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优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3:43:05 |
  • ZTFB |
  • 9页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教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和改进。学习这些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一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扇形统计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认识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节课是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本节内容和以后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认识复式统计图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阶段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现代公共媒体已经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能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会看图表、会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推断。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五、教法、学法:。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致力与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获取新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社会更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由现实生活的饮食引入:课前和学生进行谈话,说说你家里一天主要吃些什么,并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2、课件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并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后展示,学生评价。

3、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察表格数据,要求算出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后让学生思考: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由此引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扇形统计图。

(这一环节由生活中最平常的饮食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引入新知,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的扇形统计图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数量的多少(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扇形统计图有个初步的了解)。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后与同学交流,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并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对比。

3、即时练习。

在学生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课件呈现课后的“说一说”。让学生读一读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课后的“试一试”。

(1)一年级与五年级学生作息时间的分配有哪些不同?

(2)根据统计图用计算器算出他们每天上课、自习、校内外活动、三餐及洗漱、睡眠的时间。

2、课件呈现本班同学某次测验的分数段,让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再次体会数学与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说说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位同学表现最好。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二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统计知识在生活的应用,提高统计意识。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一、情境引入。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会怎样变化吗?

5.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四、习题巩固。

1、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三

教材先出示有各种小动物的实际场景图,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分类整理。通过分类整理成象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统计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认识客观事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习统计时,要引导他们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经历把整理出的数据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经历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理解并掌握一些有关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己动手统计,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是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2、感受数据的整理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4、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容易数得清吗?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

二、展开新课:

1、初步认识统计。

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排不同的队形。

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他们的照片,你们也能像刚才一样给他们分组排列吗?

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么排,然手动手理一理,贴一贴。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可能有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横排的、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竖排的,还有斜排的等多种情况。)。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

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以整齐、漂亮作为评价标准,恰当地评价同学的作品。适时引出课本第68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填写)。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课题)。

2、尝试统计鲜花。

学生在音乐声中把学具鲜花图片分类整理,粘贴在课本第69页例图上,并统计出鲜花的数量,然后相互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贴法最清楚,最容易看出花的多少。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吗?把书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举书本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表意见)。

三、巩固拓展:

1、统计水果。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看,大象奇奇跑来感谢你们了。

大象:谢谢你们的帮助。我想买些水果给你们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呀?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小组统计的方法。

师提出活动要求:挑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组长带领大家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板上统计你们小组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学生在音乐声中选水果并统计。)。

师:小朋友还为大象准备了一首动听的歌,现在就表演给大象听好吗?

生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

师:大象,你下次还愿意来我们一(3)班过生日吗?

2、统计各小组得的智慧星的数量。

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解决了两个问题,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很多同学得到了老师颁发的智慧星,为自己的小组争得了荣誉,那么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小组是冠军呢?有什么办法知道结果?(生:统计每组有几颗智慧星。)。

教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统计一下。两名学生统计黑板得奖栏中各组的得星情况。评出冠军小组。

3、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今天学了统计,课后你准备统计什么?生自由交流。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对信息技术手段也感到有兴趣。在教学时适当安排学生熟知的奥运会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欲望。

情景引入: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图片和金牌榜。(课件展示)。

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再关注亚运会的成绩。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

指出成绩的好坏应和对手比较,引出第二幅第9—14届亚运会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图(课件展示)(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两个国家9—14届亚运会获金牌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

那届两国的成绩最接近?相差几枚?

有什么困难?怎样比较更方便?

总结学生的意见。

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幅。更改、完善这幅统计图。(课件展示)。

讲解图例。

再回答上述问题。

(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部分的安排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本堂课的主题,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国家金牌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国家获金牌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演示绘制方法(课件展示)。

(通过对已经合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逐步完善,进行标题、图例的讲解说明,突出各部分的作用。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五

使学生知道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合理选择用不同统计图来未表述。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名称优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第(1)小题。

(1)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绿荫小学xxxx-xx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第(2)小题。

(2)xx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第(3)小题。

这题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统计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在林业科学里,通常根据乔木生长期的长短将乔木分成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我国乔木林各龄组的面积构成情况。

以上信息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描述?哪种更直观些?

2、完成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6、7、8题。

四、整理归纳,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六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a、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b、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c、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体会研究有关问题的方法;

b、能从各种途径获取有用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信息、感受生活中的数据,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说教法。

从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难点,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问题情境引入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入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广泛性,引导学生体会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到学习扇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问题的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时,对教材上的例题和有关练习作适当的调整,从书本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问题改成了比较开放的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少讲,多给学生思考、发言的机会,并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对一次事项作出正确的决策;。

2、通过实例、归纳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4、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二)出示图形,隐射教学重点。

通过《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让学生领悟怎么获取信息,并归纳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1)图中的这个圆被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2)这个圆表示什么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按地形分,被分成了几类?

(3)从这个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揭示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并强调扇形统计图中的圆表示的是总数量,圆中的各个扇形表示的是各部分与总量的关系。

说明:我国国土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可以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后,可启发学生把算出的各类地形面积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960万平方千米,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2、小结。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计算书上的前2个问题。指名口答结果。最后提问回答。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观察统计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在班级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十五第2题。

组织学生交流。

3、练习十五第3题。

先出示中国地图先让学生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体位置,再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说体会。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后,也可让学生通过求和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五、课后反思。

1、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与已学过的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从生活中选择数学元素,会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哪种电话的用户多?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与19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八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自由叙述。

四、小结: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九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百分比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3.情感目标:体验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激发制作的扇形统计图的兴趣。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扇形统计图并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对小学生来说,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和领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才能真正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它的优点,掌握它的用途,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百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实现知识的同化。

2.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一课中,比较适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在画扇形统计图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二

二、学生自主填表。

让学生自主计算各种农作物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并填表。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抽生汇报计算结果。

玉米:200÷400×100℅=50%。

谷子:40÷400×100%=10%。

大豆:50÷400×100%=12.5%。

棉花:100÷400×100%=25%。

其他:10÷400×100%=2.5%。

过渡语: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三、出示扇形图。

出示没有农作物的及百分数的扇形图,师生共同把李庄秋季各种作物及各种农作物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四、讨论思考。

圆表示什么?每个扇形表示什么?

让学生了解:圆表示李庄的400公顷耕地这个整体,每个扇形表示相应的秋季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好的空白的、等待完善的扇形统计图,思考如何将各个数据合理的填入该扇形统计图中,并尝试填写。

请学生将自己填写好的数据在组内进行交流,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练一练。

六、教材分析。

在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之后,教材有创设了一个情景,学习如何将李庄各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本教材要求学生现在能达到的标准,只是能将数据准确的填入已经画好的空白的扇形图里,并不要求从头到尾都由学生单独完成,在教学上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要求。

七、教学设想。

在学习中,应该使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角度反映数据的特征。根据数据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完善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清个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准确选择合适的扇形。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讨论图的特征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解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2.交流得到的信息。

3.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用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派代表分别展示出小组交流的结果。

小组展示提出的问题,让对抗组来解答。通过补充质疑同学们基本能把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挖出来。

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针对每一个统计图中的问题。

生1:它们都是一个圆,这个圆表示一个整体,也就是六一班的全体学生。

生2:每个圆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扇形,这些扇形表示的是部分。

生3:每个扇形占整个圆的多少都是用百分比表示出来的。

生4:圆中每个扇形的百分比相加的和都是100%。

试着总结:(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再说)用圆来表示一个整体,用扇形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用百分比来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

生: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师补充:但是呢它也有不足,它不能表示每一部分数量的多少!

7.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想知道每个年级的人数占全校的多少应该用()。

总结: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图。

二、堂清练习。

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这里注重学法的指导。

三、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60个人的完成作业情况制成统计图,还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的同学在家是否主动做家务制成统计图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生活就能把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都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flash动画)江南春雨。

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

(2)判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

判断交流。

追问:横轴表示,纵轴表示,单位,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计图)。

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

4、巧妙延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后基本都比女生高。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

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制作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

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

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出示: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是02年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

探讨交流。

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

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统计图。

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

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五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面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发展统计观念,激发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统计图。

设计理念:

通过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统计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统计可以为生活服务,从而更好地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观察比较,合理选择。

2、制作两幅统计图。

师: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

(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

(1)、师:现在你能把这两题用合适的统计图画出来吗?

(2)、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指出:当连出的线很陡时,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很大。这张图里的八月和九月降水量就相差最多。当连的线不怎么陡时,就说明相邻的两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如说一月和二月。从图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老师适当补充)。

(3)、校对填写制图日期:有明确统计时间的,一般取后面的一个月;没有明确统计时间的,可以填现在的时间。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口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师:那就请同学们在书中画一画。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师:观察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你知道了哪些?

师:想一想,把这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指出: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做一些预测。

学生思考完成,交流统计表中可获得的信息,讨论选择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生完成并交流。

学生观察汇报。

四、全课总结。

要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要反映同类事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数量大小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五、作业设计。

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身边某一方面的情况做一次调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关于小学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篇十七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六、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十、课后反思: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