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读书笔记(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3:09:51 |
- ZTFB |
- 13页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梳理和归纳。注意总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避免信息和思路的跳跃和矛盾。下面是一些有价值的议论文范例,供大家阅读和学习讨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一
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一书,通过此书的阅读,我学习和认识了更多的教学机智。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
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教师究竟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阐释的智力。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性……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教师教学机智而出彩,而两者的关系是鱼水交融、密切相关的。课堂出彩的基础是教师教学机智,没有一定的教学机智,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课前预设难以完美,课堂将会失去极好的生成机会。
机智是一种敏感的、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受见解的支配的同时又依赖情感,并“打动”他人。“教育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机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机智通过语言来调和”“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机智通过动作加以调和”“机智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机智对孩子的兴趣感兴趣”……从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入手,娓娓道来,使我们感受到教育其实是一门艺术,教育需要实践智慧,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在体验中开启我们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总之,《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作者的很多观点就像是盏指路明灯,不仅给我们教师还给家长指明了一条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孩子的正确教方法。我真后悔,怎么把如此好的书竟然束之高阁?而且竟然以工作忙,静不下心来阅读这种理论性较强的书为由。看完此书,反思自己为何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达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缺乏“机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强学习,以《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的理论为指导,更新观念,走进学生,不断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做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二
从教育学的角度上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儿童对这一具体的情景、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
个人估计引号部分是作者引用的,不知道出自何处,却精辟地阐释了被一线教师忽略的教育学的另一问题——儿童的体验。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角度来看,教育学是一门比较尴尬的学科,正向作者在前面所说的“教育学从根本上讲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这里有作者的局限,受到了西方二元论的制约,按照中国三分法看问题,应该表述为“教育学从根本上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同时,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为何,因为教育学既要研究外在行为,又要研究内在主观性,还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背景与政治背景的影响和制约,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也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接受教育的规律,也要能接收教育的复杂性。遗憾的是,多数老师属于经验派,落入了复杂性的圈套中,对教育学规律失去了信心;少数学院派的老师落入了教育学规律中越来越喜欢吹牛皮,忽悠一线教师。仍然是在二元论里,经验派与学院派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构建这座桥梁很艰难,我们的读书活动正是在构建这样的对接。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思绪就飞出去,收不回来了。)所以,只要我们仔细分辨一线专家的言论,很容易发现,他们多数比较“强悍”:遇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方式,于是问题就解决了。强调的是什么?强的是教师自己的“育人功能”。即使有考虑到学生感受的,也往往是衬托教师自己预料了“学生的感受”,而且相当精确。再仔细分辨学院里的专家的言论,不过是教育大师们说过的直言碎片的重新组合,非常强调教育的规律性,常用词汇为“只要·····(按照教育规律)就能·····(得到确定的结果)但是·····(老师们不这么做)结果·····(没有教育好)所以······(老师们要阅读,研究教育规律)”鲜有真正的自我感悟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双方对话的时候,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素养高的,自我反思,沉入一线(如钱理群);有的尚有对教育的浪漫情怀,努力对接,实践教育规律(如各位师兄师姐)。我们应该有一条中间的灰色地带,交集处。但以上都是在叙述谁呢?还是在叙说我们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对接,如何拨乱反正。孩子在哪里呢?孩子是怎样的感受呢?不能考虑到这一层,能人型的教师会越来越夜郎自大,有的竟然包装自我开始“布道”。这让我想起了在《班主任》杂志在一期封面人物的文章中呈现的一个案例(大意如下):
有个初中生(男)上课两次要求上厕所,因为此人爱搞恶作剧,任课教师不准。下课后,这位同学举着一个装着尿液的饮料瓶向教师反抗。任课教师问班主任怎么办,班主任说:“表扬他!”任课教师询问理由。班主任说,这个学生顾全大局,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没给别人添麻烦,没有扩大事态。然后班主任替科任老师向这位同学道了歉,说他“够意思”。学生大受感动。教师又指出“你不该采取这样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困难”。然后教师在全班说了这件事,告诉同学此事“不要外传,否则这个男子汉将来娶不到媳妇了”。然后任课教师与学生当众相互道歉,然后班主任又单独批评了这个学生。学生虚心接受,后来有了进步。
能上《班主任》杂志封面的班主任无可非议,一定是优秀班主任。她讲述的这个案例也相当的精彩。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多少这名学生“对这一具体情境、关系、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着墨处皆是教师的“智慧”与“高超”的教育技巧。所以,教育者理应思考如何与学生交流行动、感受,并时刻反思自我,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拨乱反正”,真正的接纳教育规律与教育的负责性。教师与学生处在编织中,相互影响着。
若要我赞同某个人对教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的话,我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观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教育和人的发展的相互制约。我喜欢“相互”,这里的“制约”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含义,我们都需要看到“一体的两面”,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一分为二”。综述起来,一句话,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既要积极实践,也要遵从教育规律,同时承认教育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教育。我立誓要做一个“真教育”的教育者。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三
这就意味着教育的使命,就是从教育的意义上投入到儿童的工作,赋予孩子们权力,使他们积极塑造和改变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偶然性。
这是作者为这“一门新型教育学的可能性”一节内容第一段总结的一段话。显然这来自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无确定性”的观点(虽然作者在p5注释中否定了持存在主义哲学观)。至少我认为作者借鉴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论述。无疑这是被我们多数教育者忽略的事实,我在多年以前也未能领悟到这一点。也即,没有任何一门教育学或者教育学规律可以精确地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一个学生实施教育行为时,结果会如我们预设般准确的发生了。“意外”总在教育领域不断发生。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老师在想当然地做事情;有的老师学了一点技术,就开始依赖技术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有的老师回避困惑,采用“拖拉”的方式混日子······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一个个“固化”的教师。其中还不乏名师专家。唯一的区别在于招数多一点,或者练就的功夫深一些。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确定性。推动我们前行的恰恰是抵抗“不确定性”的“天性”。教育者研究教育学规律为了什么?为了抵抗教育行为的“不确定性”。教师为何要修炼自我,是为了增强教育实践的确定性,实质也是在抵抗内心的“不确定性”。学生呢?学生自出生开始,已然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人,同样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确定性”,抵抗“不确定性”。婴儿呱呱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抵抗不确定命运的开始。这几乎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所不同的是,在寻求确定性的路上,孩子的不同境遇缓慢而复杂地“精雕细琢”出不同的个体。总在成功中发展的,确定性更强,自信心、好胜心、稳定感都是抵抗“不确定性”的战利品。总在挫折中发展的,不确定感更强,退缩、封闭自我、呆滞、麻木、自卑、缺乏必要的自信与挑战精神成为抵抗“不确定性”失败的恶果。事实上,孩子成长的背景与内部景观的形成远比以上叙述复杂。
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的内在努力地探寻着“确定性”,然后,在两端之间不断徘徊以找到自己的“平衡点”。那么,我的这个“点”在哪里呢?还是先从与敬爱的师兄师姐共读一本书开始吧。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四
机智是甚么?机智就是能运用智慧来化解危机,不会无法反应。机智能帮我们在生活中临机应变,严重时还能救助他人,可见的机智在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特性。
像是英国首相邱吉尔,他演讲时有人故意羞辱他,在纸条上骂他“傻瓜”,邱吉尔却把“傻瓜”想成是那人的姓名,不但不会在大众面前出糗,还说得让那人哑口无言,这就是运用机智很好的例子。
清朝文学家纪晓岚也是运用机智来化解危机。以下是纪晓岚运用机智的故事。某天,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在江边散步,乾隆皇帝觉得景色如诗如画,便请纪晓岚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还刁难他,二十八字中一定要有个“一”这首诗是:一高一橹一鱼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他把渔翁垂钓情景描写得栩栩如生,深的乾隆皇帝赞赏。纪晓岚运用机智化解困难,让乾隆皇帝心服口服,机智实在太重要了!
拿破仑是法国有名的`皇帝,有天,他去荒郊野外打猎,突然听到有人在喊“救命”,就顺着声音走过去,看到有人在水里载浮载沉,眼看就要溺死了,拿破仑水性又不好,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办法,说:“你不赶快游上岸,我就用枪打死你!”那个人为了保住性命,拚命游上岸,成功救了一个人的性命。拿破仑的机智想法,自己安全,更激发出那人潜能,这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唯有运用机智才做得到!
从三位名人身上,知道了机智的重要性。那要如何培养机智?我们可多看书,增广见闻,学习他人的智慧,平常也要多动脑,让脑筋灵活,还要时常训练自己冷静,若心慌意乱,就想不出办法,反而让自己更紧张!所以培养机智非常重要!
就像托尔斯泰说的:“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亮光的灯笼!”生活中,若是少了机智,就会非常不便,常常会手足无措,也无发圆融化解问题,还会常丢脸,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机智,让机智成为帮助生活更方便、更精采的一大工具。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五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有经验的教师不管课堂如何变化,都能应对自如。他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呢?秘密在于他们拥有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灵感活动。事件的发生是非预期的,处理方式是灵感爆发式的。
如同人生不可没有智慧一样,课堂教学不可缺乏机智。有了课堂机智,课堂教学才会多几分灵气,多一些创造,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在追求创新,追求尽善尽美,关心每个孩子全面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教学机智。我们一面要积极学习名师的经验,一面要自己勤奋钻研,坚持创新,还要心中有每一个学生,时刻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一定会把课堂教学变成一门艺术。
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弥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名又一村"的喜悦。这些高妙的充满机智的教学大多是在风趣的氛围中实现的。教师要达到此境界必须具备一些素质和条件。
首先,教师语言要简洁。出现偶发事件时,切忌长篇大论,拖泥带水。要惜话如金,以片言明百意,言尽而意有余。"一语道破天机"使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并从中受到教育。其次语言要准确,有的放矢,针对性要强。要针对眼前的窟境,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等…而眼前的现状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另一种事物上,要根据二者建立联系,巧妙地把话题转移。要求教师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要敏捷。第三,要有愉悦性。比喻新颖、幽默、含蓄,力求妙趣横生而鞭辟入里。幽默雅致而不失高贵矜持的风度。否则,教师疲惫学生无趣。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师的语言要有语言家的用语准确,教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感情丰富集于一身。
其次,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语文教材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由此观之,教师并不能专注于、局限于教材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钻研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同时,应时刻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然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积累各方知识。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教师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他所教的本学科的范围内,对于不是本科的知识也应该懂得,尤其是心理学,如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更是教师务必涉猎的范畴,因为教书与育人是无法分开的。教育是一门教人育德的艺术,不了解孩子,包括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等,就谈不上教育。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说的:"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教师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得心应手,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再者,要深钻教材,对话文本。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钻研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倾注在备课上,做到"懂"、"透"、"化"。首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应一一搞清楚,不带一丝疑点进课堂。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打被动仗。备课时,应关注、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读懂课文内涵,读懂语言文字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其次,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事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对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备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从中也感悟到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最后,是信任学生,灵活处理。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视野开阔。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对待,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有时会茅塞顿开。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得到启发,并适时点拨,通过比较后求佳,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观。
"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叶圣陶先生一语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教师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却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化的新型的反馈机智之路。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六
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数年前曾读过,这两天再次捧读,依然有不厌之感。好书可能就是这样,常读常新,每一次阅读的感受都不一样,或者说,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抵及心灵的过程。
作者的一些小标题就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
教育学的使命在鞭策着我们并使我们充满活力;。
教育学使我们的心向着孩子;。
教育学所关心的是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
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冒险;。
儿童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
孩子需要我们的方向指引,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向;。
张力和矛盾属于教育学的体验;。
爱,关心,希望,责任感是教育学的条件;。
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呵观察……。
在谈到“反思和行动的关系”时,作者认为,反思就是思考。但是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而现实状况是,现代学校往往像商业一样来运作,“生产表现”、“产出数量”、“计划的成功增长比率”、“教师的效率”、“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这样的衡量方法,导致教师的工作条件的异化和对象的物化,他们对何儿童生活在一起的教育学性质的全面反思能力和倾向正在削弱。由于老师越来越被要求技术化地对待他们的教学工作,他们就越来越丧失了对学校和课程应该为之服务的学生的教育经历这个问题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的反思能力。
对于反思的形式,我们通常都会理解为行动后的行为,其实,在马克斯•范梅南看来,还有行动前和行动中的反思。比如,如何做行动前的反思,作者认为,一方面,有一种需要处理教育情境的期望性反思;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更加系统的以任务为中心的课程计划方面的反思。超前计划课程或超前决定在教育情境中如何采取行动是优秀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不做超前计划的老师搞不好教学。通过计划和预先把事情想好,我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做好的教育的准备,随时为孩子服务。不做计划是不切实际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这种计划性的教学使我们与孩子的生活变得太固定、刻板、不变通、太具有规定的时候,会发生奇怪的后果。从某个方面来看,不灵活的计划可能会冻结本来充满了活力和生机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计划往往会将课程局限成一种框架,否则它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主题。(第138页)在计划的严密性里隐含了一种危险。那种试图将未来的情境完全固定的计划剥夺了我的自由,这种自由对于在情境中随时发生的教育时机保持清醒是十分必要的。当计划变得太死板的时候,成人与孩子的互动就有丧失我们人类日常互动所特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的危险。计划的行动于是变成了剧本化的行动。即使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计划很少一字不改地严格执行,但有些老师还是竭尽全力坚持计划,好像它们是铁定不动的原则。(139页)。
在谈到“行动中的反思”时,作者认为,教育中常常会出现的不是问题,而是情境和困境,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去处理,而可能性和困难则必须加以实现和度过,最终,困境和情境构成了“有意义的问题”,或者说是“有意义的疑问”。比如,当儿童变得“难以对付”或儿童感到“困难”,这种困难很少能够“解决”和“根除”。我们必须要问的是这种困难对这个孩子意味着什么,而且对于作为教师的我又有何教育学意义。有意义的问题是不能一次就永远“解决”或根除的。很少有教育学的问题能够当场或一夜之间就能消除。相反,我们必须学会与这些情境相协调以及互相之间如何相处。(144页)教育学的问题(疑问、困境、困难)永远也不会消失。它们始终是教育对话的主题。它们需要我们这些希望从洞察中获益的人以一种更加适当的个人方式去接近它们。换句话说,“困难”是某个我们必须去阐述、研究并始终保持关注的东西。
范梅南的许多论述,我之所以感兴趣,原因在于,一则我对“反思”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二则,作为教师,我为自己的眼高手低而自惭形秽,很多案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上,许多话说出了我想说而无法说出的思考。也许这正是我等平庸之辈与大师的区别。尤其是关于教育情境和困境的论述,更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教育中的问题,其实是不可能消失的,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如何去与之相处,关注并逐步接近它们的解决方法。一旦把这些被我们视为“问题”的东西当作情境或困境,并由此生发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或许正是向真正解决的方向上又逼近了许多。
读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我联想到了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二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著作中大量的案例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如何“机智”教学的策略和案例。如果我们都能像书中描述的那样去做,相信我们的教育工作会变得更加有智慧了。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七
开学初,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名师教学机智》一书,读后,颇受启发。
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决定因素取决于他们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直面挑战、敢于创新,还有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博大的爱心等等,当这一切综合到一名教师身上的时候,他离名师就不远了。
纵观本书中提到的名师,没有哪一位不是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所以讲课时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讲的全面、完整、透彻,包含的知识容量巨大,观点鲜明,感情充沛,别说是学生听了增长见闻、耳目一新,就是一般老师听了,也感觉与众不同,受益匪浅。而他们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理解更是一般教师无法相比的,因而他们能够顺势引导学生,灵巧的驾驭课堂,轻松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别人极力回避的问题到了他们那里,就变成了课堂生成中最精彩的部分。
作为一名教师,基本上是终生从事教育事业,好干也是干,不好干也得干,为什么不好好干呢?桃李满天下,英才遍九州,难道不是我们为人师者最崇高的愿望吗?如果有了热切的愿望,再加上辛勤的汗水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我们离名师都不远了。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才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好啊!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努力!
教学机智读书笔记篇八
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该书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在《教学机智》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的理论分析,而是一个个教师与学生相处的生活故事,教育是具有不同生活体验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活动,在共同建构的过程中,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立场,教师如果对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搜集和研究,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体验组织教育活动,将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机智就是通过温和的言语及适时的沉默来加以调和。同样的话以不同的方式说出来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温和的言语可以促使我们变得更加随和,甚至突然之间从新的方面看待事物。所以声音和言语形成的气氛与教室里的教育关系的相关性说得再重要也不过分。作为教师我们就需要时时注意我们的语调、我们说话的方式。适时的沉默是机智的最有力的调和剂之一。此时无声胜有声,默默地给予、默默地聆听,它是一种耐心的等待――是对孩子的期望与信任,它给孩子自己认识和成长留下了空间。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克制、沉默绝不等于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没有限制和标准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孩子们还是需要我们时时引导、指点,有时甚至是约束的。何时克制自己,何时以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行事,何时保持沉默,何时……这些对于我而言,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值得自己去不断学习、体验、回味!
因此教育者有必要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只有针对实践和研究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更好地改进实践,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职责。简言之,教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也需要到生活世界中寻找。《教学机智》就是呼唤我们回到实际的教育生活中,去发现和构建自己的教育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推荐数字十二的英文通用(实用10篇)
- 2023年树叶粘贴画活动方案范文(优秀9篇)
- 2023年新年尾牙宴致辞范本(大全11篇)
- 市委办办文办会的经验总结 机关办文办事办会体会(九篇)
- 大学录取通知书范文(优质19篇)
- 2023年我是班级小主人演讲稿范文简短(通用12篇)
- 2023年故都的秋语文说课稿(实用8篇)
- 2023年小学教师面试教案范本(优质12篇)
- 不上晚修申请书范文(实用8篇)
- 零售的哲学读后感范本(大全2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