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5:58:15 |
  • ZTFB |
  • 14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已有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重复犯错。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重点整合出来。"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总结写作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一

“大约在西方便是艺术也要科学化;而在东方科学也要艺术化”

“玄学总是不变更现状的看法,囫囵着看,整个着看。就拿那个东西当那个东西看;科学总是变更现状的看法,试换个样子来看,解析了看,不拿那个东西当那个东西看”

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有九章算术、赵爽弦图和杨辉三角,却没有产生微积分、勾股定理和组合二项式的完整理论。事实上,逻辑的方法本来就是西方文化可遇而不可求的瑰宝,农业社会对于自然的屈服和众多原始的想象,使得精确分析的逻辑思维实在难以无中生有。这一点不止中国,众多东方文化均不能免俗。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二

形而上学是哲学史的基本命题,“拒斥形而上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其欲为是要终结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之为哲学的'层面上,比如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颠覆并不包含有更多超越思辨哲学的智慧.事实上,对待传统形而上学岂能像对待死狗一样一扔了之!在形而上学之为方法论的层面上,现行哲学理论的运思大多以“凡形而上学为恶,凡辩证法为善”为轴心观念,溯其本质,并没有更多的合法性依据.在科学昌明的背景下哲学变革呼唤“形而上学”的回归,当然回归并非复辟,而是走入合理、成熟的形而上学.

作者:闫顺利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秦皇岛,066004刊名:北方论丛pku英文刊名:thenorthernforum年,卷(期):2002“”(4)分类号:b019.12关键词: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精神形而上学方法辩证法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三

近年来文化哲学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关于文化哲学的总体把握与建构,涉及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与主题、理论形态、历史演进、未来走向等问题的思考;关于人类精神的.演进与走向,主要是从人类文化精神的总体进程来进行运思;关于哲学理性精神的重建,着重于从人的存在和文化批判等向度出发进行探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主要是从转型的内涵、途径、意义等方面展开思考.

作者:李小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辑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名:教学与研究pkucssci英文刊名:teachingandresearch年,卷(期):2000“”(6)分类号:g02关键词:文化哲学文化精神哲学理性文化转型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四

儒家哲学的现代命运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儒学回应现代文明挑战,自我更新、自我扬弃的.努力,取决于儒学后代对它不断扬弃、有所创造的程度.只有怀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深刻自省的勇气,认真研究儒学,彻底剔除糟粕,积极增补创新,儒学才能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李小玲作者单位:兰州教育学院文科部,甘肃,兰州,730020刊名:社科纵横英文刊名:socialsciencesreview年,卷(期):2004“”(4)分类号:b222关键词:儒学现代化弊端积极精神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五

严格来说,《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并非是一本完整的书,相较于本书所阐释的文本意义,我更注重于梁先生在本书中所表现的思想脉络。梁先生被称为新儒学大师,然而啥叫新儒学?倒也没有一个标准。想必梁先生对这一称号并不在意,甚至反感。他注重把思想融汇于人生,倒无意于专做学问,只是因思考而牵涉学问,因人生而牵涉学问,所以为之。

然而我以为,这恰恰是我理想中的作学问的态度。学问本身就是由思想推动的。因此我称梁先生为思想者应不为过。所谓思想者,就是那群不断思考并且将思考不断应用于实践的人,不断实践,探索思想就成了他的人生。梁先生说,他一生当中只关注两件事,一是中国,这大概是特定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二是人生,这当然是他的主攻。从梁先生一生的著作来看,也确实围绕着这两条来实行。

为什么我说《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不是一本完整的书?因为我们既能从书中读到他早年(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又能讲到后期他对原有思想的断然否定。其实阅读一个人的著作和断定一个人的思想本身是有差距的,因为人是变化的生命体,尤其对于一个喜欢探索的人来说,不断地否定意味着不断地更新,某一本书只能代表作者某一个时期的所思所想。一个勇于否定自己前期思想的人是勇敢的,因为大部分人往往从固定思维中走不出来,以为自己不变化的人生即是正确的人生,对变化不加察觉不加反省。

梁先生说,他一生的思想具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功利实用主义,像墨子的学说,西方的学说尤为功利。第二阶段是佛学,为此梁先生践行了佛教的生活方式。说是佛学,其实更注重的是其中的唯识派,唯识派在所有佛教流派中是相对形而上的,更富有哲学意味的流派。第三阶段则是孔家学说。有意思的是,梁先生不说儒教,而固执地采用孔家,是因为他对孔子的学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视角。这大概也是梁先生被称为新儒学大师的原因。

显然,梁先生对第一阶段的否定是非常坚决的,从书中可以读出他对墨子学说的鄙视,我不太懂墨家学说,只知兼爱与非攻,不能在此处妄言。但是,采用唯识论与孔家论来分析东西方文化和哲学,其视角是非常新颖的。梁先生指出,未来有三个阶段,当下是西方学说的世界,即功利派的世界,改造外物的世界,然而西方学说的弊端已经在现实中显露无疑,因此第二阶段定然是中国化的世界,即孔家学说的世界,在他的眼里,孔家学说代表了人本身,入世的人生,灵动的人生。

并且利用这功利和实用做起了强国之梦。直到现在,还少有人能够看到其间隐藏的思想危机,哪怕这危机已经有暴露的苗头。

我一直认为,和上个世纪不太一样,如今中国和其他国家其实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心灵的危机。而梁先生当初所习得的心理学如今已被证明是旧时代的产物。但梁先生所说的,要重视心理学,在当时恐怕还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六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关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中的第一部系统的、自成一家之言的论著.书中提出了人类生活样式的三种路向,并以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为代表,对西、中、印三方的.哲学作了比较,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不是历史阶段的差异,而是其生活路向和人生态度不同.西方的哲学已走向末路,而中国的文化将要复兴,将要成为世界的文化,人类将要走中国所代表的路向.但由于梁漱溟以佛家的唯识论为其理论工具,把意欲作为文化的根源,企图以此来解释人类生活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进程,而忽视其他的原因,因此不免又有主观、简单、模糊之弊,以致未能使其整个文化和哲学观点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上.

作者:李文菊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刊名:淮南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huainanteacherscollege年,卷(期):8(6)分类号:g04关键词:文化生活路向意欲直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七

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

儒家的和谐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来讲,儒家和谐思想主要有天人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身心和谐三个层面。

(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首先表现为“天人合一”,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表明万物生长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与自然界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天人和谐。孟子也主张保持生态平衡,反对向自然无限度地索取,尊重自然界的生息规律,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从上述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人和谐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和善、友好的态度对待自然,反对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

(二)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和为贵”思想。

对于人际和谐的追求,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

“和”不仅成为了个人处事的基本策略,也成为了稳定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为贵”的思想成为待人处事,管家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为了实现“人和”的价值目标,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孔子从义出发,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见得思义”,在利益面前要经得起诱惑,不做损人利己这类不合乎“义”并有损“和”的事情,同时主张要守信义,重礼仪,这样才能构建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

(三)主张个人身心和谐发展,实现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

先秦儒家认为“和为贵”的伦理思想要真正落实,就必须让每一个人的言行符合“仁”的规范,“和”的要求,人们只有从“修己”做起,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崇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要以提高个体的自身修养为基础,以此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现代文明也遭遇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一些伦理道德的挑战。面对环境的恶化,人情的冷漠,社会的不稳定,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面对现实而深感困惑时,回溯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宝库,儒家“生生和谐”的人文境界早已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一)儒家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儒家倡导的“和谐”代表了和谐有序的社会状态,对其中蕴含的积极的、进步的、精华的东西要予以新的解释,赋予其时代内涵,使其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1)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思想历来重视处理人际关系,特别强调要有仁爱之心,要学会宽恕别人,尊重别人,信任别人,以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能科学地理解儒家和谐思想中的用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原则,用它整合现代社会及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不仅能够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到弘扬,而且能使国家更加和谐和有序。

(2)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儒家倡导人生以立德为本,立功、立言为用,主张重义轻利,注重人的气节,推崇浩然正气,提倡理想的人格,与现代人急功近利的状态相比,儒家的义利观则更有价值,值得借鉴。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儒家思想重民意,主张要富民、惠民,使人民安居乐业,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相吻合。弘扬儒家思想,有利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淳朴民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儒家和谐思想与生态危机。

人们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譬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站在现代文明的新角度,重新审视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我们解决现代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利的借鉴价值。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如下启示:

(1)人类应注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要借鉴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类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万物的利益,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不能过度索取,要尊重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2)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始终视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张“天人合一”,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当今时代,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要以平等、博爱的精神对待自然界,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实现天地万物的和谐发展。

(三)儒家和谐思想与台湾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篇八

儒家哲学文化不仅曾经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更重要的是今天它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儒家的仁者爱人思想,强调为他人着想和善待自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区域关系、国际关系;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防止犯“左”或右的错误有借鉴意义;儒家的志与学结合,有助于人们从狭隘的境界摆脱出来;儒家的知与行结合,有助于人们理论创新、与时俱进.

作者:梁利珍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7刊名:边疆经济与文化英文刊名: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年,卷(期):“”(9)分类号:b22关键词:儒家哲学文化仁爱中庸志与学知与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