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 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论文(八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1-04 12:52:52    小编:ZTFB
浅谈老子道家无为思想论文简短 如何看待老子无为思想论文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 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论文(八篇)

  • 上传日期:2023-01-04 12:52:52 |
  • ZTFB |
  • 7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一

口王晓琴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杭州310023)

一、引言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工具,也是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研讨开展得丰富且有成效,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乐学”了,可是作业改革却受到忽视,于是在传统的“师本”“考本”教育思想指挥下,作业设计存在诸如内容单向性、形式单一性、要求机械性、评价片面性等诸多问题。繁重、枯燥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使学生对作业失去了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降低、教学和复习的效果减弱。改变这些现状的方法何在?怎样的作业才是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生本理念为此给出了答案,教师要在作业设计时做好加减法。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让生命自己行动。”它的核心理念是对教育行为本质的回归,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生本教育启发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旨归,以合作为形式,要设计为学生好学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设计为学生好做的作业。

二、生本理念下作业设计的加减法

1.作业总量做减法,优化整合做加法

作业量过大可谓作业最大的一宗罪了。罪因在于传统师本教育的许多规范是用于防止学生不学习的,教师们总习惯把学生设想成懒于学习的,于是用作业“迫使”学生学习。诚然,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但他们同时也具备学习的天性。事实证明,儿童有着学习天性,而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业总量必须做减法。作业太多,学生会不堪重负、疲于应付,以至于敷衍了事,不仅达不到教师布置作业的预期效果,而且还从时间和心理上抑制了学生学习天性的发挥。然而,很多教师担心作业量减少后学生练得不够会影响巩固效果和考试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内容的优化整合上做加法,这也是“减负”给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教学论文 )而不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一味采取题海战术,学生的大脑很容易疲劳,甚至还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在这种情形下作业效果不佳是不言而喻的。而教师对作业进行优化整合、精选精练,学生便会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师希望他们关注的学习内容上,思路便会很容易得到贯通,思维热情会不断高涨,学习质量也会迅速提高。

2.机械作业做减法,作业类型做加法

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无法保证学生各项学习技能的均衡发展,因此生本理念下的作业要在作业类型上做加法。作业类型应该涵盖笔头作业、听说作业、表演作业、课外阅读、制作、社会调查等;既可以是练习型的活动,也可以是拓展型、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丰富多样、充满乐趣的作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作业保持新鲜感,从而提升作业效益。

作业类型多样了,传统作业中占主要地位的练习型作业就要做减法。许多教师总是固执地认为,多做几道题、多抄几遍课文总比少做少抄或者不做不抄好,因此在布置作业时通常会对某个知识点做反复、机械的练习,觉得这样做就可以“熟能生巧”。殊不知,单调乏味的作业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也会“熟能生厌”,从而违背了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价值原则。

3.硬性规定做减法,个性选择做加法

传统的师本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常把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意志办事,比如今天一定要完成某一章节的哪些习题等,讲究“齐步走、一刀切”,一是出于教师的方便,二则教师觉得自己教的学生都应该达到同样的程度。如有学生完成不好,还要补做甚至罚做。

而生本理念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体差异,如学习基础、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学习方法等。要全班学生做同一个要求和难度的作业是不合理的,而且易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发生。

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学习是自发的,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发展。因此,生本作业要在硬性规定上做减法,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和布置难度适宜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只有个性选择上做加法了,才能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他们拥有更大程度上的自主发展空间。

4.被动输入做减法.前置探究做加法

基于师本体系的教学是单向传递的,通常采取“课上讲解、课下练习”的刻板模式,学生消极被动地接收,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被剥夺,学习的天性被抑制。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合作学习。这些与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致的。而前置性作业便是实现“先学”的有效方法。

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即在教学之前先由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前置性作业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感受、浅层理解及较深入的探究,自主寻求解决的途径,在前置作业上做加法,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表1是《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5sectiona的前置作业。

在这份作业中,后置作业的被动输入转变为前置的自主探究,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不仅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主动习得和发掘语言运用规则,而且也使教师可以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状况,从而可以发现和集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以学定教”。

5.教师评价做减法,学生评价做加法

师本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自我、主动的权益和能力,作业评价全凭教师的经验感觉和一支红笔,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技能,较少注意学生的学习思维、作业习惯、作业过程、学习情绪、创新精神等方面,因此具有一定片面性。而且学生被剥夺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意识越来越淡化。

生本教育模式强调对学生自我、自主的尊重,只有当学生主动参与作业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和学生对作业的责任心。学生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加法。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认识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在教学《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5canyoucometomyparty?时,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对一个邀请写一篇回复。同时笔者设计了一份让学生在写作后对文章进行自我评价的评价表(见表2)。

表格中的项目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晰和全面地对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自评,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清楚作文的评分要求,更明确写作达标的方向,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合作评价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成员间互评作业,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对作业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从他人的`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例如,寒暑假期间通常作业量大,教师如果逐一批改需要大量时间,往往力不从心。笔者曾尝试在开学返校后的第一节课安排合作小组进行作业互评。学生们兴趣很浓,对每份作业的每一页、每一题都进行仔细检查,生怕哪个同学的小错误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而且如果有谁的书写不整洁,几份作业在一起一比照便十分明显。在最后的评语环节.学生们也毫不吝惜地对每个组员作业的优缺点作出详尽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所产生的激励或督促的效果比教师批改要好得多。

(3)展示与共享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将优秀的作业、作品进行公开展示,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让更多人共享优秀的作业资源。书写整洁的作业、具有独创性的解题方法、设计精美的海报、优秀的测试卷、和其自身相比有明显进步的作业等,都可作为展示的内容。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有了学习的模范,从另一方面激励了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三、结束语

随着对教育主体问题的关注,人们开始重视教育的生命机制,希望教育能够激扬生命。作为教育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能够提升生命、丰富生命,成为学生自然而快乐的成长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压抑和束缚生命,成为孩子们的枷锁和负担。教师们必须改变思维、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生本理念,做好作业设计的加减法,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天性和巨大潜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拓宽学习的空间,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总之,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作业,就在一加一减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娟娥.浅谈优化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3):35-37.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丽珍.有效作业设计的“四性”取向[j].新课程,2011(6):98-99.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二

摘要:语言的形成,无不受文化特点的影响,反过来文化特征也左右语言的发展。一个民族因为自身的文化传统不同,致使形成的语言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别。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并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功能;教学效果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语言传承着文化,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所以语言和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标志。语言的形成,无不受文化特点的影响,反过来文化特征也左右语言的发展。一个民族因为自身的文化传统不同,致使形成的语言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别。汉语和英语之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相互间语言学习的障碍,那就是文化的差异产生的语言内涵的差异。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差异呢?

英语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国情不同导致文化也不同,英语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英语的运用。语言的交流功能是第一位的,对文化的传承也是第一位的。语言运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交流的四大要素,在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能力也是一项重要技能。所以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各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阻力。简单地说,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流就是要让语言的运用者知道在什么背景下说什么话。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有文化差异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并且在实际中大力运用。比如我们国家向别人道歉时的语言表达和英语国家的道歉方式是不一样的,comrade是我们常用的称呼,而西方人则称呼sir或者madam。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这种差异,那么在交流中就可能会发生误会,影响交流的效果。比如在英语中,教师一词只作为一种职业,而在我们汉文化中,尊师是传统,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称谓,是尊称。这些文化的差异都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协调,使学生顺利适应这种差异带来的不便。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差异性,从而使语言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宋修臣.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协调的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21)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三

为更好地研究、使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研讨语文教学中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实施,9月29日,宁波特级教师协会第五届“学术基地”送教暨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第八届“诚意课堂节”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

  上午9:05,由严清清老师执教的《盘古开天地》一课拉开了诚意课堂节语文专场的序幕。严老师教态自然,语气亲切,笑意盈盈。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从落实字词,到概括内容,再到通过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魅力,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逐渐深入文本,仿佛置身于奇妙的神话世界中。

戚文亚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戚老师声音洪亮有力,课堂生动有趣,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她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领略春天的秀美风景,感叹于物产资源之丰富,细细体会大自然的意韵。

  紧接着,浙江省教坛新秀、余姚市骨干教师谢宏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慈母情深》的说课展示。谢老师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由预学导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在朗读中概括标题,梳理内容,研读场景,感受情深,最后联系生活,迁移练笔,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体现了对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而余姚市骨干教师王娜炯老师则结合两堂课为我们带来题为《有机融合 整体推进 提质增效》的观点报告,王老师结合课例从“融合已有内容,具化学习活动”、“融合课后习题 整体有序推进”、“融合形式调整 呈现多重功能”等三个方面浅谈我校在教研组中推行的“让作业本与学习活动有效融合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题研讨活动,让听课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及设计理念也都一清二楚。

下午,来自慈溪市鸣鹤小学的慈溪市骨干教师岑克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作文课——《我的心爱之物》。岑老师通过课前谈话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导入课堂;展示学生的心爱之物,在交流中明确写作要点;教师的示范点拨与学生的自主练写、修改、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其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晨瑛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讲座。张老师从语文老师的人文关怀谈起,探讨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中,课堂作业本应该发挥的五点作用:物化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丰富学习活动的资料;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接着,张老师结合上午的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情分析等角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她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个体的练习,对段、句的学习不可割裂,课堂中应注重维护好情感的流动场等等。在座的老师们受益颇深,感触良多,对于语文课堂中教材的处理、学情的把握、课堂作业本的利用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最后,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余姚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陈燕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简要小结。陈老师要求每位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多想想教学活动的学理;思考统编教材系统,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教学中。

语文教师想要在专业上有所成长,不仅需要满腔的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努力,不断学习、持续发展。送教活动对泗门镇各学校及第四区域语文老师们来说,是一年一度的听课盛宴,更是一次极佳的成长机遇。相信在聆听了今天的盛会后,老师们一定会带着思考,关注学情,探寻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四

浅谈廉政文化建设

【摘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精神文明也是必不可少的,从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廉政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中国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有其历史继承性和现实需要、时代背景,也是出于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应借鉴优秀的古今中外廉政文化,汲取先进部分,采取加深道德教育、深化制度保障、强化监督机制、注重人员选拔、发展物质基础等方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关键词】廉政文化建设

一、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的进步不可避免的同物质文明划上了等号。然而从社会的长远发展考虑,廉政文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一)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历史继承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廉政文化建设有其历史继承性。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是我们炎黄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大量的清官廉吏,产生过许多廉政理论,颁布过各种奖廉惩贪的律令,也创作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政佳句流传千古。

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贯穿古今的廉政文化纽带,廉政文化虽然不同于物质文明能在短期见效,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和维系生活。但是它是存在于人民内心的希望和期盼。海瑞、包公等清官的形象,在众口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和认可,正说明自古以来,在百姓心目中始终凝聚着一种清官情结,他们渴望惩恶扬善,希冀勤政为民,歌颂廉洁自律,崇敬扶正祛邪。发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中国人民的内心需求。

(二)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现实需要

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中,廉政文化建设有其迫切的现实需求。我们不能将廉政文化建设只看成是一种理论的提出,一个概念的划分,而是应该看到,这是对于当代社会必须要落实的实践问题。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当代社会,高中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腐败情况呢,其外界原因在于现代社会发展,于物质上的诱惑。光怪陆离的世界产生着致命的吸引力。但是从根本上说,是这些官员的内心抵挡不了诱惑,这就是廉政文化建设要医治的"心病"。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他们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想着怎么将难题推出去;在面对利益的时候,他们不是想着怎么忠于人民,而是想着怎么实惠自己;在权力面前,他们不是想着怎么造福百姓,而是想着怎么以权谋私。当社会越发达,他们面对的诱惑就越大,如果没有廉政文化建设这副"心药"医治好贪念的"心病",只能有越来越多的官员丧失立场,贪污腐化,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官员无所作为,工作停滞不前,严重者,比如收受利益导致的"豆腐渣"工程,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此,我们就要打造一个崇尚廉洁,遵守法制,讲究诚信,注重自律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就要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础和智力支持。

(三)中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今时今日的中国,很多人不宜贪官为耻,反以腐败为荣。廉政文化建设不止要在官员中普及,而是应该在全民范围中倡导。举个例子来说,2010年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院内撞到两名女生,司机没有停车,继续行车接宿舍的女友,车祸中的两名女孩儿一死一生。肇事者在返程时候被拦住,该人高呼"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后证实,该男子名为李启铭,其父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这就是网络上流传一时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姑且不论这个事件中的李刚本人,为官如何。从李启铭的说话中,我们就能了解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官的看法。那就是"好使"也是"好官"。在很多百姓的心目中,好官还是廉洁自律、为民办事的官,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们羡慕的是那些当官的,可以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开豪车住豪宅,可以前呼后拥。若是哪个官做不到这些,大概还会被某些人称为"没出息"。一种文化滋养一种氛围,一种氛围熏陶一种心态。这说明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由其是廉政文化的建设,没有做到同步,而是产生了失衡。我们要在全民中普及廉政文化,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让官能做到民本位,把做官为民当成事业理想而非牟利手段;让民能做到耻贪敬廉,而不是笑廉羡贪,从而使整个社会能做到物质和精神互动的和谐。

(四)中国廉政文化建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支持

在当代社会,往往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远远大于廉政文化建设,事实上,廉政文化建设才应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根基,只有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才能从源头上搞好反腐倡廉工作,才能做到稳固政治根基,防患于未然。很多人认为,反腐败的过程中,依靠法律制度就可以约束和解决了,廉政文化建设是否为多此一举。不可否认,法律制度在制止贪污腐败方面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唯制度化。在没有良好的廉政文化支撑下,有些制度未必可以建立出来,有些制度建立出来了,也未必可以顺利落实下去。举个制度和落实之间的例子,比如闯红灯现象。众所周知,红灯停绿灯行,但是试问每次在交通岗的时候,范文呢,更多的时候是看着车,车少能过就过,不管红灯绿灯,更有甚者,在车辆中来回穿梭。因为制度只是告诉人们红灯停绿灯行是为了安全,并没有在大众的心目中塑造闯红灯是可耻的这一个观念。试想若是路人自己将闯红灯当做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去做,或者是他想伸出脚去,结果旁边的人投以厌恶的目光,他自己也会打消念头。怕的是,有一个闯过去的,后来者看见了,觉得没问题,也过去了,而围观者表示无所谓,只留一批犹豫者在后面考虑要不要效仿。国之贪污腐败者就犹如闯红灯的人,围观者即为普通群众,羡慕者即为心有杂念的从政者。所以制度之于腐败不是万能的,绝对不要相信脱离廉政文化建设,依靠制度就能一劳永逸。法律制度制定出来之后要约束人的行为,必须得到人的真正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发挥文化的作用。这正是廉政文化建设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二、先进廉政文化的汲取

(一)加深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多停留在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上,很少还有学校将学生的操行纳入衡量一个学生的范围,更不用说向学生灌输廉洁的思想了。廉政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从政者本身,构不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要注重对国民的道德教育,从时间上看,要从小抓起,从范围上看,要从全民普及。只有从小抓起,才能将廉政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只有从全民普及,才能提升社会对腐败的认知程度,才能将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彻底上消除。

(二)深化制度保障

制度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与文化互生互惠。要针对本国的文化特色,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廉政文化制度作为保障,得到国民认可的制度,才能更好的落实和执行,而不至成为空中花园。

(三)强化监督机制

我们要学习先进国家,将监督机制强化,尤其是公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引起速度的迅捷、范围的广泛,更能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综观古代的监察制度,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中一些优点。比如说,监察机构独立,这种独立是绝对的独立,不能隶属于地方部门,也不能与地方行政部门有过多的非监察范围的行政往来,以排除同级或者是上级其他行政部门官员的干扰和人情牌的疏通。此外,就是学习古代赋予监察人员的权利。在古代,监察人员官职不高,但是权力很大,代天巡狩,如朕亲临, "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只有赋予监察者较大的权力,才能使他们在监察过程中不受到更多的阻碍。

(四)注重人员选拔

首先,借鉴古代对于监察官的选拔。监察官员本身被赋予了较大的职权范围,又相对独立,那么就要求监察官本身要有极高的修养和素质,自身正才能纠人误,所以,监察官既要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高素质的文化水平,应该制定一整套的选拔监察机构人员的方法,务求所选的监察机构人员能恪尽职守。其次,借鉴外国对于公职人员的选拔。对于公职人员的培养从小抓起,也要注重从青少年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从道德和能力双方面来衡量,作为公职人员的入职准则,不要一味的追求分数上的高低。

(五)发展物质基础

廉政文化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目前,总管各国,廉政文化推广的好的国家,其公务员队伍也能得到良好的保证,尤其是新加坡还采取了高薪养廉。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高薪养廉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还有难度,但是仍旧可以从子女就学,医疗保险,退休保障方面对公务员队伍实施保障,减少他们权钱交易的可能性。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积极地吸取古今中外的一切廉政经验,才能使廉政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初秀英。 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1,(3)。

[2]李静。关于廉政文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界,2011,(4)。

[3]赖林涛。 试论廉政文化的内涵、结构及价值[j]。 广西社会科学,2006,(9)。

[4]胡伟。 腐败的文化透视--理论假说及对中国问题的探析 [j]。 浙江社会科学,2006,(3)。

[5]刘新华。 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初探[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五

浅谈新形势下的廉政文化建设什么是廉洁文化建设

廉政文化是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廉政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生活方式;廉政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建设旨在教育全社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取向,形成崇尚廉洁、贬斥腐恶的社会评价,努力营造清正廉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进取、无私奉献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领导为关键、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师生员工对廉政的道德化认知、廉政素养和道德价值取向,是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工作规范、组织、体制、机制、校园风气和意识形态的总和。

从根本上讲,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作用

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廉政文化活动通过理论研究、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借助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媒体,能够借助新兴媒体对党政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教育,便捷的掌握相关的廉政知识,形成"廉美腐丑"的价值观念,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校园服务、学习生活中恪守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诚实守信,廉洁奉公,进而在外部条件上保证高等学校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二)约束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种合力的作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受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而且廉政文化建设属于一种无形的力量。廉政文化属于绝大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是绝大数人接受的价值观,它可以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廉政文化这一无形的力量,属于一种软手段,假如一个人的行为违反了大家认可的价值观,廉政文化就会发挥相应的作用,他会受到来自他人的舆论鞭挞和来自自己内心的良心谴责,从而迫使其纠正不当行为,有效地促进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

(三)辐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正从昔日的象牙塔走到社会的中心,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被人们称为"精神的灯塔",大学校园的廉政文化不仅直接对社会产生辐射作用,而且通过源源不断的毕业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要求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真正掌握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在校园内,以廉政建设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廉政知识和廉政理念,重点学习廉政制度,通过校园文化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与廉洁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廉洁、诚信、守法等观念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头脑之中,为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领导体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具有战略性的远见工程,真正涉及到高校的各个方面,作为学校领导,必须从关系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思想上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全校层面上提高认识,做到层层分工、责任明确,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工作安排,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日常工作,狠抓落实。建立由纪委牵头,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进而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突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并不单单是某些部门或者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它是一项全校性的活动,领导干部、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其中。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内容、形式和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使领导干部达到"权力与服务"的统一,教师达到"教育与育人"的统一,学生达到"学习与做人"的统一。

教师是主角。要以教书育人为重点,侧重于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培养教师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严于治学,敬业奉献、恪守学术规范的精神品质,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是主体。要以诚信做人为重点,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结合德育工作,开展廉洁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引导大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处事。

(三)处理好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政制度建设的关系

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相辅相成,没有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制度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制度的规范,廉政文化也难以得到保障,单纯依靠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觉性进行反腐倡廉工作肯定是乏力的。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文化建设。

(四)拓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平台

首先,创新教育形式。高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此外,还要增加党校培训、教师培训和新任干部培训的反腐倡廉政策宣讲和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宣传面。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资源,例如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及时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势、进展、成效和经验,大力宣传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并通过开展廉政文化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文艺汇演、书画展、唱廉政歌曲等形式,使广大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其次,拓展教育渠道。廉政文化建设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如何让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展校外资源,将廉政文化进学校与廉政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组织参观革命博物馆、革命老区、反腐倡廉展览、参观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进而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关系到党政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常抓不放,要狠抓不放,要常态化、长效化,要当作长期的战略性任务来完成。在高校建设中,除了抓好教学以外,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六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比如(1)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域?(2)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3)如何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这些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科学设置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在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

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七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亲子活动 编辑:juan 作者: 来源:

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所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为了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我认为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长会、家访、联系卡、家长留言等家园互动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作为人间关系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的亲子关系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些年轻的父母们。于是,亲子活动这种生动活泼、别具一格的教学和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孩子、家长和教师创造了共同活动的空间,成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互动、信任和交流的方式。亲子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增进了家长和孩子的友谊,它作为一个平台,给孩子了一个在家长、老师面前表现自我,施展个人才艺的机会;而家长们通过亲子活动的友谊平台也更加了解、贴近自己的孩子;作为我们老师,更是在活动中得到了与家长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使我们家园双方都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从而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为了加强我们家园之间的沟通,增强家园间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进行亲子教育势在必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好亲子活动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明确亲子活动的特点、目的和意义

亲子活动是一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父母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实现了幼儿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这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

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更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因此要组织好这样的活动,首先应让大家明确我们亲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亲子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活动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亲子活动全方位地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使孩子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促进亲子间的交流,最终促进孩子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设计应生动活泼,符合幼儿身心特点

我们在设计每个亲子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将活动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音乐化,更多地去关注一下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建立一种科学化、游戏化、亲情化和互动化的课程体系,在多元化平台上为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让亲子活动以其本身固有的情趣性和娱乐性,吸引家长和孩子们愉快的参与活动,减轻家长们的重重顾虑,使家长感受到孩子们是在玩中学到了本领。通过参与实实在在的活动,家长和老师配合会更加密切、协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家园互动、相互交流。

三、重视家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

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教师必须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的重视、坚持及对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与配合等良好的亲子教育氛围的形成,必将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1、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孩子成功的合作者。

2、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因此家长在活动前应注重引起孩子参与的兴趣,只有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他感兴趣的活动,一同克服困难,一同享受成功,才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心理上的交流平台,才能了解到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3、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指导孩子的活动。

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要求越高对孩子越有帮助,其实不然。只有适当的要求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在指导孩子活动时,因为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或未达到要求,家长就不耐烦了,严厉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使原本快乐的游戏活动不再受孩子的欢迎。这是极为不好的。所以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应该耐心地指导孩子。

4、家长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如果家长在和孩子一起活动时能多问孩子几个“这该怎么玩”,“让我们一起试试,好吗?”我想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在亲子活动时,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各种表现中进一步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有针对性地,游刃有余地教育孩子。

5、家长要信任孩子。

在进行亲子活动时,很多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往往牵着孩子的手不放,致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出现了胆小、任性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令人后悔莫及。所以在此提醒所有的家长朋友: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获得锻炼的能力,发现孩子,相信孩子,信任孩子。

6、家长应多用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欣赏孩子是一门艺术,成人的鼓励会给幼儿以信心与动力,让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所以在孩子成功或失败时,家长都应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

四、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组织的引导者,还应是家长和孩子们的合作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幼儿,我觉得教师都应该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1、直接性指导

开展亲子活动时,家长可直接观摩老师指导孩子,也可请教师介绍一些教育观念及方法或者让教师直接告诉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完成游戏。

2、个别性指导

在父母指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个别指导父母应该怎样去做。

3、评价性指导

在每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可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4、点拨式的指导

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一点小困难时,教师应帮助父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5、归结性的指导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加以小结并加以归纳,帮助家长巩固练习。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从而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我觉得亲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有效、实用的教育形式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给家长们提供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今后我们将义不容辞地引领家长更好地走近亲子教育,倡导亲子互动,增强家园合力,共促幼儿成长。

精选浅谈老子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简短八

宣传立足于公安业务工作,对公安工作的开展有着重大促进作用,加强宣传工作,做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好媒体对公安工作的监督作用,正确引导舆论,可把宣传对于公安工作的作用最大化。接下来,我就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好公安宣传工作结合我局实际浅谈一些想法。 

——制约公安宣传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制约公安宣传工作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高。绝大部分民警甚至大部分中层领导都认为宣传工作是政工和办公室的工作,和自己没有关系,只要不是专职宣传民警,就不应该负责宣传工作;而且认为宣传工作是增加自己的负担,案子办完了,群众工作做好了,还要写稿子,工作量又增加了;专职宣传民警需要素材找上门,都是一拖再拖,最后拖到新闻时效性没有了,就不了了之了。宣传工作缺位现象严重,很多部门宣传工作应付了事,或者根本缺失。 

能力水平有限。公安局几乎所有的民警都是非新闻专业,没有宣传的敏锐性,把握不住宣传的重点,控制不住宣传产生的舆论效果,写出来的稿子、拍出来的视频无法采用是所有民警的共性。而且大部分民警不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导致写出来的新闻素材模式陈旧,内容不吸引人;不关注近期舆论热点,无法做到既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报道,又对事物内在的含义进行阐述和宣传。 

经费保障困难。宣传工作投入经费不像其他部门,投入了资金看得到、摸得着,不管购买设备还是基层基础建设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那里,而宣传经费投进去最后都变成文字,变成影像资料,感觉钱不知道花在哪里去了,导致很多地方不重视,可以花点小钱可以,但不愿意花大力气,进行大的投入就不干了。 

——正确认识宣传工作对提升公安整体工作的重要性 

宣传可促进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拉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改变群众对公安机关的错误认识,树立起警察好形象,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宣传工作是社会外界了解公安工作的重要窗口。进入到大众传媒时代,要让整个社会对公安工作有一个公平、公正、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公安民警的努力付出得到肯定,自然就离不开大量、正面的宣传报道,我们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安系统严格的队伍管理、为群众服好务的目标和打击犯罪的能力,从而获得整个社会对公安的认可和信赖,传媒就成为了公安机关发布警务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开始建立起可以和群众直接对话的网络平台。近年来,我局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等,通过宣传让社会对公安机关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认识,公安机关还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加强警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公安的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宣传工作是公安内部沟通信息的主要途径。公安工作繁杂并且繁重,同时人员众多、工作地点分散,分管局领导对自己不分管的工作,所队室对于自己不涉及的工作存在一问三不知,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制约了公安工作更好的开展。宣传工作可以使局领导对整个局的运转情况有个大体、宏观的掌握,可以使工作在不同所队室的民辅警加强沟通了解,对领导决策起着参谋作用,对部门之间交流工作搭起了沟通的桥梁。我局建立了宣传工作微信群,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工作,都在微信群里发布,既可以起到全局互通工作的作用,又可以让宣传部门及时发现宣传热点,提高宣传时效性。 

宣传工作是媒体监督公安工作的必然渠道。 

有利于加强警务公开。随着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人民群众对于公安执法办案的参与感越来越强烈,新闻媒体的介入能改变以往“关门办案”的状况,工作置身于群众监督当中,又让群众满足知情权,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与意见,为公安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让人民群众更加理解、配合和支持公安工作,促使公安机关公平、公正执法。 

有利于办事过程透明化。近年来,新闻媒体的监督促进了各地公安机关将与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各项管理工作实行透明化,户口的迁移、居民身份证的办理、出入境签证的办理机动车年审等工作在新闻媒体的监督下将办事条件、收费标准、服务时限和投诉方式全盘端到群众面前,有效地减少了钱权交易的发生,扼制了腐败的滋生。另外,新闻媒体监督使办事过程透明化,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发生。 

有利于监督民警执法规范。作为公安民警,要习惯在聚光灯下执法。在当今网络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民警执法、服务的视频常常被新闻媒体和自媒体拍摄下来发布在互联网上,这就要求民警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稍有差池,出格的言行被传播,几秒钟的视频都有可能把公安机关多年辛苦积累下来的良好形象毁于一旦。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执法部门,公安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宣传报道是提高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最佳选择。 

以宣传提升民警职业荣誉、认同感。公安机关要发现民警的闪光点,再借助于大众媒体的传播将其塑造为模范典型人物,号召全警全社会学榜样、找差距、抓落实,营造出争先创优的氛围。近几个月来我局积极发掘身边案例,树立先进典型,先后通过学习强国、省市电视台推出李吉海、赵春梅、陈兴波、郭丹、(辅警名)等十多位民辅警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阅读和转发,好评不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提升了民辅警的职业荣誉感、认同感,这些优秀民辅警在工作中表现更为出色,从而带动其他同事奋勇拼搏,不断进步,激发了全体民辅警爱岗敬业的意识。 

享受宣传红利拓宽民警工作前景。对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的民警,单位总是更加重视,对其进行重点培养,要承担重要工作职责时也会优先考虑。而宣传是让领导、同志们最清楚、便捷地了解每个人工作情况的方式。 

——今后如何做好公安宣传工作 

综上所述,宣传工作对于公安工作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大力重视宣传工作,制定宣传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宣传工作从常年处于中下游,到现在名列全市公安宣传工作前茅,同时提高了整个队伍的精气神。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工作方法。 

做实思想提升机制,解决“事不关己”的问题。 

 新时代公安工作,不光要埋头做事,还要站起吆喝。宣传工作绝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也不是政工、办公室这些部门工作范围内一个小项,是反应整个公安系统工作的一面镜子。我局宣传工作严格落实部门一把手负责制,首先领导重视,把责任压实压紧,牢固树立公安机关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意识,案子办好了,群众工作做好了,没有宣传,工作只完成了一半;对民警进行良性引导和硬性规定,有执行力、自主性和计划性。县公安局每季度召开宣传工作推进会,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宣传工作重要性。  

做好能力培训机制,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 

宣传人员对于宣传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宣传工作的效果,如果不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较强的业务水平、广泛的知识面,还容易引起舆论风波。因此,宣传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为宣传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每个季度都组织宣传培训,由本局宣传员、邀请新闻媒体专业人士来对民辅警进行文字、摄影、舆论引导方面的培训。采用部门宣传员重点培训,其他民辅警进行轮流学习的方法,做到人人都学,人人都能宣传的境界。 

落实经费投入机制,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 

要切实转变各级公安机关的思想认识,有投入才有回报,加大对宣传工作的投入。我们建立保障机制,从县局到各所队室,每年业务经费中都有固定的宣传专项经费,不可作他用,只可用于宣传员的培训和宣传设备的采购,为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舍得在宣传上投入,为宣传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强化奖惩激励机制,解决“再抓都软”的问题。 

各级公安机关在部署宣传工作中,切不可一味只提工作要求、设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没有健全的奖惩机制,会直接减弱宣传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间接影响公安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制定了《县局宣传工作奖惩办法》明确规定宣传数量、影响力达标的牵头部门、宣传员年终可荣立三等功、嘉奖和通报表扬、绩效考核加分,错失新闻热点、宣传量不达标的部门、宣传员要进行扣目标管理分的方式进行惩罚,可直接影响到部门评优名额和目标管理绩效奖,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宣传工作才会充满活力蓬勃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