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大熊猫范本(通用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2:55:49 |
  • ZTFB |
  • 8页

当我们遇到挑战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重复和冗长的叙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一

各位游客:

在四川,我们游览了天府之国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00多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二

我最喜欢的动物要数大熊猫了。

今天,伯伯要带我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大熊猫的身体胖乎乎的,圆滚滚的,真逗人喜欢。大熊猫的毛很光滑,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它那一双圆圆的黑眼圈,看上去好像带着一副墨镜。熊猫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东张西望的.,真有趣。

回到家,我让婆婆在我的衣服上绣上一个大熊猫,让我不会再忘记大熊猫。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三

那么,动物生存的区域具体在哪个位置呢?通常把中国分为东洋界和古北界,像大熊猫,猪獾等珍稀动物就主要分布在这两个界的汇合处,通常越往北走动物体形越大,越往南走动物体形也越小。就象北方长大的人总是高高大大的,而南方长大的人总是娇小一些一样。

野外大熊猫的生活规律和影响大熊猫生存繁衍的众多因素。现在是野外大熊猫的生活环境。融化的雪水从高高的巴朗山上一泻千里,流入龙溪河。龙溪河内多奇石,河水幽蓝清澈,两岸野花芬芳,树木葱茏。大熊猫和它的许多朋友们,如金丝猴、林麝、藏酋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就在这美丽的皮条河两岸嬉戏、繁衍。

大熊猫生活的具体位置。由于大熊猫天生怕热,所以他们一般都选择栖息在海拔1500-3000米左右的山的阴面,同时还要随季节的转变而迁徙。冬天和初春,温度比较低,大熊猫会选择在低海拔的地方居住和采食。盛夏一到,他们便会往海拔高一点的暗针叶林迁移,寻找树洞筑巢并寻求伴侣。金秋来临,在发情期成功交配的雌性大熊猫将产下幼仔,然后做了妈妈的大熊猫就在树洞里精心哺育它的孩子。在树洞呆上一两个月后,寒冷的冬天逼近,它们又将回到低海拔地区过冬,等待来年。

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各种竹子。不同的山系有不同的竹子,处于邛崃山脉东南缘的卧龙分布最多的是冷箭竹和拐棍竹。所以,在卧龙栖息的大熊猫最喜欢吃的是冷箭竹和拐棍竹。

全国对大熊猫的调查有三次。第一次是在1968年,是在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当时普查的面积十分狭窄,数据有些出入。第二次大熊猫的普查是1986年至1989年的全国性的调查。在的第三次全国性普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其有关大熊猫的数据是最权威的。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四

一张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就形成了既可爱又宝贵的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国最宝贵的动物,它们属于食肉目哺乳动物,头驱长—米,尾巴长10—12厘米。它们刚刚出生时体重比刚出生的北极熊轻,但大熊猫长得快,大概4—6年就已经成年了,它们的体重到成年时是幼年的1000倍。它们走路时脚呈内八字,它们还有解剖刀般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现在的大熊猫已经很稀少,全世界的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三个省份的山区。

既然大熊猫是食肉动物,那为什么不吃肉而只吃竹子呢?原来是因为大熊猫以前是吃肉的,但是由于天气寒冷、炎热,很多动物都因寒冷和炎热灭绝了。只有大熊猫活了下来,但动物肉没有了,大熊猫就只能靠吃箭竹和毛竹生存。

总之,保护大熊猫,人人有责。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五

在一片青翠碧绿的竹林里有一只憨态可掬、惹人喜爱的大熊猫。

大熊猫身体的'颜色黑白分明,它的眼圈像戴着一副乌黑乌黑的墨镜。它非常的贪吃,每天要用十到十二个小时吃东西,最喜欢的食物就是竹子。它平时很少上树,但遇害到危险时就变成爬树高手,“哧溜”一下就爬上了树。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国宝级动物,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六

动物园里有两只又大又胖的大熊猫,一只叫欢欢,另一只叫快快。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绿绿的.小草偷偷地钻出来,竹笋兴高采烈地长出来,头上戴着有角的帽子。大熊猫的眼睛黑黑的像一副墨镜,头是雪白的就象一个大雪球,手和脚都是黑的,长着锋利的爪子,快快懒洋洋地手拿起青绿色的竹叶吃得津津有味,快快抹抹肚子,欢欢两只手抱着竹子,两只脚夹着竹子。欢欢把竹子压弯了,他们真可爱。

文档为doc格式。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七

游客朋友们,有一处遗产地是国宝大熊猫的生存家园,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由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涵盖四川12个市县。

这里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于此。另外还是小熊猫、雪豹等濒危物种栖息的地方,是全球除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那么大熊猫栖息地有何保护意义呢?它为大熊猫的家园增加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将原来相互隔离的保护区连接成片,让大熊猫相对破碎的“活动区域”连接成“大熊猫走廊带”,让它们可以大范围地走亲串户,避免近亲繁殖,对拯救大熊猫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这里的9处风景名胜区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道教名山青城山、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终年积雪的四姑娘山等著名景点。

无外乎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它: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是自然美学景观集中的区域,更是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八

从大熊猫的区域面积分布图,可以了解全世界大熊猫的分布,现在全世界大熊猫总数不超过1000只,而这些为数不多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五大山系。由此表可以看出四川是大熊猫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生活面积越来越小(仅1万4千多平方公里),栖息地成破碎化,使熊猫种群之间不能够相互通婚(繁衍),从而使得大熊猫始终挣扎在濒临灭绝线上。

看看大熊猫分布的沙盘模型,大熊猫的生活区域就一目了然了。大熊猫的分布南—美姑、西—洪坝、东—周至、北—白水江。为了让大熊猫这一物种延续,截止底,全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了33个,其中四川有27个,陕西5个,甘肃1个。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全国最大的大熊猫分布区在四川和甘肃交接的岷山地区,这里的自然保护区占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的80%。卧龙自然保护区所处的位置处于邛崃山脉东南缘,是我国最大的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

卧龙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最高处四姑娘山海拔高度为6250米,最低处为木江坪海拔1150米。这就是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沙盘模型,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沙弯,它是整个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有4条河:正河、西河、中河、皮条河,在这些河流两岸的五一棚、英雄沟等地都分布着大熊猫。因为没有受到人为破坏,西河是全国熊猫体系最好,分布最广的地区。五一棚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野外大熊猫的观察站,中外大熊猫研究者曾在那里为大熊猫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而英雄沟则是卧龙自然保护区早期的大熊猫饲养场,后来,随着大熊猫科研课题的不断发展,饲养场搬至今天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九

每次我去动物园,我总是看到大熊猫。

熊猫非常可爱,因为它们都是黑色的.。皮毛光滑,四肢和肩膀呈黑色,身体和头部呈白色。那双圆圆的黑眼睛嵌着晶亮的黑眼睛,看起来像是戴了一副黑框眼镜。熊猫四肢短粗,走路晃来晃去很搞笑。它和猫属于一个家族。

我真的很喜欢大熊猫!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

提起大熊猫,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国宝。

大熊猫为什么会成为国宝呢?首先,物以稀为贵,大熊猫的数量不多,大熊猫是胎生动物,每台胎生一到三个宝宝,跟人差不多,别看大熊猫体格那么大,它生的宝宝却只有巴掌一般大,繁殖率特别的低,而且它存在的年代很久远,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大熊猫的饮食也特别的受人关注,大熊猫是惟一一个以竹子为食物的,竹子人类都是用来建筑的,而且竹子本身特别的不好消化,多纤维,大熊猫吃竹子自然会使人好奇,因而备受关注。大熊猫并不是猫,而是属于熊科动物,你想啊,一只熊坐在一片竹林里吃竹子,那个场面是不特别的好笑。

不止中国人喜欢熊猫,就连外国人也喜欢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动物品种,这就使大熊猫更有了商业价值,每年都会有各国人从中国把熊猫租过去,大熊猫凭借它的可爱,在别的国家混吃混喝,轻轻松松就把钱赚到手了,这也使中国跟各个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连接,大熊猫可是功不可没的功臣。

大家伙总是开玩笑的说,大熊猫没有彩色照片,大熊猫一身黑白色的皮毛,既显得笨重,又敦厚可爱。那一个白白的大肚子撑得圆圆的,任谁都想把它拿来做宠物。

大熊猫濒临灭绝,小朋友们要是觉得大熊猫可爱,就要好好的爱护它们。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一

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大熊猫已经只剩下1800多只了,因为它们喜欢吃竹子,人们把竹子砍了,大熊猫就死了不少。

它们的身子就像个面团一样,肥肥的,耳朵像泰迪熊的耳朵一样是一个半圆,它的脚就像一个小孩一样走路,大摇大摆的,可爱极了。

它们以前被人们称为食铁兽。听说熊猫以前是吃肉的,还能吞狐狸呢!

大熊猫活在世界上真是太好了,要是我能和人见人爱的国宝大熊猫住在一起就更好了。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二

卧龙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从1981年与wwf到目前与cbsg和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的繁殖、保护、疾病防治的突破。正是由于开展多边的合作,拓宽研究领域。大熊猫的保护区正往良性保护发展,在此期间解决了大熊猫的繁殖上的难关,解决了交配难、受孕难、育幼难,前面的保护区成就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些问题。

大熊猫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致力于大熊猫的研究。目前有关大熊猫的论文已经达到了多篇。现在正与中国科学院的陈大元教授开展大熊猫克隆技术的基础研究,但这仅仅是开始……。

四川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大多建立在藏、彝、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了抢救大熊猫,少数民族同胞不辞辛苦,大力救护、医疗和喂养,使得许多濒于死亡的大熊猫转危为安,脱离险境。他们为保护大熊猫立下了大功。从这些图片上可以看出大熊猫栖息地的少数民族和大熊猫和谐相处的环境,四姑娘山的神话传说还为大熊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其实关于大熊猫的传说很多,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是这样说的:“相传以前大熊猫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可是有一年一只大熊猫在野外嬉戏的时候遇到了野兽的袭击被一位路过的牧羊姑娘给救了,熊猫虽然得救了,但牧羊姑娘却在与野兽搏斗的时候不幸去世。大熊猫非常伤心地组织所有的大熊猫为姑娘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它们的肩上都披了一块黑纱,哭的时候用黑纱去揉眼睛,于是眼圈变成了黑色,又由于它们非常的伤心抱头痛苦,使手臂上的黑纱又把耳朵、手臂和腿都染成了黑色。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大熊猫才穿上了黑白相间的衣服。”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也不难看出“人与动物,动物与人”和平共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场景。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三

很久很久以前,熊猫是红色的。当时有个小女孩很喜欢熊猫。她经常摘竹子给他们吃,并和他们一起玩。但是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个打熊猫的,专门打熊猫的。小女孩不让他们打熊猫,男人不听。她不得不打败熊猫。小女孩用身体挡住了他们。子弹打中了小女孩,但没有打中熊猫。熊猫很难过。戴着黑色的手套,穿着黑色的鞋子,他们哭了三天三夜,眼睛一片漆黑。后来,他们脱不下孝心,脱不下手套和鞋子。所以熊猫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四

今天我们去了熊猫基地,一下车就看见青翠的竹子和小花,我喜欢这儿。

跟着导游我们来到了“母子馆”,看见两只熊猫在吃竹子,其中一只叫“奇珍”,也叫“七针”,这个名字名字很奇怪吧?那是因为它小时候受过伤,伤势很严重,人们把它送到动物医院,缝了七针,精心照顾后才好,所以起了这个小名。

奇珍正和另一只熊猫打着玩,它们轻轻的抓对方,推来推去的看起来很开心。

离开母子馆,我看到一只小熊猫正趴在树上睡觉,身上是棕色的,我想:小熊猫身上的毛怎么不是黑白色呢?正在疑惑的时候,听到老师说:“熊猫小时候的毛是棕色的,长大后就和妈妈一样也是黑白色。”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告别可爱的熊猫,我们来到天鹅湖,这儿美丽极了,深绿色的湖水,白天鹅悠闲的在湖面游来游去,还有好多鱼儿在水中找吃的,如果我能去水里抱抱天鹅,那该多好啊!

这儿真是动物的天堂,我都舍不得离开了。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五

一身黑白相间的绒毛,一个胖呼呼的身子,加上小雪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大熊猫的食物是青青的竹笋、肥肥的竹鼠……那儿的红烧竹鼠可是一道美味的`小菜哦。大熊猫每天要吃23-33千克的竹子,小朋友一定会想,它咋吃这么多啊。

当然,吃得多拉的也多,一只大熊猫一般每天要排出八九十堆屎。

四川的大熊猫范本篇十六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各级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乔石、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都曾亲临卧龙视察。1995年乔石委员长到卧龙视察时曾说过:“要充分利用卧龙的动植物资源,建立一个生态教育基地。”提议修建博物馆。9月7日____到卧龙视察为博物馆题名为“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于5月22日正式开馆。

[中华大熊猫博物馆]为了揭开“活化石”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神秘面纱,1980年11月,中国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了在卧龙保护区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长期合作协议,并将五一棚野外生态观察站作为中外合作进行大熊猫及其可食竹的生态生物学研究基地,同时在皮条河中游的核桃坪建造大熊猫人工繁殖场,实验室及兽医院,作为研究中心的本部,将英雄沟圈养场搬迁至核桃坪。科研人员在五一棚首次将无线电项圈监测技术引入大熊猫研究,对7位载入史册的“熊猫功臣”佩带上项圈式微型无线电发报机,定时接受讯号以监测它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迄今为止仍然是世界上大熊猫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野外资料。1982年,建成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开始广泛开展多学科高层次的合作研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以及东北林大、上海科大、四川农业大学等学府和研究机构派遣专家前来主持各项工作。为了让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能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生息繁衍,90年代初,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踏上了大熊猫繁殖的漫漫征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研究中心取得了惊人的成绩。目前已成功繁殖出?胎?仔成活?仔,并取得了连续三年成活率100%的好成绩。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最终目的是把所有圈养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壮大野生种群,从而增加大熊猫遗传物质多样性,让这一濒危物种能继续生存。截止20我国一共建立了33个自然保护区。陕西5个大熊猫保护区、四川27个、甘肃1个。

我国政府在保护大熊猫的过程中,在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的直接管理下制定了中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工程,工程的主要核心思想是——立志使更多的野生大熊猫得到有效的保护。通过更多的大熊猫保护区建设更多的大熊猫的走廊,使大熊猫的遗传基因得到保护,使这一物种可以生息、繁衍直到永远。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中国政府保护环境采取的主要措施。两大工程的实施是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同时大熊猫的栖息地也因两大工程的实施而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卧龙自然保护区也受到国家的关注,先后开展了两大工程。

从古到今大熊猫都被作为友好的使者广交天下朋友。1941年宋美铃又将大熊猫作为国礼送给了美国。1972年周恩来总理也送了一对大熊猫给美国,同年4月中国政府又将“玲玲”和“兴兴”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同年10月中国政府又将1对大熊猫赠送给日本政府。这几件大事引起世界关注,世界各大媒体大量报道,并称“大熊猫年”、“大熊猫是世界动物宠儿”,英国儿童还把它选为“最喜爱的十种动物”之一。而且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将大熊猫可爱的形象作为各种标志来使用,wwf将大熊猫作为他们的会旗和会徽,亚运会、熊猫艺术节、各大保护区以及一些品牌和商标都将大熊猫作为标志。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是非常喜爱大熊猫的。

卧龙自然保护区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从1981年与wwf到目前与cbsg和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的繁殖、保护、疾病防治的突破。正是由于开展多边的合作,拓宽研究领域。大熊猫的保护区正往良性保护发展,在此期间解决了大熊猫的繁殖上的难关,解决了交配难、受孕难、育幼难,前面的保护区成就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些问题。

大熊猫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许多人致力于大熊猫的研究。目前有关大熊猫的论文已经达到了多篇。现在正与中国科学院的陈大元教授开展大熊猫克隆技术的基础研究,但这仅仅是开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