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十一篇)
- 上传日期:2023-01-14 13:23:27 |
- ZTFB |
- 14页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一
本学期高二化学学科组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就化学而言,高二化学教学文科班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该模块是在高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的学习,但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理科班要完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班,高二年级共有3个理科班,其中一个理科重点班,一个音舞美班,一个体育特长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差,打好基础是关键。9个文科班,文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化学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三、教学进度
《化学反应原理》
绪言: .8.2——8.2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010.8.3——8.10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2010.8.11——8.1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010.8.13——8.20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0.8.21——8.24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2010.8.25——8.26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010.8.27——9.3
第三节 化学平衡 2010.9.4——9.20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10.9.21——9.22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0.9.23——10.1
期中复习备考 2010.10.3——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2010.11.20——11.22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010.11.23——12.4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2010.12.5——12.11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010.12.12——12.20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0.12.21——12.30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1.3——1.4
第二节 化学电源 2011.1.5——1.7
第三节 电解池 2011.1.8——1.15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2011.1.16——1.17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1.1.18——1.20
期末复习备考 2011.1.21——
《化学与生活》
绪言 2010.8.2——8.2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2010.8.3——8.9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2010.8.10——8.16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2010.8.17——8.23
第四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010.8.24——8.30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0.8.31——9.5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2010.9.6——9.14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2010.9.15——9.22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0.9.23——10.1
期中复习备考 2010.10.1——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2010.11.20——11.27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010.11.28——12.5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2010.12.6——12.13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2010.12.14——12.21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0.12.22——12.28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2010.12.29——1.3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2011.1.4——1.8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2011.1.9——1.14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11.1.15——1.20
期末复习备考 2011.1.21——
四、教学目标与任务:
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展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把研究新课程中增加的实验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设置与旧大纲的不同点为突破口,深刻、具体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引,对照课标进行备课,特别注意新课标中增加的内容、实验、知识顺序的编排的不同,注意研究不同的教材对课标的知识点阐述、教法上的不同,从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本学科的教学稳步前进。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坚持集体备课,尽量使用电子备课,提高备课效率。
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对成绩稍微好的学生更要不断加强指导。针对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在教学上采取稳步前进的策略。即新课要求讲解详细,适量的作业, 及时评讲,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遇到学生不过关的地方要及时补上,以减少高二复习的压力。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和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高二化学教学及高一化学复习。
2、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会议精神,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教学辅导。
4、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目标
5、 加强学生学习化学心理辅导,从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和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外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和习惯。和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外的兴趣,调整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和习惯。
6、收集同类学校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开展及时的学校和教研室的教学交流和探讨,并及时调整的教学目标的措施。
7、理科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重于实验和课外知识的探究和收集及整理,加强逻辑教学,落实基础知识。
8、指导学生作好课堂教学笔记,加强交流学习。自觉完成课外练习,认真及时更改错题。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二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 cu2++2e-→cu
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
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2节)
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δh<0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nh4hco3与ch3cooh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反应的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常数
(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
α(a)=
(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
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题分析】
例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2o3(s)+3co(g)=2fe(s)+3co2(g) δh=-25kj/mol
(2)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47kj/mol
(3)fe3o4(s)+co(g)=3feo(s)+co2(g) δh=+19kj/mol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在一起.
将方程式(3)×2+方程式(2);可表示为(3)×2+(2)
得: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δh=+19kj/mol×2+(-47kj/mol)
整理得方程式(4):fe2o3(s)+co(g)=2feo(s)+co2(g);δh=-3kj/mol
将(1)-(4)得2co(g)=2fe(s)+3co2(g)-2feo(s)-co2(g);δh=-25kj/mol-(-3kj/mol)
整理得:feo(s)+co(s)=fe(s)+co2(g);δh=-11kj/mol
答案:feo(s)+co(s)=fe(s)+co2(g);δh=-11kj/mol
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
阴极反应式: ;
总电池反应式: .
解析: 作为燃料电池,总的效果就是把燃料进行燃烧.本题中co为还原剂,空气中o2为氧化剂,电池总反应式为:2co+o2=2co2.用总反应式减去电池负极(即题目指的阳极)反应式,就可得到电池正极(即题目指的阴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 .
答案:o2+2co2+4e-=2co32-;2co+o2=2co2
例3、下列有关反应的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热的自发过程都是熵值减小的过程.
b、吸热的自发过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过程.
c、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
d、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可以的.
解析: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使熵值减小、增加或无明显变化,故a错误.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片面的,要用能量判据、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来判断,d错误.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是正确的.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在25℃和1.01×105pa时,2n2o5(g)=4no2(g)+o2(g);δh=56.7kj/mol,(nh4)2co3(s)=nh4hco3(s)+nh3(g);δh=74.9kj/mol,上述两个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又都是熵增的反应,所以b也正确.
答案:bc.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二)
【知识讲解】
第2章、第3、4节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
(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
(3)特点
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经验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 ,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 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
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 k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
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表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
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三、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
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qc<ksp时,体系中若有足量固体,固体溶解至平衡.
(2)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四、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
(2)生成弱电解质
主要是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oh-生成h2o.
(3)生成气体
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
2、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
(1)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
对δh-tδs<0的离子反应,室温下都能自发进行.
(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
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
3、离子反应的应用
(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
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
(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
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软化硬水:
ca2++co32-=caco3↓,mg2++co32-=mgco3↓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三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第二章、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
(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
(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
2、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
(2)表达式:v=△c/△t
(3)特点
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反应速率常数(k)
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经验公式
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
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2)催化剂的特点: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
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
(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
(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
(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在合成氨生产中,达到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条件有时是矛盾的,故应该寻找以较高反应速率并获得适当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一般用铁做催化剂,控制反应温度在700k左右,压强范围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间,并采用n2与h2分压为1∶2.8的投料比。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常数
(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
α(a)=
(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
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
(2)浓度的影响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
(3)压强的影响
δvg=0的反应,改变压强,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δvg≠0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反应的方向
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即δh<0的反应大多能自发进行。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nh4hco3与ch3cooh的反应。有些吸热反应室温下不能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进行,如caco3高温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熵是描述体系混乱度的概念,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反应的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产生气体的反应为熵增加反应,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δh-tδs<0的方向进行,直至平衡状态。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一、水溶液
1、水的电离
h2o⇌h++oh-
水的离子积常数kw=[h+][oh-],25℃时,kw=1.0×10-14mol2·l-2。温度升高,有利于水的电离,k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
室温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
酸性溶液:[h+]>[oh-],[ h+]>1.0×10-7mol·l-1,ph<7
碱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2)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
(1)水解实质
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
(2)水解类型及规律
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
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动
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
三、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
(2)生成弱电解质
主要是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oh-生成h2o。
(3)生成气体
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
2、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
(1)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
对δh-tδs<0的离子反应,室温下都能自发进行。
(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
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
3、离子反应的应用
(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
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
(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
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
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软化硬水:
ca2++co32-=caco3↓,mg2++co32-=mgco3↓
四、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概念
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积ksp的特点
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
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
qc
(2)沉淀的转化
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第四章 电化学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电解)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
阴极:2h++e-→h2↑
总反应:2nacl+2h2o
2naoh+h2↑+cl2↑
(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
(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
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
阴极反应: cu2++2e-→cu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
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四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
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精心准备导学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七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
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oh-(aq)=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八
1、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
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九
1、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阳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nana>k>rb>cs。金属键的强弱可以用金属的原子
2、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不作要求)
概念
表示
条件
共用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向提供给另一原子共用所形成的共价键。
a:电子对给予体
b:电子对接受体
其中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对电子,另一原子必须能接受孤对电子的轨道。
(1)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①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②形成条件:
a.中心原子(或离子)必须存在空轨道
b.配位体具有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③配合物的组成
④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原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3、分子间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静电作用,比化学键弱得多,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范德华力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则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4、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
5、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沸点大小的判断: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但存在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往往反常地高。
6、nh3、h2o、hf中由于存在氢键,使得它们的沸点比同族其它元素氢化物的沸点反常地高。
影响物质的性质方面:增大溶沸点,增大溶解性
表示方法:x—h……y(n o f) 一般都是氢化物中存在。
7、几种比较:
(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
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成键性质
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
电性作用
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金属内部
实例
nacl、mgo
hcl、h2so4
fe、mg
(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概念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相同
不同
共用电子对
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成键原子电性
电中性
显电性
形成条件
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3)物质溶沸点的比较
①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②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a.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b.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式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c.原子晶体:键长越小、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③常温常压下状态
a.熔点:固态物质>液态物质
b.沸点:液态物质>气态物质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十
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c(na+ )>c(s2-)>c(oh-)>c(hs-)>c(h+) 或:c(na+) +c(h+)=2c(s2-)+c(hs-)+c(oh-)
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配制fecl3,sncl4 ,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 al2s3 ,mgs,mg3n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 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 ,alcl3 等溶液反应. 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 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 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 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 (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 (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 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体。
10.其它方面 (1)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学习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之。
化学选修三教学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三教学计划篇十一
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 na2o·sio2
硅酸钙:casio3 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 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 k2o· 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模板12篇)
- 2023年高校开学第一课讲稿(精选12篇)
- 2023年400米运动会加油稿(模板12篇)
- 公司三级安全教育试卷答案(大全12篇)
- 最新为校运会运动员加油稿200字(优质17篇)
- 校运会加油稿80字(实用11篇)
- 2023年财政系统调研报告(精选13篇)
- 2023年祝老师八十大寿贺词(大全16篇)
- 程序员辞职书汇总 程序员辞职的理由怎么写
- 学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通用(优秀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