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优秀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9:19:48 |
  • ZTFB |
  • 13页

阅读能够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编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系统性思考。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重点。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一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着名小英雄。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他是电影《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电影《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是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今年4月,76岁的秦玉根在广东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遗言中表示要将遗体留做医学科学研究。

消息传来,秦玉根当年的老领导、原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李文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泪水,挥笔书写回忆文章,以表示对战友、对当年难忘岁月的缅怀之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李文彭老人进行了采访,并以此文对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怀念。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二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口号。

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红军长征的意义在于,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极大地影响了全国人民。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地转战14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毛泽东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还在于,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1、《无题》——杨成武。

无边风雨夜,

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

飞兵夺泸定。

2、《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4、《长征》——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85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口号。

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红军长征的意义在于,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极大地影响了全国人民。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地转战14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毛泽东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还在于,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1、《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2、《长征》——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3、《七律》——乌兰夫。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4、《85岁生日寄怀》——陈毅。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四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随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枪响,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抗战烈火熊熊燃起!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拉开大幕。

1937年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随后即向上海大举进攻。日军依仗其优势兵力,11月12日占领上海,然后兵分两路会攻南京,其中一路日军由太湖南侧经嘉兴、长兴向广德进攻,企图直驱芜湖,截断南京守军的退路,以配合另一路日军围攻南京。

守一城,捍天下!坚守广德,才能拱卫南京。1937年11月24日,被称为“南京会战第一枪”的广德保卫战正式打响!

“不驱除倭寇,誓不还乡!”

敌我双方首次交锋在广德以东的浙江泗安。小小一个泗安城,中日军队屡次争夺,几易其手,最终沦陷。11月25日,牛岛贞雄指挥日军及伪满军4000余人,在占领泗安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后,直逼广德前沿阵地界牌。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五

长征对我们来说也许听过无数次这个词,但是长征的艰辛也许是我们难以体会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长征胜利80周年。

手抄报。

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20xx年我们即将迎来长征胜利85周年。下面是本站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20xx年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的。

手抄报。

内容资料及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口号。

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红军长征的意义在于,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极大地影响了全国人民。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地转战14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毛泽东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还在于,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七

1、向群众宣传红军政治纲领的,如:

“红军是工农革命的先锋队”

“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

“苏维埃分田给群众”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国民政府,拥护苏维埃”

“红军是帮助干人谋利益,工农群众起来实行土地革命”

“军阀、官僚、发财人的土地、房屋、财产分给穷人”

2、宣传红军民族宗教政策的,如:

“允许信教自由,实行民族自决权,保护番民利益”

“红军不乱拿番人的一针一线”

“红军是解放番回民的”

“红军是回汉的军队”

“番民组织自己的政府,自己管事”

“红军公买公卖,红军不向番民派款子”

“红军不破坏番人信教自由”

3、对白军进行宣传的,如:

“欢迎白军弟兄拖枪过来当红军,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卖国胡宗南蒋”

“优待白军俘虏兵,缴获枪有钱发,回家发路费,官兵平等,反对白军官打骂士兵”

“欢迎白军士兵及官兵自动起来到北方打日本去”

4、宣传抗日的,如:

“愿意与红军联合一致抗日的都是我同胞好友”

“我们要抗日,红军胜利万岁”

“中国人要想不遭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只有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已占去东北四省,现又来吞灭全中国”

“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打倒卖国贼蒋,驱逐日本帝国出中国”

“农友们武装起来加入红军,先遣队打日本帝国主义”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八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84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提起红军长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对“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概念是何时提出的,却鲜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治部在所发的指示和命令中,并没有把这次行动称为“长征”,而是称为“突围”、“反攻”、“西进”等。同年1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王明,在莫斯科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中国部全体工作人员做报告时,把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称为“长征”,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长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沙窝会议通过的决议中指出:“一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国界会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中指出,红军进行了“二万余里的长征”。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由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了长征。当天,毛泽东即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11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

这就是目前找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概念的最早文献记录。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红军长征的意义在于,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

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极大地影响了全国人民。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胜利地转战14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正如毛泽东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还在于,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呼,

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

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九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精神一脉一承,下面是本站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20xx年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的。

手抄报。

内容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口号。

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红军开展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

1931年9月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但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同时却调动大批军队,继续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指挥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1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

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1、《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过草地》——张爱萍。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3、《长征》——林伯渠。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十

80年前,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是本站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的。

手抄报。

内容及图片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

1933年10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国民革命军围剿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要控制地区)。

在前四次战役中,由于实施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政府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原名秦邦宪)采纳苏联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放弃过去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积极防御方针,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采用军事冒险主义,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

口号。

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之外抵抗国民革命军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游击队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短距攻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

红军开展了英勇的反“围剿”斗争。

1931年9月起,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步步进逼,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向全国发出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号召,并表示愿意同其他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但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一再妥协退让,同时却调动大批军队,继续对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指挥和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1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

继中央红军之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从鄂豫皖转移,以建立新的根据地。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四川、甘肃边界发展,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作战,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红二、红六军团(即后来的红二方面军)在粉碎敌人“围剿”后,于1935年11月主动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保存有生力量。长征的战略方向和最终目标,是北上进到抗日前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遵义会议放光辉。

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呼,

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

革命磅礴向前进。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低重兵,压黔境。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十一

1931年1月7日,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原来不是中央委员、缺乏实际斗争经验,年仅84岁的王明,由于得到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被选为中央委员,且选为政治局委员。从这时起,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统治。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能够上台,主要是因为党的很多干部对革命充满热情,但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当时党内“唯书、唯上”的现象比较严重,普遍认为凡是马列本本上说的话、共产国际作的决定都是正确的。王明搬出许多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并得到共产国际代表的全力支持,许多人当时未能清醒认识到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使国民党十分惊恐。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从此,红军开始进入大规模的反“围剿”战争的新阶段,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央红军是蒋介石军事“围剿”的重点。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秋,中央根据地的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的三次“围剿”。后来,中央红军又在周恩来、朱德的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9月,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直接进攻中央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发动了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由于不懂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控制了军事指挥权,既排斥了毛泽东的领导,又放弃了红军积极防御的战略和运动战原则。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博古、李德冒险主义的方针,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的。

口号。

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挫以后他们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处处设防节节抵抗同敌人打阵地战跟敌人拼消耗。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没有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红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着革命必生的信念,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前后上百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经受饥寒伤痛的折磨,使革命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在长征途中,到处播下革命的种子。红一方面军主力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经过一年长驱转战,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的长征,终于以中国共产党、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尽的艰辛险阻,道不完的严峻苦难。皑皑雪山无情阻截了多少去路,茫茫草地轻易吞噬了多少生命,更毋论那峡谷急流、乌江天险、弯弯赤水、大渡激浪……加之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弹尽粮绝的恐惧与绝望……哪一样不在长征战士面前虎视眈眈。但是!他们就仅仅靠着两只脚和钢铁般凝聚的意志,纵横跋涉十一个省,长驱直至两万余里!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两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殷红的热血?哪里没有流传下红军战士动人的赞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真真正正的英雄好汉!纵使万般艰险,又如何能将他们轻易征服!他们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最终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人们难以置信,究竟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同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革命理想无尽奋斗的精神!这,难道不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吗?!

巍峨雪山掩盖了战士们的躯体,

却埋藏不住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茫茫沼泽吞噬了战士们的身躯,

却消融不了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的强烈信念;。

枪林弹雨夺去了战士们的生命,

却夺不去他们如钢水般熊熊燃烧奔流不息的革命精神!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散尽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4周年,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的烙印,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砥柱!

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道路上进行着新的长征!在21世纪,我们仍然需要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需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确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必然在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道路上所向披靡!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英勇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长卷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手抄报图片文字资料内容篇十二

一付绑腿。

循着半个中国。

撒开步伐。

他们的血管。

是金沙江、大渡河的一条支流。

他们的'脊梁。

是六盘山、大雪山的一脉走向。

步枪土炮的呐喊。

使无数偏食的火刀铳枪。

闻声响应。

以树皮、草根。

烹饪起朴素的野餐。

以意志、精神。

统领出共同的信仰。

长缨在手真理在手。

爬过草地涉过沼泽。

年轻的政党。

自几根铁索上。

从容地趟过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