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杠杆评课稿范文(大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4:17:57 |
- ZTFB |
- 12页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琐碎的细节需要我们处理,这是我们不可避免的责任。总结时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杠杆评课稿篇一
今天听了钱老师上的六年级科学《杠杆的科学》这一课,产生了以下想法:
一、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新颖。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基于小学科学六上《杠杆》的课后延续探究课。这节课由内容虽然简单,但是经过钱老师的精心设计,设置了3个挑战项目,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设了浓厚的课堂氛围。
二、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1、在学习的方法上看,钱老师在学生研究杠杆的平衡时,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从时间的分配上看,对实验的猜测和讨论5分钟,验证猜测3分钟,挑战第2关10分钟,本课交给学生探究的时间长达18分钟,教师在这堂课中仅仅起到了一个主导者的作用,她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领者、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
三、教法得当,学法扎实。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堂课教师的着重点落在如何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一些简单浅显的知识。所以,钱老师引导学生在这节课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实验——数据——规律——验证五个环节。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杠杆评课稿篇二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本节课张雯老师通过情境创设,引起了学生对学习杠杆的兴趣,再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简单工具——撬棍,抽象出了杠杆的特征: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要素缺一不可,使学生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最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杠杆的规律,找到了杠杆的秘密: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出发,讨论了杠杆可分为三种以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整节课,张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机智灵活,激励性语言多,实验技能突出,现代教学技能应用熟练,突出教学多元化及辅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调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过渡与转承,教学环节自然一体。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在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创设则是前提的铺垫,在这堂课中情景的创设很到位。
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做科学”中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大门。张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与学生一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怎样成功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当然了,每一堂课都有其遗憾的地方,在张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地方需进一步推敲。
一、张老师在实验前展示了该实验过程,就失去了让学生探索的意义了,不是吗?既然是探索,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就更具有科学意义了。
二、板书没有设计好。通常板书具有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归纳知识的作用,用好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最后环节关于“费力杠杆省距离”的概念,因为涉及更多复杂的分析,而在这节课上无法进行,所以张老师只是提了一下,却无法进一步展开教学,但是站在听者的角度上,却非常难理解,相反搞得云里雾里的.,甚至形成错误的理解,所以我认为,这个环节,有,不如没有!
杠杆评课稿篇三
很荣幸能在这里,我想就储卫明老师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谈一点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教材通过课文的引言,引起了学生对学习杠杆的兴趣,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工具抽象出了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杠杆的规律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出发,讨论了杠杆可分为三种以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周老师这一堂课的组织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创造的,愉悦的,不断成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如请值日生上台演小品等。
储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机智灵活,激励性语言多,实验技能突出:如老师自制了跷跷板,斜拉桥,垃圾夹等教具,现代教学技能应用熟练,突出教学多元化及辅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调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过渡与转承,教学环节自然一体。
这一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真正意义的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一个课例。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在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接下来我想就科学探究在这堂课的体现略说一二。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创设则是前提的铺垫,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欣赏的是情景的创设。
储老师首先请值日的学生上台,用垃圾夹表演怎样拾起垃圾,教育同学们要爱护校园环境;接着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杠杆的例子,有“神奇的塔吊,埃及金字塔”等,教师出示自制的跷跷板,请同学观察,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亮点是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通过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老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做科学”中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大门。在前面几堂录像课中,有好几位老师在学生实验室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东走走,西看看。而周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与学生一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怎样成功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当然了,每一堂课都有其遗憾的地方,在储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这节课的难点应该是对杠杆的认识及力臂的概念的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上对该难点并没有进行突破。什么是力的作用线,什么是力臂?课堂中并没有强调。我个人认为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副生活中的杠杆,然后老师用彩色粉笔标出杠杆中的几个名称,多准备几个例子。这样学生或许会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板书没有设计好。周老师在课前就在大黑板上出好了例题,小黑板上画好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样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得出实验结论。可否这样做:小黑板上出例题,大黑板上做板书,如杠杆的概念、实验数据、结论等。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四:练习过多。三十分钟的课堂,有八分钟的练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很好的体现探究的过程。我认为只需设计两到三道针对性的练习,剩下的留到课后完成,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堂课的整体效果还不错,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以上谨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
杠杆评课稿篇四
听完这节课我总体的感受: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创新的课,是一节生成性的课,是一节学生能力培养的课。我认为有以下亮点共大家分享。
1.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
杠杆评课稿篇五
下面就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杠杆》课作如下点评:
一、教学设计。
1.知识性。
科学课的首要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除知识目标以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也都要以知识为载体达成的。就本节课而言,关于杠杆的五要素需要必须了解的。任老师结合生活中实际的杠杆例子,请学生从中抽象出杠杆的模型,在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对杠杆的五要素加以很好的落实。
2.技能性。
本节课的重要技能是对寻找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和杠杆五要素的识别,以及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技能,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板演,师生评价,生生互动的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技能都有基本的掌握。
3.教育性。
科学课虽不是思想教育课,但科学与情感(德育)的结合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引入我国古代劳力人民对杠杆的利用,提升爱国思想教育,以及埃及人民在建金字塔时对杠杆的利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
二、课堂组织。
1.情景鲜明。
本节课以用棍棒撬石块,开饮料瓶、订书机等贴进让学生身边的例子,同时让学生用笔和书本、文具盒模拟棍棒撬石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主线突出。
课堂中所有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寻找杠杆的五要素这条主线展开。
3.活动多样。
本节课堂活动包括了“学生模拟棍棒撬石头”、“读图思考”、“小组站起身讨论”、“现场打开饮料盖子”、“动上臂体验人体上的杠杆”、“学生板画力臂”等环节,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学习。
三、课堂评价。
1.及时。
课堂上,任老师几乎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评价,最后还有教师的评价,用及时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面广。
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看出,一般学生的知识面是比较广的,相互之间的评价内容往往能挖掘出更有深层意义的内容。如“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寻找的的评价,学生几乎提到了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两个力在支占同侧是方向相反,不同侧时方向相同,这些都得益于教师组织学生对评价进行评价以及反思。
3.欠实。
但在此节课中,特别是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中,任老师也往往为了追求“预定目标”,即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预定的答案时,在评价上就缺乏客观性和明确性,没有给学生一种明确性的答案。如关于阻力臂和动力臂的概念,第一位学生的答案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也不错,当然从答案的完整性来看没有第二名学生照着课本念好,但第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值得表扬。这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分析,而不是“不同意见”再让学生回答。
四、改进建议。
1.本节课的难点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寻找,能及怎么突破学生的前概念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的距离,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个概念,教师的设计上没有挖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很好的突破难点。
2.课堂上的科学用语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动力和阻力使杠杆绕支点的转动方向相反”不能说成“动力和阻力的转动方向相反”,石头对撬棒的阻力是石头对棒的压力而不是石头的重力。
3.在时间的安排上,课堂前面部分太“紧”,学生思考、讨论的余地和机会太少,而课堂后半部分的时间又太多了,分配时间可以更合理一些。
杠杆评课稿篇六
今天我很荣幸观摩、评析—这位最优秀的物理教师的课《杠杆》。首先我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总体感觉。
总的来说,在听完王老师的课后,自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我觉得这是一节成功的新授课,这节课有科学的学习方式,王老师应用探究式的。
教学。
模式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学生中间,适时地进行点拨;其次王老师有十分高超的教学艺术,组织、引导、合作、激励都很到位;更为重要的是我认为这节课有真实的学习过程,王老师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学生,课前学生并没有做很多的准备,但是课堂上王老师凭借个人的高素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把学生调动得非常好,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但收获颇丰,所以这节课因为真实而美丽!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一、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由生活中用到的弹簧测力计,老师提出用它测出大象重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的欲望,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的学习兴趣中。
2.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自然、紧凑。整节课围绕着用弹簧测力计测大象重的问题展开,老师留下悬念,用小小测力计可以测出大象重。在认识了杠杆之后,老师设疑: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为什么用杠杆可以搬动巨大的石块?从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探究,老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到各个小组,参与其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面向全体,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时间,最后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了用测力计测大象重的问题以及小白兔分萝卜的问题,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完成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了:认识了杠杆,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让学生会学了:用科学探究方法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让学生爱学了:小小测力计,居然能测出大象重,物理真有用!
3.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在大屏幕上展示出的各种器具比如撬棒、跷跷板、钓鱼竿、抽水机的手柄等等,还自备了羊角锤、剪贴的剪子、瓶起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而且让学生现场撬钉子、起瓶盖,通过这些设计,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4.作业设计新颖。王老师摆脱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行车上有哪些杠杆,学生会觉得作业有趣,而且让学生经历观察自行车的过程,再次认识杠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这样的作业也符合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
教师素质评价。
教师的学科基本功扎实,教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在找钓鱼竿的支点时,亲自演示;在介绍杠杆平衡时拿着铁棍演示转动和运动的区别,学生看一眼就都理解了),口语流畅、幽默生动,教态大方亲切,情感丰富,多媒体手段熟练(遇到突发状况不慌张,冷静处理)。
总的来说,王老师应用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大家诠释了一节生动的物理课,但我还是有点儿不成熟的看法希望与大家交流,说的不足之处希望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1.板书设计稍加改动,就更完美了。这节课的难点应该是对力臂的概念的理解,它也是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生活中的杠杆,然后老师用彩色粉笔标出杠杆中的五要素,既起到示范作用,又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力的作用线及力臂的画法,更好地认识杠杆及五要素。
2.在某些细节还可以再改进。
(1)大屏幕打出一些知识点时,王老。
(2)学生画完力臂时,老师问画对的举手,有些学生没举手,说明有错误,如果此时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该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纠错,学生对力臂的画法会掌握得更好。
3.小组交流可以再多些,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整节课,教师用时大约25分钟。在。
总结。
杠杆的定义时,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提示,学生总结,用时2分钟,如果老师给学生1分半左右的的时间小组交流总结,可能效果会更好。在找杠杆的五要素时用时4分钟,如果教师明确目的,放手让学生来完成,相信他们也能完成得很好。总之,尽管这节课有些小的瑕疵,但瑕不掩瑜,这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杠杆评课稿篇七
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杠杆的科学》一课。王老师以亲切温柔的语气,自然大方的教态带领学生探究杠杆的秘密,而我也以一位学习者的角度听王老师的课。对于一位教学经验尚不足的青年老师来说王老师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借鉴。
1、上课伊始老师先创设了开铁盒盖的生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水到渠成的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学生演示开铁盒盖的同时带领学生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阻力点、支点、用力点。从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和认识了杠杆的三要素。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学生轻而易举地接受了这一概念。兴趣是学习科学的动力,但是产生动力的源头是学习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现实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2、科学课堂的核心是学生探究。而探究并不是学生盲无目的的进行探究,是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带着任务和目的进行探究。这节课实验探究前老师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进行演示操作,再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在此过程老师的语言简练,学生分组实验操作紧然有序。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实验记录表设计得清晰明了,因此学生实验后汇报干脆利落。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结果发现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未知者探究过程可能盲无目的,甚至不知所措,因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很重要的过程。
科学课的最大不同就是还须实验探究,科学讲究的是严谨与真实。我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我想一堂精彩的科学课背后不仅仅是备好课,在备好课的同时更离不开一次次的实验操作。作为科学探究的引导者,要引导好学生探究,就得自己先探究。教师在探究过程不仅要考虑实验的成功,而且要考虑可能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
杠杆评课稿篇八
很荣幸能在这里就路希望老师的《杠杆》这节课谈一点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教材通过课文的引言,引起了学生对学习杠杆的兴趣,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工具抽象出了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杠杆的规律得出了杠杆的五要素;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出发,讨论了杠杆可分为三种以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路老师这一堂课的组织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创造的,愉悦的,不断成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如请值日生上台演小品等。
路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机智灵活,激励性语言多,实验技能突出:如老师自制了跷跷板,斜拉桥,垃圾夹等教具,现代教学技能应用熟练,突出教学多元化及辅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调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过渡与转承,教学环节自然一体。
这一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真正意义的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一个课例。
识向主动获取知识在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接下来我想就科学探究在这堂课的体现略说一二。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创设则是前提的铺垫,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欣赏的是情景的创设。
路老师首先请值日的学生上台,用垃圾夹表演怎样拾起垃圾,教育同学们要爱护校园环境;接着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杠杆的例子,有“神奇的塔吊,埃及金字塔”等,教师出示自制的跷跷板,请同学观察,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亮点是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通过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老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做科学”中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大门。在前面几堂录像课中,有好几位老师在学生实验室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东走走,西看看。而路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与学生一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怎样成功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当然了,每一堂课都有其遗憾的地方,在路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板书没有设计好。路老师在课前就在大黑板上出好了例题,小黑板上画好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样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得出实验结论。可否这样做:小黑板上出例题,大黑板上做板书,如杠杆的概念、实验数据、结论等。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三:练习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很好的体现探究的过程。我认为只需设计两到三道针对性的练习,剩下的留到课后完成,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堂课的整体效果还不错,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以上谨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谢谢!
杠杆评课稿篇九
很荣幸能在这里,我想就储卫明老师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谈一点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
教材通过课文的引言,引起了学生对学习杠杆的兴趣,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工具抽象出了杠杆的特征,使学生对杠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杠杆的规律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出发,讨论了杠杆可分为三种以及每种杠杆的特点。
“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周老师这一堂课的组织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创造的,愉悦的,不断成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如请值日生上台演小品等。
储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教学机智灵活,激励性语言多,实验技能突出:如老师自制了跷跷板,斜拉桥,垃圾夹等教具,现代教学技能应用熟练,突出教学多元化及辅助功能,多渠道多角度调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过渡与转承,教学环节自然一体。
这一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真正意义的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一个课例。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在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接下来我想就科学探究在这堂课的体现略说一二。
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情景创设则是前提的铺垫,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欣赏的是情景的创设。
储老师首先请值日的学生上台,用垃圾夹表演怎样拾起垃圾,教育同学们要爱护校园环境;接着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杠杆的例子,有“神奇的塔吊,埃及金字塔”等,教师出示自制的跷跷板,请同学观察,说说你有什么想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亮点是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结论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据。通过实验操作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老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做科学”中自觉,主动地叩开知识大门。在前面几堂录像课中,有好几位老师在学生实验室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东走走,西看看。而周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与学生一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怎样成功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当然了,每一堂课都有其遗憾的地方,在储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二:这节课的难点应该是对杠杆的认识及力臂的概念的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上对该难点并没有进行突破。什么是力的作用线,什么是力臂?课堂中并没有强调。我个人认为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副生活中的杠杆,然后老师用彩色粉笔标出杠杆中的几个名称,多准备几个例子。这样学生或许会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板书没有设计好。周老师在课前就在大黑板上出好了例题,小黑板上画好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这样会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得出实验结论。可否这样做:小黑板上出例题,大黑板上做板书,如杠杆的概念、实验数据、结论等。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四:练习过多。三十分钟的课堂,有八分钟的练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很好的体现探究的过程。我认为只需设计两到三道针对性的练习,剩下的留到课后完成,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堂课的整体效果还不错,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以上谨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谢谢!
杠杆评课稿篇十
科学课的首要教学目标是知识目标,除知识目标以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也都要以知识为载体达成的。就本节课而言,关于杠杆的五要素需要必须了解的。任老师结合生活中实际的杠杆例子,请学生从中抽象出杠杆的模型,在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对杠杆的五要素加以很好的落实。
2.技能性。
本节课的重要技能是对寻找实际生活中的杠杆和杠杆五要素的识别,以及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技能,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板演,师生评价,生生互动的方式使大部分学生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作图技能都有基本的掌握。
3.教育性。
科学课虽不是思想教育课,但科学与情感(德育)的结合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通过引入我国古代劳力人民对杠杆的利用,提升爱国思想教育,以及埃及人民在建金字塔时对杠杆的利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
二、课堂组织。
1.情景鲜明。
本节课以用棍棒撬石块,开饮料瓶、订书机等贴进让学生身边的例子,同时让学生用笔和书本、文具盒模拟棍棒撬石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主线突出。
课堂中所有学生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寻找杠杆的五要素这条主线展开。
3.活动多样。
本节课堂活动包括了“学生模拟棍棒撬石头”、“读图思考”、“小组站起身讨论”、“现场打开饮料盖子”、“动上臂体验人体上的杠杆”、“学生板画力臂”等环节,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学习。
三、课堂评价。
1.及时。
课堂上,任老师几乎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都引导其他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评价,最后还有教师的评价,用及时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面广。
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看出,一般学生的知识面是比较广的,相互之间的评价内容往往能挖掘出更有深层意义的内容。如“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寻找的的评价,学生几乎提到了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两个力在支占同侧是方向相反,不同侧时方向相同,这些都得益于教师组织学生对评价进行评价以及反思。
3.欠实。
但在此节课中,特别是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过程中,任老师也往往为了追求“预定目标”,即当学生回答的答案不是自己预定的答案时,在评价上就缺乏客观性和明确性,没有给学生一种明确性的答案。如关于阻力臂和动力臂的概念,第一位学生的答案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也不错,当然从答案的完整性来看没有第二名学生照着课本念好,但第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值得表扬。这时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分析,而不是“不同意见”再让学生回答。
四、改进建议。
1.本节课的难点在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寻找,能及怎么突破学生的前概念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间的距离,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个概念,教师的设计上没有挖掘,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很好的突破难点。
2.课堂上的科学用语需要进一步规范。如“动力和阻力使杠杆绕支点的转动方向相反”不能说成“动力和阻力的转动方向相反”,石头对撬棒的阻力是石头对棒的压力而不是石头的重力。
3.在时间的安排上,课堂前面部分太“紧”,学生思考、讨论的余地和机会太少,而课堂后半部分的时间又太多了,分配时间可以更合理一些。
杠杆评课稿篇十一
1.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
杠杆评课稿篇十二
今天听了钱老师上的六年级科学《杠杆的科学》这一课,产生了以下想法:
一、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新颖。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基于小学科学六上《杠杆》的课后延续探究课。这节课由内容虽然简单,但是经过钱老师的精心设计,设置了3个挑战项目,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设了浓厚的课堂氛围。
二、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1、在学习的方法上看,钱老师在学生研究杠杆的平衡时,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从时间的分配上看,对实验的猜测和讨论5分钟,验证猜测3分钟,挑战第2关10分钟,本课交给学生探究的时间长达18分钟,教师在这堂课中仅仅起到了一个主导者的作用,她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领者、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
三、教法得当,学法扎实。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堂课教师的着重点落在如何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一些简单浅显的知识。所以,钱老师引导学生在这节课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实验——数据——规律——验证五个环节。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文档为doc格式。
杠杆评课稿篇十三
5月27日,我们培训班一行人来到美丽的凤凰中学,三位老师在这里开设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杠杆》。下面是我对这三节课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潘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张老师老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多渠道多角度调动教学资源,合理运用一切有利条件,注重教学过渡与转承,教学环节自然一体。肖老师从生活中引入杠杆,语言逻辑性强,注重对现象和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现代教学技能应用熟练,突出教学多元化及辅助功能。
众所周知,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现在复杂的机械中,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这节课也很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课堂掌控能力。
1、潘老师。
(1)能将“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快乐带给学生;运用评价,把信心传给学生”渗透到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整堂课学生都是在一种创造的,愉悦的,不断成功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如请学生到前面用螺丝刀起钉在木板上的钉子等。
(2)在实验过程中潘老师能始终与学生一道,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指导学生怎样成功的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提出注意事项,观察指导,记录数据等,保证学生实验探索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不是在学生实验室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东走走,西看看。
2、张老师。
(1)引入通过钓机器人视频,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提出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进而引入杠杆这种最简单的机械,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开始上课时张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黑板上画点a到线段l的垂线,然后移动点a再画点a到线段l的垂线(l需要延长)。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为突破本节课画力臂这一难点铺垫。
3、肖老师。
(1)实验器材和设计简单有效。在拔钉子实验中肖老师只给学生螺丝刀、小木块、订了图钉的木板,让学生思考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除了书本上有的那种方法以外,还引导学生想到向上撬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ppt使用灵活恰当。在请学生测量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后,对实验实验数据的处理是请学生直接在ppt的表格中填写,不用再黑板上画,也不需要退出ppt,处理数据也非常流畅。
本节的内容较多,三位老师后面杠杆平衡条件讲的或多或少有些匆忙,我个人认为如果剩的时间不多,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下节课讲也可以,因为3、5分钟根本完不成这部分教学,利用这几分钟再让学生画一些力臂,从而进一步突破画力臂这一难点。总之,这三堂课的整体效果还不错,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杠杆评课稿篇十四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基于小学科学六上《杠杆》的课后延续探究课。这节课由内容虽然简单,但是经过钱老师的精心设计,设置了3个挑战项目,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浓厚的课堂氛围。
二、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1、在学习的方法上看,钱老师在学生研究杠杆的平衡时,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从时间的分配上看,对实验的猜测和讨论5分钟,验证猜测3分钟,挑战第2关10分钟,本课交给学生探究的时间长达18分钟,教师在这堂课中仅仅起到了一个主导者的作用,她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引领者、有结构材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伙伴和帮助者。
三、教法得当,学法扎实。
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堂课教师的着重点落在如何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一些简单浅显的知识。所以,钱老师引导学生在这节课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猜想——实验——数据——规律——验证五个环节。通过该节的学习,学生不但学会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的精神。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劝学新说高一(精选16篇)
- 幼儿园蚂蚁搬豆教案(优秀19篇)
- 建党百年历史事件演讲稿范本(大全10篇)
- 汪曾祺的散文豆腐如何写 汪曾祺笔下的汪豆腐(五篇)
- 2023年赛马教学设计范本(优质15篇)
- 美丽的三里河 美丽的三里河公园作文450字(六篇)
- 篮球运球技术教学教案(汇总14篇)
- 介绍家乡河南 介绍家乡河南的英语作文(八篇)
- 我的家乡临川(精选8篇)
- 食品生物化学论文(汇总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