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范文(大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3:36:08 |
  • ZTFB |
  • 9页

充实自己,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写总结时,要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以及自身的反思和改进。深入研读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你会发现写作的乐趣和技巧。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一

摘要在当前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在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及时进行治理和打击对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违法活动经济安全。

当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给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形势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明显放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大数量倒闭,失业人口猛增。同时,能源、矿产、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和国家财政税收具有较大的影响。据中国人民大学最近发布的有关统计报告预测,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将高达3600亿美元。

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领域的违法活动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因此及时进行预警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房地产领域易引发的各类经济违法活动。

据媒体分析,美国布什政府实施政策帮助中低收入者成为房屋拥有者为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利率,过低的利率直接刺激了民众的贷款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生活状况不稳定的民众通过银行贷款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而为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华尔街金融机构按揭贷款的流程变得日益简单,借贷标准变得名存实亡,2006年的美国房屋按揭贷款平均只有6%的首付款比率。这导致在贷款利率升高、住房价值贬值后,次贷危机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从我国情况来看,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4.8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8.4%;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占中长期贷款额的1/3以上。另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发放了大量以房产为抵押、不问贷款目的、不考虑还款来源的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动荡,就将给这些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同时,发生在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诈骗犯罪活动也屡见不鲜,给银行直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搞虚假按揭、虚假产权、多头贷款等手段,套取银行巨大资金。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采取一房多卖、虚构房产、非法集资等手段,套取群众的钱财。例如,今年9月4日,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福大房地产公司200多名融资客户因未按时获得利息,强行冲入吉首火车站,造成列车停驶。

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金融衍生产品滥用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将次贷证券化并产生担保债务凭证(cdo)。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并没有降低投资的风险,而且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表明,截止2007年底,美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值已超过300万亿美元,是美国2006年gdp的十几倍。

从这一问题思考,我们在鼓励金融业发展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否则,将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2006年11月,我国金融机构推出了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但是对开办这一业务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科技系统风险及客户适合度评估不足,风险日益突出。同时,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投资公司以代理境外机构为名非法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这类公司多以投资咨询、开办讲座为名,诱骗国内投资者从事互联网境外炒汇活动。今年6月12日,银监会正式叫停商业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再如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非法期货交易也屡禁不止。不仅在1998年公安机关侦办的新国大金融诈骗案中,台湾居民曹予飞等人就以欺骗手段进行虚假期货交易,吸收客户4121名,诈骗资金5.32亿元人民币。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融资融券交易既可放大盈利,亦可能加大亏损。为控制市场风险,要严格禁止未经批准的机构和个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严查各种非法的融资融券活动。

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经济违法活动。

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对涉及次贷危机的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资本公司展开调查,在已经公开的19起犯罪调查中,多家与次贷危机有牵连的公司涉嫌虚假账务、内部交易以及欺骗性销售的行为。另外,市值约为350亿欧元的法国第二大银行、欧元区第七大银行――兴业银行,去年发生的因雇员非法交易而遭受49亿欧元损失的巨额欺诈案尚未了结,今年又因投资美国次贷相关资产而被迫进行了21亿欧元的资产减计。美国纳斯达克原董事会主席麦道夫证券欺诈案不仅席卷欧美投资市场,还把韩、日金融巨头拖下水,还拖累了慈善机构。这些案例表明即使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西方经济社会,预防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的经济犯罪依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暴露出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的经济犯罪的问题。如2002年发生的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案,三任行长共侵占4.8亿美元。不法分子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利用承兑汇票、信用卡套现,骗取银行大量资金的案件也屡见不鲜。

四、次贷危机可能引发非法集资活动。

基于对经济下行担忧的增强,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准入条件将更为严格,贷大(客户、项目)、贷长(中长期贷款)的趋势重现,从紧的货币政策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较大的融资难度,从而可能引发高利贷和民间非法集资的重新兴起。如前述湖南湘西自治州参与民间集资的企业达92家,参与人数达5万多人,集资额达57亿元。另外,一些企业在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往往向“地下钱庄”高息融资或利用群众拥有闲散资金,有投资理财的需求,高息吸纳,这些方式不仅涉嫌非法经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等经济犯罪,而且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宏观调控难度。同时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即导致企业停产、倒闭,投资人受损,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等不稳定事端。目前,已出现多起企业老板抽资外逃的情况,应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吸收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有关教训,积极研究我国在金融危机下易引发的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政府的有关经济监管部门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统筹兼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保障公平、公开、正义,防范市场各种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的情报信息工作,制定工作预案,要进一步密切工商、税务、银监、公安等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形成防范和打击经济违法犯罪活动的整体合力,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二

摘要:近年来,因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金融市场虽然并未全面开放,但中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高达60%,因而中国对外出口国家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根据近期数据和以前经济危机的比较,对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中国今年经济相关情况。

面对近年来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在200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迅速。以下是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情况[1]:(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六年增产。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509万吨,增长5.0%。(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个百分点。(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38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1、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美欧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已经比较明显。其次,各国反向货币政策,使利差格局发生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2007年以来,美国步入降息周期。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将保持14个月的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调到4.75%,此后为缓解次债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分别在10月31日与12月11日将联邦基金利率各下调25个基点。2008年1月美联储在有史以来首次在8天之内连续大幅度降利75个和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3%。3月,美联储继续降息75个基点,至2.25%的三年最低点,4月30日再次调整为2%。最后,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风险也有所增加。此外,次债危机期间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更趋复杂,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灾后重建的需求拉动,使控制通胀的难度进一步加大[2]。

2、国内经济形势分析。首先,中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2009年增长8.7%,同时,偏快的经济增速得以减缓,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3]。其次,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gdp跑赢了cpi,而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物价涨幅都大大高于gdp的增幅。此外,财政收入增长,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顺差过大矛盾缓解,农业保持良好势头,都表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来说是好的。

但是,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考验。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在世界各国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cpi也一直冲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部分行业,如汽车、钢铁、建材、机械等,经营都出现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据有关统计,2008年一些地方已经有10%~20%的中小企业出现倒闭。部分领域投资增速下滑过快,出口下滑偏快,证券市场过度调整等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三、应对危机的措施。

危机总是层出不穷,借鉴以前危机处理的经验,对中国度过经济发展的危险期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借鉴作用出发,提出一些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这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资产价格上升形成了一定的泡沫经济,大量吸引短期国际资本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国际投机资金针对其经济金融中的漏洞开展了大规模的冲击,终于在1997年爆发了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了外部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加大,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困境。1998年下半年开始出口总额同比下降。加之当时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大量离岗人员,危机的冲击加大了就业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危机国家有相似之处,这种发展模式也受到怀疑,具体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1998年开始下降[4]。目前中国宏观环境与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不同在于:一是经济的外向度大大提高,对外需即进出口的依赖增加;二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时国有经济仍占中国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当前民营经济等的比重已大幅上升;三是房地产、汽车市场的变化。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房改政策的正式实施,商业银行开办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都对经济复苏起到了较大拉动作用。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增速将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低于刚过去的十年;汽车市场仍有较大潜力,但增速也将逐渐降低。总体来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将大于亚洲金融危机。借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应对对策,中国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政策,高调推出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货币调控转为宽松,目前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危机仍未结束,中国的应对将是长期的。未来政策选择一是要区别当前与前次危机的具体情况,二是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在解决即期问题的同时,从长远出发,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泡沫经济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失衡状况,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泡沫经济造成日本经济不景气,至今尚未完全脱离困境。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当时日本经济形势极为相似:一是经济增长率连续四年在10%以上;二是贸易顺差扩大,资本流动性过剩;三是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四是房地产价格超常上升。对此,我们应以日本的泡沫经济为戒,避免重蹈它的覆辙[5]。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警示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是稳健的,过度扩张或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今后,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需采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和加大窗口指导等措施,逐渐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完善中国的货币调控机制。其次,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乐观的预期使当时的日本人不断把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中国的股民对股市也有着“合理”的预期,认为股价下跌也只是暂时的调整、震荡,肯定还会回升。中国股市的各种制度尚不健全,投机盛行,这就决定了股市具有更强的心理特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和权威信息发布机构,有义务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理顺股市行业秩序,对股民进行正确的投资引导,减少投机行为。最后,规范房地产市场。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为防止产生房地产泡沫,必须进一步规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1)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运行情况的监管。严格规定金融部门向房地产贷款的比例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融资的比率,紧缩信贷总量。(2)严格审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条件,降低融资比率。加大对抵押物和信用担保方的核实力度,建立一套全面评估贷款方的风险监控体系。(3)严厉查处“官商勾结”的违法行为,如对低价出让土地、高价炒卖房地产等扰乱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要予以曝光,并严肃查处,谨防出现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寻租行为。

此外,出口方面中国目前经济外向度高,对外需依赖大,目前出口下降比较大,为扩大出口,可以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甚至人民币做一定程度的贬值。同时,实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保证出口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中国经济数据全文[eb/ol]。

[2]曲凤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影响[j]。国际贸易,2008,(6)。

[3]董春杰。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8,(12)。

[4]刘慧娜,甄亚丽。亚洲金融危机应对措施回顾与借鉴[j]。特区经济,2009,(10)。

[5]胡平。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警示[j]。经验与管理,2008,(5)。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三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新势头,是对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把握非公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矛盾问题对策。

一、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其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行政性垄断和政策制约现象的存在,仍妨碍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令难下行”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展开资源配置权的争夺,不仅妨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进入和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加剧了政策间的相互制约。

2、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第一,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虽然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金融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第三,一些执法和审计部门在观念上依然存在着所有制差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易程度和贷款出现坏账的法律追究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存在着对国企贷款出现坏账时不予追究、对私企贷款出现坏账时就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不公现象。在我国,98%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是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不动产少、企业资信度低等问题制约,其贷款要求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更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是“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且还将会继续影响和制约“十二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3、企业过多重视横向兼并与重组,注重做大而忽视做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的经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非公有制企业先追求做大、后重视做强的倾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多数得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横向兼并与重组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查结果表明,横向兼并与重组虽然有助于企业规避市场竞争风险,有助于企业规模的平面扩张、企业资本规模的简单广化,然而却无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实质性提升和企业资本的根本性深化。

二、现阶段推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1、转变观念,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破行政垄断,消除政策之间相互制约。要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已颁布实施的有关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和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使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进一步排除企业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切实保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参与、平等竞争的良性竞争格局。

2、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机制这一中心,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和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进程,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健全优化财务制度,提升这类企业的融资能力。

3、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其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要引导家族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决策机制和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鼓励家族企业实行产权结构改造,重点是对引导家族企业积极建立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并且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非公中小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走出家族企业的发展“瓶颈”,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

4、采取措施大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靠纵向兼并和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以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企业应该变更先做大后做强的观念,应该先做强再做大,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则可以实现首先做强然后再做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纵向兼并和重组,特别是鼓励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着力开展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和价值链高端的兼并和重组。通过此种类型的兼并和重组推动企业产出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产业之间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发展与扩张路径。当然,在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探究企业规模扩张的适度边界,以避免企业借兼并与重组的机会谋求经济垄断形成新的超经济力量,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造成新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年5月。

[2]刘迎秋赵三英余慧倩:《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10年5月第3期(总177期)。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四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经济金融问题的冲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冲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才持久。在实际中,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采用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中国近年的经济情况:

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2011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但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近来,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通胀趋势。2011年,一项面向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占73%)或已经非常严重(占15%左右)。这折射出当前大家对通胀有着相当普遍的感受和担忧。该调查同时显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胀已经是个严重问题,但并不主张将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二、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金融问题时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在政策方面。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在20xx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后果是,在保持了gdp增速同时,也带来货币存量的过快增长。20xx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34.63%。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率。面对通胀压力,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主张,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么如何认识通胀预期,如何认识预期对现实通胀的传导机制,以及用什么政策工具来管理通胀预期,就显得尤为重要。20xx年7月份以后,中央人民银行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适时调整了纺织品、服装等出口的退税率。10月下旬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不断加重的情况,又及时地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为坚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连续出台了扶持稳定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二)在制度改革方面。

20xx年,我国全国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被认为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标志性的一项改革内容。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在进一步推进,在企业改革方面,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在继续深化,电信业通过合并调整,形成了三家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航空工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铁路投资趋向多元化,在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方面,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暂用条例,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稳步进行,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制度得劲一部完善。调整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发挥了作用。

三、建议和结论。

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

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最后,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情况下,有一个股权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的结合点,使得企业总的资金成本最小。

3.2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确定要进行融资进行新项目的投产时,应当科学、合理地评价分析各个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融多少资,以何种方式、何种比率进行融资。在所能筹得资金的范围内,分析项目的收益率以及可分割性,确定各项目投入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受益的最大化。

3.3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通过举债经营,都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为企业确定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及其数值。常用的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做到实时监控,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时为企业经营融资活动作出调整改进,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做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长期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负债经营有良好的把握。合理的规划自己资金的来源与用途,方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五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局今年1—9月份以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和“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会议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科学发展,上下一心,开拓创新,狠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及各项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泗城总体规划修编方案顺利通过宿州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已提交市政府审批。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方案已初步完成,同时,完成1个乡镇的总体规划、6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并完成消防队、新水厂等选址工作。

刘圩路、阀南路西段、建材东路3条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及阀南路西段拆迁工作已完成,其中,对刘圩路、阀南路西段采用bt方式,由江苏苏润建设集团无锡分公司承建,目前石粮河桥建设工程过半。

1、重点地块拆迁工作。1—9月,全县共完成拆迁面积8万平方米。

2、规模小区建设。规模小区在建工程施工总面积80万平方米,已竣工32万平方米。

3、安置小区暨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安置小区及廉租房开工36幢,在建工程近10万平方米,现已封顶12幢共3万多平方米。

1、自来水管网建设。新铺供水管网4公里,新打深水井5眼;完成自来水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项目批复及选址,正在进行征地。

2、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污水管网铺设约10公里,2座污水提升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3、“三馆”等工程建设。博物馆、展览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馆”工程主体已竣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施工。清水湾公园、图书馆、档案馆等正在进行前期规划编制。垃圾处理厂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前期初步设计。

1—9月份共签约项目5个、开工项目5个,协议项目2个,签约项目资金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余万元。

我局1—9月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重点工程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进度不理想;二是拆迁工作因资金、市场、开发商不配合等因素,拆迁难度逐渐增大。三是一些工程及项目因土地未征用,而无法实施。

一是加快安置小区建设进度。力争12月24日前完成1.5万平方米廉租房及安置房一期工程建设,同时,加快二期开工安置小区工程建设,保证按工期在明年四月底前全部按期交付。

二是加快“三馆”工程施工进度。11月前完成内外装饰装修和配套设施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始布展,春节前开放试运行。

三是加强资金筹措。待阀南路西段土地征用后,加大道路建设力度。

四是完成县消防大队新址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五是加大拆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拆迁政策、法规宣传,争取社会对拆迁工作的支持、配合;同时,进一步发挥两种强制措施的积极效果,积极与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努力形成法律威慑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六是加快“两网”建设进度。年底前完成自来水及污水管网铺设任务,同时加强协调完成新水厂征地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前期设计工作。

七是加快规模小区施工进度。督促各施工单位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年底竣工工程突破50万平方米。

八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1—9月中我局各项工作虽然推进较为顺利,但与全县经济会议要求和城市建设工作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系统分析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查找差距,制定措施,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实施90天突击攻坚战,力争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70%的粮食来自灌溉农业,增加可灌溉耕地面积,提高灌溉耕地的土地生产率,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和乡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自农村改革以来,农田水利领域的改革亦突飞猛进。然而,从近年我国种植农业频遭旱灾这一结果来看,已有的农田水利制度改革在许多方面并不成功。基于此,对当前农田水利的若干政策进行总结与反思,对于完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田水利的市场化改革。

1、农田水利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自1980年代初以来,农田水利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推进市场化,不断提高农业用水的市场化程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对水利工程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与隶属的事业单位脱钩,这方面的改革起始于1980年代初,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启动的。1981年国家农委批转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加强农田水利工作责任制的报告》,要求对各类水利工程实行承包责任制。1985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开展综合经营问题的报告》指出:“全国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要实行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由主管部门商情财政部门对水利管理单位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办法。各级主管部门对所属水利工程单位逐个落实工程安全,调度运用,综合经营等方面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与之签订经费包干、经营承包合同。增收节支获得的效益,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利益挂钩,使其有责、有权、有利”,到1990年代初,水利工程单位与隶属的事业单位脱钩改革全部完成,水利工程单位转制为企业化经营。(徐小青,)第二、推动农田水利收费制度改革。经过企业化改制的水管单位,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不得不将原先主要是公益性的服务转变为成本核算基础上的经营性收费。为此,1985年国务院发布《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明确水费是水利工程单位的主要收入。1990年,水利部、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通知精神发布的相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水费标准。水费制度改革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水价不断攀升,二是农业水费转为经营性收费项目。前者意味着国家将水利工程的管理成本转嫁到农民,后者意味着水利工程单位进一步与政府脱钩,转变为市场经济主体。第三、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变更水利设施的产权或使用权,以此来盘活水利资产,缓和水利经费的紧张局面。据统计,截止底,在全国现有的1600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中,已有264万处进行了产权制度变革,其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39万处,进行拍卖的37万处,租赁的19万处,承包出去的169万处。(林万龙,)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划定了不同类型水管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农田水利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2、市场化改革的局限。

市场化取向的农田水利改革,其着眼点在水利工程本身的经营机制上,忽视了这一机制得以运行的其他相关条件,从而使这种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遭遇到难以避免的尴尬。因为农业用水市场的建立除了水利工程单位要转变经营机制外,它还需要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目前,至少就买方来说尚不能算是合格的一极。卖方若想通过市场经营来维持自身生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水能卖出去,二是卖水的钱能及时收上来。就前者,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而且农户还有许多替代性选择,经营者完全无法预测;就后者,水利工程单位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不要说农户是否合作放水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即使放水,收费成本也会高得让水利工程单位难以忍受。据笔者调查,许多水利工程经过市场化改制后,由于乡村组织的退出和农民合作灌溉的瓦解,其有效灌溉面积正在不断萎缩,甚至在干旱时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罗兴佐,;罗兴佐,;罗兴佐,)。

二、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的“一事一议”制度。

1、“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就是农民以村为单位,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与村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公共品供给,由村民决定是否修建某个公共工程,修建在何处,如何修建,并由村民民主管理由“一事一议”筹借的资金。

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条例》,并于1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确定了筹资筹劳必须遵循“村民自愿、村民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民主决定、程序规范、使用公开”的原则,所筹资金和劳务必须“用于本村范围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等集体公益事业,并符合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使用事项”。《条例》还同时规定了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一事一议”的程序、所筹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安徽省“一事一议”制度的创新与实践为其他省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了参考。如湖北省制定的《湖北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暂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收费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大量借鉴了安徽省的规定和做法。因此,可以认为,作为税费改革的―项重要配套措施,“一事一议”在全国各地具有相同的政策意蕴,即希望通过村级民主方式解决诸如农田水利等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2、“一事一议”制度的现实困境。

自20安徽在全省实施“一事一议”,至目前“一事一议”作为全国农村公共品筹资的基本制度被推行,“一事一议”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一事一议”筹资费人均仅1.6元,按人均筹资15元的上限和议办一事匡算,真正开展了“一事一议”的行政村的比例,只有10%多一点。调查同时显示,筹资并没有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一事一议”的广泛推行而增加,与2003年的1.8元相比,20人均筹资反而下降了12.9%。即使是试点省的安徽,村级公益事业的兴办状况也不尽人意,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地方根本就没有真正开展“一事一议”。可见,“一事一议”试图通过村级民主的方式来达到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致使许多本应开展的村内生产公益事业出现了停滞局面,路破、桥断、树倒、渠塌,在当前的'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黄坚,2006)。

之所以以“一事一议”来替代以前由乡村组织统筹共同生产费和农民“两工”(义务工、积累工)制度,是为了控制乡村组织借统筹共同生产费和农民“两工”而搭车收费,从而加重农民负担。“一事一议”的好处是因为目标(“一事”)明确,而使乡村组织不能挪用经费,但“一事一议”最大的难题是:如果有村民不同意大多数村民“一议”的决策,或者虽然赞同“一议”的决策,却不愿意出钱,乡村组织是否可以强制向不缴费的农民收钱,及是否有强制的手段。

简单地说,因为农田水利供给的社区内筹资,需克服社区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就需要社区范围的“一事一议”具有强制力。而恰恰取消农业税后的“一事一议”制度,事实上并没有赋予多数人决定的法律和行政强制力,从而无法解决少数人拒绝缴费的难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流动频繁,村庄共同体正在快速解体,村庄舆论力量越来越不足以克服村庄水利供给中少数人搭便车的难题。因此,离开了带有公权力性质的法律或行政强制力,农田水利及其他公共品供给中的“一事一议”制度,很难真正有效地实施下去。

三、农业灌溉组织的农民用水协会。

1、“农户用水协会”制度设计。

“农户用水协会”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试图在乡村组织以外建立的非行政性农田水利的组织制度。

早在20国办转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央一号文件又指出“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2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再次指出“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加强用水户协会建设的重要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将组织农户用水协会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原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冯广志认为,小型农村水利改革“要以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原则,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所有权,是小型农村水利体制改革的核心。(冯广志,)。

之所以国家希望通过农户用水协会这类社会性而非行政性的组织,来解决农田水利供给中的搭便车难题,是因为之前正是因为乡村组织的行政性,使乡村组织借农田水利供给,而搭车收取了很多不该收的税费,做了很多不该做也做不好的事情。正如冯广志所担心:首先,乡政府不行,因为它是政权组织。政府包办农村水利,容易使农民或者产生依赖心理,或者产生对立情绪。其次,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小组或村委会,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行“集体”职责,村内工程按“一事一议”原则协商办理,但它毕竟不是管水组织。(冯广志,2001)行政性背后有公权力的基础,公权力使乡村组织收费具有强制力。乡村组织的行政性及强制力,是农村税费改革前加重农民负担的罪魁祸首。正是因为乡村组织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容易出现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税费改革的制度安排要求,乡村组织退出农村共同生产环节的事务。

但是,农村水利与乡村组织的地域性有关系,它是建筑在土地上的公共设施,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从而使私人供给不可行。在缺少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建设这类公共设施,需要由社区来组织其供给。这正是为什么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的制度设计中,要强调建设社区组织的原因。

非行政性社区性组织的好处是,因其非行政性,其权力是私权力,这种社区合作组织就不能强迫社区成员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这样的以自愿为基础的合作,就可以达成最好的公共品供给均衡状态。但也正是因为非行政性社区组织私权力的性质,社区组织不能强制社区内成员的行为,从而使“少数”不去服从“多数”时,虽然是民主的水利供给决策,也没有办法实施。最终,在缺少公共财政基础上的水利供给时,农村社区也无力供给水利,从而使农村水利供给水平远远低于理想状态,并因此极大地损失了农民潜在的公共性收益。

2、“农户用水协会”制度的局限。

农村水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务,仅就农田灌溉来说,就可以作以下一些划分,这些划分出来的不同类型的水利,具有相当不同的性质。从水利设施的受益范围来讲,有大中型水利设施、小型水利设施和微型水利设施。从水利设施本身的特征来讲,有排涝设施和抗旱设施之分。排涝设施往往因为外部性极强,而具有较抗旱设施更多的公共品特征。不能排涝,往往是所有农田受淹,而不能抗旱时,则可能只是水源条件更差的农田先被旱死。从水利设施使用的精细程度来讲,有漫灌、渠灌、管道灌溉,有过水灌溉、非过水灌溉。从农作物本身的特性讲,有需水量相对较少的旱作物灌溉,和需水量较大的水稻作物灌溉。从不同水利设施的关系来讲,有大中型水利设施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或相关抵消关系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农村水利,可以对应有不同的解决农田灌溉的办法。对于北方旱作物基础上的农田灌溉,因为缺少地表水,农作物灌溉依赖于深井,且旱作物需水量较水稻作物少,就使得北方旱作区可以通过打深井来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这样,对于北方旱作区来讲,解决农田灌溉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筹措到足够的用于打机井的钱及如何解决机井的维护和使用问题。机井灌溉因为可以通过管道或较好的毛渠,将不交费的农户排除在灌溉受益的范围之外,而可以防止搭便车,并因此克服了农村水利中普遍存在的作为公共品的难题。

正是因为旱作物需水量较少,深井灌溉可以排除搭便车行为,而使北方旱作区的农田灌溉具有了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从而使北方旱作区的水利可能通过市场化的改革,解决农田灌溉的困境。也使农户可能基于利益,而组织起来建立用水合作组织。事实上,水利部门所列举的成功的农户用水合作组织,大多是北方旱作区的例子。

而在南方水稻灌区,因为水稻用水量大,一般的水利设施无法解决灌溉中的搭便车行为,即在农田灌溉中,一些农户的灌溉无法阻止另一些不交费农户的受益,例如,从大中型水利设施放水灌溉,一些农户的农田在水渠边上,即使这些农户不缴费,他们的农田也可以得到灌溉(水渠渗漏或漫溢),这样,就总会出现不缴费的农户。一户不缴费,就会带动10户乃至更多户不缴费,最终,农户不再能够从大中型水利设施中得到灌溉。因为大中型设施灌溉所具有的“效用不可分性”和“消费非排他性”,而致完全依赖自愿的灌溉解体。

农户用水协会在解决一些可以克服搭便车行为的农田灌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即对于那些可以排他、共同享用的收费物品,可以通过市场化和农户用水协会来解决。但市场化及农户用水协会,只能解决那些可以排他、共同享用的收费物品供给的难题,却并不能解决所有水利供给的困境。

四、结语。

以上对当前若干农田水利政策的反思基于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归纳起来看,当前的农田水利政策之所以在实践中没有发挥出好的效益,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制度缺乏相应的实施基础,因此,构建合理、有效的农田水利制度必须从当下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忌用想象代替现实。笔者以为,当前农田水利制度改革的深化,既要跳出单一的或国家、或市场、或村庄的简单化设想,又要避免抽象地将国家、市场、村庄三者笼统地合在一起,而应从农田水利的特性、乡村社会的性质、国家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这些基本前提出发,在国家、市场、村庄三者中寻找最佳的结合方式。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七

建筑设计向来与艺术密不可分,尤其现在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要美观舒适才能符合现代人对建筑的需求,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建筑艺术设计的趋势。

《建筑设计管理》的宗旨是以建筑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为核心,坚持科学与严谨的原则,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围绕为勘察设计和建筑企业改革与发展,面向基层,注重实用,全方位、多视角触及建筑领域,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和交流建筑企业改革与管理、建筑设计与技术、建筑施工与材料等方面的新成就、新经验、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推介管理经验与技术成果,探索建筑业建康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和发展服务,为广大建筑业职工和读者服务。

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物不仅仅给人以舒适的享受,而且像音乐一样更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就环境保护而言,人们提出了“绿色建筑”,它包括美观舒适,采光通风,环境污染,噪音隔声,保温隔热,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等等。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

一、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建筑设计是在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个体设计两部分。

二、建筑艺术设计及设计原则。

建筑艺术形象也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它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型、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建筑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光影变化等综合因素所创造的综合艺术效果。建筑构造设计处处都应考虑经济合理,在选用材料上应就地取材,注意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材料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造价。

设计思维的创造性与个性化。建筑的`个性,不仅来自于其形式,而且要在满足其使用功能需要的基础上,符合使用的个性和审美要求,通过把人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客观化,创造一个具有文化意味的人性化的空间,使建筑以及和建筑相关的一切都带有人格的力量。个性化设计内涵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性关怀的一个表现。

建筑设计原则有:整体性设计原则,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联系性设计原则,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设计原则,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有序性设计原则,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包的结构关系。而且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结构性设计原则,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是性能的载体,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最优化设计原则,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当前建筑设计的走向。

1、自然环保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2、民族风情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在日本,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去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菜室及商店装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日本的建筑设计风格给人以“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的印象。

3、个性多样化。

当今,提倡人性和个性化已成为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结合室内环境的总体装饰风格,充分利用各种不同装饰所显现出的不同性格特色和文化的内涵,使静态、单纯、冷漠的室内空间,变成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和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这将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极具乐趣的事情。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四、结语。

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着主导和先行的作用,应考虑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要求建筑师认真学习和贯彻建筑方针政策,正确学习掌握建筑标准,同时要具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设计不同于绘画创作,也与工艺美术有着本质区别,这是对因为设计是对于社会文化的积极参与,是与物化同步的过程.设计的意识往往萌发于器物出现之前,而工艺美术是在器物出现之后的装饰,因此一个设计家的设计观念是创造新的明标志,是随着历史的步伐不断进步的。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卷入一场浩劫,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企业濒临倒闭,社会失业人数增加,经济水平下降。此次金融危机持续了5年,其影响规模巨大,以至于众多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百年难得一遇,我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改善经济,虽然近几年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依旧在动荡中前行。根据以往经济发展规律,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在二次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我们总说它的突出变化是周期缩短,原来7、8年一次,后来5、6年一次,3、4年一次,甚至是2、3年一次。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都开始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比如美国、欧洲、日本等,而中国的经济结构本来就没法和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截至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还不是很合理,这也是中国经济在前进中充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gdp增速持续回落。

2011年我国gdp为473104亿元,2012年我国gdp为519322亿元,2013年我国gdp为588019亿元,2014年我国gdp为635061亿元,可以看出2011-2014年我国gdp整体呈上涨趋势,但增长速度持续下滑,2013年gdp增速为7.7%,2014年下滑为7.3%。虽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gdp整体水平还是很乐观的,2014年我国gdp水平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这一结果虽然比美国要晚上13年,但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截至2014年,我国和美国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国家gdp超过了10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一半;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约为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两倍,经济总量已于超过了整个欧元区;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将意味着与美国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2014年的gdp增长速度的预测分别为7.5%和7.7%,由于近几年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回落,2014年的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高,而是相对2013年有所下滑。

(三)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研究相当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探讨各研究者都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有的认为经济运行规律呈v字型,有的认为呈w字型,有的又认为是呈l字型,但无论呈现何种规律,都持同一种观点,就是我国经济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呈v字型,就是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1%下滑到6%,未来还是会从6%上升至11%,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调控使得经济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

然而,我国经济的发展除了带有周期性规律之外,还呈现结构性发展特点,并且这种特点的影响程度还超过了周期性特点。正如事态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中国的经济亦是如此,会有发展初期,成熟期、发展期等结构,经济增长也不例外,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而言,经济增长处于中速增长状态。

二、中国财政政策的配置。

(一)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操作的“主攻手”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宜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具体的货币政策今年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高于去年,货币供大于求,理论上会导致利率下降,物价上涨,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这种扩张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却比以往下降了,这是因为政府在控制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两者之间中和了。这说明,财政政策对经济格局的发展相对往年有所增长。因此,2014年,国家在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时,要考虑到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度有所增长,要合理使用。

(二)补赤、减税、扩支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支点。

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疑就是降低税收或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相比增加政府支出带来的扩张效益要小些,并且二者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方式也是不同的。降低税收,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投资的部分更多的是转移到市场而非政府,可以减少政府粗放型投资。政府的税收来自企业和个人,个人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的缴税类型主要是流转税和间接税,政府在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降低税收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税收结构,明确哪些税收该减,减税方面企业和个人减税比例多少更为合适,能更有效地影响经济,这都是政府实施减税政策所要顾及的。

增加政府支出在传统宏观调控政策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今年相比往年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经济形式和政策布局发生了变化。今年,在政府支出方面做出了严厉调整,要求各级政府要勤俭节约,严惩贪污受贿官员,将政府支持用于利民、惠民项目之上,增加对人民群众的补贴,通过法律制裁的强制手段降低贪污受贿带来的政府支出的流失。2013~2014年,政府扩大支出的重点主要是民生方面主要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这说明,政府将政府支出重点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供社会保障方面,这种政府支出的增加是从两方面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政府直接增加政府支出,另一方面,通过缩减政府开支间接性增加政府对社会的支持,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分析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虽然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一直处在复苏阶段,但整体而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是逐渐增长的,中国经济在动荡中前行,gdp逐年增长,每年都有一定突破,只是gdp增速持续回落,另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针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式,结合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实施的是扩张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

参考文献。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九

20xx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xx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经济下滑,但不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成果显著。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xx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对三农的政策力度加强,粮食增产增收,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6~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上升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二、20xx年经济增长展望。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xx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前景值得乐观,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xx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所以要继续扩大内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20xx年,发达经济实体基本不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任何贡献,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贡献。”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四万亿投资计划等,这些政策实施好了,预计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xx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xx年的11.1%减速为?10.2%。?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xx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xx年的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xx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开放导报,2009,(1)。

[2]胡锦涛。在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9.1.

[3]余永定。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飞速状态,随着经济一年一年的大脚步迈进也奠基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名族复兴。回望改革开放六十几年的过去,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一的农业大国发展到轻工业,又由轻工业慢慢渐变到重工业,到现在的工业多重化,经济多样化。中国经济形势四个基本“没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关键词:经济多样化。

正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经济崩溃等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全球大环境下,我国尚能踏着稳定的步伐在危机大环境下发展前进。我国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向多元化的经济体系迈进,并保持稳定发展。

一、中国经济四“没有变”。

实发展议程。要富国必先富民,这是古人留下来的经验。第四、坚持推进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根本目的,是使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从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最后习近平主席还提出来了五个“注重”。我们将更加注重效益治疗,创新驱动,公平公正,绿色发展,对外开放。

二、近年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

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的,是国际经济周期的因素造成的。从中我们能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历啦长时间的增长所留下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大环境的衰败。我国的经济在此还是保持性很高的。根据查文献,在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很慢,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回归到正轨上,在这条经济列车上,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定会收到这些国家的影响,导致增速下降。但是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比较当中我国的生产劳动力还是很发达的,需要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增长就必须深化改革,消除双轨制遗留下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消除腐败等影响经济秩序、社会稳定的问题,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落定中新政府的第三个工业园区于西南重庆,这也将会增加内陆地区尤其西南地区的发展。也将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工程添色添彩。

三、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11日在北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明确的确定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并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今与往后的中国经济大逻辑。我们以此从九大趋势来了解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从消费需求来看,过去我国的消费方向是明显模仿式的,什么东西火啦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消费,我们应该树立争取的价值观,会议提出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解放人民的购买力。

出口国际收支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产量日益降低,拉低经济发展,应选择新方向把出口经济握紧,使出口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四,从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长期困扰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业需求的减少,使其供大于求。智能型,小型产业,新兴产业,微型企业将会在增长经济发展的路上起重要地位。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廉价劳动力是很大的优势,但是现在人口日益老年化,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很大的问题。往后应当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六,从市场竞争来看,过去主要是价格的竞争与数量的扩张,现在正在逐步的转型向质量型,市场统一,改变久市场竞争的坏习惯,加快形成透明,有序的市场大环境。七,从环境约束看,过去的发展占用环境很大,现正在向更加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八,从经济风险累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各类经济风险逐步显现化,但是要化解这些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政策刺激应经不在那么明显,应全面调控与配置,进行科学的分配。从这九点了解到国家对于经济的新风标已经树立我们应该把握新常态的趋势变化去了解我国的经济。

四、唱空中国经济?你错了。

主发现,每逢我国有重大政治会议召开之际,境外一些机构总会发表一些中国经济将崩溃的谬论,并且夸大的大肆唱空中国经济,而且这些谬论如出一辙,毫无依据与新意。例如2013年外境机构判定中国经济将很难增长,结果下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速度达到百分7.8,实现了止跌回升。我国经济学家发表“不要听信境外唱衰中国论调,他们并不掌握中国的情况”。在这些谬论下,我国经济用事实实力的反驳啊境外的唱衰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相信国家经济调控,用事实去验证理论,不要轻信对中国的经济谬论,坚信我国经济正在大步的迈进中。中国经济已骤然成为啦时间经济列车的最重要支撑部分,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将引起世界的关注。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一

我国的人口政策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仅1962―1973年的婴儿潮时期,我国每年维持着2400~2700万的生育人口,这12年中国的出生人口达3.14亿,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当时为解决人口增长对于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的不利影响,我国开始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0年的11.87‰下降至2010年的4.79‰。计划生育政策曾在一定历史时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我国开始面临一系列的人口问题。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8.9%,超过了7%的临界水平,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带来我国劳动力锐减,社会抚养压力增加,人口红利消失,长期经济下行等诸多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2011年我国各地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是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仍然只有1.4。为进一步解决此问题,2015年10月,我国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从2https:///016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同时,生育一孩或两孩的夫妻均可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利于进一步提升国民生育意愿。

全面二孩政策对于中国经济影响深远。一方面,有助于为未来补充提供新生劳动力,降低长期生产成本,维持正常的人口结构,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婴儿潮将带来新的行业机会。适逢中国处于消费转型的时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在从出口和政府投资向居民消费转型,这样的时代背景也放大了全面二孩政策对于消费行业的刺激水平。

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1补充高素质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发展经济学的学者普遍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由人口、技术、制度等因素决定。人口总量大的国家具有较为廉价的生产要素,社会生产成本较低,经济具有竞争优势。中国始于21世纪初的较长时间的经济腾飞正是建立在人口红利的基础之上的。1962―1973年是中国的婴儿潮阶段,三年自然灾害后修生养息带来了大量的新增人口。到了21世纪初期,这些新增人口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但是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正在出现缺口,东南沿海各地已出现了用工荒等现象。如果不转变人口政策,中国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渐枯竭。根据测算,2036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降至8亿人以下,而如果放开二孩政策,劳动年龄人口在2048年才降至8亿人以下。

2.2减轻社会长期抚养压力。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两个青年人要抚养四个老人,我国社保基金将面临收支难以平衡的问题。据统计,2014年我国四项社会保险当期结余了近6000亿元,尚能维持收支平衡,但是2014年社保基金收入的增速仅为10%,而过去这一增速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未来面临着较大的抚养压力。根据测算,如果不放开生育政策,2050年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34.5%,如果全面放开二孩政策,2050年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9.9%,这将有助于减轻社会长期抚养负担。

宏观经济学里,经济增长由居民消费、政府投资、出口和民间投资拉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市场增速低迷。同时,我国政府投资过量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社会无法消化过量产能。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压力。而全面二孩政策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根据测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每年将带来新增消费达1200~1600亿元,这将有效将目前高企的国民储蓄转化为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3对于细分行业的影响。

3.1地产行业。

居民对于房地产的需求包括居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其中居住性需求由20~44岁青年群体的人口数量决定。放开二孩政策将在长期内增加房地产需求。根据测算,如果全面放开二孩,那么在2050年,20~44岁的人口比例将比不放开二孩时增加4%,增加规模达到1.28亿人。这部分新增人口将使房地产行业直接受益。而从短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也会对地产行业的需求有结构性影响。该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包括户型大小、功能设计等方面的产品结构调整;二是教育配套需求未来将更为强烈。目前,我们常见的是“三口之家”为主的家庭结构,但随着二孩政策完全放开落地,未来或将出现较大面积的“四口之家”“三代同堂”的局面。原本的小户型已不能满足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需求,三房以上的大户型将逐渐成为二孩家庭的重点考虑对象。同时,学区房依旧是热点,争夺学区房及入读名额也将越发激烈。

3.2母婴行业。

教育是对于少年儿童的重要投资。根据2009年一项对中国城市家庭的调查,独生子女家庭将10.6%的收入用于子女教育,而双胞胎家庭则花费了17.3%。随着“二孩家庭”不断增加,教育消费将使中国的储蓄率降低7~10个百分点,即从今天的30%下降到十年后的22%。家庭对于教育的投资数量不断增加。而具体到未来的发力点上,在线教育行业作为新兴方式,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2015年在线教育方向,“轻轻家教”“疯狂老师”“老师好”等创业项目获得了投资机构的热捧,在线教育平台领头羊沪江网获得了1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3.4医疗健康。

全面二孩政策将带来母婴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一方面,婴儿潮的到来将增加对于医院的产科、儿科资源的需求,相关资源需要重点布局;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健康需求也相应增加。

4国际经验对比。

4.1美国婴儿潮背景。

美国婴儿潮发生于“二战”后,从1946年至1964年,美国诞生了7600万婴儿,被称为“婴儿潮一代”。由于出生在和平时期,没有经历战争的恐慌和大萧条的困难,并且享受着战胜国的待遇,这时期出生的人口普遍接受了较好的教育,享受了较好的物质生活。他们深刻影响了日后美国经济发展脉络。

4.2婴儿潮引发的三次经济热潮。

婴儿潮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至70年代,此时美国对于婴儿及儿童消费需求带动了婴儿食品、玩具、动画片发展。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迪士尼动画。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至9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步入了青壮年时期,他们由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通常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在该阶段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今天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就是在此阶段诞生发展的。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该阶段,婴儿潮出生的人口步入中老年阶段,积累了大量的个人财富,为了有效配置并合理利用个人资产,美国汽车、房地产、金融产业蓬勃发展。美国鼓励私人通过贷款等金融手段投资房地产。不过这也为美国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

5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二孩政策将为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形势带来深刻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将有效补充劳动力资源,这将在长期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且有助于减轻社会抚养压力,以及经济结构向消费驱动的转型,同时地产、母婴、教育、医疗健康等产业将蓬勃发展。美国战后婴儿潮引发了三次经济热潮,而中国此次人口生育政策转变后也将带来行业发展契机和值得把握的投资机会。本文仅对于这些行业做了简单的定性分析,相关调研数据及定量的分析有待进一步补充讨论。当然全面二孩政策也会对家庭抚养负担、社会公共支出造成一定压力,同时也会减少每个个体获得的社会资源,这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二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也随之发展起来。路桥工程作为基础建设之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有诸多便利,但因其具有涉及面广、施工条件复杂、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等特点,给路桥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对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桥工程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三

亲爱的大家:

今天我们在双山集团召开县直重点企业经济形势分析会,目的是交流一季度县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和应对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激励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业,迅速把企业做大做强。刚才,县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了一季度县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做了很好的发言,顾强生同志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各位企业家的决心大、路子明、措施实,这可以看出大家头脑清醒,目光敏锐,熟悉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市场洞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对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已经作了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牢固确立做大做强企业的意识。

首先,要看到县直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性。重点企业是工业发展的龙头、地区的形象和支撑全县经济的脊梁,它的兴衰事关发展大局,它的沉浮影响经济走向。多年来,我县的县直重点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于全市各县(市)前列,这一成果凝聚了各县直企业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为企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年,个县直重点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万元,分别占县直工业的、、和,占全县定报工业的、、和,是全县工业经济中份量最重的一块。因此,县直重点企业能否加快发展,直接决定了县级财政的运转状况,直接决定了全县工业化的水平。其次,要看到县直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看不危机,就会迷失方向、丧失优势,被无情的市场淘汰。据统计,欧美国家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年,而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年,许多企业的寿命只有-年,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今天与会的各位老总所在企业大多有了年以上的历史,已经渡过了创业之初的波动期,进入了平稳发展时期,但同样面临核心竞争力不强的困扰。从所在行业来看,家企业主要来自我县的两个重点行业——纺织和化工,这两个行业都是传统行业,产品趋同度高、技术透明度高、市场开放度高,进入门槛低、利润率低,竞争异常激烈。从纺织行业来讲,全国共有万家纺织企业,初加工能力世界第一,精加工能力世界第四,但无梭织机只占全世界的%,低档产品多,初级产品多,面临竞争淘汰和产品淘汰两种危机。从化工行业来讲,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初级产品装置大型化、终端产品技术特色化为方向,加速淘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大型企业和化工园区。而我县化工企业装置陈旧,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产品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市场竞争力差,不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临异常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从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目前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加速发展期,各类企业都在加大投入,扩张规模,抢占地盘。建湖的森达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现在又提出打造“百年森达”,向“百亿企业”进军。我县盐东镇的永大纺织公司正在实施总投资亿元的纺织印染项目,其中一期工程投入亿元的纺织项目土建已基本竣工,正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二期工程投入亿元的印染及成衣项目已经启动,全部建成后将达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的规模。这就给我们的县属重点企业敲了警钟,如果再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随时都有被取代和淘汰的可能。从外部环境来看,企业随时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市场风险。伊拉克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起伏不定,而我县的化工企业和化纤加工企业,处于以石油为起点的大产业链条末端,成本受市场影响较大,企业的效益难以预料。非典型肺炎的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对国际纺织服装市场需求将产生极大影响,国际贸易保护将进一步抬头,行业竞争将会加剧。去年月份开始的国内棉花价格上涨,目前仍在持续,我县棉纺企业的原料棉价格每吨比国际市场高出-元,且涨幅比棉纱、棉布的涨幅高出个和个百分点。反观我县的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销售对象较少,只要市场发生一点点变化,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认识危机才能化解危机,预见危机方可把握先机,必须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市场的各种复杂变化,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第三,要看到县直企业加快发展的可能性。县直重点企业是我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一批企业。各个重点企业所在的纺织、化工行业是我县的支柱行业、优势行业,产业集中度最高,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最为丰富,市场体系最为成熟,行业运作最为完善,可以讲基础雄厚,实力明显,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超常发展。县委、县政府明确了“重抓本级”的工作思路,决定把纺织、化工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特殊政策,从金融、人才、科技、财税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将给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良机。各个重点企业具有较强的自身优势,有多种产品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单打冠军”,企业信誉度高,市场认同度高,用户接受度高,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希望各位企业家坚定信心,明确方向,团结和带领所在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二、提升整合能力,全面落实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措施。

综观当今世界,由于发展要素的活跃性增强,而且不断向强势区域、强势企业流动,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其实就是整合各种资源,不断集聚优势的过程。目前,市政府正在制定培植壮大工业支柱企业的规划,初步规划我县到年,要形成销售超亿元的企业家,其中超亿元的家,超亿的家。涉及在座的家企业,其中,规划振阳到年形成销售亿元,双山亿元、德发亿元,巨龙和豪威特超亿。家企业要以此为动力,立足于快、着眼于超,力争提前实现这一蓝图;其他企业也要制定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可能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努力跻身全市工业支柱企业“龙虎榜”。具体地说,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双学”活动(学森达、学悦达),致力整合“四类资源”,提高“四个水平”。

整合产业资源,提高规模化水平。没有规模就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没有竞争力。做大是做强的前提。今天与会的个企业年销售最高的个亿,最低的万元,在县内还算是佼佼者,日子也基本能过得去。但对照别人看自己,面向未来看现在,我们这些企业不是大了,而是太小了,必须千方百计尽快把企业盘子做大。在做大企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稳步发展与敢冒风险的关系。“稳”是企业发展的。一种策略,谁也不希望企业大起大落。但求稳不等于小步前进,更不等于原地踏步。消极地求稳,守摊子,只能使路子越走越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敢冒风险。在座每一位企业家都很清楚,办企业,风险是绝对的,平稳只是相对的。我们对风险要辩证地去看。我认为,不敢冒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机遇往往在风险之后出现。希望大家登高望远,抓住机遇跨越发展。二是自我积累与借助外力的关系。单靠自己的原始积累去做大做强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思维,企业要发展,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外力。当前,国家开始放松银根,金融资本大举寻求落户优势企业、优势项目,大家一定要把握难得的机遇,想方设法挖掘素材,包装项目,努力争取多上一些国债项目,争取多一些信贷支持。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企业家一定要有企业家的眼界、谋略、胸怀和魄力,要敢于让别人参股自己的企业,甚至让别人控股自己企业,只要企业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一定会比你手上的摊子运行得好,完全不应该也不必要有什么顾虑。三是专攻一业与多角经营的关系。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只局眼于一个狭小的领域,只局限于一两个产品,肯定难有大的跨越,必须适度进行多角经营。在这方面,振阳的“同心多圆”战略也许对大家都有启发作用,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围绕主业,加大投入,多上一些配套项目,多上一些前后延伸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或产品群,增创新的优势。

整合组织资源,提高规范化水平。现代企业制度是国际通行的企业规则,是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的企业组织保障。“入世”后,企业与国际的接轨,首先是组织结构的接轨。就我们县直重点企业而言,突出的应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加快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步伐。今天与会的企业除化工厂外,其余都已经完成改制,希望化工厂抓紧时间改制到位。已改制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法人治理机制,法人治理机制的核心是决策科学化和提高公司业绩。希望各企业进一步确立公司章程在企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公司“三会一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中,除振阳、双山这两个股份公司外,德发、豪威特、宏宇、巨龙等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要争取用年左右时间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也要争取早日跨进股份有限公司行列。二是加快企业内部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用人、分配、激励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努力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统一。三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上市是企业筹资融资、加快技改投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企业规模化运作的重要动力。重点企业要增强上市意识,首先要敢想,上市绝非高不可攀,更非天方夜谭,只要想到了,并全力地盯上去,就一定会大有所获。在这方面,悦达可以说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成功典范。振阳要加快工作节奏,力争年内通过发审委批准,德发要尽快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辅导期。其他企业也要积极为上市创造条件。

整合技术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企业最终用产品说话,只要拥有优势产品,市场自然会向你敞开大门。我国是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但利润却不到%,单件赢利不到美元,附加值为法国、意大利的,德国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低,因而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几乎已被挤占。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坚持把构筑以科技为支撑的发展新平台作为努力方向,走科技兴企之路。

一是加大信息化带动力度。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纺织、化工产业,加快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柔性制造技术和自动物料储备系统等,推广计算计集成制造系统,促进行业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二要加大新设备、新工艺引进力度,以技术设备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三要加大创新体系建设力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乃至博士后工作站,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同时,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活动,做到借力发展、借梯登楼。总之,各个企业一定要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作为持续的、贯穿企业发展全程的大事,努力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新的盈利点和发展空间。

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外向化水平。要做规模企业,必须有规模市场支撑。加入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逐步融合,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市场。只有眼睛向外,市场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一要叫响产品品牌。当今世界是一个名牌主宰的天下。没有品牌的企业,就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更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产品的成功还不算真正的成功,只有品牌的成功才算是企业真正的成功。在座的企业,硬梆梆、响当当的产品名牌还不多。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大创牌宣传力度,力争创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客户认同度高的知名品牌。二要开拓国际市场。一季度,全县自营出口同比增长%,增幅不算低,但绝对值仅有万美元。可以看出,我县经济的外向化程度还很低。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也将逐步萎缩。在这方面,有些企业已经有了切肤之痛。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全球市场的观念,通过聘请本土化人才经营本土化市场、借助合作伙伴营销网络等多种途径,开辟更多的国际营销通道,把更多的产品卖出去。三要加快队伍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当前,特别要适应防治疫情的新情况,大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营销手段,追求最大的销售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落实保障措施,创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良好环境。

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之间营造环境水平的竞争。倾力扶持、服务骨干企业,既是各层各级领导、全县各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价值所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形成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合力,突出做到“三个到位”。一是领导联系到位。县将成立促进重点企业发展协调机构,定期会商,现场办公,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前不久,县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县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明确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每人至少联系一个重点企业,与会的家企业都有县领导联系挂钩。县四套班子负责人要做企业家的知心朋友,正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要求,与企业家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共同解决问题。各企业要视挂钩领导为“靠山”,主动汇报工作,主动争取帮助,同心协力把企业的事办好。二是政策扶持到位。今年初,县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重点工业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试行意见,意见涉及为企业创造优良环境,强化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人才引进和外向开拓的政策扶持,以及促进企业深化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在广泛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的政策创新,要言出必行,确保兑现。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对支持重点企业发展还要有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企业负责人给予专门奖励。初步考虑对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且技改投入和两税增幅达到一定比例的,享受科级干部政治待遇,并且按企业规模和实绩增幅分别奖励。同时,在企业经营者本人愿意的情况下,可以调任县直部门或乡镇工作。另一方面,对企业建设创业园的,在用地等方面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并在创业园形成一定规模后,给予企业主要负责人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总之,要做到政策随着形势走,政策随着企业走,只要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政策都可以考虑。三是部门服务到位。参加今天会议的有不少部门的负责人,县直各部门要在搞好面上服务的同时,把重点企业作为服务的重点,根据各自职能,全身心、高质量地为企业搞好信息咨询、争取项目、资金协调、业务培训、矛盾协调等工作。对部门工作的评价,企业最有发言权,我在这里明确,企业的满意度就是政府的满意度,就是年终对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今后,县将定期组织重点企业评议机关,掌握部门服务情况。希望各部门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排查薄弱环节,切实弥补整改,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赢得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我衷心地希望各个企业能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利益与全县利益的关系,以快速发展的实绩赢得社会支持,以诚实信用的形象赢得社会认同,以服务社会的举动赢得社会赞誉。

在座的企业家是企业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射阳的精英,希望你们不断锤炼自己、升华自己,增强战略眼光、现代理念、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立志干大事业、办大企业、出大效益。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射阳的明天一定会辉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四

目前,我国面临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筹资问题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金融资源未能得到合理高效配置。加强筹资模式和风险控制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拓展筹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直面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企业筹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获取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筹资渠道分为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筹资方式包括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等。一直以来,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企业筹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间接融资成为大多数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大小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单一的渠道不仅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也给银行资金运转埋下风险隐患。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环境恶化,一些企业为解资金渴求,采取过度负债、过度融资来进行扩张,导致杠杆过大,财务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可见,优化筹资模式已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当前,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为企业筹资提供了更多渠道与方式,网络金融正以一股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此举无疑拓宽了公司筹资渠道。民间借贷规范化之后,将成为企业筹资的又一种选择。同时,金融市场的产品创新受到了企业的欢迎,金融市场与企业实现了双向互动的新发展。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加速了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政策及时调整,国债融资市场日益健全,债券发行规模逐步扩大,产权交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企业面临众多的筹资选择,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的重要地位被重新定位,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环境日益规范,同时加大了抵押担保拆借比重,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使得企业筹资能力大幅度提高。

四、新的经济形势下不同企业的筹资模式选择。

1、不同规模企业的筹资模式选择。

首先,大型企业经营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一般需要大量资金,且资金需求期限都较长,所以选择筹资模式时应当更多地考虑股票、债券等长期筹资方式,亦或借助其良好的社会影响、知名度和信誉度,通过信用借贷、银行保理等进行资金的筹集。其次,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借贷量少且常用于短期投入,应当首选流动性较强的短期借贷,例如银行借款、租赁筹资等,应尽量避免门槛高、标准高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另外,对于金融市场上一些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新金融产品,应当给予更多关注,以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实现效率高、成本低的筹资目标。

2、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筹资模式选择。

企业可以选择权益性筹资或债务性筹资,前者筹集的资金归属于企业的资本,后者筹集的资金归属于企业的负债,两种资金的比重就是资本结构。对于发展不稳定的公司,即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初创期或上升期的公司,负债还款压力将是这类公司面临的现实问题,故在此时应当更多倾向选择权益性筹资,即内部筹资或发行股票等,把还款转化为分红形式,以缓解负债带来的巨大资金偿还压力。对于发展较稳定的公司,其资本结构就可以偏向于负债化,诸如借款、发行债券等,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现其核心竞争力强、市场保有率高等愿景,以求在维护金融市场债权人利益的同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3、不同风险承受力企业的筹资模式选择。

首先,保守型企业可以选择保守型筹资策略,即企业筹集的长期资金不仅要满足长期资产管理需要,还要满足部分短期资产的资金需求,这种选择能够有效降低筹资风险,避免了筹资短期资金所带来的巨大还款压力。不过,长期资金的成本相对较高,将增加企业筹资成本。其次,稳定型企业可以选择将长期与短期筹资方式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一方面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筹资渠道,借以实现长期资产管理;另一方面将临时的、应急性的短期借款用于满足短期资产需求,这样既可以满足筹资需求,又能够避免长期资金闲置。另外,针对激进型企业,通常激进型筹资组合较为大胆,与保守型截然相反,企业筹集的短期资金既用于企业需要的短期资产,又用以满足一部分长期资产的需要。所以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资本成本,但同时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将倍增。

五、结语。

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给企业选择筹资模式带来了更多选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实力,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实现筹资渠道多元化,为设备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保障。企业要转变传统思维模式,从战略上认识筹资管理,以提高筹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筹资方案的可行性,实现企业的超常规发展。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五

中国的经济在经历长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后,终于在2010年出现了滞缓,且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一直没有停止。到了2015年,gdp涨幅只有6.9%,跌破了7%的保底值。曾经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优越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将会永久持续告诉发展。然而,事实让我们认清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所取的突出成就,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本质都是激发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得生产力得以实现突飞猛进;而也正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廉价,才使得许多外国企业乐于到中国投资,在为自身谋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了纺锤形。这种纺锤形结构意味着青壮年劳动力在全体国民所占的比重较高,可以为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国民积极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从纺锤形向倒金字塔形过渡,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超过人口老龄化的警戒线,即我国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了,曾经为国家带来人口红利的青壮年正悄悄地变为社会的负担。而且,我国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升,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失去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外商逐渐将自己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尽管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已经大势所趋,无法挽回了。在理想模式中,一个国家理应在一个经济增长点显现出颓势时,就寻找到其他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可是中国长期以来靠人口和资源的优势进行高速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寻找其他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于是大力支持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但是在当代中国,普通大学生的就业似乎比职业技术工人要难上很多。因为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用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却是传统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严重的结构性失业,而非简单的摩擦性失业。这导致的后果是使所需要的人才和所提供的人才不匹配,严重浪费了劳动力的利用价值和效率。长期以来,中国所赖以生存的传统第二产业面临着世界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进步速度仍然堪忧。

拉动经济增长有三辆马车,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中国的投资和出口绝对不可小觑,尤其是出口,madeinchina的标语满世界随处可见;但是,消费能力有些差强人意。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做“今日的投资是明日的消费”,所以一个国民消费能力低下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经济上繁荣的。

限制了国民消费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贫富差距。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分得并不公平,国家几乎70%的财富集中在30%人的手里。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举例说,无论一个富翁怎么富有,该吃三顿饭就不会吃五顿。可是穷人虽然有消费需求,却因为分得的蛋糕太小而得不到满足,他本来是要吃三顿饭的,但穷困逼迫他可能只吃两顿。

二、中国的住房观点和房价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完全是靠买房解决的,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人们甚至更愿意去租房子。然而,中国人的虚荣心作祟,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房子甚至房子的大小都代表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于男子而言,有无房子还和终身大事紧密相连。但是中国的房价却一点都不照顾中国人的实际需求,它用天价的标码使得房子对众多年轻人可望不可即;或者即使可以交得起首付,在他们的下半辈子中,都要用毕生的心血去偿还房贷,沦为房奴。有时,房贷甚至占到他们每月工资的5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何有消费能力可言。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超发,尽管官方没有声明,但我们纵观这些年来的变迁,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惊讶,某一种商品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涨价了那么多,然后感叹钱不值钱。其实中国的通货膨胀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甚至超过了银行存款的利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长期以来的储蓄势必要缩水,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学生更难找工作,国民时常对当前的经济态势呈现出深深的无力感。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需要在艰难的时刻继续探索,保持信心,寻找正确的出路。只有保持信心,才能够挽救危机,应对风险。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滞缓了,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上文已经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所以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才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众所周知,跑步时如果要拐弯,势必要稍微减速的,也许这几年的经济滞缓只是改革所造成的正常现象,当改革完成后,中国经济会继续持续高速反战。

其次,当今中国政府在不断地鼓励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创新的头脑,在全民创新的风潮之下,必然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回归到正常的方向。

最后,当前的税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都在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全面消灭贫困人口的目标,都为提高中国国民消费能力施加了推力。

中国的经济是在滞缓,可是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跌入谷底。民众在努力,企业家在努力,国家也在努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得有信心看到中国的经济拜托危机,再次走向辉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论文篇十六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转型”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稳增长,即努力寻求一个扩张政策和收紧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尽早结束经济回调的过程。在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正在进行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整个经济增长止跌趋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要更多地着眼于经济转型,通过贯彻破产制度和理顺市场定价机制、加强债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调整和政策改革来加快经济转型,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方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止跌趋稳。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正面临着“双重转型”:第一个转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第二个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正在就此进行重大实践。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代表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4.2%,所以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适当的收紧、适当的控制”。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外部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3年—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到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下降4.2%。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即出口这辆“马车”的拉动力在大幅缩减。这时,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政策取向,就会约束国内的投资增长,再加上对国内的消费特别是对买房的需求采取了控制措施,因此就可能导致内需的增长速度也持续下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有可能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所以,2008年第四季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实施“一揽子”计划。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一揽子”计划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2007年相比,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即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调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现最明显的是在2009年: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为-16%,外贸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约14300亿美元减少到12016亿美元,净减少2000多亿美元,按照2009年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5万亿左右的人民币出口订单损失。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该变化对2009年gdp增长率的影响是-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政策调整,我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会由2008年的9.6%下降到6%,甚至更低。因为我国原来的经济政策是控制内需的增长速度,在外需大幅下降的时候,如果内需受政策影响也下降,那2009年的增长就有可能会降低到6%以下,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

2、我国经济增速下降所面临的潜在危机。

我国经济一直强调不要过分追求高增长。实际上,从2002年到目前,我国的增长率从未低于9%:2002年是9.1%,2003年达到10%,之后10%以上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到2007年,2008年下降到9.6%,2009年是9.2%,2010年是10.4%,2011年是9.3%,10年内从未下降到9%以下。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我国企业的速度型效益,即企业利润和销售规模紧密相关,销售规模扩大促进利润增长,反之,企业就可能会出现亏损。我国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较低,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在今年7月份仅有5.36%。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较少,主要通过产品的低价竞争实现微利,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利润增值很少。原因之二是企业的固定费用比较高,包括退休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折旧、医疗费等,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岗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易随生产和销售水平变化波动。这些开支都是固定的,与销售额的变化没有关系,当企业因为市场订单减少,销售额减少而固定成本不变的时候,企业就会发生亏损。因此,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过多,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企业拿到的订单明显减少,由此导致开工率下降,很多企业就会进入亏损状态,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就业问题。最近常见的是“招工难”、“招工贵”,表面上看就业压力已成为过去,实际上企业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方面也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并不断继续的时候,企业一般不愿意把过去的盈利不断补充进来,很多企业会及时撤股。当企业有微利的时候,往往选择维持生产,保持稳定的职工队伍,因为如果辞退关键岗位上的职工,再招聘新员工进行培养并不容易。当企业面临短期的困难,未来有希望时,也会稳定职工队伍。但是,如果企业认为未来前景更差,目前又有亏损压力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退出。一旦退出,裁员量就会增多,失业的问题会很快发生。

据统计,2012年6月份我国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有1.66亿人,我国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600多万,所有这些人都需要就业。如果很多企业不能吸收职工,还大量辞退职工,此时就业就有较大的压力,可能对基础民生带来很大的冲击。在1.6亿多农民工中,58%是“80后”,和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的是,他们对农业不太熟悉,很难像第一代农民工可以很自然地返回农村。但“80后”、“90后”农民工对城市工作生活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他们长时间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基本生存就面临危机。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稳定会受到冲击。出于谋生的需要,各种边缘化的社会组织有可能泛滥,对社会稳定的威胁非常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始终要把就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因此,对于“一揽子”计划,尽管有人认为是反应过度,笔者则认为非常必要。如果经济增长下降到6%以下,后果将很严重。

其次是金融风险。当亏损企业大量增加的时候,金融风险会陡然扩大。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贷款,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当生产经营正常的时候,可以按时还款付息,但当企业亏损时,销售收入、资金流量大幅度减少,往往不能正常按时还款付息,这些贷款就会成为不良贷款。如果大量企业亏损,银行将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当贷款不能归还时,存款的支付就面临着危机。银行的高利润包含着风险抵押金,银行和一般生产企业的利润性质是有区别的,银行一旦出现资不抵债,需要拿资本金、利润来弥补存款户的损失。当企业亏损面扩张很快的时候,这种金融风险是银行所不能承受的。

再次是财政困难。我国财政是速度型的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当年gdp的增长紧密相关。我国以间接税为主,针对所得和财产征收的直接税占比很低。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名义gdp的增速。通过对近几年数据计算得知,gdp增长率变化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变化4.6%;gdp增长率变化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变化近20个百分点。因此,当经济增长率下降过多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会大幅下降。但是,经济不景气时,财政支出刚性往往比较大,因为此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低收入人群的救助会增加,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加。因此,财政的收支矛盾会陡然加剧。当增长率下降过多时,对于就业、金融风险、财政收入的影响非常大。

3、“一揽子”计划对保持民生和经济稳定的积极贡献。

推出“一揽子”计划并不是反应过激。如果没有“一揽子”计划,在2009年就会出现深度的调整,对转型升级未必有益。有观点认为,要形成倒逼机制,只有危机才能推动升级,淘汰低水平企业。但当大多数企业都无法自保、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时候,搞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危机不一定非常有利于转型。

“一揽子”计划的效果,最主要表现在内需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8年,内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是9.1个百分点,2009年提高到12.8个百分点,因此,尽管2009年外需向下拉动了3.6个百分点,但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9.2%。内需增长的加快首先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2009年政府的投资比上年度增长42.2%,占到全部投资的28%。从统计上看,主要有三个部分:电力热力投资、道路交通仓储邮电业投资、水利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市政投资属于第三部分。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1%,去掉价格因素,投资的实际增长比上年多了10个百分点以上,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大幅度提高。当然,还有另外一些措施,比如减税鼓励企业投资、居民消费等。增值税的改革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改革的重点是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最重要的变化是企业的设备改造投资可以抵扣纳税基数,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减税措施,而且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投资,对投资的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汽车需求方面,对于1.6升和小于1.6升排量的车,购置税由11%调整到5.5%,刺激了汽车的消费;在楼市中,减免二手房交易的契税……通过减税促进企业投资获利,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增长,拉动内需。

内需的贡献明显提高,有效地抵消外需大幅下降的影响,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仅比2008年降低0.4个百分点,从9.6%下降到9.2%。反观美国和欧盟,gdp增长率分别为-3.1%和-4.4%,失业率达到9%以上,较正常年份提高了一倍左右。但在国内居民看来,生产和生活都没有明显感觉到危机的发生,从这个角度看,“一揽子”计划对保持民生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4、扩张型宏观经济的代价。

对宏观经济转型来说,“一揽子”计划只是一个起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因为这种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代价的。财政政策的代价,就是政府债务风险迅速扩大。所谓政府的债务风险,就是常说的国债,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都是由政府作为主体来归还。如果这些债务迅速扩大,将加重未来政府所承担的还债压力,有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在债务方面的重大风险,目前的欧债危机就是这样———欧洲国家的高福利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过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福利的刚性很强,收支缺口迅速拉大,只能通过发债来维持,但是债务规模太大会导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支出的刚性,使得政府不断扩大发债规模。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状况很差,财政增收困难,而支出刚性强。因此,对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评级持续下调,主权债发行困难日益加大。这必然导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困难,导致政府破产危机。

目前,欧债危机靠欧盟建立的补贴制度来缓解,但是“输血”难以持续,因为欧洲自身的造血机制尚有问题,如果不改革高福利制度,恢复其内部的经济增长能力,欧债危机无法彻底解决。所以,我国一定要避免陷入这样的困难状况当中。我国的财政赤字是发行国债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国财政赤字是1000亿元,2009年增加到9500亿元,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10500亿元。财政赤字的迅速扩大,必然导致国债发行量迅速扩大,进而导致国债余额迅速扩大,政府未来的偿债风险迅速扩大。

财政赤字的扩大首先和政府开支的扩大相关。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投资性资金是1000亿,2009年增长到5900亿,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开支的增加。其次是减税,2009年各项减税措施大约减少财政的税收5000亿元,因此赤字规模和发债规模必然扩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通过抵押从银行取得大量资金搞项目建设。据国家审计署调查,到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是10.7万亿元,而国债余额大概是7万亿元,总量大概为18万亿元,占到名义gdp的比重已经接近40%。

如果连年坚持扩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的债务风险将迅速扩大,这条路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从2010年开始,国家采取措施,及时地扭转由政府投资导致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趋势。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0年安排的财政性投资重点保证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实际叫停了政府投资增量。随着政策的调整,2010年政府投资增长率由42.2%下降到19.7%,2011年进一步下降到2.46%,我国政府投资经历了一个由扩张到退出的调整,目的就是防止政府债务风险迅速扩大,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我国的财政赤字在2011年减少到9000亿元,按照预算安排今年为8000亿元。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受到了严格的检查,地方政府的债务基本稳定。伴随着政府投资的削减,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投资的削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由政府投资形成的订单不断减少,相关企业的开工率不断下降。因此,这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货币供给量的三个指标是m0、m1、m2。粗略地讲,m0指的是流通当中的现金,m1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活期存款,m2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这三个指标所刻画的货币供给量的内容就是现金加存款。事实上,现金和存款增加以后,往往会扩大需求。需求比较大就可能导致价格过快上涨,人们有愿望去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有可能过快上涨,如房价、贵金属价格等等,原因就是货币供给量太多,人们的购买能力太强。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表现为贷款的大量增长。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超过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配合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个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但贷款大量增加之后,导致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因为贷款可以很快地转变为存款和现金。

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在2008年底约为48万亿,到2009年底增长为61万多亿元。货币供给量有自我膨胀的特点,自我膨胀就是存款向贷款的转变。银行存款数量变大之后,必须要把存款变成贷款,否则银行就会因为支付大量利息而亏损,这是由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所决定的。而贷款加快增长之后,又会扩张存款,存款和贷款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的推动。当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资金的运动速度加快,即资金流动性过剩,从而使整个货币供给量存量加速扩大。所以说持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风险将非常严重,货币供给量迅速扩张,多方面的价格快速上涨。从日常生活方面来看,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快速下降,货币贬值,人民的心态越来越不稳定。从企业来看,生产环境的不稳定会使经营者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到倒买倒卖上,而不再专注于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