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优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5:49:50 |
  • ZTFB |
  • 13页

有时候我们需要面对一些突发的变化。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规划自己的行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运动训练的知识和技巧,可以查阅以下相关资料。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一

我去年种了盆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儿究竟怎样丑。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整日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拨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节,沉睡一年的花儿(忽然果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辛幸)没把它拔掉。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仿佛夹着(棵颗)小绿豆。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一点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再耐心等待一些日子,花儿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

()只有铜钱大小,()这就更显得它的(娇骄)小,美丽极了。

阅读题:

1.将文中的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画去。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果而感到高兴。()。

(2)事情的发展跟愿望相反。()。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尽管---还是----。

虽然---但是----不但---更----。

4.给最后一小节加上标点符号。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体会作者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6.这篇短文主要写()作者是个有心人,今年“五一”,发现丑菊(),很高兴,于是进行了连续的观察。起初()。长了几天,()。再耐心地等待一些日子,()。另外,作者还特别欣赏丑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依次画去“拨果然辛棵骄观赏”

2庆幸事与愿违。

3虽然---但是---不但---更----。

4,,,,、。:,。,。

5丑菊不“丑”,我很欣赏它打苞了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的小球,仿佛夹着颗小绿豆花苞就透出一点黄色花儿终于开了花瓣自动收拢、张开,花面一直迎着太阳。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二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阅读题目:

1.其中第一句把理想比作_____,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则把理想比作_____________,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是指理想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是指理想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三

“据说,那个季节,天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低低地打着旋……”在教室里,学生们正读的朗朗上口。有些同学暗暗地流下了几滴眼泪,连我也鼻子一酸。也是在这个落叶纷飞的季节,一个好心的瞎眼女人收养了一个弃女婴。盲母很爱女儿,拿出了她毕生所有的积蓄搬家到了小巷深处,给了女儿一个温暖的家;为了女儿,盲母改变了以往泼辣的性格;为了女儿,盲母努力赚钱,在骄阳烈日下,付出加倍的血汗;后来女儿长大了,她为了她的虚荣心,为了家境贫苦,为了母亲的.卑微,她渐渐开始嫌弃母亲,与家隔离,在母亲的笑容下,只有她能看到母亲的落寞。

“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有错的。”母亲为了让女儿有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每一天都在烈日下卖冰棍。这母亲的一片深情,儿总不能一一明了。而儿女终会长大,终会懂得母亲的心。“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教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母亲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汗水都给了女儿,足以体现母亲对这个养女的爱之深。母亲还不是憧憬将来和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呀。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盲母一年四季辛苦劳作,还不是想让女儿过上更好的日子啊,为什么女儿就是不明白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但终于盲母的落寞感动了女儿,盲母的无私付出使女儿迷途知返–“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拴,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依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我有何尝不是呢,经常和父母犟嘴,明明知道父母是为了我好,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父母的谆谆教导总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啊!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眼角已经微微湿润,内心百感交集,希望女儿的觉悟能让盲母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四

阅读周国平散文有什么感想?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

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

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bai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

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

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

“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

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搜寻周国平的世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我热爱书籍,因为读书仿佛是与高尚的人在对话,我从中获益匪浅。

我仰慕名人严谨的逻辑与细腻的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

在阅读时,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变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迅速流动,贯穿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细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

我喜欢这种感觉,可以说是迷恋,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周国平。

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观

周国平的散文极为细腻,富有哲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命运仿佛对他不公。

他女儿出生不久,刚开始牙牙学语,便夭折了。

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遗憾、自己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他写成了一部回忆录。

我们可以想想,当周国平面对病床上只会喊“疼”的女儿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般人已经临近崩溃了,何况是心理如此细腻的他。

他内心深处将会泛起多大的波澜?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他内心将会承受多大的打击?不知有没有资格,我想说:“我懂”。

执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许多的道理与哲理,他有许多作品都劝勉大家人生要有执着的精神。

他说悲观只是一时的,人生总要执着。

执着会拯救悲观,执着在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人能否有机会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命需要执着,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执着。

执着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

他说悲观主义是一条错误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虚无的,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乐趣。

但是他也说,并不能一味的执着,这样也会离智慧越来越远。

当时,我还不懂。

超脱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话,但是我后来明白了。

一个人不能一味的执着,这样便会产生悲观,悲观的心理产生愈多,就愈不能执着。

这怎么办呢?他说就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让他去执着,不顾一切;另一个则现实,让现实去生活,让执着去追求,超脱一切,变得忘我。

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存在着。

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国平。

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

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

《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

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

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

我在读《宝贝,宝贝》时刚刚做了父亲。

初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让我在捧读《宝贝,宝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

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未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明、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也许会吧,我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从《宝贝,宝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

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单给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因为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宝贝,宝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

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淡忘直至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细节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成长经历的记录每一次几乎都是抢救性的。

妻子做得比我好,她准备了个本子,试图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回忆与回味的瞬间。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思想家,因为在他们身上往往同时交织着神性与人性,他们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叹为神来之笔的话语。

啾啾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一段充满童真的话语,却很好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原本陌路而后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理解,成为了一个关于爱情的幽默阐释。

啾啾说:“我吃过雪,是天上的味儿。

云的味儿,太阳的味儿,月亮的味儿。

因为月亮的味儿多,所以雪是冷的。”这段话跟以前读过的一个孩子说晒过的被子里有太阳的味道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啾啾还说出了“为什么”。

啾啾说:“时间是一阵一阵过去的。

比方说,我刚才说的话,刚才还在,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想留下它,但留不下来了,想找也找不回来了。

这就是时间。”真是难为一个孩子说出如此哲学味道十足的话来,这表明她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思考时间与生命这样沉重的话题,但是经过她的嘴说出来却怎么也觉不出沉重来,只是感觉不要让时间白白地溜走才好。

啾啾说:“等到我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我带你们去商场买东西,对你们好。

我长大了会是个小美人,小美人带着你们去买老人穿的好看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不给你们穿那种难看的黑鞋子。

我还带你们去玩,冬天的时候,你们坐在冰撬的小板凳上,我划着走,特别好玩,你们会说:有啾瞅这个女儿可真好呀!”这段话,我们能够感觉得到充满童趣的话语里已经承载了将来要反哺父母的设想,相信啾啾的父母听了一定会感动不已。

《宝贝,宝贝》一书中像这样精彩的片段俯拾皆是。

我猜想,啾啾长大了一定会庆幸自己有一位如此细腻痴情的父亲,她会为拥有记录自己成长印记的《宝贝,宝贝》而幸福得一塌糊涂。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五

题目:

1.文章在表现“乡村人在争暖中表现得最为随缘”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2.“太阳一天释放着热量,大概温源渐竭,便急匆匆引入西山给自己加温,让月亮接替当值.”在结构上有何作用?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4.“月亮是归程,月亮是心源”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写两句有关月下情怀的诗句.

答案:

1、运用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读来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等.

2、承上启下,赋予万物以人的思想情感,营造出自然和谐、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乡村生活图景,感受描绘得清新优美,富有诗意.

3、从冬天人们的“收刮”温度娓娓道来,为后文的晒月亮作了铺垫,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以晒太阳的“暖身”比照晒月亮的“暖心”,突出冬夜月暖;昼有日头夜有月,福有天赐,一切随缘,娓娓道出随性、恬淡、知足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六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作者简介。

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原籍陕西丹凤,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

贾平凹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长安》杂志编辑,西安市文联创研室主任、文联主席等,现供职于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怀念狼》《贾平凹文集》(14卷)、中短篇集《制造声音》、纪实文学《我是农民》等。其中,《浮躁》获1987年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获1984年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代表作有《秦腔》、《高兴》、《心迹》、《爱的踪迹》等,曾获多次文学大奖。

主题思想。

这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顽石,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所谓的一般性可能也有例外。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在形象的贬值里,精神增值了!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写作背景。

平凹散文创作始于80年代初,在这之前,他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偶尔也零星有过一点散文面世。从1981年起,他开始了进攻散文方面,落款写在静虚衬的一系列散文的发表,标志他在散文园地里也想露一手。事实上,如《丑石》等在读者中也迅速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倒并不是因为他当时已是一个颇负声望的小说家,从而沾一点光,使得散文也随之有了身份。要说沾光,倒是沾了当时的政治气候的大环境的光,因为当时正在对文革以及以往的一些冤假错案所造成的大大小小的丑石在落实政策,所以诸如他的《丑石》之类的散文的面世,无疑能激起不少的人的共鸣。就其散文创作而言,尚缺乏个必,师法的痕迹较为明显,多少还有些书呆子味,把生活简单化了。

【赏析一】。

《丑石》是贾平凹散文当中的精品,文章短而精辟,寓意深刻。

文章以自家门前的.丑石为叙述对象,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了奶奶的厌烦、伯父的不屑、孩子们的嫌弃,种种态度写得细腻真实。作者甚至还列举了汉白玉的细腻可以刻字雕花,大青石的光滑可以浣纱捶布,从而反衬丑石之丑,对比丑石的了无用处。后面突然振起,天文学家的突然出现,一番言语为丑石洗脱丑名,原来它天生不是被用来做墙,铺台阶,甚至雕刻捶布,“做这些小玩意儿的”,它“是天上的呢”,“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它虽然没有绚丽的外表,但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屈于误解,不眩于名利,以丑为美,泰然自若,因此丑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而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

《丑石》较好地体现了贾平凹的散文风格,率直、坦诚、语言平实,全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带有一种乡村的自然风味。欲擒故纵手法的娴熟运用,极大增强了这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二】。

中国的文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真正的“丑石”。

《丑石》的故事很像现代版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璞,他断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后将其献给厉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认为只是块石头,他因此获罪而失去了双脚。直到文王继位,才“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终于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相比之下,丑石的命运似乎更悲惨一些。因为和氏璧虽不为普通玉匠所识,却还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丑石却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村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大a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想合伙搬走他。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妁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

平凡的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倾国倾城之貌,没有显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个人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外表和出身,而是来自内在的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逊于他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为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番作为和成就。李白曾豪迈地吟咏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我们也应相信天造之才,各有其用,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因为自信的人身上会闪耀动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并非全由鲜花、掌声和赞誉铺就,在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前必得经过一番砺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丑石在人间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古往今来,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个人必须认清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学会忍受寂寞,要有丑石的坚韧和顽强,即使受到一时的冷落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标准。丑石就是因为没有汉白玉的细腻,无法刻字雕花;没有大青石的光滑,无法浣纱捶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一直以来我都坚信那句已经被人重复过千百遍的名言:“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要我们具有了默默承受误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会在沉默与等待中使自己趋于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不必依赖相貌和出身来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叹生不逢时。出众的才华会令自己脱颖而出,会为人生谱写最华美的篇章。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冬夜月暖冬令,随着秋风中最后的一片落叶,落到了大地。我没有听到声响,许多人也没听到,但被那片叶子砸到的草和地听到了,而且就这轻轻的一声。草惊失色,地虚松散。一个冬季毫无反抗地被种到了大地。冬,一扎根,不仅甜住了春夏秋里多话的鸣虫,让它们睡在蜜月里,还在四处收刮着日下温暖。村里第一个醒悟的爷,一到重阳就声声告诫说:“吃了重阳糍,破裙破袄发出来。”就这一句土的丢牙,写成文字还押不成韵的俚语,成了乡村世代与冬争暖的口令。太阳如圆饼式的取暖器,高挂在空中,她的温暖随光落到大地。争暖的万物找着最好的位置,接纳着从天而降的温暖。乡村向阳的墙脚下,村头学校的操场边,不管是站着还是坐着,都绝对要求全身暴光。乡村人在争暖中表现得最为随缘,争春时,早出晚归,说是争播抢种;争凉时,赤膊上阵,说是歇凉;争秋时,颗粒归仓,说是抢收;争暖时,松散散、懒洋洋,说是晒太阳。这满是随缘的一个晒字,把福为天赐的信奉亮在太阳下,浸在阳光里。他们随日光滔滔,把自己当成了要腌制的萝卜、芥菜,要在太阳下脱去所有的水份,抱着一身温暖,好好过冬。太阳一天释放着热量,大概温源渐竭,便急匆匆隐入西山给自己加温,让月亮接替当值。乡村的人凭着被太阳晒黑的教训,说:月光会把人晒绿,若是也象晒太阳一样,浸渍在月光下,人的眼会同狗眼、猫眼、山里的狐眼一样,会发出绿光,会看到阳光下看不见的东西。于是村里相传着“太阳一落山,关门落户保平安”的民谣。满天的月华就被关在了村弄中。多少年来,我抱着老屋的那根黑黑的门杠,把月亮温暖挡在了门外。直到那一年得到月华濯洗,才知晒月的温馨。那一夜,走在沙石公路上声响,晒月人彼此听得明白,左脚唰,右脚簌,唰、簌,唰、簌,原来只一个人在走,左脚是我,右脚是她。左、右,右、左,一直前行。月光如水水无边,走在这无边的境地,也就没有了时间计算,一个夜晚是一千年的守候,一年年走过都是那一夜的月色。我不知晒过了多少个夜晚,浸透多少的月色,我躺在月下的地上如一棵倒下的大树,砸得如水月光的波纹和老树的年轮一样多,我那浸渍月温的瞳孔,也就随月波弥漫,搜索着晒月人的影子。我,看到了许多月下故事,心里流着比太阳还要热的激情,成了诗人,对月吟诵:千古月华/你这才子灵魂/在你的姓氏里/写下的是华章千古月华/铅铸爱的诗篇/在你的铸槽里/流着一条我的心河……当我喜欢晒在冬夜的月下时,也常会遇到许多的陌生人,不论是我从他们身边走过,还是他们从我跟前走过,都一样掀动过月下的温暖。大衣里透出的泥喃细语,我听到的是月光暖流在他们血脉里流淌的声响。东倒西歪汉子呼出的酒气,我嗅到是被月光蒸出一股股豪情。我静静地漂流在这暖流中,衣冠成了浮云,身躯如一艘皮艇,载着我的心向暖流源头驰去,月亮是归程,月亮是心源。晒在冬天的日头下,会抱得一身温暖,好好过的是冬,就如村里说:“仓里有了粮,冬天晒太阳。”晒在冬夜的月光下,我营得了透心的温暖,好好过着是日子,就如我说: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

【小题1】。

(1)冬天本无形,却随叶而“落”,被赋予了轻灵的质感,神形俱备。“种”在此为“扎根”之意,把冬比作一株植物,落地生根,写出冬意的深浓,极富表现力。

(2)写出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

【小题2】。

从冬天人们的“收刮”温度娓娓道来,为后文的晒月亮作了铺垫,增添了文章的情趣;以晒太阳的“暖身”比照晒月亮的“暖心”,突出冬夜月暖;昼有日头夜有月,福有天赐,一切随缘,娓娓道出随性、恬淡、知足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小题3】。

(1)宁静的月色让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2)能引出无限的思绪,“看到许多月下的故事”,激发心底的激情与诗意;

(3)如水的月光能让回归美好的本性,即使彼此陌生,也一样能觉出温暖。

(4)晒月让“我营得了透心的温度”,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好好过着日子”。

【小题4】。

此处的“月”已成了恬淡、乐观、安分随时的心境甚至人生态度的象征。有了这样的态度,不管身处何境,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都可以美满而快乐,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小题5】提示:

(1)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新颖、细腻、丰富、生动,精妙贴切,清新优美。然后结合语言材料进行赏析,如:赋予万事万物以人的思想情感,营造出自然和谐、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乡村生活图景;晒月的感受描绘得清新优美,富有诗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读来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等。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八

1.尊重自己的生命。(或“尊重生命”。)意思对即可(2分)。

2.“似乎”指揣测,表示不确定语气;“实在”指确实,起强调作用。意思对即可。

(要突出词语在表意上的作用,而不是单独解释其意思,两个词语各1分)。

3.对比论证(正反论证)(1分),拿对自己负责的人和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对比,强调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意思对即可。(2分)。

4.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然后又来消费这些物质的东西,把生命完全用来满足物欲,这其实是在使用生命,甚至是在糟蹋生命,决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这些哲人明白生命对物的需要其实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把生命都用于追求物质的东西,这决不是在真正享受生命。)(核心点:真正享受生命就不能过分追求物质。)(2分)。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九

每当我接到一张写满各种头衔的名片,我就惊愕自己又结识了一个精力超常的人,并且永远断绝了再见这个人的念头。

我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目标,例如成为教授、院士或者议员、部长。

那些为这类目标奋斗的人,无论他们为挫折而焦虑,还是为成功而欣喜,我从他们身上都闻到同一种气味,这种气味使我不能忍受和他们在一起呆上三分钟。

我在两种人面前最克制不住傲气,一是功名利禄之徒,二是自以为是之辈。

对于那些在言行中表现出大使命感的人,我怀有本能的反感,一律敬而远之。

据我分析,他们基本上属于两类人,一是尚未得逞的精神暴君,另一是有强烈角色感的社会戏子。

和他们打交道,只会使我感到疲劳和无聊。

在我看来,真正的使命感无非对自己选定并且正在从事的工作的一种热爱罢了。

遇见这样的人,我的血缘本能就会把他们认作我的亲兄弟。

我本能地怀疑一切高调,不相信其背后有真实的激情。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十

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所看到、听到、经历到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注视即将被收割的麦田,正在落叶的树,最后开放的花朵,大路上边走边衰老的行人。这种对万物的依依惜别之情是爱的至深源泉。由于这爱,一个人才会真正用心在看,在听,在生活。

是的,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没有往事的人对时光流逝毫不在乎,这种麻木使他轻慢万物,凡经历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随风飘散,什么也留不下。他根本没有想到要留下。他只是貌似在看、在听、在生活罢了,实际上早已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

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里飘来的歌声在继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对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具魅力。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我要补充说:在乡村中,时间保持着上帝创造时的形态,它是岁月和光阴;在城市里,时间却被抽象成了日历和数字。

何况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活得愈来愈匆忙,哪里有工夫去注意草木发芽、树叶飘落这种小事!哪里有闲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时间就是金钱,生活被简化为尽快地赚钱和花钱。沉思未免奢侈,回味往事简直是浪费。一个古怪的矛盾:生活节奏加快了,然而没有生活。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到头来发现一辈子真短。怎么会不短呢?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一眼就望到了头。

就在这样一个愈来愈没有往事的世界上,一个珍惜往事的人悄悄写下了她对往事的怀念。这是一些太细小的往事,就像她念念不忘的小花、甲虫、田野上的炊烟、井台上的绿苔一样细小。可是,在她心目中,被时光带来又带走的一切都是造物主写给人间的情书,她用情人的目光从其中读出了无穷的意味,并把它们珍藏在忠贞的心中。

这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这本《人间情书》。你们将会发现,我的序中的许多话都是蓝蓝说过的,我只是稍作概括罢了。

“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十一

永远忘不了那朵开放在枪口上的蓝色的小野花,用它纤细的美丽抵抗着身后的暴力;永远忘不了那双黑色的大眼睛,忽闪在黑洞洞的枪口下面,默默企望和平。战争期间,一位越南小姑娘把一朵野花插到美国大兵的枪口,告诉他:鲜花比子弹好。7小时后,小女孩被击毙。

上个世纪的世界硝烟滚滚,到处都是破碎的家园,到处都是被战火灼伤了的残花败叶,人类前所未有地构建文明,又用最快捷、最先进的方式将其毁坏。战争,成了人类嘲弄上帝的最为经典的形式。

文明之花的凋零也许从不使一些人担忧,他们甚至可以透过凋败的焦黄看到其中金子的成分。美国,这个依傍战争发达起来的幸运儿已经无法满足于偶获的利益,它迫不及待地要把整个世界变为其炮制血腥利润的“梦工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以及近在咫尺的美伊战争,苦难的阴影笼罩了世界各地,独有它,坐享着滚滚而来的利益。

当人们首先丧失了生存的权利,请不要与他们妄谈尊重。人们首先应当拥抱生命,然后再去索取民主、自由、人权、平等这些昂贵的礼物。可笑的是,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往往以这些东西的取得为借口轻易地抹去珍贵的生命,更有聪明者把这些称为:为和平而战。

尊重生命,请让我在这里响亮地说出这四个字,不要炮火浇灌下的繁荣,不要用鲜血淋漓换来狭窄而昂贵的权利。就像那朵在枪口下永远枯萎了的蓝色的野花,我们需要它永远地开在世界的心中。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十二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理想有何用?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资料。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幼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

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一个寻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义者会转而寻求智慧的救助,于是成为智者。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十三

读《白兔和月亮》,完成1~4题。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_______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_______,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_______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_______。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_______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_______,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_______,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皎洁()绷着()金窖()。

抢劫()未泯()。

2.给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

3.解释下边两个词语。

心旷神怡:

得失之患: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患得患失心态迥然不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4)白兔得到月亮必然会有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十四

1依次画去“拨果然辛棵骄观赏”

2庆幸事与愿违。

3虽然---但是---不但---更----。

4,,,,、。:,。,。

5丑菊不“丑”,我很欣赏它打苞了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的小球,仿佛夹着颗小绿豆花苞就透出一点黄色花儿终于开了花瓣自动收拢、张开,花面一直迎着太阳。

周国平散文阅读答案篇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常。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你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篇写孩子的或者是写给孩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噪什么,觉得您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因为什么,却并不深究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我是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我从不愿把您想象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吧。”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的那些话语,我要用心说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我这才想到查看信封,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落”四个字。我注意了邮戳,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在穷城僻镇的女孩。我不曾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的,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著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联,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仔细想想,我们是怎样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负了造化的宠爱。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无名无姓,却到底可歌可泣。我、你、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却毕竟降生了,然后又将必然地离去。想一想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有时我甚至觉得,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我相信,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你爱她的美丽、温柔、贤惠、聪明,当然都对,但这些品质在别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唯独她的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她,却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无法重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唯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她使我愈加坚信,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很想让她知道我的感谢,但愿她读到这篇文章。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1.“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中“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是指什么?(2分)。

2.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6分)。

3.生命本身具有怎样的特性?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6分)。

4.作者在文中说“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然而,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本色的思考日益稀缺,如果生命有名字,你认为生命的名字叫什么?请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60字)(4分)。

1.【解析】这道题考查指代,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倾听的是作者,领悟的也是作者,方式却很独特,不是用平常人的视角。这个意思,第九段已有解说。

【答案】女孩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2.【解析】这道题是一个原因概括题。作者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动,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女孩,女孩读自己的方式,作者自己的独特的感动体验。从文章中找到这些,概括出来。

【答案】(1)写信的女孩生活在穷城僻镇,是一个“卑微的生命”,有着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体悟。(2)女孩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3)“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3.【解析】答案根据在文章第10、11段,把那些凡是可以称为生命特性的都找出来,可以多答,以求万无一失。

【答案】(1)生命是普通的又是独特的。(2)生命原本无名无姓,但可歌可泣。(3)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偶然地来到必然地离去。

4.【解析】这道题表面上很开放,好像可以随便说,但最好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淡泊、自然、尊重等,这样就容易从文章中找到根据。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散文阅读每年必考的项目,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答案】示例:生命的名字可以叫奉献、诚信、淡泊、宽容等,只要言之成理,给人启迪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