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汇总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3:51:40 |
  • ZTFB |
  • 7页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如何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精选几篇优秀的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探索写作的奥秘。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一

历史方位能够标识自身所处的位置,搞清来时的路,辨明前进的方向,它是人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时空坐标。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来说,要避免迷失方向,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就必须准确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

既要搞清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方位,也要搞清楚在人类历史和世界发展中的方位,努力寻找自身发展与人类和世界发展的交汇点,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踏上现代化新征程,不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强大的生机活力,而且中国人民现在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也说明了,我国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同时,四大自信也在不断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让社会主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自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主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从发展方向看,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战略安排看,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发展任务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发展目标看,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发展定位看,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是”精辟概括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明确构划出我们从哪里来、现在何处、朝哪里去,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目标要求的精准定位。

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上。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看,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各国发展实践看,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新特点。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矛盾是前行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基础和基本依据。从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就是围绕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展开的。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文化需要也得到很大改善,但必须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有更高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必须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显然,如果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不再符合实际。因此,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但归根到底是对人民期盼和向往的回应。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深刻认识新时代担负的历史使命。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推翻三座大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合时代潮流、顺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坚决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取得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巨大成就,推进了深层次、根本性的伟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呼唤未来。十九大从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到“新时代”的特征,从“新矛盾”新判断到具体方略布局,都凸显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至上理念,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线,彰显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强调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个伟大”联成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提出的,体现于新思想、贯穿在新征程、承载着新目标,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条“精神脉络”。我们要从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四个伟大”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深刻认识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引领。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伟大实践探索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提炼概括,推进重大理论创新。

十九大报告清晰阐明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谋划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中,“八个明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着眼,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有机结合,把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具体化了。这是对十八大以来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进行的系统化归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四个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谋划。这“十四个坚持”彼此依存、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既有改革发展的路径,也有改革发展的目标,还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方略,是新时代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各领域工作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呈现了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准绳;三是突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要求,围绕新目标、新矛盾,抓住了改革发展的关节点。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深刻认识新时代需要把握的新战略。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就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安排。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这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目标,***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明确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目标,即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三个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充分体现了接力奋斗、层层递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三个目标”“两个阶段”,完整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完善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要求。报告围绕这一战略安排,对今后工作的着力点、主要任务、具体举措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奋力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实,做出了全面、宏观、前沿的重要科学论断。正确分析这一关键论断,有利于全党和全民理解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坚持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计划,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力量和信念。此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也与我国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有基本的相关作用。

第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

1.历史方向的内涵。

历史取向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物质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过程中纵向、横向、内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历史取向是一个多维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集成的系统,不仅包括时间,而且还包括空间。历史取向特别指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的关键性。在国家层面,历史取向是当前的前景和历史趋势。党的历史取向是党在世界发展环境中的边界,不仅包括党在时间尺度上的生存和进步,而且还包括空间尺度的边界。这个词用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

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阳国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9]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四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突出标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种极不平凡集中体现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阐释了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这种极不平凡是可载入史册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基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价值取向上,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收入分配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建设上,创造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作为、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开创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历史性影响。这种历史性影响,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完这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后,接着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显然,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发展起来且努力走向强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鲜明确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时代课题、历史使命、阶段性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理论准备,即提炼新理论、作出新概括。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都聚焦于回答时代课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时代课题,无不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去往哪里、走向何方。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在这一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会不断得以丰富。

如果说十八大以前,我们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解析和理论阐释的话,那么,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怎样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怎样理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课题。

(四)。

马克思说过,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对时代课题的解答,蕴含着我们党所担负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是通过推进“四个伟大”,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这种历史使命。应从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具体来说,把进行“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把建设“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和功业更加卓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加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风采。

(五)。

十九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理论创新,鲜明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物质成果一样,人们也创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他们只能在所处的时代中创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关于发展中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理论。这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立论基础。

(六)。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上进行新拓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五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内涵清晰而明确,讲的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六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实,做出了全面、宏观、前沿的重要科学论断。正确分析这一关键论断,有利于全党和全民理解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计划,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力量和信念。此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也与我国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有基本的相关作用。

第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

1.历史方向的内涵。

历史取向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物质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过程中纵向、横向、内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历史取向是一个多维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集成的系统,不仅包括时间,而且还包括空间。历史取向特别指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的关键性。在国家层面,历史取向是当前的前景和历史趋势。党的历史取向是党在世界发展环境中的边界,不仅包括党在时间尺度上的生存和进步,而且还包括空间尺度的边界。这个词用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

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二、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三、总结。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阳国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9]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作者简介】。

毛时玉(1964.04—)男,汉族,湖北潜江人,大学本科,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八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现实,做出了全面、宏观、前沿的重要科学论断。正确分析这一关键论断,有利于全党和全民理解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坚持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自己的思想指导和行动计划,增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力量和信念。此外,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向,也与我国的前进道路、前进方向、战略布局和战略水平有基本的相关作用。

第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和现实起源。

1.历史方向的内涵。

历史取向是人类活动过程中物质的实际状态,是由人类活动过程中纵向、横向、内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历史取向是一个多维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由时间和空间集成的系统,不仅包括时间,而且还包括空间。历史取向特别指出了这个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地位的关键性。在国家层面,历史取向是当前的前景和历史趋势。党的历史取向是党在世界发展环境中的边界,不仅包括党在时间尺度上的生存和进步,而且还包括空间尺度的边界。这个词用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文件。

2.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向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有着多层含义,可从历史方位含义自身来延展对其的解释,也可从多个层面来阐释其详细的内涵。第一,就历史方位的理念来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定位的含义,就是我国在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世界社会主义进步的步伐、我国社会进步的步伐中的位置和趋向,其不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局面的历史特性,也展现出其在横跨古今未来的空间特性。第二,从多维视角来表明它的内涵,有利于抓住其基本组成要素。历史方位有4种坐标,依次是时间坐标、空间坐标、发展坐标和矛盾坐标。从时间坐标观察,所谓的“新”字并非单纯的光阴交替,而是立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国出现的全新面貌和获得巨大成果的总体判定。从空间坐标观察,与世界其它国家对比,我国逐渐摸索出来的“中国道路”具有独创性和特殊性。

二、如何正确看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1、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了改革开放之后最明确的政治主旋律,是我党带领全民族为完成复兴梦的远大目标而践行的历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至今,党领导人民为了达成这个价值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和扎实的践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新的阶梯。这一理论所完成的时代性跨越是近现代全体人民前进过程中经验总结,是党领导下的伟大摸索的成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壮伟历程的结晶。

完成复兴之梦的前提,是应当争取民族自主和国家自强。对此,近现代许多进步人士持续探寻和践行着各种强国富民的途径,农民起义、开化地主改革、民族资本主义革命、马列主义争相出场,走过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尝试了器物改良、制度改良、文化改良,尽管它们都大大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然而中国却未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直至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才创造了达成全民族的复兴之梦的前提。

完成复兴之梦的关键,是要摸索出崭新可行的前进之路。从改革开放确立的总体发展方针,要求全党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敢于创造,开拓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随后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全民坚定不移走改革之路,开放之路,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完成复兴之梦的理论动力和精神支持。全新的发展之路,使得民族复兴之梦有了最为关键的方向。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谋划出“五位一体”总战略。同时,还要围绕着“四个全面”指挥棒,贯彻执行“五大发展”新观念。在这一届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国民经济维持着快速进步,医疗、教育、贫困等问题相继得到全方位的应对,民众财富持续增加,大众安全感、满足感有了明显提升,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改观。我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平均贡献度大于30%,位于全球首位。我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改变着地区局势和当地经济结构。我国的整体国力持续提升,为全民族的复兴之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

2、重塑了社会主义在人类发展中的“新生命”

肇始于16世纪初《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社会主义理念,装载着人类最美妙的梦想,并在世界各国普及开来,各个学者将它发展成为了科学理论,影响了世界500多年。从1900年代初期至今,全球的社會主义潮流进入了风起云涌、高潮迭起的阶段,其展现出一波高潮,一波低潮,再度高潮,再度低潮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标志着其从理念进入了实际,成为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全球局势为之一变,因此成为首个高峰。随着苏联体制获得的巨大成功,它成了绝大多数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竞相模仿的对象。苏联模式是苏联领导人在缺少前人经历和参考的情形下,摸索出来的体制和方式。它结合了那个时代的国内外形势,通过实践建立了第一套社会主义体制。苏联模式最明显的体制特点就是采取了公有制模式和计划模式,忽略了生产整体的均衡性,不重视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政体上选择了极权体制,忽略了各阶层人民广泛参政议政的宗旨;文化上极度一元化,舍本逐末,忽略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打击各民族各阶层的文化特色。在国内外形势突变的过程中,没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导致了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完全失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之而来的是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低谷。目前,只剩下“1大4小”五国还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健全和推动着特色社会主义,使之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强劲的活力。“4小”即为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它们主动学习我国,也在探寻着符合自身情况的体制改革之路。欧美区域冷淡许久的左翼群体再度活跃,一波波示威罢工和占领活动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体制;有的拉美国家干脆宣告本国已经转型成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化身扭转资本主义糟糕局面的势力。我党坚持把社会主义理念用在当下的时期,不但用得对用得好,使当今文明中增强了影响力和感召力,而且对人类社会前途给出新的观念、体制、道路和模式的新的选项。

3、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论针对国内或者国外,不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社会实践中,长期有着各样的误解,甚至有些西方右翼分子将其理解成“中国特色資本主义”。“中国模式”作为一种中立性评价,在国际上有着比较广泛的传播,也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相对中肯的理解。虽然十九大召开前后,网络还有不少怀疑的争论,指出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民主主义,乃至于资本主义的变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事实上结合了当前“和平与发展”主旋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和文化果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个解读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有别于苏联模式,补充了后发国家谋求发展的模式选择。

革命性的技术改良和生产力爆发的结果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基本表现就是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新世纪后,更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英国在17世纪率先启动了社会的工业化,其现代化方式成了后进国家遵照的基础途径。它是依赖资本运作模式的现代化之路,从生产方式上采用了市场主导模式,所有制形式为私有制,体制上推广民主选举体制,思维理念提倡自由化、个人主义,从而确保了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全人类的整体进步发挥了十分重大影响力。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人和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自我等多重的社会矛盾,周期性经济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疾。

随着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摸索出了独立于欧美的现代化途径,而且完成了经济的蓬勃进步,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高,甚至在二战后成了仅次于美国的第2强国。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现代化道路由此成了同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模仿的对象,其中包含新中国。但是苏联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导致了劳动者缺少主动性,企业没有进步的内发活力,整体工作拖延;并且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引发了产业结构错位,生产效益极低,人民生活逐渐变得窘迫。苏联模式的悲壮结局说明了这个现代化道路遇到了重大失败。

三、总结。

我国特有的民情、使命和担当,要求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必定是独特的。现代化的实现不但不可能照抄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之路,而且也要有别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方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可以解析为“三个新”,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新跨越”,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生命”,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模式”。我国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不但能够和现代化有着良好的融合,并且还能融合得更好,对人类现代化和发展中国家的进步指明了可供参考的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范明英,刘旭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方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

[2]任新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哲学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1).

[3]阳国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思维特质和时代贡献[j].社会科学家,2018(12).

[4]董仲磊,权国兴,晁斌,陈晶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意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05).

[5]董仲磊,权国兴.全面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划时代意义[j].青海党的生活,2018(09).

[6]张兆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j].长白学刊,2018(03).

[7]何军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析[j].发展,2018(04).

[9]杨晓晖,李艳,侯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02).

【作者简介】。

毛时玉(1964.04—)男,汉族,湖北潜江人,大学本科,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九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为突出标注。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这种极不平凡集中体现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阐释了所解决的难题和办成的大事。这种极不平凡是可载入史册的。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基于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价值取向上,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收入分配上,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建设上,创造性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作为、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开创性。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实际上就是历史性影响。这种历史性影响,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总书记在讲完这五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后,接着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显然,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发展起来且努力走向强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鲜明确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时代课题、历史使命、阶段性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理论层面思考如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理论准备,即提炼新理论、作出新概括。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都聚焦于回答时代课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时代课题,无不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去往哪里、走向何方。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在这一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意义会不断得以丰富。

如果说十八大以前,我们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解析和理论阐释的话,那么,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就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怎样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怎样理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课题。

(四)。

马克思说过,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对时代课题的解答,蕴含着我们党所担负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这就是通过推进“四个伟大”,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牢记这种历史使命。应从强起来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推进“四个伟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具体来说,把进行“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把建设“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和功业更加卓越;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更加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风采。

(五)。

十九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理论创新,鲜明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正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物质成果一样,人们也创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他们只能在所处的时代中创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内生性特质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关于发展中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的理论。这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立论基础。

(六)。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致力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时代课题,实现新的历史使命,在理论上进行新拓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征程。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十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所有的改变仿佛发生在瞬息之间。虽然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往昔的峥嵘岁月,但是怀揣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我们都深谙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党始终扮演着向导的作用,为我们指引方向,带来黑暗中的光明。正是印证了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存在即合理,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无道理,中国共产党在黑暗的时代引领人们走向光明,带领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奋起反抗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在新时代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党的十九大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对此,我有以下见解:

第一点:面对党和国家的新形势和赋予我们的新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并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第二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行动指南,把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必须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将学校引领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去,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添砖加瓦。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十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全面准确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想、新方略、新征程,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是我们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对所处历史方位作出判断,是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依据。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其基本依据是对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前提,是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之后,党的十三大集中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又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进展,分别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阶段、跨世纪、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等重大判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

新时代:基本国情与历史方位的变与不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如何从“变与不变”的双重视角来辩证地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

从不变的视角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是我们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胜利的重要基石。

从变的角度看,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些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最明显的理论依据。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看清脚下的路,是为了翻越眼前的山。回顾历史,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路,看清我们走到了新时代的实际;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有“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豪情,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新时代,需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需要把指导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新方略。党的十九大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对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十四条坚持”的战略部署,这是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回答,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壮美蓝图。

新时代,需要新气象。需要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勇于改造客观世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需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气象,必然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气象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面向新时代,更需要有新作为。新作为是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气象的落脚点,没有新作为,理论就不可能走进实际、目标不可能变为现实。新时代对新作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要集中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积极作为。要在积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十二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倍加自豪也倍加兴奋。新时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人们也容易把自己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不论大事小事都与“新时代”勾连起来。这种拥抱新时代的心情可以理解,这种讴歌新时代的意识也值得赞许,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不妥的,也是不严肃的。我们不要也不能把“新时代”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内涵清晰而明确,讲的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这一新时代有着十分确定的科学内涵,就是党的十九大。

报告。

做出的“五个时代”的科学阐述。

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书写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奋斗目标”的角度,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中国社会将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分两步走用三十年的时间全面实现现代化,把中国社会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人民期待”的角度,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全体人民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发展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展。

从“历史使命”的角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谱写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从“世界意义”的角度,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为世界实现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新时代意味深长,就是党的十九大。

报告。

做出的“三个意味着”的重大判断。

谈谈对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理解300字篇十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把握全局、运筹帷幄,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发生历史性变革。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鲜明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出台并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反腐败斗争气势猛烈,决心、勇气、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谓史无前例。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二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不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成就巨大。

三是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党对全国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领导,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举措陆续落地实施。使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四是全面依法治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五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注重军民融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显著提高了国防实力和军队现代化水平。

六是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历史性变革。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发展观、合作观、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经济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为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是新时代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是当代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也是当代世界的重大政治事件。十九大在全党全国产生影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在世界受到关注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十九大取得了历史性的理论成就、政治成就和组织成就。

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是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举起了这面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旗帜。十九大最重大的政治成就,是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征程。十九大的组织成就是,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十九大最重大的组织成就,是进一步确立了***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十八大以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创立和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决定性因素。十九大这三大历史性成就,理论成就是灵魂和主线,政治成就是框架和支撑,组织成就是关键和保证,三者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铸成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意义和内涵作了充分论述,讲了“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时代”,归纳起来说,新时代就是中国强起来的时代,就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就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十九大围绕这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任务。主要有:第一,明确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时代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第二,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判断,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第四,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第五,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指明了党和国家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第六,作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第七,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的重大部署。第八,作出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新时代一系列战略部署,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一个有深厚根基和充沛底气的中国。它的深厚根基,就在于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我们的政党是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创新时期、开启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远大、前途光明。它的充沛底气,就在于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倍感自信自豪,同时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拿出勇气、拿出干劲,在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我们迈向未来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要有新状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开创新局面。

首先,要掌握新时代的新武器,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抓好学习坚持贯彻十九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全党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其次,要落实新时代的新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善于从变化了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谋划发展,把解决不平衡发展与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三,要贯彻新时代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