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乡村与城市(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8:31:00 |
  • ZTFB |
  • 14页

总结是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合理规划时间,对每个任务进行详细分解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重要步骤。这是一些让人感叹的世界自然奇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乡村与城市篇一

去年,我们一家从新农村,搬到了城市,让我知道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的差距很大。比如: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看起来雄伟壮观,到处都听到汽车喇叭声“嘟嘟嘟”“嘟嘟嘟”还有从汽车排气洞里排出的烟,乡下就不一样,到处都是一间间小屋子,用瓦片做房顶,看起来好像是风景名胜的屋子,不像城市里的房子,在乡村里每天傍晚都可以闻到香香的气味,那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傍晚农民伯伯在烧菜烧饭呀!城市礼花草书木很少,菜场里,看起来虽然蔬菜.水果.鱼.米.虾.很多,但是,这些东西都打过农药,不新鲜!乡下,蔬菜.水果特别新鲜,一点农药都没打过,尤其是刚刚被农民伯伯栽下来的蔬菜,跟是新鲜。当然,农村也有落后的地方。城市里科技特别先进,有汽车,有空调,有电视,而乡村呢?科技一点也不发达,没有科技发达的东西,还有些贫困,家里连电灯也没有,城市里,广场上,公园里都是人山人海的,人们个个都摩肩擦掌,挤都挤不过来,说得夸张点,连路都走不了!而乡下到处是冷冷清清的有些人还嫌乡下地方太大,谁知道城市里要比乡下大得多!

城市和农村真像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

乡村与城市篇二

城市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乡村的恬静民居参差交错。

——题记。

城市。

她,是一个地道的城市女孩,她有份不错的工作,快乐地生活在城市,每天时钟敲完七下,就会从松软的大床上起来,走向落地窗,拉开厚实的窗帘,这时的阳光就像顽皮的孩子溜进房间,顿时室内充满了阳光的气息。她对着阳光笑笑,给自己加油,时间不紧迫时也会从楼梯上下楼。她来到固定的站牌下,等着固定的那班车。公车穿梭在城市,城市的街道是如此整洁,街道上车水马龙,公车在道路上走走停停,一批人下车又有一批人上车,车厢里总是满满的,她在一幢办公楼面前下车,走进办公室,工作在同事的谈笑中完成。走出办公室,她和同事一起去购物,休闲,她会去瑜伽健身馆,放松身体,在馆内尽情的洒汗,非得汗流浃背才肯回家,城市的夜景是如此的美好,五彩的霓虹灯穿梭在街道上空不时地变化着,她坐在公车上痴迷地望着,公寓的'灯熄了,城市里安静了。

乡村。

终于,长假来了。她有了休闲的时间,她选择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小村,独自一人住进了农家,体验乡村恬静的生活。早晨起来洗漱完后,来到小院里,看炊烟淡淡,弥漫在小村上空,静溢安详,这家的女主人早已准备好早餐,就等着家人起床呢?浓郁的香气,飘在空中,醇厚的感觉在舌尖翩翩起舞,这时小村又热闹起来了,孩子们挨家挨户在喊同伴的名字,结伙去学校,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在乡村渐渐远去,巷道里有许多年轻人骑着单车,哼着小曲,去上班去约会。她走在乡村的巷道里,踏在厚实的青石板上,走在错落有致的鹅卵石小道上,看着朴素的居民,摸着那粉墙黛瓦,跟着农家的人们荷着锄头去田间干活。中午时分,她看着炊烟袅袅升起,闻着大米饭的清香慢慢散出来,晚上热闹的小村人们汇聚在一起,诉说各自的见闻,大人们饶有兴致地讲着,小孩子托腮认真听着,热闹随着母亲的呼唤归入安静。

城市的生活固然使人向往,乡村的生活也使人憧憬,城市里呆久的人想去乡村,乡村的人想挤进城市,城乡一体化的生活会使两者变为现实,会实现乡村和城市人们的梦想。

乡村与城市篇三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乡村,因为乡村有着新鲜的空气,无聊时还可以悠闲的出去走走,或者可以找朋友一起下下棋,可是乡下的缺点在于说可能买个东西要到很远的地方,我曾经到过乡下的一个地方,那里的空气非常的新鲜,而且处处都是鸟鸣声,让我的所有压力和烦恼都一扫而光,而城市当然也有好处,像是假设要买东西的话,不用像乡村那么的麻烦,随处可见超市及卖场,而且城市的交通也比乡村来的便利,可是城市的空气品质就没有乡村来的这么好。

之前我去过一家商场,里面各式各样的东西都有,只要是你想的到的里面几乎都有卖,这就是城市便利的地方,乡村和城市各有优缺,可能城市的优点就是乡村的缺点;相反的,也可能乡村的优点就是城市的缺点,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同保住乡村和城市的优点的,也就是说,乡村和城市只能选择一个地方居住,你会想要选择哪里呢?我的选择还是跟一开始一样,乡村和城市比起来可能真的比较不方便,但是我觉得乡村的优点比起城市的优点要来的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比较喜欢乡下的原因。

文档为doc格式。

乡村与城市篇四

与城市相比,我觉得盱眙的乡村并不比城市逊色,竹林、田野和林间小道更是美不胜收。

春天,万物复苏,万千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把埂硬与林间小道装扮得十分美丽。小道旁,有一条很长的河流,河里生活着鱼儿、虾子、还有形态各异的河蚌、田螺……它们快乐地生活着。河旁有一排排垂柳,看那细长的枝条,像一个姑娘的长发垂入河中,似乎正在梳洗长发,把自已打扮得更加美丽;那一片片细窄的柳叶不知是不是出自裁缝的手,精巧极了,不禁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不觉中幼嫩的竹笋破土而出,身上的笋皮绿绿的,过了一周之后,笋皮逐渐由绿变黄,又过了几周竹笋又长成了竹子,但刚长成竹子的竹叶是嫩黄色的,一星期过去了,竹叶逐渐地变得又绿又硬,从竹林里出来一看,整片竹林枝繁叶茂,深绿色的叶子,鲜绿色的竹竿,嫩黄色的竹笋,搭配的多么协调哇!

闻一闻,夏天的花儿散发出阵阵芳香,正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呢!看,缕缕芬芳引来了辛勤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它们高兴地在空中飞舞。一阵微风吹过,小草、花儿与它们一起跳舞。树叶在旁为它们奏乐,知了在树上为它们歌唱,多么动听呀!说不定,还会有一只野鸡和它们一起欢唱呢!

瞧!秋姑娘迈着轻快地脚步来到人间。五彩缤纷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向秋姑娘展示它们优美的舞姿。片片落叶给林间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田野里的稻子向我们点头哈腰,高梁向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低下了红红的脸庞。走在林间小道上,欣赏着美丽的田野,该是多么愉快呀!

冬天悄然来临,雪花像一个个小精灵,为大地换上了一层银装,为麦子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绵被。竹子依然身披绿装,丝毫不向严寒屈服,倒像个与寒冬抗争的勇士。河面结了冰,宛如一面镜子。但河底的鱼儿仍然快乐的生活着,我想他们似乎更爱这冰清玉洁的冬季。远远望去,田野空旷无边,寂静无声。

怎么样?乡村美吧!其实我们农村还有许多许多美丽的地方呢!有机会,你也过来看看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村与城市篇五

城市里的世界和乡村里的生活不尽相同,城市的人们有如蚂蚁一样的繁忙,乡村的人们有如鸟儿一样的有活力,乡村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市遵守着规则,夜晚则投入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尽情享受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娱乐与便利。

在欣欣向荣的城市中,可见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的景象,繁忙的人们;吵杂的街道;拥挤的社会,以及快速的电脑资讯,都在呈现着科技的进步与发达,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的生活,早上的人们看起来各个愁眉苦脸,脸上毫无光采,“哀、哀、哀”连声的叹息,不知几时成了大家嘴上的“常用语”,不过,到了夜晚各个退去愁容,有的呼朋小酌,有的投入摇滚乐中,他们享尽有如升天的快乐。

在安祥宁静的乡村中,可见绿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辛勤的人们;安静的小巷;辽阔的稻田,以及缓慢的交通设施,都在呈现着科技的落后成长。早上的人们拿着工具到畎亩之中辛勤耕作,流下热情、温暖的汗水,脸上神采飞扬、精神饱满的样子,充满活力,过着自给自足的安适生活;中午则是乡村人的休息时间,坐在树荫下乘凉,边谈天说地、边吃着简单的午餐,“啾、啾、啾”的鸟鸣声,以及风吹来的舒适感,是只有乡村人才体会得到的自在自适的小小世界。

乡村与城市篇六

清新的空气是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享受到什么清新空气?即使偶尔感触到远远天边袭来的柔风,但却夹杂着无数呛鼻抑或令人近乎窒息的莫名气味,并充盈于各种噪音之中,磨损于光怪陆离的灯光之间,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钢筋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烂泥塘里散发的一阵气味,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乡下的人喜欢盯着烈日走,在地里背朝着青天白日默默地挥汗。他们手捧着黄土有时不免脸上荡漾着一丝无奈,但他们酷着他们苦苦守着的热土,在那里不停劳作感到乐此不疲。他们一旦丢弃一寸土就心里不是什么滋味,甚至很小心眼的为此争执起来。因此,我们看到一些在乡下经营农作物致富的老乡很少搬到城里去住,也不是因为这些人没有能力在城里买到地皮和房子,而是他们不愿离开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美丽的`乡村土地里有他们不朽的希望,每一块泥土每一颗沙砾都堆积着他们几代人的感情。

相比之下,城里人对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感情和乡下人对他们居住的对乡村的感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城里的许多地方给他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譬如商品超市,上学就医,社交活动等等。但交通的拥挤,整治不善的水沟,弥漫在上空的烟雾和尘埃以及充斥在闹市里的噪音都使他们厌倦,甚至不时的脱口漫骂起来。我认识的几位住在城市里的朋友,每次和他们谈起对城市的看法时,总是表露出不同程度的埋怨。而乡下的老乡呢?跟他们谈到乡村时,很少有人指责自己的居住环境,也许没有太多的溢美之词,在他们眼里唯一埋怨的就是说交通不太便利。

乡下人白天劳作,晚上睡觉,生活很有规律的。月朗风清,他们享受着一方土地独有的自然恩宠。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的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门口不远的田野,田里泛起细细的柔波,那里传来一阵阵如潮水汹涌着的蛙鸣,用心去倾听着这些天籁之音,会使你感触到月下乡村的深邃和美妙。

乡村与城市篇七

城市的夜景很美,美得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这喧闹繁华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冷漠。走在大街上都要时刻提防着有没有被坏人或者小偷盯上。要是赶上哪天碰上一个朝自己走来而且满脸笑容的人时,自己首先绷紧了脸,看看对方有没有什么坏心眼,然后离他远远的,最后还不忘丢下一句“神经病”,弄得别人莫名其妙,不知道她在说别人还是说自己。这也许就是城市,到处充满了诱惑,也布满了陷阱。

而在农村,你给别人一个微笑,人家就会主动向你嘘寒问暖,甚至热情的邀请你到他们家去做客,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有时,在城市,看到一个陌生人向我微笑或者主动向我问话时,我都会感动得流下泪来,因为这种情况毕竟不多见。

如果你想在大街上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那你还是省省吧。首先人家就会以为你动机不良,没事儿你一边呆着去多好,你帮了我我还得付钱给你,多不合算那,还是自己来。尽管你说自己目的很纯正,只想帮帮别人做好事,可人家就是不相信你不要你帮,你有什么办法?要是在农村,你帮了人家,顶多人家会觉得欠你一个人情,让你到家里吃顿饭或者以后你有什么事,就算你不说,人家也会主动去帮你。毕竟邻里乡亲的,谁用不着谁呀,更何况以后,还经常见面打招呼,有什么事儿,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这一点,农村比城市好多了。

乡村与城市篇八

我爱城市的繁华热闹、四通八达,也喜欢乡村的恬静安详、浑然天成。城市给了我们快速便捷的生活,让我们能努力地向前冲刺,奋斗着自己的目标,用心地灌溉梦想;而乡村,则让我们在疲乏困顿之际,反璞归真,有了喘息的空间。

一日千里的网络、交通,串起了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紧密感,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我们,享受着快速的捷运、方便的通讯,无远弗届的科技、四处耸立的科技大楼,带来许多年轻的就业人口,也吸引了许多有梦想的人到此奋斗。但是,我却常常觉得城市是个非常寂寞的地方,人们各自为营,充斥着“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充满着被压缩的不满与愤怒。每一个小小的空间,都囚禁着一个人,密密麻麻的“囚”、高高低低的“囚”、前前后后的“囚”,串连成重重叠叠的“囚”,“囚”变成了城市里空间的基本单位,囚禁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囚禁了那种鸢飞鱼跃、“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悠哉。框框里的人,想走出去;不在框框里的人,却想尽办法想挤进来。冰冷的钢骨结构,隔绝了那些温暖问候,洋溢着现代感的玻璃帷幕,反射出一张张呆板的脸,人们聚居,却也互相隔离。原来,在高楼大厦环伺之下,繁荣的糖衣已装着的是人情硗薄。

飒飒秋风吹过,无边无际的林木,颤动飞扬起千千万万张叶片,像薄薄平面铺开的羽扇,在微微的风里静静上下浮沉。我感受到有一派日光投射下来,接着,整片山林从靛绿变青、变橙、变黄、变紫褐、变绛赭,变成一片纠缠的金赤艳红;一片迷离,一片明灭闪烁,如琉璃琥珀般清澈动人,也似霞彩般瞬息万变,交错摇曳,变成难以捉摸无法言喻的光与色彩的重叠变化。生活在美丽的乡村,何处不可入诗?何处不可入画?但是,乡村的恬淡自然,不也是一种安逸圈吗?我们像是与世隔绝了,无法得到最新的资讯、获取最近的知识,甚至连生病时想去看个医生,都得翻山越岭,出去外面找工作,我们总是落后别人一大截,我们从未接触过电脑,那又该如何因应公司的需求、社会的脉动,还有全世界对于人才的定义呢?这是生活在乡村中值得我们三思的问题。

我个人是较喜爱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我想到大城市中挑战自己的能耐,或许,我会成为那“囚”中的一划,但我会试着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挖掘乡村的自然美,开凿那最初的信任、人情味,也会练习与自己相处,品尝独处的乐趣。步行,便是其中一种方式,白天辛勤的工作、耕耘着自己的一亩方田,到了傍晚时分,或是夜阑人静时,我期许自己能在阳台上种种小花小草,贴近大自然,或是走出户外,在附近的公园散步,静下心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等待太阳下山,看天上星辰移转,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豁然开朗,重新了悟存在的价值。

我想在城市中,纪录生活里每一片时光,每一道光线,每一段声音,每一种细微不可察觉的气味,我想用心去体会那如同身在乡村般的悠然自适,我想把它们一一折叠起来,一一收存在记忆的角落。在城市中,停下脚步,深呼吸,或许在转入下一个街角时,你便能感受到乡村的气息,有时,“缓慢”也是一种速度,“迂回”也是一种抵达方式。“爱自己所在的城市,在城市中找寻内心的乡村”,我这么期许着。其实,钟鼎山林,人各有志,有人喜欢紧凑刺激的城市生活,必然也会有人向往恬淡朴实的乡村日子,只是我们都必须调适好自己的心情,释放心灵的压力,还有,给自己一次追求不同生活的机会,让我们能发现不同的视野、不一样的天空。

乡村与城市篇九

秋风袭过,细细品来却是初霜。

——题记。

一夜秋风飒爽,巷头的老树飘落多少离愁叶,巷尾的石榴咧开了嘴,露出满腹经纶。巷子两旁的老屋斑驳了的泥墙,曾不谙世事的少女将头微靠,数那线天空中的飞鸟,逼仄不知去向。青石板路,踢踏出不一样的声响,由老人拐杖或藤椅钉出的坑,那些水洼都美出一路伤感。那条无法忘怀的青石板路--小巷!

还是这条小巷还是这条石板路,记忆中奶奶拄着拐杖牵着我,挎着一个滑溜溜的菜篮,从石板路的这头到那头。东家的阿婆收了菠菜,西家的张爷爷种了西瓜,一串串乡音从混浊的老人嗓子里冒出,对我着实感染不少,我也常学着奶奶的腔调把式跳老年迪斯科唱《杨门斩子》!逗得弄堂里一阵“哈哈”豪放的笑声,爷爷奶奶们纷纷鼓掌。是啊,这一条小巷全是“孤寡老人”,至于我不过是因为“伤病”而来休养罢了。

每天清晨我便从那格子窗中瞧见奶奶在那条石板路上踏步,偶尔踏两下便用拐杖支撑着。中午奶奶搬来藤椅,缝缝补补或挑挑拣拣自言自语。每当暮鸦驮着落日掠过头顶,街坊们便都来到了巷子里,唠家常,下棋不亦乐乎。而我多数都是看着,从那格子窗中。我发现青石板路是那么漂亮,当雨后日出,它便闪射一片熠熠的金光。可有时又是那么恐怖,坑洼的模样像一张扭曲的脸。后来我便爱脱了鞋在那上面走--趁奶奶不在。开始我觉得疼痛既而是忘乎所以的舒服,一个女孩疯似的狂跑狂跳,她没有穿鞋……一个秋季奶奶走了,我也回去了,我回头望着那青石板路,它在哭,就像半夜抚着全家福抽泣的奶奶,那种隐忍的哭泣!就像半夜抱着娃娃失眠的我,一种孤独的狰狞!

现在我又脱下鞋子,感受六年前的感觉,有些湿,那是苔藓,有些疼,那是心!它仿佛还在嘶哑地哭泣着,啃咬我的脚丫!如今人去楼空,爷爷奶奶们都去了敬老院,墙上除了摇摇欲坠的墙皮还有一个个鲜红的“拆”!他们本来就是孤独的人儿,儿女四五年甚至数十年不曾归家,他们皱纹下的苦痛,被我这个格子窗里的小孩窥见也包括奶奶那颗渴望温暖的心!而我?只是一个没病装病只想远离家庭争吵的孩子!“大门门,如果有那么多事件计较,为什么不多陪陪父母?”我常问青石板路,而他一起一伏繁若凹凸仿佛在哀叹着!那时,它总能与我的心一脉相通。

当女孩仰望天空,她不是看飞鸟而是在与脚下的青石板路聊天。

乡村与城市篇十

这个题材在我的头脑中萦绕了近三十年。之所以没有写出来,是因为我一直担心会有人把我的意思误解为我把人比作狗。经过三十年的社会进步,我相信人们的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已经大大提高,再不会像从前那样“神经过敏”了,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氛围中把我的构思形诸文字,正当其时。

这个标题,如果要让任何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够一目了然的话,应该写成“城市的人与乡村的人,城市的狗与乡村的狗”。但是那样一来,标题应有的“文学性”必然受到损害。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用现在这个标题。

本文探讨的是有关人文的话题,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世态人情”的话题。触发我思考这个话题的动因,是缘于饥荒年代流行在农村的一句顺口溜:“街上人,小气人,嘴叫人,脚关门;空甑子,戏谑人。”那意思就是说:街上人是虚情假意的,嘴上叫你“请来坐”,同时用脚去关门;如果街上人喊你吃饭,千万别信,其实饭已经吃完了,只剩下“空甑子”了。

说来可能会令某些人不高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城市(街道)越大人情越冷漠”的'现象。我在三十来岁时,到处流浪、打工、帮人做家具,结识了几个端“铁饭碗”的朋友,他们曾经跟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他们几个被单位派遣到省城出差,他们的一个同事准备了一些腊肉、香肠、还有两只母鸡,委托他们顺便捎给家住省城的老岳母。为了万无一失,特地写了一张标有详细的街道名称、门牌号码的“路线图”。他们到了省城后,按照路线图的指引,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同事的岳母家。几个人经过反复对照准确无误后,方才开始敲门。门开了,主人探出半个身子,问:你们找谁?他们问:这里是某某的岳母家吗?主人说不是不是,你们找错了。说完就关上了门。他们非常气愤,气愤于城市人的刁钻与冷漠,明明是准确无误的偏说不是。于是就在门外大声说:“不是就算,这些腊肉、香肠和鸡就该我们吃了!”主人在门里听说有腊肉、香肠和鸡,急忙把门打开,客气的说:“请进请进,你们要找的就是我家了!”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先前根本不可能相信的事现在却让我深信不疑,使得从小生长在农村,难免有些孤陋寡闻的我对于世态炎凉有了认识上的“飞跃”。

我经常跟朋友们说,我们做木匠的人是吃“千家饭”过日子的。为了生计,是不能计较饭菜的丰盛与否的。有时在城里吃、有时在乡下吃、有时甚至在山区吃。山区民风淳朴,那里的人热情好客,常常会把平时连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山珍野味毫无保留的端上桌来与你分享,这种“礼遇”与在城市人家里的感受截然不同。

山区地广人稀,往往是几公里见不到一家人。那里的狗特别凶,看见有陌生人路过,如临大敌,是绝不会允许你进家的,甚至会追你半公里,从此使我对于狗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对狗望而生畏的我有时在城里人家做家具,看到卧在门口的大狼狗就胆战心惊,连想上厕所“方便”都不敢。尽管主人说不会咬不会咬,不信你试试!但是自己却始终战战兢兢。实在憋不住了,只好冒险从它身上轻轻地跨过去,果然平安无事。从此以后,我对于城市的狗与乡村(山区)的狗的特性算是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城市的(某些)人是冷漠无情的,城市的狗却是“善良(不咬人)”的;乡村(山区)的人是热情善良的,乡村的狗却是凶恶的。这种莫名其妙的强烈反差激发了我的“考证癖”,促使我产生了浓厚的深入探讨的兴趣。

我无意中想起了我家曾经有过几年的“街道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教书的父亲刚刚去世,我们孤儿寡母就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全家五口人不得已而租住了供销社对面一间临街的闲置房。该房非常狭小,而且还要留出一条过道通向后面的厨房,活动空间的逼仄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狭小的空间,如果只是自己家人生活也还罢了,让人大伤脑筋的是每逢街天,来“赶街”的认识不认识的、是亲戚不是亲戚的乡下“熟人”,有的来找一口凉水喝,有的来躲一躲炎热的太阳,有的纯粹是赶街累了来坐一坐,狭小的空间“济济一堂”,弄得主人打个转身都困难,只是碍于“早不见晚见”的情面,不好下逐客令而已,实在不敢再“热情”,否则,主人就只好站在门外了。

街道上人来人往,即使每人只是喝你一口凉水,你也得挑上几挑(那时没有自来水);即使每人只是来坐上几分钟,就足以让你什么活计也做不成。长此以往,你以什么为生?你烦不烦?不烦才怪!

这恐怕就是“街道人”或“城市人”之所以“冷漠”的主要原因。

与之相比,乡村或是山区的情况则不同,空气固然清新,山青又兼水秀,却难免过于冷清。偶有亲戚或熟人来造访,恰如久旱逢甘雨,正好趁此机会热闹热闹,冲淡一些往日的冷清和寂寞。积蓄多日的“热情”似火山爆发,喷薄而出,直“暖”得客人血液沸腾、浑身冒汗。

城市的狗,既非看家狗、也非牧羊犬,纯粹只是宠物,供主人消遣的。它养尊处优、见多识广,知道自己的身价非同一般,所谓的“看家”已不属于它的职责范围。而且门前人来人往,目不暇接,实在是咬不胜咬。即使原先是一只爱岗敬业的看门狗,也早已“磨练”得老奸巨猾、玩忽职守了。

“存在决定意识”,城市与乡村的人与狗的诸多不同表现(态度),是所处的环境条件潜移默化的结果,并非他(她,它)们自身的本质流露。如果把他(她,它)们与对方所处的环境进行“对调”,经过若干年之后,他(她,它)们的表现(态度)很可能就与当年的对方相去不远了。古人云:“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意思。

从本质上讲,善者自善、恶者自恶,是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但那是另一篇文章的任务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