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日语的谚语故事(汇总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0:42:58 |
  • ZTFB |
  • 14页

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成功,更在于怎样过好每一天。总结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合作,不断沟通与交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思考它们背后的深层次思考。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一

天神宙斯与天后赫拉结婚时,古老的地神该亚送给他们一株金苹果树。宙斯把金苹果作为最高奖赏。

有一天,他想到下界的人类,便召集众神开会,讨论应该把金苹果奖给哪个行业的人。

海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勤劳的船夫,他们出没波涛,沟通水陆。

战神说:应该奖给那些勇敢的军人,他们出生入死,不惜牺牲。

火神说:应该奖给那些灵巧的工匠,他们制造器械,造福人类。

缪斯说:应该奖给那些天才的艺术家,他们沟通心灵,美化生活。

宙斯说:是谁哺育了这些勤劳、勇敢、灵巧、天才的人们呢。

他把金苹果奖给了教师。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二

开始是请乙管理家务。当甲官任巡抚时,又请乙协理公务,由于以对乙格外放心。

甲诸事都不提防。当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被乙侵吞时,甲发现乙是一个卑鄙的小人,考虑到自己有把柄被乙捏住,甲还不敢声张,郁闷难申的`甲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万般无奈的来到城隍庙,告了乙一状。

晚上,甲梦见城隍问自己为什么如此信任乙,甲思索半天,回答说。:“因为他事事都能如我意。”城隍说:“这种人最可怕,你不怕他而喜欢他?他不骗你又能骗谁呢?”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三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

一手捉不住两条鱼,一眼看不清两行书。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样事,百样做。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一笔画不成龙,一锹挖不出井。

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草。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宁失一事,不失一时。

对强盗只能用刀子,对恶狗只能用棍子。

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话说在明处,有药敷在痛处。

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吃饭先尝一尝,做事先想一想。

吃菜吃心,听话听音。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刚则易折,柔则常存。

会说的惹人笑,不会说的惹人跳。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

会跳的先缩脚,会撞的先缩脖。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一个不敌两人计,三人合唱二台戏。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先钉桩子后系驴,先撒窝子后钓鱼。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行船趁顺风,打铁趁火红。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人讲礼义为先,树讲花果为原。

大欺小,不公道;大帮小,呱呱叫。

小心不怕多,有礼不在迟。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见人不施礼,枉跑四十里;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地。

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打人不打脸,吃饭不夺碗。

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让路不是痴汉,躲路不是呆人。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争着不够吃,让着吃不了。

行路能开口,天下随便走。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买卖不成仁义在。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

你对人无情,人对你薄意。

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君子争礼,小人争嘴。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赢一步。

若要好,大让小。

事怕合计,人怕客气。

和人路路通,惹人头碰痛。

美言美语受人敬,恶言恶语伤人心。

说归说,笑归笑,动手动脚没家教。

逢着瞎子不谈光,逢着癞子不谈疮。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

敬老得老,敬禾得宝。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四

2、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3、不分青红皂白。

4、不见真佛不烧香。

5、吃了豹子胆。

6、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7、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8、不可同日而语。

9、拔根汗毛比腰粗。

10、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1、不进山门不受戒。

12、丑话说在前头。

13、操心不见老。

14、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15、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16、吃饱了撑的。

17、出水才见两腿泥。

18、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19、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20、八字没一撇。

21、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2、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23、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24、拆东墙,补西墙。

25、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26、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27、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28、不管三七二十一。

29、秤杆离不开秤铊。

30、不知道哪头炕热。

31、吃错了耗子药。

32、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33、不知天高地厚。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5、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36、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37、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38、穿新鞋走老路。

39、不打无准备之仗。

40、半斤对八两。

41、吃了迷混药()。

42、不怕慢,就怕站。

43、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44、不打无把握之仗。

45、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46、吃哑巴亏。

47、不食人间烟火。

48、比死人多口气。

49、不在话下。

50、不够塞牙缝的。

51、不是省油的灯。

52、成者王侯败者贼。

53、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54、按下葫芦起来瓢。

55、不见兔子不撒鹰。

56、“小二”管“大王”

57、不到黄河心不死。

5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59、秤有头高头低。

60、不吃羊肉惹身臊。

61、不死也扒成皮。

62、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63、船到桥头自然直。

64、比登天还难。

65、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6、笨鸟儿先飞。

67、出头的橼子先烂。

68、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69、不看僧面看佛面。

70、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71、吹胡子瞪眼。

72、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73、不打不相识。

74、吃软不吃硬。

75、挨着勤的'没懒的。

76、吃人不吐骨头。

77、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78、不拉屎占茅坑。

79、白披一张人皮。

80、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81、穿一条裤子。

8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83、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84、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85、长叹不如慢磨。

86、吃了枪药了。

87、秤铊虽小压千斤。

88、吃不了兜着走。

89、兵败如山倒。

90、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91、病急乱投医。

92、吃人饭,拉狗屎。

93、长添灯草满添油。

94、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9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96、不是冤家不聚头。

97、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

98、不撞南墙不回头。

99、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00、不见棺材不落泪。

101、窗户纸一点就破。

102、吃力不讨好。

103、半路上出家。

104、背着抱着一般沉。

105、八抬大轿请不去。

106、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107、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108、不费吹灰之力。

109、饱汉不知饿汉饥。

110、鼻子气歪了。

111、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五

宋朝的时候,有个叫陈州的地方,这里连着三年都没有下过雨了,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流浪乞讨.朝廷知道后,便派刘衙内的儿子刘得中和女婿杨金吾到陈州发放粮食,救济灾民.临走时.刘衙内悄悄地对他们俩个说:“你们两个去陈州发放粮食救灾,这可是个发财的好机会呀!你们到那里这后,就把米价抬高,由五两一石改成十两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这样我们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大赚一笔啦!”两人听了,会意地点点头,然后便离去了.到了陈州后,刘得中和杨金吾两人便按父亲说的那样,把米价改成了十两一石,往米里面掺了很多土和糠秕,还在称上面做了手脚,短斤少两.老百姓看到买来的米不仅价格高不够斤数,而且里面还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联合起来,到官府那里告状,谁知这件事情传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当时有名的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官员,他知道后,亲自到陈州了解情况,调查清楚之后,便马上把刘得中、杨金吾抓了起来,按照法律判处了死刑.

凡事学大丈。

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嫦娥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经典谚语故事大全经典谚语故事大全。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斫断手指头。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六

仪式结束后,他拿出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几个人。大家商量说:“我们都来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其中有一个人先画好了。但他看到同伴还没有画完,就又给蛇添上了脚。这时,另一个人也画好了,夺过酒壶吧酒喝了,并且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七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八

父母留下的,总有一天会吃完。松鼠说,我还得靠自己贮备食粮,不敢有半点儿偷懒。

松鸡格格发笑,笑松鼠有福不会享,说自己的生活过得潇洒又自在。松鸡在吃食方面从来都是挑挑拣拣的,非常讲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这儿叮几口,那里啄几下,就丢在一边不再理会;许多果实被它糟蹋了。松鸡不但不心疼,还得意地宣称:这是我的福分;松鼠那穷命,甭想沾边儿。

不久,下了几场暴雨,树林里的野果被冲洗一空,很难寻到充饥的食物。

这天黄昏,松鼠冒雨采蘑菇归来,见自己树洞贮藏室外,吊着一只鸟儿。赶近一瞧,竟是松鸡!

原来,松鸡肚饿难挨,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脑袋伸进洞里偷吃,一时啄得太猛,嘴里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喉咙,头又抽不出来,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九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十

宁波谚语。喻卖力干活,但得不到赞赏。宁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传统的宁波习俗中,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即男子不做家务。炒年糕须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务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窍门,会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会炒焦。他出了力气不但得不到表扬,还会遭到妻子的臭骂。由于“火旺”和“阿旺”谐音,于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讲作“阿旺炒年糕”。

2、头悬梁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3、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4、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报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时机再动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秦王三十六年,范雎被人陷害,魏齐疑他谋反,将他打的半死。于是范雎离开自己的家乡游说秦王。受大用。秦王四十六年,范雎杀掉齐魏。

5、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个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从此谁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6、说曹操曹操就到。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7、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8、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半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9、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个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从此谁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一段寓言,其寓意是: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因为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

10、玉不琢不成器。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2]书,终于成为文豪。10、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多用来比喻在集体生活中;各人有各人的办法;或者各自拿出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2、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十一

第一个:关于“狗屁不通”的故事!

关于狗屁不通这个词语的背后故事,我相信很多看官都不知道,狗屁不通,他的原本词义是狗皮不通,说的其实是狗的一个特征,我们知道狗它是没有汗腺的,所以夏天的时候他只能借助自己的舌头来散发自己身上产生的热量,所以我们在夏天的时候,经常都可以看见一些狗耷拉着舌头,所以古人也正是借用了狗的这一特点,创造出了狗皮不同这个词语,后来就是因为这个“皮”和“屁”是谐音,后来人们就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文理不通的诗文或者不明事理的人,就以“屁”来贬低之,换成“屁”之后,这个词语就更加的有冲击力,所以后来这个“狗皮不同通”逐渐就演变成了“狗屁不通”。是不是没有想到呢?!

第二个:关于“无奸不商”的故事!

无奸不商,想必大家对于这个词语也是非常熟悉的,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奸不商”在以前的原意是“无尖不商”这个“尖”来自于古代用于度量的斗,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米商在卖米给大家的时候,除了要将这个斗装满外,他还需要多舀上一些,然后让这个斗冒出一个尖儿,意思就是用这个尖儿来告诉大家,他是最划算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商人不能做到敦厚,那么这个商人就会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不够资格的商人,所以就有了无“尖”不成商,但是到了近代,因为有些人的道德素质的下降,所以无“尖”不商就演变成了无奸不商,再后来就直接演变成了奸商,现在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背后故事了吧?!

第三个:关于“无毒不丈夫”的故事!

无毒不丈夫,大家估计在生活中并不怎么用,但是在很多电视剧里面,特别是反派都会用到这句话,其实这句谚语还有一个前句,叫做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本身并不是这样的,他的原意是无度不丈夫,这个度也就是度量的意思,这个度量就是说一个人作为君子或者是丈夫,都必须要有非常好的度量,也就是胸怀,一个人如果没有广阔的胸怀,那么就真的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所以这句话的原意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样,但是从这个度“度”到“毒”其实就是一些小人用来自我安慰的方法,但是现在依然这么流行,其实还是挺让人感叹唏嘘的!

第四个: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故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一句非常非常自私的话,不过现在这样的理解,只是对她的一种误解,我们现在说的这个人不为“己”读的是第二声,但其实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己”应该是念第四声,也就是“为己”第二声代表的是作为的意思,第四声代表的是为了自己的意思,有非常强烈的自私嫌疑!所以“为己”就是做真实的自己,这句话的原因是人生于天地间,其性本善,最真实的自己,就是那个充满灵性的自己,这个是大自然的规律,如果人不能活出人本性的样子,那么就是与天地相悖,也就是违背了自然的基本规律当然是要“天诛地灭”的!这句话的原意其实也是在教授大家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这个自私的词语!

第五个:关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故事!

这个词语在我们平时用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丝无奈的感觉,面对别人的提完感觉很难受一样!但这样的精神是非常好的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在的意思是追根究底的意思,也就是一个事情必须要追究到底,不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就不罢休,但其实这句话的原句应该是“打破砂锅璺到底”这个“璺”是纹路的意思,我们知道砂锅如果你打破之后,它就会出现一些裂缝,这个裂缝就是“璺”的意思,只不过后来这个“璺”和“问”是谐音,所以就变为了:打破砂锅问到底!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十二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头悬梁锥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日语的谚语故事篇十三

从前,有几兄弟,常常吵架。

一天,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

几兄弟都折了折,谁也折不断。

父亲把这把筷子拆散了,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

父亲说:你们看,一把筷子多结实,折不断。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了。以后,你们不要吵了,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