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通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5:44:02 |
  • ZTFB |
  • 9页

社会变革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需要适应和引领这种变革。如何培养财商,合理规划理财是人们追求财富的关键。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观点,可以给我们提供总结的写作思路。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一

(宁琳(_)于2003-1-1015:53:01发布)。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影响。

1、不适当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法和教养方式。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大学生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忽视。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延续,但又有其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社会现实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泛浮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1][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二

摘要:杰出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日子中,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呈现一系列的心思疑问,严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日子和作业。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协助他们优化人际关系,调适其心思疑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对策。

一、人际交往及其效果。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进程。杰出的人际关系不光可以稳定情绪,给人以安全感,还有助于个别自我意识的深化发展。关于大学生而言,维护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只是大学日子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交往适应才干是大学生社会化适应才干的归纳体现。

二、今世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特点。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估。自卑的浅层感触是他人瞧不起自个,而深层的体会是自个瞧不起自个。自卑的人失望、郁闷、孤僻,简单消沉地评估自个,总觉得自个在容貌、身材、常识、才干、谈锋乃至穿着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负重。为了到达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进入新的交往,将社交圈子束缚在狭小的范围以内,形成了人际交往隔阂的局势。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变现为傲气轻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视他人为下级、被教学者。在与他人处事中,过于信赖自个,而不信赖他人,只关怀自个的需要,很少思考对方的需要,有时常常成心使对方堕入出丑、为难、为难地步。自傲的人自以为是、咄咄逼人,傲视一切,然后禁锢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思现象,年轻人面临新环境的交往活动,常常体现出害臊、胆怯、拘束不自然。当他们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说话时感到严重,语无伦次,言不尽意,然后他们的举动见人脸红,手足无措。因为害臊者在人际交往中过多束缚自个的言行,无法充分地表达自个的情感,常形成交往两边的不了解或误解,且无法与人交流,继而阻碍杰出人际关系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为片面推测而发生的对他人不信赖的复杂情感体会,体现为对他人的言行敏感,总以为他人在谈论自个,瞧不起自个,而对他人老是持不信赖的.情绪,不愿讲真话,戴着假面具与人交往。猜忌是大学生展开交往的大敌,它不只会使大学生之间关系松懈,也会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发生裂缝,使人际交往堕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个的才干、学习、声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发生的一种不悦、自惭、仇恨乃至带有破坏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种消沉的心思品质,变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果心怀不满,抱以嫉恨,总期望他人落后于自个,乃至采纳不合法的做法给他人形成损伤。妒忌会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开端,以害己告终。

1.规矩人际关系的知道。首要,要准确知道自我。经过与社会上和自个位置、条件相类似的人相比来知道自个,在对比中认清自个的优势和下风,长处和矮处,到达扬长避短,完善自个的目的。其次,要承认特性。大学生应当知道到,不一样的人的特性是千差万别的,互相相处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咱们不能盼望得到每个人的认同,与每一个人都成为好兄弟,但要尊敬这种不一样,以一种宽恕的情绪对待他人。准确的社会认知观的形成,有利于增强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从人际交往的准则。首要,对等准则。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没有凹凸贵贱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进行交往,切忌因经验缺乏、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个年轻优异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挚准则。真挚是一种对人脚踏实地的情绪,是待人诚心诚意的友善表明,真挚的心能使交往两边志同道合,互相肝胆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虚伪是交往的大敌,大话、诈骗、玩弄、自私是就义友谊的恶魔,有必要坚决抛弃。最终,宽恕准则,体现对非准则性疑问不锱铢必较,可以以德报怨、宽恕大度。

3.培育人际交往的品质。一是自傲,在人际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谈吐沉着;自傲者决非顾影自怜,盲目狷介,而是对自个的缺乏有所知道,并长于听他人的劝告与协助,勇于改正自个的过错。二是信赖,信赖即是信赖他人的真挚,从活跃的视点去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热心,热心能给人以温暖与安全,促进人的彼此了解,融化冷酷的心灵,交流人们的情感。

4.把握人际交往的技术。一是学会协助他人。以彼此协助为开端的人际关系不只使杰出的人际关系简单建立,并且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思间隔。当人遇到困难波折时,哪怕是他人一个真挚的笑脸,一个别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二是学会适度赞扬。赞许他人要讲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夸张夸大其词,要长于调查和发现他人的长处,说出对方的可赞之处。三是学会诙谐。诙谐是美德和才智的结晶,是常识和才干的展示,大学生要学会诙谐,注意培育自个敏锐的调查力、丰厚的想象力、灵敏的应变力。

参考文献:

[1]崔艳侠.今世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才干培育[j].辽宁教学行政学院学报,(3).

[2]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疑问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探究,(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三

伟大建党精神,指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党史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流淌着红色血脉,凝结着红色传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立足自身实际,全方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入脑入心,在学史增信中汲取奋进力量。

以建党精神铸魂,笃学真学知史明史,汲取思想力量。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撰写了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坚持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有序开展个人自学、示范领学、青年联学、创新活学,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指示批示精神上见成效。

以建党精神明理,常学常新育人励己,汲取经验力量。好书不厌百回读,真理就要千次学。坚持把党史学习作为一门必修课学在日常、学在实处,创新多种学习方式,建立线上、线下学习渠道,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的积极性,主动对照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实际情况,以严的标准对自身进行“体检”,补齐思想短板。同时,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明辨是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旗帜鲜明地和抹黑人民英雄的行为作斗争,用真历史滋养真担当,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

以建党精神为鉴,善作善成昂扬奋力,汲取服务力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建党精神为镜,可以知兴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问题导向,在察民情、访民意基础上,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建立台账逐件交办,加快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集中办实事与一直办实事的关系,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在追赶超越中不断开创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中职院校指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教育更多的方向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定向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职院校的重点教授内容:古诗文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对于传统名家作品需要进行读写或者背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爱国情怀。因此古诗文学习不仅是基础文化需要,也是中职院校激发爱国热情的必需品。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部分相对欠缺,由此产生的蝴蝶效应就是缺少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从原理上来讲,由于古诗文的创作时代离我们有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难免会出现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不同的情况。况且具体到词句甚至是每一个字的意思都不尽相同,更别说会出现作者生平、创作意图或者环境等一系列复杂的知识点。学生本身就不喜欢学习古诗词,再加上老师对于古诗文的教授方式有所欠缺,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古诗文的教学单纯是熟读背诵加默写,失去了古诗文原有的韵味和魅力。再加上中职院校更多的是对专业技能的重视,从而不重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情况更加不容乐观。由此可见,总体上讲,中职院校的教授古诗文在某种角度看来面临着危机。针对此种情况,作为老师来说,教学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因此以“畅游、浸润、传承”三驾马车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思路应运而生。

(一)畅游在古代知识的海洋。

人生最好的老師就是兴趣,如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永远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对于中职院校的语文古诗文教学来说,更应该如此,想方设法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是关键所在。学生能够体味到学习古诗文带来的乐趣,才能自发地去主动学习体会这其中蕴含的无限的魅力。也就是要激活学习兴趣,促进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提升综合能力。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情趣教学无疑是一大行之有效的。通过研究授课内容以及主旨,整合相应资源,快速搭建一个和当时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这种方法相对来说可操纵性比较强,紧扣教授主题,揣摩学生心思所在,进而激活学习热情。在创造情境时注意情境的整体结构,给人以带入感,缩短人们和古诗词的距离,从而攻破学习难点,最直观地体会古诗文中深层次的含义,以达到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紧抓学生的思想变化,引导学生和古诗文产生共鸣,达到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目的。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音乐渲染对于情境教学的作用。情境方式通常是以多感官感受入手给人们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音乐手段从听觉切入给学生最直接的情境教学。老师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设置一系列活动,例如配乐朗诵,甚至是举办有关于古诗词的演唱大会。当代流行音乐存在着部分富有古代诗文韵味的金曲,这些歌曲有的是读古诗文有感而发,有些则是为了向经典古诗文致敬。例如《诗经·国风·秦风》中的经典诗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国天后级歌唱家邓丽君就有同名作品《在水一方》。在歌曲中无论是歌词还是创造的意境,都与《诗经》中的曲目十分契合。由唯美婉转的歌声将学生带入古诗文的意境当中去,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有飞跃式的提高。

(二)浸润在优美的文言韵味里。

浩瀚的古诗文中,它的构成大多是古人运用的字词,和现代人们所用的字词在意思上会有所出入。不过正因为这些带有文言的字词,才让古诗文显得别具韵味,简约而不失精准,情趣而不失优美。古诗文的特点,从内容上讲,就是文字精练而富有内涵;从结构上讲,严丝合缝、协调押韵,充满节奏感;从深层次来讲,短短的几行字蕴含着无限的情感寄托。当你稍加用心,你就会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所在,反复诵读,便能浸润在这优美的字词当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次品味、细细品读,才能进一步挖掘深处的东西。初唐四杰王勃著有《滕王阁序》,此篇为临时创作,文章一出技惊四座,自此王勃声名远播,传诵至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短短十四字竟然活生生描绘出立体画卷一般,只有细细反复品读,这优美的景象便从脑海中浮现。试问不管是谁读了此篇,哪个不啧啧称奇,深深被其所折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通过古代文豪撰写更加甚有韵味。

虽然古代的古诗文确实古今异义,甚至有些字词完全是和现代的意思相差万里,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途径。老师在教授学生古诗文的同时要着重于“字—词—句”的整体思维模式,多点成线、多线成面的整体教学思想。把握好每一个字的意思,尤其是找出关键字的意思,整体的文章方向便可浮出水面,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中华文明古诗词的传承。

在众多古诗文中,对节日的描写是一大类别。例如唐代名家王维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采用作诗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人和习俗的情感。众所周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不同的地方,重阳节有不同的习俗。在王维家乡有着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登高寓意人生迈向更高的台阶,插茱萸则是寓意健康美好的向往。王维通过对家乡的两大习俗的描写,朴素自然地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延伸到重阳节的习俗上来,积极和学生沟通,可以让学生说一下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或者学生家庭里重阳节是怎么过的。这不仅是一种延伸阅读,潜移默化也加深了重阳节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从而达到对传统节日的一种继承。此外,“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上元佳节也就是元宵节,还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中秋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当中,还有一部分是讲明一些人生态度或者客观道理的诗句。中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已经不具有初级阶段学龄的幼稚,但“三观”同样正是在塑造的时期。当学生马上面临着步入社会的压力,中职院校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态度起到的是整合定型的作用,这一阶段尤为关键。古诗文有很多都是蕴含深刻道理,能让人进步的佳句。例如先秦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劝学》中提到“学不可以已”,意思就是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和我们现代所提倡的“活到老学到老”是同一个意思。这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对于学习的态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详尽地教授学生这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使学生能对学习有个正确的人生态度,为以后的路做铺垫。

当代中职院校教学多重视技能方面的教授,从而不重视最基本课程语文古诗词的教授。从“畅游、浸润、传承”三个角度出发教授语文古诗词,对于当代中职教育来说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提升学生积极性,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传承中华文化,对于完善教育体系和提高教育质量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梁锦超.弘扬古诗文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3(25).

[2]潘蓓.探寻中职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路[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3]王颖婷.中职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课初探[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洁,女,1987年生,江苏省徐州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我的家乡在新会,孩童时我住在奶奶家。静谧的夏夜,奶奶哄我睡觉,便会执着金黄的蒲葵扇,坐在我身旁轻轻地扇着,嘴里哼唱着我熟悉的摇篮曲,清凉中夹着阵阵葵香使我进入恬静的梦乡。

每天都能看到奶奶在院里忙碌,只见葵树叶子和剪刀在奶奶的手中上下翻飞。我问奶奶在做什么,奶奶笑着对我说:“奶奶在做葵扇,彤彤要不要帮奶奶一起做啊?”我欣然答应了。剪掉多余的葵叶后,用布条缝线收边,一把漂亮的葵扇就在奶奶手上诞生了。结果,奶奶忙得专注入神,我呢,玩得不亦乐乎,把葵扇剪成了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图案,还剪了一个心形,送给奶奶。然后我觉得手指生疼,胳膊很酸,就扔下剪刀撅著嘴不肯干了。奶奶接过心形,甜笑中带着丝丝无奈:“还是孙女疼我!觉得很累,是吧?那彤彤跟奶奶来个约定,怎么样?”我有些迷惑地看着奶奶,“彤彤一定要用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不会那么累了!好不好?”我点点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奶奶伸出小指和我拉勾,我看到奶奶的手指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爸爸说,奶奶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葵扇制作家,她还会做复杂的葵织扇。爸爸跟奶奶做过一段时间后,觉得太苦了,就出外经商谋生了。当地有不少商家想找奶奶合作,但无奈奶奶孤家寡人,势单力薄,便想让爸爸回来继承手艺。

有一次,爸爸与奶奶争论,不一会儿爸爸就愤然离开了。我走进奶奶房间,奶奶似乎忧心忡忡,我问怎么了,奶奶摇摇头:“我想让你爸爸继承我的手艺,把它发扬光大,可你爸爸不愿意放弃他的事业……”奶奶叹了叹气,没有往下说。

奶奶一直坚守着葵扇手艺,期望着爸爸的回归。可是奶奶没能陪我走过美好的童年时光。我读六年级时,奶奶因胃癌晚期住院了。我们赶到医院,奶奶握着爸爸的手:“儿子,我……知道很艰难,可那手艺我放不下……”爸爸泣不成声,使劲点头。

奶奶去世后,爸爸放弃原来的事业,回家乡创业。他走着奶奶走过的村道,重复着奶奶重复过的工序。爸爸到葵地摘回柄长30多厘米、色泽浅碧的葵叶,在院子里均匀铺开,日晒20天左右。葵叶干后,色泽变黄,然后洗净、烘干,并以重物压平……每天爸爸盯着手中的葵叶发愣。

苦思冥想后,爸爸决定结合现代工艺,让葵扇精品化,提升葵扇的收藏价值。爸爸拾起了奶奶守望的制扇手艺,重新在葵树中谱写属于我们家的新篇章。这是爸爸对奶奶守望的承诺,是对匠心精神的传承,也是他们无声的誓言。

新会葵扇自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受到政府的重视,爸爸更有干劲了。家乡部分学校开设了“葵艺班”,向年轻一代传承这古老技艺。

而如今,我也开始跟着爸爸学习葵扇的制作了……。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奶奶的声音犹在耳边,我暗自鼓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点评】本文构思巧妙,将爸爸的传承、承诺和“我”的传承、承诺交替写来,结构紧凑,叙述自然。中心突出,文化内涵丰富,情感饱满,值得玩味。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精神构筑史。100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完成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塞罕坝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信仰、坚守理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担当使命、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永远奋斗等关键词、核心语,是各种精神的内核和基本要素。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范文参考网是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但要胜利实现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懈怠、不骄傲,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奋勇向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本站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不断取得斗争新胜利,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通过言行提升孩子综合素质”“传承家风确保孩子主动参与其中”“学校教育及大众教育,强化家风宣传力度”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借助家风传承引领孩子成长,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传承家风;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宣传力度。

家庭是孩子学习和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所以良好家风家训对于孩子发展存在一定价值,使得学生成长期间受到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需要基于“传承家风,共育英才”基础下开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心理、身体健康,培养学生对事物充满浓厚兴趣,成为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从而可以有效通过自我教育他人,在个人和道德上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孩子要想成人就要接受良好教育和道德品质熏陶,家长还要注重和学校配合,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针对性传承家风正能量,引领孩子更好成长。

家风就是家庭在不断延续之中逐渐形成独特风气和风貌形式,将其以隐形模式展现在不同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的举动以及行为习惯都可以展现出一种习性。所以从纵向角度上分析,家风具备传承性和时代性,要想保证家风有效传承,就要注重家风文化积累,做好家庭文化传承工作,家风包含内容主要是家庭价值理念、生活理念和文化氛围等,也是一个家庭重点体现,是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有效体现,家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直接决定了家庭成员精神状态,还会影响国家以及社会精神风貌,最主要的是会影响到社会价值观。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启蒙教师,家庭属于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场所,家风可以有效推动家庭教育发展,所以家长要注重传承正向家风,共育英才,从而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家风规范孩子言行,发挥导向价值。

正向家风提倡德育教育,要求家庭成员自身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还要通过警示行为规范人员多道德行为,言论上进行谴责,保证学生长期稳定在社会上发展,从这一角度分析,家风的价值是很大的,道德力量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我国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合理衡量个人的主要标准,也是职务晋升和领导选拔的重点考核指标。

(二)家风使得家教更全面,内容更丰富。

(三)传承家风促进孩子成长。

个体的发展无法脱离家庭,需要成员相互支持和依靠,家风能够为家庭服务,家风是通过多年不断积累和沉淀形成的,对于孩子未来发展和成长存在一定价值。很多人之所以有所成就,就是因为早期家风教育合力,因此新时期要做好家风传承工作,凝聚家族影响力和凝聚力,确保家风更好传承下去。

良好家风体现着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是通过时代传承和积累沉淀而来的,从古至今家风对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价值,家风可以确保孩子受到潜移默化影响,规范孩子行为和习惯,从而可以体现出强大精神价值。家风对于孩子价值观确立存在一定价值,可以有效抵制不良家风出现。存在良好家风,学生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会更好,受到以往家风熏陶和感染,体现出不可估量价值。处于当前复杂环境下,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各种思想潮流相互融合,此时出现的很多不良风气将会侵蚀孩子思想,因此新时期要注重传承正向家风,通过优良家风培育孩子形成社会正气。

(一)通过言行提升孩子综合素质。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作为孩子人生成长的导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存在一定影响,深刻影响了孩子未来是否可以成才和发展。在家风培育中,父母言传身教非常重要,说一万遍不如做一遍,父母要以身作则,通过规范自身行为举止和言语,感染和教育孩子,有效践行和传承优良家风,将勤俭持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思想品质引入到家风教育中,在父母影响下,使得孩子更好成长。父母道德修养通常是借助典型家风行为充分展现出来,懂得模仿家长自身言行和举止,从而形成自觉行为和意识。对于父母来说优良家风对于孩子教育存在一定价值,女性要注重家风的合理传承,主动承担基本责任和义务,在家庭教育中占据更好地位和价值。母亲要在家风教育中积极探索和掌握合理化教育方法,自身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和举止,从而使得孩子身心和心理健康更好成长和发展。

在优良家风教育期间,父母要在注重使用科学化方法,借助日常训诫和奖惩融合形式合理化塑造家风。在家庭教育期间,要懂得奖惩教育结合,将勤劳善良和尊老爱幼等优良品质讲述给孩子,避免孩子教育期间出现违背行为,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批评和指正,采用合理化方式,使得孩子意识到自身错误,及时修正孩子不良行为和言语,从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校教育及大众教育,强化家风宣传力度。

家风属于家族不断积累和沉淀传承下来的风尚,是家庭教育最优良传统内容,对于中华民族美德存在一定价值,重点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家风具备文化价值,家风的形成具备一定文化背景,其中可以充分展现出家国情怀价值观的体现,通过代代传承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通过有效传承和弘扬使得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第二,家庭成员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展现出更好的行为规范内容,同时也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具体行为,从而展现出更好的社会风气。第三,家风展现在家庭成员心理情感状态,我国始终讲究孝悌为主,整个民族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传承风尚和美德,注重情感和心理上沟通,因此,家风属于人和人之间情感互动,以及人们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传承家风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意识到家庭提供教育价值,和学校教育不同,没有明确课时、教材、考试内容,属于私人教育形式,公权力无法干涉,考评和干预方面存在很大难度。加上家庭教育属于终身教育,观测到孩子一生,所以需要综合性使用家庭教育,有效传承家风,做好教育工作,从生活细节开始,采用充满趣味性形式,确保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孩子们共享名家家规以及家风故事,使得孩子们一起学会使用筷子、倒茶和招待客人等,家长和教师经常和孩子沟通和互动,共同制作好家风宣传手册,保证孩子在动手期间享受欢乐,更加快乐地学习。

总而言之,家风传承对于孩子一生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需要家长做好家风故事宣传教育工作,开设父母课堂,为家长开设习惯培养、心理教育和文化体验课程,采用多媒体开展教育,创设良好教学平台,开展一系列爱国情感教育课程,从而可以推动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苏娥.太行精神传承人李顺达家风实录[j].山西老年,2019(7):6-7.

[4]吴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优良家风家教[j].好家长,2018(50):1.

[5]孙晓峰.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培育造就时代新人:关于家风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池州学院学报,2019(4).

[7]应光,吴颖,高婷.应光:好家风是精神传承,更是温暖慰藉[j].父母必读,2019(1).

[8]史旺平.家风传承篇传承好家风,共筑中国梦[j].现代妇女,2019(5).

作者簡介:马若燕,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

备注:本文是“2019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规划课题《“传承家风,共育英才”家风传承引领孩子成长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9]ghbzx062)研究成果之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这首家喻户晓的歌,也是我最爱唱的歌,并且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成长之路,让我在服务人民群众中践行初心。

党的号召力,改变了我的人生成长之路。离开校门,跟广大青年一样来到了人生十字路口,是投身打工之路,还是走上经商之道,对于一个不满20岁的青年来说,同样要面对人生抉择。此时的我,想到了“巾帼汉子木兰花,百姓心中七彩霞”。花木兰都能替父从军,报效国家,作为堂堂七尺男儿,为何不投身军营去,感受一下“男儿入伍志刚强,苦练精修作栋梁”呢?于是在1996年12月应征入伍,积极投入了火热的军旅生活。由于思想积极上进,军事训练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于1999年6月光荣地入了党,同年考入军事院校学习深造。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我依然把对党的这颗“红星”根植于心、笃于行,时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始终没有变,无论组织上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担当的精神来报答党的培养。2021年,被四川成都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员示范标兵”。

党的影响力,让我感受到做一名党员的自豪。2021年7月1日,是党的100岁生日,100年来,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000多万党员。我们党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党始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得民心。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始终要坚守对党的信仰,听从党的指挥,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一道道电波准确无误从我手中传往北京和救灾前线,为救治在地震中受伤的人民群众争取了时间。在202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严格执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设卡口检测过往行人体温进行登记造册,通过我们的坚持和坚守,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同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在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认同感。

党的感召力,让我体会到奋进的力量。在2021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不得不按下“暂停键”。但我们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警察、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并未按下“暂停键”,而是选择逆行,积极投身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中,为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争取了时间。每一名党员都以实际行动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且还是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顾个人安危地冲在第一线,时刻彰显着党员应有的担当并影响着身边的人。作为党教育和培养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我不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在热情服务中拉近了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更是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工作重心和落脚点会更实,脚下之路也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精神构筑史。100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伟大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完成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了塞罕坝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突出表现和具体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和魂。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尽管内涵不尽相同,但其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是相通的、统一的、一致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信仰、坚守理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秉公办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担当使命、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人为本、人民至上、坚持真理、不怕牺牲、自强不息、永远奋斗等关键词、核心语,是各种精神的内核和基本要素。伟大建党精神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范文参考网是党的各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凝练。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但要胜利实现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懈怠、不骄傲,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奋勇向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总书记指出: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本站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不断取得斗争新胜利,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背离党的根本宗旨而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铸造史。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李大钊同志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事业有多伟大,征途就有多艰险。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同困难和挑战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兵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鲜明的红色基因。

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蕴含鲜明的红色基因。

回望百年党史,党的一大是伟大的开端,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共产党人作为民族的先锋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强调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倡导“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即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对我们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整体性概念,要求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回望过往历程,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我们党始终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鼓舞下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眺望前方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我们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是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要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统一于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鲜明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铸造史。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列强入侵、战火频仍、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那时起,实现民族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给正在苦苦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李大钊同志曾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事业有多伟大,征途就有多艰险。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同困难和挑战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兵团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鲜明的红色基因。

总书记指出:“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蕴含鲜明的红色基因。

回望百年党史,党的一大是伟大的开端,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号召共产党人作为民族的先锋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强调这种先锋分子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是不谋私利的,唯一地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往直前;不是狂妄分子,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倡导“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四个一定要”的要求,即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对我们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一整体性概念,要求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回望过往历程,在百年接续奋斗中,我们党始终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鼓舞下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眺望前方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我们要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是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要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对党忠诚和对人民负责统一于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xx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以下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xx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xx年的482例增加到20xx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xx年的0.9%到20xx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

校园生活。

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五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

考试。

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

方案。

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经验。

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六

摘要:杰出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日子中,不少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呈现一系列的心思疑问,严峻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日子和作业。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协助他们优化人际关系,调适其心思疑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对策。

一、人际交往及其效果。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指人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进程。杰出的人际关系不光可以稳定情绪,给人以安全感,还有助于个别自我意识的深化发展。关于大学生而言,维护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不只是大学日子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交往适应才干是大学生社会化适应才干的归纳体现。

二、今世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特点。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估。自卑的浅层感触是他人瞧不起自个,而深层的体会是自个瞧不起自个。自卑的人失望、郁闷、孤僻,简单消沉地评估自个,总觉得自个在容貌、身材、常识、才干、谈锋乃至穿着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负重。为了到达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进入新的交往,将社交圈子束缚在狭小的范围以内,形成了人际交往隔阂的局势。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变现为傲气轻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视他人为下级、被教学者。在与他人处事中,过于信赖自个,而不信赖他人,只关怀自个的需要,很少思考对方的需要,有时常常成心使对方堕入出丑、为难、为难地步。自傲的人自以为是、咄咄逼人,傲视一切,然后禁锢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思现象,年轻人面临新环境的交往活动,常常体现出害臊、胆怯、拘束不自然。当他们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说话时感到严重,语无伦次,言不尽意,然后他们的举动见人脸红,手足无措。因为害臊者在人际交往中过多束缚自个的言行,无法充分地表达自个的情感,常形成交往两边的不了解或误解,且无法与人交流,继而阻碍杰出人际关系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为片面推测而发生的对他人不信赖的复杂情感体会,体现为对他人的言行敏感,总以为他人在谈论自个,瞧不起自个,而对他人老是持不信赖的.情绪,不愿讲真话,戴着假面具与人交往。猜忌是大学生展开交往的大敌,它不只会使大学生之间关系松懈,也会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发生裂缝,使人际交往堕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个的才干、学习、声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发生的一种不悦、自惭、仇恨乃至带有破坏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种消沉的心思品质,变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果心怀不满,抱以嫉恨,总期望他人落后于自个,乃至采纳不合法的做法给他人形成损伤。妒忌会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开端,以害己告终。

1.规矩人际关系的知道。首要,要准确知道自我。经过与社会上和自个位置、条件相类似的人相比来知道自个,在对比中认清自个的优势和下风,长处和矮处,到达扬长避短,完善自个的目的。其次,要承认特性。大学生应当知道到,不一样的人的特性是千差万别的,互相相处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咱们不能盼望得到每个人的认同,与每一个人都成为好兄弟,但要尊敬这种不一样,以一种宽恕的情绪对待他人。准确的社会认知观的形成,有利于增强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从人际交往的准则。首要,对等准则。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没有凹凸贵贱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进行交往,切忌因经验缺乏、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个年轻优异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挚准则。真挚是一种对人脚踏实地的情绪,是待人诚心诚意的友善表明,真挚的心能使交往两边志同道合,互相肝胆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虚伪是交往的大敌,大话、诈骗、玩弄、自私是就义友谊的恶魔,有必要坚决抛弃。最终,宽恕准则,体现对非准则性疑问不锱铢必较,可以以德报怨、宽恕大度。

3.培育人际交往的品质。一是自傲,在人际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谈吐沉着;自傲者决非顾影自怜,盲目狷介,而是对自个的缺乏有所知道,并长于听他人的劝告与协助,勇于改正自个的过错。二是信赖,信赖即是信赖他人的真挚,从活跃的视点去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热心,热心能给人以温暖与安全,促进人的彼此了解,融化冷酷的心灵,交流人们的情感。

4.把握人际交往的技术。一是学会协助他人。以彼此协助为开端的人际关系不只使杰出的人际关系简单建立,并且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思间隔。当人遇到困难波折时,哪怕是他人一个真挚的笑脸,一个别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二是学会适度赞扬。赞许他人要讲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夸张夸大其词,要长于调查和发现他人的长处,说出对方的可赞之处。三是学会诙谐。诙谐是美德和才智的结晶,是常识和才干的展示,大学生要学会诙谐,注意培育自个敏锐的调查力、丰厚的想象力、灵敏的应变力。

参考文献:

[1]崔艳侠.今世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才干培育[j].辽宁教学行政学院学报,2011(3).

[2]倪嘉波.大学生人际交往心思疑问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探究,2008(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七

班级:13软件。

姓名:孙益博。

积极健康的心理。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因为好坏是人定义的。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接受。如果我们能够接受不良情绪,我们就可以从那些负面情绪中得到一些东西。现实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完美,只肯肯定自己正面的部所以才导致了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杯具的发生。

比如嫉妒这种情绪,人人都会有。因为我们所认识到的观念是:嫉妒他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抑制自己的嫉妒心,它却会越烧越旺,以致产生暴力。其实,嫉妒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情绪。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部分就在这种“比你更好”的比较中流失。

当家长或者老师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正面的部分,会误导孩子只能有正面的形象,孩子一旦表现出负面的部分,往往会自责内疚,认定自己的不好。如果在人面前打开自己,袒露自己真实的人格,才会唤起他们真实的人性。若所有人都能在别人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而非精心装饰的人,谁都能相互尊敬,且活得舒坦。

对美好东西的向往和对坏东西的厌恶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产生的厌倦、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是我们人性中的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自己,就先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及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最近在看了一部电视剧《lastfriends》,看完后,对亲情、友情和爱情又有了新的理解。尤其男女主角的纠葛更是让人深省,没有尊重和信任的爱并不能让人得到幸福,反而会彼此伤害。

宗佑从小在单亲家庭中跟着母亲一起生活,后来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也因此抛弃了他。他孤独而又隐忍成长,长大后成为一名社会福利科工作的国家公务员,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从表面看来头脑灵活,人缘好,做事面面俱到,非常成熟。后来他遇到同样出身于单亲家庭、一直缺少关爱的美知留,两人开始同居并交往。一开始宗佑是体贴而又深情的,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他渐渐表现出强烈而又病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他偷看美知留的手机,并武断猜忌她同其他男人交往随即对她施以暴力。他每天下班后都到美知留工作的地方等待,看着她的一举一动。当发现她与男性客人有接触时,就以自残的方式强迫她答应不准再接待男性客人。

美知留不堪忍受他的虐待,逃离了他们的家。宗佑用苦肉计把她骗回家,然而两人交流不顺利,宗佑又对美知留实施暴力。他把她软禁在家里,每隔2小时就往家里打电话确认她没有逃跑。美知留稍有违背他的意思,他就以暴力相待。他甚至怀疑美知留和她的朋友之间有暧昧关系,用各种方式诋毁并攻击他们。

可以看出,宗佑是典型的冲动型人格障碍。难道他并不爱美知留?并不是。每次实施暴力后,他自己也很痛苦,懊悔着反复声明以后再也不会。当美知留离家出走搬到朋友家之后,他冒着大雨彻夜守在楼下。他生病卧床在家,对着前来探望的美知留说“你不在我就没有胃口”。他的童年是压抑的黑白的,父母的离弃,使他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虽然他还是看似坚强的长大了,有着体面的工作,宽敞的住处,但他永远都无从学习怎么表达爱。他想把美知留留在身边,却总是用偏激的方式彼此伤害。最后他在痛苦中选择了自杀,他说只要自己还活着,对美知留的束缚就不会停止,他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给她自由。

这个案例或许有些极端。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一颗真诚的心,却不知道怎么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爱上了别人就忘了如何爱自己,将目光太多的集中在对方身上,因为太在乎了,就总是会患得患失,而忘了两个人的相处之道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互相信任。你可以很爱很爱一个人,但是,要记住他不是你的全部,你要留一部分爱自己。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获得幸福。想要幸福,你必须学会怎么与人交往。爱不是控制,不是占有,而是给对方足够的空间足够的信任,也给自己足够的空间,不要将目光狭隘的聚集在一个人一段事情上面。多给彼此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你才更能感受幸福的存在。

很快一个学期的课程就结束了。当初在挑选公选课的时候,我顿时就被这门课吸引,正好自己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对关于心理学的一切都很想接触。“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方法”,当时我就知道这门课教给我们的不是简单的课本理论,而是真正能给我们启发、能改变我们的人生道理。

一个学期的课程囊括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快乐积极的生活,如何与人沟通,如何管理时间,总而言之,就是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更好的安排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有些东西我学到并且真的已经运用到生活中,比如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制作计划表。有些东西我现在或许还无法真正了解,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给我突如其来的灵感。

相比这些实在的能学习到的经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真正将“得到幸福”这四个字从模糊的概念转变成了一种追求,一种可以通过自己行动去获得的目标。那些人们汲汲追求的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幸福,但一个积极面对生活、具有幸福感的人,他必定是成功的。我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能真正领悟到幸福的意义,并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负面情绪,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疏导各种情绪,体验它们、接受它们。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八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出发,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据此,文章进一步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以期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影响因素。

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是21世纪中华民族的主力军。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多年研究及跟踪调查情况看,虽然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较高;有较稳定的情绪,乐观自信,充满朝气和活力,对生活有满足感,对美好的未来有向往;有较健全的意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自我调节。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例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表现形式日趋多样,产生原因也越来越复杂。近年来一系列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形势比较严峻。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有三个特点。

1、心理不健康者比例较大。近年以来,学术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同研究框架下的、大量的统计数据无一不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一项针对浙江四所高校的统计分析认为,大学生中“对心理健康的概念基本掌握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5、13%,而47、51%的大学生只是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所了解。80、38%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基本健康,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的学生达到60、24%。”而另一项关于湖北某高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统计样本1300余人中“阳性症状检出率为58、46%,中度以上可能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4%,排在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

2、心理不健康者比例不仅较高,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资料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天津市体育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大学生中,16%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8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是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神经性抑郁症和情感危机等。同时期国家教委对12、6万大学生调查发现心理疾病发病率高达20、23%。进入1990年以后,这一比例在大学生中又增加了。1992年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有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高达31、13%;1994年成都地区高等学校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者占34、4%。此外,由于恋爱、学业、人际关系原因自杀的学生也年年增加。正如前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日趋多元化发展,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以前的“象牙塔”式的清静之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面临更大的挑战。

3、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也较复杂。宏观地讲,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习、就业、恋爱、社交等几个方面。事实上,这种影响机制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许多。研究表明,“在敌对性、恐怖与偏执上,女性比男性更为突出”,“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优于非独生子女”,“非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优于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的统计,求询者的大学生中以神经症性障碍占大多数,高达69、4%,人际关系和环境适应问题占14、5%,重性精神病和心身障碍占12、1%。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及调查访谈可知,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神经症、人格障碍和精神病。

1、神经症。神经症也叫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适应能力的中等严重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五种。

(1)焦虑症。焦虑症是人体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具体来说,个体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由此产生的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状态。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恋爱、成才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强烈的焦虑反应,长此下去,极有可能形成焦虑性格。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通常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自我焦虑与考试焦虑两个方面: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考试焦虑――进入大学的大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都较为突出,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以及面对暂时的成绩排名落后的现象,部分同学无法适应,无端担心考试失败,进而产生考试焦虑情绪,不能自我调节。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因过度忧愁和伤感引起的情绪体验,它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表现麻木或冷漠。这是个体对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或防御性反应。当个体对战胜挫折自感无能为力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时,对未来充满悲观的期望,就对追求目标失去兴趣,而表现出冷漠、麻木状态。

(3)强迫症。强迫症是青年期极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被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病人清楚地认识到,强行进入的、自己并不愿意的思想、纠缠不清的观念或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明知没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制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

(4)恐怖症。恐怖症是指个体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十分强烈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与引起恐惧的情境通常极不相称,难以理解。患者明知自己的害怕不切实际,但不能自我控制。恐怖症有以下几种表现:社交恐怖;旷野恐怖;动物恐怖;疾病恐怖等。

(5)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多发心理性疾病,多是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机能活动过度紧张而产生神经精神活动能力减弱。

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障碍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且矫治困难。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及特征如下:

(1)偏执型人格。偏执型人格的人表现为容易产生偏执观念,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失败时常迁怒或归咎他人。

(2)强迫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的人表现为常有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紧张,过分地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事事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处事拘谨,缺乏应变能力。

(3)冲动型人格。冲动型人格的人表现为情绪不稳,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而且自己不能克制。

3、精神病。精神病是一种重度心理疾病,它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和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主要有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以及反应性精神病。对于患有精神病的学生,要格外予以关照和治疗,以期控制病情的发展。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大学生在特定时空状态下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外部因素是指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内部因素。

(1)自我同一性危机。在大学阶段青年学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思考人生,确定“自我同一性”,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情绪起伏大,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2)个性的缺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人的个性有直接关系。性格过于内向的人、过于斤斤计较的人、孤僻封闭的人、自卑忧郁的人、急躁冲动的人、固执多疑的人、爱慕虚荣的人,以及娇生惯养而感情脆弱的人,都比个性开朗大度、乐观的人更易患心理疾病。

(3)心理素质的不完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他们的成长发展,也影响他们的健康。从现实看,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不少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4)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大学生的情绪处在最富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鲜明的特征是情绪的两极性。情绪起伏过大,左右不定,而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判断;强烈的情感需求与内心的闭锁,情绪激荡而缺乏冷静的思考,极易走向极端,使他们常常体验着人生各种苦恼。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而诱发各种心理障碍。

(5)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大学阶段,人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性机能的发育产生了性的欲望与冲动,但由于社会道德习俗、法律和理智的约束,这种欲望常被限制和压抑。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学习、娱乐、社交等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正当释放、升华或补偿。但若不能通过妥善的途径、手段处理好性压抑问题,它就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常常是潜藏在心灵深处,很难引起人们的觉察。性的生物性一旦冲破各种约束或压抑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和转移,就可能会做出越轨行为。性心理失去平衡,情绪经常过分激动、消耗精力,造成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注意力分散,智力活动不能正常进行,以致影响学业和生活。

2、外部因素。

(1)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期学习负担过重使大脑过度疲劳,大脑皮层活动机能减弱,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受到限制而影响学习效率。学习负担过重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贪多求全,自我期望过高,家长及外界压力过大等,均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2)恋爱失败。大学生恋爱失败会使当事人深深地受到自尊和情感的伤害。此时,有人可能会对生活、对人生感到绝望,也可能将自我与他人隔离开来,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伤害和自尊心的损毁。失恋心理障碍表现为自卑、悲观、空虚、悔恨、厌世以及夜不安寝、食不甘味,还有的表现为颓废、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

(3)社会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的空前繁荣、生活质量的极大改善、社会的巨大进步,同时也伴随着躁动起伏、动荡不安,诸如产业结构调整的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大学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生培养费用分担、就业双向选择、就业难度加大,等等。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必然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加剧,诸如取义心理与取利心理的冲突、平均心理与先富心理的冲突、保守心理与竞争心理的冲突、为社会服务心理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心理冲突,等等。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必然带来心理适应不良的种种反应。

(4)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作为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具有不同寻常的影响力。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加工厂”,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以及挫折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及障碍,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客观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由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产生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此,极其有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的482例增加到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的0.9%到20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十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摘要]: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形成的,而一个人的个性却是后天养成的,无论是性格还是气质都会对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一个已经成年的当代大学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性格与特性进而为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而作为一名大学生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认识这些压力的来源并进而解决这些压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本文会根据自身情况对于自我的气质性格认知与压力分析两方面出发对自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更好的进行自我调整与人生规划。

[关键字]:气质性格压力对策。

一.我人格的心理特征。

人格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得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人格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等。

(一)我的气质特征。

1、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及我们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有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

2、我的气质类型。

根据对于自我的认知、平时周围亲人朋友的评价及在根据卡特尔16pf测试的结果可以总结为我的气质类型为多血质与粘液质的混合型气质。

首先,我具有一部分的多血质特点。这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譬如在给做一些课程的小组作业ppt展示时能够较为生动的讲解,比较富有语言感染力。同时,在朋友面前会比较活泼,平时生活交往中结交的朋友也比较多。思维上比较灵活,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于外物的的刺激能做出比较快速及时的反应。在环境适应性上适应能力比较强,因为从很小开始就开始住校了,觉得自己对于新环境都能较快的适应。到了大学也是如此,从浙江来到千里之外的广西,一开始对于闷热气候和饮食的不适宜,对于当地风俗人文环境不适应,但是很快的进行了自我调整,很快适应了这边。但其他多血质的特点还是有些不太符合,比如易产生感情,体验不深等。

第1页。

除了多血质的气质特点,自认为自己具备一部分粘液质的特点。比如在意志方面有具有耐性,对于自己的行为具有较大的自制力。这在我身上可体现为我会定时的制定一些生活或学习上的规划,在制定了规划之后会尽可能的坚持去完成它。在遇到难懂的数理化问题时并不会轻易的放弃而是会废寝忘食的进行专研,直至弄懂。而我还具有的另一个多血质的特点就是办事谨慎细致,这表现在当我做一件事情时会事先做好一个计划方案,甚至考虑这件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后果做好一些措施。同时当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有时会因为过分考虑两种选择的不同后果而比较难做决定。

总体来讲,我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与粘液质的混合型。但相对来讲,多血质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略高。这种混合型的气质类型有好也有坏,多血质类型下的外请特点与强适应性使得我比较快速容易的融入一个新的组织中。同时,粘液质所具有的强计划性使得我做事思考会比较全面。但是,粘液质所造成的过分的深思熟虑容易让自己比较累,同时也影响事情的进展,多血质所造成的与人交往不深使我常常被一些所谓的朋友所诟病,也不利于长时间的社会交往。

(二)我的性格特征。

1、性格的定义。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不同于气质,他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性格可以分解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四个组成部分。

2、我的性格特征。

我的态度特征,我觉得自己在处理社会各方面问题上表现出了较为良好的性格特征,,这一特征表现为热爱和忠于祖国,热爱集体,积极完成工作,热与帮助弱者和有需要帮助的人,在待人接物上热情开朗,热爱生活。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进行调节的特征。我好的一些特征表现为做事情有毅力,遇到困难不急不躁,不会因为困难而轻言放弃,即使是很枯燥的事情也能坚持做完它。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好的意志特征,表现在有时候容易随大流,比较缺乏自己的主见,在面对一些关键问题时会因为考量过多而犹豫不决及时的无法做出决定。

第2页。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我觉得自己在大部分时间内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比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不会太过于急躁,能通过运动找人倾诉等方法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但有时候,因为考虑的太多也会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想法。

性格的理智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首先在认知活动的独立性上觉得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比较强,拥有较强的独立学习与动手能力。而在想象中的现实性上,我觉得自己比较偏重于现实性,无论是制定的一些目标还是平时的生活中都是会根据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进行。在思维活动的精确性上,我觉得自己能够比较全面的看待问题,同时使用两分法两点论的方法,这使得我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

(三)我的气质与性格特征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影响。

一个人的气质是天生的,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认清自己的气质对于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道路尤为重要。同时在考虑自身发展道路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性格特征,这是后天受社会朋友等等因素的影响下所造成的。因而我们需要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不好的性格特征,并且从分发挥出自己好的性格特征的长处。

我的气质特征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有较好的耐心与毅力,这使得我能够从事比较复杂的工作而不会轻易感到厌烦,同时多血质下较为灵活的思维使我在学习工作时不会一味的盲目苦干,而是能够寻找合理正确的方法来帮助自己更好更快的获得成功。当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跟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短处,比如与人交往的体验呢不深这块就应该尽可能的不要暴露出来,然后性格特点中一些随大流,做决策犹豫不决的特点也应该尽可能改正避免。比如自己的在生活的一些小事上就应该开始修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采用心理休眠法不断的提醒自己应该改正,应该马上做决策,在与人交谈时也应该尽可能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我的压力来源及对策。

(一)我的压力来源。

1、什么是压力。

压力在心理学中是指刺激、挑战与反应的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压力是一。

第3页。

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中介因素,如控制、社会支持和个性变量等。在整个压力过程中,个体的主观评价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压力的来源。

压力的来源一般有四种:心理性压力、生理性压力、社会性压力和文化性压力。

心理性压力来源于个体心理或思想,具有主观负面性特征的刺激物。生理性压力是由于个体受到包括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应激源的侵害而产生的压力。

文化性压力是指当个体面对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风俗、语言习惯、生活方式时,个体必然感受到的来自文化环境的压力。

3、我的日常生活中压力来源及分类。

作为一名学生,我觉得自己最直观的压力便是学习压力。作为一名学生,首要任务便是学习,而现在的我已经是大三的一名学生了,开始了紧张的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的成绩直接影响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或保研。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我还兼修了二专,而这样一来课业就更加繁重了,所以在学习上的压力便更多了。

现在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还有另一个压力便是就业的压力。现在是大三的第一个学期,距离毕业大概还有一年多时间,但是离就业却是不远了,一般好的学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便已经同单位签约了,所以现在开始做就业的相关准备也就不晚了。不过就业问题目前对我造成的压力还不算高,因为自己初步不打算直接大学毕业就工作,而是选择继续深造。但是由于保研或是考研具有一定得不确定性,所以自己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而在这之外,还面临的压力还有一些诸如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遇见和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同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触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各种不同过的矛盾或交往上的困惑。即便是同亲近的人交往,也会产生各类矛盾从而衍生出压力。比如最亲近的父母,因为长时间不在身边,交谈变得很少,代沟也慢慢的出现,每次回到家总会像是在青春期一样同父母产生争吵,产生压力。

第4页。

(二)应对压力的对策。

1、学会思考问题。

很多心理压力的产生都源于自身的态度。要想克服必须在困难和挫折来临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需要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诚然,由于受压力、焦虑、浮躁等情绪影响,抑或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思考这个问题,但必须挤出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绝不能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自怨自哎。

2、运动减压。

通过自己的日常的实践证明,运动绝对是缓减压力的绝佳方法,每当自己有什么事情想不通或是同其他人产生矛盾时我便会去运动场上跑几圈,运动过后的酣畅淋漓会让人忘记了烦恼,同时也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压力。

3、学会同人沟通。

沟通绝对是减少压力的绝佳方法。首先一些压力产生的原因便是由于沟通不足引发的矛盾,因而及时的反思与沟通能快速的解决这个矛盾从而去除这方面压力。另一方面,心中有苦闷有压力无处释放时,同其他人沟通便能将压力排解出来,同他人的沟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烦恼同他人呢诉说,烦恼也就少了一大半。

[参考资料][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4~118.

第5页。

附表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卡特尔16pf测试)测量结果。

(问卷来源:http://星夜心理网)。

16种人格因素测验解释结果。

1、焦虑与适应分数:4.1注:低分者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极少因为一些日常事情产生焦虑,总能做到自己所期望的有意义的事情,极容易适应生活。高分者并不一定有神经病,但他通常易于激动焦虑,对于自己境遇常常感觉不满意,高度的焦虑不但减低工作的效率,而且也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2、内向与外向型分数:7.2注:低分者内倾,通常羞怯而审慎。与人相处多拘谨不自然,性格内向,从事较精细的工作较好。高分者外倾,通常擅于交游,不计小节,不受拘束。这种性格倾向的人从事需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比较合适。

3、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分数:4.3注:低分者感情丰富,对生活的细节很敏感,含蓄,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但遇到问题,通常顾虑较多,挫折后会感觉气馁,情绪多困扰不安。高分者安详警觉,他通常果断、刚毅、有进取的精神。但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常常使他过分现实,忽视了许多生活的情趣。遇到困难时,他有时不经考虑,不计后果,便贸然行事。

第6页。

注: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分值为4-40之间,均值为22,低于12分情绪不稳定明显。

4、适应能力分数:20注:4-40之间,27分之上者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很强。

第7页。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如何写篇十一

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摘要: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开展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当代青年健康成长,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应根据精细化管理的三原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建章建制,深入、系统、制度化地开展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工作。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唯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是未来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栋梁之才。

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议题日益重要和复杂,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将精细化管理概念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以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心理障碍仍是近年来大学生休学、退学的第一位原因[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越来越不容乐观。

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达31.13%,其中偏严重的人数占12.24%,严重者占0.81%[2]。

从统计结果看,女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贫困生与单亲家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高,且心理问题较严重[3];家庭所在地是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4]。

综合来看,有20%-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症状,轻则影响学习效率,重则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正在成为衡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重要性也为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仅凭经验显然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质量,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是必由之路。

精细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的反映,具体内容是运用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制定合理、可操作的目标和工作制度,并对工作结果进行量化考核。

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思想和管理模式,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这一管理理念,既可以从理论上形成组织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又可以从实践上为高校提供一种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心理健康涵盖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5],既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又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作为一种高效、集约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帮助大学生达到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优质、贴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因此,高校必须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实现重点突破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三、心理健康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要想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态势,必须把握好三项原则:首先是精确原则,高校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目标,并定期量化考核;其次是细致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既包括分院系、分年级、分阶段的纵向细化,又包括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未来发展的横向细化;最后是可操作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在高校现有人员配置下得到有效的开展。

在精细化管理三原则的指导下,高校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工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统化,加强心理咨询中心与学生社团、辅导员等心理教育环节的统筹联动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作为校内专业机构,拥有专业背景以及在校内的稳定地位,但是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

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化,发挥联系、调动、组织安排的功能,指导、吸引相关的学生社团、心理学专业及相关院系、社会组织与个人的资源为本校提供心理服务,实现涟漪效应。

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是与学生一线交流的重要力量,能够从学生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动态了解最清楚。

心理咨询中心应与辅导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有助于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机制。

首先,积极开展入学心理普查工作。

大学生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能更加高效地识别那些最需要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

此时学生刚进入大学,面临适应大学的挑战、同学竞争的压力,心理往往容易出现问题。

尽早识别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干预,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建立危机干预工作的预案,设置定期排查的工作体系。

针对个体的轻生举动或想法、校园内重大事故、地区受灾等不同的危机事件,高校要建立相关应急预案,包括危机的识别与应对,危机发生时、发生后的处理与干预,目击者的干预等多方面内容。

个体的危机事件往往有一些早期表现,应设置定期排查的工作体系,防患于未然。

同时,还要考虑到季节对人的心理影响,在春、秋两季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加以排查和辅导。

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深入化,高校心理服务需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应。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需要高校广开源,提供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心理服务。

然而,当代大学生逐渐增多的需求和校方提供的有限的心理资源方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教育者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供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心理服务。

高校心理服务的层次可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讲座的覆盖面最广,内容可以浅显易懂,以兴趣介绍为主;课程的规模可大可小,涉及的课程内容也可深入浅出;心理团体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则面向少部分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这其中也包括危机干预。

同时,争取对大学本科新生开设必修的心理健康课程。

在大学低年级学生中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能起到“打预防针”的作用,这样学生在高年级面对感情、学业、就业等的压力时能够选择接受心理咨询的服务。

如师资力量不足、现有条件有限无法开设这样的课程,则建议动员学校学生社团、相关院系、社会团体的力量,多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各种媒体、网络信息的影响,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与实践呈现更加丰富的态势,当代社会的潮流趋势也会令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在精细化管理的视域下更加精准地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等全面发展的当代社会,心理健康标准也应有更大的宽容度,能够包容更多的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创造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坚持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项目名称:盐城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科项目(14yckf010)。

参考文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