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0:17:24 |
- ZTFB |
- 14页
总结是记录个人或团队经验教训的有效途径。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和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一
__x地处县城南部,所在辖区共8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__x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
(一)发展农业产业。
目前,农业产业调整成效明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省果树所种植技术为支撑,依托__x、____等产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海宏牧业为养殖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银行+农户”的肉羊生产模式。现有耕地6105亩,农业人口8362人,年出栏育肥羊达到20000只,生猪出栏量9360余头,能繁殖母猪148余头,年产肉鸡65000余只。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积极与农业大学、省果树所对接,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产业技能培训上下功夫。__x村在农综开发的基础上与农业大学合作,并签订合同共建140亩试验田,更好的促进科技成果面向实际应用和需求转化,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虽然目前__x产业调整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1、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生产生活;
2、种植技术不发达,缺少专业农技人员的培训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3、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帮扶方式方法还需改进。
(二)改善生态环境,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三)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村级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社会诚信体系等,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达到改进村风民风的实效,切实营造和谐的乡村发展环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各村文化机制体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渐丰富。
2、各个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体育健身场所和图书馆等进一步完善,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免费对群众开放。
3、目前,各村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且完善夕阳红养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养老提供保障。
但受到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理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致使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农民不是一个体面的职业,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在攻坚脱贫方面,__x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全面强化包村干部责任到人,统筹推进,结对帮扶,政策兜底。为认真落实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贫困人口一户不落,一人不少,全部脱贫。但在在脱贫工作中,要注重新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采取相对的形式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并且要加强扶志的力度,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的帮扶,真脱贫、不返贫。
实现乡村振兴,首要的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依据战略思路,找准战略重点,结合推进情况,全面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进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地”是农民生产生活、农村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农民缺乏新动力、新途径。特别是农村耕地“碎片化”,无法大面积进行创新型生产发展。土地流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合理合法地将手中闲置土地流转出去,盘活土地利用价值。
(二)当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要继续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三)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农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实行长效保护机制,改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问题。有效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本乡村特点的有效方式,传承发展农村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完善农村基本阵地建设,建立更加长久的运行机制,挖掘本土人才,从思想上振兴农村。
(五)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更加精准脱贫,强化脱贫质量是我们的目的。采取更加有效、创新的方式方法,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情况。将扶贫与扶智、扶志将结合,鼓励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力争做到全部脱贫不返贫。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额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地位,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1、完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实施乡村战略领导责任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3、根据党的领导,开展工作,制定适合本村的工作条例、机制。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二
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简称。出席四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列席会议的有中纪委常委、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基层党代表和专家学者。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从十一届四中全会到现在已经召开了8次四中全会。全会议题以党建或经济为主题的各有3次,以人事为主题的有1次,本次全会研究依法治国这个主题。专门拿出一次全会来探讨、研究、部署依法治国的问题,这在1978年以来37次中全会中是第一次。它彰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清醒看到了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等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须条件,这是我们长期以来所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同时,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巩固以往既有的改革和发展成果,通过改革逐步化解面临的问题,推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依法治国,这是历史的选择。四中全会公报通过以上介绍依法治国的必要性简要地阐述了四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之初起,就想走出历史“周期律”,迈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文革”十年浩劫教训的反思和警醒,邓小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传递出鲜明的法治思维和主张。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四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历史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全会《决定》强调了实现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研读《决定》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五项原则遵循了对中国传统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充分强调了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中国,复兴中华文明。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深层复杂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观众朋友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通过以上我们对四中全会《决定》总论部分的学习,我们会深刻感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三
(1)油田企业改制后党组织建设弱化油田企业改制前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党组织在企业中地位相当明确,其在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及用人等方面权责清晰。油田企业改制后建立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此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拥有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而党组织虽然位于所谓的企业“政治核心”,但缺乏体制方面的保证,地位作用逐渐弱化。油田企业改制前,党组织在企业用人方面有一定的决定权,必须在程序上经党组织考察、讨论与推荐,而后由厂长(经理)进行决定。改制后,过去这种“党管干部”的原则与现代企业自主用人制度发生了抵触,油田企业党组织在用人决策方面的作用逐渐弱化。此外,在改制后,油田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这使得过去党组织对企业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监督作用弱化。(2)政工队伍不能适应企业改制的新形势油田企业在进行改制与转换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机构精简,而机构精简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工部门及其人员,在此趋势下便出现了政工人员“兼职化”、“老龄化”等现象。油田改制企业政工人员在政治素养、业务技能、思想意识水平及作风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彻,只是简单的担任着“传话筒”的角色,对企业改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反映滞后,对职工思想意识领域的微小变化缺乏感悟与感知等。(3)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在油田企业改制过程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不断引入,油田企业员工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及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与信任在逐渐弱化,心态失衡、浮躁、盲目等不良情绪不断涌现。油田企业改制前,这些负面思想一般都可以通过企业内部得到解决,而企业改制后员工对企业的人身依附感、归属感和忠诚感淡化,这些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或多或少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有关。改制过程中,油田企业职工忽视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理论素质逐渐欠缺,再加上市场经济中活跃因素的影响,造成油田企业员工爱岗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逐渐淡化,部分职工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偏低。(4)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局限性当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单调、流于形式、脱离实际“,假、大、空”,就工作方式而言,一般多采取收听广播、观看影像资料、念文件、举办文艺演出、召开座谈会及讨论会等缺乏新意的形式,收效甚微。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措施。
(1)强化油田改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在油田企业改制后,应当充分重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具体措施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双向进入”办法,即制定法定程序使企业党组织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通过企业决策形式融入职工的工作职责;同时,董事会及监事会按照党章相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通过这种“双向进入”的工作机制,可以将油田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有效结合起来,从体制方面保证党组织在油田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强化党组织的保证与监督作用。(2)加强政工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加强政工队伍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和坚持的行为规范的统称,是人们基本的道德水平、能力与素养在工作领域的体现。企业政工人员是否具备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油田企业政工工作的好坏,政工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员工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优化政工队伍结构。政工队伍建设应以“专职化为主,兼职化为辅”,不能以油田企业改制为借口而精简政工机构与政工人员,要进行政工机构设置的合理化改革,按照油田企业职工总数的0.5%~1%配备专业的政工人员。(3)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首先转变政工工作传统观念,包括由活动政工向管理政工的转变,由经验政工向科学政工的转变,由片面重视思想教育向解决实际问题转变等。其次积极采用引导式、参与互动式等工作方式,充分重视与职工的思想沟通,正确合理对待职工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宗丽琴.加强新时期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合作经济与科技,,(1).
[2]陈占仁.创新: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源泉[j].才智,2011,(23).
[3]祝凯.新时期油田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3).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四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油田企业的生命线,油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必须将经营机制的转换、所有权的变更等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油田企业的成功改制与转型服好务。
关键词: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双向进入”;探讨。
1概述。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企业的投融资方式、组织形式、经营方式、要素选择及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油田企业也不例外,油田企业改制后,焕发出无限发展潜力与生机,企业经济实力与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获得与运用充分的市场自主权,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主体,其可以完全依照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与产品生产,为企业顺应市场形势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了制度保证。油田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投资入股,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在油田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随着企业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及职工利益格局的根本性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铁饭碗”带来的安全感荡然无存,经济体制的变革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领域的大触动、大调整,反映在行为上就可能会出现一些群体性、突发性和恶性的事件,既会影响到油田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又有可能危及社会稳定。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五
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今年我们祖国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召开,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秉承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自身实际,不但追求进步。在这一特殊的年份里,我们应该更积极努力、开拓进取,不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寻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2003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表述来概括正在探索中的“发展观”,又在同年年底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见真功夫。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飞快,我们也获得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一是中国粮食生产连续8年丰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拉动了经济增长;三是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民族要发展,与这个国家的科技力量是分不开的。而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成长源于教育。所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之本。
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这点杂费同样难以承受。2005年,我国征服开始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并逐步向城市拓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教育扩招工作,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到了高等学校的层次之后,学生所有的支出都开始提高,高昂的学费,还有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对于一些供孩子上学入不敷出的贫困家庭同样是个问题,好多学生在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却因为高昂的学费不得不放弃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大学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也为我们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提前上了一课。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不管是什么时候,青年总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在青年人中,大学生无疑是素质最高的一群人。大学生知识层次高,知识面广,最具潜力,同时也最有创造力。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国家的未来,这对中华民族的磅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在现在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好做人的方法,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们可以从思想上迈进一大步。
这段日子里,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91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的。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风雨如磐的嘉兴南湖启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正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书写辉煌壮丽的新篇章。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我心中满怀期待。每次党代会对于中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一个起点,会议上的内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完全关系到国民的生活。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要认真的检查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改进自己的思想认知与作风,为党的十八大召开做好迎接工作。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当前,各级各部门应以实际行动,实干精神,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系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全国人民的幸福安康。这次大会将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必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
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实现个人抱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必须用实力说话,用自己本领来施展个人才华,铸就成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论。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核心。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以自信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会在积极主动地观察事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信和满足,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再次实现创新,始终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状态。
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将能够更好地总结各地党建的新探索和新经验,有效增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强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在反腐倡廉方面作出新部署,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前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努力。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六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载体。但是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惑与难题,最基本的问题如对“形势与政策”课特征的把握不准确。解决此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其作为一门政治课的性质、作为一门理论课的特点,并坚持“宜粗不宜细”的讲授原则。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政治课;理论课;宜粗不宜细。
“形势与政策”课(以下简称“形策”)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载体。自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意义及做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后,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均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但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困惑与难题,最基本的问题如对“形策”课特征的把握不准确。如何讲授好“形策”课,使之在变幻莫测的时代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广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认真学习和钻研授课大纲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形策”课的性质、特点以及基本的讲授原则。
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这是讲授好一门课程的前提。因为课程的性质统领着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是直接决定教学能否达到课程设置预期目标的最主要因素。
顾名思义,从“形势与政策”的名称来看,这门课程是讲解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但从内容来看,“形策”课的教学内容极为宽泛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策”课教学内容变动性很大,其时效性表现更为直观和强烈,教学过程中对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风云变幻的形势跟踪十分紧密。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形策”课从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教学体系,那就大错特错。判断一门课程的性质,最基本的依据并不是课程的名称或教学内容,而是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事实上,“形策”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地决定了该门课程作为政治课的性质。即课程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及时准确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科学认识党与政府在特定时期内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自觉地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地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换言之,政治性为“形策”课最基本的特征。
准确把握“形策”作为政治课的性质对于处理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有助于明确实现课程设置的育人目的。众所周知,因为社会阅历的不足、理论武装的不够,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交锋,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社会格局,面对国家建设和自身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困惑、挑战和难题,处于青春期的部分大学生有很多思想和现实上的迷茫和问题,尤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正确诠释时代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认知上的科学,特别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人们思想观念、道德选择、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将理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和回答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面对如此艰巨的历史使命,授课教师只有在准确把握“形策”课程性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课程设置预期目的。
其次,准确把握“形策”的课程性质有利于正确处理这一课程教学中知识性与思想性关系的问题。如前文所述,“形策”课最基本的特征是政治性,但该课不仅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充满了知识性。尽管“形策”课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范围,但“形策”课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性教学,不能局限于空洞的理论说教。因为该课程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军事学科等密切相关,既涉及有现实问题,也有历史问题;既有国际风云,又有国内形势,其所涉及的知识之广泛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教育。当然,“形策”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事说理,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形策”课在加强现实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历史教育。因为,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必须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重视现实教育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注重历史教育,理论才能讲清楚,不会止于肤浅和片面。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说政治性突出了“形策”课的课程性质,那么,理论性则强调了该课程在内容上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把握住“形策”课的政治性,还必须把握住“形策”课作为一门理论课的特点。“形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等个性特征,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政策性等方面的共性特征,这决定了“形策”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必须突出理论课的特点。
首先,对于涉及的基础理论必须系统全面地讲清楚、讲透彻。“形策”课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是相对于重大热点问题的专题形式和其他如小组讨论、实践参观等形式而言的。之所以强调基础理论部分应系统讲授,是因为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强调理论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了解形势与政策理论的一般概念、原理、研究对象和历史发展脉络,要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规律特征。如果缺少对基础理论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只是大而化之地对热点问题进行蜻蜓点水式的讲解,根本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问题本质探寻的认知需求[1]。当然,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形式也要服从于大学生关于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论的培养和应用这个大前提,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利用正确的思想武器积极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要求学生必须接受教师所讲的单一结论。其次,对于重大问题应突出重点专题讲授。通常情况下,每个学期形势与政策课大多以形势报告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安排。专题形式对于热点问题的讲授效果更为显著,因为每学期的“形策”课内容变动比较大,不同热点问题之间虽有一定关联性,但其各自独立性更强。所讲很多内容要超出教师平时研究积累的范围之外,在紧张有限的备课时间内,授课教师比较容易集中精力形成对讲授问题完整深入的认识,内容更能够充实丰富。比如在讲解“全面理解与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应以专题讲授的形式,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全面理解此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及其重大意义三个方面主题鲜明地讲解,这样就会突出该专题的重要性,也便于学生全面地把握此次会议精神及相关内容,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在明了“形策”课作为一门政治课的性质和理论课的特点之后,不难得出该课程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讲授原则的结论。“宜粗不宜细”是““””结束后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经验及教训时提出的一个关于总结历史的原则。他指出:“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2]这一原则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以此作为讲授“形策”课的基本原则也是合适和恰当的。“宜粗不宜细”是对“粗”和“细”的辩证统一认识。所谓“粗”,是教师在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领域的认知和了解中建构起来的宏观视角。具体来讲,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下三点讲授技巧。第一,对教材的内容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感。即以教育引导大学生为目的,而不是就时政新闻论形势而简单地成为“传声筒”。第二,对讲授内容要有清晰的线索感。尽管各个专题看似独立,但都有其内在的关联,讲授时应遵循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和发展走向。第三,在授课中必须要有强烈的现实感。特别是针对比较晦涩的理论问题的讲解,不能“空对空”,必须立足现实,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这样才能引起思想共鸣。
此外,如上文所述,每个学期“形策”课的课时安排比较短暂,一般为六到八讲,即二十个课时以内。在如此有限地时间内要事无巨细地详细讲清楚半年内国际国内形势及开展政策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笔者认为在“形策”课中应坚持“宜粗不宜细”的讲授原则的现实考虑。
参考文献:
[1]马宁.当代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2.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七
论文摘要:城市供水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公用性的城市供水企业,大多数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探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中国城市供水企业只有稳步而成功地实现市场化,才能实现企业长期而稳定发展的目标。
论文关键词:城市供水,市场化,探讨。
引言: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可追述到解放前的旧上海,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大提高时期。中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城市供水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新的热点。
一、中国城市供水企业改革的几种代表性模式。
政府机构改革以来,一些地方在政府管理体制及城市供水企业方面,都实行了一些改革,使供水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有几种代表性的模式。
(一)深圳模式全国的供水企业改革首推深圳模式,也称先导模式。特点有四:一是时间最早,开全国之先河;二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较规范的国有独资性质的企业;三是企业管理重视成本和效益;四是走规模之路,组建了庞大的供排水集团公司,营造了首家供水“航母”。
(二)北京模式其特点是先进行公司制改造,实行机构的重组,然后进行区域收购,把企业“做大做强”。重组后的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规定,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立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使集团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运作初步走向规范化。
(三)舟山模式也称资产整体转让模式,或内资收购模式。通过清产核资,原舟山自来水公司全部资产为21100万元,由钱江水利一次性交付;然后,舟山市政府又以国资管理部门的名义,把其中的3400万元投资参股,形成二个股东合作经营。新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24500万元,钱江水利占86.12%,舟山国资部门占13.88%,由钱江水利控股。
(四)浦东模式也称中外合资经营模式。特点是通过部分股权转让引进外资。上海浦东水司总资产原值18亿元。通过公开竞标招商,把该公司的50%转让给外方,结果是法国威望迪通用水务公司以23亿元的溢价成为合作伙伴,组建了国内第一个合资供水公司---上海浦东威望迪供水有限公司。
二、城市供水企业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在改革改制上出现了上述有代表性的多种模式,各地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
城市水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系统。涉及所有权问题、政策环境问题、金融问题、监管问题和公众意识等诸多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方的城市水业发展处于不同的产业阶段,但是现在我们正进行的城市水业市场化,是在有关部门文件推动下的齐头并进,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产业和经济特征。城市级的水业市场化推进呈现混乱,多是被动应付,有些地方的水业产业化成为实现某种利益的借口和手段。
(二)政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市场化要求投资多元化,但城市水业的收益结构特征决定了政府不可能从水业市场化的投资主体中退出,政府是水业公益性、引导性、补贴性投资的主体,不能将其责任转嫁给公众。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城市水业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主角。市场化以后政府职能由企业管理转为行业管理,原来行业主管部门所管理的人员和资产,要么划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么转让给社会企业主体,政府的城市管理和行业管理正经历一次大的转变。
(三)部分城市水业市场化等同于国际化。
鉴于过去我国城市水业国有投资占有绝对主导的不均衡现状,国家允许国际资金进入水业。但是城市水业市场化不等同国际化。不少城市政府在水业项目招标中,明确要求必须是国际资本,不要国有企业或民营资本。这是对市场化本意的曲解。
另外,现在我们对城市水业的开放程度超过美国、德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我国城市水业市场在加入wto以后,没有像其他行业有一个过渡期,而是一步开放到位了。城市水业允许和鼓励国际资本的进入很重要,但国际化从根本上讲是平等竞争。给国际水业公司一些特殊的优惠条件,相反地就给国内国企、民营企业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外部监管不到位。
外部监管不到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决策能得以通过并贯彻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体系(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监督和司法监督)不健全,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也因为没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而无法开展。
三、中国城市供水企业市场化的思路。
(一)明确界定政府职能,真正落实政企分开。
城市供水企业的改革,不是简单地推向市场和所谓私有化的问题,而主要是解决机制问题,同时,还要明确城市供水行业的公益性质和其必须保证社会效益第一位的前提。加快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彻底实现政企分开,是供水行业改革的关键一步。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复杂艰巨,涉及方方面面,既要看到压力和困难,又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同时要统筹规划,从长计议,慎重行事,还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尽可能减少改革的阻力,降低风险,排除不稳定因素,保证供水企业改革的平稳过渡和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行业监管体系。
明确和完善监管的实施主体。明确、细分和加强与城市水业相关的各政府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责和监管内容,界定其在水业市场化中的责、权、利关系。鉴于城市水业成本、服务、水质、水价监管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建议学习国际经验,成立由监管政府部门任命的、具有无限责任的、由专家组成的独立执行机构,作为法定监管机构的辅助。从行业的高度,专业性介入企业的成本考核、水价听证、服务监督等核心监管内容,代表公众利益实施成本、服务、水价的监管。
建立行业管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各级立法为行业监管的建立提供系统的法律保障;要求和鼓励地方城市出台可操作性强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特点的政策体系。
建立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和支撑体系。特许经营是行业监管的重要手段,应建立完善相应制度,并配套相应的规范性条例文本,标准化合同文本。健全水业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使其成为行业监管的重要依据和标尺。
产权多元化后,行业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市场化程度越高,监管责任就越大。市场化需要以科学而严格的监管来化解企业无限制的利益追求。对城市水业发展而言,没有严格监管的市场化比传统计划体制更加有害。
(三)以横向兼并为特征的规模重组。
水务企业大的不强、小的不活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改制步伐不快,经营机制不活,缺乏发展资金,融资渠道不畅。国内水务企业要想打开市场,冲出重围,必须改变目前政府经营的局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投资主体。我国的水务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种状况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具有优势资产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采用收购、兼并、控股的方式,联合中小企业组建成企业集团寻求上市,则可以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向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纷纷将原来分散、多头管理的城市供、排水整合,组建大型水务集团,与洋水务展开竞争。
(四)以纵向组合为主导的产业链条重组。
纵向兼并主要是指经营具有连续性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兼并,这种兼并便于控制经营、销售全过程,从而获得产业一体化的规模效益。水务企业包括供排水、水电、水源工程、管网建设,节水、污水处理以及相关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形成产业链。纵向兼并就发生在生产经营不同阶段的企业之间。水务企业推行纵向一体化,可以降低各项中间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并在行业中占据一定垄断地位。
通过控股、参股、合资、合作经营等多种纵向重组方式,水务企业可以拓展上下游产业的多种经营,形成以供水为主业的延伸和辐射,造就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岗位。
(五)在引进外资基础上打造大型水务集团。
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务公司威立雅集团、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都已大规模进入中国。洋水务的进入,给中国水务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面对外资进入,中国水务企业必须打造大型水务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在城市供水企业改革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供水企业首先是企业,具有所有企业的共性,即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可持续发展。
第二,城市供水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人民群众所必需的并且无可替代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和自然垄断特性,企业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且在经营中只能获取合理利润。同时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对城市供水企业的监管责任,并且相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这种监管更为严格。
第三,要注意严格界定垄断的界限,防止垄断延伸。政府应加强对城市供水企业的监督,防止城市供水企业利用其在主营业务上的垄断地位在某些非主营业务中谋求竞争优势,如自来水工程建设、设备材料供应、设施设备维修服务等。
结束语尽管我国水务企业存在种种问题,但水务市场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中国的水务企业必须尽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多地以市场化为主导,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以多元化竞争促进中国水务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月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
2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版。
3方建中耿弘:《新经济与管理创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版。
形式与政策论文如何写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上规定了实现国家在治理现代化方面的目标和理念,开启了推进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的远大征程.国内的研究基本都是围绕在“四个全面”战略对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内容宽泛,并不能对此做全面细致的论述.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支撑,时间途径和战略目标的角度,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国家政治治理现代化的影响进行分析,较前人的研究成果,更为全面客观详实.
一、基本概念界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小康”概念最早来源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早在几千年前传统农耕社会就已经成为社会建构的理想.总书记于12月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进行系统提出,之后的几次重大会议构成了“四个全面”的路线图.“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不仅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观和连续性相一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具体体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自信,包括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其中,道路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伟大旗帜,理论自信为我国政治治理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制度自信为我国政治治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深刻系统地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思想,对我国政治治理现代化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理论、制度、道路方面预期相契合,是我党凝聚社会主义价值共识所做出的重要论断.
2.政治治理现代化内涵。
政治治理含义即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政治治理过程就是指多元主体(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等)通过一定的规则约束,协商共治,参和.肖滨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治理现代化存在四个维度:历史发展趋势下的顺应国家权力运行,从、管理到治理的国家发展趋势;回应现实挑战,确保在中国统领格局下多元主体有序的协同治理,解决权威和地方自主的紧张性矛盾,实现国家在治理方面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从全球视角出发,为中国获得参和全球治理的话语权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治理权,重新构建执政的合法性,从经济方面的绩效合法性转变到治理有效的合法性.可见,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要是人民真正地成为国家的主人,参和到国家事务中去.竹立家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指政府职能部门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不断实现政府的权力分配,包括有效限权、放权和分权及体系的构建,通过制度建立来保障权力的纯洁性,达到社会的公正,构建社会共治的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国家的各项事务和重大决定都是由人民做主,都是真正地为人民的切身利益服务.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政治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西方的模式在第三世界国家是行不通的,总是会遭遇失败和挫折.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发展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了对国家政治治理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的认识,指明国家政治治理现代化要立足于本国国情,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是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有效结合和战略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表征,具有深刻的内涵意义.令小熊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步骤,是奠定中国梦的现实基础和开创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融入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人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理论和中国梦融合,是实现国家政治治理现代化正确的理论支撑.
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民的富裕,处处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因为中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努力达到小康社会的生活水平.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中国人的一个阶段性奋斗目标,是在实现“四个现代化”道路上的必经阶段.目前,以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正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在“四个全面”战略思维的正确引领下,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更加安定繁荣的政治局面.一方面,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人民的富裕和安定.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为政治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实际相结合,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人生感悟随笔文章(优质9篇)
- 在线教育网站相关论文 在线教育毕业论文(3篇)
- 2023年快速成型制造技术论文(大全15篇)
- 不认真听讲的英文 不认真听讲的英语(4篇)
- 中国一位著名散文家谈张晓风怎么写 张晓风散文推荐理由(六篇)
- 最新参加培训证明范文简短(汇总17篇)
- 会议筹备方案范文会议筹备流程怎么写(精选17篇)
- 2023年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的论文(汇总12篇)
- 2023年追梦筑梦圆梦青春演讲稿(实用13篇)
- gsp内审报告范文范本(优质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