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散文秋的风韵简短(通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7:03:25 |
  • ZTFB |
  • 13页

瑜伽让人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平静心灵。3、在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一

诗词甘州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甘州的历史文化是用一首首诗词串联起来的.甘州从来不缺少赞美它的涛词和美文.这里雄浑的'大漠戈壁、多情的三千弱水、晶莹的雪山冰川、瑟瑟的苇获秋风,都是诗人笔下绝妙的素材.

作者:门晓峰作者单位:刊名:丝绸之路英文刊名:silkroad年,卷(期):“”(1)分类号:关键词: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

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画,一首古诗就是一段历史。从唐诗到宋词,经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博大和精妙,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感动与自豪。

揭开历史的面纱,聆听人生的真谛。是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仙”李白向我们走来。他生性豪爽,以游侠式的生活游走于祖国各名山大川,用自己的经历作为载体,写出了豪迈不羁的诗篇,抒发了自己的豪迈情怀。

李白用诗歌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诗词就像一股神秘的力量,源源不断的背后有着它特别的文化气质和魅力,它总给我们一种奋上的'励志力量,使我们的情感升华,爱的理由也更深厚丰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豁朗与豪放,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喜爱宋词的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他的智慧充分体现在他所热爱的词中。坎坷的命运,多舛的仕途,未能把这钢铁般的词人征服。他寄情于山,融情于水,把自己的乐趣寄予大自然。苏轼在这片天地里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构建了诗词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他展示着自己的旷达,表达着自己的快乐。

有着这样的宽广情怀和超然气质,必有着他的一番境界。诗词就像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着我们的兴趣与追求,在精神和物质之间。寻找真正的生命原点。

历史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王伟、李商隐、杜牧等以及词人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他们都留下了流芳百世的佳作,他们的情感流露于笔下。有如此才学和真知灼见,皆因他们不执着于技精,还追求着大道,有心灵的信仰。而这些诗词,就如同一门考研人类智慧的哲学,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寻到自己生命潜质的对应点和心灵的微光。

诗词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融注于诗词当中,才让我们在今天看到“湖光秋月两厢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感到“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叹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正是这些所感所悟,见证了中国人的深厚情感和博大胸襟。

诗词,用无限的活力和奇特的魅力吸引了我们,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了它的灵性。让我们用心去朗诵,认真去感受它那跳动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诗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走进历史,会发现诗词是具有灵魂的,它的精妙和经典成为永远印在我们心灵上的文化胎记。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三

昔日曾读过诗友的一首诗,全诗记不清了,但水乡的路/水上铺/出门串门一柄橹的诗句却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因此,对水乡我特别青睐,总想抽空去看看。

这一年,也许是缘于工作关系,我乘车来到浙东南塑料之乡,这是个典型的水乡环境,一望无垠的桑田,连高出楼房的土坡也极少见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光个把时辰就要过几十座桥,水系密如蛛网,水中长菱、长葫芦、长荷。水路上,篷船只只,白帆点点,多见的是家家户户的木桨船,乌篷船。渔家靠小船穿梭于水中,去办货、去串亲,船来舟往,繁忙得真叫你日不暇接,这情景真的应验了诗人笔下“出门串门一柄橹”这句诗了。

来到水乡,一切都感到新奇,又感到茫然。住进朋友家后,头两天,在这陌生的地方,只能用双脚丈量土地,用双眼凝望水域,有时天不亮就爬起来,到开阔的.地平线上,看彤彤红日从东海的海水中腾升,黎明,水雾好大,袅袅依依,吸口气都感到特清新特惬意。太阳跳出海面的时候,哟,真是美极了,犹如一个大火球,让雾霭托着、拱着,海水涌动,一片金色,连点点白帆也镶起了金边,在内地,这日出的情景怕是靠想象也想象不出。

朋友是个二十好几的小伙子,人精灵,又没有成家,整天陪伴着我转。刚到第三天,他就同父亲推下一艘带双桨的小木船,乐呵呵地邀我上船驾桨,我心怔怔的,着实害怕。他却手握一把桨,交我一把桨,教我划起船来。起先,船在河中打旋,逗得水鸭水中乱扑腾,两个小时后,真怪,握桨的手滑络了许多,船可进可退。这一天,我们尽情划船,还划到几里远的外村把船缠在埠头上,上埠去买香烟什么的,这一回爬上岸来,手酸了,腿软了,心里却蜜甜蜜甜,每每忆起还挺乐的哩!

后来,朋友还陪我坐轮渡看鸥江的潮涨潮落,看边缘的海,这读海的滋味怕未经历过的人是想象不到的。潮水滔滔,心潮滚滚,退潮时,朋友说别怕,退下去的潮一时绝不会再涨上来,于是,放心地带我去拾贝,去拾海滩边阳光下的欢乐和喜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四

7月25日,我与亚飞、宝银和她小女儿小溪,一起到岩良赏荷。

这天阴云积聚,报有大雨,大有暴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然而,岩良赏荷是早已梦寐以求的事。若按文友的原定计划,已延误两三次了,今日终于成行。开着车,从县城出发,走平榆高速,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岩良。说起来,我已经记不清来岩良多少回了,其间也曾写过心得,甚是欣慰,因而有种故土重游之感,显得格外亲切,心神气爽。细想来,这种感觉,有时是用言语所无法表达的。

我们走进了荷塘坝。满塘的荷花令人十分惊喜,尤其是小溪,天真活泼,高兴得不得了。此时,叠云的阴郁与憋闷,顿然散尽。我们随着小孩的欢欣,到了塘边。但见蒲叶盖地,绿色葱葱,皆捧着数不清的莲花、莲子,还有含苞欲放的荷苞,令人叹为观止。那彩色艳丽的花朵中,有白莲、红莲等数十种,甚是迷醉。微风过后,绿浪摇摆,花儿飘移,胜似江南。我轻闭双眼,调动感官,去享受这美丽。我深深地吮吸,那沁人的清香倾入肺腑,有如翩翩欲舞的仙子;侧耳聆听,花叶的轻轻飘动,摄人心魂。小溪的童音,把我从醉梦中叫醒,她要摘莲花。可惜,塘岸边已有不少残枝,十分惋惜。幸而塘里没有小舟,不然该有多少花儿被折去,那将是十分遗憾的事。忽然,数只小鱼游到浅水,仿佛是数只小舟,在莲叶间穿梭。我的梦又一次醒来,仿佛听到了采莲女的歌声,在耳帘边飘逸,就如同行走在梦幻的画中。

沿着堤坝走着,小溪不停地拿着手机给我们拍照,两个小酒窝夹着一片笑声,传向了粼波。堤坝的右边,一望可见云水茫茫,几多垂钓者,搭蓬乘舟,悠闲自得,其乐悠悠。堤坝的左边便是荷塘,又见三只鸭子游戏其间,引人争望。忽然梦思,抛去红尘,我若变成小鸭,多么自由自在:在淡泊的`水帘上,游来游去;在幽静的圆叶间,摇来摇去,好不快活。受此熏染,我们决定,环绕塘边走一圈。亚飞去看钓鱼,各求欢愉。起初,我与宝银、小溪还能沿着塘边的草径,穿插而行。因土湿路滑,稍不小心,就可能跌进水中,只能缓慢而伸出脚步。沿着萋萋的草丛,闻着弥漫的草香,踏着湿软的斜草,我一直在前方探路。小溪甚是疼爱自己的母亲,不时地叫着:“伯伯,等等我们。”引得我好生羡慕,不由得泛起涟漪,一种甜蜜的感觉,袭遍了全身。多么可爱的女儿!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儿,该多美。但美的享受,往往瞬间而过。我们边走着,边不时地停下脚步,欣赏着水中的莲花,可惜没有像机,只能用手机充数了。相比开始,这里的花朵更多,更美,更诱人。数十种花莲,千姿百态,争相斗艳,不由你不醉。尤其是那并蒂莲,紧紧相映,令人醉梦而思。在小溪的一再要求下,我找来干枝,边勾边摘,终于摘到了三朵莲子,把孩子乐成了一朵花,真是可爱的小天使。宝银把一枝圆叶遮在了女儿的头上,多么美丽的采莲女,我不禁笑出了声。

看着小溪天真的笑容,我忽然问,“江南可采莲”下句是什么?小溪撒娇说:“没学过。”可小嘴一扭,“莲叶何田田”,她把我逗乐了。我还想说“小荷才露尖尖角”,可听不见蛙鸣,也看不见蜻蜓,便作罢。倒是蚊子围扰,皆挥手驱赶。忽然,小溪问我:“是小溪美还是花儿美?”我说花儿比小溪美,她把小嘴撅了起来,不再理我。但不一会儿,小溪又笑了,还不时地问。此时,林间传来了鹊鸣,幸福之泉,便流遍了全身。多美的行程,我不禁感慨万分。

我们继续向前走,但前面已经没有了人的脚印。于是,我们沿着塘边上的田地摸索而行,任水露打湿了衣裤。忽然,一只灰鹤与一只小鸟从幽密的林间飞起,是我们惊扰了她们的安宁。“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之感慨,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尽享其间,好不飘然。顺着鹤去的方向了望,一朵白莲独占波塘,十分强眼,与倒影相映成趣,牵涌心潮,禁不住手舞足蹈,忙叫宝银观赏,真正体味什么叫“莲出淤泥而不染”之动感的画景,我直想拥之而眠。小溪望着一片黄色的花,不知其名而相问,那是金针花,其旁还有不少蓝花,我也不知其名。忽见数只蜜蜂缠绕不舍离去,而远处的一只蝴蝶正在飞舞。我醉了,醉入了画中,醉得脚陷泥泞,竟浑然不觉。小溪又叫着,好多的苦苦菜吆,“伯伯,你有袋子吗?”我笑着,不知如何说才好,她妈妈也笑了。

围绕着荷塘,不知不觉中已走了老远。抬头望去,塘里的荷花一览无余,可爱刹人。而远处高高的庄稼地和高草丛,又令我迷茫。继续前行,不仅无路,路程也远,还不知有多少泥滩在等待着我们。最重要的是,再走下去,已无荷花可赏了。于是乎,我们原路折返。宝银说,要是有更多的文友能来,该多好!让他们遗憾去吧。是啊,欣赏美景之时,最希望的是共享,只有共享,快乐是永久的、无尽的。但愿下次,我们来更多的文友,到时,我就是向导了。把这幸福而甜蜜的享受,洒向众人,是最美不过的了。我一边想着,一边走出了荷塘。

返到堤坝上时,已近午餐时间。但我们三人依然走向了荷塘对面的福祥古寺。一边走着,宝银一边教着孩子:这是豆苗,那是红薯苗,那是马铃薯苗,不愧是个老师。小溪不时地记着,转眼就忘了。我望着其小嘴,不禁又笑了。

福祥寺的大门紧锁着,无奈之中,我们到了农家乐。午餐后,我们在恋恋不舍中归去,孩子的小嘴一直不停歇。我想,下次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我的小儿子。诗云: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五

风韵的女人,是一幅清丽的油画;是一抹雨后的彩虹;是一道迷人的霞光;更是柔柔且坚毅的半边艳陽天。风韵的女人,喜欢看书。看书的时候,那神情,那举动都能牵动闪亮的目光。风韵的女人,穿着朴素典雅独具个性,。一条长裙一个旗袍,总能隐透出脱俗的气质;大街上小路旁,一泻而下的长发,更平添了街景的神韵。

风韵是女人的骄傲,也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后天的修养所凝聚起来的光点。她们从不为垒麻将的城墙而腰酸背痛;从不为鸡一毛一蒜皮的小事而唠叨烦人;从不把舞厅歌厅作为夜的浪漫。总是象只温顺的小猫乖乖地蜷缩在小窝里,享受自己的温馨。她们从不清高,从不张扬,而是谨慎适度地把握分寸,善待他人。

风韵的女人,会在心情不畅的时候,对着月亮,抿着红酒,听着音乐,淡化着千结愁肠。也会在细雨里,邀伞同游,一朵落花,一片叶子,都能牵出千丝万缕的柳絮;都能引发温柔的情怀。

风韵的女人,有时的撒娇,让人心疼心醉心爱。尤其是抹泪的脆弱,更象一株风中花,需要呵护,迎得怜惜。那轻轻的娇柔的美,会怦然震荡心灵激发一热情。

风韵的女人,会让人心情舒畅,开心随意。关键是她们懂得体察人的内心,理解人的心意,并拥有一颗平和善良的宽容心。

留恋在风韵女人的'身边,犹如品一杯茗茶,嗅一点幽香,得一支雪莲,醉一场春一梦。风韵的女人,时时装点着日子里的色彩,时时变化着单调里的多味。

那不,风韵的女人,从黎明的曙光中走来,从蓝天白云下走近,在清风荷塘边相约。步步次次把深深的韵,沉迷心海,洒进心湖,种在心底。

遇到一个风韵的女人,正如采得一支好花,寻得一支寒梅。好花能醒目;寒梅染风骨。再加上一个迷人的真真实实的风韵女人,那可是人生无憾的知音。茫茫人海的佳缘;程程风雨的幸福,品味风韵女人,欣赏风韵女人,喜欢风韵女人,是件最幸福的事。甜甜地嗅着淡淡的发香,更是美不胜收;细细地端详着妩媚的容颜,每个神经都酥一酥的欢笑,悄悄地乐在其中。

一路上有个风韵的女人相伴,仿佛人生路上铺满锦缎;时常有个风韵女人絮语,仿佛如鱼得水。风韵的女人,牵挂着好男人的一点一滴;感染着好男人的一言一行。能与风韵的女人走过云海,翻过群山,是三生石前虔诚的心愿。

风韵的女人,就是窗外的垂柳,河边的青竹。那柔那翠,总让人如一醉如痴。风韵的女人,明媚着陽光的微笑,驱散着偶尔的阴霾。有个风韵的女人,就拥有了一册深刻的哲理书卷。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六

服饰是一种视觉艺术,不同年龄不同身材,视觉的效果给人感觉千差万别。服饰它是一种心灵色彩,是一项活动塑材的展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语言。

原始,衣是遮体保暖的包裹,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随着朝代的进步,服装从单一的裁缝发展到今天的服装产业链,从尺码的定位标准到模特儿展示。一种展露的精彩,这就是一种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要求的穿戴水平逐渐高了起来。人群中会发现眼前五彩缤纷的服饰,在商店里,在街道上,在休闲中。绚丽多彩,琳琅满目。款式与色调风情万种,目不暇接。

服装对女人来说总是情有独钟,相得益彰的多姿多彩。女人爱美天经地义,装扮是女人天性,一身向美,娇气甜美。女人,清秀迷荡的衣香,空灵而柔雅的绽放,值得你一生拥有,一生留念。

艳丽多彩的霓衣羽衣梦,展示袭来,像一丝清风飞向苍穹,姿势悠扬。美,很有说法,在我们这时代,这多元化的世界;在大街小巷,在街心公园,人们都有着共同的喜欢穿着时尚。聪明的女人,明白扬长避短;肤浅的女人,只知一行跟风。服饰无需华贵,而是称心就好!

称心的穿着会给自己带来愉快的心情,心理会感觉自信,爽朗。不同的人选择服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或者说一个人的着装水平,与平时的.留意细腻观察,过程很重要,关键因素是,穿衣要得体,配搭要适当。这才显得理性,有品味。

衣香品位,度身丽影。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服装,也有让不同体态的人穿的适合服装,穿衣不整遮体保暖,更重要的是穿出精神,穿出风度体现美感。服装还有一种功能,它是掩藏缺陷的遮挡物,穿得当可以弥补缺陷的部分。例如,大小,款式,颜色,图案,格子,条文等。

生活需要时尚促就。将服装变着花样来调剂自己的心情,每天踩着心中的愉快去上班,去逛街,去缓解乏味,在愉悦中创造灵感,在休闲中体验生活。时尚彰显潮流,时尚留存底蕴。

丽质的女人,妩媚高贵,最有气质。她不是花枝招展的装扮,而是美丽沉稳那种,很有风韵的美感,打扮入时;一旦有偏离自己意志的差距,会特别的小心在意。无论穿旗袍,还是便装都会显得自信、高雅、独特、真正缔造成感官丰富的愉悦享受,充分诠释了,清雅贵气的神态。

一个女人打扮的美丽,入时,顺眼,首先得与言谈举止配合完整。人们说:站有站相,坐有做相,这样才不显得土气,才会凸出教养因素,才能显得整体美。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七

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于长安受权贵排挤,被贬出京。次年(745年)于东鲁南游吴越途中,做此梦,遂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人到中年贪杯且易醉,暮晚时分的夕阳已经完全沉下,取而代之的是天边一轮明月。清冷的光线透过窗纱照进屋里,亦真亦幻。

伸手探探身边的被褥,那人不在,丝被上有淡淡的凉意。身上的内衫已被汗水濡湿,乍一醒来,身上微冷。

窗外桂树上的黄莺啼叫的太过悲戚,屋子里越发清冷,竟让人无所适从。

被那荒唐的梦境骇了一惊,虽是荒唐却又荒唐的有序不乱,短短三两个时辰,连香炉里的熏香都还未燃尽,却又那么明明白白的,把这一生都概述出来。

梦里有陡立的山峦,还有纸醉金迷的天庭风光,他站在最平凡的位置,像每一个探寻者一样,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登。

想要去触碰那美轮美奂的场景,持着酒盅,把酒赏月。可又害怕那陡立的山崖,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开元十三年,遇上那江陵道士。那时的意气风发文采卓然,想来就觉得可笑至极。

捧着笔墨月下入道观,外人眼中的是自己对待知己的狂喜,可究竟怎么样,只有自己才真真正正的晓得。

不过是想离那司马承帧近一点,再进一点,看着他对自己笑,只对自己一人好。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笔下的女子纯真娇憨,在梦中也流露出对丈夫的思念,大概这就是寻常百姓家的夫妻情意。

可想起那打黄莺的女子,竟是又忍不住笑起来,人家是夫妻,惊扰了美梦,自然是要恼的。可自己……即便是再好的梦,被那黄莺儿惊扰了又能如何?自己并非女子,也学不来那番娇柔。

出生那年,父亲看着满树的李子花吟诗一首“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送暖它先来。火烧红叶林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

然后,我就是李白了。

张坦笑我“李白空有一身傲骨,一腔报国之志,然不动察言观色,落得仕途谪贬下场……”

张坦,你高看了我……。

司马承帧说“青莲本性高洁,志向宏远,只可惜不适合宫廷尔虞我诈,不如涉及山水,游乐一生。”

与谁?我问。

知己红颜,他沉吟许久,只说了寥寥四字。

我不再答,因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他明天就要离开,起程去那长安天子脚下,他的前途风光,而我,不过是个与这毫无关系的外人,今后我再也无法企及。

眉睫染上湿意,烛光摇曳下,他黯然伸手触上我的眼睑“抱歉,青莲……”

浊酒一杯,不知醉了谁的意,了了谁的情,死了谁的心。终究敌不过四字:皇权可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是羡慕的,希望过自己醉死在梦里不再醒来,不去想,不去看,亦不去听……可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屋子,我就明白,我该醒了。

司马承帧不在了,他去了长安,有天子的提拔,有风光无限的前途,而我,除了心里对他念念不舍,什么都不会再有。

司马承帧,我也要去长安。要去见你,见我这一生难得的知己?

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可是这一切并非我真正想要。

张坦说“李太白心思狭隘,只为得圣主垂怜,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不过哗众取宠,当真登不了大雅之堂。”

他讨厌我,处处排挤打压,同僚笑我心怀悱恻,对我处处针对。玄宗厌我,要我远离他的面前,可是司马,我还未见你,你也未来见我。

人人都晓得翰林院有个疯子太白,如今不得圣宠,被众同僚一致排挤,过的落魄不堪……。

可你不知晓,你不来,不看,装作不听,青莲于你,当真成了路人。

风起云涌之际,玄宗让我闭门思过,我闭门不出,谪贬不过一二,我还有何事值得留恋?

“梧桐巢燕雀,朽棘栖鸳鸯。”我抚琴,一遍遍的弹那长相守。

张坦来看我,他伏在我耳边“圣上眷爱的那个阳台观道士,明天要来讲说经法,青莲可有意与之交好?”

他从未叫过我青莲,也从未这般亲昵。

“若是想,我便带你出去。”

怎么会不想?只是再相见一面,依现在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我偏过头,不让他看我流泪的眼,同僚对头,怎么能在这个人面前露出如此狼狈的表情。

他扳过我的下巴,低下头,不由分说的将唇印上。

“李白……”

他将我揉进怀里,唇在我的眼睑厮磨“你这眼里,除了司马承帧,可还有我?”

放开青莲吧,我怕自己承受不住,在你怀里,轰然崩溃!

***。

泪,潸然而下……。

离开长安,不再想,不再念。

“怎的醒了?”那人走来,身上只松松披了一件外袍,他在床边坐下,用指摩擦我的眼角“爱哭……”

我靠过去,缩进他的怀里,声音是自己都无法言说的委屈“你不在,做恶梦罢。”

他失笑,将我揽紧,胸腔微微颤动。

一纸信笺递到我的眼前,摇曳的烛光下,上面晕出美丽的颜色,信笺上只有简单的四字:青莲亲启,尾部落了印泥,曾经熟悉的姓氏:司马。

“为何爱上我呢?”我仰着脸看他,捏着信笺,不知怎么不想打开。

“也不知自己为何爱上,许是,你眼里从未真正有我,便就生气,想让你好好认清张坦这个人。”

“我现下认清了。”

“知晓。”他沉声低笑,我靠在他的怀里,感受他胸腔的震动。

“以后,我陪你涉及山水,游乐一生,可好?”

“恩?”

他低下头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字道“我的青莲,生性高洁,不适合官场的尔虞我诈,不若干脆辞官,由张坦陪着,涉及山水,游乐一生。”

感受身后温暖的怀抱,张坦!我这样喊他,然后趁他怔神间,抛开信笺,拉下他的衣襟,发狠的吻上他的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一身傲骨,青莲亦想追逐眼前所爱,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怕就怕,这便是人之常情了。

青莲,是我不忍唤你醒来……。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八

1.她虽然徐娘半老,但是风韵尤存。

2.虽然此女子已过不惑之年,但仍风韵犹存。

3.桂林的水很美丽,但山更有一番风韵,那些奇形怪状的石林,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4.二十年前我见过她,想不到她四十多岁了,仍风韵犹存。

5.她早年的风韵早已荡然无存。

6.她那明艳的秀色固然已经一去不返,可是那描写不尽的端庄,说不尽的风韵,仍旧不减当年。

7.春色满园灯组生机勃勃,竞相绽放,迎接我们的到来,由“牡丹仙子,福荣灯盏,诗画古韵”三组极具盛唐风韵的群落组成展现出五光十色的满园春色,趣味性极强。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九

癸巳年4月23日,有朋至远方来。余受邀同往岩良,观梨花古寺,兴其所致,乃作记以歌之。

出箕城,上高速,多半时路程便到岩良。惜路径不悉,误入别途少许,不扰其趣也。站在梨花苑海,除郁病,散淤愁,迷醉而不知身在何处,以为仙景也。但见田野间,一排排、一行行,盘根错节,绽满了梨花。或飞龙在天,或凤彩鸾章,或拥貔貅,或龟龄鹤寿,或麒麟信步,姿态万千而目不暇接。时儿风过,落叶翩翩,有如春雨,美在其间而叹为观止。身临其境,或摘花蕊,嗅其清香,醉也。或折嫩柳,品映山红情,相映而趣,乐也。白海之中,辅以黄,衬以红,扶以绿,乃春色佳宴而奇绝也。不禁纵情高歌,与仙共赏,踏仙之踪而乐悠悠也。又与莺啼相呼,鹊鸣相对,伊笑花丛,焉不快哉?有桑农耕于田上,牛鞭入耳,如闻佩鸣。蓦然远眺,福祥古寺处于花海柳绿之隙,傲松叠翠,古梦飘来,其传说与奇闻异事,又娓娓道来。那唐画,那石佛,历历在目,演绎人间而文蕴昌盛也。

沿小径,入湿地。抬头遥望,梨海之边,湖水潋滟,层层梯波,游梦云巅。或见渔舟从天边而来,号子当空,浪花如雪,引得心潮波涌,梦若出南山。又见浅滩蛇弯,襟领小屿,追梦莲子。看鹅鸭凫水而戏,学展翅,平添无限乐趣也。数只灰鹤,嬉戏粼田,逐影而过,相映成趣,叹绝!或睹岩边钓者,悠然陶公也。便思荡舟其间,遍访蠡公,俯瞰天地。

呜呼!景未尽目、情未尽吐、趣未尽倾之时,食于天然竹翠之篷,伊友相伴,不饮已醉也。况携着佳酿,岂能不痛饮哉?饮酒其间,自在饮其心情也。或思蒙古包,求玩乐园,竟不知所往,醉过也。恍然醒来,长叹感冒之身,喷嚏之猛,令人笑也。然且不顾,全赖美景之春宴也。

待归时,犹嫌时日之短,不舍离去,更不愿友人早离也。然醉其间,余不嫌愚笨,作记以春为序,抒潮汐之情,表友之谊,不枉此游。或云,美景归心,何若情谊之胜也。

同游者,有远朋陈利宇师、宝银、海燕及小牛,乃少有之痴人也。彼此甚感友之情、花之艳、水之浓、寺之幽、鹤之鹏、鸭之稚、柳之嫩,欣然入画,乐而不舍。借之以文彩,定然升华而不负所游也。然算时日,知晚来观景,遇倒春寒,三月飞雪,致梨花多早谢,痛惜哉!当不负胜景,便相约翌年早来之,不甚欣喜。词云:

春日宴,到岩良,梨花艳舞送清香。回首湖边幽古寺,思莲子,却见小鸭学展翅。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十

沉沉闪烁与迷蒙落花轻雾中,雾与香,难辩难叹。花中的蝶影扑向那盛放的花火,在绚烂之中化为灰烬陨落。流离地环绕,奏响月下的诗篇。悠长地翻飞在那含情的笔墨之间,化身成山水和梅香,凝结了某一个瞬间。

最后的眼眸中凋零的,究竟是开怀的晴空流淌,还是迷失的愁绪涌动。渐渐溺入了梦中雪痕之中徘徊。一切的一切,在心间汇为大海,荡涤着星辰的`泪滴。天是雪原的尽头,柔软的光线里,耗尽了青丝白发的叠加。

不停地,一次次的蜕变。却还是进化不成蝶的翼来。所以,仅能放弃蜕变,或是继续坚持着直到死去。当传说已经消散,在指间的纹路后,留下的冰冷的温暖。涣散的视野中是破碎的涟漪,藏着迷幻的歌声。

是谁人,漫步于海与沙滩之间,伸出双手,将月的倒映捧在掌心中。然后从指间漏走,回归到冲刷的浪花之中飞翔。摇曳的风声是遥远的露水,点滴生长在枝叶之巅,缓缓地起飞直到划过夜空。

江湖红尘,杯盏之中,留下谁的真心。最后在那月光中为彼此相思,那鸿雁的轨迹,能否传达这份离愁呢。哪怕苦等千里难越,只能两片天空盛开那曾经的往昔。不灭的回忆,都已经开始腐朽老去了。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十一

风,美的使者,她时而温柔,时而忧伤,时而活泼,时而神秘……多样的性格制造出她的多重个性,让人捉摸不透。

但,在四季里,她被贴上了专属的标签。

在春天里,她是温柔的。她为万物换上春装,使世间显得生机勃勃。她也谱写了一支支舞曲,伴着鸟鸣、随着花香,与植物翩翩起舞。如果,它们累了,她会轻抚着小草,亲吻花朵,让它们安然入睡,有时兴起,也会哼一两首童谣,愿它们做个好梦。而人们也似乎受到了她的感染,心灵更加纯洁、美好,嘴角扬起了一个刚刚好的弧度。

在夏天里,她是热情的。她把太阳的身体吹得更加炽热,使他更加骄傲,释放出万丈光芒。她和云朵絮絮谈心,让云朵甜甜地笑了,脸上呈现出红晕,美极了。她有时也是“小馋猫”,趁着中午的午休时间,顶着烈日,偷偷把瓜园里的西瓜吹(催)熟了,大口大口地吃个不停,“淑女形象”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呵呵!惹得我想刮两下她沾上几滴西瓜汁的小鼻子。

在秋天里,她是唯美的。树上嫩绿的叶子也已披上金装,花儿们都卸下粉妆,“素面朝天”。而她,正走在用金叶铺成的金毯上,向我们款款走来。她,亭亭玉立,用她的纤纤玉指轻点、轻拨。身旁的金叶随之落下,突然,又扬起来,摇身变成一只只金蝶。那个场面,仿佛是一位指挥家,在演绎一首唯美而又不失端庄的曲子。那些小精灵随着她跳舞,而身边金色的风景则将她衬得如高贵冷艳的女王般,惊艳。

是啊,风韵本天成。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十二

“一梦同诉唐人事,飞鸿传帖入长安”,曾几何时,也曾看惯了天边云卷云舒,赏遍了庭院花开花谢。心中的情感便总想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我选择了诗,诗以寄忧,词以寄愁,我愿用一滴墨去渲染整个时代,也想随着那一段墨香飘散在每一个角落。

2.【寒月】。

3.【流水】。

一江春水记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也流淌着华夏千年的血脉。独立江边,满腹哀怨随一泓江水流入不返的时光中,在岸边萦绕出一个朝代的轮回。

时光如流水,一去而不返。想当年,楚大夫沉吟泽畔,那一腔豪情洒于星光牛斗之中;想当年,孔子临江而立,于匆匆流逝的岁月里感叹时光的变幻无常;想当年,姜子牙直钩垂钓,在内心深处洒下一捧纯洁的净土;想当年,李煜残衿破缕,于小楼之上发出愁如春水,滚滚东流的慨叹!

独引扁舟,花肥红瘦,绿水悠悠,载不动许多忧愁。山间角楼,铜钟鸣透,心猿深锁无奈唯寄孤酒。叹几句世间无常,表几番沧海春秋。红尘往事,却入白首,平生只慕乡园,不羡官侯。短棹涤碎了年华,唯有一种相思,两处离愁。作一诗笺,无人可叹,情入杜康,悲喜人间。

岁月静好中,唤一叶小舟,独自在时光的长河里,缓缓漂流,漂流,漂流……。

4.【断桥】。

5.【瘦马】。

秋叶凋落,只剩下干枯的枝干在瑟瑟的晚风中随意颤抖,满地的斑驳,带给了世间一抹凄凉,重重暮云,为苍茫的大地添了一份肃杀。秋日,最引人伤感,也最使人寂寞。夕阳西下,长雁带来一笔如血的红色染透了天涯,同时也在漫漫长空中搏击着人生。这景色,也激荡了仰望四野的将军的豪情!

6.【雅竹】。

提起竹,一种来自内心之处的清新之气便扑鼻而来。竹,成了文人骚客情感与诗情的寄托,众人也愿意于它的身上觅寻一种清高的品质。

用心方能品出竹韵,用情才能悟出竹心……。

一生独爱中国风韵,而这中国风韵中,又独爱绿竹,曾几何时,也曾想过,我若生于古代,定会当鬓髯乱白之际,于深山之中,植一院绿竹,种半亩方田,与妻儿休憩于此,远离尘世,远离喧嚣,默默的在内心深处洒下一捧纯洁的净土,埋下一个时代的缩影。不去追求竹的高傲与挺立,只愿留有它的清高与纯粹!

素堂韵意满,雅竹入霄云。心怀穿云志,清气染乾坤。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十三

风韵秀彻。——《晋书·桓石秀传》。

(2)——多指女子。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红楼梦》。

(1).风度,韵致。《晋书·桓石秀传》:“石秀,幼有令名,风韵秀彻。”唐丘丹《经湛长史草堂》诗:“烟霞虽异世,风韵如在瞩。”李广田《画廊集·记问渠君》:“山光水色,都无改于昔日的潇洒风韵。”

(2).形容仪态优美。后多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时与福娘再会》:“张时年少风韵,又善谈笑。”元张可久《锦橙梅》曲:“颤巍巍的插著翠花,宽绰绰的穿著轻纱,兀的不风韵煞人也嗏。”明许自昌《水浒记·邂逅》:“那女子生得十分标緻,你看他遮遮掩掩,那风韵一发动人哩。”清李渔《风筝误·贺岁》:“但凡妇人家,天姿与风韵,两件都少不得。有天姿没风韵,却像箇泥塑美人。”胡也频《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十三:“珊君仍然像一朵使人爱好的玫瑰花,在她身上显露着江浙女人的风韵。”

(3).指诗文书画的风格、情趣。《北史·杨素传》:“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颖拔,风韵秀上,为一时盛作。”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沉业富﹞工行书,风韵天然。”郭沫若《蒲剑集·屈原考》:“它里面写的多是超现实的东西,充满着超现实的风韵。”

(4).谓食品的风味。宋陶穀《清异录·十远羹》:“忌入别物,恐伦类杂则风韵去矣。”金许道真《眼儿媚》词:“浊醪篘得玉为浆,风韵带橙香。”元陈德和《落梅风·陶穀烹茶》曲:“试烹来是觉风韵美,比羊羔较争些滋味。”

(5).指风声。唐刘禹锡《酬窦员外旬休早凉见示》诗:“风韵渐高梧叶动,露光初重槿花稀。”唐柳宗元《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月光摇浅瀨,风韵碎枯菅。”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十四

水乡岩良,是天然的风景胜地。位于县城西二十五公里,河峪乡南面,云竹湖北岸。这里吸引人的不仅仅是云竹湖的水,还有醉人迷人的梨花,岩良因水而美丽,因花而更具有魅力。

那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一行40余人,驱车直奔水乡,一路上望着车窗外大路两旁的青山、绿树,如同行进在一幅长长的画卷中,一转眼功夫就到了目的地。

车子停在了岩良村福祥寺,一下车,香气扑面而来,一幅山水风韵、田园风光让人大开眼界,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秀色,又有北方田园风光的风韵。

福祥寺在村的东面200米处,紧靠云竹湖,风景优美,四月的岩良,山青水秀,春意融融,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梨花,银装素裹,如白云,如白雪,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边,云竹湖水环绕着岩良,守护着岩良,湖面上碧波清清船儿飘荡,还不时会看到一群群鸭子在湖中嬉戏,摇摇摆摆,好不自在,再看看湖岸上,垂钓爱好者静静地坐在岸边,盼望着自己的收获,享受着悠闲地乐趣,青山、绿水、绿树、小船、梨花,把岩良村打扮的如同一幅美丽图画。

岩良为千年古村之一,是天然的风景胜地,现有206户,760余人,耕地面积867亩,梨园300亩,核桃200亩,村里还办有集旅游、住宿、娱乐为一体农家乐。

从寺院出来,我们漫步于梨园,如同走进了洁白的花海世界,一丛丛一片片的梨花,令人目不暇接,梨树下蜂飞蝶舞,让人陶醉,大饱眼福,这时一阵阵欢笑声引起我的注意,原来是几个孩子在梨园玩捉迷藏的游戏,望着盛开娇美的梨花,我们不时会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将硕果累累,金黄的果实会走向市场,进入千家万户,梨花不仅点亮了水乡岩良,也点亮了村民致富的'梦想与希望。

时近中午,我们聚集到岩良学校,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们,肩挑手提把他们精心做的农家饭端来,摆满了长长的一桌子,我们享受着农家饭,饭后,诗友们围坐在一起举办梨花诗会,诗友们献上了赞美岩良,赞美梨花,朗朗上口的一首首好诗。

最后,我们的活动便是游湖了,我身穿护身服与同伴们一起登上船头,坐在船上,一望无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一群群的鸭子在湖面上,低吟轻歌,船工给我们介绍的这里的一切,望着海金山、海银山这两座山,丙煜又讲起了“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二郎用麻桔杆担着两座大山,麻桔杆颤悠悠的姿势非常优美,路过云竹湖,一群妇女在湖边洗衣服,一个妇女看到此情景,惊讶地说:“呀,快看呀,多能呀”,一语道破,两座山落地,就成了今天的海金山、海银山了。

船在水上漂,人在画中游,听着美丽动听神话传说,我沉静在一片快乐的遐想中……。

今天的岩良村住房排排,街道硬化,环境优美,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接待着来这里钓鱼,观光旅游的游客,人民生活安康,前景美好。这次走进了岩良村,观看了福祥寺,游过了梨花园,品尝了农家饭,畅游了云竹湖,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我感到岩良村是美的,美在山水,美在梨花,美在传说。附一首小诗,表达作者对岩良水乡的热爱和赞美:

碧波青青护岩良,小船悠悠入画廊;

花白柳绿风光好,文朋吟友赞梨乡。

千树万树梨花开,银装素裹俏容颜,

待到金秋结硕果,不尽财源滚滚来。

万朵梨花满目白,疑似瑞雪降人间。

蜂飞蝶舞春意闹,飘香千里引客来。

散文秋的风韵简短篇十五

两三岁呀,没了娘啊。

——民歌。

我讲叙的这个故事是听来的——我的故事都是听来的——但却是个十分真实的故事。

她的名字叫女女,上有姐下有妹。她本该是个男孩,可造物主不垂怜她,让她生成了女儿身。父母给她起了“女女”这个名等于没起。由此可见她生来就是个阿猫阿狗的角色。

六岁那年,女女的母亲病逝了,年仅三十一岁。六岁的孩子正是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时候,正需要母爱的温暖和呵护,可她却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温暖和呵护。巨大的悲痛使她连哭都不会了,突如其来的横祸使她茫然不知所措。她不知道今后自己该怎样活下去。她实在太小了,小小的脑袋还不会想这个问题,也不应该去想这个问题。

时隔不久父亲娶了后母。后母长得人高马大,身粗体胖,嗓门很大,眼珠子很特别,看人似刀子在身上割,带着一个两岁的女孩,倒十分可爱。女女很害怕后母那刀子似的目光,一看见那目光就往屋角缩。别说是她,就连父亲和祖母也都怕后母几分。

为了娶这个女人,父亲把十一岁的大女儿让三弟收养,把三岁的小女儿送了人,只留下了六岁的女女。女女不知这是福还是祸。后来她才知道后母只所以愿意留下她,是因为她还没订亲(此地有订娃娃亲的风俗),将来可以得到一笔彩礼,而她的姐姐已经订了娃娃亲,妹妹却年龄太小还需要人照管。

后母进了家门,就闹起了“革命”。“革命”过后,原本和和睦睦的家庭四分五裂了,最疼爱女女的祖母和三叔三婶去过。女女的父亲上过中专,在这一方黄土地上算是很有文化的人,有文化人的骨头应该是硬的。可女女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那么懦弱,在后母面前唯唯诺诺没一点骨气和血性,真让她痛心失望。

如果说母亲的病逝是女女苦难历程的序幕,那么后母的到来拉开了她苦难历程的大幕。她虽说年仅六岁,可在后母的眼里她十八啦。后母让她照管两岁的小妹,小妹是后母的亲生女儿,后母视女儿为掌上明珠。说实在话,小妹很可爱也很乖,可有一样毛病————总要爬在她的背上,稍不如意就哇哇地哭。而后母绝不愿意听见女儿的哭声,一听见女儿的哭声,后母就不问青红皂白,手中的笤帚疙瘩便没轻没重地落在她的身上。后母还要她进厨房做饭,她不敢不做。她个头比锅台高不了多少,够不着锅,好在她不笨,找来板凳,站在板凳上做饭。六岁的孩子还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却被后母当作保姆使唤,而且动辄就动笤帚疙瘩,至今女女看见有人用笤帚疙瘩教训孩子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且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后母的所作所为让同住一院的三叔和四叔都看不过眼,因此,三叔和四叔都跟后母动过粗。一天,后母又因一件小事动手打女女,三叔忍无可忍跟后母吵了起来,后来三叔动手打了后母,后母哭骂道:“我管教我的娃关你屁事!”把三叔呛得无话可说。盛怒之下,三叔用土坯砌了道墙,把院子一分为二。三叔不愿意再看到那个泼妇。

三叔砌墙时,女女走过去怯声说:“三爸,你留个豁口吧,晚上我好到你家去。”

当时,三叔满肚怒气,黑着脸说:“你有你的家,别到我家来。”

女女哭了。三叔明白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伸出粗大的手掌抚摸着侄女的头,也落了泪。界墙最终留下了一豁口。女女心里明白,三叔是十分疼爱她的,砌院墙是三叔无奈的选择。

第二年,女女七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村里的大喇叭反复广播,让孩子们赶快到学校报名上学。和女女一般大的孩子都背着新书包由父母领着兴高采烈地去学校报名。女女站在家门口看着小伙伴背着新书包去学校,咬着手指头呆呆地望着,眼里噙着晶莹的泪珠。父亲在外地工作没有回来,她想上学读书,可不敢去跟后母说。

翌日,外祖父来了。老人把女婿叫了回来,提出让女女上学的事。有文化的父亲竟然说,女娃娃家不念书也罢。老人很生气,质问道:“你不让女女念书,今后还让不让她(指女女的后母)的娃念书?”父亲垂下头,不吭声了。平心而论,不是父亲不让女女去读书,而是后母不让她读书。她若是去上学读书,后母的女儿谁来哄?家里的饭谁又来做?后母可舍不得她这个不掏钱的保姆。常言道,有后母就有后爸。父亲怕老婆,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后母的阻拦,今生今世女女没有踏进过学校的大门;也因为没有文化,她与许多好运失之交臂。这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不能上学读书,家务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女女稚嫩的肩上。每天除了扫院、做饭、喂猪、哄孩子,还要纺线。后母每天要她必须纺两个线穗子,白天纺不完,晚上加班纺。自后母进了家门之后,她在家再没睡过觉,每晚都到隔壁三叔家去和祖母睡。那时祖父已去世,祖母也很孤独。婆孙俩并排而卧,她依偎在祖母的怀里,听祖母说古经讲故事,苦中也有乐。

祖母对没娘的孩子疼爱有加。祖母知道孙女常常吃不饱饭,每天都想方设法给孙女留一点吃食,不是一碗玉米糁子,就是半个馍馍。每晚女女享用了祖母留给她的吃食,躺在祖母温暖的怀抱里,听着祖母讲故事,渐渐进入梦乡。有时她的脸上会露出甜蜜的微笑,有时会被恶梦惊醒。被恶梦惊醒时,她就会突然坐起,捂着突突乱跳的胸口。当看到祖母在自己身边,她就安然了许多……祖母的炕头永远是温馨的,女女倍受伤害的心灵和肉体得到了无与伦比的爱抚和温暖;祖母的炕头是她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是她最甜蜜的记忆。

其实祖母也很难。祖母和三叔三婶一块过日子,有许多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女女每夜纺完线都过了十点多钟,这时三叔的家门早已关了,她要大声叫门。起初尚可,时间长了,三婶不免生烦,有了怨言。祖母生怕因此生出矛盾来,便夜夜守候在街门跟前,只要听见门外有脚步声,就赶紧把门开开,免了孙女叫门之累,也免了儿媳的怨言。其中的辛苦只有祖母自知。

生活再苦再难,日子还得一天一天往下过。

在人生的道路上,女女犹如道路两旁的车前草,虽经风霜雨雪的摧残和车辗牲口踩的蹂躏,却依然顽强地活着。

那年,村里办起了扫盲班。每天吃罢晚饭,村里的小学校就热闹起来,不识字的人吃够了没文化的苦头,能有此机会真乃喜从天降,就是许多上过学的人都赶着去充电。女女更是喜笑颜开,渴望识字学文化。吃罢晚饭,她赶紧刷了锅碗,就去上夜校,可脚还没跷出门槛,就被后母喝喊住了。后母黑着脸问她干啥去,她说去上夜校。后母火冒三丈,问她娃谁哄?线谁纺?想要念书上大学,这辈子就别做梦了!比冰雹还冷还硬的讥讽和喝骂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吓得她还没跷出门槛的脚又缩了回去。她再次被拒之校门外。每每忆起此事,她就泪水涟涟心痛如绞。

光阴如梭,不觉女女已经十六岁了。生产队照顾没娘的孩了,安排她去防洪管理站上班。防洪管理站是个社办企业,干的也是体力活,可毕竟不同于生产队,饭可以吃饱,每月还给点零用钱,可她也初次尝到了没有文化的痛苦。每天下班,同伴们都聚在一起读书看报,她坐在一旁发呆,心里不知是啥滋味。后来她想明白了,与其这么痛苦着,不如向同伴学着认字。于是,她就向同伴请教学习,天长日久,识了不少字,而且还能拿起笔给在外工作的四叔写信呢。在防洪管理站的这段日子让她十分留恋,因为她在这里由一个文盲成为一个识字的人。

可惜好景不长。1982年防洪管理站解散了,女女只好回到并不温暖的家。这时她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有了主见。她不愿呆在家看后母的白眼和脸色而活着,毅然外出去打工。打工的日子很是艰苦,对女孩子来说更是困难重重。正像一首流行歌曲唱的那样:外边的世界很无奈,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吃苦对她来说并不可怕,她怕的是后母那难看的脸色和白眼,怕的是失去自由的孤独。尽管外边的世界很无奈,可她却是自由的。因此,她还是很高兴的。

两年后,幸运的光环照耀在父亲的头上,父亲终于媳妇熬成了婆,可以带家进城了。父亲把后母的三个女儿(后母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的户口都转成了商品粮,唯独把女女留在了乡下。说实在话,这次不怨父亲,是国家有政策,年龄超过十八周岁的子女不得转户口。她二十岁了,政策拒绝她进城。

就在她孤独无助之时,苍天突然睁开了眼。第二年国家政策有了变动,进城的年龄放宽到二十二岁。女女最终挤进了城,把嘴塞进了国库粮的袋子。恰在这时,陕棉九厂招工,她报了名,但要进行考试。

又过了一年,幸运之星终于降在女女的头上。陕棉九厂再次招工。这次招工只进行面试。女女早已长成大姑娘,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女女苗条的身材,俊秀的面庞,未开言先带三分微笑,给考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顺利过关。她,一个饱受风霜寒雪折磨的乡下女子成为了一名纺织工人。生活开始向她露出了微笑。

然而,道路依然坎坷。

在婚姻问题上她与父亲和后母发生了矛盾。13岁时,家里给她订了娃娃亲,男方后来上了大学,俩人志趣不同,且没有共同语言,男方提出了分手。这在她的意料之中,她并不感到悲哀。让她感到痛心的是男方不该出语伤人,没有男子汉应有的胸怀。从磨难中煎熬出来的女女不仅十分敏感,且自尊心极强。一怒之下,她要把当年家里接男方的彩礼全部退还。可她刚刚参加工作,手中拮据,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跟父亲去要。没料到父亲和后母大为光火,都说人家不要你了,还退的哪门子彩礼,不但一分钱不给,还骂她是个大傻瓜,又说今后再也不管她的闲事了。男方欺负了她,她希望能在家里找到慰藉和温暖,没料到却遭到当头一棒,被父亲和后母骂了个狗血喷头。她气哑了,欲哭无泪,欲喊无声。虽是如此,她秉性要强,不能把自己说出的话当作吐唾沫。她咬了咬牙,向工友们东借西凑退了男方的彩礼。此后她勒紧裤带过了好长时间的清苦日子,可她却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时隔几月,叔父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他们约会几次,相互都有好感。一个周末,他们相约星期天去见她的家人。不管怎样,她还是尊重父亲和后母的。

那个周末她上晚班,不知怎么搞的,她只觉得有点魂不守舍,心慌意乱之中她的右手被机器夹住了。她痛叫了一声,一旁的工友急忙关了电源。当即她被送往厂医院。第二天,对象兴冲冲地来找她时,她却躺在了病床上。她对他苦涩内疚地笑了一下,心里却在想:他们的关系还能发展下去吗?小伙子似乎什么也没想,放下手中的东西,担挡起照料她的责任。

稍后,厂里通知了她家里,可她的父亲和后母都没有来,是小伙子一直守护在她的病床前。小伙子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但手脚勤快,且对她关爱有加,给她端水拿药,送饭喂汤。她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温暖。她的伤指不慎感染了,需要转院治疗。小伙子又把她送到扶风县医院,伺候在旁,倍加呵护,其情其景令人感动。小伙子的一片真情终于赢得了她的芳心。她在心中说:“这辈子就是他了。”

出院后,小伙子对她提出了结婚要求。此时的她正需要一个避风的港湾来停泊飘泊的小船;正需要一炉火来温暖她寒冷的心;正需要一个结实的肩膀靠一靠疲惫的身躯。于是,她答应了小伙子的要求。

是年农历二月初四,他们结婚了。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八年。苦去甜来,女女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令人堪羡。这也是上苍对她的垂怜吧。她的父亲已过花甲之年,退休在家。后母的三个女儿都读完中专,相继参加工作,但日子过得都不如她,常来找她求助。她对几个妹妹从没有嫉恨过,只要能帮上忙的。她都会尽力相助。

袒开心底说,她曾十分恨过父亲,特别是后母,恨之入骨。可实际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恨在她心中已悄然消失。如今她已人到中年,完全能理解父亲当时的难处和无奈,她原谅了父亲,不再恨父亲。即使对后母,她也宽容对待。每每看到父亲和后母老态龙钟的模样,她就会生出悲怜之心。父亲毕竟生养了她,后母毕竟是个长辈人。她是个心底善良的人,怎能无动于衷。她多次邀请父亲和后母来她家里住,尽一尽孝心。

后母自知对不住她,心中有愧,不好意思来。后来终于来了,她以对待生母的赤情善待后母。感动得后母热泪盈眶,逢人便说她的种种好处。

在对待后母的问题上,有人说她心太善良了,应该让那个女人尝尝苦果子的滋味;有人说她有点傻,即是不以恶还恶,也不该如此善待那个女人。对这些议论她置之一笑,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她不仅善良贤惠,而且胸怀博大。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平凡的弱女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

祝愿女女今后的生活幸福美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