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林业技术论文发表(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2:34:38 |
  • ZTFB |
  • 8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方向。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组织我们的思维,并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个结构框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佳句,可以让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一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育苗发展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滞后性。主要原因是在于我国林业育苗依旧采用传统的育苗技术和育苗方式,使用塑料袋把每一个苗分开,塑料袋里面装有树种和适宜苗木生长的黏土,在育苗场地里调节相关湿度和温度。根据环境构建有效的苗木客观因素调整,经过一段时间培育的苗木就能够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苗木也有劣势,就是苗木的根茎比较细,因为朔料袋的透氧性很弱,对水份的留存度很好,但是不能及时地把多余的水分蒸发出去,导致根部不能很好地置换营养,使根部的营养输送缓慢,所以,在成长以后会出现根茎吸收水分不足的情况,很多苗木的根部会出现卷根、偏根的现象。当苗木转移栽培以后,在树叶和树干需要营养的情况下,根茎不能够及时地吸取和补充养分,导致有些树木出现顶端枯萎的现象,严重的导致死亡。林业部门在开展补救措施的时候,也只是对周边的土壤进行有机成分的添加和树干除虫等相关的保护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种育苗状况的发生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为了提高人工育苗的成功率,开展林业育苗容器进行育苗可以让幼苗免除虫害的侵扰,容器还能够保持幼苗根系的完整性,通过容器所培养出来的幼苗根系有着很好的完整性。但在容器使用的过程中,因为技术掌握不当和对技术使用的技巧掌握不娴熟,也会导致幼苗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低劣根茎的情况。科学容器育苗方式是提高林木幼苗质量的核心,同时高质量的苗木也是林业建设的关键。

2.1容器育苗的关键和发展情况。

林业育苗阶段是开展林业造林工程发展的关键性阶段,育苗的技术对于将来造林建设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造林的初期林木质量的优劣是整个造林发展的核心。运用传统的方式开展育苗建设,是为了在容器中保持根系的平衡,因为根系初期成长的时候比较细,没有固定的容器,根系自由生长,不能保持根茎主茎的营养吸收,多余的根茎毛须会带走大量的营养,所以,运用容器栽种根茎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另外,运用容器让根茎切断空气,保证了幼苗对病虫害的抵御。在可续技术不断的发展中,我国的容器也在变化发展,淘汰了一批比较传统和落后的容器,选择透气、透水性能较好的,所选择做容器的材料要有容易分解、容易穿透的特点,这样在阻挡病虫害的时候,可以让植物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光照。符合以上特点容器是合成材料居多,一般都是容易降解的塑料。很多发达国家都喜欢使用无纺布容器来培养育苗,这种容器能够把缓释全肥通过压缩放到容器中,压缩过的容器也减小了占用的体积和面积,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也减少了相关的费用,同时也更加的便捷。近年来,我国也开始运用无纺布作为培育幼苗的容器,广大造林用苗者也逐渐了解到轻基质容器苗木造林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改变了普通苗木造林的传统思想。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2.2容器育苗操作技术的概述。

容器育苗技术是整个林业育苗技术的核心,同时也是林木育苗技术的基础性技术工作。在容器育苗的规定操作步骤中,一定要保证容器的清洁,如果有杂质参杂其中,会影响苗木质量。第一步,细致清洗所有的容器,然后将清洗好的容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方便统一管理。容器内部所运用的土壤都是肥沃的森林土壤,黑土的矿物质含量比较高,所以,含有大量养分。养分的存留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同时也是育苗的机制,要保持土壤的内部湿润性,因为水氧充足是苗木生长的关键。苗木生长状态的优劣对于今后造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前提要保障其营养和水分光照的充足。为了保障所有的苗木根系呈现竖直状态,就要对林木开展假植工作,因为根系的膨胀会影响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严重影响根苗中主根的质量。有时候植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长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人为地采用控制方式,防止出现窝根、露根的情况。一棵林木是否健壮关键在于林木根系的状况,同时也是林木成活率的根本,所以,在林木培植期间,维系好根茎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3苗期管理的完善措施。

要想加强苗期管理,就要有效地把技术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前期准备各项措施,做好种子的贮藏和处理、整地、施肥、作床、土壤消毒、播种等一系列相关工作。育苗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在苗木出土发展以前保持苗床的湿润度,当苗木的出土率达到一定的标准以后,再开始运用农药解决病虫害问题。因为刚长出地苗木抵御能力低,同时其根茎的表皮很柔软是害虫侵蚀的主要对象,使用退菌特、多菌灵等农药。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喷洒消毒液,对苗木除草,保障苗木的营养吸收不被其它物种抢夺,除草根据土壤板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都是在幼苗长出真叶的一段时间后,为了让土壤里面的养分不断循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开展松土的作业方式,待苗木出齐后先对苗木进行间苗。一段时间以后要筛选苗木,把体制比较弱的苗木移除,为结实的苗木腾出生长空间。当苗木在第一次初步长齐以后,先要施肥,所施用的肥料主要以氮肥和磷肥为主,尿素为辅。当苗木的叶子浓郁以后,施肥的周期可以逐渐延长,但要保障肥料的充足。苗木生长过程中先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止,在生长时期就加以防范,常见的害虫有金乌龟、红蜘蛛等,在害虫还是虫卵培育期时就要及时喷洒农药,采取措施。

4结语。

为了加强林业育苗的整体发展与稳定,本文就林木的生长情况,育苗的发展状况以及在育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分析。通过加大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推行容器栽种技术,采用了一系列措施提升林业的育苗质量,改进造林方法以及育苗技术,有效促进林业的持续性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二

摘要:园林绿化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已经越来越常见,大至城市、单位、企业园林绿化,小至家庭、个人园林绿化,但因园林绿化缺乏合理的养护管理,进而影响了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制约了园林绿化功能的发挥。对此,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园林绿化养护措施,对园林植被进行合理、恰当的养护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人文价值。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管理措施;建议。

引言。

随着城市的规模建设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加快城市建设最大的努力方向就是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绿化的理念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它不仅代表着对我们生活环境的一种质量要求,也是我们走向文明化城市的综合体现。当前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管理程度已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发现园林绿化养护过程中的缺点,不断地寻求更精心更贴切的养护管理方式才能促进城市的绿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概述。

1、园林绿化养护的内涵。

很多人都认为对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只是一味简单地重复着机械的劳动,对于园林的建设管理存在很大的偏差,当今的园林绿化管理不仅要研究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生长规律,在植物生长的整个历程中都要讲究修剪、施肥、防虫、灌溉等多种技术管理,采取良性的人工干预培养,让种植的植物能够组合成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园林绿化效果。平时在对植物的管理中主要分为3个工作大类。首先是平时的保养工作,大部分的植物每天都要进行浇水除草等工作;其次是周期的保养工作,在每一个间隔期都要对植物进行适当地修剪施肥,防止病虫等措施;最后是专项的养护工作是对于某些特别的情况或者特别的植物进行特定的工作,在某些特殊的时期对园林的绿化灾害进行预防等。

2、对于绿化养护的重要意义。

绿化养护工作相对来说是一种时间较长、反复机械的工作,采用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对提高园林绿化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绿化养护工作能提高绿化的质量,美化景观,丰富我们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通过绿色植物的养护管理实现园林造景作用不仅美化环境,创造视觉冲击还降低建设工程的成本等优势,充分利用资源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亮点。

二、园林绿化养护的技术要点。

1、以提升土壤肥力为核心,将有效预防水土流失作为重点。

地被植物处在生长阶段的时候,管理者需要详细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及时有效地对植物进行肥力补充,特别是那些观花地被植物,保证肥力及时到位,对于植物健康成长的意义就更加明显。在管理的时候,应当定期对栽植地的土壤进行观察,保证土壤疏松、肥沃的基础上,需要高度重视起排水工作,正常来讲排水工作需要每年检查,尤其是在夏季暴雨过后,更应当及时处理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损坏情况。

建设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提供定期的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养护人员的绿化养护意识,使整体的管理工作不断健全。

2、确保抗旱灌溉工作高质量进行。

地被植物一旦种植,必须对其及时浇灌。园林树木灌溉的时间应当依据不同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需水情况来确定,除此之外,还应当全面考虑到植物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植物栽培地区的土壤内水分变化情况,同时还需具体结合不同树木在本园内的栽植时间进行考虑。概括地讲,对不同植物的灌溉频率以及灌水总量要符合树种特点、土质情况以及气候特点、植株生长时间,做到在保证节约用水的同时,选择使用更为便利的作业方法进行灌溉。

3、切实将修剪平整以及更新复苏工作落到实处。

整形与修剪工作在园林植物栽培过程是一项至关重要,同时还十分具有情趣的养护管理手段,该项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确保生活在园林内的植物拥有观赏价值同时,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美感。在这项工作中,个头较矮的植物类型并不需要管理人员消耗大量时间进行修剪,该项工作重点集中在高大植物中。修剪工作在时间上最适宜的选择是暮色到来前后,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地被植物还没有出现露水之前进行,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地被植物不受到人为损害,还可以有效避免阳光照射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可以发现地被植物养护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导致大片的'地被过早衰老。针对这些情况,管理人员应当详细考察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采用对表土刺孔的措施,保证植物根部土壤可以达到疏松透气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施肥浇水力度,确保这些植物可以尽快恢复生机。

4、科学地对地被群落进行调整。

地被相较于其它植物,栽培期时间更长,然而地被的栽植并不是一次之后就不再改变了。除了部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品种,绝大部分地被还是需要调整的,在调整的时候,管理者需要全面考虑观赏效果、植被覆盖率等因素,确保地被群落调整的时候,可以和不同植物的花色相协调。举例说明,在针对道路以及草坪边缘的地被群落选择时,应当尽可能地选择太阳花,这样不仅能够达到高雅的目的,还可以达到十分醒目的效果。

5、高度重视防寒与防治病虫害工作。

相当一部分园林植物,特别是本来生活在温暖南方却被移植到北方的植物,要想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园林管理者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做好防冻工作,具体来说春灌、保护树干等方法都是十分有效的。此外,针对病虫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范工作越早进行越好,要重点治理小的病虫害,坚决避免病虫害的扩大。此外,防治过程中,必须做好环保工作,切忌用药过量。

三、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业的绿化养护技术。

应该加强落实园林绿化的养护制度,提供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对园林养护工作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建设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养护队伍,提供定期的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养护人员的绿化养护意识,使整体的管理工作不断健全。

2、进一步加强补植改植、防虫害的养护工作。

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往往不是每株植物都能够成活的,必须定期的观察,及时清理死苗保证所有的植物都可以正常存活,以达到优良的景观效果。对于呈现老化或者某些植物不能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的进行改植。除此之外,平时应该做好以防为主的举措,防止植物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合理地加强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人工防治的方法去改善绿化植物受到病虫的情况,主要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来说比较环保。

3、采用绿化养护机械化管理。

园林绿化养护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机械化生产,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防范的进行机械化操作,降低劳动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根据园林绿化养护的基本要求来制定机械设备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保证园林的绿化质量,还可以间接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结束语。

园林绿化是当前改善城市环境与美化市容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上与心理上美的享受,而且还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因而,注重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及园林绿化的养护十分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园林绿化进行养护管理能够延长其使用时间,利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亚辉.城市园林垂直绿化的重要性与养护技术[j].科技传播,20xx(9)。

[2]曾端香,赵世跃.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4)。

[3]田文喜.高校绿化养护管理探讨[j].绿色科技,20xx(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的重要性,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的产生,让人们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林业经济效能的显现,也让人们难以忽视其作用,人们正以一个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林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关键词:筛选;选择规划;监测;预防。

1严格控制筛选工序,提高种苗质量。

1.1严格筛选树种。

对树种的筛选有2层含义:筛选树种时,不仅要求树种外表无瑕疵,而且还应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检验树种,对树种进行优胜劣汰,从源头上解决劣种播种阻碍林业发展的问题。研究树种的习性,筛选适宜在不同地方种植的不同树种,比如,为防止涝灾对林木产生的负面影响,早在20世纪30~70年代中期,我国的研究者就对林木的抗涝性进行研究,发现山核桃、杨梅等树种的抗涝性远远好于其它树种,因此,只要了解各个树种的习性并据此进行筛选,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地制宜,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1.2加强消毒步骤管理。

预防工作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林业工作者的后顾之忧,而且这种预防工作省时省力。工作人员应在严格挑选优质种子之后,对其进行杀菌消毒,比如,用药水浸泡或者拌种,减少种子自身携带的病毒细菌,从种子在生长的过程中减少受病毒侵害的危险,有效降低林木发生病虫害的几率。

1.3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相结合。

每种林木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同时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等,确定该树种应该何时何地进行播种,以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1.4掌握正确的播种方法。

不同树种对于阳光、水分等要求的不同,决定了播种方式(如散播和点播)的不同。根据扎根深度不同等决定了覆土的厚度都有所不同,比如,对于覆土的厚度而言,浅根性乔木生存的'最小厚度为60cm;深根性乔木生存的最小厚度为90cm;草坪地植被生存的最小厚度为15cm。针对不同的植物,根据其特点与生长习性进行相应的种植,创造满足其生存的条件。

2注重苗圃的选择与规划。

苗圃的选择不但需要注重苗圃所在位置的土壤条件,而且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交通较为便利,且利于灌溉排水的地点。苗圃也应适当规划,将土地进行合理地区划和设计,便于各种不同树木的分类管理,比如划定播种生产区,便于对易受灾害的幼苗进行重点保护;插条繁殖区,便于林业工作者发展新品种;划定好苗圃内的道路网;设计好灌溉系统等。

3采用信息技术,加强监控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了解林木生长状况的信息,对于林木不良生长状况的反馈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信息技术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同时为林木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保持土壤养分输入,为林木成长助力。

土壤中的养分为林木生长提供动力,但是即使是肥沃的土地也有养分消耗不足的情况,这说明土地是否肥沃是先天决定的,但是土地能否可持续发展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人们的管理。

(1)开辟新的苗圃时需要进行松土,保证土壤不至于因板结而影响根系接触空气造成烂根,影响植物从大气中获得氮肥。

(2)清除土中的残留杂物,避免杂草等与树种争夺养分。

(3)合理轮作以保持土壤肥力,使土地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4)注重有机肥料的计量施用,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平衡。一般来说,农田中的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有机肥料,根据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合理补充,使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水平。

(5)改变劣质土壤性质。通过增施石灰等方法改变土壤的酸性,加入泥沙改变土壤的粘性,增施草炭灰、松林土等改变土壤的碱性等。

5加强天气情况监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刚长成的苗木依旧非常脆弱,夏季容易遭受高温侵害,冬季遭受低温冻害。然而,还有许多无法预见的极端天气,一旦发生,对于幼苗将是致命性的伤害,因此,应加强对天气状况的监测,如果有可能,在遭遇极端天气之前应做好加固苗圃等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6结语。

育苗技术管理关系到林业的全局发展,普通民众应该提高对林木的保护意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滥砍滥伐,不破坏林木。而全体林业工作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对育苗技术的学习,并把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林木的质和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与发展,全社会应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使国家的林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吴海玉何信群吴海明单位: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四

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了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之外,资金短缺也是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一块很大的绊脚石,这块绊脚石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技术的推广[。基层林业技术研发需要很多研究经费,但是我国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上,这就导致林业技术研发人员对于技术的研发产生了很强的厌烦心理,不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尽职尽责,还产生了错误的思想:把下基层推广技术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项事业。因此,很多技术研发人员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不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推广这项工作中,也没有人将这个工作作为终生的事业,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

目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并不稳定,技术研发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更好地发挥。在我国,很多乡镇的技术人员常常被其他部门抽调去从事非专业的工作,这样就使得技术研发人员缺乏研究技术工作的时间,专业技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挥,最终导致技术人员严重流失。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这就需要技术研究推广人员的思想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跟上科技前进的步伐,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很多技术研究推广人员缺乏主动性,往往只是机械地接受和完成任务,这大大阻碍了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前进的脚步。

我国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国有关的政府部门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其为我国的基层林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农民是基层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好就必须从提高农民素质及专业水平入手,政府要经常举办农民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将一些新技术应用到林业建设中。

(2)构建完善的林业体系。这项措施对改变目前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的规章制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给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使其能顺利地开展。此外,一个完善的`林业体系不仅保障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还能使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3)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要与实际紧密结合。措施的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按照政府下达的指示盲目地执行。所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一个最好的管理办法,这样才能强有力地保证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

就目前来看,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是基层林业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它还是联系我国林业科技研究理论成果与生产力结合的主要纽带。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将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保证相关的技术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关资金充足,尽最大努力解决目前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彻底改变我国基层林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现状,为我国林业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五

摘要:林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着林业效益的提升。

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林业技术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分析了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宝贵意见。

前言。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实现科技型林业,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

因此,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

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1创新意识欠缺,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林业实现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

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六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在发展现代化林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托于林业技术的创新。

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叙述林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化林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林业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加快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创新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多数林业产品的生产,仍旧是沿袭着传统林业产品的种植模式,并没有较好的应用科学技术。

传统的种植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林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林业品种表现出繁衍期过长、生命强度较低、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等缺点。

因此,发展现代林业要紧跟科技水平提升的步伐,通过林业技术创新,用新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从而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通过对旧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有助于提高林业产品的产出,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2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

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林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有助于转变过去传统的林业粗放型管理模式,完善我国林业的发展环境。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的有效支撑,导致其对于温度、养料、日照以及水分等缺乏精确的测量与控制。

因此,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花期受损、水腐烂根、光合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层出不穷,林业产品质量的低下,极大地妨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有助于加快集约型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使我国林业管理逐步向数字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林业管理过程中,应用集约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对水分、温度、养分及日照的精确测量。

通过精确的测量,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重要的数据进行采集,并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判断出该阶段林业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化肥供应。

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对林业作物进行调节所缺或过剩的元素,实现林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举例来讲,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生态系统恢复、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林业技术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这种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使得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1.3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传统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对来讲比较大,无论是工作的重复性还是不可控制性都比较高,为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林业技术创新的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作重复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

传统的林业产业相关工作,需要林业工作人员累积大量的工作经验,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仅不利于林业工作的有效开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产品的质量。

而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入,将会为林业带动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我国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林业技术创新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有时仍然摆脱不了旧有的经营理念,即“林业靠天吃饭”。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多数仍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粗放型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必要认识,导致了我国林业产业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使得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2.2林业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相称。

近年来,我国林业的科技创新一直依托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于林业的科技创新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但是,由于科研经费的结构不合理,未能将林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导致了大量的林业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转化。

由于未能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使得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在林业的科技创新中,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林业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生产,推动林业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3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的林业技术与林业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4%。

另外,我国林业技术储备也不足,缺乏优秀林业科技人才,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严重制约我国林业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和转化。

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管理模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林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为了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确立林业企业在林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科技活动的方向,推动科技力量进入林业产业。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林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

为了加快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步伐,应当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林业生态科技创新的研究模型。

通过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加大科研和管理制度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3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是林业科技创新全面展开的必要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在现代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林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林业教育的改革,普遍提高林业工人质量,形成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林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结束语。

我国在推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林业的现代化发展被提上日程。

任何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该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现代化林业,构建优美的林业建设环境,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撑。

研究林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治强.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农业,(33).

[2]周湘南.探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16).

[3]王占龙,徐天华.新时期林业推广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4]朱莉.林业建设中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探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促进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林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当前已经遇到瓶颈。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林业也是如此。经过十来年的发展,科技对我国林业的贡献率已经由的35.4%扩大到了的43.6%,虽然这一成就值得自豪,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科技对我国林业的贡献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1]。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在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其中,促进我国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提高科技对我国林业的贡献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1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的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品种上。传统品种经过多年的繁殖,将会逐步出现退化、生命力减弱、抗逆性降低,因而必须及时培育新品种。当前我国的林业生产中仍然以传统品种为主,这也是影响科技对我国林业贡献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我国对林业新品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新品种的培育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性工作,只有林业技术创新,才能及时培育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林业结构。

2提高产出投入比。

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具有投入较高而产出较低、经营时间长、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的特点,因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2]。通过一定的林业技术创新,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如通过一定的技术来缩短林木的生长时间;通过培育新品种提高抗逆性来减少损失;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而减少人工、设备的使用来减少投入;通过深加工来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收益等等。通过这些技术创新,能够降低林业经营风险、提高收益,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林业经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3打破林业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已经遇到瓶颈,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的林业经营模式仍以粗犷式为主,难以精确控制林业经营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导致林业生产效率较低、产出不高。二是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经营中的科技含量不高,对于病虫害防治、幼苗成活率、授粉率等控制力度不强。只有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实现林业的精细化经营,即在林业管理中要使用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设备,对林园的水分、温度、养料、日照进行直观的测量,准确把握并分析出此阶段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及肥料供给,并给出合理化意见,对所缺或过剩的元素进行调节,使林木管理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处理。另一方面,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水平,减小病虫害对林木带来的损害,通过合理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幼苗成活率及授粉率等,促进林业的发展。

4减少人力浪费。

林业是规模化产业,林业企业所经营的面积一般都较大,因此,林业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性高。但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各种精密仪器的应用,可大大降低各种重复性的劳动,减少人工的浪费。另外,林业从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来从事林业相关工作。但是要提高林业技术的创新性,势必要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人才,他们在利用其专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林业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人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改善林业从业人员的结构。

5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一方面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存条件,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当前已经逐步出现了可持续经营技术、生态系统恢复、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等林业创新技术,其目的都是把自然环境与林业从相互影响变成相辅相成,从而达到生态系统、动植物多样性系统、林业系统、可循环系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

6引领市场走向。

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于上游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品种,不断提供具有特殊性能特点或者高质量水平的产品,当这些具备特殊性能或者高质量水平的产品供应不足时,将会引起下游的蜂拥而至,从而设计出合适的产品来适应原料,达到引领市场发展的目的。如果这一过程持续进行,将会带动林业的下游产业跟随前行,一方面带动整个林业行业发展,同时也避免了林业市场受市场盲目性与滞后性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的情况下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赢得发展主动权,有助于林业物价的稳定和林业大环境的良性发展。

7小结。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现代林业发展的影响涉及到各个方面,只有充分了解林业创新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林业技术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大林业技术创新投入,最终促进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八

为了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增量、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建立切合林农需要、科学有效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林业科技推广的方针政策,并加强组织协调和支持工作。本文就林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林木良种选育体系逐渐完善,良种推广工作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建立树木良种基地以及各类苗圃,各级林业厅为加强良种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更是先后开展了中心示范苗圃工程的建设。在各地重点林区先后建立起多处中心示范苗圃,从根本落实形成了树木良种基地,中心示范苗圃以及国有苗圃,乡镇苗圃,专业户育苗的一套良种选育格局,树木良种选育体系在实际生产中不断的推广与应用。

目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树木良种有:工业原料,防护林等,黑杨以及白杨为重点推广;园林绿化主要以夏橡,法国梧桐,樟子松等彩叶,引种栽培树种为主。西部地区生态林主要以白榆,胡杨等乡土树种为重点推广;林果业主要根据地方特殊地理情况,如新疆主要推广红枣,香梨,核桃,杏,石榴,巴旦木等十二个树木良种。

(二)运行机制不灵活。

当前市级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机构有林业局造林绿化科、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镇(处)从事林业技术推广的有林业管理站,村级由于机构改革只设分管林业的副主任。虽然有推广服务机构,但体系不全,人员老化,科技推广服务支离破碎,功能不全。推广机构拥有很少或没有自己的科技成果,缺乏推广示范基地等。科技人员福利待遇差,人心思迁,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农村外出打工现象普遍,接受林业技术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妇女、老人等,推广运用效果受到限制。科技推广的手段还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年初制定计划、方案,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等。但针对性不强,与服务对象面对面指导和交流不够,林农对种什么树、怎么种、怎样管才算效益不清楚,心中无底,同时缺乏推广服务场地,推广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林木有害生物控防技术全面应用。

林木有害生物控防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既巩固了林业建设成果,同时又有效的缓解了有害生物对林木生长造成的危害。如云杉育苗小蠢虫防止技术,林木鼠兔害防控技术,杨树十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植物无公害灭鼠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累计总运用推广高达五百万亩以上,有效的遏制了虫害蔓延,深受群众喜爱。

(四)林果业综合配套技术在林业生产的广泛应用,为林果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有研究调查表示,至2008年底,我国新疆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伍佰元以上,南疆林果面积高达1193万亩,年产值高达一百三十亿元。全新疆拥有1450万亩以上的林果面积,形成了极具地理优势以及技术优势的林果主敢去以及特殊林果产业带。

以新疆为例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其野生动植物共存有644中,重点保护动物116种,自治区保护动物44种,自治区保护植物13中,各类湿地动植物高达651种,宝贵湿地资源总面积高达一百五十万公顷。保护野生动植物,其实质是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后续资源开发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做到真正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六)3s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此类技术应用在造林实绩核实,调查,林业规划以及林业资源普查中,可以使得其工作准确率以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治自然灾害,及时的定制出灾害发生时将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的有效措施。

(一)大力开展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科技示范。

西部地区的洛浦县一级和田县,积极采用集成技术建立起的“葡萄长廊”示范区,推动了全国造林绿化,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和静县采用立体开发,林草结合的防护林建造方法,更是成为了我国符合林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喀什地区的农林业混合建设,在改善了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被国家誉为绿洲林业发展的主模式。

(二)开展速生丰产林的极地建设示范,推动我国木材生产新格局。

我国与1987年正式启动了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工程,各地区的国营林场率先进行了速生丰产林的示范栽培,促进了我国全面开展速生丰产林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各类树木育苗示范基地。

以各个地区各级国营苗圃为基本平台,以各树育苗技术以及育苗方式进行广泛技术示范,扦插育苗,全光喷雾育苗,播种育苗以及工厂化育苗技术模式,被各地结合实情广泛应用,为林业推广技术的培训提供了良好基础。

将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培训,将各类林业推广技术以培训的方式运用在林业实际生产中去。

(一)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再教育逐步正规化。

以林业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为实施起点,人员的培训做出了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考核以及培训内容明确,使得人员的林业技术培训知识不断更新以及专业技能提高有了切实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的各级林业厅业务主管部门充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大力对各类型的林业推广技术进行培训。种苗,造林,资源林政,以及林果,森林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做到了定期定时的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的培训班,既可以使得人员自身的管理知识以及林业推广技术得到及时更新,又满足了人员的自我价值实现。

(二)强化林农的培训工作。

林农普遍存在有掌握的信息技术不及时,信息沟通渠道匮乏以及技术素质不高的情况。自从2000年,林果业确定了其在农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林果业的培训工作逐渐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开端。以林果的素质教育入手,各地有力的促进了林果业的飞速发展。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采用请进来以及送出去的方法,对林果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干部加大培训强队,针对林果业中果树的修剪整形,嫁接栽培以及水肥管理等经常出现技术问题的环节,通过培训班,现场指导以及观摩会等方式进行技术传授,使得林农可以更好的掌握林业技术以及技能。同时需要时刻指导林农对于果树的病虫害防治,冬夏季修剪整形以及施肥等重要技术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请国内外专家开展集中培训或是现场观摩培训,在不同的季节结合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现场操作。在林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生产中大量的科技成果应用,使得林业的.科技支撑能力逐渐加强,林农逐渐将传统的只种不管的错误理念,为林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科技支撑以及引导作用。

4.1解决好技术项目试验示范过程的管理问题。

一些好的技术项目都是通过试验示范后才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因此,在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过程中做好管理尤为必要。一是试验地的管理,主要是育苗造林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管理。技术推广部门和林业场圃要分别选好示范基地、试验地,做好试验地的规划设计、试验地的记录,防止时间久了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换到山上连试验地都找不到的情况发生。同时要配备专人进行管护,防止人畜破坏。一些地方曾经因为管理不善致使本来很好技术项目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无法推广。二是试验过程的调查观测管理,主要是对试验地要定期进行观测、调查统计,掌握第一手资料。有些试验单位虽然将新技术新成果在选定的地域上进行试验了,但是对试验的效果却不进行观测和统计,因此在推广时也就没有说服力,大规模大范围的推广也就很难进行。三是新技术新成果的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的过程要建立档案,既要规范技术档案,又要做好试验过程的总结,以便今后查阅。建立科技推广经费投入的有效机制,除了林业部门按规定正常投入外,还要广辟投入渠道,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从而保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2林农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事业虽然经过大力的改革逐步趋于完善,但是相对于林区的教育情况而言,形势不容乐观,教育处于落后阶段,林农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对于新科技、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发展。除此之外,林区的经济水平也普遍较差,条件较好的林农为数不多,由于收入的低下,导致多数林农缺乏林业科技的投资资本。在运用对林农教育、培训、引入新技术示范等手段下来指导和帮助林农接受新科技从而使林农具备现代化个人素质,增加经济生产效益,这是一项具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艰难任务。

4.3解决好应用单位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掌握问题。

林业新技术新成果本身的科技含量都很高,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应用单位不掌握好这些技术要求就很难在应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科技威力。林业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单位不仅要掌握其技术的理论原理,而且要掌握其应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推广实践中有些单位不是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操作,认为林业工作是粗线条的,差一不二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本来很严格的要求变得粗放了。

综上所述,在进行林业推广技术的应用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充分发挥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从根本做到林业推广技术应用在林业实际工作中,从而达到个人与组织双赢的局面,并且同时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郑建福,《容器育苗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第08期.

[2]秘希刚,《浅谈如何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年.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九

摘要:林业技术发展对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林业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林业建设的发展。加强对林业技术发展的重视,增强对于林业技术新成果开发的投资,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建设机型结构调整,保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建设;林业技术;林业技术发展。

林业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林业建设取得良好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而且能够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林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经济成分,加强林业技术的发展不仅能够保障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稳定,而且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

1.2林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林业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林业建设更好地发展,自主创新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由于我国的林业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并且林业技术得不到重视,所以在进行林业技术自主创新方面缺乏动力和支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限制了我国的林业技术发展影响了林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2.1有助于促进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的林业产业结构简单,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林业发展的多层次要求,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势在必行。林业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林业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传统的林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林业,促进林业转型升级成为第三产业。林业技术的发展,能够活跃林业市场,促进林业建设向综合化全面化发展,有效提升林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建设稳步前进。

2.3有助于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

林业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林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应提高,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高的林业技术装备,林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装备的提升,为林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充足的发展动力。同时林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现代化技术装备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林业建设的现代化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在进行林业管理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林业建设良好发展。

加强对于林业技术的发展意识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于林业技术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为林业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鼓励相关的科研机构关于林业技术进行综合研发,并且提供机会促进研究机构和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将研发的林业技术使用到具体的林业发展中,促进林业技术发展。同时应在林业工作人员中开展林业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林业技术示范点,向林业工作人员传授林业知识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强化对于林业技术发展的意识,有效提高林业技术人员的林业技术水平,促进林业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林业技术来进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并且自觉使用林业技术改善林业生产过程。

3.2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技术创新。

对于现有的林业技术建立补偿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使用林业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林业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使用率。[3]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林业科研机构和林业院校的财政投入,支持其研发出新的林业技术,培养出相应的林业技术人才。加大现有林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林业技术的研发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将林业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林业产业管理者在进行林业管理时对于林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从而促进林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中国林业发展的具体背景下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有效确保林业技术研发符合当地林业发展实际情况,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建设的发展进步。结束语: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发展和应用林业技术对于林业产业具有重大的应用作用。定期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能够有效推广林业技术的应用;加大林业技术研发投入,促进林业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提高林业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林业技术,能够促进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林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林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林业建设的完善,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林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十

林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造林是现阶段林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其不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能推动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与林业发展直接相关的森林资源生成周期极为漫长,因此,在对其进行利用时,必须要同时做好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森林资源更是呈现出锐减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林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生态和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优良的造林方式和营林生产管理方式是发展林业的关键所在,其应用不但能够减缓我国森林资源的减少速度,还能提高国内的森林保护成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1利用种子开展造林活动。

在林业造林过程中,利用种子造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即把种子播入土壤,此法在现实中可行性强,且效率较高,可适用于大规模的造林活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法对造林环境要求较高,首先林地土壤含水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气候以湿润为宜,从而确保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其次,利用种子开展造林活动应远离人群密集处,林业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虫害或鼠害,将对林地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此外,种子是种子造林法的关键因素,相关人员在播种前应做好种子的把控工作,事先对种子进行筛选、消毒等,以提高出苗效率,保证造林的效益。

1.2利用枝干开展造林活动。

林业生产中,利用树木的枝干开展造林活动也是一种较为优良的方法。树木具有极强的生命活力,将其枝干分离后进行单独移植栽种,也有较大的成活可能性。此法取材于林,又还归于林,可以大大节省林业造林活动的成本,相较种子造林法成功的可能性更高,是开展造林活动的一个新方向。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重视对枝干的选择,以树木本身营养较为丰富的器官为佳,新树成长的速度和质量都能够大大提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从相关研究和试验来看,此法仅限用于土壤水文条件较为优良的环境,而在一些贫瘠的'土地中能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1.3利用树苗开展造林活动。

利用树苗开展造林活动需要首先在造林地挖掘一定大小和深度的坑穴,而后将树苗移栽入坑,使用此法时应注意,所挖坑穴的直径应达到一定标准,确保能够完整容下树苗的主要根系。此外,坑穴的深度不能过浅,以避免栽种完毕后树苗的局部根系暴露在地表土壤之外,进而出现水分不足的现象。但同时,坑穴过深也不利于树苗生长,其呼吸作用会受到抑制,进而阻碍树苗发叶。

2营林生产管理分析。

2.1高度重视育苗基地。

在造林育林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育苗基地的作用,加大对其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而育苗基地应以严格的标准开展育苗工作,不但要致力于研究培育优良的树苗品种,提高幼苗抗病虫害的能力和生长活力,还要确保相应的产量,从而配合造林工作,全面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1]。这就要求育苗基地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体系,预先对树苗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并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更小的成本培育出更高质量的幼苗。

2.2设立科学的苗圃经营机制。

科学的苗圃经营机制也是顺利开展造林工作的重要前提,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进行造林活动的统筹和管理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优选出最佳的苗圃经营模式和承包模式,利用市场化手段提高苗圃运营质量。在这个过程中,经营机制可以灵活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有效提高竞争效率,便于选出最适宜的方式,还可以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或协议监管苗圃的经营[2]。

2.3强化林地抚育力度。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地是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基础,其生产能力和质量状况直接决定了造林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开展造林活动时决不可忽视对林地的抚育工作。其中,农林间作是一项极其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提高土地营养程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本身的使用效率,使其在农林生产活动中发挥出更全面的作用。强化林地抚育力度能够使整个育林工作事半功倍,提高树苗生长的质量和效率。

3结语。

总而言之,在造林活动中,选择科学合适的方法,进行因地制宜的操作十分重要,而良好的营林生产管理方式同样能提高造林的质量和效率,是现阶段造林活动中必须要关注的2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元立勋.如何提高造林质量及造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性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4)。

2黄玉华,刘艳,杨世刚等.加强营林造林工作促进生态林业发展———谈如何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16)。

林业技术论文发表篇十一

播种造林法又被称之为直播造林,具体是指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但有效的节省了育苗的工序,便于施工,还适用于进行大面积造林工作,然而此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要求也较为严格。播种造林法的适用条件包括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丰富的树种,如核桃、山杏等,并且对水分的要求也较高。除此之外,播种造林法主要包括撒播、条播、穴播及块状播种几种。第一,撒播。是指将种子均匀的撒播在造林地中,通常不整地,播种之后不进行覆土,就会使种子在裸露的环境下生长,进而导致种子容易被风吹走或是鸟兽吃掉,很难顺利的生长下来。第二,条播。是指按照一定的距离进行播种,可以是单行也可以是双行,并且播种之后要进行覆土,其适用的条件是次生林改造、更新造林等。第三,穴播。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行、间距进行播种,并且根据每树种的种粒大小,进行均匀的分布,然后覆土压盖,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灵活,适用的条件广泛。第四,块状播种。通过密集或是分散的形式进行大量种子的播种,一般面积在1m2左右,但其具体施工较为复杂。

4.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指利用树木中的一些营养器官,如树干、树叶及树枝等或是竹子的茎作为林业造林的主要材料进而造林。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够有效地节省育苗时间和成本、操作简单灵活、生长速度较快及成活率较高等。但其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也高,而分殖造林法的来源也会受到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影响。因此总体来说,此种方法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松树等。

4.3合理选择造林树种。

林业造林技术方法的使用,应提倡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种植的各类树种,并且适当提高阔叶林的面积比例,这样不仅能迅速改善造林土壤的内部环境结构和土壤质量,还能有效改变林业面貌,进而增强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欣赏性,有效预防病害虫的侵害,从而为水土保持、水源充足和调节气候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4造林种植方法。

在进行林业造林种植时,通常都采用穴植的方式,不论是整部还是局部整地,都要挖不超过50~60cm的宽度、30~40cm深度的定植穴,而行间距的标准要在1.8m×2m,密度要达到160~180株/亩,并且在实际栽种时苗木要始终保持端正状态,根部需要向水平方向舒展。除此之外,要适当的进行洚浅,从而有效的扩大生根部位,增强其抗旱能力。4.5营造混交林在衫、松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下,商品林逐渐追求经济利益,而纯林存在的缺点就是不利于对土壤地力进行改变调整,适应能力较差,一些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较高。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生物的多样性和林型结构出发,加强对衫、松树种的发展力度,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立地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可以适当使用一些适用功能较强的树种,如马尾松同杉木混交套种。经过实践证明可知,杉松混交实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不论是两种结合进行造林还是分开进行,都能推动杉木成林成材,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松树抗耐干旱,主根较为发达,穿透力较强,不但可以使地表环境发生改变,进而为杉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还能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尤其是马尾松根系容易腐烂,空隙的形成,可以促进杉木的健康发育。(2)为对林业土壤的接力有效保护,防止病害虫和山火对其产生危害,可以在山脚下种植16~20m左右的防火隔离带,而树种的选择可以选择杨梅等具有水分充足且能有效防火的树种进行种植,从而改变造林土壤的接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樟木、木荷进行混交种植。(3)如果处于立地条件较大的造林区域,可以以相关土壤的实际变化情况为基础,使用不规则的块状进行混交,如山脚下、山洼处等采用阔叶林,而其他部位可以采用松树或杉木。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做到合理种植,还能达到混交造成的最佳效果。

5结语。

在林业造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整地和造林是其中最基础的两个环节,而通过科学合理化的整地和造林,不但可以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还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进行林业造林工作时,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采用合理的科学技术方法,保证造林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为林业事业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