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汇总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8:06:42 |
- ZTFB |
- 14页
总结可以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如何充分利用总结的作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里,我们汇总了一些精华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一
十九世纪,可以说是电视时代,于是出现了电视式教学:教师(电视)传授(播放),学生(观众)接受(收看)。二十一世纪,可以说是网络时代,所以教学的模式必须改进为“网络式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吸取网络互动的精华,构建网络语文教学模式,赶上时代的步伐。
第一,建立“网络互动式”学习小组。
建立“网络互动式”学习小组,这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新教法的有效条件。即把全班分成三到五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四到六人,并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同学,开展各种的学习活动。学生、教师、教材以及课外学习资源均可视作“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小组的学生就构成一“小组网”,课堂可视作“课内域网”,课外可视作“课外网络地带”。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上网”交流合作的过程。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直接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使学生民主合作的精神得以形成。
第二,阅读教学中,发挥小组的“网络互动功能”。
旧式阅读教学,课堂大部分时间由教师掌握,学生阅读不到位,学生所面对的往往不是课文本身,而主要是“揣摩”思考与练习的“答案”,往往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听记”教师的“分析”思考练习的“答案”。换句话说,是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撰者、教参、教师)的阅读。使学生丧失了自我的'话语权。没有学习的过程,没有情感体验,严重地违反了“三维”的统一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至关重要的,老师绝对不能取代学生的阅读。所以一定要把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激活原有知识,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例如学习《期行》之前,可以让“小组网”发挥网络的通信与合作功能,由小组长组织同学作一次小小的社会调查,了解新近的关于守信、礼貌的事件和新闻报道,或收集有关的名言名句和故事等等。然后,在进入课文前,让各个小组把最精彩的片段在班中展示。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进入新课文的情景,提高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欲望和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间、小组间的“网络互动功能”。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以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用自己小组喜欢的方式去阅读理解课文,可以各自反复阅读,根据注释理解文意;可以小组一起朗读,再互相之间对译,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互相讨论;也可以用说读的办法理解句意,再整篇翻译。对于典型的疑难点进行全班交流探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没权威的、没有批判的、民主的、自由的环境。把思考和言说权留给学生。
再如《期行》一文,在理解课文后,对人物进行评价时,有些老师会不自觉地、权威地传授:“陈元方有礼,陈太丘守信,而友人则无礼无信。”要学生接受。而在民主自由的“网络互动小组”中,学生除了以上的说法外,有的会说,陈元方也不见得有礼,他“入门不顾”;有的人会说,友人迟到可能另有苦衷;有人会说……只要理由充分都应该给予肯定,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这样的辩论后,学生会自然体会到:做人要有礼、守信;看问题不能只从单一个角度看;评价一个人要有一定的根据;……这样学生的阅读学习就在“网络”中“互动”,在“互动”中“体验情感”,在“体验情感”过程中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引导学生“登陆”“课外网络地带”。
阅读教学,不只是阅课文教学,还要注意课外资源的开发,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也得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文”,去“登陆课外网络地带”。
首先,要善于帮助学生开发“课外网络地带”。如图书、报刊,电视、广播,演讲会、辩论会,图书馆、博物院,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课外网络地带”。只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一致,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其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都可以引导其“登陆”。如学习了《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小组可以开展一次“了解母亲,关爱母亲”的亲子活动,然后把活动的过程和体会在班上交流,把课文中的“母亲”带进生活,再把生活中的“母亲”请回课堂,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
其次,要注意发挥“网络互动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标指出“规定了阅读的量,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年阅读两三部”。扩大阅读的空间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保证。那如何使学生喜欢阅读、大量阅读呢?以读去促读,以写去促读,以讲去促读。如学习《忆读书》,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读“精彩的《西游记》”、“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学习《西游记》精彩的描写手法和《水浒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以读促读。学生读了课外书后,要注意指导他们写好读后感,做好读书笔记,并且让优秀的读后感,在班上发表,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也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写去促读。还可以适当举行一些“推荐好书”的演讲会,让学生展现自已所看过的好书的精彩内容,激起学生“登陆”的兴趣和频率,以讲去促读。使课内阅读向“课外网络地带”无限延伸。
建立“网络互动式”学习小组,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小组的“网络互动功能”,引导学生“登陆”“课外网络地带”,使阅读教学形成一个互通的无穷无尽的网络系统。只要老师懂得操作,懂得引领学生操作,那语文教学的改革,就一定会有一翻崭新的气象。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二
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奥萨马)被美国击毙后,世界舆-论在肯定反恐大义的同时,也对美国行刺拉登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质疑;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的民间舆-论中,对拉登之死以及美国 行刺拉登的方式,也有不少议论,其中也折射出今日中国民间思维的活跃,同时也折射出这一思维的缺乏开放和成熟的另一面。
首先,美国行刺拉登的方式在国际法上不是没有争议的。拉登被杀时,到底是手持武器,负隅顽抗,还是手无寸铁,被当场行刑处决?若是前者,自然属于战时状态,击毙拉登无可非议 ;但若是后者,则任何行刑处决都需要一个法律程序和依据。提出这一质疑的首先是欧洲舆-论和美国的一些清醒的知识分子,其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反恐究竟是否需要程序正义并符合人类法治 国家准则的更为深刻的问题。
当然,有朋友认为,“九一一”之后的这十年,美国一直处于反恐战争之中,称之为战时状态也无可非议;也有朋友认为,对付恐怖分子就是应以暴制暴。凡此种种,恰恰都是反恐斗争 的灰色区域,也是反恐对人类提出的新课题。一如过去数百年人类在常规战争中,经由痛苦的历程而制定出了一套获得认可的国际法规范,作为人类从未遇到的新生事物——反恐,也正面临 从国际法到价值观的挑战、梳理与磨合。
美国作为恐怖主义受害者和头号民主国家,其政治精英在这方面显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点。其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而这也是导致恐怖主义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但西方世界的相对成 熟恰恰体现在其知识界的思辨和批判能力上,从而对社会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刹车器”作用。
对人类价值观和文明的进步而言,上面的讨论不是没有意义的。人类过去数百乃至数千年的进步,都是在冲突、错误和迷茫之后,及时有一批有识之士进行总结、反思和梳理,形成共识 并继而将之体现于行为规范和法律等一系列载体上。同时,一个社会拥有这样的公共讨论的能力,恰恰是社会开放和成熟的标志之一。在这样的氛围下,公民经历的是多元视野和思辨能力的 训练,最终获得的是完整、成熟的人格的提升。
以此反观拉登之死在中国民间舆-论掀起的波澜,情况就不容乐观了。首先,据不少主流网站的民-意调查,中国大陆不少网民认同拉登是反美英雄和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人物;也有民众以“ 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逻辑,公开表示支持拉登的恐怖主义方式。
有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在其微博上的观点,似乎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上述这一观点背后的情绪。他写道:“拉登是被压迫、被欺侮国家人民的英雄!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苦难史有着切肤之痛! 凡是有过这种经历的国家的人民,都不应失去对拉登的同情。恐怖主义只是西方强加到弱国人民头上的名词。中国人应有自己的分辨。”
这一建基于中国历史悲情之上的对恐怖主义的同情,几乎已经站到了人类文明世界的对立面上。无可否认,恐怖主义的成因之中,有西方世界的集体傲慢及其导致的文明秩序倾斜。但这 绝不等于所谓的被压迫一方可采用滥杀无辜,尤其是滥杀手无寸铁的平民的手法,来宣泄其对文明秩序不公的抗争。这正如上世纪的法西斯主义以人种优劣为由,采取对另一个民族的灭绝性 的屠杀。在人类文明社会中,任何合理的事物只要采用恐怖手段,其合理性都将立即荡然无存。
至于对于同情拉登的偏颇观点,中国互联网上虽有人表示反对,但提出的反驳理据却是“‘九一一’牺牲者中也有我们的同胞”,显示出较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如果说,上面引述的同情拉登的观点来源于中国历史遗留的悲情,那么拉登死后,面对有舆-论质疑美国行刺方式缺乏国际法理据和道德制高点,中国民间舆-论中却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对 美国行为方式的'批评就是对反恐的否定。更有意见认为,中国评论或知识人士对美国行为方式的批评,来源于“对西方挑毛病”,或是由于“不能批评中国自身,于是就拿美国说事”。
这样的看法,作为另一种极端,同样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盲点。首先,对美国行为方式的质疑或批评,并非对反恐的否定,而恰恰是希望人类的反恐事业更具法治精神和道德制高点。其 次,西方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虽然其现代化程度高于其他地区,但同样存在盲点。这是人类“共同成长的烦恼”,只有站在人类共同的屋顶上才能审视并得到解决。中国的具有自由情结的 人士,往往由于对中国自身不自由状况的不满,而转化为对西方自由的盲目崇拜,并继而忽视了西方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由派人士的这一盲点还体现于其误认为“对西方的批评,来源于对中国自身问题的不能批评”。平心而论,在今天中国的条件下,确实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这是某种无奈。但这一 无奈既不代表合理,也不意味着中国的评论和知识人士就不应或不会具有一种超越自身利益和情绪,甚至具有普世意义的情怀和批判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在今天的中国民间舆-论场,一些事情往往会被扭曲后来理解。比如,当人们呼吁理性、成熟的思维时,往往会被理解为公权力对民众的再度干预,甚至会被误解为“统一 思想”。直到有一位网友在我的微博上这样留言,我才恍然大悟。这位网友这样写道:“你说的成熟的思维,容易让人理解为在为当今政府继续给我们洗脑。这是我们最反感的。如果误解了 您,请理解被鱼肉的草民的情感。”话虽说得直白、未加修饰,但却道出了某种真谛。
其间的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缺乏思想启蒙的进程。但就当代中国而言,公民长期缺乏完整的资讯,以至于无法建立理性、成熟思考的习惯,则是一个致命的结构性或体制 性缺陷。在一个多元、自由的社会里,完整的资讯对塑造公民的成熟人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神圣的,意见是自由的”,虽然作为一个最高境界很难完全达到,但这一境界却已成 为多元世界里公认的准则。在完整的资讯环境中,公民不但可以据此形成独立的价值判断,而且这一价值判断往往可以经得起推敲。
换言之,在完整资讯环境中获得的价值判断,无论是左还是右,都可具有一定水准;相反,无论是亲政府还是反-政-府的意见,则多半都是在很低的层次上徘徊或交锋,其形式大都是似是 而非的观点或令人啼笑皆非的交锋。
更重要的是,一个长期在不完整资讯环境里生长的民众集体,其不成熟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很容易拖累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准提升。有学者之前曾以“吃狼奶长大”来形容这一现象。这一 现象的后果也许不象经济现象那样一目了然,但从民族精神历程上看,却往往更为致命。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三
树立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战略思维,是指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从全局、长远、根本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统揽全局、兼顾各方,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强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做到把握全局、谋划全局、服从全局;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前瞻性。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形成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其实质是对原有思维模式的超越。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超越陈规、开拓进取,善于探求事物发展难题的多种解决办法和途径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深入。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超越已有思维方式的局限,不迷信、不盲从,做到因时而动、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
辩证思维,是指立足于客观事物的辩证性而展开的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善于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它要求以普遍联系、变化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势、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显得尤为重要;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这就要求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区别不同情况、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方法,因地、因人、因时制宜,防止简单化;坚持一分为二,客观分析形势,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防止极端化;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努力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越是形势好越要看到问题、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越是困难多越要增强信心、善于化危为机和转机为绩,防止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防止片面化。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四
思维方式,是指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实践主体按照自身的需要、目的和可能、创造和使用思维工具,去反映、理解、把握客体的思维活动样式,它是实践主体在接收、思考外界信息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惯性定势.也就是说,思维方式不仅指思维的'形式和方法,而且与每个时代实践活动的对象、目标相一致的思维的内容与形式、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由一系列的基本观念所规定和制约的,被模式化了的思维的整体程式,是特定的思维活动形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思维方式的本质是一种连接思维对象、思维工具和思维主体之间关系的定型化的结构.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思考的人群,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会很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后,就会成为一定民族群体共有的特征,并作为文化传统的核心和稳定因素而长期绵延下去.
作者:莫怩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校,530003刊名:社科与经济信息英文刊名:socialsciencesandeconomicinformation年,卷(期):2002”"(2)分类号:b0关键词: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五
人类作为社会的主角,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正能量的人,其社会作用的发挥与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且教育具有时代特征,不同社会时代对儿童教育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的意义非同寻常。
小学阶段教育是各类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因为社会进步使人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接受教育的途径正在发生变化,时代特征明显。小学教育也不例外,从二十世纪的启蒙式教育变为现在的“前初等教育”。因此,本着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时代特征的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阶段教育的地位。
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和具体作用不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在于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和道德修养、思维品质、文明意识的初步形成。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成长方向和健全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的公共意识、群体意识、人文意识在儿童时期初步形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一生对社会的作用十分有限,极个别可能会走向反面,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必须把儿童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均要为小学阶段的教育花费更多时间,同时给予更多正面的引导,做好小学阶段的教育,把基础打扎实,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通用于包括从低到高的各个教育阶段,但对小学阶段来讲显得更为重要。与小学教育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等)均应从本着小学阶段全面打基础入手,着眼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真正完成以小学教育为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任务,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阶段成为中心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与小学教育工作有关的人员才能找准方向,确定教育工作的重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小学阶段教育的作用。
(三)进一步明晰小学阶段教材内容的研究。
社会进步了,时代发展了,传统的小学教育课程内容相对单薄,时代性要求不强,无法突出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新一代小学阶段教育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突出人文性、丰富性。人文性,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也极为重要。社会环境具有多样性,其重在日常养成;教育管理突出方向性,注重指导,这些要求必须在小学教材中得以体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会干活的机器,而是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干事业的人才。小学阶段知识的丰富性,要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做到广泛性和引导性兼顾。当前的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就是非常好的实践机会,相信这只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四)探讨实践教育参与者的相关理论实践。
小学教育实践性极强,参与者众多,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等。小学生的在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时间他们会与社会接触,在社会中成长。因此,家长们的言行、大人们的举止等都可以影响他们;各类新闻、媒体的语言和宣传方式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生活态度、学校办学条件、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的正面性都能引导儿童积极成长;教育管理不应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人,作为检验其成败的标准,若培养出的行业顶尖“人才”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给社会带来危害,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言论会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不能标新立异,只强调个人观点,必须注重严肃性、增加科学性。
二、科学构建小学生教育方式的关键环节。
小学阶段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小学生成长为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更大地发挥其潜能,使其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必须进一步在这三方面做功课,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和谐。
(一)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基础。
家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影响着人的一生。与现阶段儿童教育的需求相比,现阶段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关注力度均远远不够,家庭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有意识参与小学生教育的家庭比重还很少。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观还停留在以往:教育是教师的事,我只负责把他(她)送到学校,出现重养轻教的现象;只要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儿童等等。健康的人格无法自然成长,必须精雕细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身兼“监护人”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因而家长必须修好“内功”,即加强自身修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做到奉公守法,身体力行地关心国家、社会,关爱朋友、同事,遵守社会法纪、法规,将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示范给孩子;家长应经营幸福家庭,在平等的家庭中,他们将学会自尊、自信,在和谐的家庭中,他们将学会公道等等。同时孩子们也有着好问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人对事真诚直率等许多优点,家长应好好学习、有效保护、积极引导,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二)科学的学校教育是关键。
小学阶段教育应着力增加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其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思想、正确的观念、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关键。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承担者和创造者,他们是否健康、是否合格与其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教育储备和人文素养密不可分,在学校接受教育时缺少正面引导,会使他们变得慵懒、消极、自信心不足、害怕竞争,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等。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是从“零”开始的启蒙式教育,而是专家所称的“前初等教育”。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大部分家庭已经对其进行了启蒙,有的在幼儿园完成,有的在学前教育机构完成,有的在家庭内部完成,甚至在婴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启蒙”教育,我们应特别注意这一变化,区别于以往的小学教育,在教育的丰富性上下功夫,注重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小学生变得更文明、更幸福、更健全打基础,使他们未来的生命质量更高。
(三)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外部条件。
除了家庭和学校外,小学阶段的成长还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孟母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度三次搬家,择优而处,最终使孟子成才,突出的就是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消极的社会环境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显著,积极、正确的文化环境能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并通过规范的言行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中,产生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那些承载积极观念的社会群体,会通过舆论和其他社会强制力量使其他个体接受这种规范,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更优秀的人才,教师必須明白:现今小学阶段教育必须从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形成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使培养的自然人为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正能量。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六
“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灵活、变通地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笔者在这里就如何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谈几点看法。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七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模式。不同的领域、职业和岗位,不同的运动类型和项目,不同的人群和人,都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态度、方法、途径和价值尺度。积极适应事物本身规律的要求,不断转变和优化思维方式,从根本上提出了高思维质量,是取得成功的共同要素。
在传统围棋的思维特征包括中国传统的围棋思维模式,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历史内涵,得到社会公认而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就此其内容来说,追求均衡的价值取向作为历代围棋大师们力主的围棋理念,这主要是强调把握全局、双方接受、攻守平衡、降低风险等。一方面注重图形的效率观念,以好的棋形为最高效率,把棋形结构上升为效率标准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崇尚意境的弈趣理念,把围棋高深的魅力蒙上神秘色彩,从崇拜无形利益到模糊正误标准,从看重棋风到淡漠胜负,在弈棋中追求的情趣,达到“天人合一、忘忧清乐”的意境和心态,这是传统围棋具有浓重文化性的重要表现。特别是在下棋的时候,需要从容充分的思考方式,以往的棋手可以说是在无限时间范围内思考,在有限环境压力下博弈,一盘可以下数日甚至数月,而且传播、知晓的范围十分有限,弈棋心态宽松。相比现如今的许多棋手面临的竞赛时间、规则和现场直播下的心理压力,可谓是很是幸福不过了。
由于围棋起源和长期发展在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儒家、道家的许多思想理念,如“中庸”、“和合”、“大道无形”、“无为而治”等等,都渗透到古代围棋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中。而传统围棋思维模式中大量的因素产生于日本近代理念,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围棋新布局革命以来,吴清泉等围棋大师所倡导的围棋理念。传统的围棋思维模式包括了合理的内核,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当代人们所全盘接受。传统围棋具有竞技性却还不是竞技运动,在很多方面已经和现代竞技围棋的发展形态不相符合、不相适应,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发展。
沿着围棋历史发展的'轨迹,围棋思维方式转变是时代的要求,毕竟任何思维方式都是时代的产物,是事物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围棋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思维模式不能不随之变化,也使得围棋思维方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现代竞技围棋的核心要求从战略到战术,从布局、中盘到官子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确化,甚至标准远远超过了传统围棋所允许的范围。其实在一些超一流棋手在重大比赛中对棋路计算的精确程度,达到了一般爱好者难以想象的程度;世界重大棋战中,不论是以惨烈战斗分高下,还是以半目差距分胜负,都是以精确的计算力为战斗的基础。在其思维上的广度,现代对局数量之多、变化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形势严峻的环境里,要求棋手掌握信息和思维空间范围为之广泛。
对于现代竞技围棋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传统围棋思维方式的合理成份,更体现现代竞技体育的时代要求。而现代竞技围棋有自身的特殊规律,研究并掌握这一特殊规律是当前的薄弱环节,也是紧迫任务。围棋的最高目标和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不同,不是杀死对方的帝王、将帅,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让每手棋手充分发挥效率、取得更大价值。围棋以图形为表现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图形结构艺术,那么在其棋形审美的价值尺度,从根本上说在于行棋效率即所得的利益;现代竞技围棋要求棋形的审美价值服从实战需要,服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实战中棋手之所以在意棋形,是因为好的棋形往往会产生好的效率,但这只是笼统而言,毕竟在实战中有大量的“愚形杀手”、“场合手段”等,影响甚至决定胜负。重视棋形美不能将它夸大到高于利益、或高于实战需要的地步,否则就是形而上学;所以不能用僵化的思想对待棋和效率,任何棋形的审美、图形的结构都要服从实战需要。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勇于面对风险,要认识到风险与效果在这里是辨证的统一。竞技围棋一定要敢于冒险,敢于以风险博取效果;在两个人进行竞技的围棋里,风险对双方来说是共同的,自己冒风险的同时也把对方拉入风险的漩涡。传统围棋讲的是看不出好的不能下,现代竞技围棋讲的是看不出不好的就敢下,既要善于以长击短,也要敢于在必要时以短击短。这就是现代竞技围棋风险和效果的辩证法。
当今时代,人类活动的精确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精确思维是以量化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精确加工,让概略变为精确,使得模糊化为清晰的思维方式。在围棋竞技中,精确的计算才能实现高效率,但我们也承认某些条件下正误标准的浮动范围,围棋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很多“虚”的东西以目前的计算水平无法量化,比如对“大局观”好坏的判断。事实上精确是客观存在的,而模糊是一种主观的认识状态。人的认识有相对性的,精确的标准也有相对性的,竞技围棋要尽可能提高精确思维的程度,包括在行棋的一定阶段和范围,对行棋方向的准确估计,对多种可能的标准选择对对手意图的准确判断,这是由模糊转向准确的重要步骤。实现精确思维,要正确处置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的关系,具体到围棋所谓的“目”和“势”的关系问题,对无形利益的崇拜、对势的崇拜,是中国传统围棋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有极大的正确和合理因素,如果过分强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对有形利益的追求。我们重视传统的对势的追求,也要重视对有形利益的目的追求,加快无形利益向有形利益的转化。
针锋相对,作为现代竞技围棋的重要思维特征来说也绝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围棋竞技性发展的必然反映;在现代竞技围棋的结果不仅关系到棋手个人的声誉、待遇和人生路径,而且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声誉,胜负争夺的激烈程度,是作为雅趣活动的围棋手谈不可比拟的。反映在围棋思维方式上,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针锋相对,这里也就包括对手的气势、力争主动的状态和善用诡道的谋略。就从气势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状态并战胜对手的心理外化及充分思想准备的表现;其诡道则可以利用对方的心理状态来出奇制胜。这里十分重要的就是在思维方式上建立不畏强敌又敢打必胜的良好状态,日本一位著名棋手在一个重要比赛中,在已必输的情况下耐心与对手收官,造成了对手心理放松出现重大失误而转败为胜,这也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棋品”问题,胜之不武,简直是莫名其妙。所以“兵者,诡道也”,在规则的范围内取胜,同样是堂堂正正的胜利。
对于棋手,端坐于纹枰前独自指挥上百的棋子作战,一个突出的特点不仅要善谋,还要善断、善战;毕竟竞技围棋不是一般地比思维质量,而是在严格的时间范围内比综合思维素质,不仅要比思维的密度又要比思维的强度。这就要求棋手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脑细胞高速、高效运行,形成了高质量的决断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间就是效率和胜利。思维的定势在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定势化思维模式,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和处理类似问题,若是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思维定势有助于迅速有效地解决常规问题;而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思维定势也会限制人的创新活力。就竞技围棋而言要坚持在特定具体条件下活用定式,在实战中敢用和善用新手,毕竟新手是超越思考、充分研究的结果,也往往会取得出奇不意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里,很多问题难以用常态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就需要从不同方向、不同视角、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既是解决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思维方式科学化的具体体现,现代竞技围棋可借鉴使用的特殊思维方式有不少,如在棋盘上不同战斗之间进行思维迅速转换的跳跃思维,以及“手割”所体现的逆序思维等,说明了竞技围棋与现代思维方式是完全相通的。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八
科学思维是科学技术创新和实践的灵魂。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的思想工具,也是创新主体观念地认识和把握客体的思想工具。掌握思维方法,开发思维能力,进行自主创新,是许许多多科学家的科学工作留给我们的珍宝。爱因斯坦进行伟大探索的思维方法,是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爱因斯坦思维方法是爱因斯坦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创造的思想工具,其中起主导性质的思维方法是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所谓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又称探索性的演绎法,是指爱因斯坦在科学探索中从直接经验出发,把创造直觉与演绎逻辑结合起来形成思维方法理论结构进行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它的内容是以“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为核心包括思想实验方法、目标思维方法、双向思维方法、直觉思维方法、假说思维方法、数学方法、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等构成的思维方法体系。爱因斯坦创立的直觉—演绎思维方法是他进行伟大科学探索和科学创造的伟大思想工具。
思想实验方法是在思想领域中通过进行理想化实验而观念地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爱因斯坦通过“追光”思想实验和“升降机”思想实验,探索微观物质高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目标思维方法是引导在未来中寻找追求的目标和达到的境地的方法。爱因斯坦建立和运用目标思维方法,引导他开发出天才的创造力,自觉地攀登到物理学的高峰,达到创立相对论的科学境地。
双向思维方法是指创造主体针对一定的探究课题以不同的理论思维方面进行双向交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方法。爱因斯坦在他创立的奥林匹亚科学院中,建立和运用双向思维方法进行学习和探究,努力发展他天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奥林匹亚科学院结束的那一年,爱因斯坦就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可见,双向思维方法对爱因斯坦提高学术水平和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作用。
直觉和假说思维方法是创造主体在未知领域探究中以直觉力洞察出事物的本质而直接提出一般原理或者假说的思想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爱因斯坦以直觉力洞察出事物的本质,并直接提出“时间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等这样的假说(一般原理),通向了创立相对论之道。可见,直觉和假说思维方法在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中,充分发挥出自主创新的伟大功能,如此等等。
爱因斯坦主导性质的思维方法是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爱因斯坦对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结构从理论上作了科学解释。他指出:“初始的假说变得越来越抽象,离经验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它更接近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即从尽可能少的假说或者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同时,从公理引向经验事实或者可证实的结论的思路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微妙。理论科学家在他探索理论时,就不得不越来越听从纯粹数学的、形式的考虑,因实验家的物理实验不能把它提高到最抽象的领域中去。适用于科学幼年时代的以归纳为主的方法,正在让位给探索性的演绎法。这样一种理论结构,在它能导出那些可以同经验作比较的结论之前,需要加以非常彻底的精心推敲。在这里所观察的事实无疑地也还是最高的裁决者。”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的理论结构以形象图示表示如下:
对直觉——演绎思维方法理论结构的形象图示,爱因斯坦作了这样的解释:
1、e(直接经验)是已知的。
2、a是假说或者公理。由它们推导出一定的结论来。a是以e为基础的。但是在a同e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联系,而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心理的)联系,它不是必然的,是可以改变的。
3、由a通过逻辑道路推导出的每一个个别的结论s,s可以假设是正确的。
4、s然后可以与e联系起来(用事实验证)。这一步骤实际上也是属于超逻辑的(直觉的),因为s中出现的概念同直接经验e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但是s同e之间的联系实际上比a同e的联系要不确定得多,松弛得多(比如,狗的概念同对应的直接经验)。如果这种对应不能可靠无误地建立起来,(虽然在逻辑上它是无法理解的),那么逻辑机器对于“理解真理”将是毫无价值的(比如,神学)。
这一切的中心问题就是思维领域同感官的直接经验之间的永恒存在的联系。根据爱因斯坦对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理论结构的阐述及其形象图示的解释,实质上描绘出了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的创造思维机理:直接经验——一般原理(公理体系或假说)——推论——事实验证。这个创造思维机理,爱因斯坦又作了言简意赅地阐明。他指出,“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则是逻辑的。”
三、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的特点。
爱因斯坦主导性质的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与其他思维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从直接经验到一般原理是直觉道路——非逻辑性。科学家都深刻地认识到非逻辑思维在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们之中爱因斯坦的思想堪称为典范。1946年,67岁时的爱因斯坦在《自述》中阐述感受经验与概念、命题和理论之间的关系时,认为两者“纯粹是直觉的联系,并不具有逻辑的本性”。又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向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从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结构及其深刻论述中可知,从直接经验到一般原理不是逻辑道路的,而是“直觉道路”的,或者说是非逻辑思维道路的,这是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的第一个显著特点。
2、从一般原理到导出推论之间是演绎推理——逻辑性。从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结构可知,虽然从直接经验(特殊)上升到公理体系(一般)是直觉道路,但是从公理体系(一般)到导出推论(特殊)是逻辑道路。可见,从一般原理到推论的演绎逻辑推理是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结构中的第二个显著特点。
3、直觉道路与演绎逻辑道路、非逻辑与逻辑之间的统一性。从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理论结构中可知,从直接经验到一般原理(公理体系或假说)的道路是直觉的,而从一般原理到导出推论的道路是演绎的。这个思维方法的第三显著特点在于:把直觉道路与演绎逻辑道路统一于他的思维方法理论结构之中,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的直觉和演绎思维方法结构,形成的逻辑与非逻辑思维方法引起了思维方法质的飞跃。这与以往一切方法结构相比较,是根本不同的。
牛顿创立牛顿力学的思维方法是运用的推理逻辑思维方法,这就是运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推理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科学创造活动的。牛顿推理逻辑思维方法的理论结构图示是:
达尔文创立的科学进化论也是运用推理逻辑思维方法的,这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推理逻辑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达尔文推理逻辑思维方法的理论结构图示是:
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结构与牛顿的思维方法结构和达尔文的思维方法结构相比较,牛顿的思维方法与达尔文的思维方法都是属于推理逻辑思维方法,是纯逻辑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思维方法即直觉和演绎法是非逻辑与逻辑相统一的创造思维方法。
4、直觉验证性。从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理论结构中可知,从演绎逻辑到事实验证中间,即从导出推论到事实验证中间,需要经历“直觉验证”的道路。这又是与先前的推理逻辑思维方法根本不同的第四个特点。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从一般原理到事实验证是直接的事实验证,无需借助“直觉验证”这一环节。可见,“直觉验证”是爱因斯坦思维方法理论结构中的第四个显著特征。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九
人们必须转变思维,如果你的观念和思维还停滞不动,用旧眼光看新事物,那你就会被时代抛弃或者被陶汰。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也多种多样,人的思维也要变化。人们有哪几种思维呢?纵向思维是在深挖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挖洞。我们学校的教育,重视纵向思维的培养,而忽略了横向思维的开发。所以认为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这就影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要知道“横向思维”的思考方式,是思路开阔地探索新思想,寻找新方向的最重要的思路之一。另外还有许多思维方式:概念化的思维、分析的思维、思辨的思维、用右脑思维、批判思维、反思思维、类推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超现实的思维,等等。人的思维类型不同,所以人的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学校里应允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思维类型,根据不同的思维类型进行学习。
一个人的思维潜力是很大的,但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呢?一个原因是习惯势力,把新的材料归到旧的框子里,不会用新的眼光看问题。另外就是迷信标准答案,不求新解。形势变,思维也变,河水永向前,不可阻拦。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
改变思维方式,培育积极心态;引导教师走近学生,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艺术;建设学校文化场,提振教师精神气;引领反思与研究,改变教师工作状态与行为方式……3年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校长张志湖将改变教师的思考一步步变成扎实的行动。
改变,首先从心开始。
“思维方式决定个人心态。有了积极的思维,才会有良好的心态。而一旦心态改变了,教师也就会从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快乐与满足。”秋季开学前夕,胜利六中的全体教师齐聚学校报告厅,听专家讲“幸福课”。
新学期开学前的教师培训,学校没有安排专业学习内容,而是特地请专家给教师作了一场《幸福的底线》报告。
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不时引发教师阵阵开心的笑声。在静静地聆听中,教师们感悟着幸福的秘密,体味着教育的“幸福味道”。
一上午的报告,对教师来说,犹如一份心灵鸡汤。
教师们也许不知道,这次“特殊培训”,其实是张志湖校长的一次精心设计——对教师进行幸福教育。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职业倦怠?主要原因是体会不到做教师的快乐与满足,而教师之所以不能从学生那里收获幸福快乐,根本原因是思维方式和心态出现了问题。”在张志湖看来,要让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状态,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内心。
让他感到欣喜的是,报告虽然结束了,但在教师们心里产生的涟漪却在持续。当报告中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和案例停留在教师心里的时候,其背后的理念也就渐渐开始在他们心里不断发酵。
就这样不断对教师进行心态和教育理念的“启蒙”与引领,使他们渐渐懂得了该怎样“转身”。
“每天早上,踏着晨光、迎着朝霞,看着学生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一声声尚带着稚气的问候,我的心里溢满了幸福;课堂上,看到学生们渴望求知的眼神,听到他们精彩的回答、有见地的陈述,幸福盈满了我的内心……”
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但是因为教师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学生和课堂带给教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在这所学校里,改变教师思维方式和心态的“毛毛雨”就这样不断浸润着教师的心灵。
张志湖改变教师的努力有了可喜的收获,紧接着,学校又举办了一场“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的专家报告会,这场报告带给教师的更是一种唤醒的能量。
从一位位名师的幸福人生里,从对师生关系与教师幸福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中,教师开始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更对如何重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思路和办法。
像这样“唤醒”教师的报告和交流,按照张志湖设计的时间表,在学校一场场地进行着。对教师们而言,一场报告就是一次深深地触动。这样的触动,被张志湖形象地称为“心灵敲门”。
在持续、不断地敲击之下,微妙的改变,开始在教师中悄悄发生。
“只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才会自在,才会获得精神自由,才会让工作与生活富有诗意。”“只有师生心灵相通,才会有彼此间的感应和默契;教师把学生放在了心中,学生才会把教师放在心中。”教师的改变不仅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更表现在对学生的情感上。学生们感觉身边的老师变了,变得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变得越来越可亲了。
用“三气”充盈教师精神状态。
“践行使命,重燃激情”,这是张志湖对全校教师精神状态的一种文化定位。
全校130多名教师,中年教师占大多数。而中年教师又是一个最容易在一年又一年“不断重复”的教学中出现倦怠,朝气和激情也容易被慢慢“磨”掉,没有进取动力,失去改变愿望的群体。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教师重燃激情。
为了让教师有改变自我、改变工作状态的动力,张志湖开始对教师进行持续的精神引领,他在学校提出,凡学校教职员工,不论任课教师还是后勤人员,不管年轻还是年长,都必须要有精神,有朝气,心态好。
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是张志湖期望教师们具备的“三气”。
“一位缺乏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的教师,就会愧对教师这个职业,就会有负于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张志湖看来,教师必须在学校的文化场中炼养“三气”,有了这“三气”,才有可能培育学生的“三气”——志气、朝气和睿气。
张志湖认为,“精神气”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内蕴外显;有精神气的教师,才能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由此感染和造就学生的精神与气魄。因此,他时常提醒教师,只要是在校园里,无论是上课还是其他场合,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要表现得得体和落落大方,要给人一种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和昂扬向上的感觉。
受当下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影响,不少教师内心也少了一份宁静,多了一份浮躁与功利。张志湖因此时常提醒身边的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多一点书生的清纯和率真,要有人格境界、学术良知与职业操行,要用厚重的知识底蕴来浸润自己的思想、气度和风格,要能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
所谓“孩子气”,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始终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张志湖时时提醒教师,尽管在年龄上与学生相差较大,但要努力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感受。他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让教师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怀有童真的情感,拥有童真的兴趣,具有童真的思维,保持童真的纯净,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也才能够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用心营造氛围,并且不断给予启发和引领,“三气”渐渐开始在教师中间积聚,张志湖所期望的校园气场也渐渐涵养起来。受这种气场熏染,教师的精神状态比过去有了大的改观。
“能保持童真的教师,才会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学生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学生也才会觉得教师真正懂他,才会把心交给教师。”……在东营胜利第六中学,教师们发现,当自己真的有了精神气、书生气和孩子气之后,他们就有了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体验,悟出了许多过去不曾明白的道理。
“孩子,过来,我觉得你今天的状态有点不好……”一名学生犯了错,老师没有立刻板起脸来批评,而是用温和的语气与他交谈,了解他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教师自身有了孩子气,自然也就有了接近学生、教育学生的智慧。”张志湖说。
在反思与研究中实现改变反思会让教师变得更富灵性,思考更加理性而深刻,教育教学方法也更加科学。——张志湖“教师们的变化真大啊。”说这话的是该校副校长刘鑫。引发教师这种变化的,是学校实施的反思性教育教学研究。反思性研究是张志湖为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让教师从教学中找到教育感觉而设计的一项改革措施。他说:“没有完美的教学,教学永远需要改进。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问题的解意味着教育教学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然后在这个层次续反思,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为了推动教师反思和研究,张志湖率先垂范,把自己对工作的反思诉诸文字,发布在他的博客上。他要求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周至少写1000字的反思文字,凡是外出学习者必须写反思文章,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有反思。
问题是反思之源。张志湖重视教师问题素养的培养,要求教研组在组织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时,重点反思得失,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反思性研究让教师的思考有了深度,也让教师的研究有了针对性。最让教师尝到反思甜头的是反思性课堂建设研究。
刚开始的时候,不少教师感到为难和担心,毕竟用自己原来熟悉的教学路子和方法省劲,如果改变,怎么改?效果会不会好?还有的教师认为,不加班加点加负担,还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成绩?……面对教师诸多的不理解、不情愿,张志湖总是耐心引导,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当教师们初尝反思性课堂建设研究的甜头之后,接下来的改革也就成了顺水行舟。
一位生物教师原来觉得自己已经教了的课,可以少备课了。后来,在反思性课堂教学研究中,他从最初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体会到了研究与改革的好处。“原来的`课堂是教师主导的课堂,现在是放手给学生的课堂,而一旦放手给学生,就发现学生们真的很棒——他们状态不一样,会学习了,活跃了,也主动了。”改变自己、改变课堂,让这位生物教师收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与快乐。“虽然备课花费的时间多了,比过去累,但是乐在其中。特别是看到那些原来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开始皱着眉头思考问题,变得认真了的时候,心里感觉美滋滋的。我享受到了以前做老师从未享受到的快乐。”
“教师的心智模式一旦改变了,就会自觉走进教育教学的自主状态。”张志湖说,“在这种改变中,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共同成长的校园,在这里,学生不怕犯错,不怕失败,善于反思。”
“改变学校从改变教师开始”,这是我历经3所学校、做了校长所收获的最为真切的感受,也是到东营胜利第六中学近3年多校长工作的最好注释。
实现教师转变,是改变教师心智模式和行走方式的开始;改变教师精神状态乃至生命状态,远比转变教师的行为方式难得多;而要最终实现学校发展方式的积极嬗变,引领教师逐步进入享受教育的境界,不管是“转变”,还是“改变”,都是不可逾越的阶段。我认为,“转变”一词比“改变”更为柔性和机智。“转”者,自身变动也;“改”者,有外力强行促其变化也。
围绕着转变教师这一目标,学校为教师成长制定和实施了“三台”(看台、平台、舞台)“六星”(教改之星、敬业奉献之星、学课标之星等)计划,每学年定期评选,并通过各种方式推介宣传。按照不同年龄段教师的需求和特点,学校积极提供专业发展的帮助和支撑,结合每学年个人发展愿景,让学校常规管理、内涵发展的措施成为教师行为转变的助推器。
客观地说,要实现教师的根本性转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是一点点的改变足以成就教师的嬗变。在这3年里,我亲眼见证着一位位教师的转变,他们的转变让我感动,也让我对他们更充满了信心。譬如石爱英,作为一位母亲,她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先天有病需要格外照管;作为一位教师,她既要上好两个班的课,还要承担许多社会活动和公开课,同时肩负着培养青年教师的担子。即使这样,她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行走着。她是一位年逾不惑的数学教师,也是学校的业务骨干、胜利油田教学能手、胜利石油管理局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在谈到自己的转变时,石爱英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变了,学生也变了,他们更加喜欢我,也更加喜欢学数学。我知道,这是因为教师对专业的热爱传递给了学生,原来幸福是这样可以触手可及的!”像石爱英这样享受教育的教师,在我们学校.越来越多,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正是他们,用行动和业绩诠释了教师成长从“改变”到“转变”的心路历程,也让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不竭动力。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一
“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灵活、变通地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笔者在这里就如何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谈几点看法。
个体的思维活动与个体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心态对其思维的方式、方向、策略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形成有利于多解的心态,是培养多解方式的前提。有利于多解的心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由的心态,能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二是独立的心态,不习惯听命于他人,喜欢独立思考,敢于表现自己独立的意志;三是探索的心态,不墨守陈规,倾向于敏感、好奇、多思和质疑,喜欢从新的角度寻找出路。以上三种有利于幼儿多解的心态是由其所处环境、氛围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培养有利于多解的心态,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多解的环境和氛围。一是创设约束和禁令少的环境。清规戒律会束缚孩子的头脑。而在约束和禁令少的环境里,幼儿自由度较大而顾忌较少,因此思维也较活跃。二是营造权威小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权威主要来自于成人,若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幼儿的心态就会倾向于自由、独立。三是创设开放性的环境。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能促使幼儿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二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定最初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2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如果让幼儿处于一个材料贫乏的环境中去学习、思考、幼儿只能去空想,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没有东西去诱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而他们也不能通过动手做物品来验证自己思考的和想象的是否科学正确;如果幼儿对活动的内容没有兴趣,幼儿的思维活动就不能处于积极状态,也无法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故要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在活动中积极为他们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创建丰富宽松的活动环境,注意激发他们学习、思考、探索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提高其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资源处处可见,培养的方式方法也很多,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特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更加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的课堂活动等,多途径地培养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三
各门具体科学通用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它是对只适用于某一门具体科学的专门方法的概括与总结,是具体科学思维方法和哲学思维方法之间的中介层次的方法。如数学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方法等等。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特征。
尽管一般科学思维方法只是从某一角度或侧面来审视世界,但由于它具有较高的概括力和较大的适用范围,因而能够同时应用于不同的学科。这种方法的客观基础是科学研究对象和科学本身存在着共同的属性与规律,这些共同的属性与规律通过客体向主体、客观向主观的转化,形成了各门科学通用的思维规则和手段,即各门科学共同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
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反映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及其特征。科学思维方式,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思想武器,进行科学探索、科学实践、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它要求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注重探寻规律、发现规律,形成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求实求真性、能动创造性、辩证系统性、历史时代性,是科学思维方式最鲜明的特点。
科学思维方式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重视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树立科学思维方式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上实现从自在到自为的飞跃。
科学思维方式是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有效工具。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人们有效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科学思维方式为我们观察、分析世界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明确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发展阶段和主要任务,提供了有效工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作出准确判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党坚持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自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
科学思维方式是制定正确思想路线的重要保证。思维方式决定着思想路线的正确与否,思想路线是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两者密不可分。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重视解决思维方式问题,进而解决思想路线问题。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样,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使我们重新拿起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这一武器,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开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做了思想准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党取得的每一次认识和实践的进步,都得益于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出现的每一次失误和挫折,都与违背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着直接关系。
科学思维方式是领导能力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许多皮,还扯不清楚。有了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就省得许多事,也少犯许多错误。”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使命,就必须不断提高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括多方面内容,而科学思维方式是其关键因素。思维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归根到底会影响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本质,从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探究规律,从时代潮流的变化中认清方向,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篇章。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四
中小企业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小企业管理局评定的20世纪最重大的65项发明和创新都是由500人以下的小企业或个人创造的。小企业占有制造业产品创新的55%,平均每个雇员的创新数要比大企业高1.38倍,其重要创新数也比大企业高1倍。企业的网络系统是信息化的命脉,特别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但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专注于诸如erp、scm、crm等应用系统的建设,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东西――企业基础网络系统的建设,造成“一条腿”走路的窘境。由于企业的网络系统往往被大家所忽略,造成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通信不畅,应用系统形成封闭的“孤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利用网络通过有限的投资得到有效的收益,更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构建网络系统是实现其它的信息化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等的基础。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五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下,现今社会中企业的管理越来越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样的发展状况使得对高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对功能全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研发和构建,成为现今科技领域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需要创新的部分进行研究,同样属于现阶段重点探究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状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次研究的课题展开详细的论述。
2计算机网络技术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伴随信息化快速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门技术,这一技术通常情况下是将计算机先进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利用网络通信协议为重要的基础,将世界各地独立兼并分散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过程中,能通过以下几种介质实现有效的连接:通信卫星、载波、光纤、电缆、双绞线。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能使得各种各样的资源实现共享[1]。例如,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等。除此之外,还能对进行共享的相应数据展开相应的管理和后续维护,这对用户在进行信息共享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3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可利用的技术进行整合,并构建出实用型的系统[1]。其中,在现代企业当中,信息化主要用来处理一些文档方面的管理事务,同时还要用在信息交互方面,基于这样的状况,需要用到互联网对相应的数据进行传输,进而形成相对完备内部网络系统。办公室内部网络能为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管理保障,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由于互联网中具有丰富的资源,能在办公室出现问题的状况下向互联网进行发问,有利于提升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3.2分布式框架构建。
计算机的网络式架构,主要根据办公室自身业务开展方式和特点来进行,按照网络的状况合理地对网络架构进行设计,为完成自动化的运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采用分布式框架的结构来进行,该种架构形式能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同时还能保证系统内外信息的交互,这样的状况为实际办公效率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性的作用,便于信息的上传与下载[2]。对分布式结构网络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网络体系信息资源的管理,分布式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呈现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信息管理花费了工作人员较多的时间,分布式框架的'构建能有效解决该方面的问题。
4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
4.1对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创新。
办公室信息的处理平台主要是信息化和自动化办公软件的创新应用,强化办公信息管理平台方面的建设对达到信息共享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信息管理的效率[3]。对办公各管理平台进行统一化管理,能实现对内部管理信息的汇总,有利于信息的系统管理。通过信息相应的管理平台,实际管理人员能实现办公活动的监管工作,在此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策略的制定,并很好地解决该方面的问题。如若某一企业的办公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的分支部门较多,采用统一化的平台进行管理,有利于管理的集中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2结合办公需要开发文件管理软件系统。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在办公室关于文档管理方面,办公室系统中不具有专门的电子文档相应的管理系统,为了充分利用人工劳动对文档进行归类,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针对这样的状况,很多企业和公司研发出小型的数据库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但是无法应用到特定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当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文档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有不同的需求。基于这样的状况,在实际的管理中,应充分结合现代企业办公的需求,对文件管理软件系统进行重新研发和开发。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文档管理和处理的效率与便捷性,同时对系统功能和系统进行优化,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办公的效率,同时还能减低实际操作的难度。此外,在对办公室文档和信息管理软件进行开发创新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安全机制的构建,这样能提升文档的安全性。防止出现文档处理不安全的现象出现。
4.3完善自动化的监督管理机制。
现阶段,企业在对自身办公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不能有效监督的现象,使得实际信息管理和处理存在诸多漏洞,这样就导致办公自动化管理平台构建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管理机制的完善。自动化监督管理机制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办公业务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创新,充分和企业其他相关的管理规程进行结合,对办公人员办公网络管理实际效率予以监督,进而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要结合办公自动化的特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细致的监督和管理。此外,计算机办公还需要监督的功能,主要起到督促的作用,对办公人员制定和管理文件的工作态度进行指导,进而提升其工作职责意识。
5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下,现今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的过程中,离不开先进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虽然能为现今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进行创新。因此,本文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两个方面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望此次研究的结果能为现代企业更好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进而为推动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献力。
【参考文献】。
【1】高爱辉.计算机信息数据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和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解析[j].电子测试,(13):93+86.
【2】黄未来.关于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的构建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06):32.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六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复习,相信大部分高三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依据高中语文课本,已经全面而系统地复习了高中阶段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并对这些知识有了整体的把握。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语文复习应该怎样进行呢?在此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同学们应在认真研读“考纲”之后,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与第一轮复习的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整合归纳,理清这些知识点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明确这些知识点所检测的能力点是什么,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由此构建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
这样既加深了对第一轮所复习的语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在实际运用时,迅速有效地提取知识,在解答语文考题时,头脑中有系统的语文知识网络,有利于我们沉着冷静的应对各种题目,有利于拓展解题思路,提高答题的效率,应该说语文知识网络是解答试题的通道。
同时还应对第一轮的语文复习情况做一下梳理,认清自己的强项与弱项,结合自己构建的语文知识网络,制订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语文第二轮复习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天天有事做,天天有落实,循序渐进。
第二,探究最近几年语文高考考题中的设题点,选择典型的习题进行重点练习。
从天津市最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来看,出题的原则是稳中求变,有相当一部分题型是成熟而稳定的,所以有些设题点我们可以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探究进行了解,比如,天津市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中科技文和社科文的阅读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呈现,题目中的干扰项一般从关键词句的理解、重要信息的筛选、根据文章重要内容进行推断三方面进行设置。
常见的形式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答非所问等等,复习中,有意识地摸索这些常见干扰项设置的规律,对提高同学们解此类题的能力将会大有帮助。
另外,同学们要考虑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和本知识点相关的知识点,做到触类旁通,做题之后要有反思。对于自己语文知识网络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选出相对应的常见题型,并总结这些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还要选择有助于提高能力的习题进行训练,在解题时要充分考虑各种解题途径,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敏捷性。再有,解答语文主观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减少考试中无谓的丢分。
第三,改变训练方式,搞好作文复习。
第一阶段同学们对作文的复习是比较重视的,积累了一些素材,并做过一定数量的作文练习,但到第二阶段复习的时间紧了,压力大了,因此许多同学不再重视作文的复习。这样做的结果是,到正式高考时,有些同学会因为这段时间不练写作而造成写作的生疏感,这是不利于高考的。
因此,同学们可以改变一下复习的形式,首先将前一阶段所积累的各类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为高考作文做最充分的材料准备。其次,对自己擅长的文体和作文结构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天看一两篇优秀习作,研究优秀习作是怎样立意、构思的,每天可对一两个作文题目进行思考,用“想作文”的方式进行练习。(天津五中特级教师杨忆宁)。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学网络教学与学生学习逐渐形成了一个发展趋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工具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学生可以将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过程的有利平台,以及一种重要的多媒体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在业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学能力和调整学习逻辑与方法,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可以承担教师繁重的备课、课件制作和教学大纲的交互等工作,可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系统需求设计。
中学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网络过程中能够对加强教学辅助功能,提高教学支持系统的智能性,为参加网络学习的中学生提供动态多媒体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网络教学系统可以为教师提供交互性网上课程的工具,进一步提高网络教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随机虚拟教学课堂的交互性。
1.系统模块化应用需求。中学生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思路要实现系统使用的模块化,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需求调整教学可见及其背景方便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进度和相关要求,在网络教学系统上提供课程内容等资源库管理,同时可以有效地组织多名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交互和网络调整,可以使得教师充分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模块化的教学资料与课件展示,保证教学模块与学生学习模块的无缝对接,保证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多样性。
2.系统网络教育资源共享需求。中学生网络教学系统可以把学校课堂的教学课件资源形成网络共享的多媒体课件及其相关的影像资料,形成教学的网络公共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件与教学资源充实到网络教学数据库中,形成多层次、多视角、多媒体的教学共享资源。在该系统中,教师可以为自己的教学制作独立的教学维克空间,用于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习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课件、媒体、语音、影像等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多媒体资源的空间利用率。
3.网络教学与学生学习资源分配需求。通过中学网络教学系统,教师可以通过该系统的教学管理模块,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进行有选择的教学资源的调整与分配。教师教学资源的分配取决于教学效率、效果和学生的接受满意度;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及其分配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方法和学生接受能力提出自己在教学资源上的需求。
教师通过学生的需求信息进行教学资源的再分配,指导合理地满足学生对于教学资源分配及其共享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学生在网络中的交互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分配效益,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支持教学过程的信息共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系统中课程管理向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发布自己的课程资源、布置作业、教学通知和学习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任务。
二、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描述工具用例方法,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用例,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清晰描述教学用例结构,形成用例包图,具体包括:教学需求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网络教学、考试监管、用户管理、系统维护,如图1所示。
三、教师教学模块设计。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是进行网络教学课程的资源制作、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管理的主要执行者。主要工作包括:答疑系统的管理、作业系统的管理、通知发布、学生管理等,图2表示了教师教学流程,教师通过相应登录后进入教师界面,可以进行课程管理和学生管理。
教师是网络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在教学模块中可以使教师在备课、授课、答疑、交流等过程中起到网络互动和多媒体交互的网络教学效果。通过系统交互过程,教师可以知道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动态以及学生对各个课程的喜好程度和接受程度。通过网络,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网络监督与管理,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情况,同时可以进行教学过程的随时调整与课内课外辅导。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进一步制定教学课件和课程辅导资源,并针对学习课程制定网络考试,可以在线查询学生的考试成绩。网上考试系统在远程教学系统中的作用是用来考核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中的成果,用来判定学生能否满足该选修课的要求,取得学分,因此它对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的功能有编辑试题、进行考试、提交考卷、批改考卷、提交成绩、成绩统计。
四、学生学习模块设计。
学生学习模块可以在学生进入学生界面后查看相关课程信息,进行在线的视频教学点播,完成在线作业,进行在线测试,同时可以进入课程互动模块,提交作业和bbs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能有所收获,在课后通过学生学习模块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练习机会,同时也可随时与在线教师和同学取得联系,寻求辅导答疑和课程交流。其详细功能模块流程如图3所示。
五、结语。
基于网络的中学生教学系统的设计理论基础是基于自主学习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研究设计的,通过网络学习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习知识视野,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善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充分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构架自我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课程资源,通过交互平台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交流,使得该系统可以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开展互动学习和互动网络交流,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对我国中学生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推荐性案例。
参考文献:
[1]德斯蒙德。远距离教育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王风。企业富媒体开发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8):4-7.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八
传说在远古时期,人类没有种族区别,相互之间没有文化差异,相互之间的沟通没有障碍。有一天所有的人类在一起想建一座可以到达上帝的高塔,于是人类同心协力,高塔一天比一天高耸,后来天神们怕人类真的到达天堂,于是就用魔法让高塔的每一层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于是他们没法在沟通,相互之间所说的语言无法听懂。所以就形成不同的种族,慢慢的就演变出不同国家不同的的民族人种。
世界上有着两百多个国家,这两百多个国家之中,又有着好多的种族或民族。而各个民族之间又有着自己肚子的文化和信仰。她们的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便导致了个种族在看待事情的出发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在这现今60亿人之中,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着东方人典型的思维。中国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是整体思维、直观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
一、整体思维。
所谓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的联系。
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言论,例如儒家的孟子说:“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道家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我们把“上下与天地同流”跟“万物与我为一”联系起来看子可以知道无论是先秦的儒家还是道家,都是把人与天地万物看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先秦典籍中大量出现的“一”的含义。例如《易·系辞传下》说:“天下之物,贞乎一者也。从根本上看,”一“都是讲整体、系统及其贯通的。
在整体思维上,汉代使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得以完善,对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平衡的功能,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到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着《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地——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在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二、直观思维。
所谓直观思维,是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地把握事物本质,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维方式。古代整体思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人“的系统,仅仅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去认知是无法穷尽其奥义的,必须凭借对于”象“的直觉、顿悟去把握。儒家、道家都主张以直观为基础去领悟、把握宇宙、人生。庄子的”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都是讲直观、体悟一切存在的根源与自然运行的规律。
直觉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非逻辑性。在现代科学研究中,逻辑证明和实验的方法都表现了一定的局限。许多科学家认为,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
三、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从”天、地、人“系统整体思维衍生出来的,是指由两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的某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可能相似的推理方法。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擅长的一个领域,表现类比的最古形式就是比喻,常常用以发现说明世界的真理。例如庄子主要依靠比喻和类比来论证哲学问题。
四辩证思维。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中曾经对中国古代光辉的辩证思维加以总结,他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李约瑟所说的这种”辩证逻辑“就是中国思维模式的一个突出内容——辩证思维。所谓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中国的辩证思维起源较早,老子讲”正言若反“,就是说一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其实有深刻的含义。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中国古代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在西方,也有丰富深刻的辨证思维,可是东西方讲的重点不一样,西方特别强调斗争,而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
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我们,应该多和国际进行交流,交往,以便充分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从而,学习他们优秀成熟的思维方式来补全我们的思维。我们华人的思维方式有我们独特的优点,也有缺点。我们应该多学习其他国家人民的优秀的思维方式,改掉我们不好的思维方式。以便使我们的人民更优秀,国家更强大!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十九
1、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多解多解的最大障碍是思维的固定。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展开,且难以跳出常规的框框。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能摆脱一般性的想法和做法,从非常态的角度去寻求多种出路。
2.通过迁移进行多解多解的展开,有时可以运用已有的经验,以原型为发散点,多向地进行迁移。例如,在进行创造性的制作、多样性的拼摆、发散性的编讲等活动时,可运用范例、范讲,为幼儿提供模仿、改造的原型,进而脱离原型进行发散。
3.通过联想进行多解联想可以启发人突破局限,由此及彼地扩大思路,从而触发多解。例如,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就要运用创造性联想。由于联想的基础是经验,因而丰富幼儿的经验有助于多解的展开。
中国的思维方式的论文篇二十
个体的思维活动与个体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心态对其思维的方式、方向、策略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形成有利于多解的心态,是培养多解方式的前提。有利于多解的心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由的心态,能没有顾忌地展开思维活动,思维处于开放的、活跃的状态;二是独立的心态,不习惯听命于他人,喜欢独立思考,敢于表现自己独立的意志;三是探索的心态,不墨守陈规,倾向于敏感、好奇、多思和质疑,喜欢从新的角度寻找出路。以上三种有利于幼儿多解的心态是由其所处环境、氛围长期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培养有利于多解的心态,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多解的环境和氛围。一是创设约束和禁令少的环境。清规戒律会束缚孩子的头脑。而在约束和禁令少的环境里,幼儿自由度较大而顾忌较少,因此思维也较活跃。二是营造权威小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权威主要来自于成人,若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幼儿的心态就会倾向于自由、独立。三是创设开放性的环境。丰富多彩的、富于启发性的、具有开放性的环境能促使幼儿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生会述职报告汇总如何写(实用8篇)
- 最新道德故事简短(模板13篇)
- 七年级语文珍奇的动物针鼹教学设计汇总 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2篇)
- 新时代幼儿教师职业行为10项准则心得体会范文简短(模板16篇)
- 德育工作经验总结(汇总9篇)
- 2023年毕业聚会主持词(通用14篇)
- 最新高中放弃倔强怎么写(优质16篇)
- 有关保安公司保密制度通用(通用11篇)
- 乒乓球教学设计 乒乓球教学设计方案(7篇)
- 最新写给父母的一封感恩信(优秀1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