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7 23:54:04 |
  • ZTFB |
  • 12页

我们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但依然没有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是拓展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关键。通过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发现共同的经验和问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一

谁也没有想到,繁衍生息了多少年、多少辈子子孙孙的村子,说不行就不行了,说空心就空心了,那些拍过胸部、信势旦旦的坚守者,那些死也要死在村里的老观念者,在残酷的现实中,似乎一夜间打通了思想,放弃了抵抗,急忙收拾东西,奔城里而去。

我知道,他们进城是不甘心的,是无奈的,是被动的。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是养不活高消费时代子孙的,因此中青年一个个出去了,一个个进城了,年底回来时,带回来一把把票子,后来票子挣多了,他们却再不回来了,在城里买了房,在城里安了家,穿惯皮鞋的脚却不再习惯走泥泞的路。

人越来越少了,路越来越窄了,孩子们从小就被送进城里,要和城里的孩子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技,村里的学校便撤了,昔日像喜雀一样叽叽扎扎的孩童,像被关进笼子送到城里,村子便像死一般寂静。

老鲁是村里唯一半家还在村里的守望者。

之所以称之为半家守望者,是半家进城半家留村,也可说是子女进城老留村。

老鲁儿女双全,凑了好字。起初说到移民进城时,老鲁是坚决的反对者,说五十多岁了,到那找活,与其三天找活,两日闲转,受人白眼,还不如弄几只羊养着,每年也落个三两万元。

后来,女儿出嫁的邻村,也整体移民进城了,不能像原来那样隔三差五来看他,看着他一下就憔悴了许多。

前几年,儿子又到结婚年龄了,老鲁家虽家境厚实,农村小院宽阔明亮,二层带帽,清一色瓷砖到顶,到城里就叫别墅,提亲的不少,但都先问城里有单元楼吗?听说设有,其他便免谈了,眼看着儿子一天天被耽误,抱孙子心切的老鲁,赶忙到城里为儿子买了单元楼,年底娶了儿媳,如今,孙子都上学了。

老鲁和老伴在家里果真养了群羊,四五十只。

现在,村里的守望者,除了老鲁这半家子,就是那群羊了。

从早到晚,老鲁和这群羊的眼睛,都瞪得圆圆的,眨也不敢眨,老鲁是看这羊少没少,这羊是看那的草更嫩。

儿子进城了,媳妇在超市,一个月千把元,儿子打零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月收入不够孩子入幼儿园的花销,钱紧时,便骑上摩托车,轰隆隆回村找老爸,好吃好喝一顿,拿上钱就走了,又是一只羊或两三只羊的收入,老鲁会心疼上一阵。

老鲁有时也会动员儿子回来养羊,苦上几年,攒上一点余钱,儿子呵呵笑笑,有你老爸在,我就在城里给你养孙子吧,我真不适应没有人气、没有网络的村子了。

村里人刚出去时,都还会在宅门上搭把锁,逢年过节时还会回来看看,贴副对子,时间长了,房子漏了,土窑倒塌了,土坯围墙变成了残垣断壁,院子里长滿荒草,那把生锈的铁锁己失去把门的作用,只是一个心结的象征。

我不知道,老鲁还能守望多久,那群羊还能守望多久。

老鲁之后,谁来守望?

缺少了守望,乡村将会变成怎样……。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二

真正离开故乡,是从去省城的大学念书开始的,每年只有寒暑假我才能回到故乡。身居都市,浓浓的乡愁时刻萦绕在我的心间,乡愁是一张名片,写满乡音乡情。

“吾心安处即故乡”。远离故乡,只有在新闻里、网络世界里看到一点关于故乡的信息,听到一两句熟悉的声音,或者在路边的小摊吃一碗故乡的风味小吃,才能让我的乡愁有所缓解。远离故乡,故乡就成了一个空间符号,一个地域概念,在我们稀薄的乡音里被渐渐地淡忘抛弃,我们变得面目全非,而故乡一直保持最初的泥墙、青苔、灰瓦、木屋、旧巷、老井,我们在记忆里保留着故乡最初的美。

一首《乡愁》道出了所有游人的忧郁、孤寂、无奈,余光中细腻地描绘出了无数游子漂泊异乡的凄苦和心声,但余光中又带有那么点幽默,把愁绪一一化解,沿着思念的方向回到故乡。余光中先生前半生在颠沛流离中辗转四方,后来定居静谧的`小岛台湾。生活安定了,但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隔绝了他回乡的路。面对着波涛大海,一首《乡愁》让他蜚声海内外,他说这是故乡给予的灵感和馈赠。

我们身上的所有胎记都来自故乡,我们的乡音、味蕾、嗅觉都深深地打上了故乡的印记,这是我们一辈子的名片。古诗中写到“乡音未改鬓毛衰”,每次回到故乡,我都用有些拗口生疏的方言,给路上遇到的每一个熟悉的长者发烟,用曾经熟悉的方言向婶婶、大娘们满脸笑意地问好,以示我没有忘本。

前几天在公交车上,不经意间听到前排座位上的两个中年女人用熟稔的乡音对话。刹那间,我的心撒进了阳光,主动和她们交流起来。虽然我们远离了故乡,但我们把乡音的行囊背到了远方。方言,跟着我们辗转南北,一路相随。在异乡,我很少说方言,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方言。寂寞的时候,我会拨通故乡亲人们的电话,这乡音就是一根电话线,连通了我和故乡之间的心电感应。

黄永玉说: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灵魂的轴和坐标,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那个原点延伸、转动,这个原点就像一眼甘泉,这是我们生命里程和命脉走向的力量所在。每逢佳节,我们手中紧握着一张窄窄的车、船票,掌心里的纹路就是回家的路,它把最遥远的距离变成永远的牵挂。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三

也许你不会,因为你喜欢教书。

给你一栋在深圳装修好的独栋别墅,你会不会愿意换一个地方教书?

也许你还是不会,因为你喜欢在重庆教书。

那再加五百万呢?还有就是每个月的收入都很不错,而且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好教书。

不管你有没有心动,反正我疯掉了。

可以得到这些机会的人叫罗化瑜,重庆二十九中的信息技术老师,学科带头人,三个工作室的领头羊。他放弃了所有的机会,仍然在二十九中做着信息技术老师。

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有的人真的很不同。

他曾经无数次为自己所教的学科苦恼,不高考,学生不重视,自己也找不到方向。

他曾经无数次地问自己:

信息技术教师,你是谁?

我在教什么?

我从事的职业究竟有没有意义?

能够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的人,一定也在不停地寻找答案。

第一个阶段,他下定决心要建设一支教师专业团队,开展“我是谁”的主题培训,让计算机老师找到自我,树立信心。然后,他打造出一批信息技术名师。

第二个阶段他跨界引入哲学、人文、社科、心理学老师,法律界、检察院等不同类型人士走进团队,让老师们转换角色,明白信息技术老师同样是老师,也同样需要育人。

第三个阶段,他融合所学和信息技术老师的专业所长,开展网上教学,让更多的人能在同一个时间段享受到优质教育,力争更大程度上的实现教育公平化。

未来已来,那么就让教育先行吧!

他问自己:信息技术教师,你将要到哪里去?

他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词——慧学。智慧学习,智慧教育,让孩子充满智慧,让人生充满智慧,这就是他的梦想!

听了他的梦想,知道了他为梦想所作出的努力,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

作者|冯栎钧。

公众号:冯栎钧是老师。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四

腊月二十二,与爱人到市里接女儿,电话里她和我们一样,也想到三门峡天鹅湖领略天鹅的风采,所以,在高铁站接到孩子后,我们直抵天鹅湖公园。

今天是寒冬里少有的艳阳天,虽然湖畔树木仍然一片萧索,但岸边观赏天鹅的游客却络绎不绝。那斑斓的衣着,给湖畔增加了鲜活的生机。站在岸边远望望去,薄雾轻绕、薄冰浮于清洌的湖水之上,天鹅群体密密麻麻,日光下如点点白银,散放出亮眼的光。近了,一只只天鹅肥硕可人,满湖的生灵燃放着洁白的诗意。

我们急切地靠近,人们举着相机或手机在不停地拍摄。一只黑天鹅正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捞食玉米,旋即,它大大咧咧地上岸,人们急急地靠近,想抓拍最美的姿态,但它一点也不配合,不停地梳理着羽毛。只见它除了有大红色的喙之外,全身乌黑的羽毛更显高贵典雅。只有翅膀奓起来时才见它发达的翅膀下,有一层羽毛是洁白的。我想着,他在实现羽色变异时,不忘沿袭祖宗的优点,就像历史文化一样能一脉传承,留下一绺痕迹与记忆,使人们记住“我是从哪里来的”的吧。

岸边到处是工作人员为天鹅越冬撒下的玉米。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儿到地上捡拾几粒玉米,小手伸得老长,想喂天鹅吃。但天鹅并不领情,它毫不理睬孩童的热情,旁若无人,我行我素,继续梳理它的羽毛,急得小孩子像呼唤小狗一样“吱儿吱儿”地叫,大人们也用尽招数,想讨好它,而面对人们的惊喜和热情,它仍然不予理会。站在这红尘之外,我才知道,此时最令人羡慕的要数这些无忧无虑的天鹅,这些自然的尤物也许,它认为人们过于热情,也许,它不知该接受谁的呼唤,也许它当前根本就不需要物质财富,与人类一样,早已过了食不果腹的时代。

细看黑天鹅,惊奇它怎么托生得如此俊俏呢?肥胖的身体像一艘载满货物的帆船,肥硕而靓丽。尤其是那大红色的角质喙前,有一弯洁白的弧线。在最前面还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白斑,鼻孔处也有两个白点儿,红白相间,分外漂亮。瞧那双朱红的目,眼神中露出几份野性的光泽,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漂亮,反而有一种异样的美。从那不羁的眼神中,更能读到它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且不说它的身体拥有适于水生的所有特征,造物主创造出这样的精灵,不能不令人惊叹!

它悠然自得地梳理好羽毛,忽然转身来了个滑翔,溅起一串水花,向没人打扰的湖心游去,但游了一会儿,分明又禁不住岸上的诱惑,又调头靠近岸边。站在岸边的人们,眼巴巴地盼望着它们能靠岸,如若能有迅速长出长臂的.特异功能,我想人们肯定都会极尽招数。人们在用面包等食物引诱、召唤,它却有些矜持,但它们在一起,却欢快地嬉戏,你追我赶。一群在跳跃,想必会打扰正在静静享受阳光的另一对,不曾想,还没到跟前,它们就止住前行的脚步。有两对黑天鹅靠岸,人们又围满了湖岸,人们太喜欢亲近它了,更喜欢它们拥有的一份淡泊与宁静,不然,怎么会如此长时间举着相机而没有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呢?听说,那个斜卧在岸边等候时机拍摄的年轻人,已经来了半天了。天鹅远离时,他就斜躺在枯草丛中休息,天鹅一近,他立马就举起了镜头。

几个小时下来,只看到几对黑天鹅频繁上岸觅食、晒太阳、梳理羽毛,而白天鹅总是羞怯地远远望着岸边,眼看一群即将靠岸,只要看见围上来的人群,马上转身返回湖心,也许他们太胆小了,没有黑天鹅的泼辣,也许他们对人类有太多的戒备。这些戒备也许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

湖里要算幸运的是那些与天鹅共处一处的野鸭,你看它们美的,有充足的食物保证,整天与天鹅一起悠然湖面,生活越来越幸福,数量上也急剧增加,它们沾了天鹅的光,过上了一种神仙般的生活。可见,在生命世界里,机遇是何等重要!

伫立湖边,望着远方起伏的群山,层次清晰的树木,以及黄河岸边轻烟缭绕的天鹅湖,这里没有了冬的气息,而成了热闹、鲜活的一潭,冬日的风景简约而苍白,而这里跳荡着另一种激情,是春来前的安宁,是冬日里赋予人们灵气的生灵,给明珠三门峡书写了一张风光瑰丽的名片。

带着思绪在天鹅湖徘徊,美丽的黄河给三门峡提供了一个湿地公园,但感到更美丽的是三门峡人的思维,是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建造了湿地公园,引来天鹅大规模栖息。最近,为开发三门峡旅游,三门峡高铁站还开发了一列名曰“天鹅号”的高速列车,每天在省城郑州与三门峡之间往返,满足了省城市民想看天鹅的愿望。同时,“天鹅号”载着“天鹅湖”的名片,使三门峡这颗耀眼的明珠飞得更高更远。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五

动作--人物的又一张“名片”

阅读烛光。

同学们,许多作品中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堆积华丽的词汇,可是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牵动着我们的心。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那些因为作者抓住了这些人物许多方面的特点,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等,在这些方面作者进行了细致地观察,真情实感。

达.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描写人,是容易的;描写人的心灵则是艰难的,因为心灵应该通过人的肢体的姿态和运用表现。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写人,也是写作训练中比较难的一个门槛。从这句话我们不仅知道了写好人物是习作中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也从了解了人物的'动作和心灵是密切相关的。人的行为动作是受思想和感情支配的,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的气质和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写好人物的行动,对表现人物十分重要。我们同学要想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把自己心中想写的人物的特征表现出来,除了要抓人物的外貌、语言之外,抓住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也是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写好人物的动作。

一个人物,是由多方面构成的。写好人物的动作只是人物描写的一个侧面,而无论是哪个侧面,我们都要与人物的特点紧密在联系起来,千万不要进行“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描写。首先,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具体。其次,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内心活动、精神品质。要能真正地为表现人物的个性服务。

下面让我们来体会一下课文的有关内容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了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痛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家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委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刻,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地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有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一部分内容着重写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事情,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注意了动词的选用,如救车夫的过程中,“扶、蹲、半跪、夹、洗、敷、扎”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写出人物的动作。在结尾处,写鲁迅先生“只所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有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安在头上,半天没动,深深叹气,这些动作的描写,深刻地表现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1][2]。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六

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一群人正在走来走去,他们在干什么?“在研制核武器”,中国人充满崇敬地说。而邓稼先,就是研制核武器的一员。

当蘑菇云腾空的那一刻,他笑了;当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联合国上空的那一刻,他笑了。他笑中国的日益强大,他笑中国的光辉文化。他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他为了祖国,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却又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他是一颗明亮的星星,那么多美丽的夜空想找他来装扮自己,可他摇摇头,拒绝了,他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夜空,在自己的国土上绽放光芒!他不分昼夜,奔跑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为了祖国的强大,他离开他的妻儿、父母,与一群人在研制核武器;为了祖国的强大,他隐名埋姓,在核武器研制的第一线;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不顾核辐射有多大,毅然进入实验室背起那颗发生失败的原子弹。为了祖国,他放弃了一切。

而中国上空腾起的这朵蘑菇云,就是邓稼先千百个不眠之夜换来的。这朵蘑菇云,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他再一次灿烂地笑了,因为中国那一页屈辱的历史已被翻过,重新换上了崭新的篇章。从此,中国“站”了起来,焕发着雄狮的光彩,而这一切,不都是邓稼先与其他科学家用一生所换来的吗?中国因为有了这些人而自豪!

默默无闻是他的性格,坚持不懈是他的品质,正因为有了他,我们的幸福生活才开始!而当原子弹升起的那一瞬,他的美名就流传于世,流芳百年。从那时起,“东亚病夫”这个称号就再也没有了;从那时起,没有人会随意践踏我们的国土。而这一切,也都是因为他。

千百个不眠之夜让中国走向强大,让我们的生活走向幸福,怀念邓爷爷,我感动的人。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七

生命里与我关系最为特殊的一个人,不曾生我也不曾养我,我却必须心甘情愿地叫她妈,而且从叫妈那天开始,我的义务也就开始了,对于这样一个人,我一直存有抱怨心理,从来没有想过让她成为我键盘里的主人公。可是半个月前,我却违心地让她走进我的思考,留在我文章里,并且成为了主人公。

还要感谢那次生病经历,还要感谢她无心无肺、让我重新认识一下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多年以来,我从未突破过自己,一直保持自己高骄的灵魂。对她从来都不屑一顾,因为自从进了这个家门,我像是婆婆,她倒像是个孩子似的依赖我。

以前我也写过婆婆,每次我都是极深的抱怨,无处发泄才将她记下来,写进我的日志。回忆都是心酸。对她我从未真正地思考过,也从未给过她应得的客观评价。我一直标榜自己勤劳善良,可是在婆婆面前,我不配用善良二字。

我的婆婆六十出头,一米五多点,七十二斤,走路如风,声如洪钟。只要她一开口,中医就说听声音就是一个身体倍儿棒的人。说实话,很少听到婆婆身体不适的时候,就是一年体检查出血糖值为7,其它的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可是婆婆的智力却是在十岁左右孩子的'水平上。这让我吃尽了苦头,成天把自己当老人,当长辈,从来没有一个老人的样子,没有一点长辈的责任和义务。遇事推给我就算了完了。从这方面讲,是她让我吃尽了苦头。

智力水平不高,却也知道自己是长辈,整天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像太上皇等人侍候,偶尔我也会闹情绪,不管不顾,在这样的情况下,婆婆又能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烙出很好吃的烙饼,变着花样地做几样小菜,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欠她的,觉得自己小气,有时候更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让婆婆为我做饭,我等吃现成,心存愧疚。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地吃了。等我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再次投入正常生活中的时候,婆婆再次将自己放在高处,享受着一位极尊长者的一切权利,在家不存在义务。

数落婆婆的不是,好像不是我的本意,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婆婆,在我人生路上,让我几近崩溃,也是她的不负责任,让我无法割舍生命的延续,不得不坚强地活下来。从这方面来讲,我应该感谢婆婆,是她没有责任心让我必须活下来,照顾我的女儿。

只说这些的确是很偏激,可是婆婆的好,却是正常人无法能及的。我是一个爱交朋友的人,朋友不算多,但是都很真心,所以每次他们来北京,自然而然地会来看我,婆婆在这方面做出的牺牲,让我十分感动,无论是哪里的朋友来我家,婆婆都热心相待,都把我的朋友当成自己的亲人,从不见外,也没有一点嫌弃的意思,偶尔会有长住的朋友,婆婆便把自己的床让给朋友,能让我省心的地方,婆婆绝不让我多操一点心,朋友在我家的日子里,婆婆会帮助我做些她能看到的活。这些对她来说都是很难克服的,可是为了朋友玩得尽兴,为了给我省心,她都一一克服了。

所有的家务和家事,都与她无关,她习惯了这种生活,也不参与任何意见,所以在家庭这方面没有别人的婆媳关系的问题,我所做的决定就是家里所做的决定。我几乎不张口让她干一点活,可是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也会让她做些非常简单的家务事,她从来都不推脱,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哪怕是交给她一项择菜的任务,她都当成事情来做。这点我很知足也很感激。儿媳妇让婆婆干活,婆婆一句怨言都没有。我应该给婆婆一个好评,一个大大的赞!

生了几天病,婆婆没有帮助过我做过任何事情,只是自己解决自己吃饭问题,我很难走出自己的心理说服自己去理解婆婆,可是婆婆却像没事人一样,我生病和她好像真的没有关系,只是没有办法给她做合口的饭菜了。就是这种原因,我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与价值。女儿等我去抚养,我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怎么去抚养孩子?于是,我放下了所有不合理的情绪与怨言,只朝着一个目标前进,那就是活着,健康地活着!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生命赋予我的任务。感谢我有这么一个不管不问的婆婆,在我生命的低谷的时候,让我坚强,在我需要理解的时候,给我足够的认同感!

再写婆婆,是想客观地说,婆婆虽然不懂人情事故,但也不是论是非,非说人长道人短的。所以像我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有这样一位婆婆也应该知足,感恩!

婆婆的存在,同时让我明白,承担起养老的义务对我来说就是人生重要的修行。“老吾老及人之老”,我愿婆婆在与我相处的日子里永远没心没肺,健康快乐!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八

她是我的妹妹。只在此时此刻,我猛然意识到。她几乎从来不叫我姐姐,我们彼此之间只是叫彼此的小名。那是从根的底部开始长成参天时的习惯。可是,到了这年岁,在外面,她有的时候会叫我小一姐,会跟别人介绍说我是她的小一姐。初次听到时,我心微微有震撼。

她在向我诉说烦恼。这是我们之间很少有的,我们只是小时候的玩伴。青春期之后,我们是长久的分离。我们不清楚彼此在青春期里的脾性*和发生的事情。对彼此的印象都停留在小时候。我们的母亲是亲姐妹。

当我做习惯了妹妹之后,习惯被照顾被疼爱。家中再无比我小的需要给予关爱和照顾。所以,妹妹在我的意念之中是不存在且空虚的位置。而当她在那年考上和我同一个大学的时候,我大三。开学的那天,我从接到她开始为她跑前跑后交付各种手续费用。排队,取行李校服,安排寝室住宿。并不时叮嘱在这个学校需要做什么不要去做什么。她乖乖的跟在身后,答应着。

她一向多话,我一向沉默。在那些众多的表姐妹中,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最多。我的妈妈是她的妈妈最亲最爱的姐姐。可是,我们的妈妈都没有陪伴我们长大,她们弃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都还没有完成成长。那段时日里,我们没有彼此安慰。再相见,也不会提起。彼此内心的伤痛也许都还没有平息。只是,我们依旧在长大。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一样不爱吃菜里的葱花。一次去姨家吃葱炒鸡蛋,我把葱花都挑了扔在桌子上。姨出来后什么都没问就把妹妹打了。我不记得当时妹妹有没有委屈的掉眼泪,只是这件事我一直都没忘。后来发现我们喜欢的东西好多都一样,不喜欢吃饺子,吃饺子不吃馅只吃皮。

唯一一次一起逛街,我们买了一模一样的衣服。我的那件在回来的路上落在了车上,我沮丧不已。她安慰着我,说把她的给我。晚些时候,果然把衣服送到我楼下,匆匆走了。我感觉到,她照顾我的,也许比我做姐姐的要多。

妹妹恋爱了。是啊,我们都到了可以恋爱的年龄。男孩是我认识的,是曾经的`我的同学。她总是和我谈起,因为在后来,我们的交集太少。没有过多的可以谈论的话题。那时,我们只是说,这个男孩怎么样怎么样,男孩有优渥的家境,男孩的黑框眼镜,男孩瘦削的弱不禁风的身一子。还说,男孩有点傻傻的。这一切我都没有在意,只当做,这是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共同熟识的人。

有一天夜晚走在路上,又谈起他时,你说,他可是我的初恋呢,是我唯一喜欢的人。我震惊,夜幕的黑遮挡了她的表情。我知道,那表情应该是认真的。因为那语气无比虔诚。我突然开始不认识身边这个小女孩,她不是小时候和我一起做坏事偷偷商量不要告诉妈妈的那个小女孩,也不是任性*倔强嬉笑不正经的那个小女孩。那是哪一个呢?突然要开始重新审视。

也许,内心是把她当做一个妹妹,还是小时候的玩伴,还是共说共话的知己。只是,之前,我把她抛离的远远的,她无法进入我的内心与我交谈。

越走越发现人际荒芜,我像捡到宝一样发现身边还有一个妹妹。我可以在她的身上释放我的感情。我可以关爱她可以照顾她,我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在维系,不需要重新建立。我想起我的姐姐,那个照顾我无微不至的姐姐,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妹妹,是一个美妙的词汇。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九

接下来跟大管共事的这些年,丝毫没觉着大管像人们口中描述的那样古怪,刁钻,尖刻。大管在我眼里和心里,却是一位为人行事都很低调,很谨慎,很绅士的艺术家的风度。

能做的住这个百八十人的歌剧团掌门人,那些年,也只有大管了。大管大红大紫的时候,那可是举国上下,江南大地的男高音“一哥”,歌坛上民歌领域的“一霸”。他独树一帜的声音和高音,无人比拟,型腔自如,酣畅,圆润,每首歌中的装饰音,都能唱出男高音的花腔来。一致公认大管会唱歌,这个“会唱”已经到了极其高级的地步。能让人觉着,他口中唱出的江苏地方民歌只有韵味,没有土味儿,只有美味儿,没有腥味儿。

可以说,大管引领了那些年,江苏民歌的一个时代,用他的歌声撰写了一本极有艺术价值的声乐指导教科书。大管首唱和唱红过的《梅岭三章》,《五月栽秧》,《赞美我的祖国》至今还在我们这一代歌唱演员耳畔久久回荡。

我来省歌那些年,大管好像已经很少再登舞台演唱了,是他激流勇退还是另有原因,至今仍是个谜团。

90年代末,大管是歌剧团的一把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团长,掌管着百八十人的“吃喝拉撒”,“大情小事”,“鸡毛蒜皮”。属于歌剧团的那间办公室,共三张办公桌,大管坐在最靠里的那张。大管人高马大,更显得办公桌的小巧简陋。一进门,感觉大管是坐在一张茶几跟前。

大管的那张桌子的抽屉像是他的一个“月光宝盒”,隔三差五,一到团里集合排练或是分配演出费的时候,会有不少歌唱演员围拢在大管办公桌前,伸长脖子,向他那两只抽屉张望。他们知道,他们每个阶段的考勤和演出绩效,决定着团里每一位那一刻的喜怒哀乐和艺术价值,或多或少,都在大管抽屉里的那个小本本里记着。每到那些日子,人们都像是去拜见寺庙里的老住持,眼巴巴的看着他翻牌,抽签,然后一一为你破解疑问。

当然,大管每回都会遇见满足的,知足的,也有不满足,不知足的,甚至还会有得了便宜卖乖,明知故问,没事找事儿的主儿。

我觉着,大管对我已经超乎寻常的加倍关照了。我当然属于知足和感恩的一类。每回来上班,大管都会咬着我耳朵,神神秘秘悄声跟我说:用不着每天来上班,外边有事儿尽管去忙你的,有重要的事,我会电话你,我们一块商量着办。

我真的很感动,也很内疚。觉着使不上劲,也帮不上他什么忙。除了团里的演出,外面请我演出的活儿也很多,特别是当时还有了电视台《非常周末》的“外遇”,常常顾不上团里的演出。每回跟大管请假,大管都没有二话,眼睛一眨,下巴一扬,意思说;没事,忙你的去吧!

是凡轮到院里有事找我,大管都会挺身而出,帮我几句话搪塞过去,是在搪不过去了,只能一个电话小声悄悄跟我先透个底,让我提前有个应对。

当然,我也主动向大管请战过一些看上去辛苦的演出,比如,三下乡,比如下徐州煤矿慰问,高雅艺术进校园,比如请缨加入合唱队,去哈尔滨参加合唱节等等。回来之后,大管总是嘘寒问暖的关切我。

每到季度和年终奖金分配时,大管总会召集黄团长和我一道,统筹商议分配方案。大管像一位可亲可敬的家长,他把歌剧团的孩子们当成自己孩子了,任由他们往自己身上撒欢,撒野,撒泼。从没见过人们所说的他怎么怎么地那个什么什么的。

怪了,这么些年下来,我并没觉着大管,黄团他俩有什么各色,难处的,相反,我们彼此之间相处的很好,很融洽,很投缘。

这么大牌过的一位歌唱家,艺术家,每天却为团里一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伤身,操劳,大管不是一点委屈也没有,但他很少跟我嘀咕过。

大管从一开始就从没把我当成谁谁谁的人,谁谁谁一个派系的人。当他发现,我果真也不是谁谁谁的人,而且属于有着独立个性的人,大管跟我好像更为亲近一些了。

只是我直到今天仍然在心里深深内疚,没有当好大管的助手,没有能力为大管分忧解愁。反而获得过他一直以来对我的宽容和大度,关怀和照顾。我却从大管身上,偷学了他身上很多优良品质和艺术内涵。当然,“偷学”到我身上,也仅仅学到一些皮毛。

如今回想起来,其实,大管是把他最黄金的一段歌唱生涯,生生浪费在操持歌剧团的家务琐事之中了。尽管他后来,又投身到声乐教学中,我还是为他过早离开舞台歌唱而深深惋惜,他的提前淡出也许有他难以言传的隐情,有他的苦衷,这也许是留在江苏民族声乐史上一段隐隐的颤音吧。

离开省歌很少再见到大管了,也很少听见他的音讯,心里却一直在挂念着他,丝毫没改变我对大管的敬重和仰慕。

前不久,巧合在新街口遇见迎面而来的大管夫妇,十多年没见,大管夫妇好像一点没变,没老。从他们踌躇而迟疑的短暂目光中,我反倒意识到,他们觉察出我的老态。寒暄过分手时我约过大管夫妇,约他们有空聚聚。

一觉醒来,戴上耳机,一边听着大管唱的那首《五月栽秧》,一边写下了这篇随笔。

“五月里来哎,是秧场。

村村栽秧忙又忙,十八个姑娘来拔秧,

十八双秧篮呀满满装啊!

巧手栽下千株苗哇,

精心育出呀万担粮。

哎呜哎,哎呜哎,哎呜哎”。。。。。。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十

天气骤冷,倒春寒肆虐着,破罐子破摔。

前几天穿着短袖还大汗淋漓,今天穿了件厚衬衫还加了件厚马甲,可出门还是冻得直哆嗦。杭州这个鬼天气,张牙舞爪的。

三月天伢儿脸,说变就变。

从东南亚40°的高温里刚脱身,吃喝玩乐油汗未收,准备写些什么,还在绞尽脑汁酝酿中。星河诗刊社来电话,说是台湾诗人方群(林于弘)要来诗刊做客,要我一起去侃侃。今早便去了编辑部,见执行主编冰冰面色有如电脑蓝屏,说是身体卡机。可朋友来了不得不忍痛重启接待,这是道理。人就是这样,你敬他一分便会还一尺。

虽不图什么,但朋友就是这么交的。

台湾的方群大帅哥一个,高富帅都点沾边,且又是台湾师大教授,有内涵。此次来杭州在邵逸夫4千多人的体育馆讲课,据说票价得450块之贵。因为他除了教授、诗人、评论家外,还是台湾小学教材的编纂者之一,估计讲的就是教育这块,同是大中华可教育理念却不太同,总之对俺们没啥关系。本想讨要一张票子给朋友鱼儿老师,做个顺水人情,可他身边没有。

我们玩笑说他是大陆抢钱来了,他大笑不已。

是不是有些沉重啊?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类的,有足够的诗的语言。

哈哈哈……执行主编冰冰总算坐上了主位,黄董和骆主编不在,猴子称大王了。她笑得很得意,病也好了一大半。同时,恭喜菲菲又出了两本书,好家伙,真牛。

推杯换盏,饕餮美食。

喝着自带的上品红酒。刚才半道上下车10块钱卖了个开瓶器,省了好几百块的开瓶费,哈哈,不是抠门,该省就省。虽然只是第一次和方群相见,但神交已久,就像穿旧的鞋子一样合脚,彼此都会这么认为。其实朋友在一起不必那么拘谨,不必装腔作势,随性就好。毕竟不是官场,无需假面伪善遮身,乐得自在。

不知不觉时间瞌睡了,酒绵长到4点多,面红耳赤的帷幕拉开,晚上方群还得废唾沫吹牛讲大课,故此剪断了话题。没想到他们的车子今天都限行,风口里又打不到车,森华兄只得打电话劳烦他的师兄赶来,载他匆匆而去,一路堵车如便秘,蜗行后好在万幸没有迟到,让4000多人等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晚上,冰冰说我们再继续吧,把下午剪断的话题接上。

太冷了,春天的信封里捎带着北风。

人物经典散文二姨夫通用篇十一

说起来,在小城混到四十那个岁数上,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去省歌报到的那天,刚一迈进歌剧团那间不大一点的办公室,见到正襟危坐在桌子跟前的大管,心里还是有点犯毛。

来之前,不止一位在耳朵边跟我嘀咕过;大管那位爷可难相处了,那叫一个各色,难缠啊!你去跟他搭档,有你的苦头吃啊!

我不信,不信我从年轻时就在心目中一直崇敬,仰慕着的这位歌唱家,会是别人嘴里的那个样子,会是那个“魔头”,“刺儿头”大管。

至今我还明晃晃的记得,是“护送”我来省歌报到的邬白领我进门,把我亲手交接给了大管。他是带着小城广电局领导班子的使命来的,还是作为朋友身份来的,我前后也从没再考证过。

大管慢悠悠的从他的座椅上起身,圆乎乎,胖墩墩,颧骨以下明显鼓起,超过了额头的宽度。站直身子的大管,感觉高出我一大截,我一米八,他足有一米八五,这是舞台上,男高音歌唱家最帅,最霸气的身高。如此近距离,能清晰看见大管嘴角礼节性的挂着一串机械的微笑,伸过来一双大手同我又礼节性触动握了握。

我赶紧先向大管引荐了送我来的乌白,邬局长。邬白不容我分说,自顾抢先做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邬白做电台领导之前首先做的是文艺编辑,他跟大管套近乎时说,他当初是听着管老师的歌做起文艺编辑的。大管听了明显笑容增多,面部神经也渐渐松弛下来。

大管招呼我们在办公室里一张长条靠背椅上坐下,确实,三个大块头杵在那儿,也显得那间屋子的空间格外局促。

邬白跟大管相聊甚欢,按说,邬白在自家门里,也是一位不善言辞的内秀男人,我甚至萌生些许猜疑;莫非他“护送”我来省歌报到是假,当面膜拜大管才是。。。。。。

我当时好像突然觉得,自己像是一位被父亲领着去幼儿园报到的学龄前儿童,大管却像是幼儿园的一位阿姨,公事公办从父亲手上接受了我。

其实,那次报到,是我见过大管的第二次。在这之前,大管作为省歌的几位领导专家之一,由人事部主任陪同,专程来小城看过我离开小城之前演的最后一部歌剧《海龄》。

那年的那一天,邬白就这样把我交给大管之后,转身返回小城了。我也就在洪武北路上省歌办公和排练大楼三楼的那间办公室里一座就坐了好些年。

头一次与歌剧团全体团员见面,是在一间大排练厅里。那是一个寒冬的个早晨,我见到的所有人都被厚厚的棉衣棉裤包裹着,好几位还带着口罩,透过口罩还喷出阵阵雾气。

另一位黄副团长也到了,据说,他也是传说中很难合得来的一位。但看上去,眼镜以外的那张脸上,他的笑容比大管要多出许多。个头不高,是一位合唱指挥,站在那里都像准备要征服一切,一派傲视群雄的架势。

大管介绍我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我身上来回扫射,探寻。变换着各种各样的眼神,嘴角形态和面部肌肉蠕动频率。

尽管暗自哆嗦,毕竟干过嘴把式的活儿,讲了一番漂亮话,也赢得了一阵不同声部发出的“起哄架秧子”所谓“欢呼”。后来才知道,“副团长”这把交椅,多少人眼睁睁的一直在瞄着,谁也没想到会被我这么一个小城来的人,把这好端端,鲜亮亮的“塘子”给“操了”。

大管和黄团长接过我的话茬,又讲了一番好话,算是给足了我的面儿,为我风风光光的接风洗尘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