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优秀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7:43:58 |
  • ZTFB |
  • 13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得。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重要性和目的。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一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难点: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1、什么是比?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求出下面每个比的比值。﹕163/4﹕1/8/。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看课文情境图。

5)操场上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通过计算引出什么是比例?

3、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4、利用新知,学以致用。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归纳总结:

探究新知,充分验证,确定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交流汇报。

1)课本做一做。

2)练习6的1.4题。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能比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

教材36页练习6的2.3题。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二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生问好!

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

一、求比值。

3:8=2:6=4:4=9:3=8:24=。

5:20=8.8:1.1=16:96=。

二、化简比。

4:5=2:20=。

32:4=4:44=。

15:25=10:80=。

(小组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

师评价。

(生答)。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

(师指生齐说)。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

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

(指1生读温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

(生完成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

(小组汇报)。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

教后反思: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我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讲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很多资料,并观看了视频,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口算练习和知识链接环节,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二、相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的能力,大胆放手。

课改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迹而已。

三、从情境图入手,丰富资源。

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

五、练习由易到难。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把12:xx=xx:5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告知学生有无数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学生的表现也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文档为doc格式。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三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1、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8:6=4:3。

内项。

外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12。

2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出示【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8:12=x: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24和18:36。

0.4:和0.4:0.15。

14:8和7:4。

5

2

2、根据18x2=9x4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8、0.6、3、7五个数中。

(1)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四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0.5:0.25和0.2:0.4:和5:2。

:和:0.2:和1:4。

3、用下面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如(1)半径与直径的比:=。

(2)半径的比等于直径的比:=。

(3)半径的比等于周长的比:=。

(4)周长与直径的比:=。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五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六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

3:8=2:6=4:4=9:3=8:24=。

5:20=8.8:1.1=16:96=。

4:5=2:20=。

32:4=4:44=。

15:25=10:80=。

(小组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

师评价。

(生答)。

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

(师指生齐说)。

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

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

(指1生读温馨提示)。

(生合作探究)。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

(生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

(生完成后)。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

(小组汇报)。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2、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我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讲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很多资料,并观看了视频,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口算练习和知识链接环节,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

课改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迹而已。

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

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把12:()=():5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告知学生有无数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学生的表现也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

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七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出示课题:比例。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

师:相机板书:3:5=2.7=4.5?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

(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

【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

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

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

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

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生:…。

生:…。

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43页第2、3题。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习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习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国旗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

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八

教学。

内容:。

教学目标:。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比例。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

师:相机板书:3:5=2.7=4.5?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

三、

自主探索。

【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

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

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

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来在国旗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国旗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

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生:…。

生:…。

四、当堂检测(牛刀小试)。

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当堂训练: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

(1)1.7:3.6(2)8:2=16:4(3)。

(4)。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六、拓展提升(思绪飞扬)。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

七、全课。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作业。

第43页第2、3题。

九、抽查清。(每组4号同学完成)。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书设计。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习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国旗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习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国旗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

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习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九

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2.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习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课件出示以下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3、判断下面的比,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918:303:61.8:0.92:49:27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看比值是否相等,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要求:1)自学书第41页的内容,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2)提示: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自学:

(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中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试试看.(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一个比例.(4)小组中议一议并集体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成果。1)试一试。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6和8:50.2:2.5和4:502)课件出示三组比例,让学生填空。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

1、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同学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照同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同学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

让同学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同学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同学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同学自身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同学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同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给同学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几个例子,让同学对比观察,引导同学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特点,并适时组织练习。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自身说说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称。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同学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用2,3,4,6四个数组成比例,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同学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拓展题,让同学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soft/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力争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最后我忠心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一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采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课件出示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这么辽阔的地方为什么能用一张小小的地图就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这样由地图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以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通过求两个比的比值,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用等式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关系,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然后利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通过例1中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哪些比?写出两个比,根据比值相等写出比例,进一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同时还请学生自己说出几个比例,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说出的比例,请学生自学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分成小组来找找看,并用简洁语言归纳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

3.讨论巩固、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

(2)发展性练习。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用汽车两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性质。首先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另外,在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我出了两道题,目的是巩固对比例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最后我出的思考题,为解比例做铺垫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自学与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三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6∶10和9∶15。

4.5∶1.5和10∶5教师结合回答说: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那学完今天的知识----比例的基本性质,老师的秘密对你来说就不是秘密了。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

三、反馈。

1.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当学生说到比例的基节本性时,师引导学生探究验证.)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在这一环节,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

五、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41面的“做一做”)。

2、():4=6:()。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1)15∶3=():1(2)2∶0.5=1.2:()。

5.在a:3=8:b中()是内项,a*b=()6.如果2a=7b(a,b不为零),那么a/b=()/()。

【设计意图】练习主要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与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形成对比;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充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让孩子们发现比例的知识的奥妙。

六、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

七、布置作业:

1、课本第43页的第5题(全班完成)。

2、课本第44页的第14题(学有余力的孩子完成)。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设计意图】这板书是为了突出重点,让孩子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比例各部分名称以及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到底是两个数相乘。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生思考回答(挖掘学生生活经验)。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明同学们平时认真观察,是个有心人。

1.你了解到哪些关于国旗大小的知识?

学生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

(1)猜测。

预设:生1、长和宽的比值相等;生2、宽和长的比值相等,

(2)小组验证。

每个小组任选两种规格国旗,验证一下每种国旗长和宽之间存在的.规律。

(3)展示交流小组验证结果,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得出结论。

预设:每种国旗的长和宽的比都是3:2,他们的比值相等。

每种国旗的宽和长的比是2:3,他们的比值相等。

怎么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

试一试,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2:3和6:94:2和28:405:2和10:420:5和1:4。

2.小组内验证猜测结果。

3.展示验证猜测情况。得出结论,

预设: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相乘的积就等于两个内项相乘的得数”。

“在比例里,把两个外项乘起来,再把两个内项乘起来,它们的得数是一样的”。

教师归纳总结。

同学们说得对,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谁能用分数形式表示以上比例?怎样求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的积呢?(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

同学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那么能利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吗?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2:1/5和5/8:1/4。

(3)1.4:2和7:10。

(4)0.5:0.2和10:4。

2.判断。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0.6:1.6与3:4能组成比例()。

(3)如果4a=5b,那么a:b=4:5()。

3.填空。

5:2=80:()。

2:7=():5。

1.2:2.5=():4。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6,另一个内项是()。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2,其中一个外项是2.4,另一个外项是()。

4.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5.根据3a=5b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四、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五

1、教学内容:

科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第74~76页。

2、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和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有着悠久的青铜器铸造史,先秦古籍《考工记》中就有这样记载:(请同学读)。(出示鼎和鉴的图片。)。

(一)教学意义。

1、出示3:5:40:7.5:3。你能把这几组比分分类吗?小组讨论,汇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按照形式来分,一种是按照比值来分)板书按照比值来分的情况:3:5和24:40、:和7.5:3。既然它们的比值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等号)。

2、指出: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那么我们怎么去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呢?

4、教学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元)2买的本数3。

5、出示结果。

有关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课件设计如何写篇十六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