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经典散文(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0:37:09 |
  • ZTFB |
  • 13页

总结不仅是对已经完成的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计划和行动的指导。写总结时,要注意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总结范文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总结写作的机会。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一

当代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1987年4月在他的《〈红楼梦〉——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一文中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他说,每当他与西方或外国学者们悟谈时,他总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周汝昌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少说也已有七千年了。这样一个民族,积其至丰至厚,积到旧时代最末一个盛世,产生了一个特别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这位小说家,自然早已不同于“说书”人,不同于一般小说作者。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样一个奇才绝才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

他还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心、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所以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二

仅仅只有桃李年华又一载岁数的我,却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四个十年”:从到的《灌篮高手》,从到的《棒球英豪》,从到的《欢天喜地七仙女》,终于盼到了今年与《红楼梦》“结婚”十周年。

十年前的3月26日下午两点中央少儿频道《文学宝库》节目正在播放87版《红楼梦》第33集,注定了钟爱林妹妹这个角色。我看她那生病的样子,就预料到马上就会离开人世。我对她起了同情心,再加上妈妈说她虽身为小姐,但对待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姐姐妹妹一样的好,于是我对她的同情之心更加重了。看着看着,在《文学宝库》中讲解《红楼梦》的老爷爷的视频又回来了,说了句”不能说后40回,编的不如前80回······“然后,视频又换成了两个女人的画面,一个是成了亲的新娘子被掀了盖头”害羞“地笑,而另一个则是我刚刚看得那个生了病的女孩子终于悲伤、凄惨地离开了人世,于是我以为这两个女的是同一个人,再加上《文学宝库》的那位老爷爷说”不能说后40回,编的不如前80回······“什么的,然后我就知道了《红楼梦》有120回,我认为这一集是认为是第110几集吧,所以我认为那个新娘子就是那个最后那个得病悲伤逝世的可怜的女孩子,认为她是成了亲之后得病死的。我当心里有点可惜,好容易结了婚,嫁了个如意郎君,婚后日子一定很甜蜜,得了病死了,多可怜、多可惜。于是,我就带着可惜的感受问妈妈:”妈,她为什么最后死了“,”有病“,妈妈说。接着视频又回到了第33集的后半集部分,我带着可惜的感受看了那个女孩子的死。女孩子死了后,有一个男的进了她的房间,喊着:”林妹妹,我回来了,林妹妹,我回来了“,我听到了”林妹妹“这三个字,感觉无比的耳熟,那不是一个月前《星光大道》比赛时,一男一女表演的节目——《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嘛。我有仔细看了一下,这个男的不就是她的成了亲的“丈夫”嘛,应该叫娘子才对,怎么还叫林妹妹呢?于是我便带着疑问,又稀里糊涂地看了电视机上的第34集,演的正好是我当时期待想看的两人成了亲的那一集,不过我发现怎么她的丈夫的表情不高兴,我又怀疑了,娶了自己心爱的女人为什么一点笑容都没有?于是我有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看完了第34集。

由于,我错认为这一集是第原著中的第34回、这部《红楼梦》电视剧有120集,又把林黛玉死的那一集——第33集错认为是第110几集后,我的心里便一直放不下《红楼梦》了,一直想强烈的看看这部名著。于是也是在过了一个月后,趁着班主任梁培老师让同学们在周末时去书店里买一本阅读理解书时,我顺便让妈妈给我买了本《红楼梦》。于是,我便看了起来,才知道死了的那个女孩子叫林黛玉,原来她没和宝玉成亲,和宝玉成亲的女孩子叫薛宝钗。因为由于看了些87版《红楼梦》的缘故,我越看书越懵。然后爱幻想的我“颠倒黑白”地拿着书问妈妈:“林黛玉是什么时候和宝玉结婚的”。妈妈似乎知道了我的“企图”,配合着回答说:“是她快要死,他们两人才结的婚”。满意的答案只能驳的心中一时的高兴,但原著毕竟是原著,我不能自欺欺人。由于先前看过87版《红楼梦》中林黛玉死的那一集,对林黛玉起了同情心,所以林妹妹在我的心中就先入为主了,此后看《红楼梦》只把林黛玉当做好人,所以我对薛宝钗是极其的痛恨。

在期盼几个月之后的暑假期间,我又听了刘心武先生的《百家讲坛》,在讲林黛玉时,我很高兴贾宝玉的心里最爱林黛玉一个人,贾宝玉一辈子只想娶林黛玉为正妻,和林黛玉一个人过夫妻生活,而且林黛玉内心很善良·······然后讲到林黛玉的大结局时,我才明白《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的,林黛玉是投湖死的,并不是焚稿断痴情死的。然后讲到宝钗后,我更加确信了宝钗是表里不一的人,笑里藏刀、心理阴暗,甚至有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玩弄手段等。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间从金钗之年的我直奔豆蔻年华,我又看了马瑞芳的《新杏坛》,讲了宝黛爱情的情窦初开、成熟阶段与大结局,我更加高兴我喜欢林黛玉没有错,林黛玉是个仙女,薛宝钗是个俗女;而且薛宝钗追求的是身外之物,他是看贾宝玉出生在这样一个贵族家庭,嫁给他肯定无上荣耀,所以就伪造了一个和贾宝玉一对儿的金锁,天天挂在脖子上引得人们注意,告诫大观园的所有女孩儿”宝二奶奶的`位子是我的,跟我争只有死路一条“!然后不惜私下联盟袭人、王夫人等几个能使自己成为宝二奶奶的人,而且自己好在不经意间陷害林黛玉······所以,她是虚伪的、卑鄙无耻的,她这样的人最后独守空房是她自找的。她这样的人不足以怜惜。不像林妹妹,是为了爱。我敢说,如果薛宝钗若是看到了北静王,她会立马把整颗心又都放在北静王的身上。所以,宝黛爱情是美好而又干净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数着痴迷红学的日子,屈指算来,从不满金钗之年的我,到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金钗之年的我,又到了慢慢相知的阶段,我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舞勺之年中的豆蔻年华和及笄之年,舞象之年中的花季年华和桃李年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懂事不少的我,慢慢地看淡了宝黛爱情,而更多的是从《红楼梦》中对人生的领悟,慢慢的心里住着林黛玉,却一不小心活成了薛宝钗。我被现实环境修炼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薛宝钗式的林黛玉。

纵观中红毒历经十载,我也慢慢参透了人生,慢慢感觉自己因为林妹妹而痛恨宝姐姐真的好傻,因为拿女孩和女人去做比较没有可比性,林黛玉是小女孩时期的薛宝钗,薛宝钗是长大后的林黛玉,我还想对现代化的男性说一句:“你们娶得薛宝钗曾经也是别人的林黛玉,你们曾经的林黛玉现在也成为了别人的薛宝钗。”每个女孩都会从天真有点任性的少女慢慢蜕变成稳重有心机的女人,所以林黛玉到薛宝钗是每个女孩必经的成长经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为了研究红学,我呕出了十年年轻的心,百品不厌这一部理解各不同的《红楼梦》,十二位奇异的女子,十二种不同的别样人生,都道红颜薄命,却是风月无情。我要继续我的“另类品红楼,慧眼看人生”的红楼飞梦之旅。

感谢《红楼梦》伴我十载成长,愿我一生为你而心酸流泪,为你而骄傲自豪,为你而痴迷超脱,为你而回归现实!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三

把一部红楼,从虎年看到了兔年,从年尾看到了年头,从电视剧看到了原著。原著我通读的遍数不多,但是其中的段子,很多反反复复读过几十遍,如葬花词金陵十二钗判词一些比较经典的随口便能带出,彼时并不懂这些诗词的意思,只是觉得押韵,朗朗上口,顺着顺着也就记下来了。而今从头又将此书顺了一遍,才朦朦胧胧的明白了一些意思。

这次看红楼,是从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开始的,总是对风口浪尖的事情不感兴趣,等待一切平静下来,赞声骂声全部平息了,才觉得能更加客观的来看待。早先看过《大明宫词》,对她的风格有了一些了解,只是到了红楼梦,这种了解越发深刻,红楼梦很大明宫词,贾宝玉很太平公主。

女导演的表达手法更加倾向于唯美,细腻,大量独白,飘渺,超脱,琐碎,超现实,这样的特点在大批女作家身上也同样具备,在她们的世界里,这些东西如同空气一般,以一种气场的方式存在,他们不是元素,不是组成故事的一块又一块的素材,而是贯穿于其中的从头流淌至尾的风格,从头到尾来说明,这是她们的作品,独一无二的,无所依附的。

由于风格的原因,新红楼招来的骂声不亚于当年陈凯歌馒头的血案,我想说影视剧这东西,和性格匹配差不多,类似性格的更能够容易相处,不同性格的,也别太剑拔弩张,求同存异吧。

看完唯美华丽的李少红版红楼,再看朴素平实的曹雪芹版红楼,便不见了那些莺莺燕燕花红柳绿,不见那如同拍写真一般梦幻场景,不见了高清的画面后现代的灯光,一切都回归到了听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讲从前的身世。

那些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那些繁荣过的,落寞过的,那些曾得到过的,又离散过的,在断断续续的表述里,在讲到高兴时略带红光的面颊上,在讲到悲伤时砸着泪水的眼角中,涓涓的流淌了出来。

曹雪芹就是那个讲故事的老人,他走过的跌宕起伏的路太多了,他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他看遍了同时代一些人的'悲喜剧,他高瞻远瞩的思想已经不被自己的时代接纳,他只是寂寞,只是知音少,弦断无人听,所以他去写,用自己的笔倾诉。这无关文学史上何种的地位,无关对哪家思想的解脱,无关怎样的历史高度,更无关去反抗一种怎样的社会制度。

只是后人太爱总结,太爱找意义,太爱寻原因,太爱扣帽子。归根结底这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看过,热闹热闹,哭哭笑笑就够了。

当当下层出不穷的娱乐选秀节目把“伪娘”这个词炒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时,隔着百年历史烟云的贾宝玉一定在纸页的背后掩面偷笑,“跟我提伪娘,你们落伍几百年了。”

中国封建社会培养出来的男人无不例外的具备大男子主义精神,两千年的历史,恐怕只有这一个例外吧。他会说“这女人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他会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那个把女人等同于花鸟鱼虫等玩物的年代,还能说出这等惊人之语,不是伪娘又如何。

红楼梦是一部讲闺阁的书,讲女人的书,贾宝玉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他对大观园里的每一个女人,不管是小姐还是丫鬟都是尊重的爱惜的。由一个尊重女人的男人来讲一群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便显得意味深长和有趣起来了。倘若换做一个女人的角度,金陵十二钗一定不如现在这般美好,定会充满了明争暗斗醋雨烟风,不久前热播的清宫戏就是最好的例证。

因为贾宝玉这个独特的讲述者,金陵十二钗变得美好起来,每一个女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黛玉的忧郁,宝钗的贤良,元春的高贵,探春的精明,晴雯的直爽,袭人的温顺,湘云的活泼,香菱的憨厚,因为美好,所以招人怜惜,也因为美好,才使这些姑娘们后来悲惨的结局,益发震恸人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唯有悲剧才能永恒”。美好的等次越高,毁灭的越彻底,越能牵动人心,使人久久不能释怀。有佛语说,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然而相比得不到,更令人伤怀的是已失去。

倘若不曾遇到过那些青春靓丽的身影,不曾见过繁华一世的省亲别墅大观园,不曾过过吟诗结社的快乐时光,人到中年的曹雪芹也就不会发出“终朝只恨聚无多”“你方唱罢我登场”“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慨,也不会有他的化身贾宝玉最终跟了一僧一道超凡出世的结局。

她没有那么神人仙女化,不是什么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她没有那么曲折复杂的前世今生,只是一个青春期的懵懂少女,初谙世事,浅涉感情,她没有那么孤标傲世,尖酸刻薄,只是比那寻常女子多出几分敏感,几多愁绪。

记得很小的时候床头贴过一张画,画着一个头戴步摇裙飘袂舞的娇羞女子,侧有一行字,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当时尚不知世上还有红楼梦,便觉得这林妹妹就是七仙女下凡的另一个版本。

看过红楼梦后方知,林黛玉不过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少女,幼年丧父丧母,寄居外祖母家中,缺乏父慈母爱,对生活有种至深至切的孤独体验,又加体弱多病,在医疗水平尚不高明的清代,常年忍受肺结核折磨,才养成那般独特的性格。

她善良宽厚,却又尖酸刻薄;聪明幽默,却又敏感多疑;才华横溢,却又孤苦无助;自尊高傲,却又脆弱自卑。

她在情窦初开的年龄爱上了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堂兄,这些细细如春芽般滋生的情绪变成了她整个少女时代精神的寄托,能够和宝玉在一起也成了她人生最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只是理想总是要高于现实,也总是不如人意,所以她会说,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她在本应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独自忍受成长的孤独,这些孤独能够让她更加冷静的来看待她所生存的环境,她看得到大观园繁华背后终归会有的落寞,她看得到聚的欢乐之后是散的清冷,所以她会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忙两不知。

她生性并不孤僻,在大家结社作诗之时,她表现积极,才思出众,是诗社几大核心成员之一,只是比较随性,心直口快,一些场合和环境不和她的心意,便避而不去,一些言行看不过去便出言相讥,落得个幽怨孤僻,尖酸刻薄。

她的整个青春期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这非但没让大家族的长辈们对她多几分体贴照顾,反而成为她在竞选宝玉媳妇的这场终极pk赛中落选的重要原因。可怜这个把爱情的理想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女孩子,得知爱情无望之后,在绝望和孤独中悲凉的死去。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对于黛玉,其实她的感情也是完满的,直至她最后的香消玉殒,宝玉一直都是她的宝玉,是她倾尽一生的眼泪所要回赠的那个神瑛侍者,她们抢走了宝玉的人,但是没有抢走宝玉的心,对于黛玉的爱情,这个结果是不是该是最完美的结果。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四

红楼一梦,跨越百年,是千人千梦的巅峰之作,还是学不尽的诗作经典;是对家族兴衰成败的感叹不已,还是对帝王更迭所带来的动荡不安感到不满。无论是何种因果,亦或是哪种因由,这红楼上的美梦终究是散落一地的忧伤,终归化成了人世间里的一粒尘埃,随着时间流向远方,随着世俗凡间的变化归于平静。

满纸荒唐言,相信再无他作可以如此荒唐,相信再无他作可以这般戏说。从家族鼎盛到家道中落,从锦衣玉食到剃度出家。从荒唐、叛逆的少年开始,他便痛恨官场的人浮于事,不屑于政治的伪善面目。可是他的生活又摆脱不了官僚体制的供养,这是生活给予的矛盾,也是人生不可回避问题。

而无论哪般生活,无论何种状态,对于社会的批判,对于世态的不满,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间,都显得那么淋漓尽致。如此这般的控诉,不仅仅是对一个纨绔子弟蜕变过过程的痛苦的描述,也是对富足而无忧的生活结束以后的万般无奈的'记录。

经过如此巨变,面对如此人生,兴许唯有遁入空门才能善终荒唐此生吧。

一把辛酸泪,心酸之苦是今生宿命所致,是美玉消殒破碎之痛,是家道中落之愁苦。还不清世间情债,问不尽人生姻缘。来自美玉,归于清门。是天意安排,还是世道轮回?所有美好的景象,在顷刻间化为乌有,不免让人心酸落泪。

看前世今生,听来世因由。无论少年有几分潇洒,无论心存多高志向,只要繁华一过,一切皆归自然。纵然心高气傲,也只有向现实妥协。虽红尘之事纵难了断,亦无妨世事轮回,了此心结。世上再难之事也会过去,留下的永远是心酸之泪,这既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感怀,也是对世事难料的悲情,更是对命运本身的感悟。

都云作者痴,也许家境的巨大变故,才使之痴迷于写作,所以这痴便是癫狂,只为人生而狂,用尽此生精力,只为全力书写出身世命运。这既是生命篇章的狂放,亦是对世间情怀的感叹。所谓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便是如此吧!

相信只有痴迷与专注才能有最好写作状态,相信只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才能塑造出完美的故事,相信只有不管世事眼光如何看待自我才能超脱一切。这便是一种自我超越,也是一种自我反省,更是一种自我的大彻大悟。

唯有世间红尘都作罢,拂袖而去入佛门,才是痴的最高境界,才是痴的最终归宿。世间纵有千般语,不懂清修佛门事啊!

这所有的味,谁人能懂?谁又能解的了?无法自拔的愁苦,是美玉破碎的伤感,是凡尘淹没高傲的悲伤,是希望破灭的绝望,是看不清自我的失落。也许唯有把快乐之甜尝过,才能痛彻心扉的感觉到失去的苦涩之感。

我们不懂,更不能去懂,任何试图去揣测、去臆断、去感知都是徒劳的,没有真切的经历过,又怎能真实的感受的到。

再美的花也会又凋零的一天,再明亮的星辰也会有暗淡的时候。纵然有千般不易,万般艰难,世间总归在轮回的,所有的幸福只能在你的人生里驻留一段时间,痛苦的蜕变才是你重生的开始。

而众生皆为平等,缘起定会缘灭,无论人生之路如何,相信只要把能把握好荒唐的人生,体会好辛酸的泪水,梳理好癫狂的心态,感知好世间的味道,一段人生便已足够精彩,一段旅程便已足够美丽,一部着作便已足够流芳百世!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五

夏末秋初,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主演林黛玉的陈晓旭逝去不久,我便和阌一起去了位于北京宣武区南菜园子的为拍摄红楼梦时按小说中描写所建的主题公园——“大观园”。一算是凭吊那中年不幸仙逝的陈晓旭,二为浏览一下大观园,追忆红楼梦的魅力,亲身感受一下红楼梦的意境。

我们先去了“潇湘馆”,这里翠竹千竿,幽窗指凉。潇湘馆半阙风门上着锁,但能从门的上半部看到潇湘馆内摆放着多幅陈晓旭的剧照,照片周围摆满了鲜花。慨叹了一会,也满足了阌凭吊之意。

然后从侧门出了潇湘馆,往西走过“蜂腰桥”,不远处就是宝玉的“怡红院”了,这个院子并不太大,但富丽堂皇,脂粉气浓。绕过假山,西北就是“怡红快绿”墙下。墙边有竹子,还算茂密,但没见黛玉深夜造访被堵在门外,在寒风中独自呜咽用来藏身的那片花阴。院子里芭蕉和海棠各立一方,虽然没了风致,倒也不失“红香绿玉”的味道。

从怡红院后院出来不远就是“栊翠庵”,和小说比较显得太近了些。栊翠庵大门上挑着灯笼,里面香烟缭绕。如今游人出出入入,门口标牌上的香标价百元一炷,看来不可能真的有“榄外人”的清静了,现在是一切为了钱,寺庵也不会例外。我在这里给阌买了一对琉璃串珠手链。

栊翠庵前面就是“红香圃”,小说中四人过寿,湘云醉卧芍药丛的地方。倒是有些芍药,但花已谢,那青板石凳,花红覆身的'场景怎么也想像不出湘云那娇憨可爱的模样了。

红香圃往北一点是“凹晶溪馆”,湖心已经没有了荷花,喷泉将水涟圈圈地推向岸边,也只能想着当年最凄美的画面:湘云“寒塘渡鹤影”黛玉“冷月葬花魂”了。

百步外的“凸碧亭”没有停留,径直到了“省亲别墅”,由于一旅游团导游的喇叭嘈杂,所以没进,只看了一会门口的“顾恩思义”殿,便从白玉牌坊下走过。东北角是宝钗的“蘅芜院”;蘅芜院出来,遥对湖心是“藕香榭”,藕香榭是一个好地方,小说中这里有过很多次宴会,总是很热闹,很高兴。赏桂花吃螃蟹,喝酒斗诗,当然,也曾发生过很多甜言蜜语。

园子的最东头是“稻香村”,门口“杏帘在望”的酒幌矮矮地悬着,竹篱茅屋的李纨孤儿寡母住着倒也自在。可惜此时没有了“喷火蒸霞”的杏花,那种韵味便无从感觉了。东去便是探春的闺房“秋爽斋”;顺小路到桃花林处,有石头上书“黛玉葬花处”,想着黛玉手持锄头葬花,口中念着“葬花吟”的悲伤凄美,感觉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潸然句,确实令人伤感“红颜易老”。绕过桃林不觉就又到潇湘馆了。穿过潇湘馆,上了“沁芳亭”,看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同时又看到了对面的“怡红院”。心里想着,人生能有几回“怡红快绿”呢?坐在“沁芳亭”稍作休息,然后走“曲径通幽”,漫步出了大观园。

回来后,阌非让我给她下载《红楼梦》主题曲作为手机铃声,以致她一来电话就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直到她离开我时,还是这个手机铃声。写到此,权当纪念吧:

曹霑笔意现宣武,大观红楼梦里来。庭院佛庵竹影寂,亭台阁榭柳丝裁。

湖光山色五九景,名木繁花十二钗。黛玉太虚仍落泪,香消晓旭亦堪哀。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六

曾听人云:少女时代最不得看两人写的书,一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二乃琼瑶全集。前者使人悲切莫名,后者则让人思之若狂。如能不看,再好不过。作为少年,自认还是没问题的,便少不更事,早早看了琼瑶,更早早翻阅无数次《红楼梦》,境况如他人描述一般,看时且喜且悲,读后患得患失。这等情状在看到宝玉与黛玉俩俩龃龉,又见宁荣二府“呼喇喇似大厦倾”更得以现。可一旦追溯从前,再来一遍从前当初问我看是不看,我会斩钉截铁告诉你,看。

不看不得过。人若无心,无情,无想,无念,无欲,则是安渡过去了也无甚意义了。 红楼人物,各个生辉,只道是将些许名字一一念出,你就晓得这名字底下各自对称的人物性格,身份名目,如标签也似的,自不必我再多废唇舌将几人遑道。只先说那个“无才补天”忿而不平的“石头”但凡有了些不同寻常的精气,是舍不得凡世俗尘的诱惑,一定要挤进人道里流转一番的。《聊斋》书中的精怪,比比皆是如此。而三生石畔旧精魂,又自枉顾一切开了一枝绛珠仙草。好不好要侍者舍恩露,在五内郁结缠绵不尽之意。古人最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草结环,以报恩德。”好比白娘娘只为西湖来报恩,都是一派好心惹出一串悲情。批曰: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于是乎,黛玉嬴弱之躯,却满腹珍珠血泪,绛为血,珠是泪,想眼中多少泪珠儿,怎经得住,从春流到夏,从秋流到冬。

我将所述,均不与后四十回有关,心存前八十回的念想,已足够花径露台走一遭。又因世人都解“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因而只重重列举此四女来小小的分析一下贾宝玉的灵肉分离。

众所周知,贾宝玉的性启蒙者是死有大蹊跷,身世迷离的秦可卿,曹先生的这股设局有何用意始终令人猜不透,古往今来的学者猜猜测测,并无统一见识。其时,宝玉至多不过舞勺之年,而曹先生通书涉及房事均以俭省笔墨,遮遮掩掩,婉转地一略而过。偶一不仔细,便还就不觉得他们真有些个什么了。当然细究之,宝玉同秦可卿不过梦中相授云雨,而与袭人却是真有其事。第六回章回目录直接点出,“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合着而后还有“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袭人自知贾母曾将他给了宝玉,也无可推脱的,扭捏了半日,无奈何,只得和宝玉温存了一番。”自此而后,袭人待宝玉更尽职,宝玉也待袭人不同于从前了。甲戌双行夹批在此,“伏下晴雯”。更能与后事对照,可见大不同也。

鲁迅说,多所爱者,当大苦恼。有人问我红楼芸芸人物最爱是谁,我答黛玉。又追问我最厌恶是何者,我则无论如何答不上来。我是自都喜欢着的,其中大人好人圣人抑或小人坏人乃至不是人,我都想能怀抱于他们,生出更多些臂膀能包容得进他们,即使是宝钗,我若他年生逢于她,也是不能不爱的呀。也只有她能配得起国色天香的牡丹,也只有她能令聪敏的黛玉都对她俯首帖耳,也只有她将公共关系做到了极致,你道她是假,她也是假的如此浑然天成。与其说是后天练就的功力,不如说是环境赐予她的这种个性。与她相辅相成到了完美,便脱成化为了她这样一个人。而宝玉,不过是个孩子家的人儿,即便能多几个心懂些不同于常人的仁人爱物,也不过是一干书里看过来的东西,这种禅经诗词之说在宝钗雪白膀子面前立马被击毙无疑。正不是那一段“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所描述:“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 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你难道看了此处要怪责宝玉用情不专,见异思迁吗?但凡是正常男子,看到如此佳人在前,也是要不由得动心一动的,何况“混世魔王”贾宝玉?往往是要多了,才失相对也多,放任他也有偶动邪念于其他貌美女子身上,才是个“真人”呀。

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我每每看到这里,心都是要急碎急碎的,总按捺不住自己,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问明白宝玉,究竟懂了黛玉的心思没有。还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黛玉有什么不放心,她打从第一眼见到你起,吃吃睡睡玩玩同住同乐,还有什么能不明白你的?只有你常还会留恋于贪吃丫鬟嘴上的胭脂,惹这个姐姐,那个妹妹的。我不管你有多少个姐妹,只我于你是不同的便就好了呀。话是多说无益,你又是常控制不了自个儿的,我但求一个“绝对”,这种“绝对”有你也是没有你的。宝玉那么欢喜黛玉,还是不及黛玉更懂得宝玉。可男女之间不正是这样的吗?因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而了解的往往又是女人更多些,男人不是不了解,真是胸怀鸿鹄之志,也就懒怠去了解女人的心思了。

宝玉对情对性自有他自己的一番分寸,许是他自己也不能解释是为什么。就像为什么对林黛玉只有情而无欲,双双躺在一张床上都如卧镜台;相反对宝钗的一股且敬且喜,却还生出对肉体的遐思来?而众丫头,他或对谁好惹谁招谁,种种行径又对晴雯不同,这两人在一起即是温情,也是磊落的温情,不带一丝一毫浊念的。更不说袭人,他是惯了有这个人,而并不心爱这个人。

昆德拉是大师,他下笔就成就了一个灵与肉分割,轻与重融合的世界。但他比起曹先生来就显得“直白”多了,他一径告诉你了不能承受之轻,不似贾宝玉的灵与肉显然要你通过那么多事件的表象去冥思苦想的。这想的过程更值得人们去尝试和体验,任何以字句剥夺了各人去思考的小说都还不够好。现代人走的飞快,灵魂拉在后头,就是缺了这些“想”,这些“执念”,所越不能通晓彼此。

常人总说,爱是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我则不大赞成,愈求灵肉合一的往往是女人,因她们特殊的身体结构和积年累月的世俗礼教,教她们定要追求这种“统一”,若不如此,也不会有那么多贞洁牌坊。于是很觉得这是一句女人们顶好的借口。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又有谁能证明爱必定要是有肉则灵的呢?但凡像宝玉此类人,情就是情,欲就是欲,分的一清二楚,倒也是明白人呀。却怕很多人假借爱之名义施肉欲之实,才更令人作恶。女人往往分不太清感情是否跟着身体走,则这对于男人而言,却是天生可以分割的。于是,这种不同就造就了宝玉的“分心”,黛玉的“不安心”。也许,世情本如此。我们解释的只不过是一干“本如此”的情性罢了。

一阅红楼终身误。终身误的不止以此为生的红学家,还有那么许多文学家们,点滴字句都能隐现红楼,当然还有吾等读者,中毒日深不可戒之。越往里究其所以,越觉得不懂。关于红楼种种,世代均不能说尽,况我寥寥数笔就想解释情与性,爱与肉,又是何其流于仓促。只要不是曹雪芹从棺材里跳出来,我们穷尽此生此世也永远弄不清的了。虽一夜苦苦熬成,翻看之中,还嫌大不够,只当博君贻笑之。尽管如此,我也只好同晴雯补裘最后道那么一句,写虽写了,到底不成,我也再不能了。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七

潇湘妃子一生千泪,只愿还尽绛洞花主的恩,人说她苦但总是化作仙人了却凡尘,不必为凡世俗梦而葬下年华,她一生都太累,潇湘馆中婷婷女子也只能倚窗而叹。

只能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蘅芜君有了良人,却只能锦绣罗幕,无人怜惜。所爱之人只记得飘洒着枯萎的花瓣,今生短暂的缠绵,最美的回忆,串成悠扬婉转的旋律,只为祭奠花盛时,最绚丽的相逢。从不知还有个被遗忘在——-亘古的残梦的女子。她的幸福也只能是华丽空虚。

绛洞花主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含笑,即嗔视而有情。那有情下的无情不知伤了多少娇颜。

风华散尽,葬送倾颜!往事如烟,滚滚红尘,弹指流沙间。花开花谢,春来冬去,却未将思念带走。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雪落在树梢,枯干的枝条被装点成玉树琼枝,那美丽的景象,如临仙镜般美妙。雪落在原野,象给广阔的.原野披上了晶莹的新妆,那雪白的颜色,如一层层厚厚的棉絮。雪落在江河,象给奔腾的江河撒上了冷凝剂,那千里冰封的景象,却无意欣赏,双膝屈地眼中明显的泪滴滑落,融开一处花韵,晕开几人情。

愿从此归去,等成十年漫长的打坐。放下红尘时,总明了曾经的情和爱,这分别也是最明了的结局。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转瞬间早已红颜尽改。

红楼一梦经典散文篇八

一本红楼,一世浮华,半生成梦,爱恨成空……。

他,本是神瑛侍者,是飘渺仙境中与世隔绝的仙人,只为体验凡尘俗世的七情六欲,便决然下凡。自此,仙境之中少了一位飘然绝尘的仙人,凡间多了一位风流公子——贾宝玉。

她,应是绛珠仙草,是太虚幻境充满灵韵之气的仙草,千年修炼,只待幻化成仙,却为了报答他的灌溉之恩,毅然随他下凡,做一世凡人,用一生的眼泪还之于他。于是,尘世多了一位泪做的人儿——林黛玉。

他与她,有着木石前盟的仙缘,相见是必然,注定纠缠一世。

宝玉与黛玉的相遇相知,是爱情的绽放,却也是悲剧的开始。

宝玉不羁。他从不屑于功名利禄,不拘束于礼教束缚,一切一切的规矩在他面前只是摆设,他的心是属于自由的。但无人懂他的不羁,所以宝玉终归是寂寞的。而黛玉的到来,点亮了他的世界。也许,只有黛玉才是他唯一的知己。

宝玉多情。他总是认为女儿是水做的,应该放在手心呵护的,如此,处处留情,惹得一身风流债,伤了自己,也伤了黛玉。

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从遇见宝玉的那一刻起,她此生的眼泪只为他而流。黛玉在用生命爱着宝玉,不仅因为他们的相似,更因为宝玉的惜爱之情,让她留恋不舍。黛玉是倔强的。她在生命的最后,都还在念着宝玉,仍然放不下过去。

一场纯洁的爱恋在朱红楼阁,水榭亭台之间悄悄上演。世界变得很美,眼里只剩彼此,没有喧嚣的凡尘,没有俗世的牢笼。未来,宝玉和黛玉描绘得五彩斑斓,幸福弥漫。

只是,他们忘了,忘了自己身处豪门。豪门的爱情会有完满的结局么?没有,一切只是奢望,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咫尺天涯。

宝玉身穿火红的新郎袍,将原本俊秀的他衬托得如天神下凡。红光满面,心里皆是欣喜。但是,他却不知道身边的新娘早已换了别人,看不见黛玉绝望的.双眼,听不见黛玉心痛的呼喊。

婚礼进行得理所当然,到处是耀目的红,掩盖了角落的黑色悲伤……

黛玉如花般的生命在渐渐消逝,痛,在不断蔓延。用尽生命的爱,换来的是无尽的悲痛,泪水再一次滑落,沾湿了床边的枕头。

若是当初没有相见,没有后来的相知相爱,那么,现在也就没有噬骨锥心的痛。痛到极致,最后的归处就只有起点。留下一句:“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从此天人永隔,一世相思……。

爱情,未来,原来只是虚妄罢了……

木石前盟已了,灌溉之恩已还,泪浸红楼,半生凄苦,忘却尘缘,终成潇湘妃子,始终是世外仙姝寂寞林。

仿若花一般的爱情,只绽放到一半便枯萎了,留下无边的伤……。

亭台楼阁依旧,当年景色依旧,只是从前的辉煌在否?宝玉在否?黛玉在否?终归是镜花水月,过眼云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