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汇总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9:10:59 |
- ZTFB |
- 7页
充分认识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度,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意思。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增加总结的详实性和可信度。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范文,供您参考和学习。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一
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商鞅立木建信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二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卓恕,字公行,浙江上虞人。他为人笃实讲信义,答应办的事就立即去办;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疾雨、雷电冰雪,也都没有不如期到达的。有一次,卓公行从建业回会稽(今浙江绍兴)探家,去向太傅诸葛恪告辞,诸葛恪问道:“你什么时候返回呢?”卓公行回答说:“某日当再来亲自拜见。”到了那天,诸葛恪想做东宴请一些宾客,不停地饮酒品菜,以便等候卓公行。当时,赴宴的宾客都以为,从会稽到建业相去千余里,路途之上又很难说不会遇到风波之险,怎么一定能如期到达呢?管众宾客怎么说,诸葛恪坚持要等卓公行,因为他了解卓公行,知道他是一个诚信君子,他说今天到就一定会到。不一会儿,卓公行果然到了。所有的人都很惊诧。
诚实守信,践诺履约,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做不到就不要随便说,说出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像卓名行那样的笃实守信之人。
陶四翁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陶四翁是个开染布店的,他为人忠厚,做生意讲求信誉,在镇上有口皆碑。一天,有人来推销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并不怀疑,就用四百万钱通通买下了那些紫草。不久一个买布的商人来店里进货,看见了这些紫草,便告诉陶四翁说这些都是假的。陶四翁大吃一惊,还有些不相信。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检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说的一试,果然是些假紫草。这时商人说没关系,这事包给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来染布,价钱便宜点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就行了。第二天,商人再来进货,陶四翁却没有一匹染布,他还当着商人的面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烧了。其实,当时陶四翁并不富有,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他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了他的后代,他的子孙们也像他一样诚信不欺,最后都成了大富商。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的军事家。他在吴国为将时,主张以法治军,曾率兵攻破楚国,使吴国强大起来。他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总结了古代的作战经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之一。春秋末期,出生于齐国贵族的孙武流亡到了南方的吴国。吴王阖闾为了争夺霸主地位,迫切需要拜请一位能够领兵作战的将军。恰在这时,他得到了孙武写的《兵法》十三篇,读完之后十分着迷。于是派人把孙武请进王宫(一说是孙武结识了吴王阖闾的谋臣伍子胥,经伍子胥推荐,孙武带着他所著的兵书进见吴王)。吴王阖闾见了孙武后,很客气地说:“您的《兵法》我已经拜读过了,其中的见解很精辟,只是不知道您能不能实际演示演示呢?”孙武非常爽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不论男的女的,经过我列阵演练,都可以成为勇武善战的'好兵!”“从未见过战阵的娇弱女子,您也能把她们训练成为好兵吗?”吴王似信非信地问。“能!”孙武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一天,吴王把一百八十名宫女交给孙武训练。他想考察一下孙武的实际指挥能力,就坐在演练场旁边的高台上观看。孙武开始演练,先让每个宫女手持一支戟,把她们分成左右两队,分别指定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接着,孙武问她们:“是否知道自己的心、背和左右手的位置?”众宫女回答:“知道!”她们也好奇地揭看看孙武究竟要怎么操练。只听孙武严肃地说:“现在,由我擂鼓发令。令向前,就朝着心所对的方向进击;令向左,就沿着左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右,就沿着右手的方向进击;令向后,就朝着背的方向后退。你们能做到吗?”,众宫女说:“能!”孙武又强调说:“如果有人不听从军令,就依法斩首!”众宫女平时只会唱歌跳舞,哪里晓得军法的厉害。尤其是那两个队长,仗着吴王的宠爱,根本没有把孙武放在眼里。因此,当孙武发出军令后,鼓声咚咚,令旗挥舞,众宫女不但没有依令进退,反而嘻嘻哈哈闹个不停,把队形都搞乱了。见此情景,孙武没有动怒。他说:“大家第一次参加操练,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我没有讲清楚。”他把军令和操练要求又反复地向宫女们作了讲解,再次强调:“如果有人不听军令,是一定要斩首的!”孙武把宫女们的队形整理好以后,再次下令击鼓向左进击。宫女们还是嘻嘻哈哈,两个队长依然笑得前仰后合。队形又被搞乱了。这时,孙武威严地宣布:“我已经讲明军令和操练要求,可是队长却带头不听军令,依法应当斩首!”于是,他下令把担任队长的两个吴王宠姬绑了起来。坐在高台上观看演练的吴王阖闾闻听此言,大吃一惊,赶忙派人传旨要求赦免二姬。孙武断然回答:“现在我是主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他的坚持下,两个宠姬被斩首示众。众宫女见孙武说话算数、执法如山,操练时再也不敢怠慢。一会儿鼓声又起,令旗挥舞。众宫女奇迹般地排列成了一支步调整齐的队伍:前后左右,卧倒起立,就是在泥泞的草地上,也是按照军令进退起止,完全符合要求,一点差错也没有,嘻嘻哈哈的吵闹声更是听不到了。通过这次演练,孙武显示了他的治军才能。吴王阖阊尽管心疼他的两个宠姬,但更庆幸发现了一位很有气魄和胆识的将才。于是,他正式任命孙武为大将军。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实质就是做事的“规范”,就是规章制度。既然立了规矩,就必须严格执行,也就是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立了规矩,又不去认真执行,那么这些“规矩”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就没有什么信用可言,而这样是根本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的。孙武说话算数,执法如山,树立了军法的信用,这是他重要的治军之道。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自家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都在自家的学堂里上学。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二十大板。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做教师上午留的作业。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重打二十大板。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小哥哥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垫的规矩,被重打二十大板。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二十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信守学堂的规矩,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二十大板。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以真诚为骨其实做文章也和做人一样,要以诚信为本。一位老作家写道:“写文章以天地为心,以真诚为骨。”他把真诚无散和为他写作的准则,他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求无愧于读者,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陈实,字仲弓,曾官太丘长。陈实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好评。后来,陈实返回了故里,无官一身轻,当地远近的官员、乡邻村民们却都愿意尊称其为“陈太丘”。有一天上午,陈太丘从街市返回的路上,恰好与曾一起供职的朋友意外碰面,毕竟两人也是多年未曾谋面,两人相拥一起,真道是友人相见,格外亲热。寒暄一阵后,陈太丘执意要请友人到自家去好好叙上一番,友人家在邻镇,再加上陈太丘的再三邀请,盛情难却,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陈太丘的家门口。一进家门,但见诺大的庭院,已被主人收拾的干干净净,各种物什,摆放得井然有序。陈太丘便去里屋叫来夫人孩子,热情地给他们介绍了一番。孩子们鞠躬施礼后,便知趣地到庭院玩去了;夫人呢,与那友人客套几句后,就忙着要准备酒菜。友人见陈太丘一家礼仪分明,热情待客,打心底佩服陈太丘的为人处世。这时,陈太丘先把友人领进了书房,欣赏了几幅名人字画,各自赞叹和发表评论后,又双双坐在茶几旁,开始品茗。品茗是一种学问,在不紧不慢的举止间,有淡淡而悠然的茗香从杯际腾起,人们可以回忆往事,咀嚼人生,细细思量很多很多。茗香飘逸,话兴正浓。就在谈笑间,夫人进屋,告诉他们,饭菜已齐了。两位友人相拥而出,来到厅堂,只见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足足有八个香喷喷的热菜。于是主人取出了一罐陈年老酒,铺上了两个精致的酒盅,那酒香很快飘散,满院飘香,扑鼻而来,两人对视一笑,端杯而尽,酒逢知己,越饮越欢。酒过数巡之后,友人开口说话了:“不能接着再喝了,我差点忘了,明天我还得去郡府会一好友,还得早点回去准备行装呢。”话音未落,陈太丘呵呵一笑:“这么如此之巧,明天我们刚好与你顺路,也得去郡府去办点事。”于是两人相视而笑。酒足饭饱之后,两位友人约定,次日午时一块上路,地点就在陈太丘家门前的大槐树下。两位友人为了表达各自的忠诚,他们还在槐树前立了个高高的树干。如此之后,两人才揖手辞别。次日,陈太丘提前来到了树干前,等了一段时间,眼看着树干底端的黑影渐渐东斜,午时已过。这时,陈太丘猜想着友人是别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者是他已经提前出发了,于是就先上路了。然而,就在陈太丘走完之后,他的朋友终于到了,左看右看,却不见陈太丘的影子,当即就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到他家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一到陈太丘的家门口,正看见他的长子正在家门口尽兴地玩耍。于是他便指桑骂槐,又象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约好一块出门的,却又不等人。”当时,陈太丘的长子刚刚年满七岁,名陈纪,字元方,是一个人见人爱、非常懂事的孩子。等他父亲的友人数落完后,小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午时不来,则表示不讲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则表示没有礼貌。”铿锵数语,掷地有声。那刻,刚才还歇斯底里欢叫的知了已经嘎然而至,死一般寂静。那友人当即就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了进去,并又想下车解释。抬眼处,但见小陈纪头也不回就进屋去了。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三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四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别人的船上,看见王羲之真笔字帖,欢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画交换,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着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亏别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颁,便是学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经常千方百计向人借古画描摹;而摹完以后,总是拿样本和真本一齐送给主人,请主人自己选择。由与他摹仿古画的技艺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样,主人往往把模本当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值得人们敬仰,又是一个古画的爱好者和欣赏者,让人们更加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耻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用巧妙方法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后来的人又从此引伸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人以不正当的巧妙方法,攫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巧取”,骗取也;“豪夺”,抢占也。而用此种方法攫取财物,也往往利便又所得很多,故有“巧偷豪夺,故所得多多”见(“清波杂志”)之语,例如,以神物做幌子的神棍,常常巧立名目,假借做什么佛事,骗取无知的人的财物。攫取私有,这便是“巧取豪夺”了。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五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六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七
西汉时期,有个大将军叫李广。李广生来口才笨拙,不善言谈,可身材高大,膂力超人,精通射箭。
有一次,他到郊外去打猎,忽然发现前面草丛里有一只猛虎正蹲卧在那里,好像正在等待扑捉食物的时机。
李广立刻神情振作,瞄准老虎,拉弓搭箭,使足力气“嗖”地射出一箭。这一箭射出,正中要害。可是李广在那等了一会儿,看老虎动也没动一下,他很奇怪,大着胆子走近,仔细一看,被射中的不是什么老虎,而是一块形状像老虎的大石头。当他寻找射出的那支箭时,发现那支箭不仅深深地射中了石头老虎,而且连箭瓴都几乎看不见了。
李广自己也感到很惊奇,自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接着他又连射几箭,却始终不能再射进去了。
后来,当他对别人说起这件事时,人家告诉他说:“见其诚心,而金石为开。”
这句成语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力量。也比喻意志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
曾子,名参,
孔子。
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
教育。
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
信任。
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八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喝了起来,一杯全喝完了。乐羊攻占中山国之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战功,却怀疑起他的心地来。
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
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
所以汉代刘向说“巧诈不如拙诚”。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巴西虽然有罪却得到了信任,这是个仁义不仁义的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九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十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十一
传说秦桧杀害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秦桧死后,在地狱里受苦,王氏给他作道场,并派道士去探访他。他对道士说:请告诉夫人,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露了。后遂用“东窗事发、东窗事犯”等阴谋败露,将被惩治;以“东窗妇”借指阴毒的人;以“东窗计”指阴谋诡计。
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地藏王(神明)化为一个行者到人间作证说东窗事犯了,秦桧不久就死了(见于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杂剧》)。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四里说,秦桧死后不久,儿子秦熺也死了,妻子王氏请来一位道士为儿子超度亡灵,道士来到阴间,在秦熺的带领下见到了正在收审的秦桧。秦桧神情黯淡地对道士说:“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用“东窗事发”指罪行,阴谋败露。也说东窗事犯。
东窗事发就是相传南宋奸臣秦桧与妻子在东窗下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秦桧想杀岳飞,在东窗内同妻子王氏商量,王氏说:“抓住老虎容易,要想放走再把它抓住就很难了。”于是秦桧就决定杀掉岳飞。后来秦桧在西湖游玩,在船中睡着了,梦中看见一个披着长发的人大声地说:“你害国害民,我已经告诉上天,上天要派人来捉拿你了。”
秦桧十分害怕,回家后大病一场不久就死了,秦桧刚死没几天,他的儿子秦熺也死了。王氏设起神案,请道士驱鬼,道士呈表给上天,迷蒙中看见秦熺戴着铁枷,就问:“太师在什么地方?”秦熺回答说:“在鬼城鄷都。”方士按秦熺说的话到鄷都去,结果看见秦桧、万俟卨都戴着铁板枷,受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苦刑。秦桧说:“麻烦你传话给我的夫人,东窗密谋杀害岳飞的事情暴露了!”
“东窗事发”。原指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一事败露。后喻阴谋败露,或罪案遭揭发,将被惩治,常用此语。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十二
曾子,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子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子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子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子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篇十三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朝政,却又对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并全部运送到郑国。
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护理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优质18篇)
- 最新领导莅临欢迎词范本(大全20篇)
- 2023年爱别离散文(模板16篇)
- 最新精选公司降薪通知书(汇总10篇)
- 商品营销策划书范文汇总(实用9篇)
- 授权书范文通用(实用16篇)
- 2023年数学节活动方案范本(优质19篇)
- 2023年文化艺术节心得体会范文如何写(优秀15篇)
- 2023年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实用11篇)
- 2023年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优质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