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汇总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3:16:40 |
  • ZTFB |
  • 13页

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情商。总结时要将重点放在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上,以鼓励和激励自己。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一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构成培养培养策略。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认为:“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养成人的行为习惯的环境通常是广义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劳动环境、思想环境等。孩子在各自的环境中生长,对身边人身边事耳濡目染,会不自觉地去学去仿,因此,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沃土。当然,除了环境外,行为习惯、性格的养成更离不开正确的引导。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辈乃至祖辈的爱都集聚在一人身上,使之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的优越感,同时也养成了他们不爱劳动的惰性,任性、骄横、唯我独尊的倔脾气,以及磨磨蹭蹭、马马虎虎的习惯。这说明孩子行为习惯、性格的养成,主要靠家庭的影响、家长的引导,更说明了环境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沃土。

一、学习劳动。

许许多多父母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们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寓意是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艰辛,只有会珍惜别人劳动的人才会自己去劳动。要从小教会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孩子在劳动中寻找快乐,能主动地、愉快地劳动。热爱劳动是人最重要的品性之一,通过劳动,既可以增强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又可以学会生活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其责任感,对孩子今后的生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知识。

没有哪一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想成才就得学习,从书本上学,生活中学,学习——成才的唯一途径。作为父母,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高分低能”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应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肯学、乐学、善学。作为家长,应起到带头作用,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三、学习做人做事。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才兼备”,也就是说,只有先有德再有才才叫人才;有才无德者是次品,只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向孩子讲解做人的道理,如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懂得感恩等。在生活中懂得与别人相处,绝不孤芳自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立足社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努力,齐头并进。

四、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自立自强。

自信心,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的力量。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重,承受能力较弱,家长应多说服少指责,宜疏不宜堵,更不能使用语言的刀子对其进行打击侮辱。切忌唠唠叨叨,语言要简略深刻、点到为止。这样不易挫伤他的自尊心,他们才会有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才会自立、自强,才会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才会去追求、去奋斗。在这个过程中,要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成功不骄不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勤于观察、积累。

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学生应当学会观察日常环境中的现象,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习惯,提醒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变化、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详细观察,尽情感受,充分体会,细致描绘,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观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用对比法来观察,学会用多种感官来观察,不仅用眼睛,还要用上触觉、听觉、嗅觉去观察,更要用心去观察。最后要创设观察的氛围。创造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教师就要处处创设条件,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真正把观察变成一种习惯。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理念,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语文学习行为起动力支配作用。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大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注意对环境的利用,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学习习惯的内在机制和培养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在的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在爱的沐浴之下,家长要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小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行,促使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成为腾飞的“龙”!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邓永昕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二

(河北省青县实验幼儿园)。

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习惯会使人贻害终生。而3~6岁正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组织教师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摸索到一些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概括总结如下:

一、形成幼儿的正确认识。

幼儿有极强的可塑性,最易接受新事物。所以,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讲,不是件难事。首先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怎样去做,怎样做是正确的。孩子们易受环境的影响与感染。教师只要耐心地为幼儿讲解和示范,树立正面的榜样,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土壤和环境,幼儿就会无意识地学习与效仿,从而轻轻松松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制定一定的学习、游戏规则,来培养孩子守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信;创设适宜的交往情境,以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礼貌;利用游戏,教会孩子简单的操作要领。如编写短小好记的儿歌“小手洗一洗,饭儿自己吃;衣服自己穿,做个好宝宝;见人问个好,文明有礼貌。”让幼儿懂得什么行为是好的,在幼儿幼小的心里播下行为的种子。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整理衣服的能力,教师编写了《衣服操》――“小衣服,做早操;伸伸臂,对整齐(拉直袖子,把前襟对齐,扣好扣子或拉好拉链);点点头(把衣服上的帽子折下来),拍拍肩(把两个袖子叠好);弯弯腰,放放好(把衣服上下对齐,折叠好)。”运用这种生动形象的儿歌,引导幼儿掌握叠衣服的要领,学会整理衣物。

如,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可以编成儿歌“学写字,要记牢,头要正,身挺直;臂放开,足要平;尺拳寸,是标准。”幼儿在写字前背一背,唱一唱,对提醒幼儿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执笔问题,教师要注意手把手地教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掌握正确的姿势。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卫生习惯,从幼儿开始练习书写之时,就首先要求幼儿写字前用品要摆放有序,善待自己的写字用品,做到不乱撕,不乱画。写字后要保持手脸和书本的干净整齐。教师要求到位,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建立科学的训练程序。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成人耐心、细心的培育与强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为21天,关键在前三天,特别重视的是前一个月。()于是,我们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好“抓关键前三天、巩固一星期、坚持一个月”.

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做事有条理、守时有序的好习惯。

在大班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为了不断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第一周建立了“图书与玩具角”,鼓励幼儿把家里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享,让幼儿真实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周,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各种活动区,如“美工区”“表演区”“棋类游戏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选择玩伴,共同商讨游戏规则。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间的合作。第三周,创设有利于合作的“问题情境”,训练幼儿合作的技巧,如“一起给宠物制作服装”“共同搭建娃娃家”“合作装饰一幅画”等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讨论、协商。幼儿在实践中获取了合作的经验,掌握了合作的技巧,分享了合作的快乐。第四周,快乐分享。教师随时收集材料,把幼儿平时合作的镜头拍摄下来,并把它们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讲述,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通过一个月环环相扣的合作强化练习,幼儿间争抢、独占玩具的现象不见了,告状、打架的减少了,友好合作已逐渐成为幼儿共同相处的一种良好习惯。

三、运用灵活的奖励机制。

当人的行为得到他人赞许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进行。可以说鼓励表扬是促使幼儿良好行为再次出现的催化剂。为了强化幼儿的各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幼儿的进步给予鼓励。如,语言的鼓励:“你能自己走,真棒!”“你会把书包整理好,真行!”“大家为他鼓掌”;物质奖励,如,运用“小红花”“智慧宝宝”“小红星”等激励幼儿;还通过组织“故事比赛”“穿衣比赛”“体操比赛”“超级宝宝赛”“幼儿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幼儿尽情展示,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以强化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三

(一)对内,虽然“国五条”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购房现象,但随之而出现的“移民购房”热潮却是我们没有意料到的。移民购房在我国一直存在,但主要原因是出国留学或出国深造,单纯为了买房而移民却是近几年才兴起。房价过快上涨,政府紧随其后进行宏观调控,但收效却不明显,就像橡皮筋,总会绷回原点。而人们似乎也有应对政府政策的对策,随着“国五条”的相关政策落地,移民购房热潮是一方面,北京、天津等地出现排队离婚的现象让我们开始反思: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而这一系列不正常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的价值观,两本结婚证书竟敌不过一张房产证,多大的购房压力竟让安土重迁的中国人远居国外。

的确,我相信教育以及时势的发展在逐渐改变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移民购房”的另一个影响便是人才的流失,这对我们来说不可谓一个巨大影响。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人才一直是供不应求,况且中产阶级才是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而移民购房现象所流失的正是大批的中产阶级人士。

此外,“国内买房国外住”现象也层出不穷。国内房价高,各项费用成本也高,很多人选择将国内房子租出去,所收租金足够其在国外生存,很多人对此项“事业”乐此不疲,这无疑是房价不合理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3]事实上,社会都具有两副面孔,一方面是它的一致性,一方面是它的冲突性。而“移民购房”就是这种冲突性的体现,虽然它还处在很微妙的阶段,但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对外的影响主要是对购房当地。中国人持续在当地购房必然拉高当地房价,从而引起当地人的.不满与抵触心理。但对于当地政府却不全是如此,华人大批购房促进了当地的房价复苏,但长此以往不保证其他国家也会出现像中国房市一样的窘况。

再者,华人在当地购房也会遭遇“文化冲突”差异,这是否会带来价值观的相互改变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二、从社会学角度对“移民购房”现象的反思。

(一)我们应该认识到“移民购房”并不只是一个房价过高导致的现象,当然我们不排除有出国留学的群体,我们应该看到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部分中青年人口的流失。移民购房的群体中大多是有孩子或即将有孩子的家庭群体居多,这就意味着现阶段两代青壮年人口的流失,这必然会加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虽然目前这种影响还不是很明显,但难保此现象开了头便会形成一种趋势的可能。

(二)人才流失问题不可小觑。[4]随着越来越没有技术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中心,城市中的正式经济常常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把人流吸纳进劳动队伍。城市发展对于人才的渴求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所以,我们更要警惕任何形式的人才流失。移民购房所流失的人才以社会发展所需的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居多。反过来,我们也意识到,国外的良好环境吸引大量的国人出国购房定居,我们同样可以出台某方面政策,吸引国外精英人才的流入,来填补人才流出的缺口。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家之间人才互补、流动也会发展成一种普遍趋势。

(三)从社会冲突的观点来看,社会冲突包括群体内冲突和群体外冲突。精英阶层或者说有钱人的投机购房及其他的经济原因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加之政策原因使之出现了移民购房现象。但是我们看到社会中还存在一个群体,他们既买不起国内的房,也没有条件出国购房。这里我们就把这三大群体看做三个阶层,这三个阶层之间存在的经济差异必然会导致阶层之间的冲突,可以看成是群体内冲突。如果这种冲突矛盾激化,必然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大批的华人出国购房推高当地房价,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同时也存在一些生活及文化上的冲突,这种群体外的冲突虽然还不是很明显,但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我国与被购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四)政策方面的健全性。[5]政策是制度化的行动体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以及明确的行动内容。也就是一项政策的出台不该是一劳永逸的,要随着政策实施后出现的各种情况继续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以备各种突发现象的产生。“国五条”的出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机购房和房价上涨,但是政策的出台带来的其他现象也是政策出台者应该考虑到的。各地“国五条”的纷纷出台考虑到了政策的适应性,但同时也需要时间和实践将所出台的政策进一步完善。

对于住房价格居高不下,政府也出台很多调控房价政策,但是收效只是暂时性的,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的并非是单纯的经济或者政策影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视房如命,安土重迁等极端观念更是加重我国房市危机,而大趋势的移民购房只是这种危机的一个表象。所以,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抑制房价上涨的同时也应考虑在提升人民素质,改变公众观念上多下功夫,毕竟,找到问题多种根源,才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文档为doc格式。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四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而人类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想到习惯,人们要么把它与小节联系在一起不加重视,要么就是害怕漫长的重复的付出,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其实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受益无穷。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又在何时呢?作为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我就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实践中谈一点切身体会吧。

一、从自身做起,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自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无法习得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情守时守约,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守时守约的人,和孩子约定的事情不食言,遵守约定,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兑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孩子的谅解;如果你希望孩子爱看书、爱学习,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自己必须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家中书香弥漫,孩子才会觉得看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假使你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关心他人的人,自己就要注意自身言行,例如遇到邻居、朋友主动打招呼,接电话时用文明用语,在家尊敬关爱老人,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还可以就习惯的养成达成契约,相互监督,孩子做的不对,父母可以指出来纠正他,同样,父母做错时,孩子也可以做个小小监督员,指出父母的错误,双方共同遵守约定,共同进步。

二、精神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好行为。

有的父母喜欢对孩子的错误时时提出批评,美其名曰“严格要求”,殊不知这样对待孩子反而让他手足无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对孩子做出的良好行为表扬肯定,让他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父母喜欢的、鼓励的,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小小的心得。我的包里有一个小本子,取名“记功簿”,专门纪录孩子做得好的行为或是取得的进步,只要孩子做得好做得对,我就逐一记下,比如“宝宝自己独立开灯”、“宝宝会关心小朋友”、“宝宝敢于表达自己”等等,并给他打上一个红红的五角星,以示鼓励。每次我这么做时,孩子总是很高兴,常常自己数已经得到多少个星星了。但对于他做得不好的行为,我从来不做书面记录,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淡化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强化他的好行为。

三、持之以恒,对孩子的要求始终如一。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长期的努力,而且养成好习惯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难免会出现反复现象,对此父母要抱以宽容的心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烦躁,不中断不放弃,对孩子的要求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学习、生活以及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则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养成教育对于人一生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认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行为将固而不化,长大后便可以“正性”、“养心”、“成德”。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充满信心、保持耐心、运用智慧、坚持到底。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五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强和都市病日益严重的特点下,人们的情感价值取向更加趋向于回归自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追求园林景观中时代和历史文化的结合,对园林景观的欣赏更加关注于它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希望园林景观充满生机和趣味。将中国传统的园景文化与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结合,使设计作品不仅反映出其使用价值,更要表现出一种文化内涵,如此既可以满足使用价值,又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六

在歌曲演唱中,形体语言的应用也并不是非常单一的,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应用是多方面、多角度、多样化的。总的来说,歌曲演唱中的形体语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手部动作为主的形体语言首先,以手部动作为主的形体语言是歌曲演唱中最常用的方式。手部动作对于歌曲演唱者来说,是最便捷的,也是最舒适安全的,多数歌曲演唱并不需要过于激烈的形体语言,手部动作完全可以展示出歌曲及自身内在的思想与情感。以手部动作为主的形体语言应用很广泛,不论是在明星的演唱会中,或是在个人的演唱表演中,手部动作的形体语言都能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二)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其次,是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多指的是在演唱过程中,动作幅度较小、动作频率较慢的形体语言,这类形体语言适合于抒情、舒缓的歌曲演唱中,对于演唱者来说,这种形体语言的干扰度不大,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出发挥出自身的作用,是多数演唱者较为喜爱,也是广大受众群体极为认可的歌曲演唱中的形体语言。

(三)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再次,就是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与委婉含蓄的形体语言是相对立的,简单的说,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所指的就是那些动作幅度较大、节奏较快的形体语言,此类形体语言多应用于激情澎湃、摇滚、节奏快的歌曲演唱中。热情奔放的形体语言极具感染力,但同时对于演唱者体力及平衡度方面的要求也较高。

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

通过上文的研究与论述,可以了解到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主要应用,那么这些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与影响又是什么呢,总的来说,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中。

(一)能够展示演唱者的情感首先,能够展示出演唱者自身的丰厚情感。歌曲通过每一个不同的演唱者来进行演唱,都能够展示出不一样的情感内涵,这些不同之处便是演唱者自身的特色、风格以及情感,而形体语言的应用能够将演唱者心中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展示出来,对于广大的受众群体们来说,这些展示也更易于受众们对演唱者内在情感的理解与感悟,能够增强双方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歌曲演唱的成功进展。

(二)能够丰富舞台表现力其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舞台的表现力。对于演唱者来说,整个舞台都是其演唱的范围,将舞台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便是一场歌曲演唱成功的体现。丰富舞台表现力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演唱的影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歌曲演唱得到受众们的`喜爱与认可,也能够促进演唱者演唱氛围的提升与融合,使得整个歌曲演唱的过程充满吸引力。

(三)能够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再次,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形体语言与歌曲的感染力在表面上似乎没有过多的联系,但是在实际中,形体语言却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试想一下,若是演唱者一动不动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演唱,那么可以这样说,整个歌曲的演唱过程是枯燥的,是乏味的,更不要说能够发挥出什么感染力。而相反地,若是演唱者能够根据所演唱的歌曲,在适当的时候真实地以形体语言来展示自身的情感,那么此歌曲演唱的过程必定是非常成功的,歌曲的感染力也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论述,可以清晰明确地看到,形体语言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形体语言往往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增强舞台的表现力,从而使得歌曲演唱更加具有魅力与吸引力,从而促进歌曲演唱的成功。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七

环境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新兴的研究取向,它着眼于现实环境问题,倡导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这将有助于使人从心理层面加深对环境的认识与理解;从学科发展的深层次上来说,环境心理学兴起也喻示着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深刻转换,从研究理念、目标、价值观到研究方式,再到技术应用等,都将会对心理学本身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引领人类从心理学层面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出一条合理的致思之路。

恩力克波尔将环境心理学的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环境心理学的起源、美国的转型、建筑心理学和可持续的环境心理学。人们一般关注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环境心理学在美国正式成立之后的发展,欧洲的学者也普遍认同环境心理学在美国成立的事实。客观地说,环境心理学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种研究取向抑或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该领域的研究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其历史进行梳理。任何一门学科对其准科学时期的追溯都只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环境心理学自其成立距今不足半个世纪,就现下回溯的时代,也不过百年的历史。但是,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问题由来己久。波尔将环境心理学的起源设定在20世纪初期还有待更全面、深入的探讨。

在学科的交叉性日益明显,研究主题相互嵌入,新兴学科不断出现的背景下,环境心理学的出现也同样带来一个身份不确定的问题。斯图克尔斯对此提出过疑问,诸多的相关学者也是各执一词。易芳主张,生态心理学应该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取向,这就可以规避将其定义为一门学科而受到严格标准的种种束缚。此外,心理学分裂趋势加剧的一个鲜明的外在现象就是心理学领域内纷繁学科的不断涌现,以研究取向的观点取代学科的观点,相较而言更具选择的魅力。因此,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心理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离析成为独立的研究取向,并不能否定二者内在的关联。从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目标而言,它们都仅在于为描述、解释、分析和调控人类心理提供新的视角,根本仍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实现人与环境的最优相处模式。也有学者认为,生态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发展的前期模式。因此,环境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纠葛及其本身的定位如何,应该采用何种标准来解决这类问题也是下一步应该思考的内容。此外,与环境心理学的界定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早期研究者的身份。有人认为,布鲁斯维克、吉步森和特尔曼不是环境心理学家,他们也没有有意识地参与到心理学的分支中。斯图克尔斯认为罗格巴克、海伯力特、阿兰维克等人是环境心理学的先驱,而拜特尔、克莱柯和赫尔汉等人则认为他们是首批环境心理学家。人们在对相关研究者的身份上认识的差异,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对其研究成果的偏差对待。因此,对环境心理学的界定就显得很有必要。

心理学的分裂与整合一直是学界常话常新的问题。每当有新的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出现时,相关的研究者总是期冀新生的事物能够在心理学的整合道路上作出贡献。在探讨心理学的整合问题上,似乎有必要说明整合的标准或者说整合达到的状态是什么。以往研究几乎从元理论、研究范式以及共同的生理机制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探讨。其实,心理学实现整合,并非需要统筹领域内的所有研究,而是实现研究者的对话即可。环境心理学始终贯彻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原则,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体验的恒在原则。因此,从对话角度的标准而言,环境心理学是满足的。此外,环境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中将定性与定量技术结合,将主客观有机地匹配,增加了对话的可能。而如果试图探寻上位的简约的概括性框架,无疑会走上“物理学艳羡”的旧路,注定是失败的,这是由研究的主客体均为特殊的人所决定的。目前,心理学领域内研究课题的多元化,形式上似乎是受到其他学科的侵入,其实也说明心理学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得出多少标准类的结论,而是如何实现人在当下环境中最适宜的满足自身的需要。罗伯特、马克比德斯与莱金纳德认为,环境心理学为心理学的整合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可能。这种认识与环境心理学中发现问题并从研究中找出解决方法的以问题为导向的要求是分不开的。

环境心理学从其诞生到现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研究主题具有很强的时代、社会特色。如何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最优化一直是环境心理学秉承的一个理想目标,但是对于最优化的理想形式却没有明确的认识。学界对其发展的趋势作出了宏观和微观方面的考虑。就研究的主要内容角度而言,有人认为,环境心理学可能朝着环境的灾难事件对心理的影响、文化在人类理解行为中的作用以及环境对犯罪行为和犯罪恐惧的影响等三个方向发展。在具体的研究层面上,就要根据地区的特点进一步地细化。比如日本重视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方面的研究。也有从学科的发展角度认为,环境心理学将会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回。这种认识是基于环境心理学本身的研究内容所辐射的范围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作出的推测。此外,有人持有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应由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的观点。如果从环境污染角度出发,这种取向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明显的作用。从巴克的生态心理学研究甚至更早以来,定性分析与定量技术的融合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特色。因此,这种技术上的融合将继续延续,而且,在两种不同取向的逐步深化趋势下,融合的程度可能更加的紧密。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八

按照ibm公司的定义,电子商务=web+企业业务。它所强调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是把买方、卖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互联网(interna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10月1~3日,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了全球信息化标准大会。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商务的比较严密完整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交换(edi)、电子支付手段、电子定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交易前的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定单、应答定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先进的商务活动方式,无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在资金力量允许和发展战略需要的情况下,涉足电子商务,开拓新的领域,不失为是一种选择。有一些企业,由于进入时间合适,战略选择正确,经营方式得当,在电子商务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我国要开展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用户比较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7月,我国上网的计算机数量为650万台,平均每个企业和政府部门还不到1台,而且网络运作速度慢,网络资费贵,并据cnnic统计,目前中国习惯利用电子商务获取商机的人数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依次是电子信箱(87。65%)、搜索引擎(55。91%)、软件上传或下载(50。69%)、各类信息查询(49。28%)、网上聊天室(38。81%)、新闻组(25。37%)、bbs电子公告(21。17%)、网上寻呼机(20。72%)、免费个人主页(19。68%)、网上游戏娱乐(17。70%)、网上炒股(14。64%)等。使用网上购物或开展商业活动的人在各项基于互联网的活动中仅占倒数第二位,上述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分析。

(一)政策与法律环境。总的说来,我国的信息化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体现在电子商务方面,有关的政策不够明朗,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关的标准还都没有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存在较大问题。因为参与电子商务的不仅仅是交易双方,更重要的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海关、保险、财税、银行等众多部门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政策框架,以及跨部门、跨地区的强有力的综合协调组织,才能促进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其信息化程度是电子商务运行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处于转型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我国已经上网的企业不到企业总数的1%。,在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只有10%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或运用信息手段比较好。大约有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大约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而且只从事单机工作。在1000余万家中小企业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

(三)金融电子化建设。金融体系是商务活动的基础保证。电子商务的支付与结算需要电子化金融体系的密切配合。目前我国金融服务极其电子化水平比较落后,跨区域、跨银行的电子支付系统还未建立,网上支付、结算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例如,上海新华书店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图书信息,收到大量国外的订单,但是由于国内的电子支付手段没有建立,生意无法成交,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四、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原则。

发展电子商务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应用为重点,坚持效益优先,制定有限目标,体现实际效果。笔者认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必须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引进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原则全球化与开放性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和特征,特别是我国已经入世,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因此,要结合我国的实际,积极引进与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经验,并进行中国化的改造和创新,为我所用,创造出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

(二)商务与电子有机结合的原则在电子商务中,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核心。网络服务商和电子商务厂商,要适应企业的商务选择和利益判断,防止过度技术化倾向,避免追求表面的商务“电子化”而忽视商务活动本身的需求。要把电子与商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商务应用为根本,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要立足于为传统产业服务,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传统企业要积极发展新的.商业模式,适应信息革命的要求。

(三)务实与跨越有机结合的原则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商务需求、技术手段和经济环境实际,制订发展电子商务的规划和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商务模式,设计和开发实用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的发展需求和趋势,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推出创新的电子商务体系,能够跨越的大胆跨越,以适应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主动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按照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政府引导与企业运作有机结合的原则发展电子商务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的鼓励、引导和协调。政府通过制订政策法规,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技术发展和技术标准、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着手,为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经营环境,引导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同时电子商务属于民商活动,政府的干预应是最低限度的,以免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而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结束语。

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电子商务中。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不是很快,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电子商务可以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同时,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定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主体地位,发动企业和社会投入电子商务,鼓励大中企业与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

参考文献。

宋玲,王小延,《电子商务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3,p44~45。

蒋志培,《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法律出版社,。5,p100~101。

环境行为心理学论文篇九

(河北省青县实验幼儿园)。

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习惯会使人贻害终生。而3~6岁正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良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我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组织教师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摸索到一些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概括总结如下:

一、形成幼儿的正确认识。

幼儿有极强的可塑性,最易接受新事物。所以,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讲,不是件难事。首先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怎样去做,怎样做是正确的。孩子们易受环境的影响与感染。教师只要耐心地为幼儿讲解和示范,树立正面的榜样,提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土壤和环境,幼儿就会无意识地学习与效仿,从而轻轻松松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制定一定的学习、游戏规则,来培养孩子守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信;创设适宜的交往情境,以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礼貌;利用游戏,教会孩子简单的操作要领。如编写短小好记的儿歌“小手洗一洗,饭儿自己吃;衣服自己穿,做个好宝宝;见人问个好,文明有礼貌。”让幼儿懂得什么行为是好的,在幼儿幼小的心里播下行为的种子。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整理衣服的能力,教师编写了《衣服操》――“小衣服,做早操;伸伸臂,对整齐(拉直袖子,把前襟对齐,扣好扣子或拉好拉链);点点头(把衣服上的帽子折下来),拍拍肩(把两个袖子叠好);弯弯腰,放放好(把衣服上下对齐,折叠好)。”运用这种生动形象的儿歌,引导幼儿掌握叠衣服的要领,学会整理衣物。

如,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可以编成儿歌“学写字,要记牢,头要正,身挺直;臂放开,足要平;尺拳寸,是标准。”幼儿在写字前背一背,唱一唱,对提醒幼儿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执笔问题,教师要注意手把手地教给孩子,让他们真正掌握正确的姿势。

为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卫生习惯,从幼儿开始练习书写之时,就首先要求幼儿写字前用品要摆放有序,善待自己的写字用品,做到不乱撕,不乱画。写字后要保持手脸和书本的干净整齐。教师要求到位,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建立科学的训练程序。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成人耐心、细心的培育与强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为21天,关键在前三天,特别重视的是前一个月。()于是,我们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好“抓关键前三天、巩固一星期、坚持一个月”.

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做事有条理、守时有序的好习惯。

在大班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为了不断强化幼儿之间的合作,第一周建立了“图书与玩具角”,鼓励幼儿把家里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享,让幼儿真实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第二周,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各种活动区,如“美工区”“表演区”“棋类游戏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选择玩伴,共同商讨游戏规则。通过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幼儿间的合作。第三周,创设有利于合作的“问题情境”,训练幼儿合作的技巧,如“一起给宠物制作服装”“共同搭建娃娃家”“合作装饰一幅画”等问题情境,鼓励幼儿讨论、协商。幼儿在实践中获取了合作的经验,掌握了合作的技巧,分享了合作的快乐。第四周,快乐分享。教师随时收集材料,把幼儿平时合作的镜头拍摄下来,并把它们贴在墙上,供幼儿欣赏、讲述,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通过一个月环环相扣的合作强化练习,幼儿间争抢、独占玩具的现象不见了,告状、打架的减少了,友好合作已逐渐成为幼儿共同相处的一种良好习惯。

三、运用灵活的奖励机制。

当人的行为得到他人赞许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进行。可以说鼓励表扬是促使幼儿良好行为再次出现的催化剂。为了强化幼儿的各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及时对幼儿的进步给予鼓励。如,语言的鼓励:“你能自己走,真棒!”“你会把书包整理好,真行!”“大家为他鼓掌”;物质奖励,如,运用“小红花”“智慧宝宝”“小红星”等激励幼儿;还通过组织“故事比赛”“穿衣比赛”“体操比赛”“超级宝宝赛”“幼儿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幼儿尽情展示,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以强化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形成。

参考文献:

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