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精选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6:30:28 |
  • ZTFB |
  • 10页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和成长。完美的总结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确保思路清晰、主题鲜明。下面是一些保护环境的实用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环保中来。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一

故乡这一朴素的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当我回到故乡,心中的喜悦与期待萦绕心头,喜悦着能够重温故土的温情,期待着回望故乡尘封已久的故事。

老屋的院子前栽种了一排龙眼树,七月中旬与八月份正是龙眼树结果的时期。一年之中,你最喜欢的便是这段时间了,你吃力的抱着一个竹筐,爷爷拿着一把大剪刀站在一个木头做的架椅上,用手中的大剪刀剪下一根根满载着粒粒饱满的果实的枝条丢进竹筐里,而奶奶则是双手扶着那个看起来十分稳固的木头架椅,护着正在架椅上挥舞着那把大剪刀的忙碌身影。那时的你天真的只想着爷爷能够将龙眼树上那颗最高最大的龙眼摘下来,来满足你贪吃的嘴,却不曾明白爷爷奶奶白头到老的爱情。

人类的爱情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复杂,一个人选择自己终身的伴侣是十分慎重的,也许你会因某个深夜里的一个错误的决定而痛失某个人,也许你会为了自己对对方许下的承诺而用尽自己的一生。这和院子里的那一排龙眼树是一样的,龙眼树的爱情是沉默无声的,很多时候它就静静的矗立在那儿谁也不去打搅它,偶尔有风吹过,从树的枝条上吹下几颗早已干瘪的龙眼,这些干瘪的龙眼并不会就此抛弃这一排龙眼树离去,而是潜入泥土里,就这样默默的,无声的用自己的力量爱着这棵给予自己安全感的树,默默的与它“白头偕老。”

在抵达中表达,在表达中抵达。

龙眼树旁有一口深井,你也记不清它是在什么时候住进了这个院子里,听爷爷说那口井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井口的表面爬上了些许青苔,没人打水的时候,它的上头就会压着一块重重的石板,水桶则是有一根长绳系着,悬挂在井内。

清楚的记得,你最喜欢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清楚的记得,你喜欢爷爷在井边打水的样子,你喜欢听着水桶一声声拍击水面的声音,“砰砰砰”你不敢靠的太近,爷爷更是不允许你靠的太近,于是你好奇的听着从井底传出井口的清脆的“砰砰”声,一声接着一声在井内沉闷的回荡着,随着爷爷的动作不断加快,井内的水面不断碎起水花。

院子最中心的老屋历经着风吹雨打,远远望去它静静的伫立在那边像一位盼游子归家的母亲,它在故乡炊烟袅袅之中遗世独立的样子更像民国时期的那位令徐志摩与金岳霖深深爱慕的才女一般,老屋就那样静静的,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它伫立在那里连着一整个院子仿佛自成一片天地,准确的来说,那是独属于你童年记忆中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走近老屋,你会诧异的发现它的形象又与远望着的有着明显不同,它活像是一位满面布满沧桑皱纹的年事已高的老者,老屋是由一块块石块搭建而成的,每一块石块之间仿佛都能看到明显的裂缝,给人一种麦田里的狗尾巴草一般迎风倒的错觉。

故乡是距离石牌洋最近的一座小乡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座小小的乡村有许许多多上了年纪的老屋被迫退出时代的舞台,它们被翻修被粉饰,变得谁也不认识它们了,随后它们被贯以一个新的名字“民宿”。

你窃喜自己的老屋没有跟风,确切的说,你窃喜自己的老屋不爱美,它在一栋栋新房子的中间好似云雾缭绕的隐逸者就这般站在那,好像它本就应该是这样,聆听晨钟暮鼓的清音,感受丝丝缕缕来自远方的禅意,它可真是一点儿都没有变。

故乡有着乡土中国浓浓的乡土气息,它也是乡土中国对于乡土二字最好的体现。当你走在故乡泥泞的阡陌小道,无论遇到谁,他都是你的本家,也许你应该称他一声伯伯,又也许你应该亲切的喊他一声二叔。小的时候,奶奶总爱带着你去这家走一走,去那家坐一坐,有的时候亲戚们给你一小形状不规则的冰糖,你含在嘴中,一甜就是一下午。

夕阳的气息将风染成紫红色,故乡还有着许多尘封的故事,或是远至亘古,又或是当你踏上故乡熟悉的土地,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三斤桃花酿酒,入口不及你温柔。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故乡的人就是这样,在弥漫着夕阳朦胧之感的故乡就如一壶桃花酿,慢慢的,使人醉倒在这片土地上,流连于这片温柔乡。

如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你有多久没回故乡看看了,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滴露珠都有自己的故乡,回去看看吧,记住,故乡在哪里,你的根就在哪里。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二

朱村这个地方北边有个城墙,哪个朝代修建也无法考证。城池里有庙,有戏楼,有房屋,人们为躲避战乱和土匪集中藏在这里。虽然是土墙,这城墙也有一架马车宽,有墙垛,有瞭望台。由于年久失修,墙壁上长滿了荆棘和灌木。

由于城壕地势低凹,雨季水从壕沟流向村中央的涝池里,涝池非常大,方圆数百米。水满时从溢洪道自然流向清峪河。城墙,壕沟,涝池,溢洪道,不但是景观,也是先祖们为了生存,用智慧创造的一种科学法则。

后来,城墙内新挖了几院庄子的窑洞,散落着四五户人家,因有城墙护着的缘故,里边栽了好多果树,枝叶繁茂,硕果累累,谁望见都流口水。

小伙伴常从塌了的壕沟偷爬上去摘吃果子。有个叫六叔的,个子有点瘦小,但身板儿十分硬朗,他见我们的头从城豁口上伸出来,就猫着腰像捉迷藏样逮我们,他来了我们就溜到城壕,他走了,我们又爬上去,我们感觉特好玩。他知道我们藏在下面,常常大声喊叫想吓唬吓唬我们。

我们六叔其实也不是很凶的人,虽然我们常摘城墙上的酸枣,也偷摘他的果子,但伙伴一点也不怕他,对他常常佩服得五体投地。佩服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拳脚十分厉害,几个棒小伙不是他的对手,麦场上的石碌碡他两手一翻一个过,上树爬山活跃灵动,说话幽默又很搞笑。

除此之外,他也是村里杀猪宰羊为数不多的能人一个,他跑龙套玩龙灯,哪里热闹就常常离不了他。他有一套烹饪的拿手菜,红白喜事只要有他,欢乐而热闹。

过去吃不饱的困难年月,许多人为遇到红白大事而发愁,因为没有更好的东西待客。他发明了“一盆四菜”的满桌待客菜肴。就是桌中间上一大脸盆烩菜,另四样是家常小菜,豆芽、炒洋芋,辣子,红白萝卜或白菜红苕什么的,这种简单做法非常实惠。特别是烩菜,盆大量足,里边主要是骨头猪肉熬制成汤后,烩些萝卜、豆腐、白菜、粉条什么的,再有少量的肥肉块,对全年很少能吃几次肉的人来说,这样的菜已经是美味了,人们吃着香吃得饱,满意而归,主人的难处解决了,香味儿、欢乐儿、满足儿在村庄久久飘荡。

哦!那长满了酸枣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壕沟,那游泳、戏耍、洗衣、挑水的涝池,还有那本领高强、智慧幽默又十分亲切的六叔!

魂牵梦绕的记忆,心中有爱的家乡和六叔!

二、胡同?老人?碾盘?硬轱辘。

朱村这个地方座落在清浴河中游的原上,也是丘塬中腰地带。

它是个坳地,有平展展的粮田,说不上鱼米之乡,也是耀州地区为数不多的粮仓之地。西边紧临沟壑即清峪河。因沟壑和河流是半圆形的,村庄也呈半圆形。

清晨傍晚的时候,炊烟缕缕,鸡鸣犬吠;也是成群骡马,牛羊结队而过的地方!远远望去,村庄被绿色的树木包围着,没有青堂瓦舍,看不见人影。走近细瞧,人们住在四合头庄子的地窑里。也有住在胡同里,胡同由东往西伸向沟壑。村中央也有很大的院落,都是座北朝南,或者坐南朝北,一孔孔一排排窑洞,十分向阳,阴面也很亮堂。

凡是胡同都是半明半暗的院子,用高高的土墙围着,这土墙很结实,上面长满了绿茸和苔藓。每户墙边都有门楼,有的是土门楼,有的是青砖门楼,砖门楼上还有炮楼,这可能是过去的`财东呀!墙和门楼都是绕地势而建,错落有致。

这地方一个祖先,六大家族,都是一脉血统。上古追溯到朱元璋,在到现代的朱德、朱容基都是朱氏一族。而朱村六个分枝即南霸、北边、老池岸;土壕、窑上和花店。

南霸和北边家族就驻东西或南北胡同,南霸驻在胡同的南边,北边驻在胡同的北边。南霸地势宽阔,也有人家利用地形坐南朝北盖了瓦房。院内栽植了石榴树和梨树,枣树;土墙外栽植杏树和核桃树,柿子树。其它杂木不多,柏树和秋树都长在沟壑院畔较远的地方。

北边家族散居的人家,也杂居着许多外姓人家,虽是向阳,院落十分破败,围墙不多,只有几户。其它人家院落敞开,吃啥饭做啥活也一清二楚的。大树下常聚集吃饭的乡亲,端着老碗,胡吹嗨谝,天南地北,东家西家,不时有忍俊不禁的大笑声。

南霸家族中男姓老人记忆模糊,有一个走路颤颤巍巍,拄着拐杖,个子高高的白胡子老人,后来离世了。只有一个老太婆,我叫姨婆,身材高大肥胖,脸面十分白净,还是个小脚,高喉咙大嗓门,虽常常拄着拐杖,但人十分精神。小时候,姐姐背着我去她家玩,即摘墙畔上的杏子,又摘酸梨儿。特别是院中间的石榴花,鲜红鲜红的,煞是好看,她的屋里屋外十分整齐清爽。她端出一篮儿核桃枣儿什么的,硬塞给来家里的孩子和大人吃。

北边也有一老妇人,时常在门外做针线活,或者坐在自已用秫秸编的圆堆堆上纺线,吱呀一一吱呀一一的声音,吸引着我们,在那儿瞧好一会儿。

胡同的尽头是好大的树林。侧旁有个青石碾盘,人们碾米,辣子,调料什么的。也有碾小麦和玉米糁糁的。

解放前夕,这里曾经住过队伍,他们在碾盘下烧火摊煎饼,这碾子可起了作用。

碾盘下散落的粮食,招致树上鸟儿叽叽喳喳叫唤,招呼同伴快来吃食儿,这是人多热闹最好玩的地方。

其它户族大致地方也就这样,没有住在胡同,就是四合院庄子,每族一水井,一碾盘;有大树有林木,有果院,更有德高望重的老人。

周围有城墙,有戏台,有学校,有商铺……。

每条胡同非常宽,老人们赶着硬轱辘牛车拉粪,鞭子叭叭响,小孩儿追逐着硬要爬在车后架上,扑倒了再追,非爬上一段,赶车人的儿子或孙子坐在车辕上洋洋得意,瞧着小伙伴们个个露出羡慕的眼神儿。

每个家族都有下河的道路,在干旱年月,人们常常到泉水或河里挑水、拉水、背水,每个石崖下都有泉水,清澈干甜。夏季是凉的,冬季是温泉。腊月时份,一群一伙姑娘媳妇儿揣着脸盆来洗衣,孩子们也少不了,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正月时份,这村的社火十分有名。龙灯,狮子,旱船,大头娃娃。十几个人敲响的大老鼓。秦腔戏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打板的几个青壮年,就是天生的打板天才,一个是叫全哥的高个儿,一个是中年先生叫亚哥的,还有其它三个人,就是一户族一个能人里的代表,能打能敲能唱能武,还有叫盈哥的板胡二胡,民哥的唢呐,个个都是民间高手,绝门艺术功夫。

到清浴河去有个湾儿,这地方叫陡家湾,它可不是一般地方,是清峪河九曲十八湾的一个,这个湾在这个流峪是一个最大的湾,依山旁水,树木郁郁葱葱,岩石古怪嶙峋,杨柳枝条水中倒垂,鸟语花香。

这里河湾之上是个偌大的平台田地,平台上面依次是弯弯的半月形梯田,依山而上,鳞次栉比。

六十年代在上游的朱村河建了一个洪水坝,使河床不再被洪水冲刷,上游和下游的河水有了更高的落差,这洪水坝一年四季是一个开阔的瀑布,石崖峭壁上开掘有水渠,从坝边引流到陡家湾这个地方。

涓涓长流,一渠清水就成了石磨子和钢磨子的动力,那时没有电,大小十几个自然村的人们都在这里来磨面,石磨子和钢磨子用过后的水,又流入到了层层梯田,梯田就成了长流水,人们大多种植疏菜和水稻。

过去了的虽然过去了,硬轱辘、牛车、胡同、老人、到河里有水磨子的地方去磨面,抹不去的记忆!

三、清明?粉房?货郎?木匠。

清明节到了。

朱家祖坟在村北边。这里地势高,头枕黄土高塬,脚蹬乔马山脉,朝南向阳,是最好的风水地。站在这里放眼望去,整个村落尽收眼底,朱家祖先肯定关注着他的后辈们成长。清明也是最热闹的时候,各户族召集人马敲锣打鼓上祖坟,女的不准去,全是男的。一队队一群群人马几里路长,清明纸五颜六色,象彩旗摇曳,有献鸡的,有献馍的,还有献羊的;饭食干果自不用说,个个穿着新衣,来祭典先祖。

清明过后,点瓜种豆。节气到了该忙的时候,人们开始下田了,播种春天的希望。

夏天和秋天,这是丰收日子。麦子,谷穗,高梁,玉米堆满了场院,这家帮这家,那家帮那家,家家都是喜上眉稍。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候马也壮,牛也壮,羊也肥。

冬天到了,雪下的有三尺厚。

村民这时候是最愜意的时候,喂了牛羊,扫了残雪,三一群伍一伙的闲聊。有的拉二胡,有的唱秦腔,有的吹锁纳,还有的敲罗鼓。没有人打麻将,朴克也很少有人打,最多是在地上划个方格下狼吃娃的游戏。也有柴伙不够烧上山打柴的。妇女侧是最忙的时候,纳鞋底,做棉衣,纺线织布,磨面喂猪。

有一个粉房,是做粉条子的地方。粉条什么料也不用,单纯是高梁或糜子磨成的粉,做出来的粉条筋道柔软好吃。做粉条的下角料用来喂猪,这都是给过年做准备,每户都能分到粉条和猪肉。这里也是冬季闲人最多的地方,有帮忙拉大风箱的,添柴搭火的,有坐热炕讲故事的,有抢着吃粉条过后的锅底的,也是村庄文化的传播地。

另一个地方则是村中央的戏庙。这村有很有名气的人物,人们都叫他钟叔的,他中等个儿,唱声宏亮,又爱演丑角这个角色,人们喜爱的叫他钟叔!在这里排节目,他自然是导演。每年公演,这村的戏名响八乡。钟叔更是出了名,出了风头,他从不顾家,婆娘用鞋底把他打出门外,你就一辈子唱戏吧!

冬闲也有货郎担子,卖茶叶的,卖旱烟的,弹花的,做毛毯的,做木匠活的在这村庄赶热闹。

河南人肩上担着货担子,唱着小调,摇着布朗鼓,卖的有糖葫芦,棉花糖,针头线脑的,不时有孩子妇女买东西。

卖茶叶的浙江人是压缩了砖茶,背多半麻袋几天就被年老的人分了,喝茶要用刀切。

玩把戏的在场院里划个大圈,敲着锣,让了猴子钻铁圈,热闹处有小姑娘拿着脸盆要零钱,人们三三俩俩的给着,没有钱的人退在后边看热闹。

弹花弹羊毛毯的大多都是父子兵,背着大弓给许多家里弹棉花做毯子,这毯子是羊毛的,辅在炕上隔潮暖和,一辈子都用不烂。

木匠大都是旬邑人,谁家准备娶媳妇都得做几样家俱,这是好的时候。冬季,寒冷而闲散。大家把嫁娶都放在这个季节。农闲人闲,帮忙人多,肉菜不易放坏。

这么多的户族,这么个村庄,有不寻常的人和事,就不再叙说了……。

这就是过去的事儿了,家乡的事儿!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三

小时候,一直期待能在春天里静待柔光,将自己氤氲在花海之中。等到大些了,却宁愿一个人茫然着,也不愿掏出童年的幻想憧憬着。

彩色的条纹在电视里不安地蠕动着,飘落的灰尘模糊了视线。打开窗户,感到阳光被我的指尖梳篦,也被时间所渗透,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嘀嗒,嘀嗒……我望了望桌上,曾经的笑声并未因为夏天的到来而愈发美丽,相反却早早凋谢。空荡荡的房间幽闭得可怕,仿佛将我浸没于这一片深邃之中。

以前一直担心,如若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生活,不知道以前母亲那令人厌恶的唠叨,将会不会成为我渴求的希望。而当一切成为现实时,取而代之的是对父母不负责任的无法原谅,有时我几乎没有瞬间想起离婚对我近乎残忍的痛觉。

一阵风袭来,吹走了期盼,留下了一片沉默。“我是一只黑天鹅,注定不会幸福。”踏着绝望的尘土,一步步走向让他们后悔的道路。湖面平静依旧,肃穆地迎接我的到来。为何到现在我才那么坚定不移,为何之前没有足够的勇气阻止他们的错误。也就这个时候,夕阳的余光从眼旁逃过,让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哥哥,你怎么来了?”“哦,你在这,所以我来了。”后来,我就陪她在湖畔旁坐着,就这么和她傻傻地望着湖面。

那是我表妹,我依稀记得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奔跑在田野里不时地喊着:“我是最快的。”但小小的年纪却被命运塑造成另一个林黛玉。之前望着她哀怨而又深刻的眼神,我有点不知所措,只是轻轻地安抚着。有时候,她只是趴在窗口,凝视着天空,又或者抱着玩具熊躺在床上一天,敲门也不回一声。记得我想让她说出心里事,可她只是笑笑,装模作样地开心起来,不过好笑的是,她的表演能力是那么地拙劣。

“我不想呆在这个地方,在这里好累,天天要迎合别人的脸面,连爸爸妈妈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讨人厌。”真是一鸣惊人啊,妹妹的话也让我吓了一跳。她要我为她出主意,我哪有什么主意,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不一样是痛苦和绝望吗。

“该是回去的时候了,该是回去的时候了……。”一个声音突然不停地回荡在耳边。“一步、两步……”“加油,爷爷等着你,你很快就能长大了。”“一步、两步……。”“没有用的,就算你超过了我,你那独有的乡音在这座城里得到的只有不屑与无视。”“一步、两步……”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你们还要让我痛苦!”一步、两步……灿烂的云霞渐渐充斥着整片天空,在地平线上留下了一点、两点。

整理好行李,带着另一种希望,终于出发了。“妹妹,你想和哥哥一起到哥哥故乡去吗?”“嗯。”火车的尾巴连着一头,火车的前方注视着另一头,或许这是我刚刚踏上“旅程”的心情吧。

“来,你睡上铺,我睡下铺。哟,这行李还真放不上去。”“我来帮你吧。”“好嘞,谢谢啊。”乍一看,是个很时髦的女生。“没事,我就睡你对面,这是你的妹妹吧,好可爱。”

凌晨一点钟,火车还在忽上忽下地颠簸,本来稍稍静下来的心又重新忐忑起来。睡不着了,看了看周围的人,他们也没睡,估计都是在等待那个心灵栖息地的到来吧。说实话,我想找回一种感觉,在故乡才有的感觉,而且固执地认为,它能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望了望窗外,只有轰隆隆的铁轨声充斥在星星点点的路灯中。

“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上海发展,因为能在那里定居是我的梦想。”

“那你还回故乡吗?”

“不了,那里留给我的都是不幸。”

……。

“你认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不知道。”

似平似淡的语气让这次交流渐渐落下了帷幕。其实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我不想再次触痛自己罢了。

灯光微弱,我模糊地张开双眼,差不多要到站了,耳边还放着她临走时给的纸条:静待百花烂漫。我不懂她是什么意思,但很清楚她和我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仰面朝天,我开始思索,紧接着是一连串的后悔。后悔当初离开爷爷奶奶,与父母来到这个陌生而又凄凉的城市,后悔自己始终没有勇气阻止父母离婚,连带着被城市里的浮躁之气慢慢浸透。

这一年,我十七八岁,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羡慕阳光的明媚,追赶了整整十七八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或许是我总爱把事情悲观化,却总没有行动阻止它。

火车又开始摇晃起来,整节车厢只剩下我和妹妹了。就这样,拖着偌大的行李箱,一人一碗泡面,和妹妹在候车厅等待天亮些再出发。当饿的扁扁的肚子在疯狂吸吮来自外界的温暖时,却看见一个人向这边跑来,清晰些了,一张笑脸上充斥着明媚。“你怎么来了?”一切是那么突然,惊了我一脸朦胧。

“你知道世界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美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美存在于巍峨的山峰中,存在于绚丽的云彩中,也存在于……”

“索性就说存在于人的心中,不就好了。那你说,我觉得是哪里呢?”

“额,你便是你心中最美的地方……”

三个人坐在回家的大巴上,在一阵家常聊天后,便又恢复了沉闷。最后还是妹妹说了句:“哥哥,喜欢诗文姐吗?”带着一点挑逗,但足以活跃气氛了。诗文却是认真般地等待我的答复。我没有直接回答,用稍微轻松的语气对妹妹说道:“诗文姐姐曾经的嫣然一笑,胜过春暖花开,你懂了吗?”妹妹当然是一脸茫然,而诗文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想要说什么却说不出口,最后还是吃力地咬出了几个字:“子轩哥,我有对象了。”“什么!”“家里人介绍的,那个男的很老实肯吃苦,大家都喜欢他,父母说过两年等我俩再大点就结婚。”“额,那我做哥的得恭喜恭喜了,到时一定给个大红包。”时间在空气中渐渐凝固起来,时钟的声音却开始在脑海回荡。一秒,两秒………我想转过头去,因为周围的空气逐渐沸腾起来,升华成热气在我眼中缭绕。

“为什么这里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妹妹嘟起了嘴。我这才恍觉,一切似乎与记忆中的景象有所改变,不,确切的说是彻底改变了。“这几年,城乡一体化进度很快,不久,我们也不会被说成是山沟里出来了,也不会有更多人远走他乡了。”诗文津津说道,却没有一点表情。

是啊,以往的夏天,我会和诗文还有几个朋友在稻田里捞蝌蚪,捉蛙,在呱呱声中一直持续到天黑,无不欢快。而此时的我,却怎么有了夏至浅伤的感触,是因为如今的稻田里喷洒了更多的农药,连蛙都不敢来了吗?还是因为在闷热的天气,在好似要溶化一般泊油路上踩不出脚印,却还有一股令心脏刺痛的味道。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头上飞过,从背后几近萧索的村庄里又带走了些许活气。我的故乡,我就这么回来了,它也就这么迎接了我。不过也怪不得别人,人和事是相对统一的,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对你笑。

到了老家门口,柱子上斑驳的水彩画映衬着这几年老家的沧桑,爷爷奶奶早已迎着出来了。诗文却在这时悄悄走了,就像我那样。而爷爷奶奶那愈憔悴的眉梢也给我不少震惊。午餐很丰盛,虽说在城里也经常吃西红柿炒蛋,但此刻的味道却是一种睡也给不了的热度。而妹妹则索性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菜。”逗笑了一桌人。

吃完饭后,妹妹抓着我去爬山看海,我便只好去楼上找一些曾经特制的木棍,方便爬山。房间依旧那么干净,好似眼前出现了爷爷奶奶每天打扫房间的景象,而这时,一张照片瞬间冲入视线。照片里的小孩,拿着铁锹学着旁边的农民一样翻泥,明明拿不起,却还露出一副不服输的执拗眼神。那是我吗,他肯定会嘲笑如今的自己,一个在叛逆期还忍气吞声的自己。

怎么了,为什么我突然感到空间幽闭起来,眼前的景象变得朦胧,渐渐地忘记了思绪,忘记了之前的悲伤,忘记了一些该忘记的浮躁,也忘记了一些不该忘记的流年。

“哥哥,快点,我等不及了。”“哦,马上下来了。”两个人,背着书包,拿着木棍,忘记烦恼,整装出发。“子轩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是大伟啊,我刚刚回来的,怎么样,这几年如何,成绩还好吗?”“我……我其实已经不读了?”“啊,怎么了?”“没有什么,反正不想读了,早点干活早赚钱吗。”说完,不假思索地挠了挠头。“哦,你说的对,看你这么老实,干活一定很认真,老板肯定喜欢你。”“嗯。”

大伟和我聊了很多,直到妹妹又嘟起了小嘴,才草草结束。大伟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和他的距离也被越来越长,时间带来的只有交谈中多次出现的陌生。“妹妹,咱们快点,跑到山脚下去吧。”气喘吁吁地跑着,跑着,内心却从来没这么清晰地要快点爬到山顶。

山脚的路已经被养鸡场封住了,我俩就只好从侧面爬起,侧面是偏坡,很陡。但这一次,我却那么地自信,硬是搀着妹妹向山顶攀去。一路上,树影婆娑,风景依旧,只是少了一份蓬勃。当我和妹妹站在山顶上,故乡也瞬间渺小了许多,大片大片的绿色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清晰,朦胧在我眼前。好像我的回来不是很受欢迎,这样的变化也跟我没有一点关系。妹妹忍不住站到我前面,大声地对天空喊了起来:“啊……。啊……”我也忍不住了,顺着她的声音也嘶吼起来:“啊……啊……”泪水顺着呼喊声一起从山里的小溪里滑下,只是不知道,我为何而流。妹妹说:“哥哥,我俩像傻瓜耶,没人会知道是我们吧。”“不会有人知道的。”“哥哥,那边是大海啊,我们等会去看看。”“嗯。”

从海面上眺望远方,记忆里的风景如同这一望无际的海水,只剩下缕缕涛声。“我们向你问候了,大海。”我听见一声叹息,随风而至……。

半个月过去了,我的“旅程”仍将继续。在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还是没有告诉诗文,我想她这一次不会再生气了吧。火车缓缓驶动起来,故乡那一片片景色也不断向后褪去,我却没有感到多少留恋。故乡,如同一直出现的`朦胧感给了我越来越多的神秘和陌生。火车内很吵,可我却感到周围很静。明明还是夏天,我却听到了树叶飘落的声音。眼前又漂浮着几朵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是故乡岛!”

“哥哥,我们直接回家吗?”“嗯,不过回家前,我们去一个叫故乡岛的地方吧。”“那是什么地方?”“那里的天空飘着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故乡的感觉。”“哥哥,你怎么了,从上火车开始,就发现你有点魂不守舍。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怎么会有这种地方?”我一愣,觉得自己真的可笑,心若无栖息,哪里都是流浪,我是在编造一个不可存在的幻想之地罢了。

又怎么了,为什么空间又渐渐幽闭起来,周围的人瞬间变得迷离,一片片黑色不断涌来,让我感到窒息。“啊………啊!”怎么没有人回答,怎么那么安静,安静得可怕。

“差不多了,你现在睁开眼吧,现在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行,至少没有之前那么压抑了,你小子,行啊。”

“我只是一个新生而已,讨厌用中规中矩的方法,我觉得没有这种没有技巧,闭上眼,倾诉出来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

“那我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这么神经质了?”

“子轩,身为你的同学,我想问一下,你到底想不想打开心结?”

“我不是打开了吗?”

“你刚刚倾诉过程中,你还记得你一直提到的妹妹,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妹妹。”

“我……我不知道,对啊,为什么我一直提妹妹,可我又记得那个女孩的样子,怎么回事?”

“我,唉,我不爱笑,有时候我会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命运给了我一个悲观的性格,因而一些美好的事物在我眼中也是悲伤与愁苦。我时常喜欢一个人走在黑夜的角落,或是望着天空发呆,或是思索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默默流泪,不怕你笑话,连流泪都不敢嚎啕。”

“所以说你的潜意识事实上一直抵制你的这种想法,所以你的‘妹妹’的性格才和你那么高度相似。你的根源说到底是因为在这个纷扰的现实中缺少一块心灵栖息地,种种的不如意让你想到回到故乡,因为故乡的童年对你来说是栖息之地,当唯一的居所也今非昔比时,才幻想一个所谓的故乡岛,你说是不是?”

打开窗户,美美地吸了一口气。“子轩,或许我和你都是悲情男主角吧。”我已经看见了,却终究还是没能踏上故乡岛。只是在醒来前的最后一刻,我看到那里的天空,湿润了。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四

“我这里有老家的酸菜和老腊肉,有时间来撮一顿啊”。离开家乡,最爱听的还是这句话。

儿时的家里很穷,除了宰年猪的时候可以吃上一点鲜猪肉,平时都是吃挂在厨房墙壁木桩上的老腊肉,而且也不是顿顿都有,家里煮腊肉一般是有客人来或者是邻居帮忙干农活的时候,煮腊肉的日子对我们这些小馋猫来说,就是过年!酸菜却是我们饭桌上天天都有的,儿时的老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早早起床后,除了在家里煮饭的人外,其他的人都到外面干活。

春天的早晨,天刚麻麻亮,我们几姊姊就在家里大人的吆喝声和威胁声中,老不情愿地睁开惺忪的双眼,慢吞吞地背上背篼到山坡上去割垫圈草或者割猪草。冬天的早晨就更惨,搓着快冻僵的小手,在黄土地里捡玉米杆(煮饭引火用)。说是“捡”,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家乡缺水,秋天割了玉米以后,父辈们就用耕牛犁地,黄土地便成了满满的土疙瘩,这土疙瘩,大大的,硬硬的,用锄头或者“土巴锤”去敲碎,没有水份的土巴疙瘩,振的我们的小手全部裂开了口,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坚硬的土疙瘩敲碎,然后把里面的玉米杆装进高过自己的大背篼。为了得到家里大人们的表扬,我们都拼命地敲土疙瘩,拼命地把背篼里的玉米杆装的多多的,有时还在满满的背篼上面堆个大大的尖。等到红红的太阳照到了地里,家里煮饭的人就会站在房屋顶上,扯开喉咙叫着家里人回家吃饭。我们也在家人的吆喝下,背着大大的一背篼玉米杆,在邻居大人的夸奖声里,满心欢喜地回家吃饭了。

家里的早饭不是白米饭,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大米,有时甚至连小麦面都吃不上,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的早饭基本上是烘洋芋玉米面馍馍,菜是大大的一碗酸菜或者腌菜,没有新鲜的蔬菜,偶尔饭桌上会有一小碗豆豉炒腊肉,这一小碗就成了我们这些小馋猫攻击的目标。。。。。

家乡酸菜的做法很特别,和市场上卖的不一样。首先酸菜的材料必须是圆根樱,圆根是一种根茎蔬菜,说是蔬菜也不全面,应该说是根茎植物吧,因为它的茎叶用来煮酸菜,根是圆圆的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和腊肉一起炖着吃,被霜打过的圆根萝卜甜甜的,清爽可口。宰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年猪骨头炖满满的一大锅圆根萝卜汤。甜甜的汤让我们在还没有正式吃饭时,就已经喝了一碗又一碗。

十一月份打过霜以后,就是收圆根的时候了,周末早早的就和家里的大人们到圆根地里,收圆根不用工具,我们小孩子们使足了劲,双手抓住圆根樱一拔,就连萝卜一起被拔出来了。我们把拔出来的圆根堆在一起,大人们就拿刀把萝卜和茎叶分开,萝卜捡大个的放在背篼里,背到早挖好的地窖里和胡萝卜一起埋起来,平时煮腊肉和过年的时候用。大人们把没有萝卜的圆根樱像编麻花辫一样编起来,编的`大概有三四米长,然后把编好的圆根樱搭在房架上风干。以备开春没有菜时煮。余下的圆根樱大人们就洗得干干净净的,烧一大锅不沾油的水,烧开了就把圆根樱放在里面打个滚,这时的火候最关键,时间长了,圆根樱就会腻,时间短了,圆根樱就太硬,嚼在嘴里费劲。酸菜的酸母子也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有老酸水时,圆根樱煮好捞在早准备好的大木桶里压紧,然后把老酸水加热后,趁热倒在桶里,拿一个大大的圆石头压好,在用油布把桶口封严实盖上桶盖。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第二天早上把油布取开,酸酸的味道扑面而来,抓一根尝尝,半边腮帮子都软掉了。美味的新鲜酸菜就这样诞生了(如果没有老酸水,就可以在煮圆根樱时煮几个嫩白瓜或者苹果,也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酸菜的吃饭有很多种,可以炒,可以煮,还可以凉拌。儿时记忆最深的是酸菜土豆面块,那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晚饭基本上就是酸菜洋芋丝面块。说是面块,其实到了我们的碗里,面块的影子都见不到了,全是洋芋丝和酸菜。家里有年老的祖祖和爷爷,妈妈在面块刚刚起锅时,就把面块挑起来给祖祖和爷爷吃了,我们吃的就是剩下的酸菜和洋芋丝。所以儿时的我,特别讨厌吃酸菜。

不知不觉时,我已经过了讨厌吃酸菜的年龄了,在离开家乡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上,这里没有了家乡的酸菜,没有了那种绿油油的圆根樱,没有了甜甜的圆根萝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偶然一个日子,我看见一家小饭馆的门上写着卖有家乡的酸菜面块,心里那个激动,仿佛看见了家乡那成片的圆根樱。快步走入,点了一碗老家的酸菜面块,心里忐忑不安地猜测着酸菜的模样,回味着自己曾经讨厌的酸味。面块好了,在酸酸的味道中,我看见碗面上躺着的竟然是正宗的老家腊肉炒的正宗的老家酸菜!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儿时的记忆全部浓缩在里面了,只是没有了讨厌,而是满心的感激:感激这种酸酸的故乡味道,感激儿时的浓浓记忆,感激游子漂泊的心有了栖息的地方,感激自己还能品尝活着的滋味。

故乡的腊肉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腊月间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宰年猪了。家乡的年猪都是肥肥的,壮壮的。家里有学生的,都会把日子选择在周末,这样学生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儿时宰年猪的日子我们比过年还期盼,早早起床躲在屋顶上,看父辈们把猪赶出圏,几个人一起,逮的逮猪尾巴,逮的逮猪耳朵,宰猪匠手里拿着一圈皮绳,套住年猪的双腿一拖,年猪就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父辈们把年猪放在杀凳上,宰猪匠从背后单腿跪压在年猪身上,左手把猪头使劲向后托,右手拿着宰猪刀,对准年猪的脖子,用力刺进去,旁边的人赶紧拿铁桶接住喷出的猪血,猪血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做酸菜血旺,也可以蒸血糕馒头。血糕馒头的做法很复杂,要有经验的老年人才会蒸。

宰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请客,父辈们把猪肉分好,用盐和花椒腌一会,然后一双一双地挂在厨房里面的吊杆上,因为只有用厨房里面煮饭的炊烟慢慢熏出来的腊肉才香。而且老家的年猪是不喂饲料,只喂玉米面和土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深得人们的喜爱。

离开老家的日子,每当身心疲惫时,总是怀念家乡的酸菜和老腊肉。工作之余,几个老乡邀约一起,到有酸菜和腊肉的饭馆里,来一盘豆豉炒腊肉,一盘青椒炒酸菜,那个味道啊,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游子啊,不管走得多远,心都在故乡那片美丽的土地上。

浓浓的故乡情哦,多少游子为你魂牵梦绕!

浓浓的故乡情哦,你让多少文人志士诉说衷肠!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五

国庆长假,回到了故乡。饭后闲心散步,再次走近村后我梦牵魂系的小河,就是这条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河,哺育乡亲,灌溉农田,洗衣洗菜,取水饮用,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河给我的家乡带来了丰收和希冀,同时也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思念。清清的河水如一条银带在我心灵的天空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那作响的旋律或涓涓细流,或奔腾咆哮,或绵延冰封,以不同姿态迎接着四季的轮回,给人以力量、以欢乐、以灵气、以希望,恬恬地滋润着我的心房。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上学、工作、成家,别离故乡已二十多年了,心中的小河足以慰抚我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奔波的脚步,走短了日子,长满了思念。那潜入血脉的`小河,是故乡馈赠我生命的灵性。在披着风雨的日子里,心灵深处无数次听到过小河那彻夜未眠的呼唤。那层层波纹,依然舒展着我遗弃的水性。那拍岸的水花,是我们小时伙伴们开心的笑声。

我们的村庄是个十足的船形地,村里只有三十多户人家,那条小河是从大河里引修的,渠面不足两米,渠水最深处能没过大人的膝盖。小河两边是一块块农田。称我们那里是鱼米之乡,当之无愧。渠水浇灌着良田,滋养着庄稼,风调雨顺。

1974年,乡里从各村组抽调年轻力壮的男女劳力,足有百十人,组成专业队,扎住在我们村,分住到各家各户。任务就是在那条小河的五十米处修建一个水电站,同时,在离小河远的农田中间修了一条宽一尺半,长达七里的小水槽,浇灌田地。那时,我们的小山村可真热闹啊!人气十足,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我们小孩还能吃到专业队里的玉米面掺麦面的馒头,每隔一周还要放电影。一到抽水时,电机轰轰作响,抽出的水柱足有大瓷碗粗,银白银白的,喷到大水池里,流淌在水槽里,流到各块田地里。无论天气再干旱,只要大河有水,我们村的庄稼都是丰收的。

水电站周围是长满荆芥墩、桐树的河滩。一到暑假、秋假,我们都会在家长的吆喝声中,拉着架子车、担着箩筐到那里去割芽子积土肥。我们干累了,或到水电站的平台上、电站房的前庭里玩耍。平台、前庭都是用水泥修的,宽阔平坦、干净舒适。我们在上面蹦弹子、甩纸缏、蹦缸;或在草丛里桐树枝上去掏鸟窝,捉蝴蝶、待蜻蜓,或在细软的沙滩上摔跤、打闹;或在小河里捉鱼虾……玩累了,玩脏了,就往清清的河水里一泡,舒服极了,常常玩得忘记了回家。

为了保持小河里的水源,乡亲们每隔两年都要在深秋或初冬,对小河进行清淤,因为那时水渠里的水少,清淤比较省事。村民们称之为“挖沟”、“上眼”,一次至少需要3天时间。那时,父亲是生产队长,“挖沟”时用的锣自然放在我家。只要父亲前天晚上拿着锣在村里边走边敲边喊,“挖沟了,上眼了”,乡亲们就会知道要挖渠了。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父亲就喊着“上眼”了……大人们就扛着镐、锹、锨,拉着架子车清淤去了。父亲和副队长、会计早已按照一家人口的多少分段、包干、挂牌。顿时,长长的水渠里车水马龙,都是忙着清淤的人们。铁锹声、吆喝声、拉车声,响彻河畔。我们小孩子往往都尾随而至,不时跟着推车拉沙。虽是天气寒冷,大伙个个争先恐后,干得汗流浃背,热火朝天。

记忆中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环绕着故乡,伴着四季的节奏,演绎四季的风光。春夏时节,沿河两岸杨柳青青,万木吐翠,草长莺飞,稻波荡漾,槐枝摇曳,鸟语花香,还有河中逍遥信游的鱼虾水禽,在水里嬉戏追逐,犹如画中仙境,美妙无比。秋天,两岸稻谷飘香,玉穗硕大,丰收在望。冬天的小河,银装素裹,冰雕玉珠,它就像一根细细的玉带,我们滑冰车,玩陀螺,尽情的享受冰雪带来的欢乐。一年四季,渠边都有很多可用的草药。祛热润肺消炎止咳的“狗贴耳”,治疗咽喉炎的“蛇舌草”,治疗风寒感冒的“惊风头”,还有什么“金樱子”、“车前草”、“金银花”、“地胆草”……都是上好的中药材。乡亲们一般小病小痛都不会去看医生,到河边采些草药服几剂就药到病除了。

最难忘的是夏季。放学回来,口干舌渴,爬到小河边饮上几口,清冽甘甜,沁入肺腑,如饮佳酿。伞状的洋槐枝遮掩了村西头小河的河岸,在繁茂的浓荫下,弥漫着槐花的馨香。小河里渠满水清,午饭后正是最热的时刻,也是我们小伙伴们最快活的时刻,放下碗撒腿就往小河边跑。那时,村后的小河段男女分开,界限分明。桥洞那一段是我们女孩的天地。我们呼朋引伴、喊着、笑着、跑着,闹着,一个个像假小子,在水里嬉闹、打水仗、比赛仰凫、立凫、蛙泳、狗刨儿、扎猛子……笑声水声,欢快荡漾。脚下的鹅卵石摩擦脚底的快感,水流冲撞小腿的刺激,从脚底往上串的丝丝凉意,那种感觉,那种美妙,那份快乐,那份怡然真是一个爽啊。

星期天,我会带着妹妹,c着一大篮子衣服去小河边洗。清澈透明的河水可以看清河底细细的白沙、奇形怪状的卵石、游动的一群群小鱼,赤脚站在水中,可以看到腿上一根根汗毛在水中浮起,那碧绿的河水,就像是头上的碧空掉入河中在流淌,让人心醉。洗衣服的婶子、大娘、大姑娘、小媳妇们,洗衣服、唠家常、说笑话。学着大人的模样,我也找一块干净的大石头,坐在那里,支起洗衣板,脚丫子浸泡在水里,小鱼不时亲吻着双脚。那边,一群光屁股的小孩在河中戏水打闹,捞小鱼,抓河虾。捶衣声,嘻戏声,笑声,击水声,连成一片,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回荡河畔。“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记得小时候我第一次写家乡的小河时就是这样形容的。

新农村建设的春风给我的故乡带来了无限生机,小河的容貌更美艳了。小河怀抱的不再是破旧的土胚瓦房,而是一排排设计整齐、粉刷一新的平房,几条宽阔的水泥道窜村而过,道旁绿树成荫,国家投资安过路灯,修下水道,建娱乐场,为古老的山村增添了一股现代气息。家家户户都接上了自来水,水的源头就是小河腹地。空调、离子电视机、电磁灶、电脑、微波炉、太阳能已进了农家。村后坡上的天心洞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八方游客络绎不绝,为山村增添了新的景致。

故乡的小河,我离开你已二十多年,身在旅途,慢慢地变老……而依然风采奕奕,河水依然清澈、欢快、日夜奔流。只是当年的水电站早已搁闲,当年的水槽也已停用,甚至被毁掉了。家家有了自来水,洗衣机,到河边洗衣的人少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全村只有我一个堂哥喂几头牛,河边嫩草幽幽,可无人问津了。

故乡的小河,你吟着浓浓乡音,飘着淡淡炊烟,捧着花红草绿,挽着荷颜禾香,映着青山明月,吻着日出黄昏,把我的心灵浸染。你像一部史书,记载着很多农耕时代的沧桑悲凉,见证着贫穷年代的困苦艰辛,讴歌着改革开放的美好生活。你孕育着两岸的一草一木,养育着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你纯净、温柔、宽厚,给人们带来了多少便利和乐趣,无私的浇灌着沿途的万亩良田,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也带给我多少梦想、多少快乐、多少人生的启迪!

故乡的小河啊,您像一位纯洁、无私、慈祥、善良的母亲!您用自己的毕生精力默默地奉献着一切;您如一首清丽的小诗,意蕴深远,温馨而亲切;您如一篇优美的散文,行文曲折,荡气回肠。此刻,我只能让肤浅的文字重温你的美丽,追忆你的故事,陶醉你的神韵,品嚼你的博爱,感怀你的恩情!你永远是我滋养我心灵的药方,是我心中一幅最美的画、最动听的歌,永远融化在我的血液里,烙印在我的心坎上!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六

离开我的故乡已经有五年之久了,搬离我从小就生活着的地方,当时还十岁的我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的状态,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别离。

记忆里母亲用一块朦胧的红纱布包在一个小锅的前面,锅里放着一个开着的手电筒,这在当时据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搬家的大卡车把我们单元的楼道门口堵的严严实实,我从楼道跟着我父亲出来,只一步就能跨上卡车。凌晨五点的一切都是朦胧的,树木上似乎还披着霜。单元里的邻居都起来了,站在楼下,我不知道为什么都沉默寡言,当时的我只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却没注意人们脸上除了祝贺以外慢慢浮上的一抹忧伤。

记忆里故乡像一只蛰睡的兽,静静的趴在脑海的角落里,召之即来,挥之不去。儿时的事泡沫般不断浮现,向一盘残缺的老影片,破旧的蒙上了岁月的灰尘但从未段带。小学的教学楼被漆成橙色,在记忆里的阳光下闪烁着,包裹着一切往日的欢声笑语。街道上的行人如血管中的细胞一般,给小而温馨的故乡注入新的元素,伙伴的笑声依旧清晰,在经历了时间和岁月的洗礼后依旧明媚。

如今走在繁华的大城市,闻着钢筋混凝土和着水泥的味道,听着不断发展现代化而产出的轰鸣声,路过一处又一处的矮墙,略过一丛又一丛的满墙爬山虎,故乡的一切大城市似乎都有,但是和记忆里的模样完全拼凑不上,总是带着一股机器的陌生味道出现在我嗅觉和回忆的滋味里。

我的故乡!只有一个!在我的记忆里,一切关于一切的一切,总是那么的熟悉,有人说思乡是一种病,如果说眼泪的诞生是为了懦弱和感情的发泄而来,我这个在重病中的人脸上流淌着的又是什么!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七

故乡的田埂上,有我放飞的梦想,春的气息浓的时候,梦之翅膀起飞;

故乡的村头站着我的娘,娘的脸上的皱纹和长长的秀发,让我忆起允奶的儿童时代;

故乡有娘牵挂儿的心声;故乡有我牵挂的远方;

故乡的黑土地上,有我童年的回忆,故乡的田埂上有我收获的喜悦;

故乡有家的温暖,有家乡带给我的快乐;

故乡的小河边,有我对春天的向往,山的一边,有游子望向家园的俊影;

故乡的人,时常想着远在他乡的异子,游子时常系着故乡人和故乡事。

故乡的日月,故乡的清明,故乡的雨露,故乡的村庄,故乡的山山水水不,都是我心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故乡的校舍,是我理想的学堂,从识字开始,从写文章开始,从我上完小学到中学,一路跟我同行,一路上教会了我怎样的生活。

故乡,永远是我心中的榜样,让我时刻记得故乡的好,故乡给予我的理想人生。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八

正茫然地找寻着回家的路,一道高高的大堤突然横亘在眼前,我仰望着,心里猛然就踏实了。这样的场景多年以前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不知道为什么,梦中的大堤总是那么高,好像无法逾越的山峰,而我心里涌出的只有欣喜。因为我知道,只要翻过这道大堤,就能看到故乡,可以回到我的老屋了。

是地质发生了改变,还是因为我的错觉,这条路似乎变短了,很快我就走到了路的尽头,一条河流横亘在了我的面前,这,就是故乡的小河。

河边堆着从河里挖出的像山一样高的黄沙,河岸几乎没有了,四周呈现坍塌的状态,东一个缺口,西一个缺口。河床似乎升高了,比河岸上的土地矮不了多少。

小河的样貌已然发生了巨变。

我们在河边捡来田螺,用细绳穿成圆环状,用来玩“踢房子”的游戏。河水不深的时候,我们卷起裤腿淌入水中,踩在细沙与光滑的鹅卵石上,享受着河水沁骨的清凉与轻柔的抚摸。

常常遥望着河对岸那个叫做丁家河的村庄遐想,那个我们从未走进去的别人的故乡,在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的飞檐屋角,隐秘而又陌生,会不会是我们在课本上读过的世外桃源?那年河水快干涸了,我们淌过了小河,却没有人陪我去往丁家河。那个村庄,像个谜一样留在了我的心里。

靠近河边有我家的一块田地,这块地里种过红薯,种过麦子,种过花生。有一年在那儿扯花生,带来的井水喝完了,实在渴得厉害,母亲让我去河边用玻璃瓶装水喝。河堤又高又陡,我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去,生怕一不小心栽进河里。

这河水真能喝吗?我有些犹豫。母亲很肯定地说,没事,能喝。用纱布包住瓶口,我喝了几口,有一丝淡淡的清甜。之后的好多天里,我却忍不住胡思乱想,河水里会不会有细小的虫卵喝到我的肚子里,会不会在肚子里繁殖长大?这件事困扰了我一段时间,直到自己慢慢忘记。

此刻,我就站在河边,身旁的田野长满了乱草,早已分辨不出哪一块是我家的田地。但是,我分明又看见了母亲,正在那块地里忙碌的身影……当我弯腰将河水灌到玻璃瓶的那一刻,波光潋滟的河面下有细小光滑的鹅卵石。而那时,母亲就站在我身旁,健康而又充满活力。

我抬头望向河的对岸,搜寻着那个叫做丁家河的村庄,那个绿树环绕的小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红瓦白墙,散发着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它们离小河更近了,没有了树木的遮掩,目光所及,一览无遗。我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天色渐暗,夕阳西沉,亮黄与橘红色交织的天空倒映在河水里,呈现出水天一色的疗阔与静美。无风,岸上的荒草静默着,四野一片沉寂。只有心底的诗行在反复吟唱:

岁月,就像一条河。

左岸,是难以忘怀的记忆。

右岸,是无法把握的青春年华。

中间流淌的。

是年年岁岁淡淡的忧伤。

……。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九

故乡的文字写了不少,但无论写多少,总是觉得无法完整写就心里的那份故乡情。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故乡的依恋就更加浓烈,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读贾平凹先生《鹤梦不离云》:“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更增添了对故乡这个话题更多的思考。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离开老家,在县城碰见同村人,哪怕平时从没搭话,但却觉得亲切如常。搭上讪,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谁家盖新房了,谁家娶媳妇了,谁家添丁添口了……而离开县城去外地,在地铁站碰见从不搭嘎的熟悉面孔,同样会像老熟人那般打招呼寒暄,甚至不自觉地请人家帮忙或者帮对方提东扛西。我是有亲身经历的。一次是在乌鲁木齐,检票进入候机室才发觉手机掉了,而此时想起必须给家里打个电话,但却没有一个相熟的.人。突然间,发现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便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兄!什么时候过来的?”听见家乡话,对方转过声也亲切地说,“嗨!这么远都碰见老乡,真是缘分啊!”……自然,借了他的电话用了。另一次是在汉口地铁站排队购票,等到我购票的时候,不知是谁拍了我一下,吓了一跳。转过身发现一大高个站在旁边的隔离带外,他说:“我等了十多分钟,终于碰上了面熟的,我不会自动购票,所以就站在旁边等熟人。请帮我买张到洪山广场的票。”之后,我们一路向武昌,在地铁里聊得非常开心。到了洪山广场站,他意犹未尽地留了我的电话,第二天约我去喝酒聊了很久,之后回到县城经常联系,成了朋友。

贾先生还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有故乡——商洛的影子和痕迹。其实人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已经打上了故乡的烙印,只是有些人不愿承认罢了。而作为著名作家的贾先生毫不掩饰他对故乡的那种依恋的情怀。要是你在网上搜索,关于故乡题材的文章千千万万,但每一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依恋、牵挂,深深地根植于作者的心里。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莫过于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凤凰》,将凤凰的人文历史镌刻在字里行间,散发出对故乡浓浓的爱意。因为是自己的故乡,所以沈先生才那么熟悉,古今历史、人情风物娓娓道来……凤凰能够成为当今中国一大旅游热点,恐与沈先生的散文不无关系吧。无独有偶,余光中先生通过诗歌《乡愁》不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而且“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其实,《乡愁》诗里的每一句、每个字,都是对故乡用情深意浓的无声的思念和牵绊,令人加深早日回归故乡的渴盼。

贾先生还这样写道,“人应该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活人,死后再从什么地方遁去而成坟。一般的情况都是,从哪里出来就生着活着在哪里的附近,也有特别的,生于此地而死于彼地或生于彼地而死于此地,那便是从彼地冒出的气,飘荡到此地投生,或此地冒出的气飘荡于彼地投生。”我看到这里,百思不得其解,似有佛语的味道,前后读了十余遍,但仍然似懂非懂。我想,贾先生应该是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用他特有的认知和方式表达吧。每次出差的归途,途径宜昌之后,不知不觉就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到达恩施火车站,心情就格外轻松,看见身边匆匆而过的人,即使不认得,也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感。也许这就是贾先生说的那股气飘回来吧。

故乡是游子前行的灯塔,是迷失方向时的北斗星。有人或许会说,那是矫情,很俗,人应该入乡随俗的,何必纠结出生地呢?其实,在我们的心里都有这样“俗”的一面。“故土难离”“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描写故乡的佳句,何尝不勾起远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十多年前,一位从台湾返乡的远房伯伯已不能行走,一路飞机、火车、汽车,然后亲戚朋友用担架将他抬到故居前,老屋虽已不在但屋基尚存,离开故土六十年的他老泪纵横,像个小孩子似的,让人从地上给他捧起一抔土,用衣角包好后紧紧地捧在手里,深情地说,“我终于回来了!六十年来,日日夜夜都想着这个地方啊!回台湾可以瞑目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堂兄突然调回濒临倒闭的县印刷厂。八十年代中期从部队转业到山西一大型知名国有企业,不仅效益好,而且地处晋中繁华之地,回来后的薪资不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在大多数人眼里,堂兄真是莫名其妙,傻得可爱。可与其交谈,一句话就让我理解了他的选择:叶落归根。简单的四个字,心中那种故乡情怀淋漓尽致,令人感动。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即使在动乱或者战乱年代,多少人抛弃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祖国、回到故乡,为故乡发展献策,为故乡建设出力。我想,不能全说他们心灵有多高尚、思想多伟大,其中最难以释怀恐怕还是深藏于骨子里的故乡情吧。

“莫恨明月暗淡缺,只因家乡月明圆。”不管城市、乡村,无数的人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谋职,但到了春节前后,亿万人返乡造就中国特有的“春运文化”,让世人惊艳,让国人习以为常。即使家乡再穷再偏僻再落后,大家总是风尘仆仆、义无反顾地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追寻的不仅仅是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更深层的总是那份割舍不掉的对故土的依恋,对故乡的浓情。在远离故土的人看来,家乡的一抔土、一棵树、一根草、一片树叶、一滴水,都是那么地在意,那么地富有亲情,那么地记忆深刻。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

从前故乡的河有一种自然的韵律在流淌,白云悠悠然的很是写意,蓝天伸了个懒腰有些抒情。漫步于清晨的霞光中,有一阵阵的暖意;徜徉在夕阳的河水里,与夕阳共醉。

我轻轻的走在河岸,走在青青的绿草间,眺望河对岸那神秘的校园,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里面,走进那神圣的地方。

悠悠然的我停下脚步,静静的坐到了岸边大树绿茵下面,看着河水轻飘飘的在某个转弯处,轻拍着河岸,微微的溅起一些浪花来,想着河里的鱼儿多么的自由自在,有肥美的水藻和青苔相伴。

清醒已是满天星星向我眨着眼睛,凝视天空没有流星划过,只有远处的灯泛着红光。

如今河已经经过人工修葺,只因为城市的发展把原本清澈的水,变的不再清明。修葺的河道只为把污水分开,让人们能够看到水的清。

河,平平整整、四四方方,流水也平铺直叙,取代轻轻绿草的是人工的石凳子;用来乘凉的已经成为凉亭。散步于河道两岸十分便捷,一道小小的桥让大家距离更近。

故乡的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得让那些曾经变得不是很真实,但依稀间夜晚的风还是那个风,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不变的是昨天已成为今天的传说,今天也会成为明天的故事。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一

晚上下自习走出教室门,天还不是很黑。

一阵清冷,我加快了上楼的步伐,通过楼道的窗户,山尖露出了月亮的半边脸,一口气爬上四楼,还顾不上开灯,就打开窗户,痴痴地凝望着山间的明月。

夜即将落下帷幕,对面的山离我们那样近,一轮圆月在蔚蓝的天空越升越高,将山间照得异常明亮,山上翠绿的树和灿烂的白花在月色下朦朦胧胧。

夜,静极了,只听到两山之间的河水潺潺。

起风了,柳树随风翻飞起舞,清风中带着浓郁的花香。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远远地现出了优美的弧线。

月亮从山坳里慢慢向上爬,在深蓝色的苍穹中,显得那样小,却又那样夺目、耀眼、明亮。

圆圆的月亮,周围泛着橘红色的圆晕,像一张明媚的脸,又像婀娜的仙子,雍容华贵,洁白无瑕,如同一块美玉。

在不远处,一颗明亮的星星像一个小小的圆点,静静地守候在月亮身边,默默陪伴。

月光照亮了山谷,影子映在清亮的小河中。

透过窗户,照亮了房间,清幽的光洒进房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望着妩媚的月亮,望着它盈盈的亮光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此夜的月亮,似乎在为我而静静守候。

这片静谧的乡村,绿树白花,鸟叫虫鸣,流水淙淙,我在这里等候了多久,终于等来了与你的深情凝望,泪眼模糊中,我似乎成了站立在道路边的一盏孤灯,与你同光辉,共存亡。

我似乎成为了一位披上洁白婚纱的仙子,与你赴一场风花雪月的约,缠绵于青山上,绿荫中,演绎一场旷世绝有的爱恋。

一会儿蓝蓝的天空又飘来一朵朵云彩,丝丝缕缕,一会儿又重重叠叠,后来聚成了一团团乌云,遮住了月亮的光。

看不到它的身影,我暗自神伤。

一会儿两条巨龙腾在空中,依偎在月亮身旁,好一个“二龙戏珠”。

渐渐的,乌云遮住了群山,山谷里一片黑暗,一片寂静。

起风了,柳絮飞扬,柳条随风摆动,山间呼呼啦啦,树木花儿瑟瑟低语,小河低声呜咽,如泣如诉,一切都变得忧伤起来。

不一会儿,山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山间风雨交加,密密斜斜的雨丝在漆黑的夜里下着,唱着,与小河的相约,就这样不期而遇。

雨浸润了山间万物。

树木更绿了,山花更白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这样一个夜里,留下了一个痴痴怨怨的身影。

我还沉浸在与月光相会的美妙之中,一场晚来的急雨却淋湿了我的梦。

我在慨叹,花容月貌,人生美景,只不过转瞬即逝,好景不常啊!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小河水哗哗啦啦地流着,月光偷偷通过窗帘,把清辉洒向房间。

我的内心一阵狂喜,月亮又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把目光投向山间。

历经了一场风雨的月夜美的无法形容。

皎洁的月光已高高地悬挂在头顶,更大了,更亮了!“玉颗姗姗下月轮”,月亮把大山、小河、树木照得如同白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棉花似的白云,山林、山花、山草在月光的照耀下,影影绰绰,朦朦胧胧,清幽的月光柔和地抚摸着这一切,缠绵悱恻,情深意重,夜阑人静,良辰美景,月明星稀,山花欲燃,香气袭人,看着山中的一切,我久久不愿离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风雨之后!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二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金驹岭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条欢快的伊洛诃从面前潺潺流过,依山傍水,分外富饶。

话说金驹岭。金驹岭其实是一座山,海拔300多米。听父辈们说:山半腰有个金马驹,相传“拥有了金马驹就拥有了无尽的财富”,如今,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条柏油山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小时侯,记得山下有一千多亩肥沃的土地。每当看到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望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和满足时,我自然也浸泡在这丰收的欢乐氛围中。

如今山下有学校、有居民区有卫生院等文化娱乐设施。

“集团企业”就座落在山脚下。她y邻310国道郑洛段,便利的交通环境,依山傍水的地利优势。公司秉承“绿色、环保”的工作理念。营造了花园式的工厂。当你走进集团公司就像走进了花的海洋。挺拔整齐的万年松延伸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公司大院有各样的花卉、假山、鱼池,把她装扮得别有风味。漫步在公司整齐的道路上,两旁的夹竹桃树像迎宾的卫士,青翠欲滴,笑容可掬。车间外面到处可现绿荫、花园。中心大道上空悬挂的“集团实业、灿烂辉煌”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展示着集团人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创业理念。想当年这里只是个百十人的小型水泥厂,历经三十多年,日月变迁。人们改变了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他们在这里创建了铅杆、炭素、包装、耐火材料等三十多种综合性工厂。故乡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地劳作,不停地挥洒着汗水。

故乡脚下的土地,是那样的坦荡、殷实,似乎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公司水泥全国闻名,公司炭素国内畅销,经久不衰。铝杆、包装、耐火材料等多种行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如今,我又回到故乡,在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每天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是那么地快乐。我愿化为一滴水,融入你的身躯里,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山最美,故乡的水最甜,故乡企业最多情。我的心在这里倘佯,我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我的梦想在这里发芽。愿故乡的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女人美丽男人健康。老少快乐,回季安康,愿这片多情的土地啊,世世代代永远年轻,愿故乡的企业日新月异,再铸辉煌。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三

高屋大瓦,肩梁扶柱。

放在三五十年前,绝对是座好房子。

据说,这种房子先起骨架,后垒四壁。

每间房的四拐埋放着厚实的青石板,上面矗立着粗大的原木,然后架上屋梁,铺起顶盖,最后才是砌墙完工。

现在,这样的住房已经不多见了。

它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冬天保暖,夏天凉爽。

墙有一尺半厚,屋顶铺就的旺砖上面,还整整齐齐地摞上一层弯弯的小瓦。

寒风吹不进,烈日晒不透。

房屋犬牙交错,住着挤挤巴巴许多人家,胡同巷道弯弯曲曲,间或散落着鸡鸭鹅粪。

大家都是老邻居,一处就是几辈、几十年。

婚丧嫁娶家家都出礼份子。

相互串门随便的很,赶上可口好吃的,也不用客气地吃点、尝点。

家家地面都铺得比较简单,不用进屋拖鞋,也不必担心会露出冲天气味的香港脚。

老房子好处多多。

早晨无须闹钟喊早,自有众多雄鸡打鸣报晓;夜晚不用雇请保安,黄狗黑犬看夜守平安。

门窗洞开,四面通达,一家烧肉,全都闻香。

就连晚上也会有丰富多彩的事情发生。

邻有醉汉,借酒发威,打老婆、骂小孩、摔东西,动静闹得天大地大。

左右邻居,无辜难眠。

大家有事,互相帮忙。

大事如借钱、托人办事,小的如借火柴、碟碗或板凳,如此等等。

只有没想到的,没有不借到的。

欠了情,偿还方式会有很多。

他今天送给一条鱼,你明天就设法送还半碗肉,或者是一小碗糖醋蒜头、甚至拎去两棵自家腌制的咸辣菜。

如果实在没啥东西可送,就早起扫扫地、挑挑水,帮人家门前屋后打扫打扫,拾掇拾掇,将水缸挑得满满当当,以此表达感念之意。

真个乐也融融,累也融融。

那时,我家也喂养了宠物——一只极其普通的小猫。

因为老房子有老鼠,闹腾得太厉害。

无论大声吼叫还是竹竿捅,下鼠药,点子想尽,办法用绝,但老鼠形容丑陋,望而生厌,且啃咬东西,乱串嬉闹,直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自打喂养了猫,一声“喵咪”,骇跑大小老鼠。

感觉这猫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除了能捕鼠,冬天抱着能捂手,钻进被窝可以暖脚,伴随身边有如小鸟依人,叫唤起来也美妙入耳。

但猫也常有犯错的时候。

有时溜进东家叼条鱼,有时跑到西家偷块肉。

为此没少挨过揍,我更是经常去张家赔个礼,李家道个歉。

几年前旧城改造中,老房子被拆迁了,我也随之迁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屋。

楼房窗大通风,阳光充沛,有客厅、有卧室,厨房、卫生间俱全,吃喝拉撒睡,万事不出门。

过去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现在却是房门一关,失去了外界,邻居是谁都不知道。

“同住一栋楼,相见不相识”。

只能从“咣当”、“咣当”的关门声和“咚咚”的脚步声中,方可得知谁家人回来了、谁家人出去了。

有时上下楼梯遇到有人给点了下头,都会心存很长时间的温暖。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老房子的印记越发清晰起来,其喜怒哀乐、鸡毛蒜皮,回忆起来都象陈年老酒,越发醇厚,韵味悠长。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压力大。

家是休息的港湾,一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二时间在家里度过。

家庭和谐、邻里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者关系心情好坏、心理健康,大则关系社区安全、社会和谐。

我等普通百姓,对住房只能随遇而安,即学不了孟母三迁、择邻而处,也无刘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苏子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风雅,小康即可,安居是幸耳。

为重温老房子的邻里关系,与妻子共商了遇邻居主动招呼、夜晚电视声音开小、不打听别人隐秘等自律守则,以期和谐相处也。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四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来自山西洪洞那棵古老的大槐树下,但是,记忆中却总是难以忘怀一段对槐树的怀念。

记得那时,还是懵懂少年。

求学归家的夜晚,一次随意的徜徉,本该被记忆的浪花研磨殆尽的一个普普通通夜晚,却把印记深深的留在我的心中......

那一晚,月华如练。

我走在熟悉的巷陌,记忆中萧瑟的街道,犹如浅浅的河流一般,泛着细细的白沙。

空旷的天空在寂静的乡村的夜里,给了我充分茫然的空间。

流动的时光带着随意的脚步,昨天、今天、明天都很模糊。

我几乎倦怠了,不知不觉转过一个街角。

忽然之间,一股强大的,沁人心脾的奇妙的香气铺天盖地得向我袭来,天地之间好像都被它充盈了,一下子将我包围。

惊诧的我不由自主的被它牵引,一步一趋得好像被施了魔法。

再走出几步,我看到了,月光下几株高大的槐树,全身挂满玉串一般的槐花,浓烈而慷慨的香气从一束束槐树花里倾泻而出......

那一晚,槐树花将我深深震撼和陶醉了。

原来,毫不起眼,甚至让人有点漠视的槐树,有着如此博大、宽厚而美好的胸怀。

长大之后,遇到赏花品香之人多矣,每每看到将鼻子凑向花蕊的镜头,便经常让我回忆那一晚,槐树花难忘的香气仿佛就又铺天盖地而来了。

那是令人激动的香。

不是因为它的奇或异,而是因为它的大气,它的率真,甚至激昂。

那是一种任你处在一个开放辽阔的空域里,都能将你从头到脚包裹起来的香,将你陶醉,充满慷慨博爱,使你无处可逃。

借用名家一个句式--枝杈纵横而质朴的槐树,就像山川大地上朴实的乡民们,平凡中深藏着高洁的精神。

不是吗?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五

乡中有湖,名曰西湖。此湖非彼湖,却因与杭州西湖名讳相同而令人闻之不忘,在蜀中颇具盛名。春秋宜人时节,不乏有三两慕名而至的旅客湖边漫步,佳茗闲品或是留张影像。

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乡处川西南,属丘陵地貌。城依水建,水为沱江。江自九华山穿过成都平原,经内江涌入县境。却被城廓周遭起伏山峦阻挡,似勒缰骏马,收缩成一束急流,自东向西勾成一弯弧形,半个县城便被拥在怀里。而恰是这弯江水在岁月的漫漶中,历经沧海桑田,不经意遗落下一座天然湖泊处于城中,那便是富顺西湖。

杭州西子湖,取古代四美西施称谓。将一潭清幽碧水比作妙女子,水是眼波,山是眉峰,微风过处,水若雪肌,闻其名便令人浮想联翩,骋驰思绪。而富顺西湖,名字由来却简单,即方位命名。《富顺县治》记载,古时城廓周边有四湖:东湖、西湖、南湖与北湖。经历代屯湖造田,四湖中的三个湖泊业已黄鹤缈影,仅在地标注名与百姓口传相诵中得知大概方位。即便西湖幸免,亦是屡遭瘦身,昔时风韵难觅,只可面对波光敛影、水淼山幽寻找到过往的点滴记忆。

天赐一湖清凉地,可令城市鲜活起来。在充斥着强烈时代气息的今天,富顺西湖无疑是给县城注入一缕暗香,在欣赏绝妙风景同时,令人感受这方水土浓厚的人文历史底韵。自隋因盐兴县,富顺千年走来文风颇盛,四百余名举人、进士就是从这里怀揣着一抔乡井土,踉踉跄跄步出秀壤蜀天,散入历史的宦海浮沉。

而恰是这班儒家学子在骨子里尚流淌着的晋唐之风,在半城山水半城湖的读易洞求学之时,便把陶渊明心中那株千年清馨的荷莲植在西湖当中。在朝晚诵读《子曰》疲乏时,略微仰头,面对那田田荷莲,便可净心养目,若茶香啧口,萦脾怡心,稍收思绪又沉浸于书中自有车簇簇的苦读。“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面对清末政权的风雨飘飖,在夙夜忧叹中,许是故乡那笼烟月给予他一丝慰藉,让他在客旅京城的寓所中写道:“县有湖山高蜀国,梦随烟月落杭州。两峰苍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楼。”如今荷莲依旧,似衣袂扬拂的凌波仙子,回眸一瞥玉生香,未曾沾惹世俗半点尘烟。而那斯人却已湮没于岁月无,在纸墨间只遗下马蹄声远、塔影锁江与文字间透露出的一份茕孑落寞。

西湖形似葫芦,紧束处筑有石拱桥一座,桥身两侧各镂雕龙凤,栩栩欲飞,故曰龙凤桥。湖内建有湖心亭,陆亭间以曲折便桥相连。春光时节,湖若止水,光洁如镜,仅湖岸柳树催春色,纷纷吐芽抽绿。待初夏时分,苏醒的荷叶才争相探出水面,层层叠叠的托起翠色玉盘,那粉色的`荷花便点缀其间,在微风摇曳中送出一股幽淡香味,给予炎热以清凉,浮躁以净心。那湖中觅食的锦鲤与金鱼,在沉寂了一个冬季后,亦三三两两悠闲地浮游在荷莲间那清澈的水中,即便是树叶跌落水面的惊扰,也会令它胆小地卷起一丝涟漪深潜水底。湖植荷莲本为观赏,并不采食。故江南水乡采莲景象在湖中不见,但那中国传统鱼戏荷叶间的水墨画,许就取材于这般景致,惹来不断遐想,勾起心隅几分诗情画意。

湖光映山色,方构绝妙画图。湖水东依五府,西倚钟秀,北拥玛瑙,三山林木茂郁绿意盎然,环衔而耸峙,将西湖紧紧地裹挟于腹隅。拾阶而登五府山,烈士陵园就座落在苍松翠柏之中,刘光第先生的坟冢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迁移至此。看淡生死的英雄与英雄作伴,每日里共听湖水拍岸的琴音,似是历史刻意安排,不由令人忆得青山有幸的句子。玛瑙山,山色似玛瑙,依山建有一寺,名千佛寺。唐时佛教盛行,不知哪位行脚僧人远游至此,不经意被这一池湖水羁绊,便歇住欲去的屐履,选中玛瑙山巨大的岩石,八方结善缘,成就工匠的梦想,用一凿一钎在岁月漶漫中将虔诚镂刻成慈悲的雕像。而千年的晨钟与低缓诵经声业已令这座千年古县习惯于每日里梵呗缭绕,净化芸芸众生。湖若深闺少女,掩窗遮面。若赏湖全景,则须登临钟秀山。沿青石所砌小径,伴着泉音鸟呜,穿梭于草蔓与柯枝盘旋而上,伫立峰巅纵目,一轴绝妙画幅便呈现眼底,虽无五百里滇池之壮观,却有云蒸霞蔚波烟浩渺之感觉。令人不禁幻想租借一舟或憩坐苇丛亭中,持壶浊酒,摊卷诗文,将剩余岁月付与清幽湖水,湖面月波,波中山色。

一池荷莲添雅韵,三分月色溢清香。这顷湖水,不再是简单的水。更多的是标记富顺印象,承载游子故乡。那些闯荡天南地北或是远走域外的乡人,每当提及故乡景致,大多脱口便指西湖。是的,那不仅意含对富顺西湖景色的眷恋,更多的许是西湖曾经作伴自己一路成长。城市拓展,湖居城中,走读城内学校皆要沿绕湖堤,年年柳绿,岁岁荷开,人亦伴着亘古未变的青山与绿水,在岁月的疯长中亦步亦趋迈向未知的广袤。美不美,乡中水。而这水,便是游子心底深处那一汪浅绿的西湖水,在夜深人寂涌上心坎,勾起浓得化不开的情结。

而我,便是那离乡游子中的一员。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六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感觉那沉甸甸的父爱,真的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

所属专题:中秋节文章专题:中秋节散文,中秋诗歌祝福等。

散文故乡的风汇总篇十七

当我还是孩子时,就早早的离开了你——我美丽的故乡。我不会忘记,是你这块风水宝地养育了我。

还记的儿时,莲花湖畔,垂柳千条,万花簇拥,树木葱茏,水清日丽,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我坐在那儿,欣赏这绝美之景,不由的想起诗人吴朝晴之作:轻桡一击千层浪,倒影流光巧化妆。新柳四围荷出水,升平尤记古兵场。

而如今,我以多少年没看见过您,我的故乡,现在,你又有了何等的变化。

一座座高楼大厦的崛起,一个个工业园林的兴建,枞阳已由昔日的偏僻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县城。招商引资之风也迅速袭来:金百超市、五福陵园、水产冷冻厂、太阳能设备厂等等。都为枞阳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平坦的大道这一切的一切,都代替了过去的贫穷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均gdp的不断攀升——这已不是昔日的枞阳了,它展现的是一番全新的面貌。

我,身在他乡,可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故乡。我为故乡的每一点进步而备感自豪与骄傲。故乡,请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的,弥补我多年的乡愁,献出我微薄的一份力量,一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