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1:55:14 |
  • ZTFB |
  • 14页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和使用汉字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人?我们整理了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一

(一)、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萧、促、篱”,会写“垂、客、借、落、挑、应”。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指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3)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板书设计:

样子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侧坐莓苔草映身。专心致志。

神态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一课时。

生字卡、挂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三

设计理念: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播放课件1)。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播放课件2中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离开了拼音(点击课件去掉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入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21古诗两首稚子。

垂纶。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

借问。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四

(一)、认识“钓、蓬、稚、侧、莓、苔、招、萧、促、篱”,会写“垂、客、借、落、挑、应”。

(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指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儿垂钓》。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学生齐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

2、释题:

教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搜集到关于诗人的哪些资料?(师生交流,介绍诗人:胡令能,唐代诗人,早年曾是一个手工匠。年轻时背着工具箱从事磨镜、修钉门锁等手工。人称“胡钉铰”,诗却写得很好。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被称为“胡钉铰诗”,后隐居莆田,他留下的诗传送至今仅剩四首。)。

(本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即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通过了解胡令能的经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认写生字。

1、师示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即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有助于下一步学习诗句。)。

2、自由读诗句,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3、出示生字:钓、蓬、稚、侧、莓、苔、招。

多种方式认识生字:

(1)自由大声读.

(2)给字组词,开火车组词领读。

(3)说一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比如:加减识字法、联想识字法、形声结合识汉字。

(4)书空“垂、借、应”,描红并且练习写一遍。

垂:注意该字的笔顺,看准哪一横最长再写。

(本部分设计得翔实,充分体现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设计意图。)。

(三)、再读诗句,感悟诗意。

1.同桌合作读诗句,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找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流利。

3.交流理解:你读懂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明白。

4.全班交流通过小组学习或查工具书,师生共同交流理解不懂的字词。

侧坐:身体歪斜着坐。

莓苔:莓,指某些果实很小,聚生在球形花托上的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呈墨绿色。莓苔泛指生长在河边的草丛。

映:诗中指遮蔽。

遥:远远地。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环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解决重点问题,理解全诗内容。

(1)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儿的哪些方面?(描写了小孩儿的样子和钓鱼时的姿势)。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儿?(天真可爱,做事情十分认真、专心)。

6、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内容。

7、指导朗读,读出小孩儿钓鱼时的认真可爱。

(本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感悟。)。

(四)、引导背诵,情感深化。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背诵。

(2)学生根据诗意,想像画面背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启发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背诵全诗,根据诗意,给诗画一幅画。

样子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侧坐莓苔草映身。专心致志。

神态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时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比较喜欢主动探究问题。

这首诗浅显,借助书面上的画面,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因此,重点可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想象力上。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背诵古诗。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别富有传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一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做诗了。在他的诗中,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有名的。板书课题:《小儿垂钓》。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读古诗,画出不认识的字。

2、课件出示会认字卡片认读。

钓蓬稚侧。

莓苔招。

3、出示会写字的生字卡片。(1)指导写字。(2)认真读,观察字形。(3)重点指导:垂:中间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招:右边是“刀”+“口”。(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习《小儿垂钓》,合作探究。

1、默读古诗。

(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2)“小儿”指什么人?“垂纶”指什么?“小儿”是指小孩子,也就是诗中所说的“稚子”,幼稚的孩子。这首诗就是描写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

诗中的“垂纶”,“纶”是垂钓的线,钓鱼时需要把线垂在水中。“学垂纶”,也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齐读第1、2两句。

小孩在河边钓鱼,河边长着莓苔和青草。谁能说说小孩钓鱼坐在河边的样子?(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青草映着他的身影。)3、齐读第3、4句。

(1)当路人向小孩问路时,小孩有没有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遥招手”,远远地招手。)(2)小孩为什么不作声光招手?(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不上钩,所以不应答路人的问话。“应”,应答。)指点:生动地描写了小孩初学钓鱼的认真和天真可爱。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多媒体出示第一句诗的情境图,同学们我带你们看看那个专心致志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

2、仔细看小孩什么样?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边说边引导学生看图上对应的地方。

4、教师范读第一句。

5、这个小孩多么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指名读。师评价:读的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多种形式读第二句。

7、师生互动表演。(1)创设情境。(2)进入情境。(3)模拟表演。

8、指导读。师生接读。指名读。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读一读这首诗吧。2.读给同桌听。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全班配乐齐读。4.古诗新唱(播放录音)。5.课件出示“我会填”,同学们来做。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位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池上》······2.读一下这几首诗。

七、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2)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六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七绝,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表现了童心的可爱情趣。古诗比较通俗,适于小学生阅读。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表演、反复诵读,诗中意境,领悟童真童趣。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喜欢主动探究问题。本诗语言通俗,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的意思、诗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通过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这是教学难点。诗人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学习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反映儿童生活的主题,及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爱美情操。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趣味。

2、能力与方法:教师注意引导讲解与合作探索等方法,通过初读、品读、赏读等指导,准确理解体会古诗生动的描写,体会小孩的鲜明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吟读时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小孩的鲜明形象,体会童真童趣的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1、课前准备好每位学生一份教材复印件;

2、现代多媒体课件;

3、生字贴等。

(一)、温馨导入,揭示课题,激发生趣。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提起诗人胡令能,同学们可能不是很熟悉。现在,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诗人吧!

1、出示诗人简介,教师简单介绍。(出示课件1)。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胡令能写的其中一首诗《小儿垂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边写边指导写好“垂”字)。

(2)、教师讲解课题意思。

师:“垂钓”就是钓鱼,那“小儿垂钓”就是——(学生齐说题目意思)。

(二)、初读寻趣,感受古诗韵美。

师:钓鱼可是一门有趣的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更有一番情趣。

1、出示课件2,初读要求:((1)、读准字音;(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

2、学生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生字词。(出示课件3)。

3、指名读诗(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诗句)。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古诗,每行有七个字,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4、教师出示划出节奏的古诗。(出示课件4)。

5、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读)。

6、指导用不同形式读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师:其实读这古诗只要读出节奏,才能读出并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走进古诗描写的意境中似的。

7、学生展示读(教师鼓励表扬)。

8、齐读(反馈指导学生初读效果)。

9、教师评价(朗读古诗就是要这样,读出节奏,读出味道,读出诗的古典韵律美来!)。

10、男女比赛读(师生评价)。

11、试背古诗(教师表扬)。

(三)、吟读诗句,演绎品趣,感悟诗的意境美。

1、学生品读诗句。(学生根据出示课件5要求:“读一读”“画一画”“悟一悟”“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对“剧本”中相关词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

3、理解“蓬头”是写小孩的外貌的词;“侧身”是写小孩钓鱼时选用随意侧身坐的姿势;“草映身”知道是当时钓鱼时的环境描写,野草遮掩孩子的身子;“借问”是描写过路人问路时的情景。(指名回答)。

4、同桌互相演一演。(生生互动,生本互动)。

5、教师和学生上台演绎“蓬头稚子”“路人”。(出示课件6表演要求,其他同学既是观众,又是小导演,看看演员的表演是否跟诗中的细节一样。)。

6、教师描述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早,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正侧坐在河边钓鱼,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看见一条大鱼正向他游过来,他马上屏住呼吸,生怕吓跑了鱼儿。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大人声音。。。(学生演“小儿”“过路人”)。

7、师生互动、评价,重点理解诗中“遥招手”等动作情节,体会小孩天真可爱、专注认真的特点。(出示课件7,教师相机板书)。

(学生点评环节:学习中学生可能抓住这些细节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对可爱的小孩生动的描写,设计问题:(1)、你从“蓬头”“草映身”体会到垂钓的小孩是怎样的小孩?(2)、你从诗中哪个词知道问路人距离小孩远?(3)、小孩究竟有没有告诉路人路怎样走?(4)、怎样才是招手?“遥招手”手势是该怎样做呢?(指名学生模拟做手势,教师示范动作理解小孩的神态)(5)、小孩为什么选择向路人“招手”?小孩“遥招手”实际想告诉路人什么信息呢?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路人呢?(6)、从中可以看出垂钓小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专注认真))。

8、再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老师当路人,全体学生当“垂钓小儿”)。

师:我们再演一演,这回老师来当路人,你们当小儿,看看哪个同学是最佳“小儿”扮演者。

(1)、教师创设情境:多年不见我的这位老朋友了,今天,我专门去拜访他。咦,前面出现两条路,该走哪条路呢?哈!前面有个钓鱼的小孩,我走上去问问他。“你好,这位小孩。请问到桃花村怎么走?”

(2)、学生侧坐向路人摆手势。(师设计台词:“谢谢你,可爱的小孩子‘希望你钓到更多更大的鱼”。)。

9、悟读吟趣,感悟小孩的天真可爱,专注认真,有礼貌的个性。(当“路人”吟诵;当“小诗人”吟诵;教师指导吟诵。要求学生一、二句要读出小孩学习钓鱼时的认真专注,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可爱。)。

10、齐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范写童趣,传承古诗的字体美。

师寄语:同学们,中国字历史悠久,它是中国的象征。写好中国字既是对中华灿烂文化的传承,又是学习生活的要求。

1、(出示古诗课件8)指导两个生字:稚侧。

2、学生认真书写古诗。(出示课件9配乐,营造氛围)。

3、学生作品展示(师寄语:写端端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五)、课堂赏趣,享受古典文化美。

教师导语:其实把孩子写到诗中的古诗还真不少。老师课前选几首古诗,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读一读,欣赏一下我国丰富的古典文化。

1、课堂积累古诗,出示充满童趣的古诗《所见》等。(出示课件10)。

2、学生自由选读,个别吟读,齐读。

(六)、吟读古诗,安排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有趣的一首诗,还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认真专注的小孩。让我们再一起吟读这首古诗,把童真童趣留在我们的心间。

2、出示作业(出示课件11)。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七

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池上》写乡村孩童的天真可爱,一是“偷采”,二是“不解”;而《小儿垂钓》中则有“映身”、“遥招手”、“不应人”。教学中要把诗句中写景和叙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自然巧妙地过渡引导,使整首诗的意境浑为一体。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生默读,读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偷采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开 童真童趣。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三、读课文,悟道理。

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四、指导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稚子垂纶。

路人借问。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八

学生会认2个生字"纶,莓",会写2个生字"稚,侧"。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稚函"的可爱。

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村居》:写了什么季节呢完整说。

《所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写一首有关儿童生活诗。

三,教学古诗。

(一)读诗,解句。

板题:将学生注意"垂"的笔顺。"钓"的右部。

读题:知道了什么猜猜诗所写内容。

打开书,仔细读诗,该怎样读呢。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读中了解诗句的意思,怎样理解诗句意思引导运用工具书,看插图等方法学习古诗。

生自读,师巡回了解与指导。

反馈:(1)指导读准"稚,侧,纶,莓"的字音,教学"稚,侧"的写法,学生描红。(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3)质疑问难。(4)指导把古诗读准,读好。

(二)品诗入境。

1,只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不够,应把诗的韵味和意境读出来,这叫品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因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事。

2,生自读,想像画面,体会一,二句意韵。

(1)人物特点:蓬头,学垂纶。

(2)人物动作:侧坐,草映身。

(3)周围景物:透过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导由景到人把图画说具体,说的有条理。

(5)质疑:你去钓鱼,你会选择这潮湿,阴暗的莓苔之地吗讨论体会稚子人聪明之处。

3,表演,体会三,四句诗意韵。

(1)就在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路人借向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了什么怎样问从哪个字看出来"遥"。

(2)蓬头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为什么不回答手的动作怎样的有不同看法吗板书"摇,摆"与"招"对比,学生讨论表演,体会"招"用字之精妙。

(3)引导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现出来。

4,现在你对蓬头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诵诗悟情。

请大家再来读诗,体会斟词酌句的妙处。

自读,指读,范读。

全班齐诵。

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简介,搜集其余三首诗一读。

五,作业。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九

生:老师,图画错了!旁边的草并没有遮住孩子身上。应该在孩子的身边再画一些草。

生:不对,是写错了!要写“身映草”才对。

师:是写错了,还是画错了?还是有其他原因?请大家开动脑筋,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有没有不赞成画错了,也不赞成写错了的同学——说给大家听听?

生:过路人看孩子时可以说“草映身”。

生:从旁边的路上看孩子,也可以说“草映身”。

《课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为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应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疑难问题。本课中,我启发学生:“想一想,有什么新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质疑。学生有了新发现:是文字错了,还是插图错了?插图中的“草映身”看不出。一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就进一步启发,让学生讨论,发散思维是探究的主要形式,学生们七嘴八舌,抒发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发现问题到问题得到解决,学生思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训练。教材的编排意图,插图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方会获得新知。可以说,生疑是探究的开始,解疑是探究的过程,答疑则是探究的成果。因此,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扮演好“配角”,要起好“主导作用”,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学生会认2个生字"纶,莓",会写2个生字"稚,侧".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中"稚函"的可爱.

让学生对学习古诗产生兴趣,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村居》:写了什么季节呢完整说.

《所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清明》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写一首有关儿童生活诗。

三,教学古诗。

(一)读诗,解句。

板题:将学生注意"垂"的笔顺."钓"的右部.

读题:知道了什么猜猜诗所写内容.

打开书,仔细读诗,该怎样读呢。

(1)读准确,读出节奏.

(2)读中了解诗句的意思,怎样理解诗句意思引导运用工具书,看插图等方法学习古诗.

生自读,师巡回了解与指导.

反馈:(1)指导读准"稚,侧,纶,莓"的字音,教学"稚,侧"的写法,学生描红.(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3)质疑问难.(4)指导把古诗读准,读好.

(二)品诗入境。

1,只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不够,应把诗的韵味和意境读出来,这叫品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因为这首诗诗中有画,诗中有声,诗中有事.

2,生自读,想像画面,体会一,二句意韵.

(1)人物特点:蓬头,学垂纶.

(2)人物动作:侧坐,草映身.

(3)周围景物:透过草映身想到了哪些景物。

(4)引导由景到人把图画说具体,说的有条理.

(5)质疑:你去钓鱼,你会选择这潮湿,阴暗的莓苔之地吗讨论体会稚子人聪明之处.

3,表演,体会三,四句诗意韵.

(1)就在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路人借向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听到了什么怎样问从哪个字看出来"遥".

(2)蓬头稚子是怎么回答的。

指生表演,为什么不回答手的动作怎样的有不同看法吗板书"摇,摆"与"招"对比,学生讨论表演,体会"招"用字之精妙.

(3)引导把"招手"后的情景表现出来.

4,现在你对蓬头稚子有了什么印象。

(三)吟诵诗悟情。

请大家再来读诗,体会斟词酌句的妙处.

自读,指读,范读.

全班齐诵.

熟读成诵.

默写古诗.

四,拓展延伸。

胡令能简介,搜集其余三首诗一读.

五,作业。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篇十一

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作者的轻松心情。

【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

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

(一)导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板书:小儿垂钓,胡令能)。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三)深入研读。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明确: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明确: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为什么呢?(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欢的情感。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明确:最后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

(四)拓展延伸。

组织诵读比赛。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