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大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4:22:39 |
- ZTFB |
- 9页
让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一个好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精选,您可以参考一下写作的技巧和风格。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一
(二)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史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甲)文选自编年体史书《_______》,(乙)文选自_____(体例)史书《战国策》。(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中鲁庄公深谋远虑,深深知道取信于民的重要性。b.[乙]中齐威王深受蒙蔽又不愿革除弊端,导致民怨沸腾。c.曹刿论战直奔打仗正题,邹忌讽谏从个人生活小事读起。d.鲁庄公刚愎自用坚持贸然迎战,齐威王虚心纳谏勇于改错。
9.选文中,曹刿和邹忌都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4分)。
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共12分)。
6.左传国别体(2分)。
7.(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以、于三字各1分,一字没译出扣1分,扣完为止,同时省略成分要补充出来,后置的状语成分要还原。共3分)。
8.c(3分)。
9.爱国善思(或机智、深谋远虑等,一空2分,共4分)。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大意和写作特色。
教学步骤。
(体现教学内容,教学问题设计,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学法指导,作业布置和预习等)。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刿(gui4)孚(fu2)辙(zhe2)轼(shi4遂(sui4)盈(ying2)靡(mi3)玉帛(bo2)鄙(bi3)。
2.查字典,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l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人记载这一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j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长勺之战的背景。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qian2时(地名)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语音,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流畅,有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二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的春天。(提示:凡时间,不必强记年号,也不必换算成公元纪年)。
【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请]请求。【见】接见。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an4,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
【安】有“养生”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指的是一些臣子。
【对】指臣对君说话。【偏同“遍”,遍及。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福】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虽】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乘】乘坐一辆战车。
【长勺】鲁国地名。
【鼓】动词,击鼓进军。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既克】已经战胜。既,副词。
【故】原因,缘故。
【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倒下。
5.请学生全文翻译。
6.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四、小结。
1.古今词语。
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
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今义:为了正义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古义:尽力做的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2.词性活用。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神弗福也。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公将鼓之。
3.通假字。
编:同“遍”,遍及小惠未偏。
4.一词多义。
请:1。请求曹刿请见;2。请让我战则请从。
从:1。跟随战则请从;2。服从民弗从也。
故:1。缘故、原因公问其故;2。所以故克之。
5.虚词。
以:1。凭何以战;2。把必以分人。
之:1。代词指这件事肉食者谋之。
2。助词的小大之狱。
3。代词他,指曹刿公与之乘。
6.句式。
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2)省略句:再而衰第二次(击鼓进军x土气)衰弱了。
3)倒装句: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赏析: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戎行攻击鲁国。鲁庄公预备应战。曹刿恳求参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在商议这事,你又为啥要参加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短少才智,不能远见卓识。”所以上朝去参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啥应战呢?”庄公说:“衣裳、食物这些摄生的东西,我不敢单独专有,必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遵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定凭着一片至诚,通知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心,不能被神信赖,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一样的案子,我即便不善于明察详审,必定根据实情处置。”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工作。能够凭仗这个条件打一仗。要交兵,请答应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戎行在长勺作战。庄公计划伐鼓指令进军。曹刿说:“不可。”齐国戎行敲了三次鼓。曹刿说:“能够进攻了。”齐国的戎行大北。庄公预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可。”所以向下调查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能够了。”就追击齐国戎行。
战胜了齐国戎行后,庄公问这样做的缘由。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伐鼓振奋了勇气,第2次伐鼓勇气失落,第三次伐鼓勇气就消除了。他们的勇气不见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量的,怕有伏兵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紊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号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这个成语中的“鼓”指敲战鼓;“作”振奋;“气”勇气。在原文中它是指作战时第一次敲鼓最能激起战士们的锐气,多敲几回鼓锐气也就渐渐削弱了。如今咱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故事中的“趁热打铁”来描述作事时要兴起劲头,一往无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四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1)战前:
(2)战中:
5、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与(2)鄙陋(3)丝织品(4)倒下。
2、大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以实情判断。(意思对即可)。
3、语言描写议论。
4、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中:齐人三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
5、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五
一、回忆复习,导入新课。
(放古典音乐,投影课件封面)。
师:在古典音乐中我们来复习课文。先回答我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曹刿和谁论战?
谁是主人公?
全班:鲁庄公、曹刿。
师:第二,论的是哪一次战役?
全班:长勺之战。
师:请一位同学回答,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
生(1):战前、战中、战后。
师:(课件一:板书学生回答内容)很好。战前、战中、战后又写了些什么?我们今天。
继续学习课文。曹刿论战,我们来作战,同学们是士兵,课文是碉堡,要攻下碉堡必须过三。
关,敢不敢过?
全班:(大声)敢。
二、探究理解,趣味读背。
师:好。过第一关。(课件二:第一关,理解背诵)。
生(1):(插话)最讨厌背文言文。
师:(笑)千万别讨厌。文言文很有意思的。我们先欣赏课文。(课件三:课文录像)。
(学生看录像后)。
师:课文欣赏完了,同学们自由探究一下,找出不懂的地方,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生讨论约三分钟)。
师:哪位同学谈谈他不懂的地方?或者谈谈他的收获。
生(2):“肉食者”包括鲁庄公吗?
师:哪位同学帮他回答?
生(3):我认为包括。根据注解,“肉食者”指居高官、得厚禄的人。鲁庄公是一国之。
君,正是“肉食者”。
生(4):包括。“肉食者鄙”, 鲁庄公正是“鄙”者。
师:“鄙”是什么意思?
全班:鄙陋,目光短浅。
生(5):这篇文章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写得好,语气有肯定、有否定、有赞成、有反对。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6):课后练习有这句话。(全班笑)。
生(7):“彼竭我盈”是成语吗?
全班:不是。
师:应该是哪一个词?
全班:一鼓作气。
师:哪位同学用“一鼓作气”结合这次过关游戏造个句?
生(8):这节课我一鼓作气过完了三关,攻下了课文。
师:课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9):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
师:刚才也有同学说这篇课文对话写得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对话部分。曹刿、
鲁庄公对话最多的是哪一段?共几次?
全班:第一段。三次。
师:(课件四:板书对话内容摘要)男同学读曹刿的话,女同学读鲁庄公的话,其余我。
读。
(朗读完第一自然段)。
师:谁读得好?
(男女生互不相让)。
师:(笑)读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速。对话字最少的是哪一。
段?共几个字?
全班:第二段,八个字。
师:(课件五:板书对话内容摘要)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注意读出曹刿当时的语气。
还可以做做动作,模仿一下曹刿的神态、动作。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来表演读。
(一生举手,一边读一边做着摸胡须、挥手等动作。全班笑)。
师:很好。课文第三段共几次对话?
全班:一次。
师:(课件六:板书对话内容摘要)全班齐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了课文,我们就来背诵。刚才有同学说讨厌背古文,其实是没掌握方法。这里我。
向大家介绍三种方法。(课件七:背诵方法)一,熟读是基础。二,按课文线索背。如本课。
可按人物活动线索、战争进程线索背。三,抓住关键句子背。比如板书的这些对话。好,大。
家按这种方法自由背诵第二段。
(学生背诵,2分钟后声音渐弱)。
师:好,检验一下。就用类似二重唱一样的“二重背”方法来背。左边两组为一声部,
右边两组为二声部。哪边先背二个字?
(左、右两边争抢。教师随意指定左边快两个字,右边慢两个字。)。
师:看哪边能不受干扰,自己背自己的,真正背出来。
(第一遍,先乱后合为“一声部”。第二遍,交换“声部”,学生整齐有节奏背完)。
师:请一位同学单独背一背,2分钟内背完。(课件八:计时钟)这里有一个钟,一按开。
始计时,站起来的同学在钟走完一圈之前背完了课文,就迅速上来按下面的成功键。如果钟。
(一生背,按成功键,课件传来掌声和话外音:顺利过关。课件九:第二关,评析人物。
学生也鼓掌)。
三、辩论人物、竞答总结。
师: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
全班:曹刿。
师:看来大家都很欣赏曹刿。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
(课件十:欣赏曹刿、批评鲁庄公的同学坐左边,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坐右边)。
师: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迅速换位。
(学生换位)。
师:左边为正方,右边为反方,现在开始进行小型辩论。可以互相讨论、帮助。正方请。
先陈述理由。
生(正1):我欣赏曹刿,因为他有远谋,而鲁庄公鄙陋,什么都问曹刿。
生(反2):对方辩友,鲁庄公为一国之君,不懂就问,有什么不好?如果你有问题不懂,
难道不问老师?
生(正3):我不同意。鲁庄公既是一国之君,却一点军事才能没有,鲁国也是个弱国。
曹刿细心、谨慎、善于指挥战斗。
生(正4):曹刿还是个爱国的人。
生(反5):对方辩友,鲁国是弱国,但可能经过这次战斗后就不再是弱国。你们以偏概。
全,用老眼光看人。
生(反6):鲁庄公善于纳贤,用人不疑。
……。
(辩论约十分钟后,教师介入暂停)。
师:好。(笑)我再不说停,可能会没完没了。我很赞赏同学们的口才、气势,也很赞。
同同学们全面看问题、看人物的思维方法,我也总结了曹刿、鲁庄公的一些性格特点,投影。
出来供大家参考,可能不如同学们的全面。(课件十一:曹刿、鲁庄公性格)。
(学生看。课件十二:四个炸药包图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鲁国取胜原因,尤其是军事上、政治上的原因。讲出一条原。
因,就可拆除一个炸药包,总结出四条原因就可过关,否则不予过关。看正反方哪方更厉害。
生(7):战前得到人民支持,获得民心。
生(8):作战时抓住了时机。
生(9):凭借了勇气、智慧。
生(10):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地点——长勺。
(课件十三:顺利过关)。
师:再看看毛主席的总结。(课件十四: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关评论。
学生看)。
师:佩服毛主席吗?
全班:佩服。
师:我也佩服你们,因为你们又过了一关。(课件十五:第三关,写作训练)。
四、互改互评,合作提高。
(课件十六:请展开想像,再现长勺之战场面,200字左右)。
师:请同学们拿出昨天写的这篇作文。(随意读一位学生的作文)这篇文章有何优点、
缺点?
生(1):叙述得很清楚。
生(2);我觉得想像不够,没有描绘出战争场面。
师:你们的文章描绘战争场面如何?先看一段录像,看能不能多写一些战争的场面。
(课件十七:战争场面录像。学生兴致勃勃地看)。
师:好,请同学们自行修改。修改好了,互相交换着修改、分享。
(学生修改)。
师:有没有写得好的?请推荐一篇好文章读给大家听。
生(3):我推荐我同桌的。
(朗读作文。学生鼓掌)。
师:你是伯乐。你认为好在哪儿?
生(3):战争场面写得很生动、具体。
生(4):我念一篇。前半部分写我乘“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变成了一位鲁国士。
兵”,是我写的。后半部分是我同桌写的。
(全班笑,并听。读完后,教师给予高度评价)。
师:有没有毛遂自荐的?
(生5读,学生鼓掌。仍有许多学生举手)。
师:时间关系,就不念了。问问大家,自己觉得修改后的文章确实比上节课写的文章有。
进步了吗?
全班:(响亮)是。
师:可以过关了吗?
全班:(高兴)可以。
(课件十八:战斗胜利结束,奖励歌一首)。
(学生听《打靶归来》歌曲。课件十九:课后拓展练习。书目推荐;网站推荐)。
师:课后拓展练习,有兴趣的同学任选一题,用电脑完成,把软盘交给我。下课。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六
一、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偏向:一是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气氛沉闷、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二是全篇感悟,从整体意会,轻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没有积累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创新,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堂框架描述: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2、第二环节: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
3、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特别是人物的分析,需要自己理解之处。
4、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
三、案例分析: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选文是名篇佳作,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会对“长勺之战”是怎么取胜的?较感兴趣,会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本文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对题目为什么不改成“长勺之战”等,发生疑问,探究教材的可研究价值。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意在扎扎实实地进行文言文教学。这里说的字词句,主要是指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不同的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特殊形式。教学的重心放在翻译课文上,字词句的学习就会湮没在整个翻译过程及译文中,学生对它们的印象就必然不深。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建筑材料”(词语)和“建筑方式”(句式),当然谈不上知识的迁移。再说,也没必要去整篇翻译,逐字逐句去讲解、翻译,只会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讲到九霄云外去。当然,配合教学需要的必不可少的翻译还是要做的。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语言素材,在前一阶段的熟读背诵中,也大致对文言内容有了一点了解。
或许此时,他们更想了解文言阅读的规律,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文言语法等教学的好时机。适当的讲解、典型文言语言现象的剖析,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语译、讲解应该成为这一阶段重要的教学方法。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不确定的“空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的观察,更新途径重新审视,注重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感受,乃至发现自己。这时他们的关注点从对语言知识的转向存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与美学价值。能够到达这个阶段,那么,学生的文言能力应该是基本形成了。对于“鉴赏层”的,就应该避免逐词逐句的串讲、翻译,立足于整体的欣赏和把握。课后拓展:除了课堂教学上要注意,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日常作业、作文、课外阅读指导、兴趣小组或讲座等活动的作用,有计划地综合运用,让它们围绕课堂知识讲授的中心,在思想和认识上作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发现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激励学生继承与发扬古代文化精粹。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七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
(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参考答案。
1、(1)讨伐,进攻。
(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案件。
2、(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3、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八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将鼓之。()(2)既克,公问其故。()。
(3)以天下莫能当。()(4)秦悉坑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2分)。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1)击鼓(2)已经(3)认为(4)曾经(每空1分)。
2.(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1分)。
(2)赵括的军队大败,几十万军队就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都活埋了(意思对即可)。(1分)。
3.纸上谈兵(1分)。
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2分)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只会夸夸其谈。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读懂选文,再用成语概括标题即可。
4、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九
(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答案:
17、(1)目光短浅(2)本分内的事(3)满一年。
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十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消失,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十一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十二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_________。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_________。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1)间:参与。(2)徧:通遍,遍及,普遍。(3)加:虚报(4)狱:案件。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2)身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小题4】示例:鄙:政治上无知,军事上无能不鄙:善用人才,善于纳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注意(2)为通假字,(4)的古今义。
【小题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曹刿与乡人之间的对话来分析请见的原因,根据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来概括曹刿的远谋即可。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谈自己的看法即可。
曹刿论战文言文训练汇总篇十三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练习题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训练关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
(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10.答案:
(1)讨伐,进攻
(2)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3)案件
11.答案:
(1)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12.答案: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评分:战争之前、实战过程中两个要点各1分。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精选公司加班通告(大全9篇)
- 鼓励的力量初中三年级 鼓励的力量英语作文初中(二篇)
- 2023年我最喜爱的一件物品(优秀13篇)
- 2023年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策划书的范文简短(通用11篇)
- 2023年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汇总11篇)
- 2023年供暖服务合同(优秀18篇)
- 2023年爆破安全工作总结(优质9篇)
- 家乡的美人松 美人松的资料(6篇)
- 2023年除雪防滑应急演练方案范本(通用9篇)
- 2023年汉字的研究报告(实用1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