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大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2:35:42 |
  • ZTFB |
  • 12页

电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娱乐方式,也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避免重复犯错。以下是相关资料中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一

1、生产工具方面: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牛耕的使用。

(1)我国在(春秋末年)时期出现了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的意义: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3、水利工程方面:兴修都江堰。

(1)都江堰的修筑时期:(战国时期),修筑者(李冰)哪国人(秦国)。

(2)都江堰的作用:防洪、灌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这段材料说的是什么水利工程?都江堰。

二、政治变革。

1、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纷纷实行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2、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效果最显著的是(商鞅变法)。

3、说出商鞅变法的时间、支持者、变法的内容、变法的作用。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起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形成了(封建)社会.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二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三

1.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世界上现存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

23.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24.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25.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27.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28.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29.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31.我国历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32.公元前6,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33.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3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5.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长诗《离骚》被译成多国文字处理;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36.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37.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一书里。

38.春秋晚期的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39.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0.秦长城西起临、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41.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2.公元前2,陈胜和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43.公元前2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民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44.公元前2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45.汉文帝、景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四

12,蒙古各部推戴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立中统。1271年,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的残余武装,统一全国,实现了唐末以来国家空前的大一统。

忽必烈为巩固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政事、军事、监察;地方上,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

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当时的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往来频繁,和平共处。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四、元朝的疆域。

元朝的版图空前辽阔,北至漠北,南到海南,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第13课宋元的科学技术。

一、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指南针、火药的发展和西川。

宋朝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中,南宋时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之中,人们发明了火球、火箭、火枪等各类火药武器。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

三、沈括、郭守敬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撰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他创制的“十二气历”十分先进。他是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词并意识到石油的用途与价值的科学家。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编成的《授时历》推算一回归年长度是365.242日,和地球实际线太阳一周的周期只差26秒。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五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十一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乘轿出行。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4.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的存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十二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时的民族融合:(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统一)。

表现:许多汉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形成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回族。

作用: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三、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六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修成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该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给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二、宋词和元曲。

宋代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是词的兴盛。宋代涌现出来很多杰出的词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北宋的柳永、苏轼,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是北宋最杰出的文学家,在多数文学形式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开创了豪迈奔放的新词风,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李清照发明了婉约的词风,擅长以浅近的语句、白描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真挚的感情,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他以悲壮慷慨的词,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悒不平之气。其中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语以寄之》最为著名。

元曲以杂剧为主。杂剧作家辈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最为著名,他一生写过60多种杂剧,其中《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三、绘画和书法。

宋微宗在绘画和书法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花鸟画细致传神,“瘦金体”书法自成一家。张择端擅长画风俗画。他的《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宋代的书法家中,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号称为“北宋四大家”。赵孟頫则为元代书法巨匠。赵书用笔圆润,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

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一、明朝的建立与制度。

元末红巾起义爆发。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占领大都。朱元璋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三司互不相属,直接对中央负责。在中央,取消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对皇帝负责。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太浩》,完善司法制度。完善学校制定,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

二、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采取措施撤藩。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是为明成祖。明成祖登基后,改北平为北京,14,正式迁都北京。明成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宦臣,设立东厂。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七

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

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而发明的,距今大约七千年。而农业大约是在距今一万多年前开始出现的。在农业生产出现之前,人类的远古祖先靠原始的狩猎、采集维持生活。由于所获食物的有限,一般都是随即消费掉了,很少需要贮存;贮存容器多由大自然中的植物枝条或较大些的果实硬壳加工、编制而成。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以后,一方面所获取的食物多了,需要贮存多余部分以备无收获的季节食用;另一方面,植物的种子也需要贮存保留至来年再种;再者,要防止自然界其他动物、虫类对贮存食物、种子等的危害,原先的那些容器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因此,陶器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农耕生产的伴随物。

陶器的发明与火的利用,是与人们对于粘土的认识分不开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远古祖先们逐渐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会变得硬结起来,如再经火烧烤,则会变得更加坚硬,且火烧时间越长、火力能达到的程度越高,粘土的坚硬程度就越高。这时候的粘土,即使再泡进水里,也不会松散或变软,且再不会回复到粘土的原本形态。因此,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远祖认识火和粘土的性质、作用的结果。

彩陶,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有彩绘装饰图案的陶器。它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彩陶是在陶坯上直接绘制图案,然后入窑烧制的,其特点是彩绘图案可经久不脱;彩绘陶则是将花纹图案绘制在烧成后的陶器表面,其缺陷是图案花纹容易剥落。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制作,主要有几个环节:挖陶窑、制陶坯、烧制。

当时的陶窑主要有两种形式:横穴窑、竖穴窑。它们的面积一般不大,大型陶器一次只能烧制一只,小型的一般一次也只能烧几只到十几只。

彩陶的坯子一般是手工制成,具体有两种方式:小型的器物大多直接用手捏塑的方法制成陶坯,比较大型的器物用泥条圈叠筑法或泥条回旋盘筑法。前者是先把经过充分搅拌、揉捏的粘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做成一个个圆形泥圈,再把泥圈一个接一个地迭起来,制成坯子;后者是把一根泥条回旋盘成陶坯的雏形。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陶器的制作也开始采用轮制法。这样制成的陶器厚薄均匀、外形美观。

初步成型的陶坯在稍稍晾干后,要用光滑的石子或其他一些光滑坚硬的工具对它的表面进行压磨,以使之缜密平整。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八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第七、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4.书法: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在书史上留下“笔谏”的美名。

5.绘画:隋唐时,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影响较大有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画圣)等。

6.莫高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九

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目的:巩固统治)。

(1)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2)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

早在明末,沙俄一直侵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并占领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康熙帝多次派员交涉无效。1685年和1686年,清军两次在雅克萨战胜俄军,俄军被迫同意和谈。

中俄于1689年达成协议,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俄东段的边境地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二、台湾回归祖国。

17世纪,荷兰和西班牙入侵我国的台湾。后来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人,独占台湾,一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大败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他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三、清朝疆域。

清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经营,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强大的国家。清朝。

幅员广大,基本上奠定了今日中国疆域的规模。

第20课明清的科学技术。

一、明代的长城与明清紫禁城。

明代的长城是明王朝与北方民族冲突的产物。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300多千米,被世人称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

明清时期,北京成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宫城又称紫禁城,位于全城中心位置,是一组设计严谨、宏伟壮丽的建筑群。

二、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在世界医学领域有。

很高的的学术地位。

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朝后期一位杰出的科学技术专家,写成了名著《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涉及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30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作者重农工、重实学的思想。

二、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光启是明末农学家,写成农学巨著《农政全书》,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

第21课明清的文化艺术。

一、明清小说。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明清时期还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其中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最为突出。

二、绘画和戏剧。

明朝绘画有浙派和吴派之分。清初画坛以石涛和朱耷为代表的“四僧”最有创意。清朝中期以郑燮、金农等人最有影响,号称“扬州八怪”。明清时期最有名的戏剧作品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三、《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修成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一

导致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大泽乡引发农民起义,在陈建设政权,陈胜为王。

起义失败。

2、项羽取得巨鹿之战(前207)胜利。

秦灭时,正式接受秦朝统治者投降的农民军领袖是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二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生产活动。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约70万-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采集、狩猎。

懂得爱美。

氏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是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

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从商朝开始的。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三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

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3、12,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6、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7、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8、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60、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四

一、远古居民:(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图: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用火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二、原始农耕生活:(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活动生产工具住房用具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

七千年长江流域浙江省余姚市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磨制石器耒耜耕地干栏式房屋(水井)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

五六千年黄河流域陕西。

纺织。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三、远古的传说: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而成。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文字,编出乐谱)。

4、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贤能)。

5、尧舜禹优秀品质:

(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2)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3)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死后埋葬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五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篇十六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p62)。

2、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p63)。

4、文化: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p63)。

6、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护的设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说明新疆地区在历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八、丝绸之路:(七上p78)。

1、陆地: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引进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从广东的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3、作用:沟通中西交通,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

4、历史价值: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于当今旅游事业的发展和考古工作的开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