培养期内,青年教师参加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指导教师获青年教师同等奖次的奖励。

八、本办法解释权在校长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