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实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8:19:38 |
  • ZTFB |
  • 14页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方式,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避免重复和废话,保持逻辑性。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分享和讨论,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思维方式。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一

1、线与形体的关系。

线与形体的关系就是用线所表达的对象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国工笔花鸟画室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物,首先要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将其变成画面上的体面关系,画面上的线就是根据形体上的变化而变化。运用线来变现花鸟物象,要对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离不开对物象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

用线表现花鸟的“形”,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线条很多,要分出主次来。例如宋代《出水芙蓉图》中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既轻盈又腴润是画面的主体部分,所以刻画细致周到,用线劲挺有力度,甚至花瓣上的红丝都是用色线进行一一细致勾画。其后起烘托作用的正面荷叶也是重点刻画的对象,所以从起伏的外轮廓线到精细的叶筋勾线都是一丝不苟,精到考究。而最终面的未张开的新荷叶则处于次要地位,描绘就相当简化,线条也细而淡,进行虚化处理,从而更好的突出主体。

2、线与质量感的关系。

质量感是物体之间性质的区别,线条要变现物体的质量感,就得经过用笔用墨的变化来实现。宋代画家李公麟代表作《五马图》,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画中马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马的肌肉骨骼结构,身体的质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一样特征,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3、线与空间感的关系。

线条的运用使物象所存在的空间关系得到暗示,是经过线的交接和线的虚实、疏密、浓淡、粗细、松紧、强弱等比较表现的,一般情景下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近实实虚。宋代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此画以浅水、巨石、枯木为背景,描绘了栖息期间的各种禽鸟,画中的物象先以不一样的线条加以勾勒,暗示出物体的空间感。与此相对,将前石与后石分大小皆以密皴皴出,以灰衬白,空间关系也就自然显现,前景大石和山鹧的线条运用浓而实,而后的荆棘、竹叶和坡岸线条运用淡而虚,构成强烈的比较,空间关系自然变现的更加深远。各种错综复杂的比较关系融于画面中,使画面意境更加深邃。

1、“折枝特写式”的构图艺术。

“折枝特写式“的构图方法多取“折枝画”形式,即截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为细腻动人。主要见于扇面、册页,条幅中也偶然见之,此种构图往往以花卉一枝,配以禽鸟蜂蝶表达作者立意。

南宋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绢本设色,其简洁的构图,枝叶和果实的安排,都可见出对截取自然一角而“经营位置”的匠心。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从左端上部四分之一处到右下角,被一枝鲜美饱满的果实所占据。树叶错落有致,阴、阳面、叶柄转承等细节都一一罗列。

2、“深远纵横折叠式”的构图艺术。

“深远纵横折叠式”这种章法和构图主要见于立轴和条幅。典型代表作品是北宋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描述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此画共画了六只山雀,一只山鹧,是画面的主体,另有一丛荆棘及溪水、山石、坡岸,是这类鸟类的生存环境。近景溪边的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想的荒寒萧疏,但飞鸣,栖息于荆棘从上的几只雀鸟,则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跃的气氛。此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齐。

3、“形制小、空式”的构图艺术。

“形制小、空式”的构图,此刻遗留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这种形制小、空式“的特点异常多见。画面形制是以方形或是圆形为主,并且作品的尺幅往往都不是很大,多数为手卷、册页和扇面。如《鹡鸰荷叶图》绢本设色,此图描述荷塘里枯枝断茎,荷叶翻卷残破,满布虫蚀的痕迹,在一枝鹡鸰的停驻下摇摇欲坠。鹡鸰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三)宋代工笔花鸟的赋色精华。

宋代工笔花鸟画工致周密、笔精色妙,其色彩具有富丽凝重、艳而不俗;淡雅清逸、厚重而又微妙的特点。这样色彩特点的运用是受当时皇家画院的影响,追求一种贵族化的色彩审美,在敷色上除了富丽凝重之外,还倾向于文人逸趣情感的表达,悬挂于宫廷之内,与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相得益彰。

1、设色富丽凝重、艳而不俗。

南宋李嵩的《花蓝图》中描述竹篮编织精巧,里面放满了各色鲜花,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小小的花篮折射出繁华似锦的大自然——美丽、多样、蓬勃、朝气,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十分亲切,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关注亦油然绢上。其形象刻画生动准确,设色富丽凝重,单纯雅致,艳而不俗,在工整细腻中又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二

线描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通常是由画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并由绘画将其释放出来。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线描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线描的内涵。线条是中国画中的基础要素,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表现手法,是工笔画中的重要内容。

(一)花鸟画的内涵。花鸟画是指以动植物为绘画对象的中国画,包括花卉、蔬果、鸟兽、虫鱼等。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以写实为特点,通过寄寓、写意等方式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注重“人心感物,景由心造”[1].且根据创作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以细分为水墨、白描、没骨等类型。

(二)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不但是中国艺术的精华,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中令人称赞的明珠,是中国画中的重要流派,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2].其主要描绘的对象为自然界中的草木、花鸟、虫兽等。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源于唐代,在五代逐渐成熟,两宋是其发展作为鼎盛的时代。工笔花鸟画主要是利用毛笔、颜料在宣纸或矾绢进行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画作。工笔花鸟画多以线描进行造型勾勒,表现方法较为工整、细致,先进行线描、再进行上色,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在花鸟造型勾勒的过程中,先进行白描,将造型勾勒出来,然后通过不同染色技巧(包括分染、罩染、点染、碰色等技巧)的应用,赋予画作色彩,达到活灵活现、色调浓重传神的视觉效果[3].

(三)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线条是构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要素之一。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勾勒填色”是该流派的重要特征。勾勒线条是工笔花鸟画造型塑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古今中外画家创作的重要方法[4].

(一)线条语言追求单纯、朴素。通过不同类型和变化的线条能够表现造型的不同质感、气度和神韵,同时能够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置于其中。因此,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不仅仅是造型的塑造,同时也是画家绘画技术与情感思想的融合,或豪放、或含蓄、或简朴、或细致等。线描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同时代的不同画家有着不同的线描特点[5].

(二)以形传神。中国画对于线条的勾勒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下笔方法就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从线条勾勒方法就有轻重、长短、粗细、曲直、转折等;从表现手法来说有虚实、疏密、繁简等。再加上墨水的浓淡,能够提升画作的美感。“骨法用笔”是中国传统线描造型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画作讲究“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是指不但要写实,还要将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将事物的神态和形态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丰富内涵的追求,让意蕴成为中国传统画作的审美方式,让工笔画的线条造型具备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个性表达。画家不能局限于事物外在的形象,而是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发挥想象,或夸张、或隐喻、或突出,结合画家的思想情感进行想象,从而让画作具有特点。

(三)富有艺术感染力。线描是工笔画的特殊语言,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春蚕吐丝”、“吴带当风”、“高古游丝描”等技术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概括得到的线描方法,是线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绘画技术之一。线描对于画家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其作用不仅局限于塑形的限制,而是通过造型的变化,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内涵的重要方法。

(四)追求个性。线条的变化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神韵、动感将事物的外形和内涵表现出来。书法是一种纯粹的线描艺术,将线条的优美发挥到极致,而中国画则是建立在书法的基础上,通过线条的多边形,赋予线条独特的审美价值。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对于线描的应用可谓是多种多样,或坚持传统用色、或线与色想补、或通过线描勾勒为主,通过适当的淡墨薄染来凸显画作的内涵。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笔花鸟画的内涵,然后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线描艺术的特征进行总结,旨在推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4]刘菊亭.论工笔花鸟画的线型空间意象[j].装饰,20xx,(10):114.

[5]易梦幸.浅谈线条在陶瓷工笔花鸟画中的重要性[j].景德镇陶瓷,20xx,23(15):i0138-i0139.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三

本文从工夫、鉴赏、人生境界三个角度对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进行反思。认为:技法的练习应该贯穿画者的艺术生涯,对技法的练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次,而应该倾注感情,这本身也是写意的需要;作为提高创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名画鉴赏,不应该局限于作者表达什么,画作揭示了什么这一角度,应采取主动与作者交流的态度,通过体验,多视角把握画作本质;创作的源泉应该是作者人生境界与花鸟画之间的意会,提高人生境界成为写意花鸟画创作的必然要求。

技法沟通人生境界。

对于写意花鸟画创作来说,加强技法尤其是基本技法的练习一直被归于形而下的范畴,似乎只有好的创意、好的意境,或者只有作者在情感上的超越,作品才能传神,才能称得上是好的作品。这个道理值得肯定,但是如果考察画者,尤其是知名画家的人生经历,我们也许会对此产生另外层次上的认同。花鸟画的写意重在突出画面所产生的意境,恰如其分的用笔与巧妙的布局会让我们惊叹,在观赏一幅好的的画作时,在意会的同时,我常常在思考作者为何如此用笔,添一分如何,减一分又如何呢?其结果只能是赞叹作者技法的纯熟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而一幅让人感觉遗憾或者总有表达不尽如人意的画作时,也为作者疏于技法练习而叹息。技法的纯熟是意境表达的前提,大师们在追求意境的同时,也在寻求着技法的突破,如同盖屋,最美的房子是由最具特点的材料来完成的,当然这些材料不一定是最昂贵最稀缺的,但一定是组合最好的。在技法的练习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临摹,这看似老套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整个艺术生涯。

当然这里所认为的临摹,不是那种初学者的照搬,而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时下有许多关于如何作画的书籍,将用笔的方法进行分类,对初学者进行指导,甚至有许多画得不错的人也孜孜不倦地对画卷进行科学方式地分析。诚然,我们的教育理论已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但就写意画法来说,却更像是感性的学问,如果没有感情的注入,就如同一个婴儿面临着大千世界,充满的只有好奇,而本身拥有的只有最基本的欲望。所以在对名作的临摹,应该是有“移情”的临摹,这种感情的注入是私有的,很多情况下是被读者“误解”的,但是不要小瞧这种“误解”,对于临摹者而言,本身就对画作有着有价值的“误解”,这也是在画者的不同人生阶段,对同一幅画有不同的领悟的原因。如此感情的注入,形成了对基本技法的重新诠释,也丰富了创作者的创作素材,形成了有价值的临摹。

2、布局,写意重在布局,好的布局将画作在时间、空间上进行了诠释,使得画作具有了画外之音、画外之意。

作为技法的一种,布局的练习也不能间断。构图从来就是我国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所在,从传统的三角构图到三迭构图到三远构图,再到八大山人的四边四角构图,以及到近代的潘天寿、齐白石等名家,其构图的想象力成就了其画作的风格。对于一名立志于艺术的人来说,深入钻研史上名家的构图,内化于自己的画作之中,不失为一条捷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之上的。创作要实现自己的风格,注入自己的感情元素,离不开扎实的技法练习,而在作画之路上实现“匠”到“家”的转变关键不在于量的最大化,而在于优质的量的积累。在艺术之路上,往往会遇到进步的瓶颈,在面临瓶颈的时候要回头看看自己的工夫是否扎实,感情是否投入。

1、作品与作者原意。

对作品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绘画史乐衷于对画家们进行定位,对其作品进行归类分派,当然我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不反对这样的行为,但是对于具体的画作而言,这种分析似乎就不那么可行了,我们了解了框架性的东西,然而我们更需要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具体画作所表现出来的。在面对一幅画作时,当我们感叹它的艺术精湛,我们通常会试着去解释这样一幅画,体现了什么,作者在表达什么,然而这些都是正确的吗?哲学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曾经说过,作者原意不可理解。

2、与作者进行沟通。

基于以上分析,在鉴赏画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画作在所有鉴赏者心目中的共识,当然这不是不可以借鉴的,但是共识往往受到其它因素的干预如意识形态。那么在鉴赏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首先,鉴赏者应该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在作品与作者之间进行沟通,这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交流的过程。艺术创作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而这种与作品、作者的交流也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尽量不要把鉴赏变成一个偏执理解的过程,而是要取得与画作之间的共鸣,就如同置身其中,让自身的视角、感觉去体验,在不同的时域下会有不同的感觉。

与作者之间也要形成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如同朋友之间的交流,试图通过这种沟通来启迪自己的心灵,达到贯通体验的过程,同时也为自己的创作之路形成积累和指引。与作者沟通是鉴赏的必由之路,排除了固执的可能性。

关于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源泉或动力的问题,重在意境,从其概念本身就可以看出。一幅作品的成功与否与其表达是否顺畅相关,同样与读者或观者是否共鸣或引起观者情感发生有很大的关系,这本身也是不同主体意境的表达。写“意”的本身是指意境的表达,花鸟只是载体,要在花鸟与意境之间取得平衡。而要做到达意,前提是作者的意境,很难想象作者意境的缺乏,能够做出有意境的画作。

由此提高画者的境界变得必要,而真正的境界在于对人生的体验,即人生的境界。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人生四境界说,其中最高境界为天地境界,“天地境界的特征是:在此种境界中底人,其行为是‘事天’底。在此境界中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三松堂全集》4卷553页)。天地境界对于人生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对于花鸟画创作而言,人生与花鸟之间的意会在画作中得以呈现,是一种汇通。人生也就成为创作的最大源泉,花鸟则成为人生在画纸上的布局,而这两者之间的沟通是由意会来完成的,也实现了作者与作品的沟通,与观者之间的交流,作品才有意义,创作才有价值[1]。

好的作品背后总是工夫的到位,相比较多下工夫,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下工夫,这对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具有基础意义。临摹与鉴赏是画者的工夫,然而这些工夫不应该是偏执的,应该充满情感去体验,不同视角下与名家名画交流,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古代名画的鉴赏;艺术的创作是个性化的过程,艺术家的个人内涵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因此从外在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涵养均需不断磨练,这也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蔡顺根。写意花鸟画教学与笔墨气韵的表现[j].教学与研究,2009,(5).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四

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是花、草、虫、鱼、鸟、兽等,又能够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花鸟画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时,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在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装饰上,以植物和动物(如鱼、鸟、鹿等)为主题是很普通的,使其成为仰韵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花鸟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独立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据画史记载,梁元帝肖绎曾画有《蝉雀百团扇》,南宋一画家也画有《蝉雀图》。可是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能够佐证。只是到了隋唐,异常是唐代,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才正式产生了。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在题材上,宋代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资料。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体此刻精神和文化上,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是无可替代的,而无论作为客厅风水挂画,送礼佳品,升值等,花鸟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人们都十分信奉风水运势之说,今日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开始逐渐朝精神礼貌发展,而在家居或是送礼的字画中,也会讲究到风水的运用,一幅聚财、吉祥的风水画将是众人争相追捧的。而花鸟画,无论是从吉祥寓意上来讲,还是从画面展现出的精神美来说,都是藏友比较喜欢的字画类型,挂在家中或办公室、酒店、茶楼、不仅仅能够渲染艺术氛围,开拓视野,愉悦身心,并且其中所蕴藏的完美寓意,更能调节风水,改善运势,招财纳福,保佑吉祥。

下头举几个例子说说不一样的花鸟画都有何寓意。

1、牡丹花牡丹是花中之王,绚丽灿烂,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牡丹画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也是美丽的化身,同时国画牡丹也有纯洁与感情的象征意义。

2、荷花荷花也是莲花,纯洁、崇高、廉明、清韵、长寿、清正。寓意和气,出淤泥而不染,信佛的也有寓意圆满、善心等,老人的卧室常常会悬挂此画。

3、梅花梅花的寓意是欢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还寓意崇高品格、高洁气质、铁骨冰心、傲骨怒放、高风亮节、万事如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这种题材在古代文人中颇受欢迎。

4、菊花菊花别名秋菊、黄花、帝女花等,在中国的农历九月开放,因“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的象征意义就有象征长久与长寿的意义,菊绽开于寒霜、丽而不媚、闲适散淡的品质也是中国文人品格与精神的写照,被称为中国的花中“隐君子”。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菊花题材的画作被赋予了广而深远的意义。

5、喜鹊喜鹊的叫声象征着完美的寓意,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画家画的“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

6、孔雀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中孔雀是“凤凰”的化身,象征和谐的女性容貌,而白孔雀更是象征美满的感情。众所周知,花鸟画按照画风又能够分为:写实花鸟、写意花鸟和兼工三种。而写实与写意直到今日都是国画最大的两大画派,这两大画派创立于五代时期的“徐熙野逸,黄家富贵”。自晚唐以来,艺坛上的婉约明丽的流风逐渐代替了唐朝前期雄豪奔放的风格,到了五代,由于皇帝和贵族对这种流风的喜好,其风益炽。徐熙的野逸风格总体上来说,徐黄两家都是以真实地描述自然和表现生活为主要题材,可是徐熙画得最多的是江湖间的汀花水鸟,黄筌所绘则多是宫廷中的异卉珍禽。

其中,上文提到的黄熙就是工笔花鸟的代表,黄筌绘画技巧娴熟,善于取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荃之后也有许多著名的画家,比如北宋的黄居寀、崔白,南宋的李迪、任仁发,元代的王渊、边景昭、林良、吕纪,明代的陈老莲、任伯年,清代的恽南田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工笔花鸟作品。

在宋代,由于宋徽宗对工笔花鸟的重视,使得工笔花鸟也是盛极一时。享誉盛名的“翰林图画院”就是当时设立的。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原先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为了挑选为新建的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画院主持向全国召募画师,应召画家竟超过三千人。这种盛况一向持续到明清,由于文人画的崛起,使得工笔花鸟地位急剧下降,人们对工笔画的这种画法开始不屑一顾,认为是匠人所为。崇尚写意画法,注重表达情感的画作。

笔者从事花鸟瓷画创作多年,个人觉得工笔花鸟成功的路还是很长。我的工笔花鸟作品的美展示在洁白如玉的瓷瓶或者瓷板上,令人心动。在陶瓷上作画亦是有许多的装饰手法,一般按大的来说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在釉上彩中我一般是选择珐琅彩或者粉彩来画工笔花鸟,在釉下彩中则是选择青花。就珐琅彩和粉彩来说,装饰效果相近,一般是与国画花鸟相通的画法作画,只是需要注意其特殊颜料的料性,还有陶瓷烧制时的注意事项,这两种装饰方式是属于釉上彩的一种,显而易见,就是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进行作画,再二次入窑烧制。珐琅彩与粉彩色泽鲜亮明快,花鸟于白瓷上栩栩如生。那么青花花鸟呢青花瓷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瓷,属于釉下彩。也就是说是在素坯上作画再高温烧制而成。作画技巧与水墨画相似,将青料在素坯上彩出浓淡变化,阴影明暗,做出空间关系。

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拥有自我的风格与特色,多观察,多思考,结合自我的个人经历,创作出能表达自我的画作。如果想让工笔花鸟更加受人喜爱,就必须冲破框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平衡,不断超越和突破自我,加强艺术修养,创作出更新的作品来。

参考范文:

[2]肌理语言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

[3]我国工笔花鸟画中的“静物”图像。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五

资料摘要:审视20世纪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问题,其实质是工笔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工笔花鸟画现代教学体系?其关键在于重建中国现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在本土文化的积淀中构筑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根基。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日,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仅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到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必须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本事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资料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当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应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应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能够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我,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教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提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提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提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仅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梅忠智。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xx。

[2]田黎明。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六

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不断经过推陈出新,逐渐凭借其完善的绘画语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并且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因此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着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对艺术追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需要更新颖、更丰富的当代画作着色技术,这就给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改进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技术,成为提升中国画质量、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继承、发扬传统工笔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通过中国特制的毛笔、中国画颜料,在专用的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这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都有很多关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描绘。到了魏晋南北朝,卷轴画上逐渐使用了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如果单从工笔花鸟画这一独立分科来说,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于两宋”,虽然在明清时期水墨画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但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工笔重彩花鸟画在当代还是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尤其在色彩方面,传统的着色技术在当代画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工笔花鸟画对色彩的使用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二)广泛借鉴国外先进的绘画着色经验。

随着中国传统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工笔花鸟画逐渐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随着国内外艺术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外绘画的着色技术对中国工笔重彩花鸟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的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而在工笔重彩花鸟画发展的漫长时期内,一些画家开始学习国外的色彩理论,其中色彩明暗法和透视法的使用使我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应用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很多作品都融入了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观,加入了光学原理,结合我国的传统色彩技巧,创作出一幅幅佳作。

(一)大胆自我,突出个性。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重要的绘画流派,具有高度浓郁的东方气质和悠久的文化背景,但绘画艺术的价值之一便是体现它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满足现实中人们对精神生活或艺术世界的追求,当代工笔花鸟画作者们充分注意到这一点,绘画创作也不再一味模仿前人成功的模式,越来越多地结合当代的思想观念和审美需求。众多画家从各自不同的环境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寻找表达自我艺术追求的元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和色彩风格。比如著名花鸟画家江宏伟在不断学习传统着色方法的过程中以自身对花鸟及色彩的理解和热爱,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色彩旋律,为工笔重彩花鸟画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二)强调肌理在画面中的表现。

对肌理的描绘是当代工笔花鸟画中表现色彩的一种主要的形式,肌理造成的特殊效果给工笔重彩花鸟画提供了不小的创作优势,这可以为工笔花鸟画提供大面积的、快速便捷的色彩效果。工笔花鸟画中的肌理可以充分利用柔韧度不同的画纸和透明度不同的颜料,经过作家的揉、折、压、叠、刷等工艺,逐渐形成厚薄变化、明暗变化、虚实变化、冷暖变化等丰富的色彩感觉。有别的肌理色块形成了丰富的具备节奏和韵律的色彩语言,厚薄颜色的对比,让虚实对比显得更为浑然天成。因此,描绘肌理逐渐成为当代工笔山水画中常用的色彩表现形式。

(三)色彩环境随题材变化不断改变。

正如前文所言,中国工笔花鸟画是承载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工具,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艺术气息的冲击,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作家们所面临和理解的审美客体的范围越来越广,绘画的题材和画面体现的元素也更加丰富,色彩环境随着题材的扩展而不断延伸。在当代日渐开放的艺术环境下,工笔花鸟画绘画题材的种类不断扩展,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对色彩的描绘和把握也随之扩展,越来越多的色彩环境融入到画作之中,给工笔重彩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继续深化前人花鸟画色彩塑造的经验。

宋代可以说是工笔花鸟画十分鼎盛的一个时代,很多画家初涉工笔重彩花鸟画,就是从临摹宋代的一些著名画作开始的,而众多宋代的艺术精品在各个艺术刊物上的登载、亮相,更是说明了人们对宋代画作的情有独钟与崇拜。在艺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代,民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扩大,艺术观念相对匮乏,这就需要人们要不断审视过去,全面思考对于古典画作的继承。宋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写实性是其最大的魅力,强调对自然万物美好本质的理解和感悟。当代画作家们需要不断地对万物之美进行提炼和升华,才能呈现出生活真趣和如诗画境。

(二)深化对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文化资源,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备鲜明的艺术特色。民间艺术是平民大众为增加自己娱乐休闲活动的趣味性和装饰性而发明的单纯、开放的艺术形式,平易近人、生动活泼、单纯明快是其显著的特点。普通大众思想质朴单纯,民间艺术在画面色彩的表达上也大胆奔放,追求醒目、耀眼的视觉效果,这对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色彩渲染来说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丰富画面色彩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满足大众对画作的追求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不断学习、借鉴西方科学的色彩理论。

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留学归来后认为必须有选择地借鉴、融合西方的绘画语言,才能让中国画重新振作,这在当代也同样适用。西方的科学色彩观等设色方式对中国当代的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色彩设计有着深远影响。为防止色彩单一,西方绘画普遍使用复合色和逆光、侧光、光影等固定光源的表现手法,用冷暖对比变化来强调色感。国外绘画中光与色产生的特殊魅力是色彩的一个新的视觉要素,有效的借鉴和吸收可以为中国当代工笔重彩花鸟画的设色增添新的视觉美感和生命活力。

色彩是一幅画里十分引人注目的地方,人们在工笔重彩画的创作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色彩的应用,而工笔重彩花鸟画要直接展现出大自然中的缤纷绚丽,萧疏雅意,这就更需要通过色彩来转换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因此工笔重彩花鸟画色彩的设计就成为画作创作中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这也是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我国工笔重彩花鸟画的创作经过不断改进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创作者对色彩的认知也有很大提升,但在实际设色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提高当代画作质量之路任重而道远。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七

线与形体的关系就是用线所表达的对象组织结构的关系。中国工笔花鸟画室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物,首先要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将其变成画面上的体面关系,画面上的线就是根据形体上的变化而变化。运用线来变现花鸟物象,要对对象进行充分的研究,这就离不开对物象内部结构的细致观察。

用线表现花鸟的“形”,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线条很多,要分出主次来。例如宋代《出水芙蓉图》中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既轻盈又腴润是画面的主体部分,所以刻画细致周到,用线劲挺有力度,甚至花瓣上的红丝都是用色线进行一一细致勾画。其后起烘托作用的正面荷叶也是重点刻画的对象,所以从起伏的外轮廓线到精细的叶筋勾线都是一丝不苟,精到考究。而最终面的未张开的新荷叶则处于次要地位,描绘就相当简化,线条也细而淡,进行虚化处理,从而更好的突出主体。

2线与质量感的关系。

质量感是物体之间性质的区别,线条要变现物体的质量感,就得经过用笔用墨的变化来实现。宋代画家李公麟代表作《五马图》,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画中马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马的肌肉骨骼结构,身体的质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一样特征,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3线与空间感的关系。

线条的运用使物象所存在的空间关系得到暗示,是经过线的交接和线的虚实、疏密、浓淡、粗细、松紧、强弱等比较表现的,一般情景下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近实实虚。宋代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此画以浅水、巨石、枯木为背景,描绘了栖息期间的各种禽鸟,画中的物象先以不一样的线条加以勾勒,暗示出物体的空间感。与此相对,将前石与后石分大小皆以密皴皴出,以灰衬白,空间关系也就自然显现,前景大石和山鹧的线条运用浓而实,而后的荆棘、竹叶和坡岸线条运用淡而虚,构成强烈的比较,空间关系自然变现的更加深远。各种错综复杂的比较关系融于画面中,使画面意境更加深邃。

1“折枝特写式”的构图艺术。

“折枝特写式“的构图方法多取“折枝画”形式,即截取自然花卉中最具特征的局部入画,较之整体描绘更为细腻动人。主要见于扇面、册页,条幅中也偶然见之,此种构图往往以花卉一枝,配以禽鸟蜂蝶表达作者立意。

南宋林椿的《果熟来禽图》,绢本设色,其简洁的构图,枝叶和果实的安排,都可见出对截取自然一角而“经营位置”的匠心。画面构图采取稳定的三角形,从左端上部四分之一处到右下角,被一枝鲜美饱满的果实所占据。树叶错落有致,阴、阳面、叶柄转承等细节都一一罗列。

2“深远纵横折叠式”的构图艺术。

“深远纵横折叠式”这种章法和构图主要见于立轴和条幅。典型代表作品是北宋黄居寀的《山鹧棘雀图》,绢本设色,描述晚秋时节的溪边小景。此画共画了六只山雀,一只山鹧,是画面的主体,另有一丛荆棘及溪水、山石、坡岸,是这类鸟类的生存环境。近景溪边的几块石头显得突出,整个景色想的荒寒萧疏,但飞鸣,栖息于荆棘从上的几只雀鸟,则为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跃的气氛。此画不像单纯的山水画,也不像单纯的花鸟画,而是兼有二者的特色,巧妙而自然地将二者融合在一齐。

3“形制小、空式”的构图艺术。

“形制小、空式”的构图,此刻遗留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这种形制小、空式“的特点异常多见。画面形制是以方形或是圆形为主,并且作品的尺幅往往都不是很大,多数为手卷、册页和扇面。如《鹡鸰荷叶图》绢本设色,此图描述荷塘里枯枝断茎,荷叶翻卷残破,满布虫蚀的痕迹,在一枝鹡鸰的停驻下摇摇欲坠。鹡鸰双爪紧握荷茎,扭颈俯视,神情专注,为萧瑟的深秋平添了几许生气。

宋代工笔花鸟画工致周密、笔精色妙,其色彩具有富丽凝重、艳而不俗;淡雅清逸、厚重而又微妙的特点。这样色彩特点的运用是受当时皇家画院的影响,追求一种贵族化的色彩审美,在敷色上除了富丽凝重之外,还倾向于文人逸趣情感的表达,悬挂于宫廷之内,与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相得益彰。

1设色富丽凝重、艳而不俗。

南宋李嵩的《花蓝图》中描述竹篮编织精巧,里面放满了各色鲜花,有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小小的花篮折射出繁华似锦的大自然——美丽、多样、蓬勃、朝气,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十分亲切,画家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关注亦油然绢上。其形象刻画生动准确,设色富丽凝重,单纯雅致,艳而不俗,在工整细腻中又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八

资料摘要:审视20世纪工笔花鸟画教学的问题,其实质是工笔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的生存发展问题。如何建立具有特色的工笔花鸟画现代教学体系?其关键在于重建中国现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在本土文化的积淀中构筑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根基。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和衍变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面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现状,我们必须把目光回归到中国画教学的本体上来。在众多架下艺术公然来袭的今日,给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我们在对待传统艺术的方式上,显得尤为暧昧。如何对待传统、研究传统、怎样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成了工笔花鸟画领域中最具实质性的课题。用一种什么方式来建立具有中国画特色的教学体系、重塑中国画的传统根基,是我们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笔者前段时间有幸进行了工笔花鸟画的教学实习工作。在与本科学生的教学对话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当下工笔花鸟画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市场运作手段向艺术创作研究领域的渗透等等。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是否还要一味躺在中国画教育的这张温床上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已不单纯是一个艺术视角转换的问题,仅有深刻意识到工笔花鸟画的现实问题――机遇与挑战,做好一系列的转型期的工作,也才有可能到达“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大好形势。单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角度上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想法。

工笔花鸟画教学,首先,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体系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前提。我们应当看到,当下的美术专业高考在必须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素描、色彩、速写的考试固然有助于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提高造型本事等。但作为进入美术类专业高校后选择国画专业的学生却不无遗憾,中国画的专业基本功以及专业的表现技法在这类学生面前几乎是一张白纸,这相应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带来了难度。对中国画传统的认识相对薄弱,如何“借古以开今”?作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途径――“中西合璧”更是无从谈起。在进入中国画专业之前,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资料的训练和建立必要的国画专业性质的考核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次,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关键是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修养。这不仅仅是工笔花鸟画所在系科,各个艺术系科都应引起重视。当代一些学生对传统的理解和学习上存在着严重的断代。一方面是对国学和传统知识的缺乏,一方面是外来因素的干扰:苏氏写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契氏素描、普及性的宣传要求等等,将中国画的传统体系冲击得七零八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大利器。正如传统画论是中国画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传授分两部分:一教画理,二教画法。中国画的最高旨意应当是“道技合一”,工笔花鸟画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必须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当下生活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笔墨当随时代”,要具有现实观照的艺术涵养。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本。

再次,我们当下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临摹――写生――创作三步曲。其中花鸟画写生是工笔花鸟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临摹与创作的逻辑纽带。重视写生甚至崇拜写生,是20世纪中国绘画和绘画思想的一大特色。李可染先生就曾说:“用最大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功力打出来。”应当说,写生是对客观世界的再认识的过程,也是画家深入生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创造性艺术实践的过程。重视写生,直面自然,与自然对话,要勇于打破以往以经验传授、临摹为主的学习手段。要把写生作为本土文化生命的载体,当应对物象时,中国画的造型、笔墨均来自人生的经历和对文化的体验,它的表现形式是以生命形象的结构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文化、生命和智慧,力求构筑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性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

不可否认,长期的专业训练、造型知识的培养以及理论的日益积淀,是学生日后创作水平提高的一个良好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更多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特点。正如鲁迅先生当年提倡的“拿来主义”,笔者认为在花鸟画教学中这一点是尤应引起重视的。不但要“拿”当代与传统的精华,更要“拿”国外的优秀作品加以借鉴和学习。我们的关键在于接纳哪一块并“为我所用”的问题。客观冷静地应对西方,研究和吸纳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先进因素,将其融化在中华文化艺术的血脉中,生成中华文化艺术蓬勃的动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及学子的职责。同时,创作不是单纯的创意和构思,我们的每一次临摹、每一次写生都能够看作是创作的积淀。其实工笔花鸟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作,以创作带动新技法和新画材为原则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离开艺术的功利性,进入精神的高度自由状态,带着诚意地表现自我,才更有可能出现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这是从理性走出的状态,是无法而法之后人与自然的迹化。

与此同时,工笔花鸟画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画精神,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蒋采苹教师在其《中国画系教学提议》一文中提出了四点提议:一、恢复画论课。二、恢复古典诗词和古文课。三、开设中国画构图学课程。四、开设画材学课程。这种合理而又及时的提议无疑给我们的工笔花鸟画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总之,从本科层面上来看,工笔花鸟画教学要把握好这四个基础: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创作基础、理论基础。仅有切实抓好这四大基础,才是工笔花鸟画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画的生命线,思变与恪守之争所引发的新艺术形式及语境的表现,是赋予每一个花鸟画教学者的时代使命。站在本土化的精神立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工笔花鸟画的前景会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梅忠智。20世纪花鸟画艺术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田黎明。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九

线描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通常是由画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并由绘画将其释放出来。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线描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线描的内涵。线条是中国画中的基础要素,具有特殊的审美意识和个性化表现手法,是工笔画中的重要内容。

(一)花鸟画的内涵。花鸟画是指以动植物为绘画对象的中国画,包括花卉、蔬果、鸟兽、虫鱼等。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以写实为特点,通过寄寓、写意等方式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注重“人心感物,景由心造”[1]。且根据创作方式和方法的不同,可以细分为水墨、白描、没骨等类型。

(二)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不但是中国艺术的精华,同时也是世界艺术中令人称赞的明珠,是中国画中的重要流派,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2]。其主要描绘的对象为自然界中的草木、花鸟、虫兽等。从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源于唐代,在五代逐渐成熟,两宋是其发展作为鼎盛的时代。工笔花鸟画主要是利用毛笔、颜料在宣纸或矾绢进行花鸟画创作的一种特殊画作。工笔花鸟画多以线描进行造型勾勒,表现方法较为工整、细致,先进行线描、再进行上色,色彩艳丽,具有装饰性。在花鸟造型勾勒的过程中,先进行白描,将造型勾勒出来,然后通过不同染色技巧(包括分染、罩染、点染、碰色等技巧)的应用,赋予画作色彩,达到活灵活现、色调浓重传神的视觉效果[3]。

(三)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线条是构成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要素之一。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勾勒填色”是该流派的重要特征。勾勒线条是工笔花鸟画造型塑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古今中外画家创作的重要方法[4]。

(一)线条语言追求单纯、朴素。通过不同类型和变化的线条能够表现造型的不同质感、气度和神韵,同时能够将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置于其中。因此,工笔花鸟画中的线描艺术,不仅仅是造型的塑造,同时也是画家绘画技术与情感思想的融合,或豪放、或含蓄、或简朴、或细致等。线描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不同时代的不同画家有着不同的线描特点[5]。

(二)以形传神。中国画对于线条的勾勒有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下笔方法就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从线条勾勒方法就有轻重、长短、粗细、曲直、转折等;从表现手法来说有虚实、疏密、繁简等。再加上墨水的浓淡,能够提升画作的美感。“骨法用笔”是中国传统线描造型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画作讲究“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是指不但要写实,还要将情感融入其中,通过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将事物的神态和形态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丰富内涵的追求,让意蕴成为中国传统画作的审美方式,让工笔画的线条造型具备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个性表达。画家不能局限于事物外在的形象,而是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发挥想象,或夸张、或隐喻、或突出,结合画家的思想情感进行想象,从而让画作具有特点。

(三)富有艺术感染力。线描是工笔画的特殊语言,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春蚕吐丝”、“吴带当风”、“高古游丝描”等技术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概括得到的线描方法,是线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传统绘画技术之一。线描对于画家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其作用不仅局限于塑形的限制,而是通过造型的变化,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内涵的重要方法。

(四)追求个性。线条的变化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神韵、动感将事物的外形和内涵表现出来。书法是一种纯粹的线描艺术,将线条的优美发挥到极致,而中国画则是建立在书法的基础上,通过线条的多边形,赋予线条独特的审美价值。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对于线描的应用可谓是多种多样,或坚持传统用色、或线与色想补、或通过线描勾勒为主,通过适当的淡墨薄染来凸显画作的内涵。

文章首先介绍了工笔花鸟画的内涵,然后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线描艺术的特征进行总结,旨在推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工笔花鸟画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其理念和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工笔花鸟画的画法上。不了解画法的观众,往往无法欣赏变化中的美,而很可能感受到画法的单调。其次,市场效应导致的“流水线”之风逐渐充斥着工笔花鸟画市场。一些艺术家为迎合市场而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效果,无心真正潜心探索绘画艺术,使绘画浮于形式,创作的作品缺乏气韵。当代中国的工笔画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随着时代发展,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认清现代工笔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寻求更好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丰富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注重其本质,这就要求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注重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融合,逐步体现绘画的气韵、力度与内涵。

将中国传统理论与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过程,既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丰富画作的精髓。文章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材料运用、构图、色彩运用和技法语言四个方面进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可行性分析。

1.材料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传统工笔画主要使用熟绢或者熟宣纸。熟绢与熟宣纸的优点是材质细腻、纹理柔和,缺点是色彩附着性较差,无法经受反复的渲染与制作。非宣纸类制品的质地与厚度虽然较之熟绢与熟宣纸好些,但是作品的气韵与表现力度均不如传统制品。笔者认为,虽然非宣纸类制品可以批量生产,但若想找回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神韵与灵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绘画用纸的选择上遵循古法,寻求自然的本真。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使用绢和宣纸绘画延续了很多年,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是找回现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气韵的首要方式。

2.构图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方面讲究人物与风景的主次之分,前后讲求搭配,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境界,隐藏人为处理的痕迹,恢弘大气,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思想。现代工笔花鸟画尽管作品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也比较饱满,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也会让观众很明显地发现人为痕迹,存在刻意而为之的现象。因此,笔者大胆地建议: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构图方面应回归理性,运用自然、和谐的构图理念,返璞归真,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底蕴,使画面形成一种宁静祥和的美好氛围。

3.色彩运用方面。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在不同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别。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基本遵循的是根据绘画对象的类别赋予其不同色彩,这也是谢赫“六法”之一,而这种颜色的再现种类较少,这也是传统颜料制作手法单一导致的,这种颜色鲜明、气韵十足的配色恰恰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精髓。现代工笔花鸟画的配色丰富,导致了无法通过色彩辨别是哪一流派的作品的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颜色或清丽或鲜艳,均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作也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4.技法语言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画法上主要通过勾勒、填色与渲染完成。之后发展出的“没骨”画法,指的是在未完全渗透的熟绢或熟宣纸上进行“撞水撞色”处理,从而逐渐弱化线条勾勒的作用。现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技法上演变出众多的画面处理和表现方法,如皱纹法和局部矾染法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使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面保持着一种复杂、高难度的特色,大大拓宽了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传统工笔花鸟画古色古香的气质。因此,在技法语言方面,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相结合是保持画作气韵特质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升华和满足,而不是单纯追求绘画的现实性、形象性。现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受到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影响,其所选题材、表达内容和绘画手法不断拓展,出现了新的审美境界。探索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逐渐加深。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正确发展路径是理性回归,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相结合,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拓展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逐步创造出既能表现现代生活场景和情感,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作品,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十一

文章就青花、古彩、粉彩、色釉和墨粉等五种陶瓷装饰技法,简要概述了陶瓷花鸟画题材的不同艺术特色。陶瓷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也是根据不同的人的艺术风格自由发挥,把个人通过写生和亲自观察得来的对大自然的感悟变成笔下美妙的艺术形象,向人们展示极具个性的新颖别致的艺术特色。

陶瓷花鸟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陶瓷花鸟画与中国工笔花鸟画一样,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这也是中国的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而然发展的必然。陶瓷花鸟画的演变特色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陶瓷本身的工艺水平和造型的发展变化给陶瓷装饰提出了条件和提出了要求。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有着它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造型、质地与装饰的组合,像天地间的七彩颜色一样,可以变换成无数的瑰丽多姿的颜色组合,每一种颜色的组合都有各自的审美风格,令人赏心悦目。二是与吸收相关的姊妹民间艺术如编织、腊染、剪纸、漆器、版画、年画、雕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历代的陶瓷艺人在巧妙地吸收与借鉴姊妹艺术的长处上,不断开拓创新,并把陶瓷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粉彩、古彩、墨彩、颜色釉、新彩等技法同花鸟画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更加丰富。三是直接接受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相关题材的内容。这三个方面,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制瓷能工巧匠和陶瓷艺术家们博采众长、巧妙揉和,形成了中国的陶瓷美术装饰史。

青花瓷画是中国彩瓷艺术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早在唐宋时代,青花瓷画就已经初露头角,经过元、明、清三朝的繁荣直至现在依然经久不衰。它是中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产物,清新典雅的色调,雅俗共赏的美学品格,深受人们的珍爱与赞赏。许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对青花瓷画情有独钟,致力于研究与创新,最为突出的特色是在陶瓷作品中引人中国画的气韵与格调,以中国画的笔调来表现陶瓷青花艺术。体味大师的作品,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典雅、从容、祥和的意境美,如《鹤寿梅洁图》花瓶,白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长寿的象征意义。采用了中国画的用笔,十分注重白鹤的外形结构动态和内在精神状态的刻画,卓然而立、姿态各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尽量把白鹤的造型处理得象石头,借用这种形式感来显示长命高寿的丰富内涵,同时也加强了整体感,可见作者构思高妙、匠心独具,为了使画面上部的白鹤更加突出,有意把梅花放在陪衬的位置;却也描绘得遒劲而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粉彩花鸟画是景德镇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粉彩花鸟画领域不同凡响,赋予了花鸟性格化的灵性。他善于从大自然中抓住花鸟富有情趣和生机的瞬间,根据不同的物象采取不同的技法,寄情寓意,意到笔到。笔断意连,摄花鸟之神、绘心中之情。如在《自然生趣》釉上粉彩圆盘,描绘了一朵盛开的芙蓉花,秀丽高雅、赏心悦目。小鸟画得非常之生动,它好像发现了含苞欲放的花,很惊喜,欢快地叫喊起来。作品通过鸟与花的对话,使二者呼应,产生了有机的联系。花并没画成红色,而是采用了比较清淡的蓝色,显得幽静雅致,整件作品表现出一种轻松自然的情趣,充满生命活力。

古彩花鸟的纹样味道较强,极富装饰性,常见的古彩花卉纹样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茶花、芙蓉、桃花、海棠、月季、牵牛花、葡萄、紫藤、水仙、蔷薇等,其中牡丹在古彩中画得较多,题材最为广泛的五伦图、四喜图、凤凰牡、孔雀牡、锦鸡牡等均有牡丹。许多大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陶瓷古彩装饰的研究设计工作,其笔下的古彩作品构图考究精到,风格鲜明而自成一格,蜚声中外。如其锦鸡牡丹古彩瓶,纯熟地运用古彩装饰形式,单线平涂,红绿鲜明,装饰味浓厚,线条颇见功力。彩瓶在艺术处理上,一反过去满身描绘的传统,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疏密穿插的构图方法,且又不失古彩的特点,由于高超的绘画技能,锦鸡的形态准确华美,给人既真实又美丽的感觉,很漂亮,看着令人出神,十分舒心。

还有些大师对颜色釉装饰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思想情感。运用颜色釉就好像运用颜料一样来表现人和物,表现画面的各个局部,达到油画颜料达不到的那种神奇的效果,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其猫头鹰高温色釉瓶,在这件作品中确实象使用绘画颜料一样使用了颜色釉,非常成功地表现了猫头鹰羽毛的质感、令人赞叹。画上还点缀了几片红叶,形成色彩鲜明的对比。颜色釉是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下流动的。其窑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很难捕捉它,而大师却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其陶瓷艺术功力之深厚。

墨彩始于明末清初,以康熙雍正时最为著名,是从粉彩技法中衍生出来的一种陶瓷装饰画种。它用新彩中的艳墨和矾红单独在瓷胎上勾线染色,不填罩任何透明色,但有时用金色来丰富画面,亦被称为墨彩描金。如作品设计的四季花鸟墨彩描金瓶,这是一件六面圆器陶瓷花鸟画面,每一面都有一副独立存在的完整画面。图片正面表现的是幽深宁静的松竹林,松竹林的形象占据了较大的画面积,空白处有一对小鸟唱着歌儿,欢快地从远处飞来。

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萃艺术,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彩绘[m]。北京:三联出版社,1960.

[3]叶佩兰。中国彩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十二

工笔画是一种不同于写意画的画种,它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绘画手法表现所描绘的物象。工笔花鸟画历史悠久,在色彩表现与线条处理上,构图与造型都别具一格,画风独特,与其他画种有着截然不同的美感。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用线条造型,这说明当时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方式就已经确立。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所描绘的洛神与周围的花草鸟兽也是用线造型,线条流畅如春蚕吐丝,绚丽的色彩也表现出很强的装饰美感。五代时期花鸟画“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所体现出来的装饰美也是广为人知的。到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达到了成熟阶段,折枝花鸟尤为突出。其中,代表性作品有吴炳的《出水芙蓉图》,描绘的是夏日的荷花,花色粉白相间,花叶中泛出金色,整体画面体现出装饰美感。清代花鸟画家恽寿平所表现的是淡雅清新的画风,经过处理更加具有装饰美的韵味。当代画家喻继高的工笔花鸟作品《玉兰图》也是具有装饰美的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可以明显看到宋人小品的影子,但具有很强烈的现代美。工笔花鸟画发展到现在,我们既要传承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技法,也要紧随时代的脚步,融合中西方绘画元素的精髓,拓展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表现领域,使其更具有时代特色。

装饰美是工笔花鸟画审美的表现形式。艺术领域包含装饰美和自然美两种美。自然美是自然形成的美,而装饰美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美。所以,在工笔花鸟画绘画中,我们应该充分表现其特点,将两种美结合起来,在构图、线条、染色以及造型的处理上注意其平面感和装饰性。工笔画与写意画的'表现手法有很大不同,它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在线条运用、色彩表现和空间构图上不同于西方绘画,并且在表现技法上也有别于写意画。创作工笔画要求画家具备细腻的表现技法,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在绘画中以形写神,表现出单纯、明快并富有节奏、韵律的装饰美。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用几根细腻的线条就能表现出活灵活现的花鸟。勾线之后填色,极透、极薄,体现出装饰美。中国工笔花鸟画在空间的表现方法上,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三维空间,而是以平面化的空间感加以体现,这种平面化处理手法使工笔花鸟画具有强烈的装饰特点。在宋代花鸟中,表现最多的是能传达情感、礼赞生命或寄托画家心绪的题材。宋代皇家画院所描绘珍禽鸟类是主要的绘画题材,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和林椿的《海棠图》等;文人则喜欢描绘汀花野竹以抒其野逸之趣。不管是富贵还是野逸,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工笔花鸟画经受了很大的考验,人们在欣赏它时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感,更需要许多创新的东西。很多学者、画家认为,保留和发展工笔花鸟画,必须传承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特点,在此基础上,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色彩、构图和表现技法,还应强化其线条、造型、色彩、构成等其他艺术语言,融合西方绘画艺术语言,保留并发展其装饰美,构建现代工笔花鸟画独立的语言体系,让工笔花鸟画在当今社会繁荣发展。艺术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还应紧随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中,人们更加注重装饰美的体现,工笔花鸟画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表现方法和装饰特点。

结语。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具有十分显着的装饰性,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在继承传统装饰美法则的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吸收了很多新的元素,这些新旧元素的融合铸就了当代工笔花鸟花的辉煌,成为时代的印记。当代工笔花鸟画正是因为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西方绘画的精华,很好地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光感、立体构图的原理,在构图色彩和表现内容上更加具有现代感和装饰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加重视对美的体验。工笔花鸟画要在未来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装饰美的重要作用,吸收其他艺术的审美法则,使它更具现代装饰的美感,才有利于工笔花鸟画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应当成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家探索与创新的方向。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十三

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是花、草、虫、鱼、鸟、兽等,又能够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花鸟画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时,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在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装饰上,以植物和动物(如鱼、鸟、鹿等)为主题是很普通的,使其成为仰韵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花鸟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独立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据画史记载,梁元帝肖绎曾画有《蝉雀百团扇》,南宋一画家也画有《蝉雀图》。可是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能够佐证。只是到了隋唐,异常是唐代,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才正式产生了。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在题材上,宋代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资料。

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它的使用价值体此刻精神和文化上,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是无可替代的,而无论作为客厅风水挂画,送礼佳品,升值等,花鸟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我国,人们都十分信奉风水运势之说,今日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之后,开始逐渐朝精神礼貌发展,而在家居或是送礼的字画中,也会讲究到风水的运用,一幅聚财、吉祥的风水画将是众人争相追捧的。而花鸟画,无论是从吉祥寓意上来讲,还是从画面展现出的精神美来说,都是藏友比较喜欢的字画类型,挂在家中或办公室、酒店、茶楼、不仅仅能够渲染艺术氛围,开拓视野,愉悦身心,并且其中所蕴藏的完美寓意,更能调节风水,改善运势,招财纳福,保佑吉祥。

下头举几个例子说说不一样的花鸟画都有何寓意。1、牡丹花牡丹是花中之王,绚丽灿烂,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牡丹画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也是美丽的化身,同时国画牡丹也有纯洁与感情的象征意义。

2、荷花荷花也是莲花,纯洁、崇高、廉明、清韵、长寿、清正。寓意和气,出淤泥而不染,信佛的也有寓意圆满、善心等,老人的卧室常常会悬挂此画。

3、梅花梅花的寓意是欢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还寓意崇高品格、高洁气质、铁骨冰心、傲骨怒放、高风亮节、万事如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这种题材在古代文人中颇受欢迎。

4、菊花菊花别名秋菊、黄花、帝女花等,在中国的农历九月开放,因“九”与“久”同音,所以菊花的象征意义就有象征长久与长寿的意义,菊绽开于寒霜、丽而不媚、闲适散淡的品质也是中国文人品格与精神的写照,被称为中国的花中“隐君子”。在悠久的文化历史中,菊花题材的画作被赋予了广而深远的意义。

5、喜鹊喜鹊的叫声象征着完美的寓意,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画家画的“鹊登高枝”,喻示一个人节节向上、家庭出人头地。

6、孔雀孔雀是最善良、最聪明、最爱自由与和平的鸟,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中孔雀是“凤凰”的化身,象征和谐的女性容貌,而白孔雀更是象征美满的感情。众所周知,花鸟画按照画风又能够分为:写实花鸟、写意花鸟和兼工三种。而写实与写意直到今日都是国画最大的两大画派,这两大画派创立于五代时期的“徐熙野逸,黄家富贵”。自晚唐以来,艺坛上的婉约明丽的流风逐渐代替了唐朝前期雄豪奔放的风格,到了五代,由于皇帝和贵族对这种流风的喜好,其风益炽。徐熙的野逸风格总体上来说,徐黄两家都是以真实地描述自然和表现生活为主要题材,可是徐熙画得最多的是江湖间的汀花水鸟,黄筌所绘则多是宫廷中的异卉珍禽。

其中,上文提到的黄熙就是工笔花鸟的代表,黄筌绘画技巧娴熟,善于取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荃之后也有许多著名的画家,比如北宋的黄居寀、崔白,南宋的李迪、任仁发,元代的王渊、边景昭、林良、吕纪,明代的陈老莲、任伯年,清代的恽南田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工笔花鸟作品。

在宋代,由于宋徽宗对工笔花鸟的重视,使得工笔花鸟也是盛极一时。享誉盛名的“翰林图画院”就是当时设立的。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原先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为了挑选为新建的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画院主持向全国召募画师,应召画家竟超过三千人。这种盛况一向持续到明清,由于文人画的崛起,使得工笔花鸟地位急剧下降,人们对工笔画的这种画法开始不屑一顾,认为是匠人所为。崇尚写意画法,注重表达情感的画作。

笔者从事花鸟瓷画创作多年,个人觉得工笔花鸟成功的路还是很长。我的工笔花鸟作品的美展示在洁白如玉的瓷瓶或者瓷板上,令人心动。在陶瓷上作画亦是有许多的装饰手法,一般按大的来说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在釉上彩中我一般是选择珐琅彩或者粉彩来画工笔花鸟,在釉下彩中则是选择青花。就珐琅彩和粉彩来说,装饰效果相近,一般是与国画花鸟相通的画法作画,只是需要注意其特殊颜料的料性,还有陶瓷烧制时的注意事项,这两种装饰方式是属于釉上彩的一种,显而易见,就是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进行作画,再二次入窑烧制。珐琅彩与粉彩色泽鲜亮明快,花鸟于白瓷上栩栩如生。那么青花花鸟呢青花瓷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名瓷,属于釉下彩。也就是说是在素坯上作画再高温烧制而成。作画技巧与水墨画相似,将青料在素坯上彩出浓淡变化,阴影明暗,做出空间关系。

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必须要拥有自我的风格与特色,多观察,多思考,结合自我的个人经历,创作出能表达自我的画作。如果想让工笔花鸟更加受人喜爱,就必须冲破框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似与不似之间找到平衡,不断超越和突破自我,加强艺术修养,创作出更新的作品来。

工笔花鸟论文最新文章篇十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够生动、形象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见证了朝代的更替,也目睹了由朝代更替所衍生的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工笔花鸟画领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画家,诞生了许多传世佳作。

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使工笔画这一画种初见雏形的则是帛画《人物龙凤图》,它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在帛上作画,尽管线条粗硬,但能较好地表现人和动物的形象。秦汉时期,工笔画造型生动,赋色与线条配合得当,如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八描”的工笔画创作手法得到发展,线条运用到位。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这一时期花鸟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在唐人研究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具有专长的画师,逐步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技法成熟,而且创造出多种风格流派的画法,如勾填法、白描墨染法等。元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风由艳丽转为清丽,配色更加雅致。明朝,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工笔花鸟画占据主流。清代,受西式画法的影响,明暗法广泛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

受到战争的影响,工笔花鸟画从清末逐渐呈现衰微的趋势,即便在这一不利于工笔花鸟画发展的时期,仍有很多画家为创作不懈努力,如陈之佛等。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剧烈,工笔花鸟画挣脱了落后的思想枷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影响着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稳定为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基于市场经济极其繁荣的背景,绘画艺术多元化态势显着。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激发了工笔花鸟画家强烈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是人们思想意识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更多持支持态度,推动工笔花鸟画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工笔花鸟画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其理念和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工笔花鸟画的画法上。不了解画法的观众,往往无法欣赏变化中的美,而很可能感受到画法的单调。其次,市场效应导致的“流水线”之风逐渐充斥着工笔花鸟画市场。一些艺术家为迎合市场而过于追求形式上的效果,无心真正潜心探索绘画艺术,使绘画浮于形式,创作的作品缺乏气韵。当代中国的工笔画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随着时代发展,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认清现代工笔画发展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寻求更好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丰富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精髓,注重其本质,这就要求画者在绘画过程中注重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融合,逐步体现绘画的气韵、力度与内涵。

将中国传统理论与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绘画过程,既能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丰富画作的精髓。文章从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材料运用、构图、色彩运用和技法语言四个方面进行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可行性分析。

1.材料运用方面。

众所周知,传统工笔画主要使用熟绢或者熟宣纸。熟绢与熟宣纸的优点是材质细腻、纹理柔和,缺点是色彩附着性较差,无法经受反复的渲染与制作。非宣纸类制品的质地与厚度虽然较之熟绢与熟宣纸好些,但是作品的气韵与表现力度均不如传统制品。笔者认为,虽然非宣纸类制品可以批量生产,但若想找回工笔花鸟画的绘画神韵与灵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绘画用纸的选择上遵循古法,寻求自然的本真。在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中,使用绢和宣纸绘画延续了很多年,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是找回现代工笔花鸟画绘画气韵的首要方式。

2.构图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方面讲究人物与风景的主次之分,前后讲求搭配,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境界,隐藏人为处理的痕迹,恢弘大气,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思想。现代工笔花鸟画尽管作品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构图也比较饱满,能够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也会让观众很明显地发现人为痕迹,存在刻意而为之的现象。因此,笔者大胆地建议: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在构图方面应回归理性,运用自然、和谐的构图理念,返璞归真,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底蕴,使画面形成一种宁静祥和的美好氛围。

3.色彩运用方面。

传统工笔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在不同时代存在较大的差别。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方面基本遵循的是根据绘画对象的类别赋予其不同色彩,这也是谢赫“六法”之一,而这种颜色的再现种类较少,这也是传统颜料制作手法单一导致的,这种颜色鲜明、气韵十足的配色恰恰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精髓。现代工笔花鸟画的配色丰富,导致了无法通过色彩辨别是哪一流派的作品的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化讲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颜色或清丽或鲜艳,均有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现代工笔花鸟画作也要注重色彩的运用。

4.技法语言方面。

传统工笔花鸟画在画法上主要通过勾勒、填色与渲染完成。之后发展出的“没骨”画法,指的是在未完全渗透的熟绢或熟宣纸上进行“撞水撞色”处理,从而逐渐弱化线条勾勒的作用。现代工笔花鸟画在传统技法上演变出众多的画面处理和表现方法,如皱纹法和局部矾染法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和处理,使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画面保持着一种复杂、高难度的特色,大大拓宽了创作题材与表现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传统工笔花鸟画古色古香的气质。因此,在技法语言方面,将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工笔花鸟画相结合是保持画作气韵特质的重要途径。

中国的传统绘画一直以来追求的是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升华和满足,而不是单纯追求绘画的现实性、形象性。现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受到文化交融与碰撞的影响,其所选题材、表达内容和绘画手法不断拓展,出现了新的审美境界。探索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必然要考虑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一影响逐渐加深。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正确发展路径是理性回归,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技巧相结合,汲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良传统,从而拓展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逐步创造出既能表现现代生活场景和情感,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的作品,这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画家不断为之努力的目标。

[1]陈燕秋。现代工笔花鸟画溯源。莆田学院学报,20xx(3)。

[2]赵小萍。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探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s1)。

[3]宋丽荣。浅谈当代工笔花鸟画现代造型的构成性。中国科技信息,20xx(15)。

[4]张娟。对现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形式的探索。美与时代(下),20xx(6)。

[5]张珂川。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变化浅析。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6]马芳。论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xx(6)。

[7]刘斌。浅谈工笔花鸟画的现代感及表现手法。景德镇陶瓷,20xx(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