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大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2:28:22 |
  • ZTFB |
  • 8页

过去的经验总结为未来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一个好的总结具有概括性和凝练性,清晰地表达出所要阐述的内容。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衮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a.。

以为华而少实卒不为宗亲求位。

我腾跃而上为击破沛公军。

c.。

d.

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但以刘日薄西山其闻道也固先乎君。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a。

2.b。

3.c。

4.

(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2)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

(3)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二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倾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入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徒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许允的妻子是既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元比五陋,举行交拜礼后。许允欲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丫环回来回答说:“是桓公子。”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回到洞房来。”桓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新娘井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因此时她说:“女人蟹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客、妇功).你有其中几样?”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许允说:“全都具备。”新娘说:“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面有愧色,从此就敬重她。

许允在当吏部侍邓期问。起用了许多同乡为官,魏明帝派武士来拘捕他。临去的时候许允妇追出来嘱咐许允说:“君主是贤明的,可以用分辨道理来争取(他收回成命).不要用情感去哀求。”到了朝廷上,魏明帝审问他为什么要起用那么多乡党,许允回答:“我只是在‘举尔所知’罢了。我用的那些同乡,都是我所了解的人。请陛下去查查这些人为官称职与否.如不称职。我甘愿领受罪名。”后来一调查。许允的这些同乡都是称职的.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当时的衣服破了,明帝还下诏赐给他新农。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还亲自煮米粥等着他。果然不出她所杆,一会儿.许允就重新回到了家里。

许允后被晋景王所杀。消息由门生传回来的时候.许允妇正在纺织机前织布.但是她的神色一点都没有改变.说:“我已经料到这步了!”门生打算把许允的弦子们藏起来,许允妇说:“现在还不关孩子们的事情,用不着躲藏。’’后来他们搬到许允的墓地上居住·晋景王派钟会去打探,要是弦子们的才识比得上许允.就将他们抓回来。弦子们去问母亲怎么办,母亲说:“你们虽然都很好,但是现在的才识还不是很多。只要和钟会坦诚说话,就不会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当然也不要太哀痛,该停就停。也不要多问朝廷政事。”孩子们听了母亲的话就去见钟会了。钟会回去把情况向晋景王做了汇报,孩子们终于免脱了灾祸。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礼竟,允无复入竟:结束。

b.魏明帝遗虎贲收之收:拘捕。

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夺:夺取。

d.若才流及父及:赶得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许因谓曰相如因持璧却立。

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蒙冲斗舰乃以千教。

d.若才流及父.当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下列各项中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b.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c.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d.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

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

c.许允作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

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5分)。

(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5分)。

(3)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

1.c(夺:改变)2.b(a项中“与”分别为“动词,给予“动词,结交,亲附”;b项中“因”都为“副词,于是”;c项中“乃”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甚至”;d项中“若”分别为“连词,如果,帜设”“代词,你们”)。

3.a。

4.d(“坚决不过闸翩廷之廖”错,因原文是“可少问朝事”)。

5.。

(1)“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金都具备呢?”(得分点为“百”“行”“好”“何谓”“备”等,每点1分)。

(2)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得分点为“收”“举”“号哭”“自若”“寻”等,每点1分)。

(3)你们虽然都很好,但是现在的才识还不是很多。只要和钟会坦诚说话,就不会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得分点为“才具”“胸怀”“与语”等,每点1分)。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三

【小题1】本文作者是_朝的文学家。(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小题3】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对比内容是(3分)。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行为的对比。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四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b.洗盏更酌更:重新。

c.履巉岩,披蒙茸披: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

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

d.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4分)。

参考答案。

1.d西:向西飞去。

12.c项“乎”均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和/介词,和。

13.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

14.共7分(1)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还羡慕什么呢?(一线1分,共3分)。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一线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乙)于是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五

王复,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复与焉成祖入京师复迎附李景隆指复奸党复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复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复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复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复数裁抑之。骐诬复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复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复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复始。隆用复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复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复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4.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编氓籍,定赋税氓籍:户籍。

b.上下帖然帖然:服帖。

c.甄其贤者与共事共事:共同做事。

d.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参赞:参与辅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复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王复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王复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王复则多次压制他。

d.王复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复随事制宜,咸有条理。(5分)。

(2)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5分)。

参考答案:

4.d。

5.b(安定的样子)。

6.c.(不是所有的被贬官员,而是“以细故”和“贤者”。)。

7.(1)当时边远之地刚刚平定,战火还未平息,事务繁重,王复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都很有条理。(“定”“军旅”“繁剧”“宜”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他自己的日常供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而已。(“约”“妻子”“周”“匮乏”,各1分,语句通畅1分。)。

参考译文:王复,字如锡,昌邑人。洪武年间,由太学生历任金吾前卫经历。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认为他很奇异,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倚重和信任。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王复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王复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出王复是奸党,王复说:“臣本应该死,只是被视为奸党,臣心中不服。”皇上放置不追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督运安南军饷。安南平定后,在那里设置郡县,命王复以尚书身份掌管布政、按察两司的事务。当时边远之地刚刚平定,战火还未平息,事务繁重,王复根据需要制定相宜的政策,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考虑。”他又请求说:“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设立卫所,安置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积累食盐,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就给他们公田。”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应该让广东由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设置百官,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布晓谕皇帝的恩德和旨意。告诫下属官吏对百姓不要骚扰,一切用清静无为的.方式治理当地,上下安定。当时群臣中因犯小过被贬到交趾的很多,王复都加以救助和周济,区分出贤明的人与自己共同做事。因此贬谪者有归家之感。镇守的宦官马骐恃恩宠欺辱百姓,王复多次制裁、抑制他。马骐诬陷王复怀有二心。皇上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过问。仁宗即位后,王复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王复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时,交趾人民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呼号哭泣不忍分别。宣德七年(1432),皇上让王复到南京任官。第二年王复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后,加封他为少保,参与辅助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的机要事务。留都的文臣参预机要事务,就是从王复开始的。李隆采纳王复的意见,政局宁肃,百姓安定。正统五年(1440)正月去世,终年七十八岁。成化初年,赠谥号忠宣。王复丰姿修整,不苟言笑。历事六朝,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恕,向使人信服。他当官不为赫赫之名,对待微小的事情无不小心谨慎,为国忧劳忘记家事,年老更加忠诚。他自己的日常供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待宾客和周济贫困而已。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的名字,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王复评价说:“持心平易正直,为人的确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六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当是时,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四海岂尽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有删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举:提拔,推举。

b.四海皆已无虞虞:欺骗,欺诈。

c.则将不暇食与沐矣暇:闲暇时间。

d.亦宜引而进之引:推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在辅佐君主担任宰相的过程中,工作十分繁忙,常常吃一顿饭、洗一次头要分三次完成。

b.周公治国有方,奸佞小人得以清除,蛮夷部族也已归顺,各种教化制度都已建立,社会风俗淳厚朴实。

c.尽管周公具备圣人的才能,国家也治理得有条不紊,但仍求贤若渴,深恐思虑不全,辜负周成王之意,失去天下人心。

d.作者尽管两次呈书没有回音,三次登门不受欢迎,但仍然再次呈书宰相,希望他能了解自己的心志。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3分)。

(2)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3分)。

(3)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4分)。

8.作者反复给宰相上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5.b(“虞”是忧虑、担忧的意思。)。

6.a(“吃一顿饭、洗一次头也要分三次完成”表述不符合文意,“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是指他接见贤才的急迫心态,吃一顿饭,常常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来迎宾;洗一次头发,常常多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

7.(1)不只不比周公贤能罢了,难道再有比当时的百官更贤能的吗?(3分,句意正确1分,“不惟不贤”、“执事者”各1分)。

(2)正因为这样,所以到现在人们歌颂周成王德行,而且不停地称赞周公的功绩。(3分,三句句意各1分)。

(3)只因为我生性糊涂愚钝,不知道躲避离开,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4分,三句句意各1分,“说”1分)。

8.不应冷漠对待天下的才人,而应大力提拔重用天下的有用人才,以更有利于国家的有效治理。(三句各1分)。

【参考译文】。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谨地向宰相阁下再拜进言。

我听说周公辅佐君主做宰相的时候,他是多么急于接见贤才啊,正当吃一顿饭,却三次(或: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出来迎宾;正当洗一次头发,即三次(或:多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这时候,天下的贤才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类小人,都已经清除;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心;处在极边远地方的许多蛮夷部族,都已经归顺进贡;天时的灾害变化,昆虫草木的.反常现象,都已经销声匿迹;国家的礼乐、刑政这些教化的制度都已建立;社会的风俗都已淳厚朴实;动物、植物,凡属风雨霜露所浸润滋养的一切,都已各得其所;麟、凤、龟、龙之类的美好吉祥的迹象,都已经一一出现,而周公凭着圣人的才能,借助于成王叔父这样至亲的关系,他所辅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绩,又都这样显著。那些请求进见的人,难道再有比周公更贤能的吗?不只不会比周公贤能而已,难道再有比当时的百官更贤能的吗?哪里还能有什么计策、议论能够对周公的教化有所补益呢?可是周公访求他们是这样的急切,只担心自己的耳朵有什么听不见、眼睛有什么看不到之处,自己的思索考虑有什么不周全之处,以致辜负成王托政给周公的深意,得不到天下人心。象周公这样的用心,假使那时辅佐治理奉承教化的功绩没有那样显著,又不是圣人的大才,又没有叔父的至亲关系,那就要连吃饭和洗头的时间都没有了,哪里是吐哺握发这样的勤劳就够了呢!正因为这样,所以到现在人们歌颂周成王德行,而且不停地称赞周公的功绩。

现在阁下作为宰相,身份与周公也相近了。天下的贤才难道都已经提拔重用了?邪恶凶顽、图谋不轨、谄媚逢迎、虚伪欺诈的一类坏人,难道都已经清除?整个天下都已经无须担心?处在极边远地方的蛮夷部族,难道都已经归顺和进献礼物?国家的礼乐、刑政这些教化的制度难道都已建立?动物、植物,凡属风雨霜露所浸润滋养的一切,难道都已经各得其所了?麟、凤、龟、龙之类的美好吉祥的迹象,难道都已经一一出现?那些请求进见的人,虽然不能期望他们有极为美好的道德,但和那些办事的人相比,难道德才都在他们之下吗?他们所提所说的意见,难道全都对政事毫无补益吗?现在您虽然不能像周公那样吐哺握发,也总应该积极推举他们,考察其表现而后决定去留,不应该冷漠对待、无所反应。

我等待您的指示,已经四十多天了。接连呈上两封书信,而我的心意仍未能使您了解。三次登门拜见,却被守门人拦住。只因为我生性糊涂愚钝,不知道躲避离开,所以又有上述关于周公的一番议论。希望您能仔细地看看它。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七

文言文,完成4~7题。

朵儿只,脱脱子也。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事定,文宗杀朵罗台。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杭之耆老请建生祠。朵儿只辞之曰:“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

七年冬,升右丞相,而太平为左丞相。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将馈二相。朵儿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朵儿只曰:“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即命受之。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十五年,薨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耆老”指年老德高的人,也可泛指老年人。在古代六十曰“耆”或“古稀”,七十曰“老”或“花甲”。

b、“生祠”指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以表示人们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c、“左丞相”“右丞相”都属于元朝中央官名,而“行省左丞相”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而帝王或王后的死则叫“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朵儿只为政爱民,深受爱戴。他做河南行省左丞相和浙江行省左丞相时,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

b、朵儿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他做浙江行省左丞相两年后,面对百姓要为他建生祠的好意,他拿自己出生地和父亲等事委婉拒绝。

c、朵儿只为人宽厚,很有肚量。他升右丞相后,并不因为朝廷赠送给自己的贺礼少于左丞相太平的而生气,更没有拒收这些贺礼。

d、朵儿只为人正直,忠贞爱国。他拒绝伯颜的妻子向他索要大玉环的要求,也鄙视那种通过贿赂手段使自己免于随军出征的做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5分)。

(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5分)。

参考答案:

4、b。

5.a六十花甲,七十古稀。

6.a朵儿只做河南行省左丞相,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曲解文意。原文只是说朵儿只做河南左丞相时,为政就像在辽阳时一样。

7.(1)朵罗台的弟弟乃蛮台依仗太师伯颜的势力,说藩国的王位应当由他继承,告到朝廷。(“恃”“袭”“诉”各一分,大意2分)。

(2)在此之前,河南范孟造反,因过失而被牵连逮捕的有成百上千人。朵儿只到了之后,很清楚他们的冤情,极力想要为他们申冤。(“先是”“连系”“直”各一分,大意2分)。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八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后赤壁赋苏轼阅读答案翻译。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霜露既降既:既然b、履巉岩,披蒙茸履:登上。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恰好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飞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此三者,吾遗恨也。

b、以待子不时之需还军霸上,以待将军来。

c、听其所止而休焉。盘盘焉,囷囷焉。

d、揖予而言弃甲曳兵而走。

12、和“将归于临皋”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秋以为期。

b、惟尔马首是瞻。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4分)。

(2)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4分)。

(3)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a(既:已经)。

11、b(以:表目的,“用来”;a、放在时间名词后,无意义;代词,指三件事情。c、兼词,于彼;作词尾,……的样子。d、顺承,可译为“然后”;表修饰)。

12、c(要选择的是介宾短语后置句ab宾语前置句,d判断句)。

13、翻译。

(1)只不过去哪里获得酒呢?”回到家向妻子商量。

(2)时间哪过了多久呀,美丽的长江和大山竟然一点都不再认识了!

(3)过去了的那个晚上,鸣唱着飞过我小船的,难道不是您吗?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九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

c.正襟危坐危:端正。d.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耳得之而为声。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惟江上之清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9.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0.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参考答案:

7.b(如:往)。

8.c(结构助词的,a词尾/这样;b连词并列/承接d被/在)。

9.d(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当)。

10.(1)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西东缭各0.5分,被动0.5分,句子整体通顺1分)。

(2)何况我与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状语后置1分,侣友各0.5分)。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十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划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念无与为乐者念: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乙]文中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和[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又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交相辉映。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考虑、想到。

(4)共同、一起。

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

(2)庭院地面犹如空灵澄碧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这都是竹、柏的影子。

3.[甲]实是欲界之仙都。

[乙]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不一样。

[甲]文的作者是个隐士,他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共赏的些微惆怅。

[乙]文书苏轼被贬官之后所作,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但同时也有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大意对即可)。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十一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9.随园主人是朝的(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的观点。(3分)。

答案。

9.(2分)清袁枚。

10.(3分)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1.(3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十二

[甲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乙文]蕃(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薜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勤知其有清世(使社会澄清)志,甚奇之。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

(3)尝闲处一室()。

(4)安事一室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4、你同意陈蕃的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5、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指出夸父与陈蕃两人性格上的相似点。

参考答案:

1、(1)跑。

(2)黄河。

(3)曾经。

(4)难道,怎么。

2、(1)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你怎么不洒水、扫地,以招待宾客呢?

3、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4、不同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胸怀大志,就不能打扫一下自己的住处?

5、《陈蕃立志》,胸怀大志,非惟常人或好高骛远。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十三

史记乐书。

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而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曰: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师涓曰:诺。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明日,曰: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灵公曰:可。因复宿。明日,报曰:习矣。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酒酣,灵公曰: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师涓坐师旷旁,援琴鼓之。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师旷曰:师延所作也。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史记乐书》有删改)。

5.下列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响:回声、回音。

b.百姓不亲,天下畔之畔:通叛,背叛。

c.舜之道何弘也弘:弘扬。

d.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演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乃召师涓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b.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c.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d.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也。

8.请结合原文简要概述:圣人君子该如何对待音乐?(4分)。

9.翻译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3分)。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3分)。

(3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4)。

参考答案:

5.c弘:宽宏。

6.d表示凭借。可译为:用来的(a介词,用/连词,导致b于是/竟然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如果)。

7.b。

8.(1〉远离靡靡之音(不听亡国之音)。

(2)用音乐来教化万民(进行仁义礼仪教肓)(每点2分)。

来的)形休一样。〈凡音由于人心1分,有以1分,景通影1分,?

1分,宿1分,大意1分)丨。

(3)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向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得分点:东1分,走1分,于濮水之上这个状语后置句1分,先闻此声者国削被动句1分)。

文言文翻译。

所有的音乐都是从人的心性上产生的,上天和人(的心性)有相通的地方,如同影子象(原来的')形体一样,回响和原来的声音相应合一样。所以,行善的人,上天自然会给予福祥的报偿,作恶的人,上天会给予灾祸的惩罚,这是自然的事。

所以舜弹奏五弦之琴,唱《南风》之诗,而天下升平;纣王制作《朝歌》北方鄙野的歌曲,结果是身死国亡。舜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那样的宽宏?纣的治理国家的方法为什么却又那样狭隘呢?大概就是因为《南风》之诗的主题是属于生长蕃育之音,舜非常爱好这种音乐,爱好与天地自然的心意相同,能得天下万民的欢心拥戴,所以天下大治。至于《朝歌》,一大早就唱歌,时间上就很不合适,而且北有败北的意思,鄙是粗鄙的意思,但是纣却非常喜爱这种音乐,与万国人民的心意不同,于是诸侯不愿附从,百姓不愿亲近,天下所有的人都背叛反对他,所以结果必然是身死国亡。

在卫灵公的时候,他要去晋国,到了濮水上游的住宿,半夜时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身旁的侍从,都回答说没有听到。于是就找来师涓说我听到弹琴的声音,询问侍从,都说没有听到。这种情形好像鬼神(在弹奏),替我仔细听并记下来。师涓说好的。于是就端正地做好,手抚在琴上,一面仔细听,一面写下来。第二天,回报卫灵公说:我记下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练习,请允许我多留一晚练习这首曲子。卫灵公就答应了下来,再住一晚。第二天师涓说我练熟了。这才离开濮水去晋国,朝见晋平公。晋平公在惠施台摆了一桌酒为卫灵公接风。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卫灵公说:我这趟来,听到一支新曲子,请让我的乐工为你演奏它。晋平公说行。就叫师涓坐在师旷的旁边,拿了一把琴演奏起来。还没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他说:这是亡国之音,不可演奏下去了。晋平公说:怎么这么说话呢?有什么道理吗?师旷说:这是师延谱写的曲子,是为昏庸霸道的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武王伐纣的时候,师延朝东逃跑,自投濮水自杀而死。所以,你这支曲子一定是在濮水河上听到的,先听到这支曲子的,国家就要被削弱。晋平公说:我平生所好就是一个音乐,希望让我遂愿听完吧。

演奏第一乐章,就有白云从西北方面升起来,演奏第二乐章时,大风就来到了,大雨随后也到了,掀翻了门廊揭开了房子上的瓦片,身旁随从都四散逃开了。晋平公害怕了,趴在门廊和堂屋之间。晋国大旱,土地荒芜三年。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十四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

c.正襟危坐危:端正。d.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耳得之而为声。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惟江上之清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9.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10.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参考答案:

7.b(如:往)。

8.c(结构助词“的”,a词尾/这样;b连词并列/承接d“被”/“在”)。

9.d(“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不当)。

10.(1)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西”“东”“缭”各0.5分,被动0.5分,句子整体通顺1分)。

(2)何况我与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状语后置1分,“侣”“友”各0.5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赤壁之战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十五

27.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28.(1)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让我听见的,可以得到下等奖赏。

(2)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的,让天下平安无事。

29.【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能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