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佛教故事如何写(模板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1:35:47 |
- ZTFB |
- 9页
在学习和工作中总结自己的表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选择重点和关键信息,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你可以从范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便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一
在寺院里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寺院里新来了一位义工,一开始安排她在花圃里帮忙,做了几天,她一会儿嫌花工安排她的活多、一会儿又嫌一起工作的义工偷懒,要求换工作。后来安排她到图书馆里帮忙,她做了没几天,又开始嫌一起做事的阿姨太慢,或是嫌来借书的人没有素质,总是乱放图书。于是又安排她到偏殿门口负责卫生,没想到,她的抱怨更多了,嫌游客乱扔烟头,嫌孩子乱丢食品袋……最后,她带着一腔怨气找到方丈,要求重换工作。
方丈听完了她的一番抱怨之后,问她:“你为什么要到寺院来做义工?”她答:“我想学习佛法。”方丈又问:“学习佛法为了什么?”她想了一想,答:“学习佛法是为了做一个佛那样的人。”方丈微微一笑,然后写了几个字送给她,让她悟了之后再来。
方丈写的字,义工拿给朋友看,原来是一句偈语:“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义工请教偈语的意思,于是朋友告诉她这是六祖惠能《坛经》里的句子,其大意是说一个真心想学佛修道的人,心地是清净的,是看不到世间的是非人我的。义工辩解说:“我的心很清净啊,所以我才会看到他们的很多不对。”朋友只好又解释说:“这个‘不见世间过’是让你不要执著于别人的过失,不要把那些放在自己的心里、口里,不起怨恼,不四处传播,而是先要自己做个好样子,然后再以悲悯的心和智慧善巧的方便来帮助别人改过。”
听到此,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则民间故事:
有一个染布的师傅,同时收了两位学徒。不过他为学徒立下了一个奇特的规矩:每个月底,学徒都要对他说两个字。
第一个月月底,师傅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饭香。”学徒乙说:“食劣。”
第二个月月底,师傅依然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觉稳。”学徒乙说:“床硬。”
第三个月月底,师傅又问这两个学徒:“你们心里最想说什么?”学徒甲说:“活轻。”学徒乙说:“事多。”
第四个月月底,当师傅再问同样的问题时,学徒甲回答:“想学。”学徒乙却说:“告辞。”
看着学徒乙扬长而去的身影,师傅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结果,不出师傅所料,学徒乙此后又学过不同的技艺,但都未成功。而学徒甲却继承了师傅的染技,最终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染布人。
“不见世间过”,“不见”,不是看不见,也不是听不见,而是看到听见,但是由于心是清净的,所以不执著、不计较、不放在心上。“世间”,不单单是指人世间,还包括动植物、社会、物理世界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有种种不净,即是所谓的世间过,而佛视此世界如净土,所以佛不见世间过。可以说不是大路不够宽广’而是你的思想不够包容;不是鲜花不够鲜艳,而是你的眼睛只看到了黯然;不是阳光不够明媚,而是你的心灵太阴霾。
正如藕益大师在《示昙生方丈》中所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达境本空,便能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以所历位,无非无外之法界也。知皆即法界,自无人而不自得。稍或未然,则富贵能淫之,贫贱能移,夷狄患难能屈之矣。孟子论素位而行,则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其在吾门,则日,人如来室,坐如来座,着如来衣。要之皆不为物转,方能转物也。
所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就是指见或不见世间过,其根源都是我们的这颗心,如果心是清净的,是善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好的;如果心是不净的,是恶的,那么我们所见的就都是丑的。所以一切人_切物的是非差别都是缘于心的意识,而非外在的境缘。《心经》中说“观自在菩萨……”其中的“观”,就是强调要向内察看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向外去看他人的过失。查看我们自己的心,检点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看到别人的不善处,我们也要回过来反省—下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生活中,“不见世间过”其实就是要我们学会以宽容和大度来包容一切,对于不如法、不如意的人和事,以慈悲之心,放下恩怨,放下计较,放下取舍。当代著名高僧星云大师的《星云禅话》中有这样一个事例:
佛光禅师对徒众一向慈悲有加,尤其有关疾病医药、参学旅游、教育留学,乃至日用所需等福祉设施,无不考虑周详,督促常驻执法者要供应大众弟子衣食无缺,达到僧团利和同均的理想生活。
一日,掌管会计的师父拿来一叠请款收据,皱着眉头对禅师说:“师父!最近住众们患牙病的人特别多,牙疼虽然不是大病,痛起来的确很难受。常住尽量给大家方便,偏偏牙病的医药费非常昂贵,一个人补几颗牙,动辄万千金额,实非常住所能负担。”
“不能负担,也要设法负担。”禅师坚持他的意见。
会计又说道:“这些人受了常住恩泽,不但不知回报,说些好话,反而批评常住,不满常住,依我看犯不着为他们出这笔冤枉钱。”
佛光禅师自言自语般地说道:“这些人口中虽然说不出什么好话,但是却不能不为他们装一口好牙!”
以常理来说,佛光禅师这种做法可以被称赞为以德报怨,但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不见世间过”,佛光普照,既照在好人头上,也照在坏人头上,所以禅师才会这样无差别地对待一切众生。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既是惠能大师悲心切愿的真实教诲,也是引导我们契人佛菩萨境界的真知灼见。期待大家都能如实观照,如实受用。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二
有座寺庙,因留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七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会怪罪。”弟子们都摇头。
七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七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第二天,六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地舒了口气,离开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了下来。
老住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老住持问:“那为何要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住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了这名弟子手上。
很久以前,有一个性格粗暴的农夫,他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但他对母亲毫不关心,甚至到了不闻不问的程度。
有一天,农夫听说观音菩萨经常会现身于普陀山,他便决定和朋友们去看菩萨。
可是好不容易到了那儿,很多人都说看到了菩萨,却只有那个农夫没有看到。
他平日里倒是很恭敬菩萨的,因此很失望,气急败坏地问庙里的出家人:“喂!老和尚,为什么我看不到菩萨呀!”老和尚慈悲地笑了笑说:“你知道吗?刚才菩萨来了,很想跟你说话,但是这里人又多,所以菩萨让我告诉你他上你家等着呢。你现在回家,就能看到菩萨了!”农夫听后很惊讶,也转怒为喜了,连声说:“真的吗?我现在回去就能见到菩萨吗?但是,我没见过菩萨,菩萨长什么样子?”
老和尚语重心长地回答:“要说菩萨的长相,我不会形容,我只能告诉你他的穿着打扮。当你回家的时候,看见反穿衣服、倒穿鞋的人,那就是菩萨了!”农夫听了,连夜就赶回了家。
当门被打开的瞬间,农夫恍然大悟:原来菩萨一直都在家里。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想: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驴兴奋不已。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没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
一开始,驴大惑不解,还慌忙躲闪,可一路上都是如此,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人们如此崇拜我。当它再看见有人路过时,就会趾高气扬地停在路中间,心安理得地接受人们的跪拜。
回到寺院里,驴认为自己身份高贵,死活也不肯拉磨了。僧人无奈,只好放它下山。
驴仓皇逃回寺里,已经奄奄一息,临死前,它愤愤地告诉僧人:“原来人心险恶啊,第一次下山时,人们对我顶礼膜拜,可是今天他们竟对我狠下毒手。”
僧人叹息一声:“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啊!”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一辈子不认识自己。
流量少年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
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时,便直接让弟子去找大师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可大师却总想出各种理由,推迟片刻后才让弟子备好食物,还吩咐慢些给他送去。
如此这般次数多了,弟子疑惑不解地问大师:“为何您以前急着要给少年送食物,如今却总在故意延迟呢?”
大师微微一笑,说:“以前我们给他送去食物,那是在成全;而如今他让我们送食物给他,我们则成了迁就。成全是帮他,所以要快;迁就是害他,所以要慢呀!”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枯萎了。小和尚赶紧去提了一桶水来准备浇水。“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上再浇水。”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小和尚见了,嘟囔道:“不早点浇……现在怎么浇也活不了了。”没想到老和尚却指示:“少唆!浇!”
等小和尚把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缓了过来,而且生气勃勃。
“天哪!”小和尚喊道,“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而是好好活着。”
小和尚问:“这有何不同?”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岁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小和尚低着头,半天答不上来。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说:“笨啊!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只有好好活着,才有希望。”
不被接受的礼物。
在旅途中,佛陀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的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诬蔑、诋毁佛陀。
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答:“当然还是属于送礼的那个人。”
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不就是在骂自己了吗?”
于是,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十分厌倦战争,也厌倦了世间的你争我斗。于是,他特地来找一位有名的禅师,诚恳地告诉禅师自己已看破红尘,愿出家为僧。
禅师回答:“你心性火气太重,还不能出家,再等等吧。”
将军急忙说:“我现在什么都能放下,请您立即为我剃度吧。”
然而禅师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将军无奈,只能暂时作罢。
一天,将军起了个大早,赶来寺里拜佛。老禅师一看他就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回答:“为了除去心头火。”
禅师当场就做了一首偈语给他,大致的意思是:“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吗?”
将军一听,大怒:“你这个老和尚,怎么信口开河,言语伤人?”
禅师长叹一声道:“轻轻一撩拨,心火就燃烧,你这样暴躁的脾气,还谈什么除去心头火呢?”
寺院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对什么都好奇。秋天,寺院里红叶飞舞,小和尚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和尚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们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
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要弄倒?”
师父正色道:“谁说好好的?没见雪把树枝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
天寒人稀,香火收入少多了,小和尚便问师父怎么办。
师父说:“数数,柜子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库里还积了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的,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不久,春天果然来了,也许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烂漫,胜于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和尚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懂得‘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三
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天,他到精舍向佛陀求教:“佛陀!我饱受肥胖臃肿的不便,不但行动滞钝,终日昏睡,而且只要一动,就感到痛苦不已。”
佛陀问道:“你想知道多病的原因吗?”
“是呀!佛陀!请您慈悲垂示。”
佛陀说:“有五个原因造成你今日肥胖多病:
一、丰盛的饮食。
二、贪睡。
三、过份享受而不劳动。
四、终日无所用心。
五、闲散无所事事。
因此,你今后应该节制饮食,勤劳奋发,开发潜能、智慧,做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如果你能照着我的话去做,一定能够去病延年。
富翁谨遵佛陀的教示而行,过了没多久,体重减轻了,精神也振奋起来,看起来年轻许多。一天,他不带僮仆,不坐马车,独自一人徒步去见佛陀:“佛陀啊!您已经治好我身体上的病,现在我再度来请求佛陀您教我开悟心灵的妙方。”
佛陀说:“庸人滋养肉体,而智者滋养心灵。一个人如果只知道满足口腹之欲,这是自掘坟墓。如果走上正道,不仅求得解脱,而且可以延年益寿。”
看完这则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佛陀真是善解世间的圣者,对于世间的百态都能明白洞悉。佛陀开示富翁治疗肥胖,养身养心的至理名言,对时下患有营养过剩,却心智贫乏的大众,有如震聋发瞆的良药。我们也需要从佛教的经典故事中汲取力量。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四
佛陀时代,有两人为莫逆之交,视对方为良师益友,以「知识」互称。
后来,其中一人因故犯罪被迫逃亡,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向他的好友求救,没想到对方不但不愿开门,反而问:「你是什么人?」犯人说:「我是你的知识,因为犯了罪,特来向你求助。」对方回答:「平时我们形同至亲,但危难时应当各自负责,不要影响、拖累对方。」由是此人大为不悦,心想:「平常吃饭、玩乐、出入行来都与我不相舍离,临难时却弃我不顾,这哪是我的良师益友。」想想便往深山行去。
途中,犯人遇到一位善知识,此人了解状况后,竟然带他到家里避难。善知识说:「你我虽不相识,但我仍应送你到安全的地方。」于是就带着珍宝,亲自驾车送他到别的国家。该国国王及长者们听闻此事,亦为他安置田宅、供给财宝,令他享福至命终。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五
二祖慧可大师(487—593,下文为描述方便故,皆称慧可禅师),俗家姓姬,是虎牢人。其父名寂,在慧可禅师出生前,经常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历代推崇善行,难道上天还会让我绝后?”于是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可以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禅师之母怀孕,其后顺利生下一子。为了感念佛恩,慧可禅师出生之后,父母给他起名为“光”。
慧可禅师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泛涉猎儒家典籍,尤其精通《诗经》《易经》,为人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机缘巧合接触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开始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只好同意让他出家。慧可禅师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苦学,慧可禅师对经教已有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回到香山,并放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借禅定之力解决生死问题,这样一直过了八年。一天,慧可禅师在禅定中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无上道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在这里。大道离你并不遥远,你往南方去求,就能如愿以偿!)”慧可禅师知道是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就将名字改为神光。次日,慧可禅师感到头疼难忍,犹如钢针在刺,剃度师宝静禅师想找医生来治疗,这时慧可禅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这是脱胎换骨,并非普通头疼之症。”慧可禅师就将这一信息告诉宝静禅师,宝静禅师仔细一看,果然看见慧可禅师顶骨有如五峰隆起,于是对慧可禅师说:“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定会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前往南方,分明是告诉你,现在少林寺面壁的达摩大师就是你的老师!”
慧可禅师辞别宝静禅师,一路风尘去少室山,来到达摩祖师面壁之地,朝夕承侍在旁。最初,达摩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虔诚,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慧可禅师有此认识,因此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年腊月初九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下起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次日凌晨天快亮时,积雪居然已没过慧可禅师的膝盖!
这时达摩祖师慢慢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慧可禅师,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你这样在雪中长久坚持,究竟是为什么而来?)”
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我只恳请和尚大发慈悲,打开甘露之门,普度世间一切众生!)”
达摩祖师却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之所不能行,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希求一乘大法,只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没有任何结果。)”
慧可禅师听到达摩祖师这一番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诚心和决心,他拿起一把锋利的刀子,咔嚓一声砍断左臂,并将断臂放在达摩祖师面前,断臂洒出的鲜血顿时染红了雪地。
达摩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一个大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之时,都是舍命求法,为法忘躯。如今你为求法,在我跟前砍断手臂,这样求法也能成功。)”
达摩祖师于是为其改名,舍弃神光之名,从此改为慧可。
慧可禅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祖师应道:“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后茫然,又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则说:“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沉吟良久,这才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正色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听到达摩祖师这一句话,当下豁然大悟。
慧可禅师开悟之后,继续留在达摩祖师身边,前后长达六年(或说九年),其后继承达摩祖师衣钵,成为中土禅宗二祖。
禅宗史籍记载,二祖慧可禅师付法给二祖僧璨大师后,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曾有人问慧可禅师:“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是一位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为什么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慧可禅师则回答说:“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又有什么相干?)”
慧可禅师长于辞辩,他虽无意推广禅法,但知道慧可禅师的人却日渐增多,随着影响一天天地扩大,慧可禅师的弘法活动遭到当时拘守经文一派僧徒的攻击。当时有一个法师叫辩和,在寺中讲解《涅槃经》,学徒中有些人听过慧可禅师讲法,于是渐渐离开讲席,跟随慧可禅师学祖师禅。辩和法师非常恼恨,就在行政长官面前诽谤慧可禅师,说他妖言惑众。长官听信谗言,迫害慧可禅师。慧可禅师怡然顺受,毫无怨色。灯录记载,慧可禅师世寿一〇七岁,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圆寂,谥号大祖禅师。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六
有一个叫波利的商人,他和五百位商人一起到海上寻宝。
他们在大海上碰到海神,海神捧著淡水问波利说:你说是海水多,还是这捧淡水多呢?
波利回答:我认为是这捧淡水多,因为海水虽然辽阔,却不能饮用,无法救饥渴的人;这捧淡水虽少,饥渴的人却可以因此得救。
智慧小语:一捧淡水虽平凡无奇,但在深广的大海中可以救自己一命;智慧之语虽然平淡无奇,却能在人困厄之时,助人突破逆境。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七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是女学生的父亲。
进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父亲说,“农村没什么鲜货,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说着,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地往外掏。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父女俩一脸惶恐死活不肯,我用老师的尊严才“震慑”住。吃饺子时,父女俩依然拘束但很高兴。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呢!”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饭,剔完牙,伸伸懒腰,他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我们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八
诚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处事的担当,是一种前行的动力。
为什么说诚信如此重要呢?有一个诚信的小故事你可能听说过。“从前,有甲乙两人结伴同行,在穿越沙漠的时候,半路上水喝完了,其中同伴乙中了暑,一步也走不动了。甲决定去找水,就将一枝枪交给中暑的同伴乙。甲反复嘱咐乙:“枪膛里有五发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着天空放一枪,枪声能告诉我你所处的位置,我就能找到你,回来与你会合。”说完,甲就信心百倍地找水去了。躺在沙漠里的乙却满腹怀疑:他能找到水吗?他是不是怕我成为他的包袱,将我甩在这里独自走了?暮色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粒子弹了,而同伴还没回来。这时,中暑的乙确认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在此等死了。他想像着沙漠里的秃鹰飞来时会首先啄瞎他的眼睛,然后啄食他的身子……终于,中暑的乙精神彻底崩溃了!在惊恐中,他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入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甲提着满壶清水,带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了,但找到的却是中暑同伴温热的尸体”!这则故事后让人感慨,沙漠中的找水者对朋友言而有信,这就是诚信。而不相信诚信的中暑者乙,对朋友缺乏信任,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们常说“一诺千金”,这四个字的含义就是诚信。“一诺千金”讲的是一个叫季布的故事。“楚汉相争时,项羽的部下季布,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季布这个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汉高祖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季布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回报。诚信待人还可以使他人也成为讲诚信的人,这是更高境界的诚信。
公众号:一轮红日刘姥姥。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九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中有很多传奇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佛教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雀王的故事。
从前,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孔雀。孔雀王有五百位妻子,但它把五百位孔雀妻子都抛弃了,爱恋上一只青雀。青雀最喜欢吃甘露和一种美味的果子,每天清晨,孔雀王都踏着露水,到森林里去吸取甘露,并寻找那种果子。
这个国家的王后患了重病,久治无效。有一天,她在梦中见到一只孔雀,用人话对她说:“您的病,只有用孔雀的肉才可以治。”王后早上醒来,想起这个奇怪的梦,马上告诉国王。
国王听了,立刻命令全国的猎人都去林子里捕捉孔雀。王后还说:“要是有谁能捉到活的孔雀,我将把小女儿许配给他,并赏他黄金一百斤。”
于是,猎人们纷纷出去搜寻孔雀。他们发现了孔雀王和青雀,一连几天,都悄悄地跟在孔雀王后面,发现他常去给青雀采果子。为了能捉到活的孔雀,猎人们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们将拌了蜜糖的面粉调成糊状,抹在孔雀王常常经过的大树的树干上。
孔雀王发现了这种甜食,心想:“青雀一定非常爱吃!”便带回一些给青雀,青雀果然非常高兴。就这样,孔雀王每次去采果子的时候,都要带点这种甜食,慢慢地也习以为常了。
过些时候,有位猎人见时机已到,就把同样的面糊抹在自己身上,装死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孔雀王像过去一样,走过来取这种面糊,冷不防的猎人以极快的速度抓住了来到自己身边的孔雀王。
孔雀王看情形,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就问猎人道:“你这样千方百计地抓我,想必是有利可图,我可以告诉你一座金山,它的价值真是难以估计,得到它,你一辈子,甚至你的儿子、孙子,都不会受穷了,你放了我吧!”
猎人不肯答应,他说:“你的话可靠吗?国王已经答应,要给捉住孔雀的猎人一百斤黄金,还许诺将女儿嫁给他呢!我能信你的话吗?”猎人说着,就把孔雀王捆起来,准备带回去献给国王。
孔雀王被猎人抓到国王前前,用人话对国王说:“仁慈的大王啊!请您听我说,给我一点水,我对着它念过咒语以后,喝下去就可以治百病。若是没有效,再杀了我吃我的肉也不迟啊!”
国王一想,也有道理,便同意了;他拿孔雀王念过咒语的水给王后喝。
久病不愈的王后喝了这种神奇的水,立刻觉得精神抖擞,身体恢复了健康;不但一切病痛都消失了,而且变得更加年轻、艳丽,光彩照人。
国王又把水分给宫里的其他人喝,个个都变得年轻飘亮、神采奕奕。大家都很高兴,说:“幸亏国王没杀孔雀,才能得到孔雀念过咒的仙水,医好这么多有病的人。”
孔雀王又说:“大王啊!我医治了宫里那么多人的病,但外面还有很多百姓,受着疾病的折磨。我要对附近的湖施法术,念咒语,这样,整座湖的水都可以治病,全国老百姓喝了湖水,任何病痛都可以痊愈了。若不灵验,您可用棍杖打断我的脚。”
国王答应了。
孔雀王来到湖边,跳到湖中,念了一遍咒语。
老百姓饮了湖水之后,聋子听见了声音、瞎子看见了东西、哑巴开始唱歌说话;多年患佝偻症,不能活动自如的人,也能挺直腰背走路了。人间的一切疑难病症,统统消灭干净。老百姓们个个欢天喜地,他们得了孔雀王这么大的好处,心里都非常感激。
孔雀王见自己的杀身之祸已经过去,便飞到树上,对国王说:“陛下,您可知道这世间有三个人是最傻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捉我的猎人,还有一个就是大王您。”
国王问:“您解释一下,这话怎讲?”
孔雀王说:“人们都说美色如同烈火,那火是会烧毁自己的性命的。我有五百位妻子,却不满足,还要舍弃她们,千方百计地想要娶青雀为妻。每天清晨、晚上,为了寻找她爱吃的果子,我跑来跑去地,就像差役一样,因为这样才被猎人捕获,差点儿送了自己的命。我说猎人傻,是因为在他捉住我时,我曾经真心诚意地对他说,我知道一座秘密的金山,可以给他一山的黄金,可是他不要这实实在在的一山黄金,和无穷无尽的宝贝,却偏偏听信王后的欺人之言,想娶国王您的女儿为妻。世上的蠢人,都是那个样子!那些妇人们的话,都是些欺人欺世之言,亡国害命,就是这样来的,万万相信不得。她们的话,一万句里也找不出一句真话。您看!王后的病早就治好了,可是她还提不提许给猎人的承诺?可是猎人偏偏要信她的,这猎人不是很愚蠢吗?而大王您,费了那么大力气才得到我,凭藉我奇妙的医术,治好了宫内和全国人民的病,使他们个个面色红润、精神抖擞,可是大王您竟然轻易地把我放了,这就是大王您的愚蠢了!”说完,孔雀王拍拍翅膀,腾空而去。
干夷王施头。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干夷,他为人忠厚,聪明能干,是个热心人。他对百姓的疾苦,也非常关心,常常想尽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方圆千里的百姓听说了,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靠他。但是,他的善行、为人,尤其是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却使得有些人极为恼恨。邻国有个修道的婆罗门,生性狠毒、心胸狭小,出于对干夷王的嫉妒心,便千方百计地想要害死他。
一天,他来到干夷王住的宫殿前,对国王说:“陛下!您的恩泽遍及四方,无人不晓;有识之士,无不称赞您的伟大德行。您是否能满足我的愿望呢?”婆罗门见国王欣然同意,狡诈地笑了笑,接着又说:“陛下崇尚施舍,总是有求必应,现在我有一事相求。我要举行一次祭祀,已经是万物齐备,只差一颗人头。希望求得大王的头,来实现我的愿望。”
国王奇怪地问:“难道我的头有什么特别的,一定要有它,才能完成祭祀吗?你知道,没有头我就活不成了。我有很多宝物,这样吧!你要什么宝物,我就给你什么,要多少给多少,行不行?”婆罗门摇头说:“我什么也不需要,只要大王的头。大王!刚才您已答应过,要满足我的愿望,您应该讲信用,遵守诺言。”
国王想了想,说:“好吧!请你等几天。”国王连忙下令,召集能工巧匠,拿出仓库中的珍珠、珊瑚等七宝,做了好几百颗与自己的脑袋一模一样的人头,又叫来婆罗门,说:“这些人头与我的人头一模一样,你把它们带走吧!”婆罗门仍摇着头说:“大王,我来找您,并不是缺少钱财;您送这么贵重的礼品,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我只要求您遵守诺言,把您的头交给我,别的我都不要。”国王从来没有拒绝过别人的请求,更不曾料到婆罗门的真正目的,便决定要满足对方的要求。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殿外,把头发缠在树上,说:“好!我将头施给你。”
婆罗门见时机已到,嗖的一声,抽出腰刀,快步走向大树。
这一切事情,都被树神看在眼里,心中恨透了这个无耻的婆罗门。就当婆罗门举刀正要靠近国王时,树神冷不防地用手猛力抽打婆罗门的脸颊,抽得他踉踉跄跄、连连倒退。婆罗门晕头转向的,连刀也掉落在地上,无论他怎么尝试,就是无法接近大树一步。婆罗门心知不妙,连刀也顾不得拿,仓皇地逃走了。
国王得到树神的保护,安然无恙地回到宫中。全国百姓听到这件事,无不以手加额,庆幸不已。
学佛与富贵。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
坚持。
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他的公司就有一个专门的佛堂,他说正是他。
母亲。
的潜心修佛,才有他的今天。说到自已苦心创下的家业要破产,他很平静,也许是我修行得还不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他说还要在立冬前给敬老院的老人送点棉衣,看到他黯然离去,我当时认为这一切该是划上一个凄美的句号呢。
十几天后,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没想到一个著名的跨国公司看中了他的房子,一下子租出去十几套,并且预付了一年的房租,这真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但我相信一定是他的善心感动了天地,冥冥中的注定,正如了凡四训中讲的那样,只有坚定不移者,才会真正改变自巳的命运。后面的事情,更是如灰姑娘似的童话了,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这个城市,房价如同井喷,他的房子每平米又涨了二千,竟是一售而空,真是好饭不怕晚,一年赚了十年的钱。
我从来不认为学佛是贫穷的代名词,相反一个真正的学佛人,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个优秀的人,他有坚定的毅志,不轻言放弃,又谦和平易,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人际关系,天时地利人和,哪里有不好的道理。但是如果期望学佛会让你中彩,让你不经努力就能发财致富,有这样的功利心理,你一定会事与愿违的。
只有舍才有得,福不去添加,终有享尽的时候,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意指纵有万贯家财,如果不去添福,财富不会超过三代,荣氏家族是个例外,但这个家族是个大布施之家,所以他们的。
幸福。
是在情理之中。学佛的人,会因心情快乐而富有;也会因财富不期而至快乐,有时难免峰回路转,但要坚信柳暗花明,风雨之后,必见彩虹!
佛教故事如何写篇十
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篇散文长篇散文欣赏通用 散文大全短篇(3篇)
- 平凡与不平凡范文(汇总14篇)
- 2023年年轻没有失败励志演讲稿范文通用(精选8篇)
- 下乡精准扶贫总结(实用11篇)
- 商铺招商策划方案范文怎么写(大全12篇)
- 最新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怎么写(精选13篇)
- 突发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实用10篇)
- 最新没写作业检讨书没完成作业自我检讨范文(模板14篇)
- 公司中标喜报范文公司中标的喜讯如何写 公司中标喜报新闻稿(七篇)
- 运动会表扬稿参考通用(实用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