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十二篇)

  • 上传日期:2023-01-18 05:42:39 |
  • ZTFB |
  • 13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一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学们一生中非常特别、非常重要的日子,你们将告别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为校长,我祝贺你们,从北京大学这所伟大的学校顺利毕业,也为你们更精彩的明天祝福。

当初,你选择了北大,北大选择了你,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从那时起,我们就拥有了共同的情怀。在北大的岁月里,我们一起欢笑过也心痛过,付出过也挣扎过,希望过也失望过,但却从未后悔过!回头望过去,这些喜怒哀乐,这些拼搏奋斗,都是通往未来的历练和基础。

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选择和转变的时刻!我们都感恩北大,但我希望你们记住,北大给予了你知识,给予了你能力,却不能代替你安排未来。未来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适应,去质疑,去挑战,去创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只有你们,才能够对北大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负责。

人们常把毕业典礼比作在大学的最后一堂课。作为一个“老北大人”,在分别的时刻,除了祝贺与祝福,我还非常希望,与你们一起分享几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们喜欢微电影、微视频,我也试着做了一个。我希望大家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并记住作为一个北大人所应有的家国情怀。

她叫樊锦诗,1963年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几十年的院长,刚刚卸任,成为荣誉院长。52年前,也是毕业季,也是在燕园,这位来自上海,美丽、聪慧的毕业生,收到了一封家书,反对她去敦煌工作。她还是坚持去了,原因很简单,“已经答应了”。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位“敦煌女儿”,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一直守护着丝绸之路上的人类宝贵遗产,一直探寻着中华文化千古之谜。今天,作为世界著名的敦煌学者,她依然坚守在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同意去敦煌”,这一声轻轻的承诺,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

他叫张益唐,北大数学系78级学生,普渡大学博士。他自幼热爱数学,认为数学是美丽的,值得一生投入。张益唐的学术生涯艰辛曲折,一度曾没有固定工作。当他对孪生素数猜想作出巨大贡献、轰动全球数学界时,已经五十多岁了,还只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普通讲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对数学的梦想和热爱,与儿时一样,依然那么纯真、那么圣洁,从未改变。20xx年,张益唐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这个大器晚成者的获奖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要敢于挑战传统,对那些别人说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于探索,如果真正热爱,就永不放弃。

她叫吕植,198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是北大保护生物学教授,ngo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园中就流传着她的故事。从读书时开始,吕植就跟随潘文石老师的团队,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绿野追踪,进行大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她用出色的文章和鲜活的图片呈现出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环境的思考,被称为“一位保护人类未来的女科学家”。在北大、在荒野,她改变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影响了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北大毕业生,他们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在今天毕业的同学们中间。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守承诺、执着追求,要敬畏自然、担当责任。一辈子很长、也很短,眨眼之间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半个世纪,人生的精彩,也就在这执着的选择和坚守之间。

北大,从来不只是一所学校,她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这里,草地、湖水、山石、垂柳,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润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梦想。北大,是新思想不断萌发和成长的学术殿堂,在这里,学者大师们为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呕心沥血,他们不灭的激情、不变的赤诚,塑造了北大,也激励着后来的北大人。北大,是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圣地,从这里,人们开始塑造自己的人生,并用一生去理解、去实践:对责任的忠诚,对批评的坦荡,对创新的执着,对竞争的平和。北大,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谜,每个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的人,都会在共同的经历中,揭开属于自己的谜底。

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同学曾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如果生命是棵生长的树,青春就是开花的时节。如果一些人活着是在追寻肤浅的表象,是为世俗的浮华,是为心理与生理的需求,那么,这儿有人真正地生活过,他明白所有问题的答案。”

同学们,从明天开始,你们中的很多人将离开校园,进入真正的现实社会中。中国的崛起,给予了你们这代人无限的机遇,你们有广阔的舞台来施展才华。与此同时,在纷乱嘈杂的虚拟和现实世界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我相信,北大不仅给予你知识、能力,更给予你价值和情怀,能为你带来心灵的平静,帮助你守正创新,走正道、扬正气,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又一年盛夏,又一番别离。高高的博雅塔,凝望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学子,这是默默的祝福,深深的期待。

祝福你们!再见!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嘉宾,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才,教师和学生合唱团演唱了《燕园情》,这首歌虽然还不是我们正式的校歌,但这么多年来,它的旋律、它的歌词、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园情》开始的,今天在这里,也将以《燕园情》画上一个休止符。

四年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你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燕园,开始了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那时,你们在一体的操场上第一次学唱《燕园情》;而今天,在同样悠扬的歌声里,你们就要带着在北大收获的知识、友情以及爱情,带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记,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张本科毕业生合影在网络上“走红”,这张一个人的“合影”来自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网友赞她为“女汉子”,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谁懂?”,“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20xx届毕业的全体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以至于身为“90后”的你们都开始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对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攀登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四年光阴转瞬间就流走了。我想,这四年的时间,已经凝结成了你们在无数次“刷夜”苦读之后的哲思与明辨,凝结成了你们在国际交流舞台上闪光的才华与自信的气度,也已经变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师长双鬓的缕缕白发。当你们在回忆过往,追问青春的意义时,我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四年来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小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时时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拥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请把掌声献给他们!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波折,却也幸运地搭上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列车。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收音机和电视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而现在,我也同你们一样,经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试图用微信与朋友们交流。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就在此刻,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正通过微博、微信将毕业的体悟和感恩的心情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学们,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括我们所身处的燕园,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许多细微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北大,正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这一切的变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需要坚守什么?哪些东西需要不断变化,而哪些东西又亘古不变?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今年5月4日,来到北大,与我们共度校庆和五四青年节。在师生座谈会上,给大学生算了一笔“人生账”:“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同学们,指明的这笔“人生账”,不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历史“际遇”和“机缘”么!还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喻,勉励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运动的先驱、北大校友罗家伦先生在《写给青年》一书的序言中谈到:“我们不能背着时代后退,我们也不能随着时代前滚,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巨轮,有意识的推动他,进向我们光辉的理想。”在五四时代,他们那一批“90后”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灵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为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灯塔,也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资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变革时代,坚守核心价值观就是“务本”,将自己的人生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洪流,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国正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北大人不应沉湎于以往作出的贡献,而要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诸位同学,将来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面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协同进步?是被社会的惯性所牵引,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是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选择奉献和付出的人生?在面临严峻的现实时,是选择放弃,还是义无返顾地前行?是做愤世嫉俗者,还是积极的建设者?在此,我对大家有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守“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什么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响和教化别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坚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辈,他们的坚守让我们在时代波澜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担当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这其中,第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医学部教授彭瑞骢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骢先生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成长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彭先生较早便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与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坟附近的什坊院村办起了保健院,组织北医师生轮流为附近农民义诊。在这段实践中,彭先生目睹了农民饱受病痛之苦和贫困的折磨,坚定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从医70多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先生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这样寄语医学生:“‘无德不医’。学校只能教育你认识是非,但是社会太复杂了。你要是想拿学医当敲门砖去赚钱的话,那就别来学医,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贫,默默奉献,正是老一辈北大人毕生坚守的群体特质的生动写照。希望这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够在你们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是希望大家坚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平和心态。今年3月,我在学工部举办的“教授茶座”活动中与一些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座谈中,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生涯规划。物理学院一位同学说,学物理、做科研压力很大,需要牺牲很多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我告诉他,北大人做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基本素质——那就是忍耐。今天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哲学系汤一介先生治学的例子。作为老一辈哲学家,编纂一部能够挖掘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呈现中国儒学源流的《儒藏》,是汤先生长期以来的愿望。20xx年,经过反复论证,汤先生将编纂《儒藏》的设想提交学校和教育部并得以正式立项。这一年,76岁高龄的汤先生受命成为《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国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项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儒藏》“精华编”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余种,约计2.6亿字;而“大全编”则收入儒家经典著作3000余种,约10亿字;此外还将编纂著录两万余部“儒家经典文献总目”。面对这项浩如烟海又繁琐庞杂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汤一介先生义无反顾。他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配合。今天,我们编纂《儒藏》可以说正在实现着40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过。”汤先生秉持着这样的赤忱之心,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仍然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学习。

三是希望大家坚守“宠辱不惊,自信自励”的人生哲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你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同学们可能一时会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们在偶尔“吐槽”之余,勇做积极的建设者,化难为易、化压力为动力、化自卑自满为自信自励,宠辱不惊,处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先生在北大演讲时说:“今天很多年轻人抱怨这不对、那不对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把它变成现实。”改变别人也许很难,但改变自己只需要坚持。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也讲过一段很有启迪性的话:“我们昨天的理想,决定了中国今日社会的现实。如果你们今天对现实不满,那么你们的理想就是祖国的未来。我希望这未来不是更堕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来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难、多历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完善自我,抵达“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学们,时代在变,北大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不会改变,“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不会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不会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不会改变,“常为新”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会改变!这些带有“北大印记”的精神特质,应当就是我们在大变革时代永远不变的坚守。

同学们,我一直认为,北大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复制的。希望大家永远不要被喧嚣、浮躁所迷惑,请勇敢地做你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独一无二的北大人。

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所有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北大,这里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无论时代如何变革,植根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燕园情”将始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这是永远割不断的!

最后,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酝酿已久的一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同学,“一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轻的时候确立自己的目标,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走更少的弯路,你离自己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同学们,依依惜别,再见珍重。母校永远祝福你们!祝愿你们乘风破浪,前程万里!

谢谢大家!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三

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几年前,同学们踌躇满志、带着忐忑和喜悦来到这里。今天,你们将怀着梦想和期待离开燕园,步入激动人心和充满挑战的未来。作为校长,我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向为你们的成长辛勤付出的老师、员工和家长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今年的毕业致辞,我想和大家谈一个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就在你们将要毕业的这段时间,世界发生了不少事情。一向严谨持重甚至有点保守的英国人,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备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一反常态,没有了关于社会价值和社会问题的理性探讨,陷入了哗众取宠和相互指责;还有,在里约奥运会的前夕,巴西的总统遭到弹劾,拉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动荡不安,以种族和宗教为借口的战争和冲突不断,极端主义蔓延,难民潮、恐怖主义让所有善良的人都不能“隔岸观火”了。一些悲观的学者甚至认为,也许我们这代人,将会目睹“罗马帝国崩溃”一样的动荡历史。二战结束70年、冷战结束20多年之后,世界好像又转入了某种“新常态”。

世界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与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甚至未来的人生轨迹,都可能因此而改变。世界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当然有其深刻社会根源。但大家是否想过,网络和人们社交方式的变化,也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家知道,信息和网络技术为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上方便地学习和获取任何知识,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网络技术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们可以即时地与成百上千的人交换信息,这些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进步。但是,大家是否发现,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社会效应。大量的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侵占了人们的静心与沉思,也阻碍了令人感动的眼神与关切。在虚拟的社区里,人们的猎奇心态被放大,善良,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受关注,而那些超乎常理的奇闻逸事、耸人听闻的传言被广为传播。缺少了当面的观点交锋和理性思考,肤浅的、迎合的、偏激的甚至粗鲁的观点大行其道。这些在传统的社交体系中,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扁平化了,你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个不经意的转发,也许会像蝴蝶翅膀,在远方煽起一场飓风。网络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任性了!

同学们,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来北大担任校长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打破了当时北大的陈腐风气,奠定了现代中国大学的思想基础。蔡元培校长当时还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一百年来,他的这些主张一直为我们所坚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也形成了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思想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信息时代,大学已经不再能够垄断知识了,但大学所代表的人类理性思维,却变得更加重要,更加不可或缺!大学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人类文明的精髓,培养跨文化、跨文明的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正确的历史观;大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学应当使学生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懂得,简单的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民粹和狭隘民族主义也不行,我们要探索出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同学们,你们在北大、在燕园度过了最美好的几年时光。这几年,你们付出了,也收获了。从燕园眺望世界,我们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个世界会更好吗?今天,当你们将要从燕园走向世界的时候,请一定要告诉自己,北大人的一生都是努力使这个世界朝着好的、向上的、光明的方向发展。

在这分别的时刻,我希望伴随你们的不仅有专业知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经过激烈思想碰撞所形成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不仅有真诚的同学情谊,还有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对燕园生活的美好记忆,还有守正、奉献、超越和“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感。我相信,你们在北大收获的一切,都将激励你们,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去弘扬正气,去坚守正道,去不断创新,去引领未来。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孕育梦想的时代,一个瞬息万变、荆棘丛生的时代。我们都是被历史所塑造的,但我们也正在和将要创造历史。勇敢地融入时代,是每个北大人最好的选择。

北大精神将生生不息,与你们同在!

谢谢大家!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同学们刚才接受了拨穗,意味着你们正式毕业了!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对为你们的成长作出无私奉献的复旦教职员工、你们的家长和中学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近有同学问我,大学期间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我当时说,大学里难忘的经历有很多很多,但是最难忘的,不能告诉你。确实最难忘的不一定需要用语言表达,但它却始终藏在心底,给予你前进的力量。我想,你们每个人在复旦的难忘经历将珍藏于心,成为永远保存的复旦烙印,记载着你们青春年代的纯真与美好。

同学们表达了希望校长发表毕业寄语的意愿。我和同事们商量,借此机会,把“力当先行者”作为对同学们的毕业赠言。“先”是要“敢为天下先”,“行”是要付诸行动,“力当”是要去努力成就自己,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努力担当。这是复旦人的使命。

从各位入学那一刻起,你们就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一校训,在“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在陈望道老校长“好学力行”的愿望等复旦文化内涵熏陶下成长,逐步形成了胸怀天下、笃志报国的情怀。在追求真理、探索学术的治学环境中磨砺,塑造了独立思考、思想活跃的品格。经过若干年在复旦的学习,随着知识、才干、阅识的积累,你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智慧、更激越的情怀。有着如此优秀品质的复旦毕业生们,你们更要敢于成为先行者。

同学们,你们有了很好的起点,接下来要不断掌握成为成功“先行者”的规律。“先行者”重在“先”成在“行”。复旦人有卓越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和天赋,应该弘扬传承。没有“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的决心,没有创新的思想,就不是先行者。同时,时代变迁给你们实现创新思想提供了越来越多实践机遇,同学们要对新的内容提出创新设想,行动起来,要干起来,养成“说了即干,干即有成”的良好习惯,成为真正的先行者。同学们要成为真正有贡献的先行者!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人,时代给了你们很多的机遇。当今的中国正走在复兴的大道上,正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无论你是中国学生还是留学生,这都是极大的机遇。现在中国要以创新引领发展,逐步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将会带来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变化。时代呼唤创新。创新不仅局限于科技创新,不仅是研发,不仅理论、科技、文化等领域要创新,经济、外交、社会治理等也要创新。创新的内涵覆盖我们未来的方方面面。同学们,你们所处的时代,创新将引领发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复旦人应当敢于成为创新先行者!

复旦120xx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行者,他们活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世界各地。我们今天的毕业生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世界各地,要延续复旦的优良传统,涌现更多的先行者。

同学们,复旦的学习生涯给予了你们成为创新“先行者”的潜质和能力。我了解到,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继续深造,而有一些同学在学期间则已经选择了科学研究的道路。药学院的李君同学,她从大一就开始跨学科科研训练,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去年“挑战杯”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物理系的姜嘉陈同学,对黑洞开展研究,毕业后将去剑桥大学继续深造。像他们这样的同学,已经在探索创新之路上迈出了步伐,很值得鼓励!

复旦成功的先行者为你们树立了榜样,今天给大家推荐两位在场的杰出代表。一位就是刚才发言的校友代表虞锋先生,他讲得非常好。我首先感谢像虞锋先生这样的复旦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和回馈。虞锋校友在复旦学的是哲学,毕业后做过教师,在机关、国企也工作过,后来开始自主创业,在科技、传媒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他和马云创立云锋基金,主要关注于互联网、健康医疗等产业的创新。虞锋校友曾说,复旦七年的哲学生涯,影响了他对人生、对新事物、对世界的热情。我想,创新不会也不应该受到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而是非常开放的,更多是源于全局性、战略性、世界性的思考。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常务副校长包信和院士,也就是今天毕业典礼的主持人。他是复旦化学系的毕业生,去年又回到了母校。3个月前,他和他在中科院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十几天前,他去北极圈领回了国际天然气转化杰出成就奖。大家都知道,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正在被人类过度消耗,并带来了严重的污染,“能源革命”迫在眉睫。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经过十几年的钻研,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功颠覆了煤化工领域沿袭近百年的传统费托合成路线,创造性地直接采用煤气化获得合成气,提出了未来天然气和煤等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的新途径。我相信,这些科学成果将为人类带来福音。

同学们,你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复旦不会是你们人生的最高点。当然,人生道路上也会有曲折,你们可能会经历失败,经历痛苦,经历矛盾和纠结。我希望你们记住,母校是你们强大的后盾,是你们永远的港湾。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有空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五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届学士学位授予典礼。在此,我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613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终关注并支持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各位家长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丰收源于希望的种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学四年时光,在座的同学们在川大这片求学净土上,挥洒了无数激情与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与追求真理的脚印。在你们大学四年中,你们亲历并参与了学校110周年校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重大活动,不仅深刻领悟了川大厚重历史积淀,更生动展现了川大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亲身感受和面对了“5•12”汶川地震,你们第一时间自发地去抗震救灾第一线当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用无私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川大的价值追求;你们,积极参与并真正受益于学校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你们作为首批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培养“双特生”的尝试者,作为首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的参与者,真正实现了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同学们,四年来,你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共同见证了四川大学办学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20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制定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机遇,制订并启动了指导学校未来5-20xx年发展的《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构建完善了“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启动了“双特生”选拔培养,实施了“两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等举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系统提出了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育人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绩:在你们大学的四年中,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从6个增加到10个;院士从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人;学校科研总经费从7.5亿元增加到12.1亿元;新增国家科技三大奖6项。

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20xx年以来,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增加了3门,总数达到28门;国家教学名师从5名增加到10名,国家教学成果奖增加8项,总数达到25项;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此外,各类学生获奖数从643项增加到1434项,特别是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学子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金奖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同学们,这些成绩,是你们勤奋学习、勇创佳绩的体现,也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光辉夺目的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学和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过去的四年里,你们始终坚持梦想与奋斗同在,实现与超越并存。今天的毕业典礼,见证的不是学生生涯的结束,而是铸就未来辉煌的开始。作为同学们的师长,我衷心地期望,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你们当中,能够产生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能够产生造福人类的政治家,能够产生独领风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我最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理想。希望你们始终怀有爱国兴邦之志,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只有有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大学,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勇于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百余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把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推动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并坚持把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使川大培养的每个学生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同学们,希望你们无论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拥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拥有“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甘于奉献,勇于付出,在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美好人生。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希望你们拥有保持宽厚平和之心,把虚心从善作为不断完善的人生境界。庄子曾经说过,“势为天子,未为贵也;穷为匹夫,未为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我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名扬万里,但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和付出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同学们,无论你们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够坚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待人以诚、与人宽容、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坚持。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坚韧不弃之举,把拼搏进取作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条。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坚持、都朝奋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比别人成功、比别人走得更远。偶有成功,决不是得意自满的资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气馁绝望的理由。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鲜花,也必然会有荆棘,在挫折中成长会使人更聪明、更强壮。希望你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态直面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去对待失落和坎坷,永远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们终有所获之前,千万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要相信,一旦通过逆境的考验,你们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就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学有所成,即将满怀希望去开拓自己的锦绣前程。无论今后你们身处何地、从事任何工作,我们都期待你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更希望你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同学们,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长,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为你们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铺垫,为你们实现凌云壮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四川大学作为你们母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这里将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展翅高飞的同时,能常回家看看,让母校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败的挫折。

同学们,我衷心地愿你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岁月如梭,又到了六月,又到了美丽的凤凰花开的时节,又到了要相互道别的日子。今天,我们在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xx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欢送今天毕业的4841位本科毕业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20xx届本科毕业生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昨天,我们也在这个雄伟的大会堂举行了20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我在毕业典礼上向同学们致辞,送给同学们诚挚的祝福与殷切的期望。我的祝福与期望是:期望同学们能牢记校训,自信地面对任何挑战,用自信的人生态度去拥抱人生。今天,是本科生的毕业典礼,要送给本科毕业生们以什么祝福呢?我再三思索,觉得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加年青,更有激情,更少磨难,也更有可能在挑战面前感到茫然。因此,我认为本科毕业生与毕业的研究生一样,需要对自信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需要自信,甚至更加需要自信。所以,我今天给在座各位的祝福,也是期望各位牢记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以自信的人生态度去勇敢地面对自己即将踏上社会之后可能遇到的任何挑战。

同学们,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人们在赞叹繁荣与进步的同时,也在抱怨污染与贫富分化;人们渴望着工业化带来的生活激情,同时也日益感受到竞争带来的沉重压力;发展让空间变小了,让时间变短了,“人生苦短”、“光阴似箭”,这种感觉现在是万般的真切!可以说,在座的一代青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只有敢于应对挑战,才有可能得到机遇。在挑战面前是接受还是退却,成了我们每个人必须作出的选择。为此,每当毕业来临,同学们要告别母校,奔向社会接受挑战时,我常常在想我们的同学究竟作好准备没有,作好应对困难接受挑战的准备没有?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与思考,一个人要能够战胜各种挑战,要有三件法宝,即知识、才干与心态。我想在座的各位都具备了应有的知识与才干去面对挑战,所以我想仅就心态这一问题说点看法。

七年前,在我接任厦门大学校长之初,有一位记者问我,你上任后最想为厦大做的贡献是什么?我说,我想为厦大做的事情很多,但最想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厦大学生的自信心。去年12月我和我们的之文书记一道率团到香港参加我们的厦门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六十周年庆典活动,活动期间我们的校友香港证交所主席(当时是候任主席)李小加博士告诉我,说他几年前看到一篇报道说我当任校长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厦大学生的自信心,他说他非常赞同我的看法。我说是的,我说假如现在有人问我你这七年做了哪些你自己感到满意的工作,我会说自己最满意的就是厦大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还要告诉各位,李小加博士是厦大外文学院1984届的本科毕业生。厦大本科毕业后,他在中国日报工作了数年,后又到美国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习与训练,研究生毕业后担任过律师,后又到华尔街工作,曾任j.p.摩根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去年被聘为香港证交所主席兼行政总裁。李小加是香港证交所成立一百多年来第一位出生在大陆毕业于厦大的ceo,他始终感谢母校给予他本科阶段的良好教育和锻炼。他是我见到过最有自信的人之一。他无论是做石油钻井工人,还是做报社编辑;不论是做记者,还是做律师;无论是做美林的项目经理,还是做j.p.摩根的地区总裁,他都自信地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岗位,都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够做好工作,而且确实做得很好。我们的这位校友无疑是一位成功的人,但我首先赞赏他是一位自信的人。

为什么我如此重视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我认为自信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可贵的正常心态,或者说最重要的人生态度。什么是自信?翻开辞海辞典和各等著作,对自信有多种的解释。我的解释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在社会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自己能与社会和谐相处。哪怕这个位置一时不合适,经过努力或调整会达到合适。对于心态也有多种的描述,乐观的心态、悲观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消极的心态、自由的心态、保守的心态等等,但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划分是自信、自卑和自大这三种心态。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心态,而且这三种心态又是相互关联的,过于不自信很可能就变成自卑,而过于自信盲目自信很可能就变成自大。自卑与自大也会相互转化,自卑的人常常表现得非常的自大,而自大的人一遇挫折往往就变得自卑。一个人在心态上无论是自卑或自大,他往往都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都很难与自己的周围和谐相处。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也正确地看待他人,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与整个世界和谐地相处。

当然,心态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多变的一种精神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往往是自信、自卑、自大交织在一起,只有自信,而没有自卑或自大的人是极少极少的。因此,当我们感觉到自己有自卑或自大的心态时,不必紧张,只要正确对待,并加以调整就好了;但怕的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自己有这样的心态。所以,当你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麻烦的时候,你一定会寻找发生挫折或麻烦的原因何在,千万记住,在查找原因的时候,首先查查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因为自卑或自大的心态影响了你的生活与工作,给你带来了挫折与麻烦。

说到这里,我由衷地期望在座的各位同学都能保持一个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一个分子,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员;相信自己能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增光添彩,能为这个美好的社会添砖加瓦;相信自己能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地相处。有了自信的心态,你就会懂得幸福、懂得美好、懂得宽容、懂得感恩、懂得责任、也懂得奉献;有了自信的心态,你就一定能为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地不懈奋斗,可以言败,但永不言弃,失败了查找不足重头再来继续奋斗;有了永不言弃的精神,胜利一定属于你;有了自信的心态,你会无比的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所有关心和帮助过自己的人,从而当自己有能力时你就会尽自己所能去报答和感谢他们。总之,自信的心态会让你活得自由、活得自在,会让你为了这个美好的社会而辛勤地劳动同时也尽情地享受。

同学们,朋友们,厦门大学是一所自信的学校,“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八字校训是何等的自信!厦门大学在自己建校90周年的历程中,无论多么的艰难困苦,从来没有言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始终牢记自己的校训,以自信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离别的时刻最为珍贵。今年的凤凰花开得特别少,我感觉好像这凤凰树有点舍不得与各位亲爱的同学说告别,我也一样。但不管如何不舍,还是要与各位说声再见!同学们,朋友们,你们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四年留在了厦门大学,不管你愿意与否,厦门大学这4个字将与你终身相伴,在座的各位都已深深地烙上了厦门大学的印记,而且这印记将会伴随你的远离而越来越深!我前两周在美国访问,见到了我们的一些校友,他们问我最希望校友能帮助母校做点什么?我说,我最希望校友们做的就是时时刻刻记得母校,有什么事都想着这与我们的母校有没有关系?有空的时候会惦记着回母校走走看看。我觉得这就是校友对母校的最大帮助。一所学校有这样的校友,这所学校就不可能不进步,不可能不伟大!同学们,朋友们,明天你们就要迈出校园,步入新的生活。你们即将成为厦门大学骄傲的校友中的一员,我由衷期望你们时刻记着母校,抽空常回家走走,始终把母校的进步与发展与个人的进步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我由衷地期望你们永远把母校当作自己一位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这个朋友愿意分享你成功的喜悦,更愿意在你困难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最后,祝各位同学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谢谢大家!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亲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六月的厦门,阳光灿烂,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六月的厦大,歌声朗朗,笑声不断,当然,不时也能看到因离别而不舍的泪水挂在脸颊上。六月是火红的季节,六月是毕业的季节!今天,我们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厦门大学20xx届毕业典礼,今年6月,共有8399位同学毕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毕业、即将踏上崭新人生旅程的20xx届毕业生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默默奉献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xx是一个我们会永远记住的年轮。在这一年里,我们刚刚欢庆了我们母校的九十华诞,又将迎来我们伟大的党建党九十周年的光辉日子;这一年是我们“”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座的各位亲爱的同学顺利毕业、奔赴社会、报效祖国的起始之年。这是吉祥的一年,胜利的一年,我想在座的同学们跟我一样,都会永远记住这一年。

我知道,在座一些同学再过几个小时,多数同学再过一天、两天或几天就要离开这美丽的校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新的辉煌。在这道别的时刻,在这每一分钟都无限宝贵的时刻,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这几天我一直都在想我要跟同学们说些什么?我思绪再三,我决定我要把我们母校九十华诞庆典的主题词——“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大字送给各位。在筹备母校九十华诞庆典时,在征集了师生员工上上下下多方的意见与建议之后,学校把“感恩、责任、奉献”这六个字确定为九十大庆的主题词,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六个字是对厦大过去九十年艰苦而又辉煌的办学历程的最好概括,又是对母校下一个九十年,或下下、再下一个九十年的最高期许。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厦大人都在默默地践行着这六个大字,为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民族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力量与生命。

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出生于1874年。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年代,真是令人不堪回首。1874年,中国台湾被日本占领,71年后才回到祖国。陈嘉庚出生时,他的父亲已赴南洋谋生,他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历经艰辛抚养长大的。1891年,他年仅十七岁,同样为了谋生,他奉父亲之命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新加坡去打拼。可以这么说,陈嘉庚的童年、少年是在国破家贫、亲人离散之中渡过的,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充满了困苦和艰辛。但既使这样,陈嘉庚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祖国,他自始至终都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在南洋艰苦奋斗数十年后,事业有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报效自己的祖国,如何让自己的祖国摆脱贫困、繁荣强大。他认为中国落后挨打遭列强欺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愚钝没有教育,因此他倾自己的所有力量大力兴学办教育,他独资创办厦门大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人!陈嘉庚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懂得感恩,他知道生他养他的是中国人,教他育他的是中国人,不管中国有多穷,这永远是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一旦有了能力,他便要倾其所有来报答自己的祖国。陈嘉庚的感恩之心感动了无数的厦大学子,在陈嘉庚的感召下,厦门大学始终是一所懂于感恩的学校,不论在哪一个年代,厦门大学都牢牢记着自己的祖国,记着自己的民族,记着所有帮助、支持过自己的人。

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厦大在八年抗战最为困难时期的校长是萨本栋。萨本栋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清华选送美国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伍斯特工学院,在美期间他的科研获得诸多成果,任职于著名的西屋公司。1920xx年,萨本栋年仅26岁被清华聘为物理学教授回国任教。1937年7月1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陈嘉庚先生将厦大献给国家,厦大从此由私立改为国立。7月6日,萨本栋被任命为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在物理学与电机工程学上造诣高深,成就卓越,已在清华任教9年的萨本栋在接到任厦大校长的任命后,曾颇感犹豫,因为此一去对他来说真是道路艰辛,成败难测。但他最后有感于陈嘉庚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有感于他要把厦大建成一所一流大学的宏愿,怀着为祖国培养更多一流人才的责任,毅然作出巨大的个人牺牲,到厦大就任。萨校长接受任命的第二天,中国抗战全面爆发,此后的八年,他把自己与厦大完全连在一起。抗战八年,厦大内迁闽西山城长汀,在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之中,萨校长奠定了厦门大学南方之强的根基,但他个人付出的代价不仅是学术而且是生命。刚到厦大时,他是个著名学者也是个优秀网球运动员,而八年后离开厦大时他已是一个走路都困难的驼背老人。1949年1月离开厦大仅4年,他病逝于美国加州,年仅47岁。萨本栋为何为厦大如此沤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因为,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说他一旦决定来厦大,就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来厦大就是要尽到把厦大办成一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责任。是责任驱使他把自己的生命耗尽。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知道,我们的蔡启瑞院士是一位化学家,有些同学可能还知道他是一个催化学家。但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蔡院士到了44岁人已中年才转变自己已研究了二十年的结构化学去专攻催化化学的。蔡院士1937年从厦大化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任教,后于1947年初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后被美国政府阻挠归国,直到1956年春才得以回到厦大任教。蔡院士从30年代开始就在研究离子晶体的单晶制备、晶体结构和极化现象,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美国近20xx年的学习与研究,使他的所长得到了系统的加强。1957年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消息,改变了他已从事二十年的研究方向,这则消息是报道说在我国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中国急需化学工业与炼油工业的人才。石油化工的基础是催化,当时我国的催化科学十分薄弱,几乎是空白。蔡院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然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为了祖国的石油工业,要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已有研究从零开始转向催化研究。这样的一个决定,哪怕在科研手段有很大进步的今天也可以说是一个几乎令人难以想像的决定,这意味着他要把已有的所有成就彻底放弃,重新开始对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探索。

但我们的蔡启瑞院士为了国家的需要,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这样的抉择。1958年秋,他与他的同事们在厦门大学化学系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催化教研室,经过艰苦的努力,厦大催化学科成为中国催化事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他作为中国催化学科的奠基人,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无比重要的贡献。蔡启瑞院士在自己的人生关头能作出如此重要的抉择,源于自己他始终怀抱的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始终认为,国家的需要,就是科学家责无旁贷的职责,无私奉献,是科学家应有的品格。

厦大的九十年,是感恩责任奉献的九十年;厦大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责任与奉献是所有的厦大学子共同铸成的。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际,我由衷地期望各位能牢记厦大的精神弘扬厦大的传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然,我很希望同学们的感恩能从感谢自己的父母开始,可能有同学至今还没有给自己的父母买过一盒点心或送过一件礼物,我希望你们领到第一份工资时能给自己的父母买一个小小的礼物。我还希望,你们能把责任与奉献体现在你们今后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朋友!毕业歌已经唱响,火红的凤凰花已挂满枝头,你们马上就要出征了!在最后的一刻,我要再与各位诉说的一句话就是:朋友,请大胆而自信地投入火热的新生活,用你满腔的热忱去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请你们记住,当你们走出校门之后,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身居何职,都会有一个忠实的、可信赖的朋友站在你的身后,他默默地注视着你,当你成功时,他愿意分享你的喜悦;当你受挫时,他愿意分担你的忧愁;特别是当你需要帮助时,他真诚地愿意助你一臂之力!这个朋友就是你的母校——厦门大学!

最后,祝各位同学鹏程万里,一路平安!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八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才,教师和学生合唱团演唱了《燕园情》,这首歌虽然还不是我们正式的校歌,但这么多年来,它的旋律、它的歌词、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园情》开始的,今天在这里,也将以《燕园情》画上一个休止符。

四年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你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燕园,开始了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那时,你们在一体的操场上第一次学唱《燕园情》;而今天,在同样悠扬的歌声里,你们就要带着在北大收获的知识、友情以及爱情,带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记,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张本科毕业生合影在网络上“走红”,这张一个人的“合影”来自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网友赞她为“女汉子”,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谁懂?”,“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20xx届毕业的全体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以至于身为“90后”的你们都开始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对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攀登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四年光阴转瞬间就流走了。我想,这四年的时间,已经凝结成了你们在无数次“刷夜”苦读之后的哲思与明辨,凝结成了你们在国际交流舞台上闪光的才华与自信的气度,也已经变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师长双鬓的缕缕白发。当你们在回忆过往,追问青春的意义时,我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四年来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小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时时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拥有了如此精彩!今天,请把掌声献给他们!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波折,却也幸运地搭上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列车。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收音机和电视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而现在,我也同你们一样,经常看看bbs和微博,也试图用微信与朋友们交流。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就在此刻,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正通过微博、微信将毕业的体悟和感恩的心情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学们,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括我们所身处的燕园,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许多细微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北大,正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这一切的变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潮流,更需要坚守什么?哪些东西需要不断变化,而哪些东西又亘古不变?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今年5月4日,来到北大,与我们共度校庆和五四青年节。在师生座谈会上,给大学生算了一笔“人生账”:“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同学们,指明的这笔“人生账”,不就是摆在你们面前的历史“际遇”和“机缘”么!还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为喻,勉励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五四运动的先驱、北大校友罗家伦先生在《写给青年》一书的序言中谈到:“我们不能背着时代后退,我们也不能随着时代前滚,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巨轮,有意识的推动他,进向我们光辉的理想。”在五四时代,他们那一批“90后”通过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在改造国民性的基础上,重塑人的灵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征程。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成为指引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图强的精神灯塔,也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因子和思想资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变革时代,坚守核心价值观就是“务本”,将自己的人生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洪流,这就是最大的“道”。今天,中国正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北大人不应沉湎于以往作出的贡献,而要参与到人类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之中。希望在座的诸位同学,将来能够代表我们这个国家,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面对纷纭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如何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协同进步?是被社会的惯性所牵引,还是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是选择安逸的生活,还是选择奉献和付出的人生?在面临严峻的现实时,是选择放弃,还是义无返顾地前行?是做愤世嫉俗者,还是积极的建设者?在此,我对大家有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坚守“砥砺德行,立己立人”的道德追求。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无论什么时代,砥砺德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个人的德行修养立得住,才能推己及人,影响和教化别人。“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坚守本心,德行高尚的前辈,他们的坚守让我们在时代波澜中看到了北大人默默担当的身影,感受到了北大人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这其中,第三届“蔡元培奖”获得者,医学部教授彭瑞骢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彭瑞骢先生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成长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时代,彭先生较早便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1947年,他与方亮教授、王光超教授等人在北京公主坟附近的什坊院村办起了保健院,组织北医师生轮流为附近农民义诊。在这段实践中,彭先生目睹了农民饱受病痛之苦和贫困的折磨,坚定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从医70多年,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先生都坚定不移、勇往直前。彭老曾这样寄语医学生:“‘无德不医’。学校只能教育你认识是非,但是社会太复杂了。你要是想拿学医当敲门砖去赚钱的话,那就别来学医,此路不通。”彭老甘受清贫,默默奉献,正是老一辈北大人毕生坚守的群体特质的生动写照。希望这种高尚的道德追求能够在你们身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是希望大家坚守“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平和心态。今年3月,我在学工部举办的“教授茶座”活动中与一些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在座谈中,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生涯规划。物理学院一位同学说,学物理、做科研压力很大,需要牺牲很多东西,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坚持。我告诉他,北大人做什么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但要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基本素质——那就是忍耐。今天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分享哲学系汤一介先生治学的例子。作为老一辈哲学家,编纂一部能够挖掘传统文化的真精神、呈现中国儒学源流的《儒藏》,是汤先生长期以来的愿望。20xx年,经过反复论证,汤先生将编纂《儒藏》的设想提交学校和教育部并得以正式立项。这一年,76岁高龄的汤先生受命成为《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儒藏》工程是一项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国家文化工程,也是一项迄今为止人文社科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工程。《儒藏》“精华编”收入中外儒家典籍650余种,约计2.6亿字;而“大全编”则收入儒家经典著作3000余种,约10亿字;此外还将编纂著录两万余部“儒家经典文献总目”。面对这项浩如烟海又繁琐庞杂的巨大工程,已是耄耋之年的汤一介先生义无反顾。他说:“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来配合。今天,我们编纂《儒藏》可以说正在实现着400多年来中国学者、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儒藏》编好,将儒家文化瑰宝系统全面地收藏,成为全世界最权威的范本,之后一百年内不会有人超过。”汤先生秉持着这样的赤忱之心,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仍然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值得大家用心学习。

三是希望大家坚守“宠辱不惊,自信自励”的人生哲学。随着人生阶段的转变,你们将迎来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多元的世界。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同学们可能一时会有些疑惑、彷徨和失落。这是正常的。但我希望,你们在偶尔“吐槽”之余,勇做积极的建设者,化难为易、化压力为动力、化自卑自满为自信自励,宠辱不惊,处之泰然。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先生在北大演讲时说:“今天很多年轻人抱怨这不对、那不对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把它变成现实。”改变别人也许很难,但改变自己只需要坚持。我校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也讲过一段很有启迪性的话:“我们昨天的理想,决定了中国今日社会的现实。如果你们今天对现实不满,那么你们的理想就是祖国的未来。我希望这未来不是更堕落,而是更美好。”美好的未来就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希望大家不畏难、多历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完善自我,抵达“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人生新境界。

同学们,时代在变,北大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不会改变,“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不会改变,“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不会改变,“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不会改变,“常为新”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会改变!这些带有“北大印记”的精神特质,应当就是我们在大变革时代永远不变的坚守。

同学们,我一直认为,北大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北大人的人生也是不可复制的。希望大家永远不要被喧嚣、浮躁所迷惑,请勇敢地做你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独一无二的北大人。

从今天开始,我相信,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所有的道路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那就是北大,这里是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无论时代如何变革,植根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燕园情”将始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这是永远割不断的!

最后,我想把自己思考和酝酿已久的一句话送给在座的各位同学,“一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要有方向。如果你能在年轻的时候确立自己的目标,你就会节省很多时间,走更少的弯路,你离自己梦想的距离就会更近,实现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同学们,依依惜别,再见珍重。母校永远祝福你们!祝愿你们乘风破浪,前程万里!

谢谢大家!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九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毕业典礼。首先,让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

在这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时刻,请同学们响应我的三个提议。

首先,请同学们把藏在心底的感恩送给为你们含辛茹苦、无私奉献的父母及家人,他们是你们成功地走到今天、胜利迈向明天的力量源泉。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向你们的父母及亲人深情地道一声:永远感恩你们!

其次,请同学们把心底的感激之情送给为你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是他们甘愿燃烧自己,照亮你们。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向你们的恩师道一声:感谢!

最后,请同学们把心底的的祝愿送给四年同窗与共的学友,四年情深,四年弥足珍贵。请同学们发自内心地相互诚挚地道一声:一路珍重,他日再相逢。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阶段,也是影响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武昌理工学院是你们人生中的重要驿站,梅南山下定格了你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汤逊湖畔扬起了你们理想的风帆。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无比的欣慰、无比的珍惜。而更多的则是牵挂,牵挂同学们能否适应社会,牵挂同学们能否经受挫折,牵挂同学们能否坚守成功目标。

同学们,武昌理工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尽管我们在同类大学中排名靠前,但我们同我国公办高校比,我们还不是名校。正因为如此,在建校伊始,我就思考如何在一所年轻的大学里,在一个没有一流大师的大学里培养出优秀人才乃至杰出人才,我们一直在探索,不断地探索。我们从严治校,有时严格的不近人情,因为我们唯恐误人子弟,欣喜的是我们的探索获得了成功。我们的校友中,出现了成百上千的杰出人才。

同学们,在你们毕业之际,我想送给你们一份珍贵的礼物,这份礼物就是武昌理工学院的校训“追求卓越,走向成功”。同学们已经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事业成功,是实现人生的价值,努力成为社会栋梁和业界精英,创造出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自己的骄人业绩。有一首歌名叫“存在”,有一句歌词是“有的人活着,却如同死了,有的人死了,却如同活着”,这就是人生价值的经典诠释。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需要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需要承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视吃亏是福,吃苦是福,成功的秘诀是坚持、坚持、还是坚持!成功的人不是才华横溢的人,而是坚持到底的人。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做一个忠实的人、厚道的人、踏实的人。忠实于从事的事业,为人厚道诚实、表里如一、脚踏实地、做一件事像一件事。万丈高楼平地起,从小事做起。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终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勇立潮头,停止学习,马上落伍。追求卓越、走向成功要求在三十岁前完成人生三件大事:跟对人、入对行、选对伴。做对事、赢一次,跟对人,赢一生。良禽择木而栖。男怕入错行,在当代,男女都一样入对行,不成功都难,入错行,再努力也难,选择比努力重要。古人云:“婚姻乃终生大事,选择爱人就是选择生活,选择未来。这三件大事你三十岁前完成了,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同学们,“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是武昌理工学院培育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我衷心希望这一大学精神永远是你们的精神支柱,这一大学文化永远是你们成就事业的深厚底蕴。让这种精神和文化永远鞭策和鼓励你们肩负使命,不负众望。

“追求卓越,走向成功”仅八个字,但愿这无法用货币衡量其价值的礼物,永恒的珍藏在你们心灵里,成为你们前进道路上永不衰竭的动力之源。

亲爱的同学们,母校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教职员工永远是你们的亲人。我们将时刻关注你们卓越的捷报,企盼你们成功的喜讯,祝愿你们载誉凯旋!

谢谢!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十

今天早上我翻阅了毕业礼的典礼程序。当我见到毕业生名册上你们的名字,我按手其上,低头为你们每一位祷告。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你们或会问,怎样才算是“不负此生”的生活呢?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我过去的三至五年间,大家完成了大学各项课程,以真才实学和专业知识好好地装备了自己。我肯定大家都能学以致用,前程锦绣。但容我提醒各位一句:快乐与金钱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那样能带给你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过高尚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阴暗面:不公、剥削、诈骗等等。我呼吁请大家为了母校的声誉,无比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负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高尚的生活是对一己的良知无悔,维护公义,事事均以道德为依归。这样高尚地过活,你们必有所得。

其三,是我希望你们能过谦卑的生活。我们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心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一个谦卑的人并不固执己见,而是会虚怀若谷地聆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人物也不整天仰望山巅,他亦会蹲下来为他的弟兄濯足。

假如你拥有高尚的情操、过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存谦卑的心,那么你的生活必会非常充实。你会是个爱家庭、重朋友,而且是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会着意社会能给你什么,但会十分重视你能为社会出什么力。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所以诸位毕业会成为我校的代表。做个令我们骄傲的“中大人”罢!

在21世纪,全球的大学都有如处身于十字路口,因为在历史中,大专院校从来没有增长与膨胀得像现在那么快,而又像现在一般,忘其所以、失其导向。正当全球大专学生数目不断增加的时候,人们也前所未有地对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作出了重大的质疑。

正当在某些国家,大学被誉为推动科技与经济建设的火车头的时候,在另一些地方,大学却被诋为纵容精英主义和放任不羁的地方。那么大学教育,所为何事?

纽曼枢机曾经这样说:“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它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而摒弃无关的。”

认清大学的价值和本质。

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我们也要弄清楚大学的本质:它并非纯粹是一座知识宝库,也并非单单是创意和创新的推动者。大学绝非一所职业训练学校,更万万不可沦为培育贪婪、自私、毫无道德和社会责任可言的人才的机构。大学不可能是排名榜的盲目追随者,更不可以被视为推动生产总值的引擎。

认识并带领你的时代。

今天你们毕业了,我送你钱穆老师的一番话“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

你们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做学问,怎么做事业,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条件,就是我们一定先要认识我们的时代。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大部分的人不能认识时代,只能追随时代,跟着这个时代跑。这一种追随时代,跟着时代往前跑的,这是一般的群众。依照中国人的话来讲,即是一种流俗。每一个时代应该有它一个理想,由一批理想所需要的人物,来研究理想所需要的学术,干出理想所需要的事业,来领导此社会,此社会才能有进步。否则不认识这个时代,不能朝向这个理想的标准来向前,此即是流俗。流俗又如何能来领导此社会?所以每一个时代,不愁没有追随此时代的流俗,而时代所需要的,则是能领导此时代的人物、学术与事业。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的时代。个人利益凌驾于群体福祉,个人意见往往成为唯一能接受的意见。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不应只顾自己的利益,不要过于自以为是,而要学会多听别人意见,考虑各方看法,协力实现梦想。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每日在网上流传的资讯,媒体发放的消息,为我们带来不少冲击。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同学毕业后更需终身学习,有慎思明辨的能力。

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金钱、地位、权力,已经成为世人追逐的唯一之物,道德和价值观的培育,却渐渐被人遗忘。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愿你们不要让利益掩盖良心,以厚德载物自许。我们所追求的,理应是较名与利更能持久的东西。

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虚怀若谷,以远大眼光,包容态度,带领我们的时代。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份,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埋没良知。我盼望中大毕业生能认识时代,引领潮流,不流俗、不盲从,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知道满足,懂得感恩,贡献更多。

面前放着半杯水,你看到的杯子是半满,而非半空。你会明白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无论是健康、家人、爱人或者机会。你在这个年纪所拥有的一切,所获得的成就,是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想也无法想像的。知道满足便会快乐。懂得感恩,你心中所念兹在兹的,就不是还想获得更多,而是贡献更多。你应努力回报社会,用你的时间、你的知识,或许有一天,是你的财富。到那时你会发现,奉献愈多,就愈富足。

“不要问香港可以为你做些什么,而是你可以为香港做些什么。”为自己和别人创造更多机会,献上更多关怀,你的烦恼反而减少。懂得感恩,你大概也是个包容的人。一天当父母开始双鬓斑白,记忆衰退,步履蹒跚时,你不会对他们抱怨挑剔,你会不离不弃的照顾双亲,为他们做饭洗脚。一天你有了更大的成就、更高的收入,或更高荣誉时,你也不会瞧不起老师,你会饮水思源,告诉别人他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有一天我们的社会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多少的挑战,你也不会离弃香港,不顾而去。你会尽你的责任为香港创造未来。各位,今天是值得我们庆祝并为之欣喜的大好日子,但不要忘记……这还是个应当感恩的日子。

各位毕业同学,在我的心目中大家都是我的儿女。当我诵念你们的名字时,我默祷你们都能不负此生。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十一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们:

现在是公元20xx年6月26日下午两点,在这个隆重而庄严的时刻,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第39任校长,我荣幸地为你们刚刚完成的伟大旅程而见证,为你们未来鹰击长空的追梦之路饯行。

你们作为同龄人中受过最好教育的未来领袖,在这样一个转型大时代中,肩负着超越任何个人和地域局限的历史责任。

在背起行囊的时候,你们心中也许对未来还有不可避免的焦虑。但是,四年交大文化与精神的熏陶,历代交大杰出学长的成就以及你们自身的素质,都告诉我们,你们的个人事业必将取得成功。可是,居安思危,向来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根植于我们交大精神和传统的“思源致远”,当付诸于实践,把个人放在国家和历史的大格局中的时候,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交大人,我们该怎样去做呢?

中华民族目前正处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的进程中。同学们,你们将肩负着帮助这个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们作为同龄人中受过最好教育的未来领袖,在这样一个转型大时代中,肩负着超越任何个人和地域局限的历史责任。未来的30年,是你们职业生涯发展的青年和壮年期。你们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引领这个民族甚至世界的前进方向。

古道长亭,终有一别。临行前,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送给大家三句话。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要怨恨;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感恩,不要自大。在任何合作中,都不要把全部的荣誉和利益留给自己。

1、思源致远,重塑社会的道德观。大学的四年,对一生来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不要忘记你们的父母,你们的老师,支持你的朋友和国家纳税人,他们为培养你们付出的心血,远远超过你们的想象。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自强,不要怨恨;在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感恩,不要自大。在任何合作中,都不要把全部的荣誉和利益留给自己。

你们承担着重塑社会道德观的重任。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的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都是这个社会的良心、公平和正义的最后堡垒。大学毕业生的精神和道德修养,决定着国家社会未来的面貌。不仅如此,中国是一个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大学生的修养和思想,甚至决定着世界的走向。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虽小,其心不小;恶虽小,其心已恶。 要知道,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理想,就比漫无目的人走得要快。

2、不畏困厄,永远坚守出发时的理想。纵观世界,一流的强国,必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必定造就卓越的学生。而理想是成就卓越的必要条件。梦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理想的树立,是一生的追求和精神的原动力。它不是短视的急功近利。理想,就像天上的北斗星,就像心里的指南针。它让你远离人云亦云的平庸,激励你为了伟大的目标不懈地奋斗。人生如果没有理想,就如同河中的小草随波逐流。要知道,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理想,就比漫无目的的人走得要快。你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很多和我一样,是在文革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那一年的考试,永久地改变了我们很多人和国家的命运。我的很多优秀的年长的同学,他们之所以可以重返课堂,因为他们即便在人生最看不到希望的黑暗中,在身体和精神双重的压抑下,仍然坚守着他们最初的读书做科学的理想。都说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你有理想,你就永远是那个准备最好的人。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贫穷困厄中,可是,人生的路没有坦途,永远的一帆风顺即便在童话里也不存在。理想就像黑夜里海上的灯塔,它让你在挫折和失败中永远怀抱着希望,而有了希望才会坚持,只有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才会有最后的成功。

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创造和创新,已经超越简单意义的兴趣爱好,成为国家和民族对你们殷切的期待。

3、敢为人先,永远张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作为钱学森学长的学弟学妹,你们一定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成功来回答“钱学森之问”。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我相信你们不会甘于因循守旧的平庸。你们都很喜欢张扬个性,而张扬个性的最好方式,就是敢为人先,永远张开想象和创造的翅膀。想像力是人类独有的预见力,是一切发明创造之母。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兴趣爱好固然重要,但创造和创新,已经超越简单意义的兴趣爱好,成为国家和民族对你们殷切的期待。无论在哪个国家,个人的成功只有在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的时候,才更有意义。我们物理学界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前辈,象邓稼先和他那些在戈壁深处的同事们,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中国核武器的传奇。对于他们,我一直是仰视的。当白发苍苍,回首往事时,只有那些受你影响、被你真正改变过的人和事,才会让你产生发自内心的自豪。

交大的新校友,你的灿烂青春曾是母校华美乐章的一个动人音符,而从今天起,你们将谱写属于你们自己和我们这个国家的传奇。 试问,交大人不梦,交大以何梦?交大不梦,中国以何梦?我衷心地希望,在你们走出这个校门之后,依然踌躇满志,依然胸怀梦想!我衷心地希望,在你们走出这个校门之后,有更多让母校骄傲的故事将被传唱,有更多让母校荣耀的时刻将被点亮。衷心地祝福,20xx届交大毕业生前程似锦,事业有成,梦想成真,创造辉煌!

2023年北京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致辞原文 北大毕业典礼2023校长致辞篇十二

同学们、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xx届学士学位授予典礼。在此,我代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学校党委、行政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9613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始终关注并支持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各位家长亲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丰收源于希望的种子,源于肥沃的土壤,源于辛勤的耕耘。回首大学四年时光,在座的同学们在川大这片求学净土上,挥洒了无数激情与汗水,深深留下了探索真知与追求真理的脚印。在你们大学四年中,你们亲历并参与了学校110周年校庆、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重大活动,不仅深刻领悟了川大厚重历史积淀,更生动展现了川大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你们亲身感受和面对了“5•12”汶川地震,你们第一时间自发地去抗震救灾第一线当志愿者,全面、全力、全程参与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用无私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中国力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川大的价值追求;你们,积极参与并真正受益于学校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你们作为首批从在校本科生中选拔培养“双特生”的尝试者,作为首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的参与者,真正实现了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同学们,四年来,你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共同见证了四川大学办学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之一。20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制定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机遇,制订并启动了指导学校未来5-20xx年发展的《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构建完善了“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启动了“双特生”选拔培养,实施了“两阶段”、“三大类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和本科毕业论文“高质量、多样化”改革等举措,真正形成了具有川大特色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和全面发展教育观。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系统提出了确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全员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全方位服务”育人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可喜成绩:在你们大学的四年中,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从6个增加到10个;院士从9人增加到13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8人;学校科研总经费从7.5亿元增加到12.1亿元;新增国家科技三大奖6项。

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20xx年以来,我校国家精品课程增加了3门,总数达到28门;国家教学名师从5名增加到10名,国家教学成果奖增加8项,总数达到25项;成为全国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此外,各类学生获奖数从643项增加到1434项,特别是在第六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学子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金奖数和获奖数均居全国第一。同学们,这些成绩,是你们勤奋学习、勇创佳绩的体现,也是老师们辛勤培育的成果,更是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光辉夺目的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学和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过去的四年里,你们始终坚持梦想与奋斗同在,实现与超越并存。今天的毕业典礼,见证的不是学生生涯的结束,而是铸就未来辉煌的开始。作为同学们的师长,我衷心地期望,即将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你们当中,能够产生成就斐然的科学家,能够产生造福人类的政治家,能够产生独领风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但我最为期待的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才之前,真正成人。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理想。希望你们始终怀有爱国兴邦之志,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只有有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的大学,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勇于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社会精英。百余年来,四川大学始终坚持把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推动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并坚持把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使川大培养的每个学生有知识更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同学们,希望你们无论今后走向哪里,都能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拥有“经国纬政,法泽天下”的气度,拥有“经世济民,福泽万邦”的情怀,甘于奉献,勇于付出,在投身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中书写美好人生。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道德。希望你们拥有保持宽厚平和之心,把虚心从善作为不断完善的人生境界。庄子曾经说过,“势为天子,未为贵也;穷为匹夫,未为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我们当中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名扬万里,但只要拥有一颗充满爱和付出的心灵,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伟大。同学们,无论你们今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希望你们能够坚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和做人的底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待人以诚、与人宽容、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价值,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之为人,关键在于有坚持。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坚韧不弃之举,把拼搏进取作为追求卓越的人生信条。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每天都坚持、都朝奋斗的方向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比别人成功、比别人走得更远。偶有成功,决不是得意自满的资本,倘遇困境,也不是气馁绝望的理由。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会有鲜花,也必然会有荆棘,在挫折中成长会使人更聪明、更强壮。希望你们都能以豁达的心态直面高潮与低谷,以宽容的性情去对待失落和坎坷,永远都不要丧失信心,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打翻的牛奶上,在你们终有所获之前,千万不要停下寻觅的脚步。要相信,一旦通过逆境的考验,你们就会更加了解自己,就能获得更加强大的力量。

同学们,今天你们已经学有所成,即将满怀希望去开拓自己的锦绣前程。无论今后你们身处何地、从事任何工作,我们都期待你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更希望你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同学们,人生就像故事,不在于多么漫长,而在于是否精彩。我相信,川大四年的学习生活,已经为你们成就精彩人生做好了良好铺垫,为你们实现凌云壮志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四川大学作为你们母校,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发展,这里将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展翅高飞的同时,能常回家看看,让母校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败的挫折。

同学们,我衷心地愿你们在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成功实现自我的理想与抱负,并以骄人的成绩,伴随祖国与母校,共赴辉煌!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