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专业论文范文(大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3:11:17 |
  • ZTFB |
  • 12页

总结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回顾,更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读完这些总结范文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一篇完美的总结。

医学专业论文篇一

1、选题。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

3、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写毕业论文,是培养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一条途径,而要从第一手材料中找根据。对医学院校来说,多去附属医院查病案资料,是很有裨益的。尽管已有现成的科研结果文献,也肯定还有被忽视的空白,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发现空白,从另一个侧面去要相关第一手资料。

4、对搜集来的资料要认真阅读要区别其正确与错误,找出其不足的,补充其需要补充的地方。经过阅读和分析,发现文献上还没搞清楚的地方,就要对问题点进一步深入研究,把一个个问题解决了,就为论文的成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学专业论文篇二

转眼间,五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过去,在这论文将要结尾的时刻,想要说的太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回想起这五年里的点点滴滴,有过浮躁、迷茫和失落,也体会过快乐、温暖和喜悦,正是这所有的一点一滴让我逐渐成熟成长起来。感谢身边每一位老师、同学和家人的陪伴与鼓励,让我在这原本艰辛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从而努力前行!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我不是一匹千里马,但我却遇到了最好的伯乐。

感谢我的导师孙宏晨教授从始至终对我的指导、支持与鼓励,让我从起初对科研的一无所知到逐渐产生兴趣。导师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对周围人的谦逊与宽容,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做事,让我获益匪浅。导师每每制定的目标,都让我感受到压力与责任,虽然有时想逃避或放弃,但正是这样的压力让我逐渐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为我一次次的指明方向!在实验之初,有幸来到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在这里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精英,并感受到了大家对科研的狂热。感谢杨柏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实验平台,感谢张恺副教授对我实验上的悉心指导,感谢张皓教授和张俊虎教授对我的提携与帮助,感谢朱守俊和孟庆男师兄对我的真诚帮助,感谢张玖英老师和王丹老师对我的关心与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克服遇到的每一个难题!

感谢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周延民院长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感谢于维先教授、林崇韬教授、张泽兵老师、朱桂彬老师和张桂荣老师在实验设计和方法方面给予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史册、李琛、姜力铭、乔春燕、金晗等师姐和倪世磊师兄对我的帮助,感谢赵亮、王丹丹、布文奂、唐琪、常蓓、王班超、李超、李道伟、朱阳、唐宇欣、张雪、方滕姣子、丛明宇、赵菁等同学在实验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张东芦和苗凤杰在病理技术方面提供的帮助,正是有了你们的无私帮助,本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家人对我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让我能够安心完成学业!感谢我的爱人周鼎先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我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希望我们能如此到老!

本研究课题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138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11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1400488)、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1128、068)、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计划资助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医学专业论文篇三

因为循证医学既重视个人经验又强调现有的研究证据,这就使得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巧、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是循证医学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我校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之前都会对文献检索课程进行选修,其中就有循证医方面的内容。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会挑选一名对文献检索比较熟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同时负责对其他检索技能不熟练的学生进行辅导。在文献的选择运用方面,我们鼓励学生们使用英文文献,为了降低难度,一般采用pubmed数据库即可,中文文献则我们鼓励选用核心期刊的文章。此外,文献检索也是使医学生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但有研究发现,医学生掌握的新知识情况和从医院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因而在学生时期养成良好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习惯也是十分必要。

病例教学是临床实习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循证医学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典型的病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查阅文献,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提出诊断及最佳治疗方案。比如因颈椎病就诊的患者,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患者查体,阅读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由此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患者的颈椎病分型是什么?适宜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如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积极,通过采用此种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钻研的深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有学生竟然将“k-line”理论引入颈椎前路还是后路手术的讨论中。循证医学教学极大提高了实习生对手术的兴趣,本批学生上手术的积极性及出科后自愿报考骨科的比例都较之前有明显升高。

循证医学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发掘学生通过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文献评价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日常带教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循证医学教学的训练,学生不仅掌握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评价方法,还熟悉了各种研究设计、报告规范和常用统计方法,并且提高了外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保持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骨科循证医学教学是随着临床循证医学和骨科学的进步而发展的,它要求我们在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将循证医学引入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骨科临床教学的发展及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医学专业论文篇四

实习。

考研。

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疾病,治疗疾病。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疾病到真正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临床实习。

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把自己对每一个疾病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认识新的疾病,学到更多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也相信通过实习能够提高临床专业技能,也认同临床实习能够对将来的就业甚至就业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科室实习与复习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是主要矛盾,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学生看来,相较于专业技能,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历。

熟练的专业技能并不能抹平学历劣势所带来的差距。

既然用人单位以学历层次作为重要参考,那么,当务之急便是提高学历。

实习教学所能提高的临床技能可以以后再提高。

在这种的情况下,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逐渐产生了“轻实习,重考研的实习态度。

在“轻实习,重考研思想的影响下,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现状不容乐观。

即便是在学校和医院的严格要求下,许多学生还是会以考研为由,肆意脱离实习。

久而久之,导致了实习教学效果极差的现状。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部分学生通过了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但是,还有很多学生既没有考上研究生,还荒废了实习,毕业时两手空空,毫无收获。

三、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轻实习,重考研的原因分析。

目前,医疗市场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很大。

但是,这种需求集中在乡镇卫生院之类的乡镇级基层医疗机构。

在用人单位看来,本科生与硕士生相比较,硕士生的专业基础更扎实,专业技能更熟练,同时具备本科生所欠缺的科研能力,还能改善单位学历构架,并且不必为此付出过多的用人成本。

对用人单位而言,选择硕士生益处良多。

基于以上原因,医疗机构招聘医学人才,学历层次已成为重要指标,甚至首要指标。

县级医院的人员招聘,对于学历方面的要求已经设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省级、市级医院更是将眼光放在了博士生的身上。

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本科五年毕业后,在乡镇参加基础医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是极低的。

以本科生身份在县级及以上单位参加医疗工作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

以此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从而可以选择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单位开展医疗工作。

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实习与考研的关系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在学生看来,实习与考研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其矛盾在于实习的时间占用了复习考研的时间,没有时间考研就不能提高学历,不能提高学历,就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究其本质,实习与考研最重要的矛盾点在于就业,在于实习效果与考研成绩谁是招聘单位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

如果按照目前实习教学运行现状继续发展,实习教学将名存实亡,本科阶段实习教学安排,将沦为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复习考研的伪装,不再具备其原本目的与意义。

那么在我看来,本科层次的实习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纵容现状发展,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专业人才为了就业而不断提高学历,不断增加教育成本。

长此以往,终有一日研究生会越来越多,变得不再能够满足用人市场的需求,到了那一天,是不是又要去读博士?在我看来,对于教学管理者来说,“重考研,轻实习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的教学管理者,要严格把关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针对市场需求,全方位提高本科层次临床医学生综合素质,使之能够满足医疗市场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对待实习一定要严格,对时间上严格,对质量上更要严格。

对待考研要理解,要帮助,要鼓励实习学生利用实习之余的一切时间复习考研。

对于即将从象牙塔踏入社会的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考研和实习,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将来。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项优势的临床医学人才才是医疗卫生市场的最佳竞争者。

参考文献:

[1]王元松.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

[2]方义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5).

[3]张红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12).

医学专业论文篇五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

临床实习阶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

我院就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科临床实习管理体系,较好完成了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任务。

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连接点,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临床医学教育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

临床实习阶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

我院就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科临床实习管理体系,较好完成了内科临床实习带教任务[1]。

1岗前培训。

为了帮助医学生尽快适应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习,从学校到医院,从学生到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我院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实习前阶段的培训――岗前培训。

这一阶段的学生刚离开学校踏入医院,从一个医学生转变成实习医生,对医院这个新的学习环境感到新鲜和陌生。

这时候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陌生环境的手足无措。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医院的内科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医生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2]。

首先是纪律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法规教育。

这些要求实习生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在临床实习阶段不能擅离岗位,在对病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对患者的隐私要充分保护,从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临床常用的,容易出错的基础课程的重新学习和临床示范操作。

比如,如何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病史的采集,在病史采集的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询问的语气要如何等。

刚实习的医生容易因为在采集病史中没有注意到相应的问题,导致问诊的无法进行。

再比如如何对刚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的全身检查,如何分析化验单,以及内科的常用临床操作等。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对常用的,专业的,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对医院的医疗环境有初步的认识和适应。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职欲望,又消除了学生刚进入实习阶段的焦虑和紧张的不良情绪,更快的适应自己的角色[3]。

2各科室的轮转实习。

我院内科教研室根据实习生所学的专业以及不同医学院校的实习大纲要求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有侧重性的制定合理的科室轮转表。

科室轮转表主要包括轮转的科室,每个科室的轮转时间,带教老师的安排,规定时间的课程学习等等。

内科带教医生在患者多,工作量大,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实习生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带教医生根据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实习生进行深入的临床教学,尽量为实习生争取临床动手的机会。

[4]根据实习生临床动手能力的情况,对实习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对典型病例进行及时分析和讨论。

在操作示范的过程中,对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容易出项的问题要重点传授。

在进行规定时间的课程学习时,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3带教医生素质的提高。

带教医生的医疗水平,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医德医风,直接决定着实习生素质的高低。

提高医学生的内科学习质量,带教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我院在提高临床带教医生们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道水平狠下功夫。

在专业素质水平方面,我院严格筛选带教医生人选,对带教医生培训进修,不仅要提高带教医生的专业素质水平,还要让带教医生就带教方法进行学习,以从各个方面提高带教水平。

在思想道德方面,我院积极对带教医生做思想工作。

要求每个带教医生认识到临床带教工作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中仍有积极的带教意思。

4教学查房。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生现场学习规范性操作的开始。

带教医生规范性的操作示范对实习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实习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规范操作的重要时刻,不规范的临床思维和操作会误导实习生,会给以后的医疗工作埋下巨大的隐患,增加了医疗事故和纠纷出现的几率。

为了提高带教质量,我院对临床实习生进行每两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由教研室和各科室的主任统一安排,坚持让有资历的医生――副高以上的医生带教,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保证教学质量,做到组织井然有序,内容深刻,容易接受。

教学查房,首先由负责的实习生汇报病历,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者的病史,曾经的诊疗情况,现在的症状,体格检查情况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以帮助其他的学生了解病例。

其次,由带教老师对实习生所描述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引发实习生进行辩证思考和鉴别诊断。

带教老师就患者情况让实习生发表看法和意见,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

这样,不仅培养了实习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对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进行调整,以利于实习生以后的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纠纷[5]。

教学查房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对某一疾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这对临床带教医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内容繁多,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全部传授给实习生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让实习生掌握尽量多的临床实用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实习生的基础知识是零散和薄弱的,只有通过带教医生系统的分析讲解,才能帮助实习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规范操作。

5教学讲座。

医学知识是博大高深的,有限的教学查房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完的。

因此,这时候就需要教学讲座来弥补这个不足。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教研室组织每周一次的教学讲座。

这些教学讲座主要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见的问题,常见操作和某些常见疾病的最新研究情况。

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让实习生获取更多的医学相关知识和操作,拓宽了医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常见疾病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他们将来走上临床岗位做好准备。

6教学质量的评估。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但能让带教老师提高自己的带教水平,还能督促实习生对自己所学临床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首先,定期召开带教医生会议,就教学进度,实习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会议围绕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

其次,不定期抽查带教医生的带教情况,就带教的内容进行评价和考核。

对带教工作表现出色的带教医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带教工作中表现的态度无所谓的,教学质量很差的给予警告处分。

以督促带教医生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带教效率。

再者,定期组织实习生进行科室考试、出科前考试、季度考试等等,将这些考试结果纳入实习考核的评估中。

通过这些考试,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摄取知识。

最后,实习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信息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带教医生的带教方法跟实习生的学习方法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

但是,通过相互间的信息反馈,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的。

总之,通过这些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实习生内科临床实习的质量,提高了内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习生,为祖国的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论文篇六

题的研究、探讨,指导学生以科学方法去搜寻有用的信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发展医学生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从继承型到创新型的根本转变。

2。以加大投入来开拓社会实践新途径。

在医学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临床教学实践对增强医学生创新性意识、培养医学生创新性思维、提升医学生创新性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学生在临床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比课堂教学更多的社会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增强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性灵感,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临床实践教学还能提升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练就医学生良好的创新性品质,从而使医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活动要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以满足社会需要、以拓展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大财力、人力的投入,积极拓宽医学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活动领域,不断创新医学生临床实践内容,最大限度地利用有用的社会资源,积极促进校外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全新的、综合类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挖掘培养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新的载体,以加大对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支持力度,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9)。

[2]刘芳。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

医学专业论文篇七

目前,mpp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组病例以秋末至冬季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多见,占47.9%,但婴幼儿发病也不少见,占20.8%,年龄最小4个月。mpp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伴持续性干咳,早期肺部体征少,婴幼儿可有喘息。x线表现早于体征,主要有4种改变:以支气管肺炎改变最多见,占41.7%;其次为节段性或大叶性浸润占31.3%;双肺网状结节改变22.9%,肺门影增大、增浓11例11.5%;侧位胸片发现少量胸腔积液5例,均发生于大叶性肺炎患儿,故此类患儿应注意摄侧位胸片。实验室检查,本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占64.8%,血沉升高占62.5%,crp升高占30%。本组查mp?igm全部阳性,mp抗体滴度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开始升高,3~4周达高峰,持续4~6个月〔1〕,故对于上述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的患儿,待发病1周时常规检测mp?igm,以早期明确诊断。

mp除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外,也可累及其它系统如皮肤黏膜、心血管、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本组肺外合并症30例,占31.3%。其中心肌损害占首位,多为心肌酶升高和(或)心电图异常。根据我们的观察,mp对心肌的损害是肯定的,大多于抗炎治疗1~2周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多在4周内恢复正常。6例脑损害患儿出现惊厥,脑电图轻、中度异常。本组心肌损害、脑损害多为轻型病例。mp肺炎肺外合并症的发生机制普遍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mp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mp感染的'肺外表现[2]。

mp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蛋白质丰富,因此,应首选能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前者血中浓度高于组织浓度,当临床持续高热,疑诊支原体血症患儿,应首选红霉治疗,控制支原体血症后则可进入序贯治疗,改用阿奇霉素静滴或口服,这样,既能控制支原体血症,又能减少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比较,组织中的浓度是血中的50倍,半衰期长达68h,在吞噬细胞及病变组织尤其是肺组织中浓度高且持久,用药3d即可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少,对于无明显支原体血症的肺炎患儿首选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中若体温持续不退,除考虑支原体血症外,尚要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肺外并发症及耐药等。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敏感抗生素联合治疗,对肺外合并症同时采取对症治疗。

目前认为mp肺炎是由于mp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共同所致[3]。文献报道,mp肺炎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介质增多,提示mp肺炎可出现较强烈的炎症反应,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因此,对于急性期病情较重者、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用激素[4]。本组2例合并脑损害和5例胸腔积液的患儿,在排除结核后,早期使用地塞米松0.1~0.25mg/kg静滴3~5d,未遗留后遗症。

医学专业论文篇八

渐受到重视,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这种教学方式从结果来看,的确具有很高的临床教学质量,对本科生寻找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作用,无疑是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1.1目的。

分析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泌尿外科学教学中典型病例的应用效果,并解决典型病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对象。

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西南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实习生60位。分为a、b两组,a组为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小组,b组为普通教学模式小组。通过结果,查看不同教学模式下,研究对象的医学理论应用能力、专科实践能力的情况。并对此差异进行分析研究。

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以西南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见实习生60名做实验对比。将60人分为a、b两组,a组30人使用典型病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b组30人使用传统普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终对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基础操作进行结果考试,分析对比。这六十位本科实习生之前的能力水平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没有高下之分,因此这次实验具有公平性,整个过程具有科学真实性,结果可以值得参考[1]。此次典型病例教学方法具体如下:首先,进行小课堂教学。在a组的教学中,定期举办小课堂教学,内容是基础性理论知识。a组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加入典型病例分析的环节,运用互联网方式详细分析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案例,实习生可以自主发言,公开讨论,任何疑问和不解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实习生可以互换体验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全方面吸收教学内容。其次,临床示教。在a组的教学中,教师对实习生可以言传身教,亲自动手操作过程,演示各种注意事项,并且对要点进行详细演示。另外,选择一部分患者,让本科实习生亲自查房、操作,主动发现问题,跟踪问题,监视并记录,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a组在为期一年的典型病例教学模式下,合格率达到了满分;b组没有一项可以达到满分,而且在专科操作方面合格数和合格率最低。而a组在专科操作方面也是满分,这就说明了两种教学模式还是有差别的,典型病例教学对专科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临床经验方面,都得到了实际提高。

上文所述,典型病例教学方式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并且具有极高的临床教学应用价值,在本科生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点:首先,泌尿外科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病例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其医学专业的操作能力、医学理论的学习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综合能力的掌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典型病例的代入感强于其他教学模式,参与感也是其中的亮点。通过这种模式,本科生可以在情景当中加以学习,不断地找出自身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动,真正地将专业知识掌握。其次,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本科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脑中的经验,为本科生将来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并且真正地起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的功能,拓宽本科生对于医学的理解,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理解医学临床的意义所在。再次,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模式的质量,对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和改变提供新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本科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当中,丧失了主体学习地位,只能按照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被动学习。在典型病例教学中,本科生可以足够地发挥自身地位,可以行之有效地进行实践学习。许多典型病例教学案例都可以证明,这样做可以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本科生的教学效果。

医学专业论文篇九

学科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学科建设是高校的根本性、基础性建设。以下是“动物医学专业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动物医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当前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方案,提高动物专业学科建设水平,为保障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修订学科目录,规范学科管理。

我国的高等教育受欧洲高等教育的影响较大,对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关注较少。现有一级学科的设置高低、大小不一,本科生、研究生各有一套学科专业目录,至今没有对学科门类的划分、一级学科的定义和标准有比较清晰的界定。这些都是在学科专业目录修订中要逐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动物医学专业是前因为招生困难的原因由兽医专业更名而来,现在看来动物医学专业名不副实,不合事宜,而且与一级学科(兽医学)和二级学科(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不相符合,造成学科专业混乱。

学科专业目录应该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与人才培养需求、科技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各个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置情况不尽相同,只有适应不适应的问题,没有先进不先进之分。因此,学科专业目录设置应充分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特色和未来。

2制定学科管理措施,完善学科运行机制。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学科管理办法,形成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坚持以科研项目带动学科建设的策略,通过与企业共建联合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共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孵化高新技术产业等途径,努力探索与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2.1领导高度重视,长远科学规划。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工作和长期工作,学校主管领导要高度重视,遵循和体现学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优化学科结构,确定学科建设和发展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各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凝练学科研究方向,突出学科研究特色和优势。

2.2选好学科带头人,组建高效学术团队。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遴选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组建结构合理具有凝聚力的创新学术团队,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营造创新人才成长和原创性成果产生的环境。

(1)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应是学术权威或具有良好发展势态的学术中坚。作为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首先在学术上必须颇具造诣。他不但能够带领团队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的、关键的专业学科技术问题,不断取得具有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应用成果;更重要的是他应能够把握学科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提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布局和项目。惟其如此,他才能够带领团队,根据国家和地方需要及学科发展提出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甚至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惟其如此,他才能够带领团队在本学科领域从事具有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使本团队能够始终屹立于当代科学的前沿;惟其如此,他才能够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断提升学科水平,完善学科设置和队伍建设。

(2)作为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在科学道德上必须堪为楷模。他必须豁达、谦恭、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在团队内部注意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鼓励提出不同的学术思想。他从不霸占团队其他成员的学术成果,注重保护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总是不计名利,甘为人梯,对团队的青年成员真诚关怀、热情扶植,指引他们进入科学前沿阵地,和他们一起攻克难关。只有这样,创新团队才能一直充满活力,时刻保持着宽松、和谐的最佳创造状态,团队成员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动力,创新的灵感和源泉才能永不枯竭。

(3)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创新团队由学科带头人、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组成。如果说学科带头人是团队的灵魂,那么核心成员则是团队的骨架,一般成员则是团队的血肉。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必须能够围绕学科发展方向和团队建设目标的需要,按照“学科交叉”和“知识互补”的原则,遴选团队核心成员,确保团队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结构,一是可以加强团队成员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与沟通,促使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与协作,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从而使个人技能和水平都得到提高。二是可以通过成员的优势互补,形成超越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保证团队建设目标的实现。合理的人才年龄结构既有助于开拓思路、处事稳妥、提高效率,从而使得这个团队保持创造性活力,又有助于使团队成员保持相对稳定。学科带头人对一般成员的配备通常仅需要从总体上和总量上进行把握,具体人选的选配工作尽量交由核心成员根据不同阶段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性质来完成。学科带头人在配置好团队成员后,要善于组织和协调不同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的核心成员及一般成员,整合资源,凝集力量,各取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提高,使团队优势和效益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带头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围绕着如何调动团队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团队的一切管理活动,以提升学科水平,完善学科设置,促成团队成员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充分实现团队成员的自身价值,从而保证团队建设目标的实现。其次,要善于以制度管人,积极倡导和建立与跨学科创新团队相适应的外部制度与内部制度,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士气和活力,培养成员共同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向心力,促使团队成员围绕团队的共同目标形成团队文化与精神。适当的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机制通过“在团队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团队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团队创新事业中吸引人才,大力加强中青年团队成员的培养和使用”等手段,可以拓宽团队成员脱颖而出的渠道,从而会使团队成员工作态度更加积极主动,并做到人尽其才,人适其用;顺畅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团队之间信息共享、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从而形成团队合力;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有利于成员行为的改善、能力素质的提升和团队目标的实现;积极的奖惩措施要在强调团队整体利益分享的同时,适当考虑不同成员贡献的差别,使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能得到合理回报,切忌吃大锅饭,一碗水端平。

(5)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任何一个团队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都需要从外部获取资源,包括项目资金、优惠政策、社会认同等。一个团队获得的资源越多,其发展就可能越顺利。

2.3完善学科水平评估体系,保障学科建设良性发展。

通过学科评估,找出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探索学科发展的规律,调整学科管理政策,进一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学科人才建设的效益,以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科评估的基本方法可分为数学模型法和指标体系法两大类。数学模型法是将产出看作是人力与资金投入量的生产函数,然后通过数学处理从增长率中求出人力和资金增长的贡献,由此而评价其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法则是根据学科建设活动的特点,选取一些能反映其本质特征的协调一致的标度量,从不同方面对学科建设活动过程进行衡量,然后设计出计算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综合评价指数。由于指标体系法与数学模型法相比,具有评价标准直接明了、计算过程简便易行等特点,它已经成为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

3结语。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高校地位的主要标志。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但是,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和积累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长期性和迫切性。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

医学技术日新月异,检验工作是开展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保健的基础;因此,进行严格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是很有必要的。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应该从检验的前、中、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8月-月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附属惠济医院治疗的1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5例,女531例;年龄1~71岁,平均(37.2±9.5)岁。这1256例患者共进行临床检验2127次,血液分析检验共计721次,生化检验共计456次,尿沉渣检验共计172次,便分析检验共计127次,分泌物检验147次,皮肤组织检验504次。

1.2方法。

患者检验工作在检验准备、样本采集、处理措施的各个流程上均按照临床检验规范进行操作。例如,此处详细介绍检验准备中生化分析的检验规范:患者需在抽血前1周应禁烟戒酒、禁食高糖高脂食物;抽血前两天应进食流食(此处可视具体检查项目而定);抽血前10-12小时应保持空腹[2];抽血前6小时禁止开展剧烈有氧运动以确保患者标本采集前情绪平复。

1.3检验结果判定。

检验结果异常需再检验,若再检验证明前次结果有误,应记上次检验失误。检验过程中出现检验样本的丢失、污染或损坏等,应视为检验失误。其他需重测且证明前次检测失效情况,亦记为检验失误。

2结果。

3讨论。

3.1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目前,医院每天患者量大,临床检验工作量非常大。其中,检验准备与样本采集对检验质量影响较大,在随后日常工作中应尤为注重,提高检验质量;此外,样本处理等工作流程清晰、规范,但依然出现失误,日后应根据样本处理的各项规范及要求,深入贯彻执行,并端正工作人员态度;而检验设备、试剂、方法不当,则需多项工作配合。例如,医疗机构需及时更新检验设备,选择性价比高、临床检验效果好的医疗设备[3];同时选配和该医疗设备性能匹配的试剂开展检验工作。为确保临床检验质量,必须针对这一现状集中采取措施:准备阶段医护人员应细心、耐心且详细告知患者其项目注意事项,减少患者抗拒心理;样本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年龄、疾病,选择相应样本采集方案,并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例如儿童在血液样本采集时会害怕、哭闹,导致采集血液不理想,造成检验失误[4];样本处理中的失误则需医疗机构制定方案解决,可通过增加人员数量、系统培训、定期考核,提高医护人员量,减轻工作压力,巩固检验水平,尽可能避免样本丢失等低级错误;检验设备故障则属于客观问题,医疗机构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与保养,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医疗设备,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3.2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对策。

3.2.1加强检验制度管理医疗机构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制定完善的检验科工作制度。其中,包含质量标准、值班制度、科室安全制度、紧急状况处理办法、奖惩制度等,在检验过程中,要全方位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任何环节出现漏洞和错误,逐渐提高检验质量;在具体工作中务必做到监督落实,达到规范检验人员行为,提升检验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3.2.2财政投入医疗机构所在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具有长远策略,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引进检验人才,提升检验设备性能,确保其检验专业队伍的稳定与壮大;同时,医疗机构务必注重检验人员职业素质和爱心、责任心培养。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和患者友善沟通,耐心解释;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以验证检验结果。此外,医院应该重视检验人员的再学习,鼓励、支持检验人员的各项在职学习和脱产培训,提升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以提升医疗机构的检验水平。

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一

13山西农业大学78。

14内蒙古农业大学78。

15甘肃农业大学78。

16江西农业大学78。

17吉林农业大学78。

18湖南农业大学78。

19安徽农业大学78。

20沈阳农业大学78。

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评价指标。

中国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共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30个。一级指标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声誉等4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教师数、博硕士学位点数、科研项目数等17个方面,三级指标包括杰出人才数、全国性学生竞赛获奖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等约30个方面。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二

四川民族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开办动物医学专业时间为,起步较晚.而我院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有利的政策扶持非常适合发展畜牧业,但目前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数量少,在其择业时很少有人想到州内工作,这样便导致本区畜牧兽医技术从业人员极度匮乏.加之以后高考学生数量的减少,如何把本专业办成既有特色,又能在b殖业中有所建树,培养出一批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能够扎根奋斗在高海拔、缺氧艰苦环境的高素质畜牧兽医应用型人才成为我院肩负的艰巨任务.因此,我院设立畜牧兽医专业将能够逐步培养出一批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探索出一条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川内竖起一面具有向导性意义的旗帜,可以大胆尝试将畜牧兽医专业作为示范专业、重点专业进行建设,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资金与政策扶持,全力推动周边高校同类专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目前,我院动物医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7人,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5人;兼职教师5人(包括外聘教师),副教授1人,高级兽医师1人,高级畜牧师1人,讲师2人.主要任课教师缺少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和实践工作经历.每年招收1个本科班,现已毕业3届学生,分布在四川省各个县市,也有部分学生在本州就业.为了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我院共设立了专业实训室1个、校外实训基地2个,并配备了大量教学仪器以便教学的顺利开展.

鉴于师资力量欠缺的现状,可考虑引进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有能力、有素养的教师骨干为重点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设.

2.1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安排青年教师到各县的乡镇进行累计1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二是安排青年教师到养殖场去实践,如烹坝种猪场和内地的养殖场,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三是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具体行业一线岗位进行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将理论在实践中升华,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指导能力[1—2].

对于中年教师来说,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双师”素质培养:首先,采取集中脱产培训方式进行技能素质提升,每5年到农区或牧区累计时长不少于半年;其次,在校内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中获取锻炼机会,在实际项目中提高技能;最后,通过进行专业项目的研发实施来提升“双师”素质.

2.2扩大兼职教师所占比重。

邀请具备专业技能的专家或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为学生们讲授实践技能课程,结合专职教师的理论授课,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传授机制,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该专业的建设期内,共有13位专职教师、6位兼职教师.并结合当地的养殖产业优势,与养殖户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畜牧繁育、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的实践当中去,切实实现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知的目的.此外,抓住季节生产机遇,根据不同的季节设置不同的课程,将学校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形成互补,在各生产季节适当安排学生深入到养殖示范区、养殖示范户当中进行实践锻炼,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极大提升其职业能力,让学生成为养殖业的技术骨干.当然,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当前的分配体制,要引进人才,同时又要避免影响到现有教师的福利,自然离不开学院的扶持.

2.3构建优质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力争构建以动物外科学、动物内科学、动物生产技术、家畜解剖学等为核心的优质课程体系,其中将家畜解剖学建成校内精品课程.

2.4制定教师队伍培训进修规划。

在教师队伍深造进修方面,应当建立长期性、有条理的培训进修规划.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基地进行实地实践,选取优秀的教师到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学习、进修.积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比如在职读研等,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

2.5加强实训教学。

学生实训也很重要,应确保学生在就读期间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时间;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畜牧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深入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切实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实训项目和实习标准,根据不同学科因地制宜地编制课程指导手册.强化兼职教师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使其担任校内、校外实训课程教师,落实“实际、实用、实践”的基本原则,更好地体现“多岗位、多层次、多环节”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综合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工作能力训练与关键能力训练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专门技术能力、职业通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并进的局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将面临一个重要的创新,这无疑是对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培训的一个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医学考试技术培训应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以高中教育为重点的培养目标的理论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实践性人才。因此,要完善医学检验技术的培训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的培训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成为培养目标的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形势下的创新培训方法。

1.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以致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而中职医学检验技术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检验结果做出合理判断。

1.2知识点的关联性不高。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型学科,所设置的课程数量较多,内容涵盖面较广。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联系各课程之间关键点。同时,两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根本不足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更不用说将其融会贯通。因此,当学生遇到一些综合性问题时,难以在宏观的层面上寻求相应的突破口,大大影响学习效果。另外,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现象较普遍,知识内容讲解生硬,未对其他相关科目的课本内容或知识点作有效串联,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理解。

1.3教材编排较繁杂。

由于医学检验技术学科高、精、专的特殊性,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其教材内容会更为复杂,难度会更髙。过多过细的内容,在教学上,不但让教师难以挖掘知识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相当吃力。

另外,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不相符。表面上看,知识是更丰富深奥了,但实际上学生难以吸收所学内容。各课程教材间知识点重叠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授课教师们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炒冷饭”,严重浪费教学资源。

1.4无量化的评价标准无法保证实习质量。

实习阶段中,无统一的考核标准以及切实可行的评价程序,以至于无法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做合理平价,不但影响了组长、教师对学生作后续的指导工作,同时还阻碍了学生查找自身所学知识的薄弱点。总而言之,量化标准的缺乏极大弱化了实习、实践的指导性意义,使得临床实习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不利于人才的合理培养。

1.5人文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学校不但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是一个塑造人格提升人格魅力的地方。学习专业技术的理论知识虽说是中职教育的关键部分。然而,现今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类的课程种类少,学时短,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较国外同等院校明显偏低。其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替代人文社科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将严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社交能力的提升,导致其进入社会后,无法与同事、领导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

1.6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不相适应。

教材的内容很可能会滞后于实际发展的需要。另外,教材的编写队伍主要由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组成。所编写的教材的时效性也将大大降低,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临床操作严重脱节。此外,作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过度参考同类书籍的现象严重。更有甚者只对参阅内容的语句顺序做出改动,便照搬到自己的教材当中,并未对参阅内容作实质性的提取和升华,导致所编教材原创性低,同类教材间出现语句雷同的状况时有发生。

1.7专业教师缺乏临床经验知识更新较慢。

受益于几年来新型检验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断提高,检测结果越来越可靠、准确。检测仪器也跟上了科技发展的步伐,产生了一大批在生化、理化和微生物检验中半自动甚至是全自动的检测仪器。医学检验技术硬件条件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给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资金和职能等多方面原因,学校不可能像医院和检验检疫企事业单位一样,紧随科技发展的步伐,频繁的更新仪器设备。同时,由于中职教育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很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无法抽身到临床进行学习进修,以至于在授课过程中依然教授与现实相脱节的检验知识,使学生毕业后难以与现行医学检验工作内容进行无缝衔接。

2、中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创新探究。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操技能。

笔者认为,该专业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一成不变、枯燥无味,以致其难以调动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增加实验课以及将理论课转移到实验室教授或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有机融合的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无需过分划分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界限,可以大胆将理论课与实验课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对上课模式和上课场地作相应的调整。如可将教室的前半部分划分为理论讲授的场地,而后半部分即作实验实操的区域,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穿插相应的实操练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数码显微互动室,不但能让学生即时的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而且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还能将其传输到教师的终端,待教师作相应的批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提倡小班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效仿小班教育的上课模式,将一个大班分为多个由8-10人组成的小组,并将学生围成一圈以便讨论。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转化为临床上较常出现的例子,把知识点贯穿于例子中并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同时,教师可在每个小组间穿插走动,聆听学生提出的意见,捕捉他们讨论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2.3共同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实用型教材。

注重教材的时效性,遵循“实用、能用、够用”的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追求过于深奥、华而不实、理论性强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邀请企业和医院检验科室相关骨干人员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结合他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探究,编写切实可行的、富有时代意义的专业课、实训课教材。提高教材的含金量,从本质上体现出“能力本位”的教学精神。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大量查阅同类型教材,避免将重复的知识编入教材中,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炒冷饭”。

2.4提高教师的临床经验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队伍。

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进修。旨在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以“双师”结构为标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专业教师实际工作经历和实践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引导教师为产业服务,提髙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如有可能,在企事业单位中,以顶岗的方式进修,不但能让教师深入学习现行业中运用较广泛、时效性较强的技术,而且还能深切了解该专业岗位在企业中实际的工作定位和工作内容。有助于教师感受该专业的岗位特色,以便在教学中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更明朗更直观的了解。另外,引导与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职业资格、专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执业资格证书,提高其自身的职业价值,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

2.5合理安排实验课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方法,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实验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要顺利开展实验室建设,首先要界定好各功能实验室的职能。医学检验技术实验室主要由医学检验形态学实验室和机能学实验室组成。形态学实验室主要负责开展染色体检查、临床基础检验、检验医学微生物等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室主要负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检验等教学实验的开展。所开设的实验除了分类不同,它们的层次也应该有所区别,形成基础学科实验、专业课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三者协调发展的实验课教学结构。同时,这三种层次实验之间必须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建设实验室过程中,应尽量购买临床使用率较高的设备,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全自动电泳仪、细菌测定系统等设备在相关单位应用较多,功能较强,值得购买。

2.6制订实训阶段的考核标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组建一支有丰富教学、临床经验的教师队伍,定期(每两个月一次)到实训基地进行实地的交流和检查,与实训基地简历密切的联系。主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操作的关键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作检査。有条件的可借助医院的设备进行现场实操检验,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相应技术掌握的熟悉程度。在实习期,应制订阶段性(每个月一次)的考核指标,其应包含病人反馈、带队班长的意见、出勤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各因素有相应的得分来量化学生的实习效果。根据各项得分,做出一份最终的书面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做出概括性的评价。同时,受评分学生应给予相应的书面答复,对不足之处做出整改。

3、结束语。

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和课程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此外,通过教材的修订,将能够提高学习内容的时效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同时,通过加强教师的再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后,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要实施全文本的措施,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将更加光明。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四

在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属于基础课,主要研究构成人体主要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及其调控[1].学好生物化学不仅可以理解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代谢与联系,更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理解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协作意识[2].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会觉得生物化学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费时费力[3],但是实际上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及各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用性”思维改革,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

“实用性”教学优化中,“生活实用性”与“与时俱进”实用性措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表1中所示,教学中应用该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职业实用性”与“后续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总之,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师.提高学生兴趣,深度挖掘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潜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11g13].“实用性”教学思维改革实质为站在学生的立场[14],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思维及教学内容所做的深度调整.该“实用性”思维改革首先拉近了生物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使生物化学走进了学生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该实验课所学到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甚至科研习惯,为其今后职业或者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我们适当引导所培养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等优良品格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4]武瑞兵,扈瑞平,叶纪诚,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医药教育版,2014,21(28):150g151.

作者:郭慧芳李红波胡雪林陈晨单位: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五

[摘要]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及特点,强调电子设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针对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利用eda仿真技术等具体措施,为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子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创新杯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项目规模已逐步加强,在高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与特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2],几乎在校的三四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竞赛。竞赛的内容主要就是通过模拟、数字电路专业课的学习与实验,参考有关资料设计与我们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应用电路。学生经过对电路的设计、仿真、安装、测试,进行一次创新训练,从而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部分优秀奖。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一些专业选修课的内容。[3]这样就鼓励了学生学习选修课的积极性,比如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电子工艺、eda仿真实验等专业的选修课[4]。设计手段可采用传统的实际动手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设计方法,如eda辅助设计,可大大促进参赛学生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5]。

二、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典型实例。

1.用电子技术开发中学物理实验。

基于普通中学物理器材的笨重、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可靠性差、实验效果不明显,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缺陷,我们指导学生以led发光器件为核心,将其低功耗、低成本、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发光二极管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中。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改进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6]。

如图1中的上图是一个欧姆定理原理实验图,下图是一个多功能信号测试原理图,图2是测试欧姆定理的显示效果图。如果将上图电路的输出接入下图直流输入端m1、m3端,改变电源电压的大小或者滑动变阻器的大小时,通过led2一组两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暗,可以观察到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实验演示验证了欧姆定律i=v/r的关系。

图2的测试电路不但可以测试欧姆定理,还可以测试中学物理实验所有信号的电路,比如进行电磁感应现象测试,交直流电信号的测试,音乐电平信号的测试;变压器原理的测试等等。

2.单双向可控硅导通特性的模拟演示实验装置。

图3是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原理设计图,图4是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效果图,每个图的左半部分由电源、可调电阻及电容组成一个充电回路,右半部分的可调电阻、电容、双向二极管、可控硅组成一个触发电路及可控硅导通回路[7]。导通后的显示效果是用555多谐振荡器和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联用,555用作时钟脉冲发生器送到cd4017的cp端,使cd4017计数器的十个输出端随输入时钟的加入,依次出现高电平,故led0——led9依次点亮,则形成“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模拟显示电路。它演示的动态效果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可控硅触发导通的特性,很具有创新性及说服力。

这种新颖独特的演示教具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其内部特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另外,这种教具还可以很好地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演示,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的讲解。

制作这种教具的方法是:选择一大小合适的盒子,将控制电路图按比例大小安排在盒内,使整个所需电路图都能附在盒内,然后在需要安装元件的地方钻孔安装元件,把焊接好的流水灯电路板安放在盒内,再把输出的每只发光二极管按照点亮的顺序用引线安排在单双向可控硅电路的导通回路,内部安装好后,盖上盒盖,在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盒面位置画上可控硅的导通原理示意图,安装好控制开关及电源就可以演示。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实例,充分说明了电子竞赛不单单是一次竞赛活动,而是和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紧密相关。它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量度尺,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措施[9],能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竞赛促进了教师的实验教学,反之,实验教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0]。学生们可以借助eda技术,首先进行电路的仿真,然后进行设计、安装、测试,虚实结合,环环紧扣,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创作出各种电路,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9]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科学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科学,2011(4):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六

作为一名医学生,除了要成为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医生外,预防医学也是其应该掌握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要求,医生应该具备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服务管理者五方面的能力。进入21世纪,医学模式转向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威胁也日益严重,我国的卫生服务越来越强调预防,强调临床与预防的结合。基层医疗对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好预防医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多数临床医务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预防意识淡薄,给我们医学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思考。传统的临床专业医学生培养片面强调临床技能,忽视了预防综合技能的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必须加强,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卫生挑战。

一、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一)惯有临床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临床医生思维方式多为针对微观个体患者的思维方式,临床医学的教学重在个体患者,重在诊疗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最关键的,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难以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难以树立大卫生观和宏观意识,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没有预防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没有安排实践,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不感兴趣,认为难度太大又无用,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都为应付考试。我们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31.42%,认为作用较小的学生占44.67%,认为没有用的学生达到了23.91%。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水平。

我校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平时作业、考勤等成绩占30分,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书就可以完成考试,“混个__及格分”就行,这样不能体现教学水平,也不能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深化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程内容改革。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内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内容只适合于具体的公共卫生从业者,比如具体检测技能等,对临床工作而言,没有实际意义。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医务工作更有帮助。我校临床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内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以传染病控制,慢性非传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这样才能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教材,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编写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学科上的特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包含多个内容,比如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促进、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这些内容复杂抽象,有一定难度。现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多为单纯的讲授,在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有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可就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热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和视频,首先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再按照事件背景描述和处理过程,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就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判断分析和处理措施、应对办法的过程进行教学。这样既达到了提高课堂理论讲授效率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实战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于比较抽象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则可采用直接在计算机上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立刻实践并理解应用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三)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预防医学笔试的办法已被证明并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改传统的理论笔试为“理论+实践考核”的方式,理论笔试仅占考试成绩的40%,增加了预防医学见习考核和暑期社会实践考核。见习在正常教学中安排一定课时,主要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参观,让学生了解基层实际工作内容,要求学生以见习报告的形式反馈基层工作中预防医学相关工作内容及涉及的预防医学相关理论知识,见习报告分数占总成绩的30%。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暑期均需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一般均为生源所在地县(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我们布置学生完成预防医学暑期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控制、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理、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控制措施、社区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情况等内容,让学生上交暑期实践报告,暑期实践报告的分数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对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有了较为实际的了解,并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了具体的理解和准备。

(四)毕业实习改革。

既往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只有临床实习环节,没有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这些内容的实习。我校对临床专业毕业实习环节进行了改革,在毕业实习中安排了两周的预防医学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工作内容,进一步培养适应“六位一体”卫生人才岗位需求的能力。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七

摘要:

人文教育是儿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工作的开展,所有新招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的临床一线人员。而儿科医生不仅要面对不能正确表达病情的患儿,同时还要面对患儿家属,因此在儿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1],加强医学人文教育,让每一名儿科医生清楚地意识到人文素质是一名医生所必备的素质。

1人文教育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通常是指在人的生存过程中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对人的整体、全面、长远和根本利益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追求。人文精神本质上以人为中心,将人的尊严、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作为主旨的观念和信念。人文精神在医学领域的重要表征就是医学人文精神,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与尊重。医学人文精神根植于医学实践,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以患者为中心,在诊疗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弘扬高尚医德。

2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2.1加强人文教育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途径。

现代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在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导致一些医生崇尚“技术万能论”,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与“人”割裂开来,缺少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有效沟通,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发生了一些性质恶劣的“杀医事件”。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有关。医学人文精神淡化,忽视“人”的体验,忽视“人”的存在,必然导致医患矛盾。医患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医护与患者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疾病的关系,这又包括两部分:一是医护与疾病的关系,二是患者与疾病的关系。因此,要解决好医患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即首先要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儿科医生与患儿家属的关系。我国著名的外科大家裘法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加强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儿科医生的人文素质,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2.2加强人文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对医院的期望更趋于理性,其更关注就医环境、就医体验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人文精神。尤其是儿科医师面对的儿童是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个体,在儿童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儿童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发育特点,还必须注重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才能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

2.3加强人文教育是提高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交流沟通技能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懂得如何与患儿沟通,还要掌握与患儿家属沟通的技巧。医乃仁术,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对患儿有仁爱之心,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善于把握患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了解患儿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抓住问题的本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当的时间、地点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建立互助互信、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儿童医疗服务的骨干力量,其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研究表明,医患沟通不良是导致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多发的重要原因,所以加强人文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儿科医生的必然要求。

2.4加强人文教育改善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

我国高考制度的设置导致报考临床医学的本科生以理科学习为主,人文基础相对薄弱、人文知识储备不够。考上大学后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对人文科学课程的学习时间很少,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趋于功利化,只重视医学知识,而轻视人文知识。因此,很多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人文课程教育,导致人文知识储备不足、人文精神缺乏;缺乏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自身综合素养不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3如何在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中融入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手段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2],通过带教教师的榜样作用,把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

3.1首先提高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研究生人文价值观的形成[3-4],所以我们积极鼓励临床教师参加人文培训班,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身教大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临床教师除了讲解疾病的诊断治疗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2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医学人文知识。

指导并带领学生阅读古籍文献。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可以从中汲取其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去。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医乃仁术”,“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基本内涵为尊重人、宽容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爱护人,珍视人的生命。儒家学说认为,君子要以义为重,人的道义价值应高于物质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履行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天职的前提下获得正当的经济收入,实现义与利的完美结合。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加大对医学先贤的宣传教育,弘扬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高尚医德。

3.3在病史采集中注重培养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技巧。

病史采集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儿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技能。儿科患者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痛苦。病史采集大多来源于患儿家属,而患儿家属则因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及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而过度担心、焦虑不安,导致其对患儿病情夸大或隐瞒而表述不准确。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儿科医生获得患儿真实病情的重要渠道,也是患儿及其家属信任医生、配合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临床带教中教育学生采集病史时,做到着装合体、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同时还要善解人意,尊重患儿及其家属,并要求对所有患儿一视同仁。

3.4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

体格检查的异常发现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是医生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和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随着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致使体格检查被年轻医师日益忽视。儿科医师面对的患儿易哭闹,不配合体格检查,家长亦不愿意让年轻医生检查患儿,导致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畏难心理,不愿意给患儿进行体格检查。因此,带教教师不仅要让研究生认识体格检查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还要在体格检查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检查前准备一些儿童喜欢的玩具,与患儿适当游戏,减轻其恐惧心理;检查时动作轻柔、灵活、规范、准确、全面;检查后帮患儿整理好衣服、盖好被子并对患儿家属表示感谢。

3.5在辅助检查选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适宜的辅助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明确诊断,但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患者的实际情况,盲目选择检查项目,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因此,带教教师在指导研究生选择辅助检查项目时要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检查项目,做到有的放矢,培养研究生的医德观念。

3.6在疾病的诊断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诊断是准确治疗的关键,但由于婴幼儿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导致诊断困难。我们强调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疾病谱,牢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握现象与本质、主要与次要、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3.7在治疗中树立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治疗观。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旦孩子生病,几位大人为之团团转,并对医生的治疗有极高的预期。儿童病情变化快,临床常用药物中大多无儿童的用法用量,治疗手段单一,预后难以判断,一旦孩子的治疗效果与预期偏离,便会发生纠纷、冲突,使得沟通工作和治疗难以维持。中国传统医学的整体治疗观认为,病与人、身与心是互依互存、融为一体的。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做到既要关注患儿的身体,也要关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既要重视患儿的痛苦,也要重视患儿家属的感受;既要提高疗效,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对机体的损伤;既要考虑现在疾病的影响,也要考虑患儿成年后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做到患儿少受罪、家长少花钱。综上所述,儿科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未来服务儿科临床的主要力量,带教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在加强对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从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注重人文关怀精神培养,最终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保平.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2):56—60.

[2]雷星,阚金庆.张学瑜,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134—137.

[3]曹栋栋,王青,王志锋,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内涵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9(5):72—74.

[4]兰萍,邵锦霞,刘颖,等.诊断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1):184—186.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名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中职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高护理实训教学效果,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护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次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以“特殊口腔护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充分利用微课、多媒体课件、智能手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采用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特殊口腔护理”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技能强化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本次课的教学设计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护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目前中职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较为活跃,表达欲望较强,对智能手机、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和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喜欢“满堂灌”的理论讲授式学习,因此我们倾向于实践操作。

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该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及学习收获,采用无记名方式答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具体结果见表1。上述调查显示,学生对这次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信息技术在特殊口腔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爱护患者的.意识及协作精神,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并收获成就感与快乐。

本次教学设计借助网络、智能手机、微课、ppt教学课件等信息技术平台,设计了融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课前看、思、写—课中做、练、评—课后说、思、问”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围绕案例学习,在信息化条件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4.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直观的操作视频和动画,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通过视频录播回放,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实训方案。口腔护理操作视频、操作流程和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学生可形象直观地学习护理有关知识。通过分组讨论、视频录播回放、角色扮演等优化了教学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2教学理念新,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今后的医疗护理团队合作打下了基础。

4.3教学直观性增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案例设置、分析与探究,学生既收获了知识,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视频录播回放,让学生看到自己练习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操作中做得好的地方及需要改正的地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通过个别指导和集中释疑,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4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案例导入—互动点拨—感悟反思—教师点评”的模式,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是中职护理实训教学的必然趋势,它与中职护理实训教学的整合必将带来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而言,能促使其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专业论文篇十九

摘要:转化医学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在内科学见习和实习中,引入转化医学的理念,有助于培养七年制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成长为卓越医生打好基础。

关键词:转化医学;七年制;临床教学。

转化医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生物医学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和重点研究方向。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又称转化研究,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解决问题。

通过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障碍,保持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服务于患者。

“转化医学”这一名词在1996年的lancet杂志第一次出现,科学家geraghty指出了转化医学的“btob”概念,并指出这一概念的含义是双向的,即“从实验室到临床和临床到实验室”的过程,也就是“benchtobedsidetobench,btobtob”的过程[1]。

研究者明确提出,转化医学理念是双向、开放、循环的转化医学体系[2],转化医学的核心是要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药物[3]。

而我国著名学者钟南山教授认为,在我国,转化医学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还包括从临床中提炼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再回到临床,以及从经验到循证的过程。

转化医学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基础研究方向的确立,并将会逐渐影响医学生基础和临床教育。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在七年制医学生从基础课向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引入转化医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由卓越的医学生成长为卓越医生。

一、在临床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内容的必要性。

(一)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开始临床课程遇到的困难。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在临床理论课学习、临床实习阶段和研究生学习阶段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如:基础课程学习与临床课程学习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容易将基础知识淡忘,如何将基础医学的学习顺利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学习;临床理论课的学习如何顺利过渡到临床实习;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怎样将临床技能培训和科研能力有机结合。

七年制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验为主,在进入临床阶段理论课学习后,很难有机会接触基础实验。

学习内容与之前有较大变化,学习环境也有差别,每次变化均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二)现代医学的发展摆脱了旧有的模式,对医学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医生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健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完美状态,体现了医学的系统整体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