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模板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08:28:24 |
  • ZTFB |
  • 14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人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例子,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一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许多伟大的英雄人物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足迹。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故事。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井冈山,亲身感受了这里的历史底蕴和英雄气息。这段醉人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与坚持,什么是无畏与牺牲。在井冈山上,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那些英雄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他们的血与泪。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成为了革命精神的见证,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勇往直前。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二

通过学习了解井冈山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我深受启发,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井冈山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地开展了一场艰苦卓越的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奋斗精神与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给予了我很大的触动与启示。下面我将从坚定信念、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五个方面总结我对井冈山革命先烈的心得体会。

首先,井冈山革命先烈们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目标。无论是毛泽东还是井冈山时期的红军战士,他们都牢记着为实现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初心。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在生活的困苦与革命的艰难面前不动摇,始终相信革命的光明未来。对我而言,这启示了我要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井冈山革命先烈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为中国革命锲而不舍地努力奋斗。他们在极端的环境下,毫不动摇地坚持着思想信仰,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到底”的精神,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不计个人牺牲。这让我深感到,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不怕失败,勇敢面对困难。

第三,井冈山革命先烈们鞠躬尽瘁,竭尽全力为人民奋斗。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将士们对待人民的态度,让人感动和敬佩。他们不仅与当地群众一起吃苦耐劳,共同生活,同时也积极参与土地改革和发动群众斗争。他们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革命事业与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井冈山革命先烈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舍弃了个人的享乐与私利,选择了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红军战士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地服务于革命事业。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只有为他人着想,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井冈山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他们心中,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毛泽东带领红军在井冈山进行斗争,他坚信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和光明未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让我明白,作为中国公民,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对井冈山革命先烈的学习和了解,我深刻地认识到他们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是伟大的。井冈山革命先烈们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时刻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我将在学习他们的精神的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的发源地。在这片红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事业矢志不渝、英勇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旧址,深受震撼和教育,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井冈山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和无私奉献,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青年一代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段:井冈山红土地的魅力。

井冈山地处江西省,被红军誉为“活动的根据地”。井冈山地势险峻,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充满了革命的火焰。在这片红土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工农武装起义,与蒋介石军队进行了多次殊死搏斗。井冈山给我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也体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铭记井冈山的历史,传承井冈山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段: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井冈山精神是指革命英雄们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他们不怕艰难险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豪情。井冈山是一座红色的堡垒,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苦过程和伟大胜利。井冈山的革命先烈们用不屈的意志与残暴的蒋介石军队作斗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和顽强。

第三段:井冈山红军精神对我的启示。

参观井冈山旧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的顽强和勇猛。井冈山的革命先烈们身负重任,他们为了胜利,英勇无畏地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诞生了大量的先进模范。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应效仿井冈山的红军精神,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同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韧性和勇气,坚定信心,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

第四段:井冈山红军的伟大精神。

井冈山红军的伟大精神体现在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上。井冈山的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毫不利己专门念党和人民,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井冈山的红军精神激励着我们今天的青年,我们应当继承革命先烈们的遗志,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五段:坚持和发扬井冈山红军精神的重要性。

井冈山红军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青年一代的宝贵财富。在现代社会中,井冈山红军的精神精髓更具重要意义。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唯有坚持和发扬井冈山红军的精神,我们才能在摩天大楼的繁华和物质的诱惑中保持自己的初心,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井冈山革命先烈们的心得体会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努力奋斗,不断学习,坚定信心,勇往直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要铭记井冈山的历史,传承井冈山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以井冈山革命先烈为榜样,砥砺前行!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四

井冈山革命遗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象征之一。走进这里,我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部分历史所带来的沉重和深刻。在遗址中巍峨的红军雕像前,我感到一种寂静和臣服。这是一种对伟大革命先烈的感恩和敬意。走进长征纪念馆,已经过去的聚义厅、策应厅、红七军第六师司令部等等,让我获得了对长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井冈山的红色历史中,有让人尊重的英雄,也有这个时代的巨大困难。我们能够如今安居乐业,这背后的付出是感人的。

二、思考红色革命历史的真实性和普遍性。

井冈山革命遗址所回溯的历史,是当今中国历史的重要部分。红军领袖毛泽东的思想和革命实践,极大地刺激了全国的革命学习和活动。在红色革命故土上,井冈山的革命遗址,成为这个时代英雄事业的承载者。这不只是地区性的红色革命历史,更是全国革命活动的烙印。这些历史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成为人们思考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和全球对中国发展的评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珍惜井冈山这一行动红色历史的重要标志。

三、被井冈山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所感染。

井冈山革命遗址的文化遗迹,让我显然感受到其中的红色思想内涵。这些思想包括对中国革命的深入分析和评价,对未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思考和构想,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信仰。这些思想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载体,贯穿在井冈山的崇山峻岭之间。在革命遗址展厅、博物馆以及文物陈列中,我们能直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忠诚”和“义勇”。这些革命文化思想内涵,被传承至今,成为我们建设和发展祖国的思考和信仰。

四、思考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井冈山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发掘,不只是为了未来的革命教育和宣传,更是为了红色文化思想和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保护革命基础设施,研究和保护革命文物,创造和组织有关红色文化教育和纪念活动,是未来井冈山革命遗址的重要工作。在这一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井冈山革命遗址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现代中国的过程和现实相连续和相互作用。

五、珍惜现在,未来报国。

在井冈山革命遗址中,我们看到的是几十年前的中国,是革命者牺牲而成就的历史名片。现在的我们,有比起过去革命者权利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使我们更应该珍爱每一份权益,维护每一份正义,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为自身的未来和命运负起责任和贡献。在革命遗址附近,我们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和空旷的耕地。当代中国,它的变化之快、之大、之深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珍惜着这样的现在,我们更要未来报国,把我们的使命与革命先辈的远古信念和信仰融为一体。从这个意义上,井冈山将永远地成为我们的精神抚慰和精神故乡。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五

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天后,两军负责人在“龙江书院”举行会议,会议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将两支部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兼十师师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十一师师长。5月4日上午,在井冈山砻市广场隆重召开的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上,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

共和国上将郭天民在延安时,毛主席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毛主席笑了,对郭天民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任红军第一局局长。

1950年9月25日,毛主席接见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突然,一位代表紧握毛主席的手重重抖动着,大声说“老毛,你咯胖呀!”周围人大吃一惊,但毛主席很快地给对方肩膀上一拳头:“罗瞎子,是你呀!”原来,大革命时期,毛主席到苏区找一个乡长搞调查;问名字时乡长说家里穷,不字识,没有名字。毛主席说:你总得有个名字呀。他说:从小叫习惯了,如今更不能叫官名。毛主席赞叹说:“说得好,日后革命成功我们也不能象陈胜那样”。他哈哈地笑着问:“你管天下我怎么称呼你呢?”毛主席说:“你照样喊我老毛就是!”他说“我记着你的话了。”这下子真碰上“老毛”了,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毛”也就脱口而出了。

1955年1月14日,毛泽东请李四光、钱三强给中央领导同志讲课,他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又请李四光、竺可恢、钱学森到他的住所谈科学。几位科学家坐在他的床边,和他共谈天文、地质、尖端科学,一谈就是三四个小时,如同坐在自己的家里。

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他深有所感地写了《七律·到韶山》。完稿后,他虚心地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看到诗的首句为"别梦依稀哭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毛泽东风趣地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故乡。他特意邀请他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先生一起用餐。当年师生,今非昔比。毛禹珠自感不胜荣幸。席间,毛泽东亲自为毛禹珠敬酒,毛禹珠十分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盈盈地回道:"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7.毛主席住处有一片苇子地,夏天青蛙叫得人睡不着觉,警卫员们就商量着要把苇子地割掉,也征得了当地老乡的同意。可向毛主席汇报后,遭到了坚决反对。毛主席说,苇子既可以编席子,又要包粽子。你们割了它,让老百姓怎么生活。于是毛主席的休息虽然因青蛙的鸣叫受些影响,但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8.当年西柏坡很少能看到电影,好不容易有几部苏联影片,工作人员就先放给中央首长看。毛主席说,应该请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来看。但是警卫员怕人多不安全。毛主席告诉高富有,今后只要放电影,中央大院看完一场,就要给村里老百姓放一场,这样大家都能看上电影。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六

80年前,在井冈山这块群山环绕之地诞生了中国革命占据重要地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井冈山群众的奋斗下,这块土地敲打出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创造出中国革命重要的一笔——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从何来?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参与了井冈山红色学习,参观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故居、小井红军医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就是一篇血与泪的史诗。毛泽东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然而攻打长沙的失败却让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牺牲在战场上,拉出来的几千人的队伍转眼仅剩几百人。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这些年轻的共产主义战士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信念,勇闯新路。上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辗转多地后,毛泽东终于带领部队来到了井冈山,从此中国革命的格局大大的打开。

在井冈山群众的支持与奉献、涵养与保护下,革命的火苗一步步壮大。千磨万仞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让红军战士们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仍然选择坚守、不言放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敢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敢于闯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才有了革命火种的保留。正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使得革命火种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因此井冈山精神是在遭受失败下锤炼而成,是在坚守信念中涌出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的,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发展的。

井冈山精神是革命先烈用血汗凝练而来,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传承与发扬,并不断赋予其新时代下的新内涵。这不仅是井冈山群众的应行之事,更是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全体共产党人、全体中华儿女的担当。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七

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发源地。当年革命家毛泽东率领革命力量在这里开展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如今的井冈山,成为了一个拥有深厚革命历史的老区。前不久我特意前往井冈山参观,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历史和精神,也对革命老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早在20世纪初,井冈山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革命斗争的热土。当时,军阀混战,社会形势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开始在这里组织革命力量,开展土地革命、打击地主豪绅等斗争。在长达多年的斗争中,他们凭借着信念和勇气,最终打败敌人,真正实现了农村的自治和民主。

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胜利并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战争的胜利,更体现了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坚持不懈,顽强抗敌,表现出了追求真理、开拓创新、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他们不仅没有被逼迫、恐吓、诱惑所吓倒,还发扬了“身体力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凝聚了民众、凝聚了力量,最终完成了革命事业。这种革命精神不仅是井冈山老区的独特文化,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精神财富。

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继续弘扬井冈山革命老区的精神,它对我们独立思考、勇气拼搏、开放创新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毛泽东等开创了以农村为中心、武装割据为特征的革命路线,为我们奠定了革命基础,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精神,坚定信念,创新求变,不断推进社会发展进程。

第五段:结论和总结。

总体而言,井冈山革命老区给我们带来了普遍的思想启示:不断创新,奋勇向前才是前进的唯一正确的方式。当我们回首20世纪的历史时,毛泽东等曾经革命功勋,一直以来都是革命的楷模和英雄榜样。我们应该纪念他们的楷模精神,推动革命精神不断发展,参与到革命事业中,不断战斗、奋进,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拼搏。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范文简短篇八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面的荆竹山下有一块普普通通的花岗岩,长3米宽2米,顶端有裂纹,据说是雷击造成的,因此被称为“雷打石”。但这又是一块不普通的石头,因为它见证了一段历史,见证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军纪的诞生。

1927年10月23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荆竹山宿营,与王佐派来的代表朱持柳会谈,为上井冈山做准备。为了部队上山后能与王佐部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毛泽东在第二天出发前组织部队集合,登上“雷打石”,向大家训话并第一次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毛泽东深知严明的群众纪律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在领导秋收起义时,就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要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因为当时部队成分复杂,从旧军队过来参加革命的官兵还存在军阀作风,农军中相当一部分人小农意识严重,加之文盲占绝大多数,要把这样一支队伍改造成人民军队,仅凭说大道理是不行的。毛泽东实事求是,创造性地从日常行为入手,言语通俗,道理简单,易懂易行。部队上山后严守“三大纪律”,很快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

“三大纪律”不仅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很好地执行,也在其他红军部队得到广泛应用。鄂豫皖苏区创建初期,党代表吴焕先带领的红军部队被敌人围困在湖北黄安县紫云山区,已经断粮3天。最后突围时,吴焕先才准许每人从附近老乡的红薯地扒两个红薯充饥,在布上写明红军扒红薯吃的原因,包上5块银元,埋在红薯根下面。此事传开后,共产党和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迅速得到提升。

一根灯芯点亮中国的未来。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大厅里,有一座油灯的雕塑,底座上镌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八角楼上毛泽东那狭窄的卧室兼办公室的书桌上,也摆放着一盏普通的油灯。按照当时的规定,毛泽东的级别是可以点三根灯芯的,但毛泽东拒绝了,坚持只用一根灯芯。为什么?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省油。

井冈山的物资供应极为有限,按照当时的说法,这里“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军部队的到来使物资供应更显紧张。就拿油来说,山上只出产少量的茶油,炒菜要用油,点灯也要油,在敌人封锁下,外面的油根本进不来,除了节约,没有更好的办法。大家熟悉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既体现了生活的真实,也有艺术的想象,反映了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精神。

实事求是地说,井冈山的红米饭不是那么好吃。一是产量低,亩产只有三四百斤;二是口感粗糙,难以下咽。今天的游客也只能是好奇的尝一尝,顿顿吃就够呛了。但是对当时的红军来说,这就是美味,不是能经常吃到的。南瓜能经常吃上吗?也不能。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说到:士兵中流传的谚语是“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可见,天天吃南瓜成了战士们的梦想和奢望。

毛泽东正是考虑到这些现实困难,在各方面率先垂范,精打细算。就是在这一根灯芯的微弱光亮下,他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重要文章的写作。

一首歌唱出的鱼水情深。

在井冈山、兴国和瑞金,至今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红歌。带有浓厚客家文化特征的民歌曲调优美,以鲜明的形象、新致的比兴、生动的语言反映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其中,《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流传在兴国的杰出作品。这首歌开头唱到:“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歌词直白,是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等优良作风的真实写照。

中央苏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初次尝试。由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苏区军民生活极度困难。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苏维埃工作人员,大家都没有工资报酬,只发八两大米和一毛钱菜金的伙食费。1933年,有大约8万名家住中央苏区已分田的本地干部连伙食费都不要,“节省一个铜板为着革命战争”“节省三升米支援前方红军”的口号响遍苏区每个角落。

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成为了普遍的行动自觉,刘启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自己背米到机关吃,不要公家发伙食费。他老婆开玩笑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他笑呵呵地回答:“革命成功,吃穿不穷。”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十二分的节俭,否则就成为革命的罪人”,因为他逢会必讲“十二分节俭”,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十二分节俭主席”。红军长征后,他带领游击队坚持斗争。在敌人重兵围剿下,游击队最后不得不分散突围。突围前,省委书记曾山把一个褡裢交给他保管,里面装有金条、首饰和银元,这是江西省委的全部活动经费。在突围中,刘启耀死里逃生,但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只好隐姓埋名,走村串寨,乞讨度日。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叫花子会是鼎鼎大名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更不会有人想到,这位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乞丐居然腰缠万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刘启耀也分文未动。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党在吉安建立了新四军通讯处,刘启耀才把珍藏的巨款连同清单悉数交给了办事处负责人之一的贺怡,由贺怡转交给新四军总部。

一面镜子寄托的家国情怀。

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的一个展柜中,陈列着一面锈迹斑斑的老式花镜,普通的花镜后面是一段生死相守的凄美故事。

花镜的主人叫池煜华,他的丈夫叫李才莲。新婚三天后,李才莲就被组织安排任中共赣南行委青年干事,小夫妻俩从此聚少离多。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临行前,已经担任少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才莲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下这面镜子,送给妻子作为临别纪念,并深情地告诉她:“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这句话给了池煜华巨大的精神动力。自此一别,音讯杳无。池煜华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寄托在了花镜之中,对镜梳妆,仿佛爱人就站在自己背后;夜深人静之时,她把情感挥洒在日记里,与爱人在笔尖对话。1949年,兴国解放,丈夫终未出现。池煜华坚信丈夫离别时的那句话,仍然苦苦等待,每天起床先到门口张望一下,站几分钟,然后慢慢转身,洗脸,摸索出丈夫留给自己的镜子细细梳头,直到青丝梳成白发……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门终于查实,李才莲已经于1935年牺牲在瑞金。尽管如此,池煜华仍然忘不了丈夫的那句话,天天翘首期盼,直到生命尽头。2005年,在苦苦等待了70多年后,池煜华去世,享年95岁。一诺千金,成就一首爱情的千古绝唱。

一座塔铭记历史昭示未来。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最多的纪念物就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纪念碑、纪念塔、纪念亭,每一座碑、塔、亭都承载着历史、传递着精神。

印象深刻的是瑞金叶坪的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纪念塔始建于1934年2月,是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红军指战员。塔的造型独特,主体结构是一颗竖立的炮弹,底座呈五角形。塔高13米,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着无数革命烈士的英灵。基座四周分别镶嵌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项英、洛甫、王稼祥、凯丰、邓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塔的正前方地面上铺写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塔的设计者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而担任工程指挥的就是著名的红色宪法起草人梁柏台。

在建成后的揭幕典礼上,中央军委主席朱德站在塔座上,回顾了红军从井冈山以来的英勇斗争经过,悼念斗争中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国民党屠杀的数十万革命群众,号召大家继承先烈遗志,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中央苏区随即沦陷,红军烈士纪念塔也被敌人拆毁。当地群众在悲痛和愤怒之余,冒着生命危险,把废墟中唯一完整的“烈”字偷偷抬回家藏了起来,有的趁着夜色去捡一块石头回家作为纪念,他们把那小小的石头看作自己牺牲了的子弟。1955年,红军烈士纪念塔在原址上按照原貌修复,被人民群众珍藏的“烈”字重新镶嵌在上面,成为唯一的原始标记。

这座塔不仅记载了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也记载了苏区人民的无私奉献和流血牺牲。兴国县总人口23.18万,有5.5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烈士达2.32万人,全县每4人中有1人参加红军,每10人中有1人为革命牺牲。瑞金全县人口24万,参加红军的就有4.9万,牺牲的烈士达1.72万人。长征后,瑞金遭到敌人疯狂报复,很多地方成为了“无人村”,国民党在当时的报告中说:“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瑞金15年时间里人口呈负增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