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通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3:33:54 |
- ZTFB |
- 12页
一些琐碎的细节自然融入其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结论。总结要包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应只是简单罗列事实和经验。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成长经历和思考方式。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一
1.1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影响更加深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也采取了积极地应对策略,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积极地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产生了各种新型的工作岗位和职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随着时代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创业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重点,我国的的高等院校对此以及与之相关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大学毕业生不但要成一名就业者,更要成为新岗位的缔造者,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单位和岗位贡献的价值越大,个人的价值体现的也越为明显,个人的成就也就越大。
1.2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个体,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方面,积极发挥了大国应有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才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要想在社会立足乃至发挥自我价值,除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之外,更需要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转变思想,改革教育模式,为学生日后就业和实现自身价值打好基础。从传统观点来看,大学的教育职能分为两部分,其一为学术教育,其二是职业技能教育,现在要加上第三部分,即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也就是国际上统称的大学生“第三本护照”。
1.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来陈旧的教育模式逐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所以要对教育进行改革,而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则是其中的重点和关键。除了使得现代大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外,创业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学生能否成才的另一重要指标。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二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设计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我国的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特别是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解决。因此,深入探讨并研究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则成为目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的环境质量与艺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生了很多新兴行业的诞生。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便是在此时代背景下日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专业。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课程。因此,开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研究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出新的有效措施,以期实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长足发展。
1.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要想进一步推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首先提高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加大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关注度,特别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指导与研讨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
2.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改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环境,也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是高校对于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环境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与改善,导致很多搞笑的教学条件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在相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理念、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学环境条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该专业的发展。因此,更新技术设备,保障教学环境的硬件条件,并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等改善教学环境的举措则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发散性思维,对于促进该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正所谓基础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创作力与其基础训练的结果息息相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设计理念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想首先新一步发展学好基础课改革,就应当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
4.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建筑学、艺术学、素描等多领域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它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要相深入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就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及技术水平。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文化知识与视野,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画与制图技术等。这有这样,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5.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此外,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推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努力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各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校内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鼓励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存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实践工作,在实践中理解、把握基础知识,努力提高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呼吁全面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当今时代,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情形下,做好其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其发展现状,并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改革。这有这样,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四
目前,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然而,各地区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差异。本文针对广东地区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出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截止到11月,广东地区共有高校142所,其中,开设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有64所,直接命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有20所,分别占广东地区高校数量的45.07%和14.08%。
(1)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招生现状调查分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从兴起到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其发展势头强劲,并朝着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广东地区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在更多高校得到了开展和设立。在招生规模上,广东地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及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这一专业也被更多的人认可。从数据上看,,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约为527人,到了20这一人数增至大约1473人。从下面绘制的(图1)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柱形图可以看出,短短几年,广东地区高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上的招生人数实现倍增。
(2)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实施方向,是指高校想通过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社会人才。广东地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了解环境艺术范围中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基本理论及相关理论,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中美术基础与设计的基本技法、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的绘图技法,具备综合文化素养和现代设计的意识及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的专业型人才。现以广美,广大,华农,深大,五邑五所广东省的大学做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调查(表1)。这一分析表明不同的高校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同,但针对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对各种课程的选定和安排。高校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辅修课、实践课等。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分类,也包括课程的顺序和可是安排及学分分配。根据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高校环境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也是不同的。以几所广东高校为例,规定学生毕业的必要修学分条件如(表2)。以广州第二师范学院为例,该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的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专业主要课程(表3)。学制为四年,本科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士学位。规定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是获得修读课程总学分18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7学分、专业必修课73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教学22学分。
(1)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要符合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时代性是指符合当代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课程,要范颖学科发展趋势,增强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根据时代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基础性是指在课程中精选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知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选择性是指在保证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分科、分层次设计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程度学生选择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专业课、辅修课和实践课必须形成有机的配合,在有侧重点进行教学的基础上,又要齐头并进。
(2)突出办学特色,根据地域特点教学在办学过程中,突出自身特色才能异军突起,取得成功。高校办学特色应在办学实践中强调差别化的教育思想意识,只有院校间设计教育思想拉开距离、各具特色,多元化的设计艺术教育格局才能形成。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针对市场紧缺的人才类型,在学生中加以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针对地域特点,因地制宜进行教学。比如广东地区经济较发达现代化水平很高,环境优美,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该重点教授学生现代化的设计感和符合广东人审美的设计教学。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高校必须针对市场发展和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往的“一个老师,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学校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面对实际问题,自主探究,找到解决对策,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寻求解决途径。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参观特色景观的建筑,引进学者、海外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建筑大师进行演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周围的环境。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强、知识交叉性广的学科,而高校是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高等学府,也是培养这个领域中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见,只要看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课程设置结构的优化,突出办学特色,根据地域特点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五
[摘要]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做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及对比国外发展情况,探索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形成创业型就业格局,缓解就业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
[关键词]创业;创业教育;高校教育。
1引言。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必须着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意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统计表明,1个创业者可带动5个就业者就业。可见,引导大学生创业是顺势而为,创业创新工作承载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中国经济活力的重任。国外创业教育发展也都是以经济危机影响传统就业为契机,形成了社会和高校一致主导的创业思潮,理论教学辅以实践教学,配备多梯队专业化师资,科学的创业发展中心,强大的资金支持,形成了系统、全面、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我国创业教育开端于“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但是创业现状不容乐观,中央电视台的调研数据显示具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占80%,但真正能实践的只占4.2%,创业成功率不足30%,中国创业投资仅占gdp的0.025%。创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
2.1创业精神缺失。
在资本主义国家,创业者被认为是社会财富的缔造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人民的推崇和追捧,成为青年学习的楷模,如斯蒂夫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安贫乐道;封建思想重仕轻商;新中国成立初期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思想都导致了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较晚,很多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余威犹在,创业成本偏高。因此,受社会主流思潮和家庭观念影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还是稳定压倒一切,使本来的“精英创业”成了“无业可就”的毕业生的无奈选择。
2.2创业教育不是大众教育。
我国创业教育源于“清华大学创业大赛”,只对部分参赛者予以培训和指导,带有明显的精英化痕迹。学校设立创新社团、创新试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选修课也都是只有一部分群体可以受益,大部分学生只能沦为看客。大学生创业课程未能全面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创业教育成为高校的大众教育。
2.3创业教育缺乏科学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有几种形式:选修课程、专家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比赛。选修课程以管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专家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是枚举创业成功案例;创业比赛也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很少引入风险投资,进入实施阶段。以上几种形式,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不能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2.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分离。
创业课程在原有培养方案之外,属于“业余课程”,学生重视不够,不能与学科专业课程相融合,很难从专业找到创业的切入点。例如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多学生选择了电商作为自己的创业选择,有学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去做电商,虽然进入门槛低,但专业不对口,后劲不足,创业失败,还荒废了自己的原有专业。
2.5专业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创业导师队伍主要是原从事管理或思政工作的教师,或从事学校就业指导的教师。这两类人员既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又没有实践操作经验。这样就变成了没有创业理想者去指导有理想创业者,没有创业实践者去指导创业者实践,完全是纸上谈兵。
2.6创业教材缺乏特色。
现有教材框架相同,内容相似,借鉴其他学科,缺乏针对创业这一特殊情况的深度剖析和技术层面的操作指导。例如,我们都知道创业者应该首先具备创业精神,但是通过什么样的心理干预手段培养团队的创业精神、创业负责人的领袖精神和合作伙伴的协作精神却没有专业的指导教材。
2.7创业教育环境相对封闭、孤立。
创业本身就是一项社会实践,但是高校创业教育却是脱离社会在做创业,把创业教育封闭在校园环境中,这样使得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成长土壤。创业学子缺少与社会企业家深度接触的机会,缺少到企业实战的机会,缺少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引入社会资金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高校没有完全开放创业教育,没有构建良好的机制引入社会资源。
2.8社会机制不健全。
社会机制主要包括国家的优惠政策、风险投资的机制、资本渠道的畅通等。国家政策把创业工作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政策落地的时间和实施情况都是问题,比如,小额贷款需要担保,如果创业者能够拿出担保还何须贷款?再比如,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但是放眼望去市中心的好场地是一铺难求,郊区的空场地虽然地方大,但是交通不便、人迹罕至。
3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途径。
3.1培养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
(1)创业教育不仅是高校工作,也是社会工作,应该制造持久而广泛的社会舆论宣传创业,让创业观念深入民心,形成一种全民创业的思潮,使高校毕业生将创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目标。(2)通过职业心理分析,分群体进行专业化的心理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
3.2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体制改革。
(1)创业教育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课程提升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高度,一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贯穿大学教育四年的始终,改变其“边缘化”地位。(2)嵌入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互相融合、交叉,学生可以利用创业技能,寻找专业创业的切入点,使得创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拥有核心技术,存活率高,能够可持续发展。(3)形成完整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应包括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技能,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和整体创业素养,改变课程单一的形式,形成以创业理论教学为基础、创业实践教学为重心、创业竞赛为辅助、创业社会孵化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体系。(4)提高实践课程比重。“纸上得来终觉浅”,可以通过创新试验室、创业孵化器、企业实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创业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学分互换的形式,加重实践课的比例。
3.3形成多梯队创业导师团队。
(1)鼓励创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实习或以法人身份带队创业。(2)邀请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入校指导学生实践,研讨更新学校课程体系设计,提升实践操作性。
3.4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
(1)引企入校。允许企业进入校园设立分公司,让学生全面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拥有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等多项实践机会。(2)引资入校。欢迎企业家、天使基金等投资支持创业学子的创业项目,定期召开创业项目推介会。(3)转技入企。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用新型技术的研发能力,让高校的技术研发迅速转化成企业的产业化技术。
3.5从国家层面建立创业研究委员会。
中国创业教育严重缺失,不是一个高校、一个行业、一个机构、一个行政职能机关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必须要由国家宏观调控、全面实施。像英国在推行创业教育前就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亦应调研世界各国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创业对经济发展驱动力的现状,形成全面指导意见。研究委员会通过下设不同的机构形成专业的指导心理、技能、实践的研究小组,研究撰写专业教材、为国家创业政策提供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大学生创业迎来了黄金时代。当创业成为一种思潮,当创业型就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时,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源动力。
参考文献:。
[1]庞勃.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傅修远,周凌凤.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概况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1):29-31.
[3]敬阳.德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聚焦[j].环球焦点,(10):108-109.
[4]范锡霞.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12):116-119.
[5]李红.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六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广西高校健美操选修课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女大学生喜欢拉丁健美操加形体减肥的教学内容,男生大多喜欢健美操,但选者甚少。因此,应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在高校普及健美操,达到增强体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选修课。
一、引言。
健美操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并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练习。通过锻炼,可使人体匀称协调,体态刚健优美,运动舒展有力;同时,在锻炼中可欣赏领略体态美、运动美、音乐美,从中得到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健美操特有的运动形式给人以热情奔放和生气勃勃的感受,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健美操以它的健身美体、休闲娱乐、心理调整、表演竞赛等多功能及整体效益,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健美操教学在高等院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并以竞技面貌出现,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广西6所高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为98%。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查阅有关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开展现状和体育设施情况的书籍及相关论文;访谈部分学校的健美操运动员、体育老师、管理人员,听取各方面对健美操选修课学习现状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总结;收集、整理实地调查及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选修课的学习现状。
作为体育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运动项目,健美操已较普遍地为学生所接受。健美操突出了其专业性、竞技性,对身体锻炼更全面,体现了越来越多的优越性。但是,广西高校健美操选修课的开展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太重视,学生的认识不统一,且男女生之间差别很大,还有部分学校尚未开设健美操选修课。
(二)健美操选修课教师的状况。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健美操在广西高校中得到广泛开展,并以竞技面貌出现,产生了较好效果。同时,广西高校的健美操师资出现了短缺。健美操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49%。这说明目前广西高校从事健美操教学的教师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健美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健美操专业教师比例偏低,这对健美操教学有一定的影响。
(三)对开设健美操选修课的意义认识不足。
随着健美操运动的兴起: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与日俱增,健美操师资出现不足,一些高校的选修课出现了有学生没教师的局面。有部分教师上课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正,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有的认为开展健美操教学意义不大。上课时,教师把音响打开,让学生跟着音乐练习。学生的动作参差不齐,错误和不规范动作也就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
(四)选修健美操课学生的心理状况。
学生选择健美操大多是为了锻炼身体,但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修学分,上课报到后就离开,这样就根本达不到锻炼的目的,也根本不能发挥健美操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发挥学校媒体的作用,进行正确的健美操宣传,端正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错误认识,使他们从根本上接受健美操。
(五)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环境。
虽然健美操不受场地、器材、季节的限制,但是在高校如果没有理想的教学场地,没有音乐,站在寒风中,相信也没有学生乐意选择健美操,这样也就会影响健美操选修课的普及。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都有固定的场地,但是有的学校场地比较小,且环境嘈杂,场地设施较差。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高校开设健美操选修课,既能让她们保持匀称的形体,增强她们的.心肺功能,又能将健美操作为终身锻炼的一项运动项目,长期发挥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同时也要鼓励男生选修健美操,使健美操在学生中更为普及。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质量。.根据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要求,应选择对塑造健美体型有较高锻炼价值的大众健美操、形体健美操、拉丁健美操等,以激发女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男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应选择体现力量或时尚的搏击健美操、街舞健身操等。
第二,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把握体育教育的特点。首先,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将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们不但获得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和开拓,而且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艺术修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由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并存转变。在教学方式上要多样化,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健身能力。在教学方面,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通过录像教学,建立良好的动作印象,激发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让学生观赏国内外健美操比赛,了解健美操的发展动态。
第三,师生应当及时进行和谐、融洽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健美操,掌握健美操的基本技巧、技能,教师要因材施教,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与基本功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真正完成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第四,大力开展健美操活动,组织一些健美操表演和比赛,使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健美操教学的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其和教师指导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周涛,张晓莹,北京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
[2]姜维萍.试论普通高校健美操的地位与作用[j].体育科学,(2).
[3]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4]刘绚丽.对高校男生健美操学习兴趣的研究及教学对策[jl.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6).
[5]赵瑞花.健美操——健身运动的一种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1994(5).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当前江西省成人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的思路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树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办学理念等。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结构非学历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成人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愈发展,愈离不开成人教育发展的支撑。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成人培养的人才类型的需求不同。进入新世纪后,江西省提出“以加快工业化为战略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思路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江西省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人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江西省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就江西省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一、江西省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一)主流是学历型教育且质量堪忧。
目前,江西省的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主要是公办高校,民间办学、企业办学较少。除了民办一些非学历教育培训外,公办高校的成人教育多为学历教育,层次为高中起点专科(又称高达专)、高中起点的本科(又称高达本)、专科起点的本科(又称专升本)。教学形式从全国取消脱产外,全部变成了业余函授。函授教育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集中在暑期2-3周上课。而有些专业由于人数较少的原因,有很多班级必须合班上课,合班上课节省了开支,却是以办学质量下降为代价的。教学工具多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缺乏案例教学、对话教学、情境教学等符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结果必然造成成人教育质量滑坡。
(二)成人教育仍局限在“象牙塔内”办学。
成人教育最初起源于职业教育,它是随着欧洲大工业生产的兴起,工人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生产技艺自发的组织起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教育形式。经过2来的开拓发展,直到现在直接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成人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与此同时,成人的一生丰富多彩,成人教育的内容也理应如此。既有基本的识字阅读的需求,也有提高就业能力的职业培训,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满足精神层面的闲暇教育的需要。这些特点要求成人教育走出“象牙塔”,走出走向社会,贴近成人的生活需求。
然而,目前江西省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诸多方面还是沿袭几十年前的做法,很少关注并响应本地人、农村户口和城市务工者的需求,很少体现出学习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独特的需要等。教育理念上注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创新。
自学考试是江西省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帮助很多高考落榜生实现了读大学的梦想。然而长期以来,自学考试以学历教育为主,过分强调书本理论知识的考试,缺乏实践环节的考察与监督,缺乏与社会市场需求的互动。
(三)成人教育结构不合理。
成人教育的参与率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呈正相关,即国家(地区)越繁荣,参与率越高。成人教育的参与受社会经济、人口和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地理位置、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都在其作用。近几年来,江西省成人教育在性别方面,没有大的差异,有些年份女性还多于男性;年龄方面,80后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90后,70后比例较小,60后比例最小;地理位置来讲,城市市民和城市务工人员以及乡镇工作人员占的比例较大,乡村无业人员参加成人学习的比例较小。这些情况表明,成人教育在类型结构、地域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
二、对策思考。
(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
长期以来,成人学历教育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促进了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繁荣,也实现了成人学习者不断追求的梦想,极大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但是,我们整个社会注重学历的风气和招聘注重学历的传统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浩浩荡荡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这样的高学历人士陷入求职难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克服功利学习的思想,形成自觉自愿的非学历学习观念。当然,在全社会形成这种观念,政府应该淡化学历与非学历的界限,发展互相融通的学习资历阶梯;倡导用人单位“唯贤是用”而非“唯学历唯名校是用”。
(二)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三)整合资源加强合作。
成人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我省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从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主动积极地寻求多方教育教学合作,主动与企业、行会联系,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特点,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发展规范、发展要求,有利于完善学校实践教学环节,充实学校实践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与市场开放、生产经营活动能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成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等意识,增强成人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学校通过企业实现学校的实践教学目标,企业通过学校不断输送人才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的时代,也是合作的时代。只有成人办学部门之间的合作,才能增强本单位在所属领域内的竞争力。就笔者所在的继续教育学院来讲,由于我们学校的其他学院也开设成人培训的项目,比如商学院有对赣州市及辖县区的企业经理的培训,教科院每年都有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等。如果能够把本校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生源将会改观,质量也会提升。另外,学校与泰国孔敬大学、韩国大田大学、法国尚贝里学院等都有合作项目,在时机成熟时,完全可以考虑成人合作项目,提高成人教育的知名度。我们和省理工大学,仅数步之遥,在教育教学形式上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完全可以打破校际之间的框架,在培养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沟通,形成立交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只有这样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才能更快更好地为我省培养更多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使我省成为人力资源大省,形成中部崛起的人力资本积累的区位优势。
(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等概念的普及,成人教育活动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区已成为成人教育大显身手的舞台。社区教育主要着眼于社区内的发展,为社区内的成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服务。例如,为家庭妇女提供家政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教育,为失业青年提供就业岗位培训,为社区内新市民提供的旨在帮助城镇新增人口实现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村人口”到“工业人口”、三产人口的转变教育,为退休老人提供充实精神生活和需要提供社交和学习的机会等等。在江西崛起的过程中,对新市民实施城市生活方式教育,对其综合素质提高教育,呼唤社区教育;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解决,城镇休闲教育都呼唤社区教育。因此,在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五)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
江西省经济要保持长期持续高速发展,在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资本投资)方面不占优势,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积累。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重视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发展。在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树立“成人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而不是“拿文凭、涨工资”或者“扫盲”及“上级任务”等短视的想法,树立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有利于成人教育的长远规划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贝伦行动框架[j].世界教育信息,,(4).
[2]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体育锻炼则是改善老年人健康及生活状况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对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该文就永和县城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促进永和县老年人体育锻炼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永和县城;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老年体育的开展与发展状况不但影响着老年人健康的晚年生活,更是我国社会安定的重要探尺。该课题主要是通过调查永和县城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老年人在体育锻炼中的各种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永和县老年人参加锻炼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永和县城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该文将永和县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86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256份,回收有效率为85.3%。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老年体育锻炼的相关体育期刊及政府文件报告,检索和查阅了近年来关于老年人体育锻炼、人口老龄化、社会体育等相关文献资料和文件,对这些资料进行阅读、筛选、分析,为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3访谈法。
对永和县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或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实地走访了解体育设施和体育锻炼场地。
1.2.4综合分析法。
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对结果进行辨证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永和县城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
2.1.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性别及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永和县城老年体育锻炼人口中,男性占82.6%,女性为17.4%,调查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60~70岁的最多,占67.7%,70~80岁的占27.2%,80岁以上的最少,占5.1%;年龄越大锻炼的人数越少,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年人的体力越来越差,再加上身体各功能的衰退,影响他们进行锻炼。
2.1.2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不进行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3.8%,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锻炼的意识不强。参加体育锻炼每周5次以上的占31.2%;其中男性老年人占39.7%,女性老年人占9.7%,说明男性老年人要比女性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更有规律和持久性。
2.1.3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永和县城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锻炼时间主要是早上6~8点,所占的比例为39.5%,下午18~20点,所占比例为33.3%,其他时间锻炼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都比较小,所以,根据时间段的选择,我们可以判断出,这符合老年人的作息时间规律。老年人一般睡得早,起得早。另外就是很多老年人都会在家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所以,在子女上班走之前和下班回家后的这段时间,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2.2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看出,散步、慢跑项目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52.9%;其次是垂钓,所占比例24.1%;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强度可大可小,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小,所以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均比较少,老年人大多数都不具备武术、球类等项目活动的技术和体能,加之在这些锻炼项目上又缺少相关专业人才的组织与指导。
2.3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有52.8%的的老年人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锻炼,其次就是老年人独自进行锻炼,根据县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选择方式的不同,可以反映出相关的体育组织工作开展得并不是很到位,老年人也没有形成较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缺乏有效的组织。
2.4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通过调查可知,强身健体占被调查老年人的有57.4%,主要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所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27.1%的老年人由于空闲时间较多,还有9.2%的老年人则是为了通过体育锻炼结交更多的老年朋友,让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同时也使自己的老年生活不再孤独寂寞。
2.5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可知,在县城的广场进行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有68.7%,在家附近的公园进行体育锻炼的15.9%,其他地方均较少,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知,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选择比较单一,体育活动组织分散,老年人体育健身机构不完善。
2.6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永和县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因素,所占比例是32.4%,其次是缺乏指导,所占比例为27.3%,社会不重视,所占比例为20.7%,这一因素对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也有很大的影响,这说明社会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视。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永和县城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中男性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且男性参与体育锻炼比女性更积极、更具有耐性。(2)永和县城老年人锻炼活动的场所广场公园居多,锻炼人群聚集,这就有利于老年人结交新的朋友,结伴锻炼,相互交流。(3)永和县成的体育场地设施明显不够完善,健身器材也比较缺乏。(4)缺乏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3.2建议。
(1)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改善永和县城的体育场地设施。(2)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组织队伍和体育骨干的培养。(3)建议体育职能部门培训老年锻炼体育指导的专业人员。(4)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运用多种途径加大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5)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着手发掘和开发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体育锻炼项目,特别是寻找适合老年人锻炼的本地民俗和传统体育项目,既能够传承文化,又能强健身心。
参考文献:。
[1]王海.大同市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d].大同: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
[2]黄小花.成都市国有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九
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以技术型为主,而非研究型的人才。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为主,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多安排教学的实践,突出高职院校的特色。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时却更多的偏重于理论,实践教学安排的内容较少。因此,导致了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高。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甚至会压缩课程的内容,导致学生听完之后仍然不能理解全部的,概念,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仍然是以学生听教师讲为主,不能培养出专业型的人才。
1.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时代的联系较为紧密,它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做出自身教学内容的调整。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领域较广,所以任何一个领域的更新都可能导致专业知识的内容调整。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做的并不够好,很多课本都会沿用多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这和其自身的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无法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另外,教师对最新的知识了解也不足,使得教案和课件也有严重的滞后性。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快速的将自己所学应用在实践中,个人能力偏低,无法快速的'适应自己的岗位。
1.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实践课程,但是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因为教学所模拟出的环境与实际况相差较大,导致了学生的错误理解。再加上任课教师个人素养的限制,很多教学的内容与现实需求产生了脱节的情况,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大多忽视了可行性,导致作品常出现各类错误,与实际需求不符。实践教学是检验理论教学的总要措施,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实践必不可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必须要完美的结合社会实际需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
1.4教师团队综合素养较低。
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在理论教学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以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但是也大多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无法立足于实践进行讲解。因为很多教师本身也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因此很多具体的应用问题教师本身也是一知半解,在进行理论教授师还能够满足要求,但是实践课程就会由于个人经验问题而导致教学的效果偏差。另外,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缺乏教师,该专业所相关的艺术设计、建筑等都没有配备齐全,这也就导致了师资团队的构成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对于学科融合的需求。
2.1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
高职院校需要树立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艺术设计专业也是如此,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和人才培养,而非理论式的填鸭教学。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以开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导课堂,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自主实践和设计方案,尊重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在共同的讨论中寻找最有的设计方式。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对实践要求较高,所以高职院校还可以针对性的组织各类竞赛,这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类比赛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对于他们个人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2.2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的联系。
在上文的分析中提到了,由于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不匹配。基于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充分的利用网络和图书馆,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对于课本,可以没有固定的形式,由教师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代表主要的教学内容。当然,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新的内容和制作课件。还可以订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刊,让学生也及时的了解到最新的内容变动,将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2.3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安排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因此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让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这样就能让学生了解到最为真实的市场情况,同时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能力。利用这种实践形式,学生还可以在实体公司实习,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领,着手于实际丰富自己的学识,对于其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2.4组建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首先就是丰富教师团队的内涵,可以聘请一些艺术设计和建筑专业的老师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补充,理论和实践教学也可以分开进行。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由相关专业的高材生来进行,实践教学就可以聘请专业的高级从业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当然,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让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实际的社会需求。对于教师制作的课件,也要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滞后性问题。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根据教学的效果对教师进行奖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
3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当前有着较大的社会需求量,所以相应的人才培养必须加快步伐。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了教学的效果较差。本文分析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需求、教学实践流于形式和教师团队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和组建教师团队的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我国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推动该专业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47):57.
[2]赵军英.浅析大专院校设计美术教学[j].中华少年,2017(05):188.
[3]潘春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探究[j].教师,(02):104~105.
[4]颜国松.五年制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9):251.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十
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做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对促进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就其发展现状而言,我国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存问题,首先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削弱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内容的直接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位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一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重视度不够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级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较为激烈。一些高校为了缓解专业就业率的压力,往往更加关注学生实用技能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偏重理论方面的基础课程就不那么重视了,这大大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影响其最终的教学质量。
3.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我国一些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闭卷考试为主。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往往会选择在考试前突击背诵考点知识,很难做到课上认真听讲以及课下及时温习功课。所以,但这种考试方式不仅单一、枯燥,还很难检验出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一
摘要:高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高校环境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导学生从事有益于环境的行为。实施高校环境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将环境教育纳入高校教育计划之中、开展渗透式教学、组织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以及建设师资队伍等方式实施高校环境教育。
关键词:高校;环境教育;内容;方式。
高校是环境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群体是新生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推动力,将是国家未来的生产者和建设者,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对高校环境教育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认识。笔者认为,高校环境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环境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以及引导学生从事有益于环境的行为的教育活动。高校环境教育往往渗透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之中,较之专业教育覆盖面更广。
首先,通过高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群体的环境意识,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公民的环境意识就是其环境观,也就是个体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1〕。因此,高校加强环境教育能够影响和增强高校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促使他们自觉参与环保行动和环保实践,进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其次,高校环境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群体自觉按照环境规律行为,产生较好的社会示范作用。要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不能仅靠思想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还必须通过改变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来实现。虽然高校学生都比较关心环境,有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也比较丰富,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成为社会中贯彻低碳环保法律和政策的引领者。因此,需要通过高校环境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素质和道德水准,强化其法制观念,通过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当代社会环境保护的领军者,起到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带动社会全面进步。
1.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环境价值观是人们对环境状况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一种评判体系,以及个体对待自然界和环境的明确态度〔2〕。环境价值观对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拥有什么样的环境价值观,决定了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环境。人类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环境价值观。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还是生物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抑或是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无不反映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深入思考。孔子曾提出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思想,其意为克制自我,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高校环境教育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使学生形成利于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促使学生既能自律又能他律,以此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
2.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能力。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指出:“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校环境教育工作的进步是明显的,但目前中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甚至一些环境专业的学生也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崇高的事业,缺乏使命感和热情,这种现象令人担忧。进行持续和深入的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因此,要大力普及高校环境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宋悦华在《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中也得出结论:“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整体上不高,对基本环境知识掌握较好,并对环境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保护环境行动方面表现相对滞后。”由是,对大学生进行持续而深入的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保护环境,而且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从事有益于环境的行为。
环境行为是个体从事的有关环境的活动,这种活动对环境影响如何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它与环境意识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环境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环境行为;其次,它往往要受到客观环境、自我需求等的影响。所以,环境教育不但要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还要密切关注客观环境以及学生的需求等可能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高校环境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校环境教育不应是单一的环境知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环境伦理的教育、环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法律法规的教育、环境行为和环境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育。这些基本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依附、相互支撑的。
1.环境价值观教育。
通过对目前学界流行的各种环境价值观进行介绍、比较和分析,让学生进行辨别,进而形成自己的环境价值观。环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第一,要与环境伦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相联系而非孤立地看待环境价值观问题;第二,要关注环境价值观形成的社会背景,把环境价值观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社会整体的分工和配合;第三,可以把环境价值观教育纳入德育体系之中,成为常态教育。
2.环境意识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意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开展能够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环境状况调研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户外、走向自然、走入环境,让学生在与自然联系密切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提升环境意识水平;第二,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三,贴近生活,倡导科学、健康、适度、节俭的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环境意识水平的巩固和提升。
3.环境行为教育。
环境行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环境有益的行为,一种是对环境有害的行为。环境行为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实施对环境有益的行为,抵制对环境有害的行为。环境行为教育内容丰富,可以立足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从日常身边的小事着手,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如使用环保餐具、垃圾分类收集、节约用水、适度消费、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等,也可以大众媒体宣传教育的手段向学生明确列举出哪些是对环境有害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尽量避免该类行为。
1.将环境教育纳入高校教育计划中。
环境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之初就应该有统一的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第一,高校环境教育的具体内容,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第二,高校环境教育欲达成的目标;第三,高校环境教育采用的具体形式、实施途径;第四,高校环境教育的资金预算。通过这样的计划,有的'放矢地把握和实施环境教育。
2.开展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教学,是被美国和加拿大普遍采用的一种环境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入高校的日常文、理、工科等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让其关注环境保护。依托学校中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其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渗透式教学的显著特点〔3〕。既然强调的是渗透,就必须注意教学不能顾此失彼,不能放下传统学科、专业教育而孤立地去搞环境教育。
3.组织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可以借鉴西班牙的环境教育模式,将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分为“在环境中的活动、关于环境的活动和为了环境的活动”〔3〕。可以设立丰富的环境教育场所,包括各种野外活动中心、课外活动基地,如农场学校、生态教室等,让学生在与自然环境的直接接触和参与实践中感悟生态保护的重要,提高环境意识。
4.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要保证高校环境教育资金的充足,必须想办法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社会融资。高校环境教育的资金具体可以由政府拨款、环保团体投入、社会公众捐款、企业和其他组织自愿支持等部分构成。为了让高校环境教育资金能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机制措施,确保将这些资金全部用于环境教育的实施上。
5.建设师资队伍。
据调查,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师资队伍普遍不足,已有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加强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成功进行高校环境教育的关键。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待遇,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再次,要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最后,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具体而言,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师资队伍,应当由大学本身和专门教师培训中心进行专业培训,未来从事高校环境教育者必须在高校接受两到三年的课程学习,且应当获有学位,方可从事专业环境教育;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高校应当定期组织由学生、同行、领导、专家等组成的专业评估体系,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和师德。这些举措如果应用得当,必将会为高校培育出一支专业过硬、技术精通、师德高尚的优秀的环境教育队伍,保障环境教育的有效施行。
参考文献:
〔1〕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法学杂志,(3).。
〔2〕闫缨.青年的自然环境价值观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9).。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过去的简单的室内装饰教学,已经逐渐发展的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多个专业学科。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又将面临新的挑战。文中通过对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高校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改革与思考。
1.1招生规模过大。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由于盲目的扩招导致市场上需要的设计人才供过于求,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同时,由于大规模的招生,导致高校缺乏环境艺术设计教师,许多高校为了尽快找到教师,在招聘的过程中放低了要求,有很多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教学方式单一,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师专业素质低,缺乏层次教学能力。
我国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促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由于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促使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比较晚,因此,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高,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比较落后,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由于我国的教师缺乏层次教学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
1.3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后才能够顺利的进入社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从实际教学来看,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上的讲解方式,在课堂上也缺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整个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缺乏课外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无法跟进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2.1提高招生质量。
招生质量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因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方向比较广泛,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在招生的过程中,注重招纳一些具有艺术基础的学生,同时要求学生的文化课也要具有一定的水平。虽然目前有很多艺术院校招生的门槛较低,特别是在文化课上的要求不高,但是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在招生的过程中,注重招生的质量,为今后培养综合艺术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结合社会的发展,优化办学层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在社会上的推广,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到各个方面。在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细,当没有真正的了解艺术设计的内涵及其作用,这就导致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满足不了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对高质量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高校为培养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必须优化办学层次,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习场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3优化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要不断地完善教学设置,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前来教学,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其它专科的各个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教学器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方便与便捷。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的教学,通过经典案例分享,为学生提供重要的资源。因此,优化教学模式,即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教学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也得到高校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目前存在许多问题,都将制约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改革与思考。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专业性人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三
创业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上,而是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根据笔者研究,我国的高等院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2.1突出“实践能力”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2.2突出“创新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审问之,慎思之”的意识,敢于质疑现成结论,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剖析既有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法中的不足。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推动实践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2.3突出“创业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勇迎挑战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克难求进的本领。创新教育形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体味创业,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中更多地涌现出“创业者”,而不仅满足于成为一名“就业者”。
2.4创业知识教育创业知识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包括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除了平时我们所说的专业知识以外,相关的一些常识和理论也需要进行一些了解和接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知识的基础打得越牢、越宽,日后创业的高楼才能盖的越高,因此,高校除了为大学生创业准备必要的知识传授,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完善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和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本领。
2.5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也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由于创业的征程始终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对一个创业者来说,创业中可能会遭遇种种难题和障碍,只要有一个难题没解决,一个障碍迈不过去,就有可能一蹶不起。因此,加强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使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创业者能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要达到以上目的,具体需要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2.5.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创业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树立创业教育理念,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即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创业教育理念。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是指受计划经济“统包统配”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影响,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到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也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大众化”的新形势,更不能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因此,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理念,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并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实现面向知识经济时代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发展要求的教育创新。
2.5.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培养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既有创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一是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即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转变。二是制定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案,即按照创业教育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构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使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5.3建设创业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学校的文化形成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大学文化的熏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创业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积极推动创业文化的形成。一是学校党委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氛围。从学生的课堂教育、课外的文化活动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设计,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学生活动的规划等。二是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品质。走进创业企业,了解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邀请成功的创业企业家走进校园,讲述创业故事;在学校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三是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实践活动等比赛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2.5.4强化师资培训,形成创业教育团队要建设一支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开展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校的所有教师,都必须有创业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对专门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程的教师,更应提高创业教育意识,增强创业实践所需知识的修养。改变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比例结构,实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吸收社会上有影响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企业家等作为兼职队伍,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培训,使教师在理论、实践等环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杰费理·蒂蒙斯(美),小斯蒂芬·斯皮内利(美).创业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第六版.
[2]马克·j·多林格(美).创业学—战略与资源[m].中信出版社,,第三版.
[3]夏于全.创业初期该做什么?[m].中国三峡出版社,.
[4]何雅.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创新[j].创业教育,2003,(9).
[5]徐萍平,杨海锋,邬家瑛.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想与实践[j].科研管理,2005,(10).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其他的设计专业人才相比越发显得缺乏竞争力,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日趋明显。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矛盾,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关健。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艰巨任务。而艺术设计专业一直是职业教育中很重要且实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符合现代审美,也更加个性、灵活的要求。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方面的现状并结合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笔者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做出了如下探讨。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不高。家长和学生把上职业学校和学美术视为无奈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专业基础。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足以应付变化中的就业形势。
其三,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上,大多开设的是传统专业。而现代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明显趋于个性化、实用化,传统的课程计划很难满足学生将来走上岗位之后的需求。
其四,由于许多职业学校设置的学科都是大同小异,这就导致了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无法得到满足,同时增加了雷同专业的人才就业竞争和人才的浪费。就我国现行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来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至今。它的特点是儿何形体的构成训练,忽视具体造型设计,培养理性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这与我国目前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风格不相适应。同时,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时间短、经验不足,还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自己的特色也不鲜明。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更是存在着秩序较不明确,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师资队伍不完整,教材选用较随意,教学方法较为陈旧等诸多问题,必然影响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进一步快速健康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总结和建立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体系,培养走出校园即能很快立足于社会的`人才。因此,应当尽快建立起能够培养出毕业即就业、所学即所用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当今,追求个性追求创意的人才市场需求无疑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并促使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关键就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比较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拥有自我观点、自我特色的培养模式上来,从而实现毕业生同类人才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在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个性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增强其社会竞争力。为了实现这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为,中等职业学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实用创新性。
1.适应形势变化,增加实用性课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公司并不要求毕业生学历有多高,而往往期待他们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例如曾有一家设计公司到我市某所职业学校招聘毕业生,他们的要求是学生既要懂photoshop,coreld~广告设计,又要懂建筑制图、还要懂3dmax制作室内效果图—这些知识技能已经涉及到了平面广告与室内设计两个方向。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是把专业方向分得一十分明确,广告就是广告、室内就是室内,毫不相干。据了解当时我市某所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还只有一个方向:平面广告,名字也不叫“艺术设计”而叫“电脑美术与广告设计”,学生在并没有学过室内设计知识,所以应聘自然犯了难。这个例子反映出我们的教学与社会需求产生了一些矛盾。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就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的需求与学生个体的发展两方面情况,要有实用性。具体来说,就是不墨守陈规。另外还要重视一些新的工具的应用,例如电脑软件对设计的影响,课程设计要考虑其实用性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应在教学中打破旧的思维框架,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竭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时刻以岗位能力所需为主要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顺应社会的审美需求,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要善加利用。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与其本民族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所孕育出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都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世界,正流行着一股中国热,不仅外国人喜爱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更多的国人也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图案有了更热烈的追捧,如民间图案、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几何形装饰纹样等。了解这些并将其运用于实际设计中,这一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课题。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各地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溶于设计理念之中,培养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型设计人才。(二)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师资队伍体系。
国外的艺术设计专业比我们开设的早,人才培养机制也运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为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上取得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当积极的去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弥补我们在设计理念,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来完善我国中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师资体系。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许多教师并非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而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的需要跨专业教学。由于他们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较前沿知识方面的匾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设计潜能的开发。而且现有的一部分教师也往往观念陈旧,不能较快的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也就更无从谈起。所以,加强师资培训和“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完善的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以能力本位教学为基础,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大专院校的学生相比,虽然专业功底略显不足,但实际操作能力是优势,我们应当扬长避短,在教学上更加注重实际操作性。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所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即职业学校应积极主动融人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发展之中,使职业学校成为企业等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源,在逐步适应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先行,引领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应该既是企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智囊和参谋。
学校可以聘请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定期来学校开办讲座,传授最新的设计方面的动向;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定期到合作公司去学习、实习,在学习设计理论知识的同时并进行实践操作,即“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技能更加纯熟,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去学校的对口公司就业,也可以运用在学校和公司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达到“零”距离就业。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提到了和理论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这种理念下培养出的学生会比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更容易立足于社会。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尊重传统并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不断完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才能培养出大批真正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中初级艺术设计人才。
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篇十五
根据显示的数据,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接近80%,实际付出行动的却只有4.2%,最后成功创立公司的仅有1%。这项数据中最大的落差存在于学生从创业意愿的生成到创业实践的开展阶段。有研究表明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如:创业资源的稀缺,创业政策的陌生,创业知识的不足以及创业风险的畏惧等,这些都从学生本体创业行为角度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是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客观不健全性,也是导致学生失去创业动力的关键影响因素。相关调查结论是,12.5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创业教育,8%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39.56%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作用不大,而认为学校开设创业教育很成功的仅占12.23%。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误区:
(4)创业教育与地方环境相脱节。地方性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没有结合当地的产业环境,对实际情况的把握仅仅局限在校内和教材的案例之中,学生没有亲身感受到产业优势下的创业可行性,没有与产业中的各种创业资源近距离接触而最终停留在对创业实践的模糊认识。
二、创业教育价值体系。
如果将学生培养为合格的创业者或者准创业者作为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则该目标必定由教育过程中的诸多关键因素共同决定,针对以上论述的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价值视角出发,立足于知识、能力、品质和方法四个方面讨论创业教育体系:创业知识的'价值着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创业行为、创业流程和各种必须的创业资源,形成宏观的印象;创业能力的价值是隐藏在知识表层下的有效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创业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需品;创业品质的价值是更深层次的内容,它从精神层面上主导着创业者的思维和行为,将创业者引向自我目标;创业方法的价值是知识、能力、品质的综合体现,直接决定了创业的成败。因此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教育价值体系,包括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品质教育、创业方法教育,这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4)创业方法教育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创业环境分析、信息的检索、资源的整合、风险的防控、商业模式的选择以及各种操作技能的掌握等。创业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校内有限的资源,更多的是依托地方特色,从优势产业中寻找结合伙伴,共同实行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最直观的创业认知,体会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产品服务特征、技术条件、人才结构、市场需求等。
三、地方产业优势与创业教育价值体系的关系。
有许多文献都是描述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地方产业的正向效应,而创业人才和地方产业的关系,事实上应该构成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的格局。研究认为,企业家的成功创业与其嵌入的地区社会经济环境是难以分开,优势产业必定汇聚了大量的创业资源,而对创业者而言无疑是理想的环境,因此有利于创业人才的聚集和实现创业目标,原因是:
(4)产业优势蕴藏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充足的企业运作经验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创业的基石。
以广州高校的创业教育为例,广州作为岭南经济文化中心,工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业发达,集中了大量优势产业资源。以此为依托,各高校纷纷开展特色创业教育,如:华南理工大学从开始于广东高校中率先举行“创新创业大赛”,每年一次,积极挖掘和寻找合适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主要涉及科技、文化、教育、服务等产业。该校主动挖掘产业资源,建立包括学生、行内创业成功者、风险投资家等在内的“创业共同体”,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并着手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品格的塑造嵌入于创业教育全过程,同时为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创业导师,指导创业实践并帮助引入风险投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首开通过学生勤工实体化助学来推动创业教育的新模式,联合校外产业资源将校内勤工助学组织建设成为企业化运作的实体组织20余家,这些实体组织多定位在服务业,如:咖啡厅、数码港、书屋等。每个经济实体由学生通过产业调研后引入帮扶或自主创建,营造了良好的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华南师范大学于于广东省内高校中成立第一所创业学院,旨在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拓展创业教育,如:与广发和民生证券等金融企业合作推行校内股市模拟,通过模拟金融市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业能力;20,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广东高职院校中首个创业教育团队,该团队由成功企业家和该院商学院专职教师组成,以创业指导课程为主,以“企业家与大学生谈创业”系列讲座为辅,聘请行业中的人力资源专家、杰出的校友和企业家为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以上方式各具特色,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然而由于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认识不同,须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区别学生的学习时段,实施有步骤、有侧重点的创业教育。此外,如果从广州高校整体层面上观察,许多高校并没有充分结合当地优势产业以吸纳资源,而是将合作点广泛的分部于各个产业之中,没有突出重点而导致了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品牌,有些高校的校企合作采取“企业有求必应”的方式,仅仅为了响应形势,而忽视获取创业资源的内质。建立符合地方需求,对接优势产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应当结合当地产业状况和优势资源,从价值体系的内在构成要素出发,形成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保障,以品质为核心,以方法为拓展的分阶段教育模式,将四个方面贯穿大学教育的各个学习阶段,从学习步骤和循序渐进的角度上看,每一个阶段有其侧重点。
3.后期阶段,部分学生已经产生了较强烈的创业的意愿,但对于创业的具体思路、方法比较模糊,对创业中存在的各类风险保有谨慎态度,对产业需求不了解,以至无法寻找到好的创意项目等,因此这个时期应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创业信息,侧重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能力方面,与企业联合组建的校外平台,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中切身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生产服务流程,学习各种技能。由学生自组团队举行创新创业大赛,邀请创业专家作为评委,通过实际作品折射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寻找好的创业项目;方法上,熟悉地方政府创业扶持政策,设立创业导师制,对优秀的创业项目实施跟踪,校企共建创业咨询中心,对创业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提供咨询与帮助。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都应将创业品质教育列为重要内容,既要树立楷模实行整体教育,又要注意个别指导。
五、结论。
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而非一门单独的课程,而体系的完整性则必然要求以教学课程为核心的各种创业活动的举办和各种创业平台的建立,因此高校实行创业教育不能满足于仅开设了创业相关理论课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各种资源。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创业教育体系,因此创业教育仍然处于继续探索阶段。本文以价值为导向,从内在四个角度探讨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路,但是该体系涉及的方面较多,高校须要定位于当地优势产业并从中寻找资源、整合资源,这就要求校企之间有比较完善的合作制度和合作框架。因此,从根本上说,成功的创业教育是要求高校积极的“走出去”,与地方经济结合,与地方优势产业结合,共赢共利,合作互补。
作者:李升泽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比赛团队简介范文(汇总9篇)
- 2023年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奥秘(汇总10篇)
- 最新高中写人散文范文(精选11篇)
- 2023年贵州省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20篇)
- 2023年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班会教案(优质18篇)
- 2023年人生感悟的散文(实用12篇)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范本(优秀8篇)
- 最新干部任职考察报告范文如何写(优质16篇)
- 干部任职考察报告范文(通用13篇)
- 2023年党务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实用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