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筑毕业论文(实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7:33:52 |
  • ZTFB |
  • 12页

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思考一种适合当前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可供借鉴的写作样本。

建筑毕业论文篇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建筑工程的开展正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失。

1.1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

在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工程进行正常施工的依据。这主要包括对工程场地的实地勘察,是否符合建筑要求,建筑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的建筑程序与标准,资金是否有保证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建筑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不顾自身实力以及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盲目竞争施工权,遇到难题解决不了导致工程难以继续,建筑双方都受到损失。

1.2建筑施工过程在的成本管理问题。

做好工程成本的控制是施工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当今的建筑行业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依然没有做到会计化处理,“粗放”型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并不少见。或者是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够,一些需要签署合同的没有及时签订造成的日后的相互扯皮或司法纠纷。薄弱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的并不仅仅是收益的减少,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建筑质量是施工的关键,如果做不到建筑质量的保证,那么这样的施工就将是毫无意义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是否严格执行既定设计进行,是不是符合国家的建筑要求,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由于其包含的细目比较多,再加上施工场地的开放性以及施工单位的分包模式等,往往很难都做到。

1.4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工人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执行者,因此他们水平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仍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虽然在技术方面他们不存在问题,但是往往细节上难以做好。比如成本的节约意识,施工中的科学计划,施工标准的具体把握等等,造成的施工成本加重、二次建造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做好人员的科学管理与培训对施工方来说任重道远。

二、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一项建筑工程的完工难免会经历很多大大小小问题的考验,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将产生积极影响。

2.1建筑工程施工前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对于施工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实地勘察,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为工程立项做好依据。其次,建筑施工设计在满足开发商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规范,争取施工目标的顺利达成。再次,合理竞标。施工方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招投标,防止因标价过高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利润压缩情况的出现。总的来说,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有助于施工方做到投资、进度、与质量的良好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

2.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对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建筑施工来说即为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到最小化。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做好施工材料的的管理。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在施工成本中施工材料采购的花费占很大比重。对于日常的材料进场要做好严格准确地记录,同时还要在提高它的利用率上下功夫,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其次,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机械如塔吊、挖掘机等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在施工中尽量做到不闲置、不滥用,在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的同时减少维修保养费用支出。第三,加强对工人绩效考评制度建设。对于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工人要及时进行奖励,对于懈怠工作或者违反施工规定的要进行处罚,这样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能够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最后,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中重要的还是要完善部门职能建设,特别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影响。

2.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擅自修改图纸等。在建筑施工中要确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做到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严格以标准进行细致的检查,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工人的管理。工程施工还是要靠人力的操作,因此对人员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施工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建筑的规格、设计要进行细致的讲解,防止乱建或者部分地方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其次做好施工材料的监管。对施工中要用到的材料质量标准作除严格的规定,加强材料来源的检查力度,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保证无质量问题材料进工地,同时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做出规定,减少材料的错用、滥用现象。再次,加强施工方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建设。质量控制人员要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做好日常施工中的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严格查处违规操作,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改建,避免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第四,建筑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设计方案,确保无质量问题。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毫无疑问,在施工中能够把握好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施工方来说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索[j];山西建筑;2008(10).

[2]周琼芳,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10(01).

[3]唐红卫,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山西建筑;2009(11).

[4]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我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5]武丕让,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j];科学之友(b版);2009(2).

[6]何伟浩,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4要素[j];建材与装饰;2008(4).

[7]李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j];建筑经济2007(6).

文档为doc格式。

建筑毕业论文篇二

水工环工程一直都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开发的重点科研项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水工环工程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了保证我国水工环地质情况,应当建立相应的地学信息系统。然而由于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涵盖的数据较为庞大,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多,因此对水工环信息化工程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水工环的概述。

所谓水工环,主要指的是在地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其中水文地质主要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与运动规律,主要研究方向在于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规律,以及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地质主要是对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在于查明各类工程厂区的地质条件,并对厂区相关的各种地质问题;环境地质主要是研究人类技术与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于影响,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1].

2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

2.1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框架。

现阶段我国建立的地学信息数据库主要为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的信息库建设,每个子信息数据库都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直接的信息联系。但这些子信息数据库都是统一在整体的地学信息数据库中,并严格遵照《地质矿产名词术语代码标准》。由于各个自信息库之间交流不充分且联系性不强,导致数据库信息难以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学科数据间存在着交叉现象。为了解决现阶段地学信息数据库交流不充分且数据存在交叉的问题,应当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相应的信息系统框架,对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进行规范化处理,对地学信息系统的数据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为了规范水工环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对地学信息系统的数据范畴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立的数据对象进行层次划分,并对数据信息的交叉结构与共享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构建健全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基于数据库建设的可能性以及数据对象的特点,可以将数据库分为国家空间数据库以及地级市空间数据库。其中国家级空间数据库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水工环数据信息,而地级市空间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包含省市地方的水工环数据信息。不同级别的水工环信息系统由不同级别的信息管理部门进行维护。

2.2建立区域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通常来讲,水工环专业研究的对象较为复杂,在研究过程中与多种学科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数据交叉关系,表达对象具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想要建立统一性的全国地学信息系统具有着相当大的困难[2].为了推进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就应当按个按照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原则与要点,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划分,建立全国性的专题信息系统,再通过划分出多个区域,在不同的区域中构建相应的区域地学信息系统,在实际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中依据该系统对该区域内部的各种地质数据信息进行收集。虽然区域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间的信息系统有所差别,但是每个区域的信息系统都是根据该区域的实际地质信息特点进行构建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以通过友好的文档资料与网络站点的连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在水工环专业的信息库中,如地质灾害与水位监测等信息,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以对这些信息资料进行整建立相应的区域信息系统。而区域系统内的区域水文条件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等数据难以建立统一的全国性专题信息系统,因此可以针对区域性的水工环信息建立区域信息系统。

2.3在地学领域结合多维gis技术。

如图2所示,现阶段我国地质学者在研究水工环时,主要利用传统的二维绘图对三维的地质信息进行表现,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二维绘图信息的不完整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水工环地质研究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地质学者在研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情况是都是使用三维坐标的形式进行测量,在这一环节可以适当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地学研究。基于多维gis技术的空间关系为评定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低下水污染状况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地学研究技术人员越来越关注三维gis技术,然而现阶段我国市场流通的绝大多数gis软件都是在二维信息的基础上对现实地质发展中遇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模拟,缺乏对三维立体平面的分析与整合。与此同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gis软件受到三维gis技术面临的几何建模问题的限制,难以有效地处理地下水文、矿山等真三维地质现象。价值地学星宇的三维地质实体大多为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而不规则物体又是三维地理实体中的描述难点,导致三维gis理论本身在地学应用研究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地学研究机构对较强了对多维gis技术的重视,同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与应用成果,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趋于成熟的多维gis技术,我国多维gis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我国真正的三维gis软件数量较少,大多数软件仅仅能完成简单的分析与显示功能。随着存储器容量的提升、cpu功能的优化以及显示器的改良,可以有效地增强gis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逐渐规范数据标准,并加强了对不符合规范标准gis软件的打击力度,因此绝大多数的软件厂商都接受了国家相关标准,并在多维gis技术中加入了空间数据描述信息处理功能。随着三维gis的不断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研究重点转向四维gis技术,随着现代化计算机与空间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维gis技术将逐渐由独立的子系统转向兼容与集成,并从二维发展为三维、四维。

2.4提高数据库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为了推进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构建健全的地学信息系统,仅仅依靠几个科研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大批基层地质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并配以相应的专业科研人员,从而为建立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人力资源基础[3].为了提高数据库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应当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培训,避免单位领导受到利益关系的影响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传统地质工作分开看待,使两者形成不同的工作部分。通过加强对基层领导的培训,可以有效地纠正信息系统建设在资金与员工安排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在实际水工环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提高基层单位领导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而加强基层数据库建设的管理与控制。与此同时,应当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3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对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实际调查,构建相应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对提高我国水土环研究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水资源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建立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地学信息系统有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工作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革新,从而有效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桂珍,郑拓飞。谈我国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1:140.

[2]文飞。谈我国的水工环信息化工程建设[j].科技创业家,20xx,23:203.

[3]姜震。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j].科技与企业,20xx,18:107.

建筑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建筑土木工程项目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工程项目成本也同样是建筑工程管理中一项重要课题,成本控制与土木工程效益有直接的联系,合理的成本控制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工程开支,创造更大的工程价值。

关键词:建筑土木工程;成本控制

一、引言

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保证项目有效和按时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经济措施对项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和监督的过程。一项工程的开展,尤其是土木工程项目,其所创造的价值更多为无形价值。建筑设施等需要保证质量,但是成本支出也不能毫无限制。通过成本的控制来降低费用支出,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仅为整个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同时保证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因此,成本控制对于土木工程建筑而言,更加具有实际管控意义。

二、当前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建筑项目成本意识缺乏

在当前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项目开工前缺少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再生产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组织设计。项目经理关心利润却对成本开支状况较少过问,缺乏成本意识,不利于建筑成本的控制;其次,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节约在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有些施工人员缺乏成本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节约,造成了很多原材料的浪费,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2、建筑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在当前建筑工程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还是沿用以往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成本都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把建筑工程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算值与实际值进行相应的比较。这种办法在重点项目进程应用时,很显然是正确的。但是,工程项目控制其实是一个宏观的范围和概念,是对整个工程项目发展过程的控制。因此,目前在施工过程中要逐渐改变这种方法,才能有所提升。

2.3、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体制不健全

成本控制制度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针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途径和测算的方法,进行详细地描述,各制度条款衔接不流畅,出现管理缝隙;其次,成本控制制度的编写可行性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成本控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符合企业内控制度的编写程序,而忽视了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往往会造成建筑工程进度、建筑运行实际成本以及建筑成本计划的偏差;再次,成本控制制度的编写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够从建筑实际运作的情况出发,这样就无法设计到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每个方面。

三、建筑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3.1、成本最低化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长远与眼前、质量与成本的关系,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的费用不超过控制前的费用支出,对于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费用不能超过节约的成本,因此在成本控制中要注意其中的关键因素的控制。对于其他因素提起重视,超出的费用支出要按照正常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和审批,而不能为了降低项目成本而降低工程质量水平。

3.2、成本责任制原则

成本责任制就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权责利相结合,将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个职能部门,将各个分解的项目成本目标与各个班组联系起来,组织起各项项目工作,实行与经济责任挂钩,形成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一是要确立项目施工的责任制,尤其是以工程师为主的责任制,将项目划分到责任人;二是做好对项目成本目标的责任划分,将分解的成本目标划分到各个职能部门,做到责任分配合理,实现成本控制最低化目标。

3.3、管理有效化原则

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成本控制的基础原则,是重于项目成本的预测和过程控制的原则,通过改进技术和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员素质等方法事项成本管理的有效化。一方面,要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严格控制成本的预测,处理好各分项目目标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最低的人力和财力,完成最大的项目工作,提升工作量,这就要做到合理进行人员分配和资金运用。

四、建筑土木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案

4.1、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层的成本意识

建筑企业领导层要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要从建筑企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严格制定各种成本管理制度,保证成本管理落到实处。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控制和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总体能力;其次,加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企业员工要根据项目经理人制定的成本计划进行工作,充分认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4.2、健全和完善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构建高效专业的建筑项目管理队伍。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团队不仅要有项目经理,还包括项目专业部门和项目成员,他们分工合作,群策群力,负责好每一个环节,保证建筑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其次,构建合理完善的建筑成本控制管理框架。对于一个建筑企业而言,要想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必须从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合理优化施工环境和施工进度,经过数据分析,形成一个合理的成本控制框架,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运行;再次,建立完善的建筑成本偏差分析制度。通过建立分析制度,能够对成本进行相应的比对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

4.3、不断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定额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定额作为工程计价的重要基础,完善工程成本控制的因素,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核心的工作。首先,提高建筑定额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的每个方面,从建筑项目的投标到合同的签订,从工程计划的开展到工程项目的实施,这这些过程中,都要树立完善的定额管理意识,杜绝浪费,保证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顺利开展;其次,强化对建筑定额编制工作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造价咨询人员进行培训,更加及时的了解等额使用的相关信息。同时,在日常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进行定额使用管理,不能够出现遗漏或者偏离,最大可能的为公司的工程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再次,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人员的培训。在建筑施工中,如果缺乏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定额管理工作就很难进行。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必须提高造价咨询人员的能力,完善定额管理,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和建筑成本的有效控制。

4.4、对于土木工程中的意外费用合理控制

如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费用,应该制定合理的用电规范,节约用电和用水。此外,一定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施工人员的安全重于一切。因此,工程队伍应该有专门负责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理人员,主要负责对工程的安全进行管理,避免出现意外事故。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以及防护衣等,都需要进行合理使用,避免出现意外,造成人员伤亡,对工程进度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4.5、加强竣工核算

对于竣工的核算要严格和科学,为整个工程的造价工作做好依据。一是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的条款进行结算,明确结算方式、费用标准和其他特殊条款。二是注意一些较为隐蔽的验收项目,保证验收的全面性,确保整个项目结算的有效性。三是逐一的核算工程的数量,确保工程的完成量,严格按照项目工程合同进行结算。四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弥补预算单价法的弊端,保证增加的项目也可以及时的结算,保证工程项目结算的顺利完成,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成本控制是整个建筑土木工程项目的核心工作,要想严格控制成本就要严格遵循成本控制的原则,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保证成本控制在各个阶段的实施,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成本,建立节约型工程项目,实现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卢美龙.浅谈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加强施工管理[j].大观周刊,(46).

[2]付彬.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要点[j].科技风,2010(4).

建筑毕业论文篇四

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中,设计者注重建筑质量与建筑外观,从而使得在某些结构的设计上工艺相对复杂,材料的浪费率相对较高。虽然,以这类设计理念所设计的建筑其美观与质量兼备,但是,建筑中与使用中的能源消耗过大,严重违背了环保的初衷。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节能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旋律。在建筑设计中,也必须要考虑到能源的利用率,不能一味的追求外观的雄伟壮丽。当然,目前我国以节能为核心的建筑设计理念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其引导作用相对缺失,应用率相对较低。对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建筑设计理念中的节能,并将其融会贯通,提高设计者的应用意识。

所谓节能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量,且生产出与原来同等数量与质量的产品;或者说,是以原来同数量产品的能源消耗,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者数量与质量相等的产品。节能也是环保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认知加深,尤其是当前,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在消耗中,其部分资源会再生,但是,部分资源却不会再生。而且,很多资源虽然会再生,但是周期很长,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具体发展进度。故而,降低能源的消耗,促进能源再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人们过于注重收益,忽略了投入。这就使得我国很多资源在工业发展时期被消耗。在这种状况下,节能理念就被适当的深化。狭义的节能是指节约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广义的节能则是指除却狭义的内容外,还包含了节能的方法,例如:控制原料消耗、减少人力消耗等。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下,节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建筑领域中的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且在建筑投入使用后,也能降低能源的消耗。例如:在施工中,通过新型工艺的使用,降低水泥的投入;在建筑使用中,采光最大化,降低电能的消耗。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实现建筑中的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加以重视。

2.1过于追求外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设计不单只针对质量,也追求外观。尤其是城市化进程中,其很多建筑都必须要就有一定的城市风格与特色,以达到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这就使得很多建筑设计者过于追求建筑的外观,忽略了建筑外观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在这种理念的渗透下,设计出来的作品用于施工,将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2.2忽略了建筑使用中的能源消耗。

建筑设计不仅会应影响施工中的能源消耗,也会影响建筑投入使用后的一些能源消耗。例如,在设计中没有意识到某种工艺的能源消耗,盲目地追求该种工艺的运用,从而导致原料消耗增加;在设计中没有意识到当地的温度变化,从而缺少对应的保温措施,如果温度过低,就必然要使用暖气,那么有无保温措施将会影响到暖气的消耗;设计中缺乏对应的采光设计,使得使用者必须要通过电能来满足房屋的光线需求,这就会提高电能的消耗。我国当前很多建筑设计都忽略了这些内容。尤其是,在空调、电灯等电器存在的背景下,其认为建筑中的采光与保温都不能作为必然考虑因素,没有设计价值。这也会使得浪费现象的发生更为普遍。

2.3建筑使用寿命过短。

社会的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不断更新,在建筑领域中,也在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与建筑技术。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很多城市为了追求建筑文化与城市形象的一致,都在不断的调整其建筑外观,从而必须要对建筑进行拆迁与重建。这就使得建筑使用年限过短。很多设计者也就片面的认为建筑设计中不需要追求其寿命,从而造成了部分建筑使用寿命缩短的现象。

3.1深化节能意识,将其与建筑设计理念融合。

要想达到建筑施工与使用中的节能,必须要从建筑设计中着手。因此,当前受首先需要提高建筑设计者的节能意识。在建筑专业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节能,并且将节能的重要性明确,使得学生的节能意识加强。自然,在学生进入社会后,成为一名建筑设计者时,就能够意识到节能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有效地处理。

3.2加强建筑设计者对当前建筑工艺的认知。

很多建筑设计者并不是缺乏对应的节能意识,而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建筑工艺。在这种状况下,其设计时忽略了实现所需要的价值。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建筑设计者与建筑施工人员的联系,从而让建筑设计人员明确意识到某些建筑结构或者建筑外观需要以何种工艺完成,而这种工艺可能带来的能源消耗量。从而使得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考量,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3.3提高建筑设计者对建筑使用的认知。

在建筑设计者设计某建筑时,不仅需要对材料的消耗进行评估,还需要对其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在设计时,结合当地的环境状况与建筑的使用需求,以低消耗、高使用为原则,来进行建筑结构的构建与材料的选择,从而使得其整个建筑质量达标,符合当地的环境状况,降低使用中的能源消耗。

3.4注重建筑寿命与长期使用价值。

通常来说,建筑的拆除与重建,多是因为其使用价值缺失与建筑质量缺失。而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会使得部分能源被浪费。要想实现其节能需求,就必须要提高建筑设计者在设计中对建筑寿命与长期使用价值的重视度,从而使得建筑设计符合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可以结合城市发展进程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进程来评估该建筑必须要达到的使用价值,并且适当的对其价值进行扩展。例如,某些商场的建设,其可以在达到商场的基本功能时,适当的扩展至观赏功能,促进其使用价值的提高。

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后,节能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而节能的实现不是单纯的降低能源消耗,其还必须要保证社会发展的质量。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运用,需要兼顾建筑质量与外观。尤其是当前人们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与使用要求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节能的运用很可能会限制这两项要求的实现。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节能和建筑质量、使用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并以最佳的方式进行解决,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保证节能需求下的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文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xx.

[2]李义.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夏热冬冷地区小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实践[d].湖南工业大学,20xx.

[3]赵毅立.下一代建筑节能设计系统建模及bim数据管理平台研究[d].清华大学,20xx.

[4]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xx.

[5]周丽华.校园食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xx.

[6]金昊.可持续的山地高校教学楼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xx.

建筑毕业论文篇五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外教育中,德国“双元制”“三元制”、新加坡的cdio模式、英国的ict、美国的netp2010、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认证体系”等模式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绝大多数课程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1-3]。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落后的教育模式将带来多代人的落后,为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水利工程经济》课程为基础,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是水利工程学科体系中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必修课,在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过程中均涉及经济问题。该课程应用经济学中的经济效果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等方法对工程进行评价、论证,从而确定技术、政策的方向、措施的优劣,以及解决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中的有关经济问题。该课程不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用理论解决水利工程投资决策、生产、管理中的实际经济问题。

2.1课程内容。

本课程融合经济的相关知识,许多概念对水工类专业学生较为陌生,且含大量计算,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抽象难懂,实际应用困难,学了不会用,特别是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时,抽象不出数学模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无法判断工程的可行与否,学习兴趣明显下降。

2.2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引入ppt、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但其模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依然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本课程涉及大量概念、算法,其理论性强且抽象,在学习过程中若不加思考的消极接受,一旦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将使学习进程中断。

2.3实践能力。

水利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经济类相关概念,因此,首先要对概念进行多角度的、与实际相结合的阐述,进一步对资金时间价值等公式进行高强度讲解,并多次以复习、提问、默写等方式重复,而综合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时要从思路上引导,最终使学生掌握经济评价方式,但学生最终成绩中综合运用能力考核并不理想。两个班共70人2015年的分项考试成绩,其中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的得分率都在75%以上,表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较为到位,而计算题中,基础计算得分率为74.1%,表明在直接套用、简单运用公式方面学生基本掌握,而综合利用方面,即对一个工程自主选用经济评价方案、以及多方案比较等综合性问题时,学生得分率仅19.4%,综合利用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并未真正掌握相关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率将会非常高。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与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灌输式教学效果更为堪忧。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提出,目前发展了多种模式,取得卓越成就[5]。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接受知识,能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3.1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以教师为主,教师将介绍本节课的任务、以及知识点的概况。就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而言,数学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前,让学生复习前导课程:水工建筑物、工程造价等,这对学好这门课起到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经济课程学习的主体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方向)、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方向)、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学生,多数学生对经济中诸如影子价格、期指、现值等概念认识不清,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知识点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促进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有几个与实际相关的引例:

2)以三峡工程穿插南水北调工程阐述各类工程效益的概念;。

3)以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购房还贷等阐述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关概念;。

4)以节水灌溉为核心,阐述工程经济中方案比选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指标的含义等。这些实例与学生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2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而有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化学习是实践阶段的一个代表方法,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会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水利工程经济学习中,设计教学模式如下:

4)各小组领队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竞争机制。实践阶段中,项目的设定,即教学模式内容的设定,需要教师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3.3总结阶段。

最后阶段可以教师为主也可以学生为主,主要是总结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在项目总结时,各小组以ppt演讲进行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评分,教师做最终陈述,并指出主要问题,评分最终计入考试成绩,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动力的手段。

3.4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大量教育资源的引入,学生学习渠道的日渐丰富,随着网络资源质量的提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角色定位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多节甚至在同一节课上充当不同的角色,以保证课堂能够活跃有序进行,在新的模式中,教师既要担任导入阶段的组织者、传授者,也要担任实践阶段的纪律维护者,以及最后阶段的评委等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化为方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引导,教师的工作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引导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大量辅导,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

本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该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学习《水利工程经济》这门课提供可靠保障,也能够锻炼学生组织、协调的团队能力,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水利工程经济课程是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特殊地位以及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要不断思索、创新。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建筑毕业论文篇六

摘要:加强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学的定义就是:依托自然,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和自身的设计,达到良好的循环,这未来建筑的趋势。我们的生存环境最大程度就是我们的居住环境,因此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生态建筑是人类建筑的最好选择。

1、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我国的能源储备却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所以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可再生能源,发展可持续经济,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的建筑模式,只考虑到了人类内部居住的舒适性,而没有考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可谓得不偿失。而且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时刻侵袭人类的安全,这些都是现代建筑厄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建筑和设计人员,已经充分了考虑自然环境与人类居住环境的联系,以此为建造生态住宅提供了依据。许多新型的城市已经推广了生态建筑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态建筑就是创造一个舒适的、和谐的生态环境。这种设计综合运用了环境学和生态学的最新成果。为人们居住在此提供节能高效的生活环境。生态建筑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交换的最好体现。它的主要目的是人与自然和谐,这也是节能减排的目标。只有合理运用好各种资源,我们才可以创造更好的,更节能的,更环保的居住环境。这个工程涉及到的技术领域非常之广,具体表现在:1)住宅的电力、供暖、供水和住宅的能源设计,同时兼顾住宅的绿化,这也是非常重要的;2)电脑系统住宅通信管理,物业、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这些全都是智能化的表现;3)节能减排,垃圾回收处理,这也是住宅设计的重点。

3、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4、生态建筑的建筑准则。

生态建筑充分利用了生态学,即最大的利用建筑内外的环境和物质因素,使建筑内外的能源和环境物质交换得到有秩序的循环,取得节能减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建筑环境。因此,生态建筑涉及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人类的健康、公共系统的合理布局、智能一体化建设,使这个建筑系统处于一种良好的循环之中。这种思想和我国现阶段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即以人的最基本需求为基础,充分利用自然,以达到节能;利用人工条件,创造智能、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保持了自然状态的平衡。

5、生态建筑的几点要求。

1)生态建筑要充分以人为本。创造一个适合人的适宜温度、光照、湿度、空气,同时方便人与人沟通交流的生活环境。内部装饰材料要无污染和可再生,让人在里面居住没有后顾之忧。住宅要做到最大的节能减排,以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追求更高的效率。要最大化的利用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特别是水、电、煤气等。以前的建筑产业,应经消耗了太多的资源,生态建筑就是要消除这种极大浪费的现象,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蓝天。3)建造美观的住宅区。生态建筑也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精神欣赏方面,如住宅环境与周围自然的融合,与当地社会文化的融合,这方面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风能等可持续新性能源。并能把这些能源形式与周围环境相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考虑到建筑的方位和走向,多利用自然状态的资源,如夏天的自然通风,冬天的阳光采暖。建筑风格以依托自然为最大的美观,具有自然的形态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同时建筑也拥有了自然气息。而且生态建筑的环保化还包括:建筑材料的环保化、可再生利用化,垃圾处理分类化,废水处理浇灌植被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表现。在资金充裕和技术完备的情况下,使用新的材料和技术,可以提高整座住宅节能减排的程度。

6、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建筑是现代科技多个领域共同结合的成果。科技在进步,我们的住宅必将越来越越人性化、环保化、自然化,摆脱冷冰冰的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以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以人类的居住环境的改善,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为动力,创造更好的生态建筑形式。未来的建筑形式,就是要建立在人性化和自然化的基础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世界节能减排,世界环境的改善,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生态建筑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曹,彭涛.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资讯,2007,07.

[2]刘俊,张志诚.浅议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

[3]孙亚南.浅谈生态住宅[j].山西建筑,2007,25.

建筑毕业论文篇七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并满足施工中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其中包含了施工单位对国家政策、行业执行标准以及施工规范制度等内容的贯彻执行,明确地划分了各部门的.任务和技术指标。

在现代建筑企业中,质量是维系企业生产发展的命脉,是获取经济收益的依据。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建筑材料的科学配置以及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企业制定的建设目标,将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它包括两个不同的维度考量。

首先,从建筑企业方面来说,建筑工程技术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建筑企业通过与业主签订合同,在约定的工期、质量、材料、工艺等条件下展开施工,这一过程中包括的管理要素很多,如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设备管理等,最终获取的建筑项目成果也可以看作是建筑工程技术的运用体现。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工程技术的本质是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一切有利于工程项目实现的要素。在施工前就需要展开相应的收集和调查工作,进而实现施工技术中相关资料的编制,所需要的技术细节是分解到不同的施工阶段中的。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截至目前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技巧很多,不同的企业所选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但这些应用大多体现在企业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主要是对整体或阶段性的一种协作,并没有认真对施工技术的方案进行研究。

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工程技术材料、项目内部核心技术等为落脚点,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密内容,并不能与施工建设行为保持同步,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

从现实角度考虑,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具有了技术管理的意识,但缺乏技术管理的落实,问题的原因除了思想方面重视不足之外,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从程序上行不通。

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内部都是相对分离的,这种二元化的人才机制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原因在于,技术的管理需要相对应的环境和权力,而主观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大多只是对技术本身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体的把控和运用。

此外,在一些建筑企业群体中还存在“重施工、轻规划”的错误思想,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的原因。每一个工程项目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经验总结,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在后期的发展中规避,这也是收集经验的主要渠道。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能等同于“技术”加“管理”,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概念,需要相应的人员专门进行维护和执行。很显然在此类人才方面,我国是十分欠缺的,大多数监理人员存在这一方面的职能,但并不完善,在企业内部的一些施工经理也具有同样的职能,也存在较大的漏洞。

同时,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综合能力方面。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运用中,存在多种知识的相互配合,从设计蓝图到工程放样,再到原材料调配进场,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具有丰富的综合性高知识才能指挥。本质上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独立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和。

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制度,才能够实现建筑企业自身的水平提升,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体制中主要是人为性的因素,因此提高思想意识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实现。

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建筑企业对某一项工程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总和,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维系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成本控制越科学,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明显,施工单位必须依靠技术优势来弥补省略资金的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将整个工程进行细分,将相同的内容重新归纳总结,进行整体性运作,有效节省资金和劳动力,提高企业利润。例如,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土石方工作,不同阶段的土石方材料经过计算,整体性进行施工和补充。

3.3加强建筑材料控制措施。

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消耗资金最大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需要单独进行考虑。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和库存方面特点也不同,应该尽量选择价格经济、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配件等,如果材料自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指南,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种类、规格甚至品牌,在同样价格区间有利分辨何种材料更符合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项目成本,同时还能够发挥资源优化功能,在目前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进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各项内容的控制难点,实现与后期施工过程的一一对应。很显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总体性的统筹规划;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及市场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完善,通过创新实践,必然在未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城市发展的脚步也在加快,大量的建筑物拔地而起,推动了智能化建筑业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是现代智能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施工技术是智能建筑的根本。本文通过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发展思路进行分析,指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中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智能化建筑电气中的未来发展思路。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a。

前言:智能化建筑是将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融为一体的一种先进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加强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庭,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也逐渐被人所接受,但是大多人认为智能化建筑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建筑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达到一定阶段的智能化其实这种定义是不够全面的智能化建筑是通过遥感技术、电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对建筑的结构、设备进行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目的,使之创造出一套舒适、便捷的可以帮助人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质的智能化建筑而在当前的智能化建筑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通信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三大系统来完成的,而支撑这些系统运行的就是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是依靠建筑这一平台实现,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设备与线缆安全则都需要依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比如电源技术、抗干扰技术、防雷技术、接地技术、防静电技术、屏蔽技术、防谐波技术、布线技术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设备和系统整个工作流程的有效监控,由于建筑本身结构复杂,电气系统的组件繁多、功能多样性,传统的运行方式会导致故障时常发生。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则通过“采集―处理―反馈”,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将信息进行反馈到控制中心,实现高效率不间断的控制与管理。此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建筑当中的配电、消防、照明及空调等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就提高了联动能力,有效解决了电梯系统的有序运行和紧急情况下(火灾等)的自动识别等。还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还提高了安全性,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控制,这就大幅降低了故障对操作维修人员的安全系数。

因此,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是实现智能建筑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智能建筑实现真正的智能,还能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与防范能力,实现智能建筑之间的信息传输。这充分表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很多人们对于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还不是很了解,单从字面上讲这是两种完全独立的意义,但是实际上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相当紧密,可以说,只有良好的建筑电气的运用,智能化建筑才能得以发挥;反过来讲,如果没有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建筑电气也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过去的建筑中,建筑电气主要负责建筑的供配电、照明、动力、防雷、电话、闭路电视等电力支撑,这些不过是传统的电气工程和传统的电气控制但是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建筑电气还不仅如此智能化建筑是计算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电气技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而这些应用的基础就是建筑电气,不客气的说,没有了电,这一些技术都白谈智能化建筑不过是建筑电气队当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己而随着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的技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和智能化建筑就会变得更加紧密,最终就会形成一个单独的个体。

智能化建筑要想发挥其‘智能化”,就需要在建筑中植入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建筑电气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众所周知,弱电设备因为物理属性的原因,从而会存在干扰的现象,在智能化建筑运用中,会需要数量众多的弱电设备,如果将这些弱电设备都进行单独的安装,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安装费用和人力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因为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原因,就无法保证这些弱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利用建筑电气的技术,就可以对这些弱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和安排,不仅可以避免设备的相互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还能够大幅降低安装过程中带来的众多的安装成本,此外,建筑电气技术还可以在这些弱电设备运行时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值不仅如此,建筑电气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智能化建筑中进行智能化监控、在智能化建中中进行高速信日、传输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革,功能多样化、结构精密化都成为未来发展的特点而且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建筑电气必然会被逐渐淘汰而智能化建筑要想实现多种功能的智能化,例如温控设施、照明设置和安保设施等,都要求建筑电气的安全可靠的运行。

那么,建筑电气技术就需要解决电气设备的供电和各种应用设备进行协调的问题因此,就需要建筑电气技术不断革新、不断完善目前己经有了以太网络传输技术、总线控制技术以及强电、弱电技术等各种高效实用的新技术,未来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的诞生,从而对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各项功能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力量。

1、经济方面。

智能化建筑中的建筑电气技术首先需要注意经济节能,确保技术可靠并且经济在实际应用中,建筑电气技术要符合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去世,尽量使用新技术来保证各项设备的正常应用,而用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2、设计方面。

在对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电气设计是,要确保实事求是,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大上”的目标智能化建筑功能全面、设计复杂,因此对于设计和管理都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太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就会加大设计难度,增大投资成本,必然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要合理的使用各种技术,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发挥。

3、质量方面。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仔细检查,仔细审阅设计稿,确保每个环节都是精确的同时,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电气施工的各种规章制度,坚决抵制质量较差的材料和产品,从而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建筑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智能建筑发展,电气技术作为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加强对电气技术的利用,对提高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于浩,于南,宋守龙.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设备技术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4,03.

[2]陶帅.论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

[3]李学军.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风,2014,15.

[4]李晓丽,宋孝洋.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探索[j].科技风,2014,18.

建筑毕业论文篇九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墙体开裂、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百姓的住房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引言。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工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出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成分,房屋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房屋建筑工程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及安全,并对社会稳定及国计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体现,因此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必然会运用到各种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如果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就不能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保障,达不到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性能的要求,甚至还会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技术提起足够的重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如此才能充分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才能保证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现实房屋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人民的财产安全。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安全隐患问题普遍存在各个行业,当然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也不例外,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问题都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让人们十分担忧。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大多数都是施工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混乱,施工人员也没有安全意识,且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的不规范,这些都可能导致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

2、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往往总客观地重视施工技术水平,而忽视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与组织管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房建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施工技术水平低,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性,影响工程的质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设备操作声音过大,容易引起噪音污染,施工材料如水泥等可能造成灰尘污染,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污染,影响施工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4、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不可为了利益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二是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要求施工作业人员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多用一些真正懂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与性能。三是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配上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地进行房屋建筑施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施工过程管理、控制的方法。

1、关注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不管是哪一行业,哪一工作类型要完美的完成活动内容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很高。可是,一些施工单位,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就对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闻不问雇佣一些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工程技术人员也不能够担负起自己的重任不加强监督管理,结果只能是建造出一些做工粗糙质量不达标安全没保障的房屋。有句名言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说工人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力量,只有工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质保量高效快速的完成任务结束工期。

2、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原材料是整个建筑设施的基础是施工团队施工的物质条件不合格的物质材料,只能是不合格的建筑成果。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对于选用的建筑原材料要认真甄选,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

3、最优施工方式。

所谓最优施工方式,就是所有方案、所有工艺都是经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思考严格筛选最后确定的最佳方式。这些方案施工方式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的节省成本更加的节约工时操作会更加简单便捷。按常理说采用先进的工艺,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地产品质量但是这样也是企业要追加更多的投资,收益并不一定是最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选用哪一种工艺运用哪一种方法技术都要技术人员根据所属企业的规模大小、综合实力、运营状况等进行最佳组合确定对公司最有利的方式。

4、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情况的加剧,环保问题慢慢的占据了人们视野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被人们视为同等重要的大事。在房屋建筑过程中设计环境保护的方面越来越多加果施工单位不能良好的操作运行忽略掉了环境保护对于施工时间也不加以控制就可能造成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1、加强施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技术创新的第一生产力。所以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提高工程质量与性能,必需培养施工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加大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丰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将施工技术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合理选用施工技术。此外,加强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还可以为施工企业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提高房建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中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房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对增强房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施工技术的创新。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的,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创新也要随着市场的发展。施工技术的创新包括技术水平、观念、管理等。无论是施工技术的创新还是管理,都要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与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程质量。所以房建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奖惩制度能为企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创新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对此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主要目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并完善施工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篇十

摘要:土木工程是建筑行业的基础性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容易受到人员、机械、材料、技术、环境等生产要素的影响,需要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合同为依据,从整体化角度协调工序和目标,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为此,文章分析了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局限性,为土木工程施工制定整体化控制方案,以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整体化控制。

土木工程包括道路、铁路、桥梁等工程,近几十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工程建设组织方式落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渣工程时有出现,阻碍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和行业的发展。如何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改变管理粗放的局面,成为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局限性。

1.1难以把握生产要素。

土木工程项目普遍规模大、周期长、工期紧凑,施工过程容易受到人、机、料、环、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是有的管理人员水平有限,往往顾此失彼,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

1.2工序衔接容易混乱。

土木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工种之间的交接和配合,而且大多属于露天作业,受环境气候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合理协调进度和工序,而一些班组只顾自己完成任务,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相互缺乏配合与协作,导致其它工序以及后续工序无法顺利展开。

1.3整体控制水平有限。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牵涉到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等多方面的管理目标,项目管理人员未对工程背景、施工条件、资源配置等进行深入调查,没有认识到各个管理目标之间的协同效应,后期施工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造成工程变更和工序返工频繁,严重浪费工程资源。

2土木工程施工的整体化控制方案。

2.1建立项目整体管理体系。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一种全面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管理,与质量、安全、造价、进度、技术控制密切相关,项目部应建立项目整体控制体系,包括目标、制度、流程、工艺、标准、措施等,对生产要素实施有效控制,确保施工目标和现场资源可控、能控、在控。项目管理人员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环境,充分考虑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设备、工艺,同时配备专业的施工人员,以施工合同要求为依据,确立项目整体管理目标,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计划。项目部应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编制细化的项目控制指标,明确每一个检验批的检验标准,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形成决策、协调、督查、落实的完整机制,确保管理制度和控制指标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2.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要认真核对和审查施工图,针对其中的疑难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然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企业要完善材料设备采购制度,严格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大宗产品的采购公开实行招投标制,有效控制材料设备采购质量和成本。质检人员应严把材料设备入口关,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和送检,对于不合格材料坚决予以清退。同时加强入库与出库管理,密切注意材料的使用情况,实行验收入库、专人看管、限额领用、监督使用,防止出现材料浪费现象。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普遍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施工企业应综合考虑设备选择方案,科学调度和使用机械设备,落实设备保养制度,以提升机械设备利用率,防止不必要的机械费用支出。

2.3优化施工现场资源配置。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非常复杂,各种设备、工序、作业交叉,并且随时处于运动的状态,项目部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方法、操作规程、施工要求等。管理人员应认真把握合同要求,综合考虑人力、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科学选择施工工法,合理配置现场资源。土木工程施工繁琐而复杂,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工序的交叉衔接,确保整体控制的效果,避免出现人力窝工现象。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众多且复杂,项目部要结合施工计划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升机械利用率,尽可能避免机械闲置。工程施工难免涉及到设计变更,工程量和施工进度也会发生变化,项目部要重新调整工序安排,并且做好现场签证工作,把新增加的工程量纳入当月工程款计收。

2.4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查。

项目管理人员和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深入工地现场,对当天重点工序、施工工点的关键部位、事故易发环节加大检查力度,并且与班组人员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和偏差,寻求相应的整改措施,例如加强材料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安装进度、引进先进技术、改进关键工序等,实现对项目的有效控制。班组要加强自检、互检、专检,及时发现各种风险源和质量隐患,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程序,如果班组长自身不能处理,则立即报告施工工长,绝不能久拖不决或置之不理。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假如发现事故隐患问题和违章作业现象,就要马上开具“隐患问题通知单”,责令班组定人、定时、定措施解决。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监管人员要严加惩处,并督促责任人员及时改正。

2.5积极做好工程验收结算。

工程验收是土木工程项目整体控制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环节,为此项目管理层要预先做好验收准备,安排专人负责验收事宜,认真做好移交验收工作。临近项目收尾,项目部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工程竣工资料,依据合同审核项目完成情况,并且激励各班组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站好最后一班岗。竣工结算体现了工程造价控制的最终效果,是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竣工资料仔细核实工程量、套用单价、费用计取、材料价格、变更签证等,避免出现错算、少算、漏算现象。特别要加强变更索赔,确保变更工作有据可依,工作联系单和变更签证单手续齐全,尽可能为自己增加结算收入,然后把结算资料及时报送给建设单位,尽快结算工程款。

3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是是真正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需要遵循工程项目施工的内在规律,进行整体规划运筹与具体操作落实,从而顺利实现项目施工的各项目标。当前工程施工越来越复杂,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应完善项目整体控制体系,高效管理生产要素,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项目整体控制水平,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樊星.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xx,48(14):86+107.

[2]刘水才.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xx,(6):76.

[3]牛庆吉.浅谈现代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j].工业,20xx,(6):158.

建筑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中国在世界上以传统大国的形象著称,在建筑方面也不例外。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古典气息,如果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能够在现代建筑当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之美。现阶段,有很多的经典建筑都体现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如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微胡同微杂院、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传承;创新。

建筑有其自身的历史思潮,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古代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十分珍贵。科学的古建筑设计研究需要从社会地位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建筑中的渗透,来研究其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创新,也就是说,现代建筑设计可以根据文化特点来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建筑物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展示建筑形态,材料肌理、颜色、质感等,都是影响建筑设计特性的因素。随着不同时期新材料的出现,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发展变化,新材料的出现对传统建筑材料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也迫使传统建筑材料不只存在于传统建筑当中,更应该寻求能够适应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途径,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1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主要类型与特点。

2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表现形式。

2.1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表现。

对于材料的加工,有些运用的是天然的材料颜色,有些是利用了人工着色,前者叫做固有色,后者叫做人工色彩,一般情况下,由人工处理后,其与自然的颜色有一定差异。比如说传统的青砖黛瓦,在进行烧制后,不仅有红棕色,还有灰棕色,如果抛光或做其他处理后,颜色就更多了。在自然界中,传统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同种材料,颜色亦有不同,这点和人工材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将天然的材料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表现出材料自然的美。在建筑中可以利用色彩对比来表现出材料的自然色彩,表现出色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2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表现。

通常,材料形态主要是指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将不同形态元素组合,能使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差异;材料配比恰当,能够提升材料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材料,人工材料则是人工合成加工而成。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园林设计、民用建筑中的砖雕装饰等,能有效改善建筑设计的形式美,具有艺术感。在校园设计中,利用砖瓦材料,既可以挖掘出人文气息,又可以按现代设计手法梳理材料肌理,使得校园中渗透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呈现出新的风貌,砖瓦循环使用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与运用。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的建筑材料组合使用,例如,将水泥、金属、玻璃等与木头、砖瓦、土石等的新老材料相结合,是创新运用的基本手法。通常新型材料冷峻硬实,给人疏离感,与传统建筑材料有效结合后,建筑空间通过材料对比,表现出温暖、时尚、人文的建筑特征。同时,建筑形态也可得益于新老材料的搭配。传统材料自然特征较强,但与先进工业加工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材料的纹理和色彩,甚至改良创新为新兴材料,如陶板,使传统材料在保存自身特点外,焕然一新呈现出另样风貌。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也累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风格,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感观。现代建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运用传统材料进行专用空间的设计,或者,传统材料作为整体空间中的部分点缀。现代空间加入传统元素后,人们在使用功能之余,可以感受到传统人文的魅力,使得建筑更加个性化。

4传统材料与现代美学结合。

为了既满足现代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传统建筑材料的特色,就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美学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作实践中,要将传统审美与现代美学观点相结合。传统材料在设计之前要进行美学评估,在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中,要符合现代艺术思潮和审美观。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既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思考,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借鉴和战略意义。

5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意义。

总体来说,传统材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建筑设计中来,这是我国乃至有历史底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馈赠,是一项珍贵的财富。传统材料形式多种多样,蕴含丰富,题材宽广,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为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感到自豪,更应该努力的将这些传统元素传承发扬光大。当然,现阶段,还存在为了体现传统文化而生搬硬套使用传统材料的情况,最终不仅不能够展现出建筑的特色,反而使建筑失去了魅力,甚至贻笑大方,却也引人深思,例如清华大学徐腾博士研究的河北保定“他奶奶的庙”。因此,我们在使用传统元素时,是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其改造运用,表现出时代与文化特色。同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建筑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且多种多样的。我们对国内建筑遗产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本身就是一个有挑战的课题。作为中国建筑师,既要了解自己的传统,还要努力吸收世界建筑的优势,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致力于让中国的特色建筑文化发扬光大,也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6传承创新与展望。

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效结合,能够创造出格调高尚且特征明显的建筑。恰当运用传统元素并不容易,更难的是,我们在运用的同时还要考虑诸多的其他复杂因素。古今结合从来不是粗暴组合,我们在探索美好的基础上,也要回溯过往,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古今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7结论。

现阶段,新结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不断被探索和应用到现代设计与建造过程当中来。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既要尊重现代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也要满足建筑逻辑严密的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寻求适配的多种模式。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材料依赖于其所自带的底蕴,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特色个性的建筑空间,是建构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材料更加快捷方便的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来,而传统材料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继续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现代建筑,给建筑艺术魅力添上浓墨厚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5]罗卿平.寻求传统建筑材料的再生之路———对青砖魅力的挖掘和发展[j].华中建筑,2006(3):70~73.

[6]曾坚,邹德侬.传统观念和文化趋同的对策[m].建筑师(8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45~50.

建筑毕业论文篇十二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一切检测、监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符合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质量第一”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确保百姓有房可住,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质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防”为“控”先,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四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遵守国家的规范、建筑业内的规定,坚守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

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相关文件承担相应的责任。

2.1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人,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全力。

2.2勘察单位是指对地质、地形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评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筑工程所需勘查结果资料的单位。设计单位是指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想买进行综合性设计及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建筑工程施工一句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单位。

2.3施工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2.4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2.5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建筑工程建设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密切,需协调各方才能合力完成。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3.1人员素质。不论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或是间接地对规划、决策、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3.2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的使用和安全。

3.3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分为两种: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器具,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计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简称施工机具设备。

3.4工艺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3.5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此外,建筑工程量的压缩、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滞后、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工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建筑业市场的不良竞争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它包括施工质量、建设单位的组织管理质量、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质量、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并且,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即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

2.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近4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

3.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

4.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4]。

5.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5]。特别是在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6.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限度地开发劳动力资源;整个工程产业的发展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要求工程领域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度”的限制;政府应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农民工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要依据法律、法规、条例确立并加强对材料、机械、现场的规范管理,使之制度常态化,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质量意识。

结束。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把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推动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