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实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7:31:03 |
  • ZTFB |
  • 7页

人生是一部精彩的电影,总结是对过去的片段进行回顾和思考。政治总结有哪些要求和标准?如何提高总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情感表达需要我们关注沟通的双方,以求达到双方的情感需求。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一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2、梦天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3、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老夫采玉歌李贺。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5、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6、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8、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9、秋来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0、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楚魂寻梦风飒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11、帝子歌李贺。

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12、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李贺。

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

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帝子歌。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将发。

东床卷席罢,濩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象口吹香毾(登毛)暖,七星挂城闻漏板。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官不来,官庭秋,老桐错干青龙愁。书司曹佐走如牛,叠声问佐官来不。官不来,门幽幽。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马向沙场去,人归故国来。笛愁翻陇水,酒喜沥春灰。锦带休惊雁,罗衣尚斗鸡。还吴已渺渺,入郢莫凄凄。自是桃李树,何畏不成蹊。

听颖师琴歌。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京城。

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两事谁向道,自作秋风吟。

龙夜吟。

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徵。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铜驼悲。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酬答二首。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暖白蘋。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花游曲。

春柳南陌态,冷花寒露姿。今朝醉城外,拂镜浓扫眉。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舞裙香不暖,酒色上来迟。

自昌谷到洛后门。

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寒凉十月末,露霰濛晓昏。澹色结昼天,心事填空云。道上千里风,野竹蛇涎痕。石涧涷波声,鸡叫清寒晨。强行到东舍,解马投旧邻。东家名廖者,乡曲传姓辛。杖头非饮酒,吾请造其人。始欲南去楚,又将西适秦。襄王与武帝,各自留青春。闻道兰台上,宋玉无归魂。缃缥两行字,蛰虫蠹秋芸。为探秦台意,岂命余负薪。

秦宫诗。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楼头曲宴仙人语,帐底吹笙香雾浓。人间酒暖春茫茫,花枝入帘白日长。飞窗复道传筹饮,十夜铜盘腻烛黄。秃衿小袖调鹦鹉,紫绣麻鞋踏哮虎。斫桂烧金待晓筵,白鹿青苏夜半煮。桐英永巷骑新马,内屋深屏生色画。开门烂用水衡钱,卷起黄河向身泻。皇天厄运犹曾裂,秦宫一生花底活。鸾篦夺得不还人,醉睡氍毹满堂月。

王濬墓下作。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溪晚凉。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玉烟青湿白如幢,银湾晓转流天东。溪汀眠鹭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正月。

上楼迎春新春归,暗黄著柳宫漏迟。薄薄淡霭弄野姿,寒绿幽风生短丝。锦床晓卧玉肌冷,露脸未开对朝暝。官街柳带不堪折,早晚菖蒲胜绾结。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

晓凉暮凉树如尽,千山浓绿生云外。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

染丝上春机。

玉罂汲水桐花井,茜丝沈水如云影。美人懒态燕脂愁,春梭抛掷鸣高楼。彩线结茸背复叠,白袷玉郎寄桃叶。为君挑鸾作腰绶,愿君处处宜春酒。

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九月。

离宫散萤天似水,竹黄池冷芙蓉死。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霜花飞飞风草草,翠锦斓斑满层道。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昆仑使者。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感讽六首。

人间春荡荡,帐暖香扬扬。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杂杂胡马尘,森森边士戟。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妇人携汉卒,箭箙囊巾帼。不惭金印重,踉跄腰鞬力。恂恂乡门老,昨夜试锋镝。走马遣书勋,谁能分粉墨。...

感讽五首。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给使君须。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虬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不因使君怒,焉得诣尔庐。越妇拜县官,桑牙今尚小。会待春日晏,丝车方掷掉。越妇通言语,小姑具黄粱。县官踏餐去,簿吏复登堂。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将进酒·琉璃钟。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二

一天,冬云低压,雪花纷飞。王昌龄、高适、王之焕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三位诗人马上移坐于旁,围炉静观。只听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意洋洋,赶忙在亭壁上画一记号。

唱毕,另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兴奋地喊了一声:“一绝句”!也在墙壁上画了一记号。

第三位歌女又开口了:“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兴奋地又画了一个记号,得意地说道:“二绝句!”

王之焕平日里很自负,认为自己早已成名,现在见歌女们都没唱他的诗,心里有些不高兴。于是他稳了稳坐姿,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王昌龄和高适说:“这几个都是普通的歌女,她们只会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诗文,可有些阳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们都不敢唱,只有高级的歌女才配唱我写的此类诗篇!”

他指着歌女中一位最年轻貌美,流着双鬟的女伶说:“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诗。一会儿到她唱歌时,如果不是我的诗,我终生再也不敢与你们争高低,我甘拜下风;如果她唱了我的诗,你们都得拜我为师!”

“好!”王昌龄和高适都同声赞叹道。

不多时,那个年轻貌美梳着双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她一张口便唱出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声凄婉动听,牵人心弦。

听罢,高适、王昌龄异口同声赞道:“仁兄之诗确实高我等一筹,好诗,实在是好诗!”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三

刘长卿在唐朝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他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刘长卿在任上"使纲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不到一年又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诬陷,下苏州狱。乾元元年(758),被贬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县以及电白县麻岗附近一带的地方。县尉,是掌一县军事之官。

在流放的路上刘长卿遇到了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李白。刘长卿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

在赴潘州南巴路过长沙时,诗人有感于汉朝贾谊的被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沙过贾谊宅》,借咏史之名,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发泄得淋漓尽致:

三年谪宦比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五年(770),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他又诬陷刘长卿贪公款20万缗。结果刘长卿又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刘长卿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名士畅谈诗文,女道士李季兰也在场。李季兰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她知道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要用布兜托起阴囊,才可减少痛楚,于是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刘长卿当即也回了一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

在刘长卿的一生中,这种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一生苍凉,曾经遭遇三次兵祸,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唐上元元年(760),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造反,朝廷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刘展兵败被杀后,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德宗建中二年(781),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百姓苦不堪言。刘长卿的一首名叫《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的'诗记录了他迎接朝廷军队时的情景。

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四

巴山蜀水长,灯影牛肉香。据史书记载,清光绪年间,达县城关大西街上有一家店主名叫刘光平的酒店所制作的`灯影牛肉最为有名,1935年,这家酒店制作的灯影牛肉作为地方特产送到成都青羊花会展出被评为甲级食品,可见,灯影牛肉已为广大消费者所厚爱,其风靡之势,可见一斑。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人,唐朝著名诗人。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五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李商隐的这两句诗非常亮丽华美,他的诗学极了李贺的奇幻象征手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承袭了杜甫的精严顿挫和李白的浪漫自如。

像“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练字精巧,兼有齐梁诗的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诗风媚中有刚,潇然、洒然。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中,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义山诗绮丽浓艳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就像莫扎特,生活潦倒荒唐,音乐却圣洁无瑕。一味地自伤自怜,只挖掘自身的小情小意的`人是放不开手脚的,境界自然也高远不了。

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峰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边塞诗推岑参为首,五绝山水当属王维,七绝宫怨是王昌龄写得新巧奇丽,情诗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齐名,李、温都善写爱情诗,温庭筠的爱情诗词还保留下来不少,但是爱情诗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仍是李商隐。放眼晚唐众诗家,仍以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义山以爱情诗称著于世,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这段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他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诗充满忧伤迷幻色彩的根本原因。

李商隐的诗格受阮籍的影响很深,词旨隐晦,意境迷离,犹以他的“无题”系列最为难解。不过《碧城三首》是他写来怀念初恋情人女道士宋华阳的。“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出自《碧城三首》。

二十三岁时,李商隐在河南玉阳山之东峰学道。唐朝崇道之风始于高祖李渊。有鮮卑族血統的唐帝,为了神话李姓,附会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后裔,形成了唐代“扬道抑佛”的宗教风气,即使贵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会被遣送到道观清修。

士人学仙修道成风尚,于是赶时髦的李商隐也跑去学道。刚上玉阳山学道时,李商隐还是很认真的,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以致于后来他情诗里的许多用句和隐喻都是源出于《道藏》。不过,世事正如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倚,福兮祸所伏”。他春心萌动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风也就罢了,一旦遇上了,想不兴盛发芽都难。

有一天,像一个走在山林里未带雨具的人兜头淋了一场急雨一样,年轻的他邂逅了宋华阳。宋华阳是侍奉公主的宫女,随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阳山之西峰的灵都观里。道心未成,爱情不期而至。因为和李商隐常在两峰之间来往,年轻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隐双双坠入了情网。

他们难分难舍,但是短暂的欢娱之后,深深的落寞便将两个人缠绕。正如他自己写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分离时分,不免怅然。李商隐看着窗外的冰轮皓月,感伤地说着爱的誓言:“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天将晓,情未央,独看长河渐落晓星沉。爱得深切时,他视她为至高至洁的月,又像是月里嫦娥,所以情愿明天的太阳永远不再升起,他与她就此沉沦在黑暗里,留住手指间爱的良辰美景。

后果是宋华阳怀孕,上头降旨,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时间可磨损情感,却不可磨损爱。义山毕竟是情深恋旧之人,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诀隐文”的表达方式来遣抒心怀。这样一来,他的很多诗意更加清灵深远,让我们多了许多揣度和猜测。

他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他为她写了很多诗,《锦瑟》是最著名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对月长叹,只是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怀念那个不知结局如何的女子。她和嫦娥一样深锁广寒宫,如果能寂寂终老已是幸运了。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六

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自己也有传奇的一生,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诗人李商隐的资料,了解一下吧!

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的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李杜,与、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李商隐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自己的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李商隐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李商隐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李商隐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在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李商隐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李商隐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要是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李商隐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李商隐就开始了李商隐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要是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所以,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一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

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三年前(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是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李商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自己的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它的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李商隐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李商隐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

实际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五千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前,李商隐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了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要是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时期,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一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李商隐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时期,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七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八

李白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诗人李白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九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名人志士永载史册,有无数名人志士的生平故事流传于世。读这些名人志士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不一样的体会,从中我们能学到很多。

为人处世。

的道理。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诗人的。

供大家参阅!

他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但他狂热地喜爱诗歌。

他的第一本诗集印了l000册,但很可惜,一本都没卖掉。他只好把这些诗集全都送了人。当时已功成名就的美国着名诗人郎费罗、洛威尔和霍姆斯等人,对这本小册子根本不屑一顾,而大诗人惠蒂埃甚至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因为在他们眼中,一个木匠的儿子,根本就不配写诗。

方方面面的冷落和骂声,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冻成了冰块。就在他几近绝望时,意外地收到了一位诗人的回信,那人对他的诗集大加赞扬,并说:“我认为它是美国至今所能贡献的最了不起的聪明才智的精华。”

这真诚的夸奖和赞誉,使他犹如在濒死的边缘,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从此坚定了自己写诗的信念。多年后,他成为美国甚至全世界公认的伟大诗人,他唯一的诗集也成了美国乃至人类诗歌史上的经典。

他就是华尔特·惠特曼,那部诗集的名字叫《草叶集》。而当年那位写信对他予以赞美和鼓励的诗人,乃是当时美国文坛的名宿。

爱默生。

凡俗的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行走,受到别人的非议和冷落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千万不能被批评的唾沫淹没向上的渴望,被冷漠的眼神封锁萌动的激情。

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黑暗无边无际,但总有一盏灯火能为你点燃,为你驱散心灵上的阴霾,给你温暖,给你慰藉,给你信心和勇气,哪怕,那仅仅是一点微光。

索尔.德拉克鲁斯是十七世纪墨西哥著名的女诗人。她十几岁的时候,不但有轻盈灵巧的身段,美貌动人的仪容,而且长着满头秀美的头发。那时,周围的人无不希望她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但是他矢志要做一个诗人,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尽情讴歌。

她刚开始。

学习。

写诗的时候,有一天,一群男女伙伴跑到她家来,邀她出去游玩。她婉言推辞道:“我新作了几首诗,正请老师给看着呢!如果老师说我有进步,那我就同你们一块儿玩去。”大家一听,只好坐在屋子里耐心地等着。不大一会儿,老师拿着诗稿来了。索尔?德拉克鲁斯接过来一看,上面不但修改了许多,而且还加了批语,说她长进不大。她一言不发,随手摸过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就把人人羡慕的长发剪了下来,狠狠地扔在地上。顿时,大伙都目瞪口呆,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索尔.德拉克鲁斯为什么要剪掉自己美丽的头发呢?原来,她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如果没学会自己规定的课程,或者在学业上没有长进,就要把美发剪掉,作为惩罚。她对伙伴说:“一个没有知识和才能的空洞脑袋,就不应该有漂亮的头发作装饰!”

正因为索尔.德拉克鲁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发奋努力,因此,她的诗越写越好,终于成为墨西哥的有名诗人。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是讲李白小时候的事。他曾经在昌隆县的象耳山中。

读书。

有一天读书遇到了难处时屋外传来一阵欢笑声。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来是小伙伴在做游戏。他立刻丢下书奔了出去。

春天里,野花满山,蜂飞蝶舞。李白一边采野花一边扑蝴蝶,来到一条小溪旁,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正在溪边的石头上磨一根铁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问:“您磨这个做什么呀?”

老奶奶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做针呐。”

“做针?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李白惊讶地问。

“孩子,这铁棒虽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总有一天能磨成针的。”老奶奶说完,又埋头磨起来。

李白摸了摸脑袋想,老奶奶说得对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读书不也是这样吗?不下功夫,怎么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呢?于是,他立刻跑回家,读起书来。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

在晋国时期,匈奴不断的进犯边境,而蔡文姬就是在匈奴进犯边境时,被俘虏到了匈奴。而在众多被俘虏的女性当中,匈奴的首领左贤王,一眼就看中了蔡文姬,将蔡文姬纳为王妃。而在蔡文姬所处匈奴的十二年当中,蔡文姬一共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名叫阿迪拐,一个名叫阿眉拐。由此可知,蔡文姬的容貌肯定是十分的出众,不然是不可能会被左贤王一眼看中的。

曹操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的学生,而曹操听说蔡邕有一个女儿,但是被匈奴掳去了,于是便派人将蔡文姬赎了回来。据说,曹操第一眼看到蔡文姬的时候,便想将蔡文姬纳入自己的后宫当中,但是,碍于蔡邕的面子,便放弃了这个想法。蔡文姬是一个连曹操都心有所想的女性,那么,蔡文姬绝对是一个十分漂亮的人。

蔡文姬在历史上是卫仲道的妻子,卫仲道家在当时的年代是河东世家,家族声望很高,而历史上对蔡文姬的记录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世家才女,和卫仲道可谓是门当户对,所以很多人推测蔡文姬的面貌也一定是非常姣好的,和卫仲道是一场才子佳人的婚配。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一

蔡文姬的感情是比较坎坷的,一生嫁过三次,尤其是曹操对于蔡文姬的照顾也是比较的特殊的。蔡文姬的第一个丈夫是卫仲道,两个人还算是门当户对的,两个人之间都热爱文学,所以卫仲道对于蔡文姬是十分的折服的,但是好景不长卫仲道最终患有疾病死了,导致蔡文姬变成了寡妇。之后天下大乱,蔡文姬也是不能够被避免的,之后被匈奴给抢走了,被左贤王看中当上了王妃,之后在异乡生了两个孩子。

曹操曾经是蔡邕的学生,所以对于蔡文姬也是很早就相识了,之后得知蔡文姬是被匈奴抢走之后,就命人重金赎回来了。之后对蔡文姬也是多加的照顾,之后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董祀结为了夫妻。

后人评论曹操把蔡文姬嫁给董祀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为了报答蔡邕的教育之恩,另外就是想要利用蔡文姬巴结董祀,不过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对曹操而言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蔡文姬一生三嫁,对于一个女子而言是比较坎坷的,但是自古才女的感情道路都是比较的困难的。这种境遇和蔡文姬本身的才情以及天生丽质是分不开的,蔡文姬的内心是比较向往自由的,但是有时候也是这种性格导致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二

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人,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诗人李商隐的资料,了解一下吧!

李商隐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李商隐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家世】。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

【生卒年考】。

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

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李商隐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李商隐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李商隐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李商隐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李商隐与自己的子弟交游。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李商隐的仕途。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在此之前,李商隐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李商隐就开始了李商隐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

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晏媄。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

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三年前(校书郎)还低。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李商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会昌三年(843),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

会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李商隐的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李商隐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因此,当大中元年(847)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另一方面,也显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信心了。在桂林不到一年,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大中二年秋,他回到京城长安。据说,他在潦倒之际,写信给故友令狐绹(他已经进入权力的核心)请求帮助,但遭到拒绝,结果只能通过自己考试得到一个盩厔县尉的小职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0年前,李商隐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弘农县尉)。

李商隐担任盩厔尉时间不长,又被调回京城。此时,与大中元年他在秘书省的情形非常相似:低微的官职,渺茫的前途,落寞之余,期盼着出现变化。大中三年九月,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卢弘止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如果他的仕途顺利,李商隐可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然而不巧的是,李商隐追随卢弘止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于大中五年春天病故。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夕阳晚景】。

大中五年,李商隐经历的另一次重大打击,是他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他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多年来一直尽心照料家庭,支持丈夫。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可以想象,李商隐对于妻子是有一份歉疚的心意;而他仕途上的坎坷,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的感情。家庭的巨大变故并没有给李商隐很长的时间去体验痛苦。

这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于十一月入川赴职。李商隐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年,大部分时间都郁郁寡欢。他曾一度对佛教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与当地的僧人交往,并捐钱刊印佛经,甚至想过出家为僧。梓幕生活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最平淡稳定的时期,他已经再也无心无力去追求仕途的成功了。

大中九年,柳仲郢被调回京城任职。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社会交往】。

有人根据李商隐部分诗作的风格,推想李商隐性格内向(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编·第十一章)。这种猜测多少有些武断。如果从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活泼幽默的作品来看,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现存的资料(主要是他本人的诗歌和文章)表明李商隐的社交范围广泛,他是一个乐于交往而且颇受欢迎的人。

与仕途生计有关的人物。包括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杜悰、萧浣、、、、姚合、孙简等人;互相酬和诗友。包括杜牧、温庭筠、等人;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刘蕡、永道士、、等人;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包括令狐绪、韩瞻以及李商隐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爱情】。

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李商隐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

锦瑟(柳枝)。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锦瑟》诗,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终于没有结果。

荷花。民间传说他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王氏。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但有人从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如果这种看法成立,李商隐应该还有一位初婚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几乎空白。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去世。

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是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李商隐曾与宫女偷情。

【影响】。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的时期,和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李商隐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钱谦益、,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的影响。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李商隐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李商隐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诗风】。

李商隐的诗歌体现了他自己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李商隐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使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李商隐的诗意。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三

蔡文姬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最后与董祀一起隐居。即使蔡文姬与董祀所生的女儿成为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的夫人,蔡文姬也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因此,我们无法得知蔡文姬是怎么死的。但是,诸多的记载蔡文姬的相关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大致判定,蔡文姬应该是旧疾复发而死的。

众所周知,蔡文姬在年轻时被匈奴俘虏,在匈奴一共呆了十二年,并且成为左贤王的王妃,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而匈奴所处的环境,与蔡文姬所生长的环境大有不同,十分容易造成蔡文姬水土不服。而蔡文姬也在匈奴,落下了很多的病根。特别是生下两个儿子之后,埋下了许多隐疾。

在离开了匈奴之后,蔡文姬颠沛流离,经历了离开自己儿子的痛苦,以及失去了卫仲道的悲伤,在心理方面变得十分的脆弱。尽管有董祀的悉心照料,但是在上了一定年纪之后,蔡文姬还是会出现许多的疾病。所以,蔡文姬很有可能是因为旧疾复发而死的。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四

灯影牛肉是四川风味食品。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

传统做法。

灯影牛肉制作时要用牛后腿中的腱子肉,平片或滚片成均匀且较薄的大片,撒上精盐后,再裹成圆筒形,晾至牛肉呈鲜红色(夏季约14小时,冬季约4天)时,再将牛肉片展开,平放在架子上放进烘炉内,再用小火烘干,上笼蒸30分钟后取出,并立即切成4厘米长、3厘米宽的小片(传统制作不改刀成小片),然后入笼蒸约一个小时后取出。最后将炒锅放在火上,入油、姜片后炒香,再取出姜片,改小火后下入牛肉片慢慢炸透,沥去多余的油,加入绍酒拌匀,再加入辣椒粉、花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各适量炒匀,淋上香油即成。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五

李商隐是唐朝时期能和李白杜甫相媲美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诗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李商隐的诗是比较能反映社会面貌的诗。

李商隐是唐代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李商隐著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李贺、李白又称“三李”,李商隐和温庭筠、段成式诗文风格相似,因三人在各自家族中排行十六,故并称“三十六体”。

李商隐早期有良好的教育,因为李商隐的父亲当时是做官的`,所以李商隐5岁就能背书文,7岁就能舞文弄墨了。不过李商隐父亲死后,李商隐的家庭就败落了,10岁的李商隐就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长到16岁,李商隐就以擅长写古文出名了,17岁在洛阳受到白居易、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将他视为爱徒,让自己的儿子与他一起学习,并教授他骈文,所以李商隐的骈文最早是受学于令狐楚的。

但是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为李党而令狐楚及其儿子令狐绚为牛党,许多人都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所以在朝廷中李商隐遭到了排挤,很快处于权力外缘,李商隐的仕途因为卷入牛李之争中变得异常艰难。李商隐在母亲死后回到家乡守孝,这时的李商隐已经快三十而立了。之后的几年李商隐大多成为幕僚,得到的官位也很低,李商隐最后回到家乡一生没有得志,在抑郁中病逝,享年46岁。

李商隐的诗以婉约,朦胧为表象,常常蕴含着让人琢磨不透的情愫。李商隐的爱情诗常常能引发人的许多思考,也正是每个人对诗的理解不一样,所以李商隐的诗就有非常大的魅力让人去阅读它。李商隐的爱情诗很多,占了他536首的大部分,其中的几首无题也被认为是爱情诗。

李商隐比较有名的爱情诗就是《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有《夜雨寄北》、《春雨》、《锦瑟》、《暮秋独游曲江》等等。其中此情可待成追记,只是当时已惘然、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成了爱情佳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非常有名的爱情诗,不过像《赠柳》这样的诗大家知道的就比较少了。

李商隐诗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只是生不逢时,还有李商隐自身的爱情都是他一生不得志的主要原因。李商隐的诗写得很美,是唐代唯一可以与大李杜匹敌的诗人,因为个人觉得杜牧虽然与李商隐齐名,但是思想上还是不及李商隐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六

李贺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宏伟壮观,忧国忧民。他的一生为诗坛贡献了非常多的经典佳作,我们应该好好地了解一下李贺,因为李贺的人生经历也很有传奇色彩。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韩愈和友人皇甫漫听说李贺的才名后,亲自前往李家试探,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兴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篇篇精彩。两人大惊,这才相信李贺名不虚传。李贺是宗室后裔,所以一直自视甚高,他在诗中也一再以“宗孙”、“唐诸王孙”自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当时李家早已败落,家境贫寒,这就注定李贺的希望要被现实击碎。李贺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怀才不遇的苦痛时时冲击他多病的身心,他只好把这种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上。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一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天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

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便去世了。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启迪】“诗鬼”李贺,志向远大,踌躇满志,但家境的贫寒注定了他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李贺呕心沥血,将满腹的失意化作诗,挥洒到锦囊中,写诗也成了他宣泄的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穷思苦想,费尽心血,而精诚所至,这样的人也通常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拓展:

李贺(790~816),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李白)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毛泽东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2]《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王世贞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七

李商隐(813--858)诗继承、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成就很高。就内容而言,有政治诗、咏史诗、写景咏物诗和爱情诗几方面。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以他的.两首《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和“相见时难别亦难”为例,前一首写有情男女无法如愿的苦楚,后一首刻画了陷入绝境的爱情,诗情变幻迷离,难以捉摸。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此文件格式为flash,因网络速度不同打开速度也会不同,请同学们耐心等待!)。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八

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770年,杜甫59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

诗人蔡文姬的故事汇总篇十九

在中晚唐的诗人群中,李贺是突出的一个。他弱龄早慧,七岁时就以诗名传美京师,受到韩愈、皇甫菘等文章巨公的重视。但李贺短暂的二十七年生命中,却是充满了坎坷。

李贺的父亲叫李晋肃,做过边疆的小官,谁料到他的名字竟给儿子带来了噩运。

元和二年(公元8),十八岁的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他以自己一首《雁门太守行》赢得国子监博士韩愈的赞赏,前途似乎充满光明。

但李贺的才华早已引起了一些妒贤嫉能者的不安,他们上书朝廷,说李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因为“晋”与“进”同音,为了避讳,李贺不能考进士。而皇上自来就维护这样的封建道德,于是竟剥夺了李贺参加进士考试的权利。

这篇文章写得犀利有力,但是,同千百年来的“孝道”相比,它也无疑是以卵击石。李贺最终无法通过进士考试求取功名,只在太常寺当过两年多奉礼郎的小官,这使他感到十分屈辱。元和十八年(公元8),他辞官回到家乡的南园,过了三年,患病死于家中。

李贺短促的一生,怀才不遇,远大抱负无法施展,心情十分抑郁,便把全部精力倾注在诗歌创作上。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深深地为自己未酬的壮志遗憾,不满自己与诗书笔墨为伴,他的《南园》组诗中第五首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的意思是:是好汉男儿为什么不佩带上吴钩,去收复关山失陷的五十州郡?请你到凌烟阁上看看,那里画着的功臣,哪个是书生呢?凌烟阁是唐朝皇宫里的殿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命画家阎立本绘长孙无忌、魏微等二十四功臣的图像于凌烟阁上,以表彰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南山》组诗之六写道: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读着这些饱含不平之气的诗篇,我们怎能不为这位天纵奇才而叹息呢?

李贺惜时。

唐代的著名诗人李贺,少年时即有诗名,十八岁至洛阳为韩愈所爱重,但在考取功名上很不顺利。后来只做过低微的官职,年仅三十七岁就因病去世。诗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诗歌王国里,李贺是一颗划过长空的耀眼的流星。他是韩愈诗派中最有创造性的年轻诗人。

李贺是一位遭遇不幸的天才诗人,但他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小时候,他就很有抱负,吟诗明志:“少年心事当那云。”(《致酒行》)他酷爱读书,勤于写作,就连出门骑在驴上的时候,也经常见他吟哦思考。母亲曾十分疼爱地责备他:“你一定要把心血呕出来才罢休吗?”

当时,一些贵族纨绔子弟,整日里金鞍肥马,花天酒地,绫罗香衫,招摇过市。年轻的李贺非常看不惯,写了一首《啁少年》的诗,殷切劝诫他们自爱惜时,诗中写道:

少年安得长少年,

海波尚能变桑田。

荣枯递传急如箭,

天公不肯于公偏。

莫道韶华镇长在,

发白面皱专相待。

诗人规劝那些少年们不要虚度光阴。他指出:“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能变桑田。”岁月陡转,光阴似箭,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不要说美妙的青春年华是永驻的,生命的年轮不是没有止境的,发白面皱也非遥远的事情。

李贺惜时如金,醉心创作,他留于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作,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诗人用自己的独特创造实现着生命的价值,他终于在诗歌的王国中获得了永生。

“诗鬼”李贺七岁赋诗一生不懈。

李贺(公元790—8),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朝诗人,唐宗室远支。因家世衰落,又因父亲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应进士举,只作过品位低微的奉礼郎。后弃官回乡,生活困顿,又目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一腔悲愤,只能借助诗歌加以发泄。他所作诗歌,想象丰富,语言浓艳,艺术上富有创造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贺幼慧早熟,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相当动人的诗歌,吸引人们争相传抄、品赏。当时文坛领袖韩愈看到传抄的李贺作品,不由得拍案叫好,赞叹不绝。但看了作者的姓名,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听说还是个孩子,就更加怀疑一个娃娃能否写出这样精彩的诗来。韩愈决定与文学好友皇甫湜一起乘马车去李贺家,把事情弄个明白。

李贺虽然出身贵族,但到他父亲时已经衰落,家境大不如从前那样富裕。他父亲只做过很小的官,而且死得很早,留下他和弟弟同母亲相依为命。韩愈、皇甫湜来到李家门口一看,立即有一种冷清的感觉。庭院虽然不小,收拾得也挺干净,但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家人守在门口。老家人见到贵客来访,进去好久,才和一个小男孩走出来。这男孩头梳两个小辫,身穿粉红小褂,长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老家人微微屈身对韩愈说:“这就是我家小主人。”韩愈他们虽然听说李贺还是个小孩子,但没有想到竟会“小”到这种程度,所以听了回答,仍然有点吃惊,但又不能不相信这是事实。

他们一边往里走,一边想:“这是李贺看来不错,可不知那些诗是否真是他作的,应该当面考一考。”他们坐下喝一会儿茶后,韩愈对李贺说:“听说你小小年纪很会作诗,不知能否现作一首给我们看看?”李贺听了,觉得十分好玩,马上笑嘻嘻地表示同意。他研好墨,铺好纸,提起笔来,约略思索一下,便以韩愈他们的来访为题,一口气写成一首90多字的七言诗,题名《高轩过》。韩愈他们拿来一看,心中暗暗称奇,口里连连叫好,马上把李贺搂到怀里,喜欢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不过,他们又产生了一种忧虑,担心李贺没有父亲指教会荒废了学业。临走时,一再勉励李贺要认真读书,不断进步。此后,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李贺的声名也随着越传越大,越传越远。

李贺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种孩子,他并不因为自己天资聪明而放松努力,也不因名声大振而自我陶醉。为了把诗写得更好,他不仅刻苦读书,向古人学习,而且同时注意深入实际生活,了解各种事物的特点。他经常骑上一匹瘦马,让小书童背着一个绸布口袋跟在后面,到长安郊外的村镇寺庙,丛林小溪,甚至荒坟旧墓去游览。他一边慢慢地走,一边细细地看,一边苦苦的想,有时还停下来同人们交谈。在旅途中,只要有一点新的感受和启发,就马上在纸条上写下来,放进绸布口袋。晚上回家,再在灯下把纸条拿出来,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最后整理成篇。

有一天傍晚,天下着毛毛细雨,他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采玉石的老人饿得在山岗上找榛子吃,感触很深,当即拿出纸条写下“夜雨岗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人泪”两句话。回到家后,就以这两句为基础,写成著名的《老夫采玉歌》。据说,他的很多优美诗篇都是这样写成的。有一次,李贺的母亲到他的房间里,发现小绸布口袋鼓鼓囊囊的,不知装着什么东西,伸手掏出来一看,原来都是小纸条,上面写着很多绝妙的诗句,不由得心疼地说:“看这个孩子,为了写诗,把心都要呕出来!”

李贺很有才华,又很勤奋,但生不逢时,一生很不得志,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击,结果只活了27岁就病死了。有人说,他的才华和作品,完全可以同唐代另一位著名大诗人李白媲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