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 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好(9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15:08:33 |
- ZTFB |
- 14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一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
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第五类:社交恐惧症。
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中心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型。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
3、社会功利型。
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
4、猜疑妒忌型。
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5、江湖义气型。
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
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
7、面子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
1、家庭教育的原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
2、学校教育的原因;
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
3、社会的影响;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
4、自私自利的个人思想;
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5、素质教育的匮乏;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6、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交互原则。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7、功利作用原则
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与此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交换。
8、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
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
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转变的合理性,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
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晕轮效应
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首应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应效应(primary
effect),也称为最初印象。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学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需要很多长时间。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近因效应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与首应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刻板效应
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
投射效应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2、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
3、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
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4、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
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问问自己对别人怎样。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激发。事实上,许多交际成功的人往往会主动激发,开启人际互动链。即他们往往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与人打招呼……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我敬人,人自会敬我”,他们以此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局面。
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对待我自己?
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还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和别人一样,还是比别人差?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大大影响着其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
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对大学生而言,思维已近成熟,所以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起步,乃不失为上策。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承受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的稀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象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从而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那些善于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圆滑”,“我如此麻烦别人,别人会认为我无能,会讨厌我”等等。
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学习,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情感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的事,但我们不应被它们所奴役,而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
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只要你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每天早晨醒来,都要充满信心地默诵这句话。除言语暗示外,还可运用形象暗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尊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我们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对应自如。的确,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我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时,也应将心比心把别人也看成重要的。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1)让他人保住面子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将是最愚蠢的,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人人都有毛病和缺点,所以找起来并不难。但被人暴露自己的“小”,这是许多人所反感的,因为这威胁到了他的自尊。(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同学之间常常争论,若是为探讨问题,这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改变对方,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种观点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你反驳他的观点时,便或轻或重地对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所以争论双方很难单纯地就问题展开争论,其间往往渗入了保卫尊严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双方把争论的胜负而不是解决问题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赢的一方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这看成是自己尊严的胜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证。而输的一方则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他对胜方很难不产生怨恨。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争论到最后会演变成为人身攻击,或变成了仅仅比嗓门高低的游戏。所以争论对人际交往常常是一种干扰因素。
主动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最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那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如果你赞赏一个领导能力强,他也会高兴,但若是赞赏他有风度或是很会教育子女,他一定会更高兴。如果你赞赏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她对这一点很自信;如果你说她性格很好或聪明,她可能会更为高兴。
5、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技巧
加强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1)、善于结交。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2)、善于表达。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自我表露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3)、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记住,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成就,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
(4)、善于处理各类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此之前,我们已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4】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xx.
【5】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3月
【6】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xx年02期
【7】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xx年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二
浅谈廉政文化建设
【摘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精神文明也是必不可少的,从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廉政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有其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需要、时代背景,也是出于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应借鉴优秀的古今中外廉政文化,汲取先进部分,采取加深道德教育、深化制度保障、强化监督机制、注重人员选拔、发展物质基础等方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的进步不可避免的同物质文明划上了等号。然而从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廉政文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一)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历史继承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廉政文化建设有其历史继承性。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是我们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大量的清官廉吏,产生过许多廉政理论,颁布过各种奖廉惩贪的律令,也创作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政佳句流传千古。
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贯穿古今的廉政文化纽带,廉政文化虽然不同于物质文明能在短期见效,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和维系生活。但是它是存在于人民内心的希望和期盼。海瑞、包公等清官的形象,在众口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和认可,正说明自古以来,在百姓心目中始终凝聚着一种清官情结,他们渴望惩恶扬善,希冀勤政为民,歌颂廉洁自律,崇敬扶正祛邪。发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内心需求。
(二)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中,廉政文化建设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不能将廉政文化建设只看成是一种理论的提出,一个概念的划分,而是应该看到,这是对于当代社会必须要落实的实践问题。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当代社会,高中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腐败情况呢,其外界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发展,于物质上的诱惑。光怪陆离的世界产生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是从根本上说,是这些官员的内心抵挡不了诱惑,这就是廉政文化建设要医治的"心病"。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他们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想着怎么将难题推出去;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他们不是想着怎么忠于人民,而是想着怎么实惠自己;在权力面前,他们不是想着怎么造福百姓,而是想着怎么以权谋私。当社会越发达,他们面对的诱惑就越大,如果没有廉政文化建设这副"心药"医治好贪念的"心病",只能有越来越多的官员丧失立场,贪污腐化,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官员无所作为,工作停滞不前,严重者,比如收受利益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此,我们就要打造一个崇尚廉洁,遵守法制,讲究诚信,注重自律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要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础和智力支持。
(三)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今时今日的中国,很多人不宜贪官为耻,反以腐败为荣。廉政文化建设不止要在官员中普及,而是应该在全民范围中倡导。举个例子来说,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院内撞到两名女生,司机没有停车,继续行车接宿舍的女友,车祸中的两名女孩儿一死一生。肇事者在返程时候被拦住,该人高呼"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证实,该男子名为李启铭,其父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这就是网络上流传一时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姑且不论这个事件中的李刚本人,为官如何。从李启铭的说话中,我们就能了解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官的看法。那就是"好使"也是"好官"。在很多百姓的心目中,好官还是廉洁自律、为民办事的官,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羡慕的是那些当官的,可以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开豪车住豪宅,可以前呼后拥。若是哪个官做不到这些,大概还会被某些人称为"没出息"。一种文化滋养一种氛围,一种氛围熏陶一种心态。这说明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由其是廉政文化的建设,没有做到同步,而是产生了失衡。我们要在全民中普及廉政文化,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让官能做到民本位,把做官为民当成事业理想而非牟利手段;让民能做到耻贪敬廉,而不是笑廉羡贪,从而使整个社会能做到物质和精神互动的和谐。
(四)中国廉政文化建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
在当代社会,往往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远远大于廉政文化建设,事实上,廉政文化建设才应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根基,只有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从源头上搞好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做到稳固政治根基,防患于未然。很多人认为,反腐败的过程中,依靠法律制度就可以约束和解决了,廉政文化建设是否为多此一举。不可否认,法律制度在制止贪污腐败方面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唯制度化。在没有良好的廉政文化支撑下,有些制度未必可以建立出来,有些制度建立出来了,也未必可以顺利落实下去。举个制度和落实之间的例子,比如闯红灯现象。众所周知,红灯停绿灯行,但是试问每次在交通岗的时候,范文呢,更多的时候是看着车,车少能过就过,不管红灯绿灯,更有甚者,在车辆中来回穿梭。因为制度只是告诉人们红灯停绿灯行是为了安全,并没有在大众的心目中塑造闯红灯是可耻的这一个观念。试想若是路人自己将闯红灯当做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去做,或者是他想伸出脚去,结果旁边的人投以厌恶的目光,他自己也会打消念头。怕的是,有一个闯过去的,后来者看见了,觉得没问题,也过去了,而围观者表示无所谓,只留一批犹豫者在后面考虑要不要效仿。国之贪污腐败者就犹如闯红灯的人,围观者即为普通群众,羡慕者即为心有杂念的从政者。所以制度之于腐败不是万能的,绝对不要相信脱离廉政文化建设,依靠制度就能一劳永逸。法律制度制定出来之后要约束人的行为,必须得到人的真正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发挥文化的作用。这正是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先进廉政文化的汲取
(一)加深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多停留在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上,很少还有学校将学生的操行纳入衡量一个学生的范围,更不用说向学生灌输廉洁的思想了。廉政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从政者本身,构不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要注重对国民的道德教育,从时间上看,要从小抓起,从范围上看,要从全民普及。只有从小抓起,才能将廉政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只有从全民普及,才能提升社会对腐败的认知程度,才能将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彻底上消除。
(二)深化制度保障
制度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与文化互生互惠。要针对本国的文化特色,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廉政文化制度作为保障,得到国民认可的制度,才能更好的落实和执行,而不至成为空中花园。
(三)强化监督机制
我们要学习先进国家,将监督机制强化,尤其是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引起速度的迅捷、范围的广泛,更能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综观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中一些优点。比如说,监察机构独立,这种独立是绝对的独立,不能隶属于地方部门,也不能与地方行政部门有过多的非监察范围的行政往来,以排除同级或者是上级其他行政部门官员的干扰和人情牌的疏通。此外,就是学习古代赋予监察人员的权利。在古代,监察人员官职不高,但是权力很大,代天巡狩,如朕亲临, "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只有赋予监察者较大的权力,才能使他们在监察过程中不受到更多的阻碍。
(四)注重人员选拔
首先,借鉴古代对于监察官的选拔。监察官员本身被赋予了较大的职权范围,又相对独立,那么就要求监察官本身要有极高的修养和素质,自身正才能纠人误,所以,监察官既要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高素质的文化水平,应该制定一整套的选拔监察机构人员的方法,务求所选的监察机构人员能恪尽职守。其次,借鉴外国对于公职人员的选拔。对于公职人员的培养从小抓起,也要注重从青少年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从道德和能力双方面来衡量,作为公职人员的入职准则,不要一味的追求分数上的高低。
(五)发展物质基础
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目前,总管各国,廉政文化推广的好的国家,其公务员队伍也能得到良好的保证,尤其是新加坡还采取了高薪养廉。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高薪养廉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难度,但是仍旧可以从子女就学,医疗保险,退休保障方面对公务员队伍实施保障,减少他们权钱交易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积极地吸取古今中外的一切廉政经验,才能使廉政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初秀英。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3)。
[2]李静。关于廉政文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2011,(4)。
[3]赖林涛。 试论廉政文化的内涵、结构及价值[j]。 广西社会科学,2006,(9)。
[4]胡伟。 腐败的文化透视--理论假说及对中国问题的探析 [j]。 浙江社会科学,2006,(3)。
[5]刘新华。 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初探[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三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小学生能否学好国际音标?我一直在尝试教英语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音标。音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怎么样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英语的发音对英语教学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谨慎对待,认真地从教学入手帮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英语。
一、自然导入、正面迁移
音标概念的导入要自然,教师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联系像所熟悉的汉语拼音注音一样,英语单词可通过音标拼读出来,并且像汉语拼音有前韵母与声母之分一样,音标有元音与辅音之分。教师可以在第一个学期教学26个字母的同时,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开始逐步接触音标,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例如:在教字母发音归类时,教师就跟小朋友玩一个司令和小兵的游戏。先把五个元音字母aa ee ii oo uu选出来做司令,然后根据每个字母的发音分别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小兵,或者把字母卡片发给小朋友,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司令。小朋友们一边读,一边找,玩得不亦乐乎。可正当玩的高兴时,小朋友们为难了oo和rr怎么办?不知道何去何从。这时教师才告诉他们,原来他们一个是光杆司令,一个是光杆小兵。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对字母的发音有所领悟,而且记忆犹新。
二、趣味教学、摆脱枯燥
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确实比较乏味。如果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活泼的游戏,就能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
1、摘水果游戏?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果树,树上挂满了果子(苹果、梨、芒果等),每个果子上都写有一个单词,如pen,desk,big,this等,再画几个篮子,每只篮子都画有一个音标,[e],[i]等,然后找几名学生上前面来,把果树上的果子摘下来,将含有相同元音的单词放入相应的篮子里,如:将写有pen,desk的果子放在贴有音标[ e ]的篮子里,将写有big,this的苹果放入贴有音标[ i ]的篮子里,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读出音标,最快最准确的.获胜。
2、看音标抢读单词游戏?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单词的音标卡片(如[ keik ]),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拼出来并说出词义,读得对、说得对的给该组记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3、找朋友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单词卡片(如this),在另一组必定有一人持有一张含相同元音音素的单词的卡片,(如sit),游戏开始,教师说一个音素,如[ i ],手持含有此音素的单词(即this和sit)的两位学生应迅速站起来,并读出这两个单词,最先站起来的人得分多,后站出来的得分少,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4、bingo游戏?这是一个训练学生写音标的游戏,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并在上面画一个井字,将纸分成九格,然后教师随便念九个学过的音标,学生边听边将音标写在格子中,随便填在哪格里都行,学生填好后教师再打乱次序逐个念九个音标,学生一边标号边喊“bingo”,最先喊“bingo”并写得准确的获胜。
三、教会学生查词典,熟悉音标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学会了查词典,如虎添翼,学起来就更加自由了。他们可以从词典上发现一个新单词的多种意思,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拓宽了知识面。有时会话教学中的三会词,就可让学生当堂通过查词典自己独处,并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自己学会的”。还可利用课堂和课外经常进行查词典比赛,而且在班级里开辟“小词典”栏目。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每周扩展四五个单词。如:教到动物,就出kangaroo,snail等词。查查练练,不必要求学生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会查词典后,教师还可提出提前预习的要求,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了良好的预习和自学的基础。
四、强化音标教学
1、保证时间:每个学生早读课上大声朗读音标,然后再对学生说一些有规律的单词的读音,让学生们根据读音猜出单词的拼写,让学生们感到背单词是件很容易的事。比如说:date,face,car,park,cap,hat。
2、对音标的掌握必须人人达标,利用时间逐个检查。平时在默写单词的时候,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
3、进行分层次教学,对那些畏惧学音标的学生给予帮助和辅导,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之尽快赶上队伍。
4、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一些音素的准确发音,长此以往,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dash;—dash;—letter——little。这时,我们就要多加练习,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语音障碍。
5、我们可以给学生归纳一些音标发音规则,便于他们预习课文或
做练习,如:字母组合“oo”在k,d,t前一般发短音,除food,noodles等发长音[u:]。room,sitting—room,dining—room中字母组合“oo”发长音[u:],而classroom, bedroom, bathroom中字母组合“oo”发短音;字母组合“er”在单词结尾一般发短音,而“her”中“er”要发长音;单词中元音字母加辅音字母加“e”,元音字母一般发本音,而“e”不发音;单词结尾加“s”的发音规则又有:①k, p + s, s 发②t + s, ts 发 ③d + s, ds 发 [dz ]④s, x, ch, sh + es, es 发 ⑤y 变 ies, ies 发 [iz ]⑥其余单词结尾 + s, s 一般发 [z ];还有像字母“n”的发音规则等等。
五、归类记忆、音形对接、程序化学习。
将学习的单词分好类,比如学水果,我们就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水果全部集中起来。利用读音规则,大小卡片,口诀、歌谣,词串等进行快速记忆。就好比吃葡萄,一吃一串,学生一记记一串。辅音字母与辅音音标基本同形,怎么读就怎么写;怎样写就怎样读。我们只要掌握元音字母、字母组合的读音,常用单词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听音能写,见词能读。
听到/p/马上就会写出来字母p,见到字母p马上就知道读/p/,出现频率比较高的16个,怎样读就怎么样写的辅音字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r/ /v/ /s/ /z/ / f d t n l g k h r v s z ust,看到字母m,s,t就直接对应/m/,/s/,/t/,不用去考虑,直接就读出来。我们只要知道u的发音在闭音节中发/λ/。must的读音就马上出来了,音形对接在配合开闭音节,单词记忆就易如反掌。
利用母语正迁移,联想法,顺口溜,拟声法,配对法,手势法等帮助学生快速学会48个英语音素。
// /n/ /?/ 妈妈,奶奶,再去掉韵母,然后eng,就发出这三个音了。
一个淘气的小小朋友,惹得妈妈,奶奶不高兴了,交妈妈,奶奶时,他们没有答应,只是eng了一声,这是小朋友乐坏了,于是就有“妈妈,奶奶,eng,我也乐呵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的认可。音标的学习又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有利于音标教学的时机,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与表扬肯定。每个孩子都喜欢听表扬,听到表扬就精神振奋。即使是一朵小小的红花,一张小小的贴纸,都能让一个调皮的孩子在40分钟的课堂上表现得非常完美。表扬时不能笼统带过,而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诚恳及对音标学习的重视,让学生对音标学习形成一定的观念,并能够自觉地把音标学习纳入英语学习的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练习一次,下节课再强化,会发现知道的小朋友会更多。其次,阅读练习也是必不可少。在孩子们认识完他们的区别后,让小朋友读一读,读给同桌听,读给老师听,从而加强孩子们对单词的音、形、义的理解,真正做到带着思考读,读而会意。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利用“拐棍”是为了今后能丢掉它。因此,利用国际音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四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
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
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
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
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
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第五类:社交恐惧症。
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
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我中心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型。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
3、社会功利型。
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
4、猜疑妒忌型。
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
5、江湖义气型。
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
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
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
7、面子问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
1、家庭教育的原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
2、学校教育的原因;
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
3、社会的影响;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
4、自私自利的个人思想;
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
5、素质教育的匮乏;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6、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交互原则。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
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
7、功利作用原则
心理学家霍曼斯(1961)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倾向不同,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交换机制。对重内在情感价值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卷入更多,因而有明显的重情谊、轻物质的倾向,与别人的交换倾向于增值交换过程。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欠别人的情份,因此在回报时,往往也超出别人的期望,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就导致了交往双方都感到得大于失。与此同时,对重外在物质利益的人而言,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重物质利益意识多于个人情感的投入,因此倾向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的得失,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减值交换。
8、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自我价值
指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判;自我价值保护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人在任何时期的自我价值感,都是既有的一切自我支持信息的总和。自我价值支持的变化无非来自两方面,一是符合人们意愿,自我支持力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与人们的期望相反,使人们面临自我价值威胁,因而必须进行自我价值保护的消极变化,即自我价值支持力量的失去或自我面临新的攻击。
特别是我们面临肯定的人转向否定时,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承认别人转变的合理性,否定我们自己,贬低自我价值;二是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尽可能维护自我价值的不变,降低所失去的自我价值对自己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自我价值否定是非常痛苦的,因此当面临自我价值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保护自己。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
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晕轮效应
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
首应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应效应(primaryeffect),也称为最初印象。
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如一位大学生刚入大学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的头脑中留下强有力的第一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学生认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不够尽力;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需要很多长时间。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近因效应
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与首应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刻板效应
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
投射效应
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2、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
3、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
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
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
4、培养主动真诚交往的态度
大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已接近成熟,但对内在自我的反省能力却有待发展。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觉得别人不关心自己,或不尊重自己,却很少反省自身,问问自己对别人怎样。这种单向性思维容易导致交往中一厢情愿的倾向,并容易对挫折做出错误的归因。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激发。事实上,许多交际成功的人往往会主动激发,开启人际互动链。即他们往往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主动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主动与人打招呼……正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我敬人,人自会敬我”,他们以此打开了人际交往的局面。
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对待我自己?
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还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和别人一样,还是比别人差?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大大影响着其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
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对大学生而言,思维已近成熟,所以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起步,乃不失为上策。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承受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的稀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象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从而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适应,需要人际关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那些善于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圆滑”,“我如此麻烦别人,别人会认为我无能,会讨厌我”等等。
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学习,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情感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烦恼的事,但我们不应被它们所奴役,而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
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只要你对别人真心感兴趣,在两个月之内,你所得到的朋友,就会比一个要别人对他(她)感兴趣的人,在两年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
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每天早晨醒来,都要充满信心地默诵这句话。除言语暗示外,还可运用形象暗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尊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我们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对应自如。的确,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我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时,也应将心比心把别人也看成重要的。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1)让他人保住面子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将是最愚蠢的,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人人都有毛病和缺点,所以找起来并不难。但被人暴露自己的“小”,这是许多人所反感的,因为这威胁到了他的自尊。(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同学之间常常争论,若是为探讨问题,这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改变对方,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种观点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你反驳他的观点时,便或轻或重地对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所以争论双方很难单纯地就问题展开争论,其间往往渗入了保卫尊严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双方把争论的胜负而不是解决问题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赢的一方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这看成是自己尊严的胜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证。而输的一方则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他对胜方很难不产生怨恨。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争论到最后会演变成为人身攻击,或变成了仅仅比嗓门高低的游戏。所以争论对人际交往常常是一种干扰因素。
主动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最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那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如果你赞赏一个领导能力强,他也会高兴,但若是赞赏他有风度或是很会教育子女,他一定会更高兴。如果你赞赏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她对这一点很自信;如果你说她性格很好或聪明,她可能会更为高兴。
5、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技巧
加强和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概括地讲有四种:
(1)、善于结交。
在人际交往中,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精力彼此注意、初步解除和亲密接触三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注意,并主动制造机会,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进而保持进一步接触的过程。
(2)、善于表达。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形势,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表达的方式要恰当,幽默和风趣,是对方感到轻松愉快。自我表露真正可以深入下去的交谈必然是双向的。因而自我表露是另一项应该掌握的技能,即自信地袒露关于自己的信息——怎样想,有什么感受,对他人的自发信息如何反应等。然而,许多人却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给交往制造了障碍。自我表露需要把握好时机,否则就可能犯滔滔不绝、只顾自己之大忌。一般而言,谈自己的合适时机之一是有人邀请你谈谈自己的时候。这时,如果你能适度地展开自己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感。另一种时机是当他人谈的情况和感受与你自己比较一致时,即“我也……”的技巧。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经历和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人,因为赞成自己的人实际上是在肯定我们的价值和自信。所以,“我也一样”,“我也喜欢这个”,“我有过和你同样的经历”之类的表白往往能激发对方积极的反应,使谈话气氛热乎起来。
(3)、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对方创作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是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提高倾听的艺术,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不要贸然打断对方的话题,也不要时时插话,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或弄不清谈话的是指就断然下结论。其次,要鼓励对方讲下去,可以用简单的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不要做无关的动作,如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爱听不停、不慎耐烦、不时看表、目光游离不定等动作。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记住,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成就,是赢得友谊的有力品质。
(4)、善于处理各类矛盾。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善于出力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从赞扬和诚心的感谢入手。在此之前,我们已深知赞扬和感谢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对方的自信和自尊,从而在感情上接纳我们。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诚恳地提出批评,对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应该做到自尊但不能自傲,坦诚但不轻率,谦虚但不虚伪,谨慎但不拘禁,或波但不清服,老练但不圆滑,勇敢但不鲁莽,随和但不懦弱。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
【4】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xx.
【5】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3月
【6】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xx年02期
【7】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xx年
【8】许苏明 《论社会交换行为的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南京大学学报 20xx年3月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五
生本理念下英语作业没计的加减法
口王晓琴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杭州310023)
一、引言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工具,也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讨开展得丰富且有成效,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乐学”了,可是作业改革却受到忽视,于是在传统的“师本”“考本”教育思想指挥下,作业设计存在诸如内容单向性、形式单一性、要求机械性、评价片面性等诸多问题。繁重、枯燥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降低、教学和复习的效果减弱。改变这些现状的方法何在?怎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生本理念为此给出了答案,教师要在作业设计时做好加减法。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让生命自己行动。”它的核心理念是对教育行为本质的回归,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教育启发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旨归,以合作为形式,要设计为学生好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设计为学生好做的作业。
二、生本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加减法
1.作业总量做减法,优化整合做加法
作业量过大可谓作业最大的一宗罪了。罪因在于传统师本教育的许多规范是用于防止学生不学习的,教师们总习惯把学生设想成懒于学习的,于是用作业“迫使”学生学习。诚然,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他们同时也具备学习的天性。事实证明,儿童有着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业总量必须做减法。作业太多,学生会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以至于敷衍了事,不仅达不到教师布置作业的预期效果,而且还从时间和心理上抑制了学生学习天性的发挥。然而,很多教师担心作业量减少后学生练得不够会影响巩固效果和考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内容的优化整合上做加法,这也是“减负”给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教学论文 )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一味采取题海战术,学生的大脑很容易疲劳,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形下作业效果不佳是不言而喻的。而教师对作业进行优化整合、精选精练,学生便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希望他们关注的学习内容上,思路便会很容易得到贯通,思维热情会不断高涨,学习质量也会迅速提高。
2.机械作业做减法,作业类型做加法
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学生各项学习技能的均衡发展,因此生本理念下的作业要在作业类型上做加法。作业类型应该涵盖笔头作业、听说作业、表演作业、课外阅读、制作、社会调查等;既可以是练习型的活动,也可以是拓展型、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丰富多样、充满乐趣的作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作业保持新鲜感,从而提升作业效益。
作业类型多样了,传统作业中占主要地位的练习型作业就要做减法。许多教师总是固执地认为,多做几道题、多抄几遍课文总比少做少抄或者不做不抄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通常会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机械的练习,觉得这样做就可以“熟能生巧”。殊不知,单调乏味的作业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会“熟能生厌”,从而违背了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原则。
3.硬性规定做减法,个性选择做加法
传统的师本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比如今天一定要完成某一章节的哪些习题等,讲究“齐步走、一刀切”,一是出于教师的方便,二则教师觉得自己教的学生都应该达到同样的程度。如有学生完成不好,还要补做甚至罚做。
而生本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等。要全班学生做同一个要求和难度的作业是不合理的,而且易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发生。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习是自发的,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发展。因此,生本作业要在硬性规定上做减法,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和布置难度适宜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只有个性选择上做加法了,才能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他们拥有更大程度上的自主发展空间。
4.被动输入做减法.前置探究做加法
基于师本体系的教学是单向传递的,通常采取“课上讲解、课下练习”的刻板模式,学生消极被动地接收,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习的天性被抑制。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这些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致的。而前置性作业便是实现“先学”的有效方法。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即在教学之前先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受、浅层理解及较深入的探究,自主寻求解决的途径,在前置作业上做加法,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表1是《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5sectiona的前置作业。
在这份作业中,后置作业的被动输入转变为前置的自主探究,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主动习得和发掘语言运用规则,而且也使教师可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状况,从而可以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以学定教”。
5.教师评价做减法,学生评价做加法
师本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自我、主动的权益和能力,作业评价全凭教师的经验感觉和一支红笔,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技能,较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学习情绪、创新精神等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片面性。而且学生被剥夺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意识越来越淡化。
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的尊重,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学生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加法。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5canyoucometomyparty?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对一个邀请写一篇回复。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让学生在写作后对文章进行自我评价的评价表(见表2)。
表格中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晰和全面地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评,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清楚作文的评分要求,更明确写作达标的方向,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合作评价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成员间互评作业,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对作业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他人的`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例如,寒暑假期间通常作业量大,教师如果逐一批改需要大量时间,往往力不从心。笔者曾尝试在开学返校后的第一节课安排合作小组进行作业互评。学生们兴趣很浓,对每份作业的每一页、每一题都进行仔细检查,生怕哪个同学的小错误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而且如果有谁的书写不整洁,几份作业在一起一比照便十分明显。在最后的评语环节.学生们也毫不吝惜地对每个组员作业的优缺点作出详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所产生的激励或督促的效果比教师批改要好得多。
(3)展示与共享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将优秀的作业、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优秀的作业资源。书写整洁的作业、具有独创性的解题方法、设计精美的海报、优秀的测试卷、和其自身相比有明显进步的作业等,都可作为展示的内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有了学习的模范,从另一方面激励了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三、结束语
随着对教育主体问题的关注,人们开始重视教育的生命机制,希望教育能够激扬生命。作为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能够提升生命、丰富生命,成为学生自然而快乐的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压抑和束缚生命,成为孩子们的枷锁和负担。教师们必须改变思维、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本理念,做好作业设计的加减法,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巨大潜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拓宽学习的空间,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总之,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作业,就在一加一减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娟娥.浅谈优化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3):35-3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丽珍.有效作业设计的“四性”取向[j].新课程,2011(6):98-99.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六
我在20--年9月份参加了由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举办、省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湖南省第三届文化站长培训班学习。在学习期间,本人系统的学习了由省文化厅、省群艺馆专家、教授主讲的戏剧、戏曲的基本常识、舞蹈作品的基本创作手法及作品欣赏、文物考古知识漫谈、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综合素质暨合唱训练、浅谈民间书法文化的考察和研究、接近天堂的美-中外部分美术作品欣赏及其他等文化艺术知识,同时,也学习了乡镇文化站长如何争取当地党委的重视、文化市场概况、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乡镇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乡镇文化站摄影应用与创作、农村文化站建设的几点思考等工作方法方式。通过学习,有效的提高了本人综合文化艺术素质,提升了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通过学习基本文化艺术知识,提高了个人综合文化艺术素质,为更好的开展文化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说是涉及到日常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常识,包括戏剧、戏曲的基本常识、舞蹈作品的基本创作手法及作品欣赏、文物考古知识漫谈、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乐综合素质暨合唱训练、浅谈民间书法文化的考察和研究、接近天堂的美-中外部分美术作品欣赏及其他等文化艺术知识等,这些知识在我们开展文化工作时,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组织文体活动时,不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不会因为不懂文艺常识而办坏事,走弯路。
一是通过学习戏剧、戏曲的基本常识、舞蹈作品的基本创作手法、音乐综合素质暨合唱训练等知识,提高了个人艺术水平,对文化艺术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能更好的`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了个人素养。这也是作为文化站长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通过学习文物考古知识漫谈、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浅谈民间书法文化的考察和研究、接近天堂的美-中外部分美术作品欣赏及其他等,对历史文化常识,对文物、非遗保护等方面,明白了其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会更关注保护身边的这些无形文化资产,更好的履行文化站长的职责。
三是通过学习文化艺术知识,要求进一步强化自身修炼,对文化工作更加热爱,更加专注,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自己的爱好兴趣融入到了文化工作中,将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通过学习日常文化工作方法方式,提升了开展文化工作的能力水平,为更好的将文化工作做出特色奠定了现实基础。
这段时间的学习,涉及到了日常文化工作的方法论,包括乡镇文化站长如何争取当地党委的重视、文化市场概况、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乡镇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乡镇文化站摄影应用与创作、农村文化站建设的几点思考等方面,都是现实工作中可以运用的,可以切实指导我们文化站长工作。
一是通过学习,明确了文化工作的基本工作职责。作为基层文化站长,有些时候工作容易被动,对一些基本职责模糊不清,通过学习知道了我们的职责,哪些工作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二是通过学习,指明了开展文化工作的方法方式。在开展活动中,如何争取地方政府重视,如何组织策划活动、如何开展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服务等。这些都对以后开展工作指明了工作方法。
三是通过学习,为我们文化人注入了从事文化工作的信心。文化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前途美好。我们也树立了信心,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懈努力。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七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和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班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和谐的班集体人际关系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从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各方面进行了阐述。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关系。班集体人际关系是指班集体中师生、生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建立起的关系。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教育功能及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的障碍和调整措施。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班集体的纽带,没有协调的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有真正团结的班集体
班集体并不等于几十位学生简单相加的算术和,学生只有在共同活动中通过交往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后,才能形成群体。如果班里的几十位学生只是坐在一起听课,从不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可想而知,那班级将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个集体。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源
对学生来说,一天之中,他们与同学的接触最多,受其影响也最深。优秀的品格――正义、爱心、慷慨等从来不是某个孤立学生的品质,它们必然是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受别人影响而形成,进而也对他人施以影响。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孕育学生完美个性的肥沃土壤。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教育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当学生在班集体内具有有利地位时,他在丰富的人际关系体系中也能表现其特长和施展才能,当他的这种能力被班级其他成员所珍视时,他就会在相应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高涨的积极性,并努力与其他同学协作,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良好的人际关系所创设的条件,能显示出强大的教育和管理功能。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对于班集体建设的教育功能是相当大的,然而由于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在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定会遇到许多障碍。如班内学生有关是非、善恶、美丑的一般观念,在对人的品格和事物性质的基本评价及态度方面,通常有较大的认知距离,从而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种种矛盾。但最主要的障碍是学生对于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定位,也就是学生在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体系中确定或取得自己的位置,尤其是有利的地位通常会很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干部的定位
有些学生在没有当班干部时与同学相处和谐,深得人心。但当了班干部以后,在班级中居于有利地位,以前很亲密的朋友反而疏远了,由于没有情谊性关系作调节,有时很难开展工作,以致威信下跌,使班集体建设难以顺利展开。
2.“头领”的定位
有的学生有很多朋友,也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但由于其他方面能力的缺憾,集体并不委任他办理重大事情,由于他在公共关系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就常常会由集体的积极分子变成消极的成员。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在小群体中争取有利地位,甚至使小群体偏离集体,或不惜以任何代价达到引起同学们注意的目的,这种代价会导致各种恶作剧和偶发事件的产生,因而阻碍班集体的良好建设。
3.“沉默者”的定位
平时常听同事谈到某同学时说“这个同学有他没他一个样”之类的话。确实在每个班级里,都可能有几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不引人注目,似乎在班级里不起任何作用。他们大多在班内受到排斥、歧视,甚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或“替罪羊”。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容忍它,就会使其他成员变得麻木不仁,对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产生销蚀作用,有碍班集体的建设。
可见,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人际关系面临着较大的障碍,那么,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如何去排除这些障碍,调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呢?
1.优化集体背景,丰富人际关系
第一,运用组织手段,建构关系网络。教师可运用组织手段,为学生提供日益扩展的交往范围,建立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从而使每个同学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集体建设中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如变单人活动为多人合作活动,进行小队与小队之间的各种竞赛,让每个学生都能与其他同学和谐交往,增进彼此的了解,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情谊,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享受到集体的温暖,也同时把温暖送给班里的每一位学生,从而使集体变得生机勃勃,健康成长。
第二,采取接纳态度,引导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就是没有正式规定的自发形成的群体,如班级中的伙伴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之间的好感、喜爱为基础。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共同活动比较协调,结构也比较稳定,有较高的凝聚力、功效性,所以对于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既要承认他们的存在,又要积极引导。而对于那种反集体的非正式群体,可采取情感疏通,积极引导的方法,逐步使它们与班集体的关系趋于正常化。
2.创设教育情境,克服定位困难
为了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克服由于定位困难而带来的情绪波动,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功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影响。如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这一阵地,通过演小品、哑剧、小辩论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如信赖情境、成功情境、挫折情境、道德选择情境等,使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受到教育,从而使班集体的生活具有强大的情绪吸引力。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克服自私、冷漠的情感,从而逐步养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3.改变控制方式,优化师生关系
为了成功地调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班主任首先要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调整,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前提条件。师生关系对班集体人际关系的结构有着一种举足轻重的影响。班主任必须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并使他们居于有利地位,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实践中会发现,如果某位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冷落,那其他同学也会避开、冷落甚至鄙视他。可见班主任应认真、慎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在师生交往中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实行符合教育要求的适度控制,真正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所以,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应把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做教育的真正对象,并积极开展工作,使班集体建设能较好地发展,学生也能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条件下正常交往,共同愉快地完成学习和其他任务,并形成各种积极而高尚的品质,从而大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1]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曾仕强、刘君政.人际关系与沟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黄正平.班集体问题诊断与建设方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八
【摘要】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他的笔就象一支万能的神棒,不论什么题材,都能幻化成优美动人的散文。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343-01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的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了他文学创作的才华。接着,他又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艺术性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标准与尺度)等。经过艰苦的艺术磨炼,朱自清终于成为一位有杰出建树、有独特风格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创作,对于创建白话散文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于“五四”以后以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真挚深厚的感情流露
抒情的生命在于真实,作者抒发的感情愈真实,就愈能见其真挚的美。只强调抒情的技巧则失其真,也必然失其美。朱自清偏重借叙事抒情的散文,感情委婉,细腻,缠绵,真切,一方面是注意到选材的详略、笔墨的浓淡、布局的虚实,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有时磅礴郁积,在心里盘旋回荡,久而后出;这种情感必极其层层叠叠、曲折顿挫之致。”归根结蒂,朱自清的“抒情小品”,在“五四”以后有别于周作人的冲淡,有别于俞平伯的缠绵,有别于徐志摩的矫饰,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另有种真挚清幽的神态”,这与他在抒情与叙事的结合中追求“真挚”的“声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绿》),悠悠春风,潇潇春雨,青青春草,艳艳春花(《春》)——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现出一种绘画美,使感情的抒发也愈具真切、细致。
3精巧紧缜密的艺术结构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4灵活多变的技巧运用
朱自清的散文技巧老练,灵活多样。他既注意“形与神、虚与实、张与弛、动与静、详与略”等艺术手法的巧妙结合,又注意“对照、排比、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上,更注重“白描”手法的应用。
擅用白描手法,是朱自清散文创作,尤其是他后期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写父亲、写亡妇、写叶圣陶、写韦杰三等,都是平平实实地述其行状,描其神韵,表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最典范的便是《背影》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文字,作者抓住几个细节,将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艰难动作真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得平静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平平道来,简洁勾勒,但情景细致,情感含蓄,人物神态栩栩如生。这种白描手法,在《给亡妇》、《儿女》、《我所见的叶圣陶》、《执政府大屠杀记》、《扬州的夏日》、《伦敦杂记》等篇章中均运用得非常出色,形成了简炼、流畅、朴素、平实的语言特色。
通感手法是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大量运用的另外一种手法,而且是现代散文作家中运用得最好的。例如《荷塘月色》有这么两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句写荷花的“清香”,本来是诉诸嗅觉的,他却用“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这种听觉来形容,让人感觉到香气的悠远、飘缈,若有若无,形象生动;后句写“光”和“影”的和谐,却用“梵婀玲上的名曲”来比喻,将视觉通感为听觉。在《绿》一文中,作者形容梅雨潭的水:“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这里则是视觉与触觉的通感,用“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形象地描绘了潭水的柔滑、细腻。
结束语:在“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中,有“名士风”,有“绅士风”,有“隐士风”,而朱自清却能够独树一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建立了“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必须指出,朱自清的这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正是“五四”以后我国白话散文崭新的民族风格。朱自清认为,“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现代散文的发展,“正是顺势”。他的许多文章在“民众文学”、文学的“通俗化”、“雅俗共赏”、语言的“谈话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大多围绕着关于散文的民族形式的问题。不仅在理论上如此,朱自清还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通过文学的民族形式来体现散文的民族风格。如在艺术构思方面讲究“眼”的安设;在抒情方面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结构方面注重贯穿线索,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在语言方法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平易、雅俗共赏的作风。他在我国古代散文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并进行自己的创造,建树了他散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参考文献
[1]王昱.《〈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之美》.辽宁行政学报.
[2]彭苏.《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3]章霖.《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最新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论文怎么写九
摘要:语言的形成,无不受文化特点的影响,反过来文化特征也左右语言的发展。一个民族因为自身的文化传统不同,致使形成的语言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别。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并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功能;教学效果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语言传承着文化,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所以语言和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标志。语言的形成,无不受文化特点的影响,反过来文化特征也左右语言的发展。一个民族因为自身的文化传统不同,致使形成的语言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别。汉语和英语之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相互间语言学习的障碍,那就是文化的差异产生的语言内涵的差异。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差异呢?
英语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国情不同导致文化也不同,英语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英语的运用。语言的交流功能是第一位的,对文化的传承也是第一位的。语言运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交流的四大要素,在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能力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所以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各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阻力。简单地说,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流就是要让语言的运用者知道在什么背景下说什么话。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有文化差异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并且在实际中大力运用。比如我们国家向别人道歉时的语言表达和英语国家的道歉方式是不一样的,comrade是我们常用的称呼,而西方人则称呼sir或者madam。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这种差异,那么在交流中就可能会发生误会,影响交流的效果。比如在英语中,教师一词只作为一种职业,而在我们汉文化中,尊师是传统,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称谓,是尊称。这些文化的差异都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协调,使学生顺利适应这种差异带来的不便。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差异性,从而使语言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宋修臣.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协调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2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简单的离婚协议书版(汇总12篇)
- 大学生创业心得及感悟 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想(9篇)
- 体育精神高一简短(大全13篇)
- 林业工作者个人总结(大全16篇)
- 最新国家安全教育(通用13篇)
- 2023年认错态度检讨书(模板19篇)
- 简单的离婚协议书(汇总8篇)
- 在银行工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通用(实用11篇)
- 最新培训班个人培训学习总结(优秀17篇)
- 最新入党积极分子申请表本人简历范文汇总(实用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