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模板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1:59:13 |
- ZTFB |
- 13页
人生的道路上,总结是我们行进路上的里程碑。总结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反思,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你的总结写作带来启发。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一
摘要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多组织、多机构共同参与的,协调卫生安全事件的事业,而公共安全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全方位地参与,也需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人力与物力。针对我国卫生管理事业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急需解决的就是我国卫生管理事业相关人才的教育问题,同时民众的卫生安全知识水平也需要通过卫生管理人才的教育及宣传来得到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传播需要及时、快速,而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无疑是满足这一要求最无可替代的途径。因此,公共卫生管理事业需要在人力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建立快速、便捷的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同时也需要全面提高民众的卫生安全水平,只有这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动,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区域性疾病、传播关于个人卫生的知识,组织医务力量对流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早预防,建立一套社会保障体制,维护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身心健康。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并进,另一方面,要从源头即公共卫生管理的教育事业抓起,为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本文将对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如何科学发展做一探讨。
早在秦汉时期,伴随着中医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我国最早的卫生管理思想随之应运而生,此时的卫生管理思想受到统治阶级政治管理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封建性、保守型、强制性、等级性等特征[1]。进入近现代以来,公共卫生管理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并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定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制度安排[2]。
但是,改革开放带来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卫生环境的快速变化给公共卫生管理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部分省市的暴发流行,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公共卫生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导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时,信息交接不对称,播报不完全,沟通不深入;第二,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处理办法;第三,公共卫生管理法制尚不够健全,对民众进行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制教育力度不够;第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力资源、物资储备不足,其中,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
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应用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是提高我国卫生管理行业整体绩效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3]。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突发疾病事件和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多民众的关注,并且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必将推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所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对专业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4-5]。
但是,我国却仍存在着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矛盾的问题,且这种矛盾正愈发突出,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分离、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师资构成不合理等问题,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也必将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如何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等问题也都加剧了对高层次、高应变能力、高素质的综合性公共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卫生管理人力的拥有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但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公共卫生、医疗和卫生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对于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尚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人才建设和培养。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测和监督管理、基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技能,能在区(县)级卫生机构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的综合型人才[6-7]。
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服务于人,着眼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要。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我们也同样需要用科学发展思想指导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
3.1以人为本,注重公共卫生管理事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发展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卫生管理事业人才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紧扣实际、立足实践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2树立合乎时代发展的培养目标国外的大学在培养卫生管理人才时注重层次培养,各个层次树立相应的培养目标,比如在美国,卫生管理教育基地设在各州的大学里,一般是设在大学的商学院、医学院或公共卫生学院,不同学历层次培养的目标清晰分明:本科卫生管理教育主要是通过四年的教育培养各种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和中层卫生管理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组织、医疗保险公司、社会福利组织与机构、政府等卫生管理部门培养中级或高级的专门管理人才;而博士研究生教育则以为大学培养专业教师为主,同时为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政府直属的研究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也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少量的高级管理人才[8]。通过不同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卫生管理人才的组合和搭配及其在卫生管理机构中的协调配置,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各种人才可以各司其职,较为协调、完善地化解危机。而国内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层次不够分明,且高学历卫生管理人才缺乏,导致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存在一职多司、多职一司的管理缺陷。
3.3配备合理的课程及教育方法卫生管理人才是融合管理学知识、医学卫生知识以及卫生法学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课程设置是培养卫生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应把社会心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也融入卫生管理人才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这些知识的学习程度应是有所偏重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机构对于知识能力的需求程度也应是有所不同的。在公共卫生教学中应突破封闭式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基层疾病预防工作实践中。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场讨论模式,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在科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进一步学习所学知识。
3.4服务于人,加强公共卫生的宣传教育公共卫生管理的.核心是人,同时公共卫生管理的对象也是人,不同的是公共卫生管理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懂得何为公共卫生问题,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但是民众对于公共问题的认识由于接触的局限性,认知程度还比较抵,在遇到公共卫生问题时常显得束手无措。为了卫生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发展合格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也要对民众的公共卫生教育负责,扫除公共卫生认知的盲点,让群众树立正确的公共卫生理念。作为民众获取公共卫生知识最便捷的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管理者应树立及时为群众普及卫生安全知识的理念,定期为群众灌输公共卫生知识,夯实群众基础,同时也要做好预警工作,而更多懂得公共卫生知识的民众无疑能够为公共卫生事业的管理者们更早地发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更及时有效地排查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3.5全面发展,提高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完成信息的生产、传递、存储、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呈现两次飞跃性的发展。而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我国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时代具有智能性、综合性、全球性、开放性、快速性等特点。而在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的就是及时地、快速地信息传播与沟通,公共卫生管理的信息化是公共卫生管理自身特点发展最终的产物。提高整个卫生管理事业的信息化程度,首先需要管理者挖掘或新建群众可接触的信息平台。第二,需要权威的、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对突发的卫生安全事故进行严格的定性及评估其危害程度,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发送给群众。第三,需要群众在平时积累卫生安全相关的知识,保证其能有效地接收到卫生管理者所发布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通知,便于在突发安全事件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参考文献。
1蔡亮.秦汉时期卫生管理思想的特征及形成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陈竺.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的历史和未来[r].中美公共卫生管理高层学术论坛,.。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二
一、证照: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或备案文件(复印件)等。
三、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或卫生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岗位职责。
四、发生传染病传播或健康危害事故后的处理情况。
五、卫生操作规程。
六、公共用品用具采购、验收、出入库、储存记录。
七、公共用品用具(包括外洗物品)清洗、消毒、检测记录。
八、设备设施维护与卫生检查记录。
九、空气质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记录。
十、投诉与投诉处理记录。
十一、有关记录:包括场所自身检查与检测记录,培训考核记录,从业人员因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岗位记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记录等。
十二、有关证明:包括卫生设施设备及消毒设施设置情况。
各项档案应有工作记录,分类并有目录,专人管理,有关记录至少应保存三年。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三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境。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我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课程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所以本文中将案例教学限定在工商管理类课程范围内,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是: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商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重现现实场景,学生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通过讨论、问答等生生、师生互动的方式,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开展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学发展到现在,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也是很多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上也受到热捧,近40%的独立学院设置了会计学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安存红,2014)。基于独立学院和会计学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独立学院开展会计案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1.会计学课程和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首先,会计学概念和理论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已经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其次,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很多学科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实务性,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用技能。会计学的上述特点,使得会计学的部分原理、知识,以及相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无法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传授,因此,有必要对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而案例教学法对于锻炼学生实际会计技能、分析能力以及巩固和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符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是近几年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采用市场机制运作,相对于母体学校独立自主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寻求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创新的产物(何叶,2008)。独立学院教学区别于公立本科教学和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有所区别。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逼真的实际环境,与理论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在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同时契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3.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素质和要求。独立学院作为办学历史只有十余年甚至不足10年的新办高校,一般在三本批次招生,由于招生批次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三本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生源质量和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邹少军,2014)。案例教学法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利用团队合作、课堂展示、实战模拟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既让学生发挥操作和沟通特长,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又能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弥补其理论知识的不足,完善会计理论知识结构。
4.符合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计学教学应以会计基础知识和原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而案例教学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解决展开,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案例讨论和分析,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观点,相互沟通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既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过程,能满足目前以及未来市场对于会计人才需求,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会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调查对象,向该课程2015年1个学期开展案例教学法的202名本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2份,收回202份,回收率100%,剔除不完整信息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98%。
2.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教师访谈,经多次讨论明确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因素,主要从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素质、考核机制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设计案例框架。根据设计的框架,提出19个适合有效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具体项目进行调查。本研究问卷主要采用量表和文字叙述形式,其中量表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1分表示最低分,5分表示最高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我们将案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参与度以及考核机制的统计数据列示于表1。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案例与理论的密切程度、教师组织能力、教师的案例点评深度3个方面,学生的打分很高,超过60%的学生打5分,表示他们在这3个方面满意度最高。其中教师组织能力、教师点评深度属于教师因素,由此可以说明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认可度很高。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对独立学院的会计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可见,其案例教学效果整体比较理想,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认可程度较高,案例教学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务分析思维、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非常好的提升作用,说明其案例教学已达到期望的效果,这主要是源于案例教学过程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一,有目的地选择合适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有其自身优势,一刀切反而不利于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教学开展,因此,应该选择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其二,源于高质量的案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所选择案例与所涉及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所选案例的素材对启发学生思考有一定的作用,也促进了案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其三,教师因素对于案例效果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由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承担,这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案例选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教学点评等环节发挥教师的作用;同时,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设计,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独立学院会计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学生沟通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个性发展方面的提升效果还存在不足。这可能与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度不足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因此,要切实提升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思考:
1.全方位提高学生参与度。首先,需要从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入手,通过加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师的沟通和配合,及时监控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将学生总体学习情况反馈给案例教学课程任课教师,这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案例教学难易程度,使学生更有能力参与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其次,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关于如何参与案例教学的指导。第一,提前给学生提供案例教学的计划和说明书,并对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计划进行清晰的指导和说明,让学生尽早明确如何准备案例讨论;第二,设置三到四个详细且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重点准备和课堂讨论,同时设置详细的包含课前准备和课堂讨论的评分细则,也有助于学生更积极的参与案例教学;第三,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案例教学组织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适时对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给予认可,鼓励所有学生积极表达观点;第四,独立学院应加强对于案例教学的支持,对于采用案例教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应明确规定采用小班上课,给予课室、课时以及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2.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考核机制。笔者通过调查及研究发现,会计案例教学的考核机制仍不够完善,这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案例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建立更完备的综合考核机制,以有效激励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其一,改进案例教学评价模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监督和评分,小组内部分工应明确,实行“谁负责谁报告”机制,教师根据报告的内容、难易程度和现场表现等方面确定小组综合成绩。同时,小组成员在对各项评分细则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针对课前、课中讨论情况进行相互评价和打分,教师结合小组成绩和相互评分结果确定个人成绩。这样,既可以监督学生自觉参与案例讨论的完整过程,又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掌握程度;其二,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了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案例教学,学校应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明确案例教学的课时、学分,并提高案例教学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与案例教学并应取得相应考核成绩,以引导学生更重视案例教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四
发展广告学是研究广告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学科。这个学科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广告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广告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关于广告产业自身发展的研究,自以来,国内有非常多的学者关注,并已经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因而,研究广告产业自身发展的问题,目前需要由实入虚,在大量分散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理化和系统化,逐渐建立学科的理论框架;而研究广告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需要由虚入实,因为对广告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研究,虽然有一些学者在参与,但这些研究,多为在借鉴其他学科分析基础上的纯理论化的探讨。因而,这类研究应该更加增强现实的针对性,更多地进行实证性的研究,避免空洞化和普泛化。
本文是发展广告学关于广告产业自身发展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当广告产业系统性发展成为广告研究的核心问题的时候,如何建立一个分析框架,避免描述性的分析和感受式的闲谈,是广告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广告研究学科不断成熟和升级的关键。
对广告产业的界定,笔者基本认同刘传红及尹铁钢等的观点。刘传红认为,广告产业是“从事广告产品生产和提供广告服务的企业集合”,尹铁钢认为,“媒介和广告组织是广告产业构成中最重要的两个主体”。[2但刘传红认为,广告产业从功能来区分,服务业包括生产者服务业、分销服务、消费者服务和政府服务,生产者服务业指的是“那些为其它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因而广告业是“市场推动型的生产者服务业,从产品形态和性质来说属于创意性文化产业”。[3]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广告产业功能界定的窄化和对广告产品同一般文化产品区别的模糊化。广告产业的功能服务以生产者的为主,但政府部门、甚至一般的消费者也都广泛地利用广告产品。比如政府广告、分类广告等。实际上广告产品能够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的各个层靣。同时,虽然广告产品具有类文化产品的属性,要适应受众的心理特征,通过广告传播让受众关注和接受,但是,广告产品的生产根本上是受到广告主需求的制约。所以,广告产品并不是独立的文化产品。比如,电影的生产目的是直接供民众进行文化消费,而文化产品只是广告产品的一种包装,广告实际上是通过文化产品的形态来实现广告主对消费者或受众的营销传播。但必须强调的是,既然广告以文化产品的形态出现,不可避免地具有文化性。
笔者认为,广告产业是为各类广告主提供以广告产品为主要类型的营销传播服务的产业。其中广告媒介和各类广告服务企业是广告产业的主体。广告产业的发展服务于广告主的需求,归根到底是广告主的发展决定了广告产业的水平和规模,在这个意义上,广告产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高度的依附性;由于广告产品所具有的文化性,同时,在广告传播中所利用的传统媒体除了具有产业属性还具有特殊的事业属性,所以,广告产业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具有意识形态的相关性。
广告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如何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对广告产业进行科学的研究?笔者认为,不能直接搬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因为广告产业是依附性的服务行业,而且,影响广告产业发展的因素不仅是广告产业自身的因素,还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靣;同时,也不能套用发展经济学的框架和概念,因为发展经济学更多的是关注宏观经济问题,而广告业是一个具体的产业。但是,无论是产业经济学,还是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确实可以为广告产业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框架是在笔者长期关注研究基础上逐渐初步提炼出来的,在框架最后确立的过程中,受到了发展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制度、结构、要素的分析框架的启发,而在框架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广告学学术共同体的不断讨论使得这一框架又进一步完善。
发展经济学常用的制度、结构、要素一般用于分析宏观经济,比如发展经济学所强调的结构更多地关注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这些宏观的靣向,并且,动态的变化性在发展经济学中体现的并不突出。发展广告学关于广告产业发展的分析框架强调制度、市场、资本和公众这四个因素是同时存在的,对广告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同时更关注这四者随着产业发展的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复杂关系,并探究这四个因素如何形成一种合理的正向的能量,推动产业发展。进而,探究不断变化的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影响到广告产业中的公司和组织结构的发展。这四个因素之间关系的变化就导致广告产业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
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和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它是一个社会中所有制度安排的总和,同时任何制度安排都根植于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宏观方靣经济制度的影响,还需靣对每一次制度变迁对广告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和调整;与此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产业制度、政策以及传媒制度也对直接规定着广告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制度对广告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靣:一是制度对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性的推动力量;二是由于制度的缺席、制度的失误、制度的滞后或者制度的执行问题呈现出了一定制约性。对制度的推动性和制约性的研究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广告研究中所很少涉猎的。
诺斯认为,制度可以分为三大类或三个层次,即宪法秩序、制度安排和规范性行为准则。宪法秩序是第一类制度,它规定确立集体选择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是制定规则的规则。它包括“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基础的'一整套政治、社会和法律的基本规则”。难以变更,变化缓慢。第二类制度是指制度安排,这一类包括诺斯和奥克森的分类中所提到的操作规则。它包括法律、规章、社团和合同。第三类是指规范性行为准则。跟宪法秩序一样,这些行为准则也要比制度安排变化缓慢、难以更动。这一类的准则对于赋予宪法秩序和制度安排以合法性来说,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是它们为规范性研究社会提供了基础。规范性行为准则与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有关。
虽然诺斯把制度主要分成多种层靣,但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家更多地关注的是产权、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等微观问题,而且制度的变迁主要是市场自发完成的。对具体的中国的广告产业而言,这种分类只能借鉴。笔者认为,研究中国广告产业的制度问题,要了解中国的独特制度环境和广告产业的具体特性。
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而言,与广告产业相关的制度不是被关注的问题。因为宪法以及各种法律体系已经极为完善,产权制度非常成熟,广告业的交易制度按照市场的变化自行调整。对中国这类后发展国家而言,所有与广告业相关的制度几乎都是重新建立的,而到目前为止,各类制度仍然在不断调整。更进一步讲,中国的当代广告业就是通过行政手段推动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在市场中自发的诞生的。所以,研究中国广告产业的发展,制度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关于广告业的制度的问题,应该说有一些学者已经有所涉及。尤其在20后的广告产业研究热潮中,核心的问题就是发现了由于广告交易制度导致的发展模式问题,也就是广告代理制的问题。这是中国广告研究30年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但是,广告交易制度研究的意义在于初步发现了中国广告产业的制度问题。但广告交易制度只是广告业制度问题的一个方靣,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靣进行分析,既没有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也没有办法能够客观全靣地探讨中国广告产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色。
发展广告学所研究的影响广告业发展的制度问题,同发展经济学有所不同。首先,经典的发展经济学所讨论的制度,虽然强调是博弈,但是在制度的起源方靣更多的偏重于在市场的框架内形成。中国广告业的制度并不是在市场内自发形成的,而更多地是行政设计出来的。在这种行政驱动的制度设计过程中,中国原有的意识形态宣传制度和计划经济制度是基础,借鉴海外广告业的模式和经验是外因。或者说,早期中国的广告业的发展过程中,行政驱动力是发展的根本。某种意义上,广告产业首先是由行政驱动力推动萌发的。
其次,从制度的变化来看,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过程中,或者说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或行政的力量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与此同时,政府或行政的力量又同市场经济并不完全融合和对接。这个过程中始终充满了摩擦甚至对立。其中有利益的原因,也有原有的体制惰性的原因,还有在制度调整方靣的审慎的因素,更有人为失误的原因。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规则是有区别的。因而,至少到目前为止,制度的形成和制度的变迁肯定不完全是市场内生的。笔者认为,对后发展国家而言,社会的发展一直处于调整和实验的阶段,制度本来就应该不是市场内生的。因为任何与市场有关的制度同时又是整个社会大的系统的一部分。市场的发展是从属于社会大的系统.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五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政府在整合传统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正式启动的国家卫生计划,旨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自以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得到了普遍的开展,并取得巨大的公共健康成效。随着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向全人群覆盖,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逐年提高,项目工作内容也日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也正在成为基层卫生机构的'工作重心。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2]。本研究于6月—1月,通过对湖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找出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因素,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政策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本次调查以区(县)为单位,共抽取湖北省8个地级市的54个区(县),对抽中的区(县)范围内的相关卫生行政组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及相关医院的关键知情人进行问卷调查,每个机构由1~2名关键知情人进行问卷填写。本次调查共回收950份问卷,有效问卷868份,问卷有效率91.4%。1.2方法在阅读文献和专家咨询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实施的特征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4个方面:(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筹资与拨付情况;(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情况;(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情况;(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等。现场调查由湖北省卫计委组织,以函调方式完成。问卷逐级回收后交由课题组负责核对和整理。1.3质量控制问卷设计之前,进行专家咨询和文献查阅,设计内容考虑到地区特异性,以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此次调查由湖北省卫计委负责组织,以确保调查的严肃性;在问卷收集上来后,调查小组再逐一核对,以保证问卷无填写质量问题。1.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频数资料使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此次调查对象共包含868名关键知情人。调查对象来自城市卫生组织的有205人,占23.6%,来自农村的有663人,占76.4%;调查对象所在机构中,来自乡镇卫生院的最多,共663人,占76.4%,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人,占15.7%,另外,来自卫生行政组织的62人,占7.1%,其他7人,占0.8%;调查对象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0~、10~、20~30年,人数及占比分别为224(25.8%)、235(27.1%)、327(37.7%),大于30年的仅为82人,占9.5%;调查对象职务为乡镇卫生院负责人496人(57.1%)、城乡公共卫生科负责人232人(26.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89人(10.3%)、卫生行政人员51人(5.9%)。2.2经费管理2.2.1经费的筹资与拨付(表1)调查结果显示,70.1%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不够用,并且城市和农村回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认为经费不够用的比例更高;认为经费拨付方式合理的有740人,占85.2%,认为经费拨付周期合理的有647人,占74.5%;关于经费拨付渠道通畅情况,调查对象认为是通畅有815人,占93.9%;关于经费及时到位情况,有592人认为一般或者不及时,总共占68.3%,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经费拨付通畅性和及时性不够(p0.05);同时,有63.2%的认为经费是足额拨付的;而认为拨付给村卫生室或卫生服务站的经费需要制定最低比例的有437人,占50.4%。2.2.2经费的分配与使用(表2)调查结果显示,有84.3%的人认为经费支出是有依据的;认为将公卫经费作为职工工资发放不合理的人数有381人,占43.9%;而认为将公卫经费作为工作补助发放合理的有662人,占76.2%;73.2%的认为经费使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2.3绩效考核(表3)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绩效考核办法合理有761人,占87.7%,认为绩效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有779人,占89.8%;关于绩效考核和公卫经费拨付挂钩是严格执行还是有所变通的问题,75.7%的回答基本严格执行,17.2%的回答与部分经费挂钩,2.4%的回答只作为奖惩依据,4.7%的回答仅作为参考依据。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表4)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花费经费较多项目前五项分别为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占比分别为14.3%、13.7%、12.0%、11.7%、、10.6%;认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不好项目前五项分别为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占比分别为14.5%、14.2%、12.4%、9.7%、9.6%。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70.1%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不够用,经费不足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众多研究表明[3–4],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和居民卫生保健需求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随之增加,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偿标准偏低,不利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改善。因此,当地政府应该科学地测算补偿成本,为精确补偿提供证据,以弥补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消耗的实际成本,避免因资金短缺导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达标现象。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此次调查中,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调查对象认为经费不够用的比例更高。城市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普遍高于农村地区,这是由于城市地区的人力成本、消费水平以及卫生保健需求等高于农村地区导致的[4–5]。因此,在制定最低补偿标准的同时,要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城市地区经费补偿标准,以满足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认为经费拨付方式和拨付周期不够合理的均在15%以上,这说明经费拨付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经费拨付不合理,会导致经费滞留在财政单位,影响公共卫生经费运行的效率,而经费的延期拨付也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运行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6]。建议精简经费拨付流程,减少中间审批环节,缩短经费拨付周期,以提高经费拨付效率。其次,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经费的使用存在一些“乱象”,将经费用于人员工资发放也存在争议,这是由于经费的支出范围不明确导致的。建议出台全省统一的经费支出细则,明确界定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比例,制定基本公卫经费专账管理制度,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进行独立核算,以加强对这部分财政资金的财务管理。同时,设计将经费作为公共卫生专职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奖励及补助等发放比例,给基层卫生机构更多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去完成项目工作,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使用规范性和激励性[7–8]。通过1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花费经费较多前五项和完成不好项目前五项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慢性病、老年人、孕产妇及儿童管理是经费花费较多的项目,同时这些项目的工作完成情况也欠佳,调查结果与张德勇、梁小华等研究[9–10]大致相同。而且,虽然精神病管理花费经费不多,但完成情况却不好,这与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难度较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政府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偿标准的测算时,也应该进行各项目成本的测算,合理地制定各项目经费补偿比例[11],使经费向具有较高成本效益的项目倾斜,比如健康教育、计划免疫、孕产妇管理以及慢性病管理等,以期达到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另外,要根据当地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明确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实施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避免在实施过程中求大求全且浅尝辄止的问题[12]。此外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核标准和办法不够合理,考核结果与经费挂钩严格度不够等方面。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引导性和针对性,还要考虑地区特点的差异性。在考核体系建设中,要按照“分级授权,逐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上级考核机构、机构考核团队、团队考核个人的三级考核机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绩效考核的结果要严格与机构的经费拨付挂钩,机构内部要制定团队绩效考核办法,团队要细化个人绩效考核指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的绩效考核上,且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待遇挂钩,以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六
突发事件导致的公共危机,考验着政府的危机应对工作和应急法制,其间的许多经验教训值得重视,也促使人们对一些新的行政现象进行更细致深入的追踪观察思考,由此引起笔者对于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机关广泛采用的行政指导措施之特别关注。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导措施之实证考察。
笔者在研究行政指导的过程中曾一直认为,由于行政指导是一种柔软灵活的非权力强制性的行政方式,行政相对人是否听从行政指导由其自主选择决定,行政指导行为的效果是不确定的,故行政指导措施比较适用于常规状态下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在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情况下,政府自当采用权力强制性的行政指令措施(特别是行政强制措施)来强力应对危机,而不大适用行政指导措施。但反思己然过去的防治“非典”疫情的政府应对举措(尽管今年也有较小反复,却未构成重大危机,但同时又出现了禽流感等新的公共危机考验),可以看到,政府機关除采用大量的行政指令措施以外,实际上也采用了不少的行政指导措施。这出乎笔者的意料,也引起笔者的思考。
分析起来,在“非典”夕危机管理中采用的行政指导措施,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采用的行政指导措施,比较常见;另一类是与行政指令措施混合采用的行政指导措施,亦非仅见。这些行政指导措施中,有的是抽象行为,有的是具体行为。试举教科文卫方面若干事例略加考察:
单纯型行政指导事例之一:针对因公众普遍缺乏“非典”常识而出现群体恐慌的现象,国家卫生部曾于2003年4月29日发布公告,公布了《公众预防传染性“非典’夕型肺炎指导原则》,以引导公众的'行为选择,帮助其科学地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提高预防效果。单纯型行政指导事例之二:针对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官员的询问(问:“北京医疗水平较高,一旦澳大利亚在华京外使馆人员、商务人员患了“非典”是可否转移到北京医治?”,在2003年4月29日于北京召开的防治“非典”知识介绍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先生代表该局提出具体建议:如果京外驻华使馆人员在内的外籍人士(当然包括澳大利亚人士)患上“非典”,还是就地治疗、就地隔离为宜。单纯型行政指导事例之三:家住辽宁省的居民张健先生,2003年4月下旬在北京确诊为“非典”患者后于5月2日从医院出走,带着女友乘坐t11次列车又换乘出租车跑回辽阳灯塔市烨子镇矾盛村的家中。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机关在确认该病患身份并迅速采取防治“非典”的应急措施后,为准确掌握密切接触者线索,进一步做好隔离防治工作,专门写给该患者一封满怀关切、情真意诚的行政指导函,希望他积极配合政府找到一切和他接触过的人,以便控制疫情扩散,而没有采取强迫其开口的做法。张某读到该建议信后被深深感动,也深感懊悔,愿意接受指导者的建议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共同努力制止“非典”疫情在家乡进一步传播。这一具体行政指导措施收到了预期效果,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运用行政指导是行政理性的表现。
防控“非典”疫情等公共危机的政府应急工作中有许多经验教训警示人们:必须全面加强我国公共应急系统即危机管理系统(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系统)的建设,有效动员一切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来及时化解重大突发事件造成的公共危机。这里所说的“公共危机”,特指公共行政管理领域面临紧急状况而亚需作出重要决断、付出高额成本方能摆脱困境的情形,通常是一种对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严重困难关头,也是广义上的紧急状态。这里所说的“公共危机管理”,也称为“突发事件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特指公共危机的潜伏、爆发、控制、化解、修复、常态化等全过程中的政府应对机制。它主要解决如下问题:如何制定预案并有效监控、防御危机;如何化解、缓解和减少危机;如何准备、动员和调配资源;如何在危机过程中回应民众愿望、满足社会需求、维护公私利益;如何在危机过后恢复管理秩序、重建服务体系;等等。
综合上述三种情况来看,都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原则和规则的前提下,及时灵活地采取行政指导措施并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并与行政指令措施相配合,以丰富、改善和加强经济与社会管理,积极推动危机管理中预期行政目标的达成,从而保障个体利益、增进公共利益。这是行政民主化潮流下行政机关积极灵活地履行行政职责的表现,显然是必要、合理和正当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在重视形式合法性的前提下对实质合法性的一种追求。简言之,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背景下,无论有无行政作用法上的具体规定,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管理包括危机管理的实际需求适当运用行政指导措施,不仅不违背依法行政原则,而恰恰是“行政法上的法治原则的含义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而言,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危机管理中采用行政指导措施,不仅具有有效性,而且具有合法性,是符合行政理性的一种行为选择。反之,以形而上学的态度来处理如此复杂的特殊情况,难免会陷入行政非理性与行政高成本的泥淖。显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的其他公共危机的政府管理(例如突发自然灾害的行政应急管理),也可采用行政指导措施,其与行政指令措施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方法相配合,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
三、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导措施体现行政应急性原则。
由此可见,在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公共危机的情况下,政府机关采取应对举措时,可在符合立法精神和一般法律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危机管理的实际需要采取行政应急措施,而不必拘泥于常规措施,也不必顾虑于该行政应急措施有无行政作用法上的具体规定,以致捆住手脚无法应对危机。笔者认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采用行政指导措施,其中一部分是作为弱行为前置程序而采取的行政指导措施和没有行政作用法上具体规定的行政指导措施,以积极回应紧急情况下的行政管理实际需求,这与现代依法行政的要求并不矛盾,其行政法理基础在于它也符合当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行政应急性原则。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为保障重大公共利益和公民根本利益,维护经济与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可实施行政应急措施,其中既包括具有行政作用法上的具体规定的行为,也可包括一些没有具体法律依据甚至中断部分法律规范实施的行为;既可以对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加以限制或剥夺,也可以遵循较平常更为简易的紧急程序(当然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定授权和法律救济机制作为保障)。行政应急性原则改变了一般法律规范确定的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将重心向国家机关倾斜,授权政府在第一时间采取紧急处置手段,有助于及时迅速有效地控制公共危机事态的发展。它与法治原则二者并不冲突,在性质上属于法治原则在应付突发事件领域的个别化,这具体表现在行政应急性原则本身也为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提出了现实性、科学性、专属性、程序性等方面的要求,尤其是要求运用应急法律规范行政应急行为,公共危机安全管理措施须在行政法治的约束下展开。归根结底,行政应急性原则是在坚持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兼顾并侧重行政应急效率的实现,是法治原则指导下的规范应急,而并非突破法治原则的片面应急。行政应急性原则与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等原则共同构成了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处理公共危机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考量着政府应急处理能力,应该加强对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制定好行政指导措施。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就需要借鉴以往的公共危机管理事件处理方案,提前做好预案和防范措施,并通过大力实施行政指导来对各类措施进行规范,达到防患于未然,将各类公共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当突发公共危机时,也可以及时的控制并解决。
参考文献:
[1].莫于川.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指导措施引出的行政法学思考[j].法律适用,2004年10期.
[2].曹静晖.论公共危机管理中行政指导的实施[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曹静晖.危机管理中行政指导的基本价值、行为方式与推行策略[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4].梁永.论行政内部沟通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文档为doc格式。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钱包份额作为一种提升关系营销绩效的有效手段在实业界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西方学术界也已经研究多年。然而我国学术界对钱包的关注才刚刚开始。全面梳理与总结西方学者有关钱包份额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我国钱包份额方面的后续研究构建理论基础,同时能够指导我国企业的营销实践。文章首先对钱包份额的定义与提出、钱包份额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钱包份额的作用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对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在此基础上,对钱包的未来研究提出构想。
论文关键词:钱包份额,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收稿日期:
联系方式:email:cyfx311@。
电话:
邮寄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182号信箱,51。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八
1、为了加强中心所办公环境的卫生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中心所办公环境的卫生设施的设置、建设、管理、维护和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废弃物收运处理以及食堂的卫生管理。
3、凡在中心所工作的员工和外来人员,均应遵守本制度。
4、综合办公室为中心所环境卫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所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心所的有关室(窗口)都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5、环境卫生设施的开支经费由综合办公室报所长审批。
二、公共区域的清扫与保洁。
1、公共区域(包括主次干道、公共绿地、职工宿舍外环境等)的清扫与保洁,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安排本所人员进行。
2、统一使用的建筑物、会议室、宣传设施、公告栏、厕所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安排本所人员进行清扫与保洁。各室(窗口)使用的建筑物、办公室等,应当由室(窗口)自行负责保持清洁。
3、禁止在中心所随地倾倒、堆放垃圾,禁止随地吐痰和乱扔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废弃物。
4、公共走道及阶梯,至少每日清扫一次,并须采用适当方法减少灰尘的飞扬。偏僻地段,每周清扫一次,做到无垃圾、无积水、无死角。
5、排水沟应经常清除污秽,保持清洁畅通。
6、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设施,必须特别保持清洁,做到无异味、无污秽。
7、办公、生活区内的树木、花草须加强养护和整修,保持鲜活完好,不准损毁、攀摘或向绿化带抛弃垃圾,不准在办公区晾晒衣物。
1、各室(窗口)都要建立每日轮流清扫卫生的制度。
2、室内应保持整洁,做到地面无污垢、痰迹、烟蒂、纸屑;桌面、柜上、窗台上无灰尘、污迹,清洁、整齐,窗明几净。室内无蜘蛛网、无杂物。
3、室内不准许随便存放垃圾,应及时把垃圾倒入垃圾筐内。
4、办公室内办公用品、报纸等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存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个人生活用品应放在固定的抽屉和柜内。
5、室内禁止停放交通工具。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饮食卫生“五四”制。
2、食堂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综合办公室督导,炊事员包干负责,明确责任。
3、炊事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新上岗的炊事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简单考核后才能上岗。
4、食堂操作间和设施的布局应科学合理,避免生熟工序交叉污染。
5、操作间及其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每餐清扫,保持整洁,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
6、食堂门窗、沙窗无灰尘、油垢,玻璃明亮;墙壁、屋顶经常打扫,保持无蜘蛛网、无黑垢油污。
7、食堂的灶台、抽油烟机、工作台、放物架等应洁净,无油垢和污垢、异味。室内的灯具、电扇见本色。
8、各种饮具、用具(大小塑料菜筐、盆、帘子等)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炒菜、做饭的锅铲、铁瓢等工具一律不许放在地上或挪作它作。
10、各种蔬菜加工时,必须严格遵守一摘二洗三切配的程序进行。
11、凡洗完的各种蔬菜,不得有泥沙、杂物,用干净菜筐装好,存放架上,不允许中途落地。
12、待食用的菜肴、米饭,加盖防蝇、防尘罩。
13、炊事人员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帽,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
14、炊事员上班不准带戒子、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5、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16、食堂要配备消毒柜,使用的盆、碗、盘、碟、杯、筷等餐具都要实行严格的消毒制度,使用中的餐具必须每天消毒。消毒程序必须坚持“一洗、二清、三消毒”。
18、遵照各级爱委会有关灭鼠、灭蝇、灭蟑螂的安排和实际情况,按照技术要求在食堂内投放鼠药,喷洒药水,摆放夹鼠板,做到无蝇、无鼠、无蟑螂。
五、奖罚。
1、综合办公室要结合本所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卫生标准和卫生奖惩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对卫生做得好的室(窗口)和职工要表扬、奖励。尤其是食堂的卫生检查结果要与炊事员的工资挂钩,以促进食堂的食品卫生质量不断提高。
2、同时,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综合办公室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采取整改措施,并可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经济处罚。
文档为doc格式。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九
随着历史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它探讨内外环境以及社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制定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发生和流行对策,着眼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和维护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佳劳动和生活条件,保护劳动力以及增进人类健康。它是提高人类生命价值的科学和艺术。
1“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也指公众卫生,它涵盖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等所有和公众健康有关的内容,公共卫生的本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更多的是发现,而艺术更多的是创造。因为公共卫生的服务对象是人群,要使人群在服务对象中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离不开对客观世界中群体健康和疾病规律的发现(科学),也离不开主观世界的创造和表达(艺术),更离不开被服务对象的理解与感受。公共卫生它从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发展到以群体为中心的社区医学,具有以人为本,以群体人群为对象,以社区为基础,以政策为手段,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特点,已演变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严格说已不属于医学范畴;而预防医学则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不管它的外延多么广阔,社会性多强,其本质仍属于医学。公共卫生侧重于宏观调控,其工作内容除了疾病控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控制等与预防医学相重合的部分外,主要是卫生政策、卫生规划、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卫生经济、卫生工程等宏观调控为主。
在传统公共卫生领域,传染病防治是最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的范围和职能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如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的增加引发慢性非传染疾病,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性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甚至自杀、交通事故等为主的伤害也正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2公共卫生是社会的“集体行动”,不是个人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健康的因素除物质环境外,社会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要改变这些环境和行为因素,单靠卫生部门已难于胜任。因此,提出了新公共卫生的概念。其要素包括公平地获得有效的医疗保健,以社区参与为基础伙伴式健康公共政策以及部门间的合作,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明确了公共卫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公共卫生要综合治理影响群体健康的问题,涉及面广,个体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单枪匹马地去完成。因此公共卫生需要整个社区参与,有组织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只有从参与才能人人健康,才能使整个群体都能生存和发展。
公共卫生是社会的“集体活动”,不是个人行为,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生命和促进心理和躯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教育人们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提供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的服务,并建立一套社会机制来保证每个人都达到足以维护健康的生活标准。随着技术和社会价值的变化,公共卫生活动也发生相应变化。目前我国将公共卫生定义为,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卫生事业。通过国家和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培养公众健康素养,创建人人享有健康的机会和长寿权利。新公共卫生并没有摒弃传统公共卫生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强调了把改善物质和社会环境、个体预防和适宜的治疗结合起来,通过多部门的合作和社区的参与,在多种场所开展健康促进,从而实现公共卫生所肩负的使命。促进人群健康的新公共卫生的目标,部门合作和社区参与是其特色。最终目的是使公共卫生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新公共卫生与传统公共卫生的差别在于,传统公共卫生注重的是学术性,仅由公共卫生系统人员参与;新公共卫生则注重的工作实践为基础,政府制定主导性政策。并调动社会资源,如经费、人力、物力、信息等。开创多部门合作的局面,以影响当地群众参与的态度,创建有利实施工作的环境。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促进”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观念、理论、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其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健康促进”是鼓励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的健康,同时也鼓励政府和其他组织采取改善生活条件和使其更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作为一种个人拥有,而且是唯一一种可以与亲人和社会共同积累和分享的最宝贵财富和资源,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就一个社会来讲,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who指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重要社会目标”。健康也是一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健康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种互惠和互动的双赢关系。新公共卫生更强调是一种能力或资源,而不仅是一种状态。它可使人们共同追求某一目标,获得技能和教育。因此,在强调以健康为目标时,尤其要强调健康促进使人们适应,要贯注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理念确保人类健康。
3建立社会机制。
公共卫生是一项公共事业,属于国家和全体国民所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因为公共卫生是公共事业,所以无论是从宪法中的规定,理论上的阐述,还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各级政府都负有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不但领导着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决定着公共卫生对策的制定和国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也影响着社会对健康价值的和公共卫生理论的取向,以及国家对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许多影响公众健康的因素来自卫生系统以外的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也取决于社会发展以及各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因此,政府既要主导公共卫生,更要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公共卫生。全体国民都是公共卫生事业的主人公,公共卫生事业的兴衰直接关系着国民的健康水平,全体民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共卫生管理论文公共卫生的论文篇十
公共卫生管理学科是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之一,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法学、医院管理等分支学科。以社会、社区及其卫生机构、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学领域,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率和效益。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实际工作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理论、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卫生预防保健知识,能适应卫生行政机构、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能力,能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软件测试验收报告范文 软件测试验收标准及方法(八篇)
- 最新团队的力量励志演讲稿范文怎么写(汇总15篇)
- 歌词简单一点的英文歌 简单一点的英文歌曲(3篇)
- 工业与民用建筑类论文范本 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总结(八篇)
- 情感语录电台文案范本(实用16篇)
- 团员庆祝建团百年活动方案如何写 周年庆团建通知怎么写(八篇)
- 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论文(汇总8篇)
- 2023年防止返贫致贫工作总结实施方案(精选8篇)
- 2023年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演讲稿怎么写(通用11篇)
- 2023年我想对党说的话演讲稿我想对党说的话演讲稿2(模板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