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论文(优秀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0:51:00 |
- ZTFB |
- 10页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梳理。下面是一些关于写作的名人名言,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新闻论文篇一
2014年《xxx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这一决策有力推动了关于法制建设和法制动态的新闻报道工作。法制新闻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以其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也逐渐成为新闻媒体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新闻媒体在社会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向受众传递各类信息。
向受众传递各类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新闻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图片等媒介,将其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并表现出来,广大受众在阅读、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将对其有效的信息植入大脑,作用到人的身上,完成其作为社会信息中介的一个过程。新闻媒体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想方式都会对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
2.及时向受众报道新闻。
新闻媒体因其采用了诸如声音、图像等快捷的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的能力、速度、清晰度和便利性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即新闻也能及时全方位地展开播报,使大众能第一时间获得新鲜热辣的新闻信息,满足人类不断改进对于周围事物信息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和获取速度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素质。
3.为受众提供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途径。
新闻媒体不仅通过新闻报道将社会事实呈现在受众面前,反映事实,而且通过新闻评论指明真相,形成焦点性意见,与受众所接受和形成的认知及观点发生碰撞,形成自己对新闻事实和真相的看法与结论,进而形成舆论场,实现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监督,也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体现。
二、法制新闻报道在发挥社会功能方面的特点。
法制新闻报道不仅仅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特点,还以其独特的法制性区别于其他一般的社会新闻,它既含有新闻因素,又显示出法律文体的行业色彩,所以有其有利于发挥社会功能的特点:
1.在报道内容方面体现出法制新闻报道的喉舌作用。
法制新闻报道在报道内容上以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的新闻为主题,以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地方性法规、行业法规为主线,采编相关素材,并结合报道人本身的法律知识,从专业法律角度去分析、说明和评论新闻。在向受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其更容易接受法律知识,掌握社会法制动态,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完成全民普法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实现全民守法的最终目标。
2.在时效性和针对性上体现出法制新闻报道的实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特征,法制新闻报道也不例外。法制教育和宣传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开展,就能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这个特性,使法制教育和宣传的实效性得以实现。法制新闻报道对当天或者最近发生的法律事件和法制动态作出及时的报道,这里所称的及时与一般新闻报道有所不同。法制新闻报道往往需要在案件的侦查、审理、判决等环节结束之后集中统一报道,或者在各个环节结束时进行阶段性报道。这就使法制新闻报道在针对性方面比其他新闻报道更胜一筹。
3.在规范性和可读性上体现出法制新闻报道的精准性。
法制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语言准确、简练和专业,尤其是法律术语使用的规范性。在法制新闻报道中不可避免地、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法律术语,这些专业性术语在指向对象、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界定,这一点不同于普通的新闻报道,普通新闻报道一般都强调语言通俗易懂。但我们在制作法制新闻报道时,仍然要尽量避免使用太深奥的法律名词,或者在引用该名词的同时备以简单的说明。如此,法制新闻报道在规范性和可读性上就具有了其独特的优势,使用的语言得体、流畅、易懂,在法制宣传和教育的精准性上则更胜一筹。
4.在原则性上体现出法制新闻报道的政治性。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法制新闻报道活动,这是法制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新闻报道又一明显特点。法制新闻报道在采编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纪律约束性,具有非常明确的范围限制:不仅要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情况,而且要在保证依法报道的同时,维护法律尊严。例如,对某些未调查处理完毕的敏感案件,不能为了博眼球、抢热点而盲目报道。法制新闻媒体也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通过规范报道行为、严格报道纪律和明确报道要求,凸显法制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将自身建设成党和政府可以信赖的宣传渠道。
三、法制新闻报道的社会角色。
法制新闻报道是受众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传播手段,及时知晓法制信息的传播过程。法制新闻不仅要求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而且这些新闻还得是跟“法”有关的才行,也就是说以“法”为出发点采编的,具有法制意义的新闻才能称为法制新闻。
1.法制新闻报道是进行普法教育和宣传的有效途径。
法制新闻报道通过图文并茂等形式对法律法规进行正面报道,如介绍新近出台的法律法规、人大等审议单位制定法律法规的进展、介绍常用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帮助受众理解新法与旧法的差异等,最终实现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而人民群众在学习法律常识的过程中,自身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改善。可以说,法制新闻报道是推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有力抓手。
新闻论文篇二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增强电视新闻竞争力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完美地诠释了“用事实说话”,它无须后期的整理加工,与新闻事件同步,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同步的现场画面、声音等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细节等真实情况,从而在不露痕迹的客观报道中,将传播效果发挥到最大。因此,推进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是电视新闻传播提高竞争力的必然举措。另外,新媒体传播的碎片化、表象化特点明显。它只能为人们提供新闻事件的基本事实,引导人们做浅层次的思考,效果仅仅是“知其然”。而受众若想“知其所以然”,就必须借助电视新闻。电视新闻通过深度报道,可以深刻阐述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等,以满足观众对于事件的深层次探究。
(三)拓展传播渠道,促进用户参与。
[1]王俊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困局[j].媒体时代,2015(9):29.
新闻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时代,信息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频率越来越快。面对庞大的新闻信息,要想在其中实现新闻宣传的良好效果,就需要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新闻采访的选题策划虽然是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是每个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这项工作对后期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前言: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有效信息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这也对新闻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新闻信息的宣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拓宽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多的信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但是面对繁杂的信息网络,新闻工作所能传播的信息仍然有限,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对新闻采访工作做好选题策划,明确新闻价值,保障新闻的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指在新闻工作开展前期,通过对社会时事的敏锐判断,确立新闻选题和采访对象,设计预期的采访形式、采访内容和采访效果,并根据客观事实策划预期新闻报道的视角和最佳效果等一系列内容的探讨和商定,最终落实于文字的新闻规划。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具有指导作用,是各项新闻活动开展的依据。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一般可以分为新闻选题策划和新闻采访策划两个方面。新闻选题即为对新闻题材的选择,新闻题材和采访视角的确定是此项新闻报道的首要,同时也是在新闻的采访者(记者)以及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联系,是采访活动展开的.基础。围绕选题进行采访以达到获取新闻线索的目的,对线索进行判断、分析和整合,对新闻报道的预期价值进行判断等均是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主要内容。
1.3探究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必要性的意义。
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旨在让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当今社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以及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在整个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新闻媒体只有充分认识和肯定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价值,才能让其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顺应新闻工作的特点,满足社会的要求,做好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指导工作,[1]才能让新闻信息最大程度的发挥价值,才能让新闻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时代所淘汰。
2.现代社会对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要求。
2.1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
所谓新闻,是指将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通过特定的文体记录而成的信息。新闻工作就是将这些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等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报道的过程。新闻工作的行业特征决定了新闻真实性、简明性、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无论社会风向如何变动、新闻手段如何创新,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始终以事实为依据,尊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不做刻意捏造、脱离事实的空想或为利益左右的对事实的扭曲,避免主观意愿的干扰。
2.2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新闻不仅仅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搬运,同时还承担着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作为连接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桥梁,新闻媒体在进行前期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时,新闻的宣传思想要切合国家政策和思想,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尤其是在涉及国家政务时需要特别注意,对于语言的斟酌必须格外谨慎,以国家利益为最高标准,在对涉及冲突等事件进行报道时要慎重合理,强化新闻在宣传、引导以及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
2.3满足各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渗入,传统新闻媒体在面对发展挑战,适应各方变化而进行转变的同时,现代化的新闻媒体的新闻的传播途径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新闻采访宣传策划在为日常新闻进行报道规划的同时,也为商家扩展了新的宣传平台,对新产业、新产品的适度报道,可以促进多方经济收益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自身传媒、商家、用户多方的新闻信息需求。
3.1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提高媒体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媒体从信息独享到大众传媒的演变使得新闻媒体的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新闻行业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事新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要着重培养自身在某一领域的竞争力。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整体工作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其在新闻工作中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在对行业发展和新闻媒体对社会发展进行适应性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就要在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上下功夫,了解用户的新闻需求,调整报道内容结构,转变报道视角,提高新闻灵敏程度,顺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3.2新闻采访选题策划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注重新闻工作的前期规划,新闻的价值在于新闻被宣传对象的需求程度,也是宣传效果的重要体现方面。对同一客观发生的事实进行不同视角的报道,会展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在一项新闻工作开始之前对整个新闻工作进行合理规划,这对于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具有最可行的实现可能。[3]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前期对新闻选材的判断以及对新闻线索的收集,并且根据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人员对于新闻观测点的敏锐洞察力,对新闻工作进行前期规划,使得新闻事件的报道向更能贴近于新闻受众,引发较强的新闻共鸣,达到传递事实、宣传观点的新闻效果,充分展现新闻价值。
3.3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实现。
创新是一个行业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于时代的紧迫感和行业发展的压力,新观念和新思路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创新措施的效果仍然需要实践去证明和检验。新闻采访选题策划是整个新闻工作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实施之前进行,这就使得所有的创新举措都可以在这项策划工作中得到体现,同时耗费较小的成本。通过论证、推演等方式可以将这些创新想法向实际举措上进行演变,增大了创新意识实现的可能,降低创新难度,同时能够促进媒体人创新意识的提高,从而良心循环,促进行业的进步。
4.结语。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前期基础性工作,是决定新闻选题方向与新闻预期效果的重要工作,是新闻媒体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同时也是充分展现新闻价值、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方面。新闻工作者在充分认识到新闻采访选题策划工作的重要性之后,应当积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反应灵敏度,保障新闻的及时性,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李刚.信息来源与新闻从业人员价值观[j]新闻界,(10):124.
[2]韩玉荣.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13).
[3]孙振.电视系列报道的传播策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5.
新闻论文篇四
面对目前社会的急剧变化,市场需求凸显多层面多元化趋势,当前新闻教育的取向,须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就必然要求大学新闻教学应有准确的专业定位。笔者曾在国内几所新闻院系执教,从学生毕业趋向来看,到媒体工作的毕业生越来越少,有些即使进入媒体也不是去做记者、编辑。此外更多的学生是到一些与新闻相关的部门就职,这其中包括去做各类市场的调研人员、节目栏目的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广告公关人员、政府机关的宣传人员以及新媒体的操作及营销人员等等。市场的变化要求新闻教学也必然随之改变。根据市场需求,大学新闻教育应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如广西一所大学的新闻学院给自己定下的培养目标是:重点面向地市级大众传播媒体单位,以及一些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为其培养所需的新闻人才及策划管理人才;学院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专业服务能力,适应现实社会发展。这所大学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其实我国许多新闻院校已经逐渐从“记者的摇篮”的角色中淡出,逐步与市场接轨,为市场服务。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必然导致我们在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过程中的多元化教学,现代社会新的人才需求与传统的人才需求相比,总量更大。因此,作为我们专门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院校,需要尽快调整、细化我们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我们的教育,实施多元化、多方位与市场接轨。多元化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多元化复合新闻人才,这就需要更新我们的教材,调整我们的教学课程设置结构,加大我们教学的科技含量,甚至要重构我们的教学队伍。诚然,培养新闻复合人才绝非易事,有时也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倾向,四年本科教育转瞬即逝,稍不注意,就会使我们学生的学业杂而不专,学无所长。因此,我们要培养新闻宽口径复合人才必须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根据学生的专长和爱好,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从而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宽口径的复合型新闻人才。
二、新闻教育应技能与学养并举。
笔者认为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人才,其支点有二:技能和学养,两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的各种现代科技技能是造就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基础。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没有一定的科技技能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没有现代科技技能,就不可能成为新闻复合型人才。第一,培养多种技能于一身的背包记者。早在,国外著名记者简埃伦斯蒂文斯在网络新闻学评论网首次提出了“背包记者”这个概念。她宣称自己是报社记者,同时能为电视台和网站提供照片和视频新闻。她会使用各类设备,包括相机,笔记本电脑,录音器,麦克风,摄像机,各类编辑软、硬件等,这些设备都放在她随身携带的大背包里,“背包记者”由此而生。“背包记者”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已成为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新闻人才。作为一名记者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之下,不再单纯地只为某一种媒介提供报道,而需要同时为纸媒、网媒、广播电视、手机等多种平台提供作品,这就要求记者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做单纯的文字记者,或是摄影、摄像记者,而应该是“背包记者”,其具备文字、摄影、摄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的操作技能,完成以多媒体融合为背景的新闻策划、信息采集制作、影像传播等工作。对于国内媒体来说,对这种多技能的“背包记者”的大量需求也正日益浮出水面。我们现以《宁波日报》为例,8月随着《宁波日报》播报的正式开通上线,《宁波日报》作为单一纸媒的历史宣告终结,之后他们努力打造多个产品:互动多媒体报、手机报、电子纸报、户外电子屏、网站等,该报一个全新媒体时代诞生了。他们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一个编辑部,多种介质终端。这对于报社全媒体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记者,要能够创造出不同介质的媒体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新闻作品,他们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采访“武器”: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移动、联通两种无线上网卡,一台照相机、一台摄像机、一部智能手机,可以同时满足手机报、电子纸移动报、网站、户外视屏等多种信息需求。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锤炼之后,这些记者不仅熟练掌握各种数字设备、电脑软件的使用,还具备播音主持、编导等多种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背包记者”。第二,注重跨学科的“知识学养”。注重学养,丰厚学生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是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必要条件。“背包记者”的身后除了一个装有各种先进技术设备的背囊之外,必须还应有另一个背囊,那就是知识的背囊。
当今时代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厚的学养,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天文、地理、科技、文学、外语、宗教及生活知识等都要涉猎,一个现代新闻人应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既是杂家通才,又是专家专才。可以断言,没有相当的跨文化、跨学科知识储备的新闻人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打好知识根底,丰富学生跨文化、跨学科知识的背囊是培养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必须,为他们以后能宽口径选择工作及接受在职教育、构建终身教育打好知识根底。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先驱、美国报业巨子普利策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论述,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t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而要做到这一点,自然需要敏感的神经、广博的学识、真挚的情感等,同时更重要的还要拥有一种实践性能力,亦即将多学科的知识和多背景的问题融会贯通,进而以普通人的视角与水平将其呈现出来的独到本领。[1]普利策强调广博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是新闻院系学生必须具有的。注重跨文化跨学科的学养,使一部分学生向学者型、智慧型新闻复合人才转化。目前我们新闻院系培养出的学生多上手快,而后劲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薄弱,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知识背包囊中羞涩。香港大学的陈韬文教授认为:学生的知识面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信息科技冲击媒体的传统边界,工种变化多端,知识更新速度快,所以需要培养适应力强,了解跨文化和具备跨境传播素养的人。[2]具备跨文化、跨学科的知识是对新时代新闻专业学生的更高要求。重思、重学、重科技的理念是新闻教育必须着重强调的,我们不少新闻院系只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视学养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出路的。第三,在具备了一定技能与学养之后,还有一点也是应该强调的,这就是新闻精神。新闻精神是贯穿在新闻实践活动中的一条红线,是一种指导和支配新闻实践活动的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新闻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具体的精神:求实为本的科学精神、正义至上的人文精神与和谐为美的自由精神。正是它们构成了新闻精神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诉求―――真实、公正、自由、和谐。新闻精神还包含着新闻人的新闻追求和传播方向,是新闻活动主体重要的精神动力,是新闻传播得以进行和展开的内在精神机制。它可以唤起主体从事新闻活动的热情,坚定从事新闻活动的意志,激励新闻人为实现传播目标做出努力。[3]确立正确的新闻精神,对履行新闻职责至关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性中特有的理性精神。当一个新闻人有了纯正的心灵,有了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信念,他的新闻行为就会追求美好的境界,就不会过多地为己私利去煞费苦心。有位学者讲得很精到:“观念是关键,精神是灵魂,最严重的污染是心灵的污染。”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必须强调这种新闻精神,坚守自律和他律,有自己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底线,看重“职业操守”。只有强调这种新闻精神,才能使我们培养的未来新闻人在今后的各种新闻活动中不迷失方向和自我,在汹涌的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所向披靡。
三、新闻教学改革强调从实际出发。
新闻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具体工作,新闻教育必须具有各种资源元素,其中包括:师资资源、设备资源、图书史料资源、学生资源等等,各种资源缺一不可,根据在新闻教学上的实践,笔者认为搞好新闻教学改革,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这是提高新闻教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的`优劣关键是教师素质的优劣,因此,建立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新闻教师队伍是提高新闻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根据学校新闻教学目标,制定教师建设和培养的短期与长期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新闻专业紧缺人才,使教师整体年龄和学历结构更适合培养新闻复合人才的要求。其二,提高实验设备的运用频率。一般大学新闻专业教育都基本具备电视摄像实验室、演播实验室、电视编辑室、新闻报刊实验室和广告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不少学校虽然设备精良但使用频率却很低,原因是使用或租用手续繁琐,有的则是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设备只是摆设而不能使用。据了解,一些学校的学生四年都没有动过摄像设备,不懂摄像的实际操作。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就必须让他们多运用这些设备,让他们熟悉这些设备。其三,改革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为合理、科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应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在重基础、厚核心、宽选修的基础上,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模块+综合素质+实践环节课”的课程结构,加大公共选修、人文基础选修和专业新闻选修的课程,以保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其四,搞好新闻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细化入手,一些新闻院系改变了“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上课强调“三多”教学,即:多提问、多讨论、多案例;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三个转变”,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而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还开展“1153新闻教育成才工程”,要求学生在四年中读100本好书,背100篇文章,写50篇新闻作品,参加30项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其五,目前不少新闻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方面注重对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他们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专业”、“课内―校内―媒体、企业”、“实训―见习―实习”、“平时―假日―集中”多种结合的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教学特色。同时他们建立了多个以媒体、企业为中心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有实际操作消化知识的环境。
面对中国教育的普遍状况,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最好的教育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教育的目的,是解决有限的人生精力与无限的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最好的教育,是能用最小的教育成本最快培养人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4]我们研究中国新闻教育的改革,要培养出合格的适应当今时代的宽口径复合型新闻人才,也同样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新闻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精良的知识并受到最有效的专业教育?如何用最小的新闻教育成本最快培养学生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每一位新闻院系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和回答这些问题。
新闻论文篇五
快速发展的社会使得人们时常处于转型期的十字路口,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人们茫然。人们的工作如此,生活情感也是如此。情感类谈话电视节目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人们对情感的诉求,是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需求决定存在。从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谈话节目的出现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情感谈话类电视节目不断涌现,有不少人称之为“遍地开花”。然而这中间,一些节目起起落落、销声匿迹,又有一些节目脱胎换骨、推陈出新。本文试图从情感类谈话电视节目的跌宕起伏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当今的走向。
一、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开办兴起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
自1936年第一个电视节目正式播出以来,七十多年的时间,电视逐渐形成产业并迅速发展。今天,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中坚力量,成为人类生活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以中央电视台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为代表,一时间如雨后春笋,电视谈话类节目被各地市电视台纷纷效仿。继《实话实说》之后的几年,各地方卫视频道、地方台也纷纷办起了自己的谈话栏目。7月17日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的开播被媒体视为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倾谈节目。《真情对对碰》其中的《真情大复活》板块:展现了恋人、家庭、朋友间的情感故事。节目以现场进行时方式表达人物故事和情感,故事真挚、情感动人、现场感强。,湖南卫视开办的《真情》的前身就是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真情》以其新颖的视角、清新的形式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创下当年收视率新高,并且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放。《真情》的成功“使得该类节目成为其他电视台竞相模仿的对象。此后,风格各异、类型不同的情感类节目纷纷亮相,引发了一股情感热潮”。
二、情感谈话类节目的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
一时间,打开电视机,几乎每个频道都有一档或几档这样的节目。有媒体文章称:在情感类访谈节目达到井喷时,全国同类节目多达上百个。从萌芽到日渐成熟兴盛遍布荧屏,各式各样的情感谈话类节目,聚拢了相当一批粉丝,引起受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几乎每档情感类谈话节目都是当地电视台的收视大户。如央视每晚深夜播出的《心理访谈》在cctv12已经成为收视率仅次于电视剧的栏目;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开播之后收视率曾高达,稳居每晚9点档上海电视频道收视率的第一,称雄同时段收视率;陕西台的《家庭问题》开播后相当长时期收视率处于频道的前列等等……情感类谈话节目进入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
三、情感类谈话节目的低潮瓶颈阶段:20至。
情感类谈话节目以其平民化的视角、大众化的参与、真情的流露与沟通引起了许多受众的情感共鸣,数领了荧屏若干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谈话节目的增多,栏目要么因题材枯竭而不得不停播,要么其千篇一律的主持人+观众+嘉宾的同类模式使得受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为了吸引受众,满足一些受众的猎奇心理,一些栏目热衷于谈论婚外情、不伦恋、畸形恋等离奇故事,栏目在内容、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真实性受到受众的质疑,被指为编造故事,以“真实”之名行“表演”之实。尽管许多媒体都矢口否认栏目造假,但受众的质疑声还是一片。另外就是节目的低俗化问题。节目以悲情、苦情、畸情、奇情型为主,将这些人类非常态的的情感一味的宣泄,而本该唱主流的美好的情感却成为了点缀,情感类谈话节目甚至被指为很俗很暴力。在情感类节目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下,针对情感类谈话节目深度与真诚的缺失及导向上的把控,年年底,继对涉案剧、选秀节目、涉性节目、观众参与整容类栏目发出“禁令”后,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台再次下发了一则“整改令”,禁止情感类节目低俗化。而这次“整改令”也是继20“叫停”某卫视一档后情感类节目后,对低俗情感类节目的又一次严打。严打之下,出于多种考虑,一些情感类谈话节目逐渐消失。与节目井喷时多达上百个节目相比,9年后的这个阶段,能被受众叫得出名字,愿意每天晚上定时定点收看的节目几乎不超过10个了。情感类谈话节目处于低潮、陷入瓶颈,大有收兵之势。
四、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突破及再度崛起阶段:20至今。
一方面是一些情感类谈话节目因为各种原因的衰退大范围退出,一方面又是一些栏目的突破异军突起及强档推出。
曾经是引领了国内“触摸华人情感世界”的首档情感故事类谈话电视栏目――湖南卫视《真情》,2008年停播后于年再次真情回归。2009年11月30日《真情》升级版――《8090》重回黄金档,与受众们见面。升级版《真情》―《8090》选择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定位在中国第一档关注80、90后青少年的情感问题,重点关注80、90后新一代年轻人的情感生活故事。
2009年,贵州卫视《人生》的登场则让受众再次感受到了几年前久违的情感。伴随着选材和节目设置的进一步升华,贵州卫视这档情感类谈话节目获得了来自全国的关注,荧屏上再度亮起了一盏“情感”的明灯。
201月,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的《幸福魔方》也是名动一时。
新闻论文篇六
采访提纲范例《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采访提纲》采访目的:
1、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作用。
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为什么参加?
4、参加考试者复习的情况。
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士。
2、采访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
采访方法:
1、专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员。
2、随机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参考人员。
采访时间:10月10日。
采访对象:
1、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2、资格考试网站站长。
3、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已参加工作人员。
采访问题:(注:这是采访提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1)采访国家广电总局人教股股长。
1、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是一个什么样的考试?
2、国家广电总局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资格考试?
3、哪些人员可以参加资格考试?
(2)采访记者考试网站长。
1、大概有多少人光顾你的记者考试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3、他们对这个资格考试了解多少?(引导他举例说明,比如考试内容、考。
试步骤等等)。
(3)采访参考人员。
a、参加资格考试的应届毕业生(2人新闻专业,2人非新闻专业)。
1、为什么会想到参加这个考试?
2、参加这个资格考试有什么作用?考试步骤是怎么样的?
3、你们的资格考试资讯和资料、模拟题题来源是哪儿?有到过记者考试网找这些资料吗?
4、目前的复习情况如何?
b、参加资格考试的在职人员(2人广电行业工作,2人非广电行业工作)。
1、为什么会参加这个考试?
2、了解这个考试的相关步骤吗?
3、复习情况如何?觉得自己今年能考过吗?
相关背景:
1、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相关法规。
2、全国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开展的次数,参考人数。
3、记者考试网的相关信息。
新闻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一、多元化传播渠道助推“柴静雾霾调查”话题。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融互通已成为媒体间取长补短、谋求共赢发展模式[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著名“媒介即讯息”,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是媒介传递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传播渠道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显得日益重要,而柴静《穹顶之下》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报道典型案例。
二、利用内容独特性吸引受众关注。
全媒体传播引发人类传播革命,使得传播者信息生产不再是传播起点和中心,受众对信息内容及传播工具、手段不同需求,才真正成为人类传播活动逻辑起点[2]。所以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注重受众体验。柴静《穹顶之下》能成为热点事件,这与它内容独特性密不可分,它内容独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内容本身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几年来频发雾霾事件对于本就严重空气质量问题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雾霾是什么,为什么出现雾霾,如何去治理雾霾等成为广大居民关心话题,所以柴静选择这一关注度高事件进行深度报道,自然会引发高度关注。
此外对于这一全民关注话题,很少有权威人士进行系统全面报道,而柴静利用深度报道方式全面系统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分析雾霾,虽然在专业深度上无法与相关权威人士相比,但是就其本身内容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获得很高关注度,此外柴静选择雾霾这一话题,是由于自己未出生女儿因为雾霾而患上肿瘤,想给女儿一个交代,这在情感上引起广大受众共鸣。
其二是独特性体现为展现形式独特性。首先,《穹顶之下》整个专题片采用ted演讲形式。ted演讲形式就是大屏幕+演讲人,并且出现现场观众。柴静摒弃了传统主持人播报新闻形式,现场观众也不再是节目陪衬,真正成为场景中人,这一形式能够给演讲带来更大冲击力,无论是场内和场外观众都会产生真实、亲历感受,这一特点也契合新媒体播放平台需要;其次,《穹顶之下》运用图表等简单形式来展现数据,利用动画以及电影特效形式使信息更加鲜活、生动。
因为要涉及到大量有关雾霾专业问题,所以需要大量复杂数据,柴静利用柱状图、示意图等形式将复杂数据可视化,让受众清晰、明了了解复杂数据背后所蕴含意义。另外在介绍pm2。5时,柴静还用了一段flash动画,生动、活泼展现pm2。5从进入人呼吸道到引发病变整个过程,可以让受众在观看动画时,轻松掌握知识。除此之外,《穹顶之下》一些片段还使用电影特效,利用影像合成和模型生动展示信息,带给观众更真实视觉体验,这种独特展现形式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更加新颖、生动、形象,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感觉,这也是《穹顶之下》获得如此高关注一个重要原因。
三、新媒体互动性助推“柴静雾霾调查”话题。
柴静之所以选择新媒体作为《穹顶之下》播出平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片子本身反映是社会负面问题,所以很难在传统主流媒体上“发声”,但是柴静选择新媒体作为“发声”平台可谓是一个明智选择,新媒体发展使受众接受习惯和接受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寻找适合平台,及时抢占受众关注度,才能赢得传播主动权。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时效性、交互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诸多特点会对受众信息接收模式、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受众与媒体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能够推动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又成为“柴静雾霾调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特点势必会影响受众,因此受众也会出现新特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时效性、内容多样性具有优势,而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互动性,它不仅能够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大众媒体要讲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归根结底都是对人传播,因此要以人为中心。
新闻论文篇八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得到了积极的健全与完善。在此过程中,新闻舆论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就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建设;互动关系。
一、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法治建设中也具有了更为显著的作用。这其中包括积极的作用,也包括一定的负面作用。如何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两者间的冲突进行妥善的处理,则成为现今法治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问题。
二、新闻舆论监督对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立法机关完善法规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其具有传播范围广以及及时性强的特点,对于部分严重违反伦理道德且暂时没有法律规范的问题,在经过新闻报道之后则能够在社会中形成较大的舆论,以此促使立法机关及时给出回应,并在后续法规建设中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
(二)促使司法机关正当行使司法权要想国家公共权力以有效、正当的方式行使,则需要设置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如果这种公共权力没有得到正确的行使,在经过新闻媒体报道后,则会形成较强的舆论压力,并让相关部门在这种压力下改正错误。而社会公众通过新闻舆论的方式,则能够对我国司法权的运作以及行使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以及监督,并对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不合理情况进行回应,以此在对司法权行使产生制约的情况下实现司法公正。
(三)抑制司法腐败在司法权行使中,司法腐败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公正行使司法权的天敌。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司法公正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改善,但司法腐败情况依然存在。在我国司法队伍中,少数人员依然存在素质不高,甚至存在同黑社会以及不法商人沆瀣一气的情况,对我国司法公正的职权发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通过记者对相关案件的调查以及采访,能够为司法机构提供更多的违法线索,在将部分案件幕后交易进行曝光的基础上使更多司法不公以及司法腐败现象暴露在阳光之下,并最终得到及时的处理。可以说,舆论监督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新闻舆论监督对法治建设的负面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虽然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但毕竟司法审判同新闻传播两者间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规则以及标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别。从某种角度看来,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对司法运作起到良好的监督、避免腐败情况发生的作用,但如果没有对其做好限制,则很可能因此对司法的公正性以及独立性造成损害以及破坏。对于舆论效果的产生来说,其主要分为以下步骤:第一,媒体通过宣传报道的形式帮助公众对相关事件的起因以及过程等进行了解;第二,公众在获得信息后,则对目标事件形成属于自身的意见以及看法。在这两个步骤中,媒体不仅负责传递事件信息,同时也对公众产生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即在媒体的引导下形成浓厚的社会舆论。对于该种舆论来说,其对于司法权力的公正应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如果应用不当,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例如,媒体在部分报道中掺入过多的主观意愿以及情感,则可能使公众先入为主地对事件形成刻板,甚至是错误的印象。这种情况不仅给司法机关的审判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且将对司法机关职权的独立行使产生较大的影响,更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为“媒体审判”。
四、实现法治建设同舆论监督良性互动的方式。
(一)依法开展舆论监督。
1.要对新闻舆论监督原则进行合理的规范。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来说,在媒体报道规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能够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合理界限进行界定,则成了现今新闻、法律界的一项重点以及难点。目前,有研究者提出,新闻舆论在监督司法活动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保证报道的全面以及客观性,即在司法监督过程中,所发出的报道一定要实事求是,即以公正、客观的方式反映司法活动的本来面目,不能主观判断、推理,随意夸大事实,不得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以及煽情的语言;第二,对于未决的案件,不得作出具有倾向性的报道;第三,慎重对待诉讼过程,以谨慎的姿态对待未决案件,始终保持中立的立场,避免因发表具有倾向性的意见对公众产生误导,进而对司法人员开展工作产生压力。
2.记者要具有必要的法律素养。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升法律意识,克服法盲现象。同时,要树立法律信念,避免因缺乏法律意识以及知识导致媒体不能恰当过滤公众情绪,进而导致出现干扰司法公正的情况。
(二)司法机关恪守独立公正。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法院则是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权威机关。因此,司法机关在开展工作时,要高度重视来自新闻舆论的帮助以及提示,加强司法审判职能同舆论职能的内在衔接。同时,也需要严格恪守司法公正以及独立性,在将事实作为工作依据的基础上以法律为准绳开展司法审判活动,这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法治建设同舆论监督良性互动的最佳选择。为了实现该目标,首先就需要推进我国司法改革的步伐,通过司法改革实现我国的司法公正;其次,要积极倡导程序公正同实体公正并行,以此保证司法公正的完整性。
五、结语。
新闻监督同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密切的联系。在本文中,笔者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要正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用科学的措施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新闻论文篇九
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叙述新闻事实,供播音员诵读的`文字稿.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音画兼备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作者:曲磊作者单位:山东电视台刊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journalist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新闻论文篇十
新闻学一直是我的专业理想,20xx年我从东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唐山学院做老师,明明是一个经济管理教师,偏偏却将心思放到了新闻学上,这在外人看来多少有点不务正业。对我来讲,有幸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硕士生,简直就是我的光荣与梦想。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放飞梦想的地方,我的专业得以成功“转型”,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学新闻了。在人民大学读书期间,得以与新闻学界大师面对面,使我这只“井底之蛙”能够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感觉非常美好,也使我心怀感恩之情。
感谢我的导师高钢先生,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写作,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导师平日异常繁忙,几次论文指导都是通过e-mail进行的,导师在每一处需要修改的地方都用红色或蓝色笔迹作了标注,催我警醒。导师那字字珠玑的言语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无数次咀嚼导师的教诲之后,常常会产生思想上的火花。导师治学的严谨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屡屡使我这个也为人师的后辈自惭,他教我治学,更教我做人。
感谢培养并教育过我的恩师.......老师,他们学养深厚,令我钦佩。感谢郭志海老师和张怡老师,我们在人民大学读书期间,得到过两位老师诸多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我的爱人、唐山劳动日报社的...女士,同在新闻圈,我们常常有说不完的话题可以讨论。她的贤惠、睿智和关爱,让我感到幸福和愉快。我在北京读书期间,恰逢我们的儿子刘达衡小朋友出世,为了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安心学习和写作,她把照料儿子的任务和绝大多数的家务都揽了过去,无怨无悔。而我给予她们母子的关爱和照料却太少,这一直让我心存不安。
感谢我们的姐姐...女士,当我们去报社上夜班的时候,是她帮助我们照顾孩子,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令我终生受益。
感谢我曾工作过的单位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在那里我获得了初为记者的诸多宝贵体验。感谢我的实习单位唐山劳动日报社。感谢我现在的工作单位唐山学院,她为我攻读新闻学硕士学位提供了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尤其要感谢唐山学院的孙瑞祥先生、杨继昭教授、沙彬教授、李颖杰教授,他们给予我极大的理解、鼓励与支持,令我永远难忘。
新闻论文篇十一
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观众在接受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的时候,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网络,网络对于青年一代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传统的新闻媒体如何在新的时代获取新的内容和活力,是电视媒体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电视新闻编辑由于传统观念、固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显得有些落后和保守,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时效等问题,更有甚者,一些编辑为了追求新闻的受众效果,人为地编造一些新闻,或夸大新闻的真实性,使本已困窘的电视新闻无疑是雪上加霜。基于此等现实,笔者对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闻内容的空洞。当下新闻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使受众没有新鲜感,如思想陈旧、画面单调、内容单一、生涩难懂等,一些电视新闻只起到了传达的作用,把新闻的信息简单地传达给受众,根本不考虑受众的喜好,造成了新闻传达给受众,受众却不愿意接受的现实,使新闻传达失去了本身的意义,不仅无法给观众带来享受,也无法让观众快乐地接受信息,达不到新闻传达的效果。
新闻传达缺乏时效性。在部分新闻里,常会出现诸如“最近”、“不久前”等模糊性的词语,缺乏准确的时间,使新闻的及时性、时间的准确性不能最有效地表达,使受众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感觉不到新闻的“新”。还有些新闻画面过于单一,这样与网络相比,其自身的优势就成了劣势,使本来动态的画面成了一张白纸,毫无美感可言。
新闻编选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在新闻策划的过程中,一些新闻策划者对语义进行分析的时候,把新闻等同于新闻和策划的叠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新闻和策划进行简单的辨析,事实上,也就等同于人为地编造了一些所谓的新闻。[1]这样就造成了新闻编写的盲目性和不准确性,容易导致报道出来的新闻缺乏真实性,造成对受众的错误引导。更有甚者,一些编辑在对新闻的编写过程中,为了增加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人为地夸大新闻事件的各种因素,以造成所谓的大新闻,虽然内容“精彩”,但却失去了新闻本身的意义。
人为安排新闻事件。有些新闻策划者出于功利性的考虑,精心策划,刻意安排一些所谓的新闻事件,而这些事件并非日常运转所自然产生的新闻事件,它是由人与人之间出于一种功利需要而建立的某种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达到各自的目的,最终产生人为新闻现象,或称作某种程度的炒作新闻,这种新闻没有实际的新闻价值,只是新闻策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形成的新闻现象。有些学者称此新闻为“假新闻”。这种假新闻在新闻编写过程中很常见,对新闻系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不仅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也对受众造成了误导,从长远来看,其对整个新闻系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盲目炒作所产生的新闻效应。某些电视新闻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或制造“卖点”来迎合受众需要,人为地编写一些受众喜欢的暴力、八卦性的新闻来达到所谓的新闻效果,或针对某一个新闻人物长篇累牍地报道一些没有新闻意义的内容,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新闻人物的权益,更损害了新闻界的形象,对新闻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2]更有甚者,有些新闻策划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故意夸大新闻的某些因素,对一些无关的细节大肆渲染,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无关细节扩大化,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新闻界产生了极坏的社会效应。其报道手法、报道角度都违反了新闻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
新闻论文篇十二
2.大数据与新闻报道。
3.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
4.著作权法中不受保护的“时事新闻”
5.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
6.重造新闻学——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7.整体转型:关于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
8.影响公民新闻活动的三种机制。
9.“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
10.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
12.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14.搜索类新闻聚合app的侵权认定分析。
15.新闻媒体报道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分析。
16.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
17.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
18.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
19.公民参与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与媒介伦理:中国的问题。
21.从出现到扩散:社会实践视角下的数据新闻。
22.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可视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23.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
24.数据新闻:“讲一个好故事”?——数据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与变革。
25.中国新闻类app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盈利模式探讨。
26.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研究——模态配置的类型、特点及理据。
27.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
28.实践新闻专业性实现新闻公共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
29.试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
30.一种基于特征演变的新闻话题演化挖掘方法。
31.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发展新闻专业主义。
32.数据新闻:一个亟待确立专业规范的领域——基于国内五个数据新闻栏目的定量研究。
33.语言语境与新闻理解——英语硬新闻语篇评价策略解读。
34.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
35.众筹新闻:变革新闻生产的权力结构。
36.基于增强现实媒介的新闻叙事创新策略探索。
37.新闻专业主义的本土化探索。
38.新闻业的未来:网络新闻。
39.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
40.新闻从业者的工作自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考察。
41.“共”时代的开创——试论新闻传播主体“三元”类型结构形成的新闻学意义。
42.数据新闻:价值与局限。
43.自媒体力量的想象: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的质疑。
44.自媒体时代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反思。
45.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传播特征与规律研究——以新浪微博和新浪新闻平台为例。
46.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47.困境中的重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转向。
48.“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49.“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
50.创新与坚守:美国经验与新环境下国内新闻教育路径探索。
51.关于当前新闻传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52.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生产:现状、影响与反思。
5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54.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聚合的著作权法规制——以网络商业模式的创新为视角。
55.移动新闻推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56.财经新闻报道中数据的功用——以彭博新闻社财经报道为例。
57.“风险规避”逻辑下的新闻报道常规——对国内媒体社会冲突性议题采编流程的分析。
58.大数据对于新闻业态重构的革命性改变。
59.新闻话语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识形态。
60.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61.记者为什么成了不可爱的人?——兼论网络时代新闻生产者、使用者的“冲突”
62.大数据与新闻理念创新——以全球首届“数据新闻奖”为例。
63.大数据方法与新闻传播创新:从理论定义到操作路线。
64.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
65.新闻权威、职业偶像与集体记忆的建构:报人江艺平退休的纪念话语研究。
66.“他者”的媒介镜像——试论新闻报道与“他者”制造。
67.“国际新闻”与“全球新闻”概念之辨——兼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69.新闻生产即记忆实践——媒体记忆领域的边界与批判性议题。
70.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
71.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72.新媒体与新闻生产研究:语境、范式与问题。
73.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题。
74.新媒体时代时政新闻如何突围——也谈澎湃新闻的竞争策略。
75.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电视新闻的嬗变与发展。
76.塑造新闻权威: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职业再审视。
77.澎湃新闻,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的几点思考。
78.《新闻联播》简史:中国电视新闻与政治的交互影响(1978-)。
79.“再叙事”视阈下的英汉新闻编译。
80.浅议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与舆论的关系。
81.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
82.面向web新闻的事件多要素检索方法。
83.重建新闻的公共性共识是否可能?——从近期的传媒伦理争议谈起。
84.一种中文微博新闻话题检测的方法。
85.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
86.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革新。
87.《新闻联播》:从信息媒介到政治仪式的回归。
88.新闻客户端:信息聚合或信息挖掘——从“澎湃新闻”、《纽约客》的实践说起。
89.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
91.翻译中的超文本成分:以新闻翻译为例。
92.社会化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转变与职业转型。
93.数据新闻学的发展现状与功能。
95.众筹新闻:网络时代美国新闻业的创新及启示。
96.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
97.新闻工作者微博应用的困境及其根源。
98.职业理念够了吗: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另面。
99.数字媒体与新闻“信息娱乐化”:以中国三份报纸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为例。
新闻论文篇十三
“新闻纸”之职务即报纸的职能。徐宝璜先生从六个方面对报纸的职务进行了概括:供给新闻,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灌输知识,提供道德以及振兴商业。徐先生认为报纸应当力求供给新闻,不能作假新闻,而且新闻不能因为威逼利诱或者个人关系而变得不真实。徐宝璜先生把新闻报道的范围进行了扩大,他认为新闻的范围要包括国内和国外,不仅要报道政治上的大事,而且也要报道社会上的要闻。
在代表舆论方面,徐先生是这么认为的:“昔则仅为对于政府而代表国民之舆论也,今则又应对世界而代表国人之舆论。”]现在我们说得更多的是引导舆论,报纸等媒体根据篇幅、笔墨的多少来引导部分舆论。推广至今,传媒不仅仅是“政府的喉舌”,代表政府发表言论,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外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一道桥梁。譬如在重大国际事件中,中国对内可以通过媒介进行客观报道,对外可以代表本国立场,不至于外媒独断,一种言论占据世界。清末维新派办报中,报人陈炽曾对清政府压制国人办报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并说“桀犬吠尧,各为其主,国之利器,不可假人。”也就是说任何报纸都有偏向自己的立场,办报纸这样的活动不可以借予他人。每个国家都有偏向自己利益的立场言论,要想在世界舆论面前站稳脚跟,更需要利用本国传媒表明自身立场和合法权益。
至于创造舆论方面,徐宝璜先生认为报纸应当站立在社会舆论前,创造正当的舆论。徐宝璜先生强调“新闻学者,以养成良好新闻记者,并导新闻事业于正轨为职业者也”。这一点和西方传播学理论议程设置有相似之处,媒体可以决定人们想什么,但是不能决定人们怎么想。这就要求媒体至少要保证创造的舆论有正确的导向,内容真实客观。
2关于“新闻采集”的论述。
3关于“新闻之题目”的论述。
4关于“新闻纸之广告”的论述。
5结论。
新闻论文篇十四
摘要:在新媒体日渐普及的环境之下,在中国广播电视的政策背景之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真人秀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新型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泛娱乐化时代,在电视节目同质化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分析电视栏目在嘉宾选择及节目创意上的独到之处。旨在通过本文,为我们在今后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中能够引入一些新思想、新元素,为找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而积极思考,为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而不断探索。
关键词:真人秀;发展;创新;本土化。
由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一种类型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了观众某一方面的需求,包括窥探隐私、挑战自我、寻求异性、体验刺激等,因此在国外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社会上广受好评,更在经济上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向向国外看齐,国外真人秀节目诞生不久,我国电视台就借鉴他们的模式生产出了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但与他们的真人秀节目的名利双收不同的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经济方面只考虑当下的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而产生这些问题要从根源探究,从电视真人秀在我国的发生发展中可以获得部分原因。
1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策略。
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要发挥真实魅力,真情实感,方能达到“真人秀”“真”的效果。
真人秀大军中,有两支个性鲜明的队伍——《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两档节目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它不仅仅是一个选秀节目,更是让更多草根实现梦想的舞台;而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展现了其独特性,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形成了明星再次变“草根”之势。这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开辟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也为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选择。
第四,走品牌营销策略,不让真人秀成为一时的节目,而打造成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品牌栏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固定的观众,更延长了真人秀节目的生命周期。
以国外的同类节目为鉴,内地选秀可以走的路还有很多。但要在内地电视内容管制和电视台拥有资源的双重限制下,找到平衡点,做出高收视的好选秀,恐怕对每家电视台来说,都会是个挑战。
会计道德的社会历史影响。
现实的社会历史。会计职业道德更多地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一些观念、一些做法虽然不符合时代、不符合要求,但是往往由于是***惯、老传统,人们还是会沿袭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也处在一个徘徊、不稳定的状态。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想,不论是好的坏的,都会对会计人员产生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
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道德作用显得无力。
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法制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法律一旦颁布施行,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时时改变,而社会经济生活是时时发生变化的。所以,法律往往有不周全的地方,有漏洞,这是在所难免的。法制不健全,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就会缺乏法律保障。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被经济利益所驱动。
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抬头,它侵蚀着会计人员队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国家的益。一些会计人员出于对个人职业、岗位、职位、待遇的维护,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教育。
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素质培养的会计教育体制亟待改革。
会计业务不精。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
缺乏良好的会计执业环境。
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近几年,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商业信用关系混乱,国家机关人员执法不严,社会公众信任力下降,助长了会计人员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
职业道德监控不力。
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缺乏执行惩治的主体。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力的弱化,导致违反道德的成本较低,助长了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此外,对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奖励和保护措施,也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维护道德的尊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人的胁迫下,为了生存而参与造假就是典型的例子。
3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道德教育体系,学习时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应注重学习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应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
要达到职业道德更高的境界,就应该向以职业良心为特征的自律型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良心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坚定信念的统一,不仅会使会计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其自觉地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选择和决定职业行为。通过教育、灌输和培养,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待别人的批评,态度要诚恳,要虚心接受。
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需要法律的支撑和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执行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职务、提职、晋级等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选拔政治品质好、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讲道德、守纪律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并定期按有关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此外,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执业门槛,严格执法,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虽不同于法律而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得不到国家权力的具体保障,但却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层次上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调整会计人员与企业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制约会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完整,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会计法律法规相结合。
加强对会计人员品质评监,改进被评监者的品质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执业者品质质量的目的,建立较为完备的会计人员信用数据库,记录会计人员遵守执业道德情况以及失信情况,制定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赔偿责任等,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惩处力度,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法律的约束,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坚决不做假账。形成全社会“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
总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公民道德建设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新闻论文篇十五
[摘要]文化新闻,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一样,是新闻报道的主要类别之一。近几年,国家对文化建设空前重视,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新高潮。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一体化也已形成全球性的历史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网络经济、信息传播等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高度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显著的时代特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新闻的核心生命力有一个重新的认知。此前,不少学者专家把新闻生命力归结为时效性、真实性,这固然不错。但随着新闻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媒体的文化品位和格调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品位和格调直接关系着媒体的声誉和形象,媒体发展的历史表明,凡是坚守文化品位与格调的新闻,都能够长久赢得受众的尊重和喜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提高新闻编辑写作的文化品位和格调,理应成为媒体生存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媒体;文化品位;新闻编辑。
背景:新闻地位显著提升报道题材走向“大文化”
广义上的文化涵盖了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如《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狭义上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科学、语言等。从新闻实践来看,不同阶段文化新闻报道范围在不断变化。传统文化新闻以文艺题材为主,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领域的新闻。娱乐新闻兴起后。影视演艺圈信息成为文化热点。近年来,随着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新闻的报道范围较之以往有了显著拓展,既有宏大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建设、国家重大文化活动,也涵盖了高雅的文物考古、文化艺术、图书出版,同时囊括百姓喜闻乐见的影视动态、文艺演出、名人明星、动漫游戏等等娱乐新闻,广泛涉及现代文化、历史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科学教育等社会生活领域的文化现象,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体现出涵盖一切精神文化的大文化格局。
应对:做精新闻内容,突出文化品位。
新闻的品位格调都要通过内容来体现,要突出新闻的文化品位,就必须做好、做精新闻内容,善于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1、凸显知识性,提升新闻的文化内涵。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而很多的事实当中或者是事实背后,往往有读者所未知而欲知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在新闻当中通过相关链接进行介绍,既可以增加新闻的厚重感,也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从而提升新闻的文化内涵。
在东北网一篇《黑龙江农民买到假种子出芽率仅五成教你绕开假种子的“坑害”》的报道中,编辑拿到稿件,不仅仅是报道新闻事实,而是进行了二次加工,文内添加了如何识别假种子、农药、肥料?农民购买了假种子怎么办?等知识性的内容,这对人们来说是一个实用的知识点,而同样在《95年的老牌名校哈工大看了就知道到底有多牛!》的新闻中,编辑从哈尔滨工业大学雄居2015黑龙江省最佳大学排行榜榜首,入选2015中国五星级大学,跻身中国一流大学,堪称黑龙江省最佳大学这则新闻入手,从哈工大的建筑、名人、著名专业等方面介绍了哈工大的历史,这样的新闻刊发后,网友的反映比较好,有的网友留言说,看了这种新闻,不仅知道了眼下发生了什么事,还知道了一些自己过去不知道的事,既了解了当前信息,又增加了知识。
2、挖掘历史性,彰显新闻的文化底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有很多新闻虽然发生在现在,但它的形成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我们对记者编辑提出要求,在采写编发新闻时,要善于关注事件的.历史背景,要善于用历史的眼光看今天的新闻,为新闻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子。
206月2日,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三道街“黑龙江省评剧院”一处房屋发生坍塌,3日,道外区相关部门将北三道街发生坍塌区域街路砌上了围墙,沿街商铺停止营业,往日热热闹闹的百年老街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这个新闻本身很有价值,而哈尔滨“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距今有100多年历史。是真正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我们在处理这条新闻时,一方面在新闻中突出事件本身的新闻性,另一方面通过专题文章比较深入、全面地介绍哈尔滨老道外的历史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用“中华巴洛克建筑”、“最具特色的北三道街”、“老道外的大院生活”、“遗忘的桃花巷”等篇章集中介绍一些人们知之不详的哈尔滨历史文化内容。引起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网友评价这些报道增强了新闻网站的文化内涵,更深刻地了解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3、彰显时代性,增强报道的文化厚度。时代气息是新闻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所有的新闻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闻是通过报道事实记录历史,给后人留下研究我们所生活时代的史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的新闻报道应该十分注重反映时代的特征,彰显新闻的时代性。在这里就不详述了。
综上,提高媒体文化品位,把媒体办成格调高雅的文化产品,对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有裨益,媒体的品位、格调是综合素质的反映,要通过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版面设计、栏目包装等多个方面来体现,所以,在提高媒体品位格调的过程中,编采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都必须精心为之,并做到持之以恒。
新闻论文篇十六
新媒体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双重优势,利用双向传播,能够吸引用户积极参与其中。相比之下,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采用大众传播模式,是由媒介组织向社会上的一般大众进行传播的活动,传播主体比较单一,局限于各级电视台,受众只能是传播对象。电视新闻传播由于是单向传播,受众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互动性比较弱,虽然电视媒体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现场采访等来加强互动,但是及时性和直接性仍不强。并且电视新闻传播没有畅通有效的反馈渠道,媒体难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
(二)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单一,吸引力差。
传统电视新闻在内容上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新闻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基本以播报为主,形式贫乏,缺少创新。而新媒体新闻与之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活泼的形式,所以用户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选择新媒体,电视新闻自然缺乏吸引力,导致受众分流。
(三)电视新闻传播渠道单一,开放性差。
新媒体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需要较长的制作周期,可以随时传播,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方便、快捷。而电视媒体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在这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劣势。由于传播渠道单一,电视新闻的传播要受到传播路径、信息覆盖面的限制,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因而传播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四)电视新闻传播形式单一,服务性差。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形式呆板、单一,用户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选择和接触,只能选择看或不看,而不能选择什么时间看、怎么看,也就无法获得自己喜爱的新闻。这当然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另一方面体现了电视媒体还没有转变思维,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新闻论文篇十七
尊敬的公司领导、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叫,来自矿建公司,很高兴站在这里接受领导的挑选,我知道今天来竞聘电视新闻采编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但我依然来了,我认为能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我有信心和梦想。
首先我简要地向各位领导和评委介绍本人的综合情况:我6分配到新集一矿,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一矿运输区、综合办、综采安装队及原安装公司工作,209月至今在矿建公司机电安装项目部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同时本人还是《淮南日报》、《新集导报》通讯员。
本人在校期间,一直是校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在我和其他几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使停刊数月的学校样刊《沃土》复刊,我也有幸成为其中一名主编,在主编校刊的这段日子里,锻炼了自己在组稿策划、编辑方面的能力,直到今天我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爱好和兴趣,这也为我今天能够自信地站在这里奠定了基础。
我是就开始接触到宣传工作,当时我是新集一矿的骨干业余宣传报道员,那时正值矿“双百日大战”,一矿有广播站,每天我就把发生在我身边感人的人和事及时宣传出去,我也就干起了上班“下井子”,下班“爬格子”的活儿,因此《新集导报》也频见我的“豆腐块”和“鼠尾z”、一矿广播站、公司电视台也就有我的“名声”了,近来,本人在公司媒体发表拙作百十篇,在《安徽青年报》、《淮南日报》、《凤凰台》等报刊上也发表过作品。
至,我先后还参与了公司申报“全国精神文创建先进单位”的基础材料组稿;公司第一辑“百项第一”、公司大事记、见证辉煌新集精神教育展馆、新集一矿“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新集一矿建矿投产10周年展览等申报材料组稿工作,从而很好地锻炼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
在工作的同时,我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过对自己的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209月我有幸被指派参加共青团淮南市委党政信息员培训并结业,11月,我参加了全国首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资格执业考试,并考试合格,9月我还自费在中国传媒大学文秘新闻专业进行函授学习。在工作求学的过程中,我深知自己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一直鼓励自己要积极上进,要敢于挑战。我还尝试着参与竞争。最让我难忘的是,年8月,我第一次参加了新集一矿团委副书记的竞聘,虽然那次我失败了,但我却没有就此气馁。,我又参加了公司文秘人员的选拔竞聘,在笔试中,刘总经理等公司领导亲临现场监考,在通过笔试、面试后,我与其他的3位同志从参加笔试的37位中脱颖而出,但后来由于时逢公司机构改革和人员精减,那一次的选拔竞聘最后也“流产”了,但我却从那次选拔又一次锻炼了自己。于是,在那以后,我每天都在准备着,时刻准备着,这一次,我又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公司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招聘。我清楚地知道我在这方面还欠缺的很多,但我要勇敢地接受这个机遇和挑战,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都要做百倍的努力。我知道可能要面对失败和领导、同事们的不解。但是我想,在新集这块热土上,在公司大好政策的滋养下,我一定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甚至是再一次失败的打击。
所以我认为:机遇永远是属于时刻有准备的人,永远属于我们年轻未来的新集接班人。我坚信:新集的希望是属于新集人的,更属于新集年轻人的。
下面我将阐述我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肤浅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评委批评指正。
一、新闻采编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一名好的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自身必须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这也是党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所以说,一个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具备上述的政治条件和政治素质。如果我是一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我将牢记党的组织及宣传纪律,坚持好党性原则,牢牢把握住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地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不该宣传的坚决不宣传,该宣传的谨慎宣传。坚决服务党组织的领导,做到既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还要有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反映公司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主流,让员工用创造新生活的业绩教育自己,形成鼓舞员工巨大精神力量,这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应该遵循的重要方针。新集是淮南惟一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煤业上市公司,同时公司也是国家大型工业企业之一,自身有着国有企业的许多特点和特性。因此在新闻宣传报道、采编工作中,要把着眼点放在主流方面、主导方面。以正面的宣传为主,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奋发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用伟大的成就和业绩去鼓舞和启迪员工,让人们更加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国有企业的优越性。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还要注意处理好与批评报道的联系,新闻报告和采编要勇于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扬正避反,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三、做好“统合”,把好关,把好度。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这是党的新闻观的政治观念、责任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要能正确判断哪些报道,哪些不应试报道,哪些应该多报、说报,哪些应该少报、简报,从而正确地引导舆论,把好度,就是要把握分寸、力度,把握报道的时机,要审时度势,了解大局、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制宜,能否把好关,把好度,这也是对新闻采编人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政策、业务水平的综合检验。只有把好关,把好度,才能确保导向正确,水平提高,阵地巩固,影响扩大,既要在政治上、政策上把好关、把好度,还要在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具体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归根结底是要在把好关,把好度。
四、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修养,
精品源自保洁。
精品源自保洁。
规范职业标准。
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坚持党的宣传政策,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牢牢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严守新闻工作纪律,多触角发现企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方向新方法。因为新闻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新闻工作者如果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懂不熟悉,那就宣传不好,甚至出现误导,给党的工作和企业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新闻工作者还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现场,善于做调查研究工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听员工的心声,多写反映公司建设发展的好作品。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努力掌握与自己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博览群书,做到既懂安全生产又懂经营管理,既懂企业管理又懂政治政策的新闻编辑。
新闻采编,无论是采访还是编辑,都需要有业务能力,特别是要有很好的文学修养,现在报纸、电视上的许多报道,主题好、内容好,语言也很精彩,使人在受教育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享受。但是也有一部分新闻作品,不讲究辞章文采,文字干zz的,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就要求我们要苦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的修养,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观念,忠于事实,追求趔,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五、做好电视新闻采编的具体工作,在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创新。
随着公司的成功上市和未来的强劲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宣传水平,构建内部宣传新格局,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极力做具体工作,不断地创新工作方法,多方面、全方位地加强公司宣传工作,做到政治硬、业务精、能力强、内容多、方法新、影响大、效果好。要花大力气做到以下具体工作。
1、编辑工作流程。
首先,要根据新集电视台、栏目特点和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在获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的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对经过修改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目播出形式;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件源,及时调整、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
2、栏目设置。
首先要找准受众的定位,其次要对受众的需求有正确的认识,三是层次定位,四是传播时段和时长的选择,五是栏目的风格和特色,六是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3、新闻报道的策划。
确定一定时期的报道中心与重点的,选择重点选题。
4、选题确定。
根据一段时期的新闻政策、公司形势,综合评判新闻的价值,再结合栏目定位,确定报道的题目。
5、选择播出内容。
根据真实和价值的标准来选择播出的内容,同时考虑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员工的根本利益。
6、编辑修改节目、稿件。
按照一定的要求对原稿进行必要的订正、增删、润饰的编辑过程。做到订正事实要真实、准确、科学、清楚,矫正思想要立场坚定,观点正确,方法得当,特别是涉及企业机密、经营状况等敏感问题时,更要格外重视。
7、制作标题。
标题制作要突出新颖,利用图像、音乐、音响、特技的手法制作标题,除具备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的作用外,还要兼顾配合、对比、强调的作用。
8、栏目编排。
根据审定的稿件,对已经审定稿件进行制作组合,安排与调整播出的顺序和时间,撰写节目的提要、开头语、结束语和串联词,选定适合的播出背景时间和词语。
9、录制播出。
全面参与录制合成工作,负责监听、监看、指导合成、在录制现场考虑直辖市画面与解说或前后内容的配合,并负责将完成带送审、送播。
10、通联。
加强稿源的作者联系和播出栏目节目效果受众的意见、住处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做好征求领导意见的联系。
总之,在新闻编排上要讲究技巧,突出重点,优化组合,巧妙地安排结构,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同时要注意保持风格的统一。
我在新集工作的十多个年头了,我对新集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眷恋。十多年,领导对的关怀和照顾,同事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这些都是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也是我今生一笔最大的财富。我会珍惜面前的每一个机会,更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现在是新集考验我的时候,也是检阅我的时候,我一定会抓住这个机遇,向各位老师们、同事们、应聘者更好地学习!
最后,再一次感谢公司给我们新集年轻人的如此好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怀、帮助和支持。谢谢!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趣的语文小故事汇总(精选10篇)
- 先生的英文读音范本 先生的读法英文(九篇)
- 2023年宾馆前台岗位职责怎么写(优质16篇)
- 2023年维稳工作预案通用(大全11篇)
- 2023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范文范本(模板13篇)
- 2023年灯的英文怎么读(模板20篇)
- 2023年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实用16篇)
- 儿童益智故事(模板13篇)
- 节约用水倡议书一段话简短(模板13篇)
- 2023年民间个人借款协议书范文范本(优秀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