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草原读后感(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7:21:52 |
  • ZTFB |
  • 7页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对书中人物、情节或主题的深入思考。写读后感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但不能完全依赖和模仿,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和独立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独到的分析思维以及深入的情感抒发,来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范文吧,相信它们会给你带来灵感和启示。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一

作为北京的一名城市居民,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草原这样的大自然生态景观。然而,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老舍草原的旅游活动,深深感受到了草原的伟大和壮美,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次涉足草原,感受如何。

我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老舍草原的激动心情,那里的壮美让我叹为观止,仿佛被包围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中。温柔的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柔和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让我感受到了草原带来的舒心和平静。在这里,我也经历了不少农牧民族的生活文化和风土人情,深入了解了草原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

第二段:草原的美景和生态价值。

除了感受到草原的壮美之外,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草原的科普知识。草原是地球上最大的绿色平原,也是生态系统最为完整、优美的地区,其中夹杂丰富的草原动植物种群,给人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而且草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如水源涵养、土地保护等方面。对于草原的保护和利用,更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完善保护措施、推动草原可持续发展。

第三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在老舍草原中,我也更加地与大自然亲近。和马儿一起奔跑,体验了真正的草原风光。漫步在满目疆疆的草原上,仿佛一部缓慢流动的画卷,令人神清气爽。而细心观察草原生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舞的蝴蝶、跳动的羚羊、守卫自己领地的雄鹰,无不是大自然奇妙的工笔画。

第四段:了解中国草原文化。

在老舍草原上,我还了解到了中国草原文化的深厚历史。在民族文化展馆里,我看到了许多珍稀文物和展示,真正了解了草原民族的魅力。另外,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还有现场演奏的民族乐器,让我感受到了浓郁的草原气息。同时,草原上还有草原歌舞、马术表演等文化活动,让我体验到了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情。

第五段:心灵感悟。

走过草原、欣赏草原,我领悟到了许多东西。草原教给了我感恩、尊重、包容和乐观的心态。感恩拥有自然赐予的美好生活,尊重大自然和牧民、农民的生活方式,包容和接纳不同的文化习俗,乐观自信面对困境和挑战。这些品质和思想内化于心,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感动和鼓励。

总之,老舍草原真正的教育了我们体验草原的壮美、了解草原的文化、认识草原的生态价值和发现自己的缺失和潜力。草原上的一切广阔开放、无限包容、自由自在,有机会的人们一定要亲身体验,去体味它的魅力和思想。希望我们大家一起爱护和保护草原,让草原保持着它独特的美好。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二

这些汉人明显来自大都市。他们衣着时髦,举止得体,处处显得大方而又自信。但在此分离时刻,也忍不住红了眼睛。在这荡漾着古老风情的草原上,面对着这一群豪爽诚朴的蒙古主人。作为客人的那一段记忆将浓浓的,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回味一生。

最终汉人们走上他们的座驾。那是一辆线条流畅的“陆虎”越野车。车子鸣着汽笛,在可爱的羊群之间缓缓穿行。面对这一庞然怪物,羊儿们丝毫不觉诧异,依旧闲适地吃着草。

便在这时,有几个年轻的蒙古汉子忽然跃上马背,追向远去的车子。他们一边驰骋,一边扯着脖子大声歌唱。与此同时,老人们、女人们拿起马头琴,拉奏起来。这会儿,虽然天地不再静谧,但他们原先难过的心情,却随着歌声和琴声渐渐明朗起来。与此同时,天涯、碧草、斜阳,三者间似乎也渐渐浑然一体。

是啊!暂时的离别,只是为了更为欢喜的重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三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负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放。大家的语方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这段话出自《》这篇课文。

2、作者描写蒙汉两族同胞刚见面时的热闹场面,抓住了()多,()多,()多,()多的特点,反映了()。

3、理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这句话。

4、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草原》。

2、马车人话蒙古人待人热情。

3、4、略。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四

当人们把自己想成狼时,人性莫非只好让狗替我们珍惜?这群比人类更珍惜人性的藏獒的快乐和悲伤、尊严和耻辱、责任和忠诚。这本书凝聚了青藏高原的情怀、藏传佛教的神秘、人道作家的悲悯、和武侠名片的酣畅。

狼与狗,两种祖先相同的物种,如今却各为其主,穷追猛打,在风景秀丽的草原上,展开了一场生死攸关的追逐与搏击。其实,狼与狗的战术、劲头、气质都值得人们去采纳与实践。

先说狼,读了《走进草原》这本书,我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很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战法令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再说称霸草原的狗----藏獒,每当狼群对曾杀害它们的人类进行疯狂报复时,势单力薄的藏獒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忠勇和生命保卫牛羊、保卫人类……与疯狂的狼群展开惊心动魄的搏击,甚至更惨烈,更英勇无畏………。

在气质上狼和藏獒就又有着不同的态度。一只藏獒,一旦被打败,就会隐居深山,孤独地度过残余的后半生。可狼就不一样了,一旦被同类或异类打倒,就会养精蓄锐,摆出一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气势,一次又一次地向对方复仇,直到对方置自己于死地。

读了这本书之后,真有石破天惊的感觉,如此酣畅痛快的阅读,不仅今年,多年以来,都久违了。心头又油然弥漫起对狼和藏獒崇拜的滚滚热情。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五

《草原》这篇访问记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考虑,让学生感受草原景色美、人情美,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作者笔下的草原风情图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是感情朗读的极好素材。通过感情朗读的训练可以深化对文章表达情感的体会。因此,第二个教学目标确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反复地、有感情的朗读,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通过突出重点借以突破教学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师生一起解决了为数不少的生字,读熟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是着力表现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这里我向大家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教法与学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让学生先边看录像边听诵,通过直观的画面再现场景,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之特点提供了直观的视听感受,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会美的意境,美的人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六

老舍的《草原》是一部以内蒙古草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草原上的牧民生活和他们与汉族移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和谐。读完这本小说,我深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心得体会。本文将从自然美、人性宿命、民族关系、生存困境和文化传承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草原》这部伟大的作品。

首先,老舍在《草原》中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自然美。草原的广袤和壮丽给人无尽的遐想和想象空间。书中描写的草原美景令人陶醉,如深秋的草地上,奔腾的洪泽湖倒映着橙红色的晚霞,连绵的山脉仿佛要与苍天相接;在冬季,白茫茫的雪原让人感到纯净和祥和。草原给人一种宽广、自由和原始的感觉,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通过这种写作手法,老舍告诉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

其次,老舍通过《草原》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性宿命的矛盾。书中的人物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男主角平尔让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内在纠结的形象。他既具有勇敢、坚韧的品质,又承受着传统、文化和命运的束缚。他的一生是艰难而辛苦的,但他从未放弃对草原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个形象呼应了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面对的抉择和困境,以及心灵上的追求和矛盾。

第三,小说中的汉族移民与蒙古民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书中表现出的汉族移民对牧民的侵略和剥削,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老舍通过这种刻画,提醒我们要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并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

其次,小说中反映的生存困境,让人深入思考人类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困境。牧民们生活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每天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维持生计。他们与自然对抗,努力寻找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求生存。这种艰辛的生活状况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平衡和生存之压力,从而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情。

最后,老舍《草原》中的文化传承,是小说的又一重要主题。小说中传统的蒙古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将人们推向了文化选择的十字路口。书中展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美和不可替代性,让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反思传统的价值和意义。它告诉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不忘本土文化的力量,以保持个体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草原》这本小说通过优美的描写、细腻的情感刻画和深刻的思考方式,展示了自然美、人性宿命、民族关系、生存困境和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它让我对内蒙古草原的神秘、辽阔和美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于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草原》这部作品无疑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让人们更加热爱、珍惜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七

老舍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他的小说《草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以描写草原民族的生活为主线,展现了草原上的各种风情人物和世界观。在阅读完《草原》后,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和体会。

首先,老舍通过《草原》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在小说中,草原民族成为了中国多样性的一部分。他们勤劳、善良、忠诚,一直保持着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这种与大自然、与土地紧密结合的生活方式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传统的力量和价值。同时,小说也透露出了国家对民族的重视和保护。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帮助草原民族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享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权益。这让我深思,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应该保护并尊重每个民族的权益,共同发展的。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描写了草原民族的男女主人公阿牛和红花的爱情故事。阿牛是个勇敢、诚实的男子汉,红花则是个聪明、善良的姑娘。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他们的感情却是纯净而深厚的。他们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不怕困难与挫折,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从他们的故事中,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和坚持的重要性。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和追求自己的幸福,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同时,小说中的草原环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草原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世界,草原上的五彩斑斓、飞舞的蝴蝶、奔腾的河流,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小说中的描写与我在现实生活中的草原之间有着鲜明的对比。我认识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渺小和无知,同时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强大和美丽。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自然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最后,我觉得《草原》这部小说给了我一种宽广的思维和视野。小说中不仅涉及了草原民族的生活,还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和谐的世界。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内涵,也开阔了我的思维和见识。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通过阅读老舍的《草原》,我收获了很多。我认识到了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爱情的力量、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开阔思维和视野的重要性。这部作品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将继续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八

《草原》全文语句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行文之美,阅读指导尤为重要。

1、读前提示创设氛围。

同学们,《草原》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作者用十分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它像一首诗,吟诵出千里草原的旖旎风光;它又像一幅画,描绘出草原牧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它更像是一首歌,欢唱着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情谊……“这是我在上课时的一段导读语,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大家强烈的欣赏欲望,创设出浓厚的阅读氛围,为随后的阅读指导起到很重要的感情铺垫。

2、读中指导挖掘精华。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还须在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就是要去寻找、挖掘课文中最生动、最精彩、最具感染力的”华彩乐段“。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首先,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动笔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段,然后小组交流。随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最满意的句段当场朗读给大家听,果然收获不小。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谁来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这下发言更踊跃了,有的说,这一句写草地像无边的绿毯,羊群像白色的大花,这样的景色太迷人了;有的说,这一句写草原上的河流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那河里的水一定是最干净、最甜美的,我真想喝一口;还有的说,课文最后一句写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比诗还要美……如此种种的表达,尽管理解还较肤浅,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

3、读后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感情朗读,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课文的主体基调。就本课而言,应该用欢快、喜悦、激动、赞叹的语调来朗读。以第一段”草原美景“为例:开头写草原的天,朗读时应缓缓而起,有如在悠扬舒缓的牧笛声中出现草原晴朗明净的万里蓝天。接着写天底下一碧千里的景色,随着草地、羊群、小丘的出现,朗读的语调应渐趋欢快,流露出满心的喜悦。及至读到”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就连骏马和大牛也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层,则应让听者能听出读者内心掩饰不住的”惊叹“与”舒服“了。

二、领略自然美。

作者写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写草原的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像”无边的绿毯“;写草地上的羊群像”白色的大花“,河流像”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还有那平地、小丘、骏马、大牛……所有这一切,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要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辽阔草原这撩人心魄的自然美,除了通过阅读欣赏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获得。

1、借助多媒体的功能。

”同学们,讲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音乐。“教室里响起一曲悠扬的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在优美的乐声中,大屏幕上出现了蓝天、白云、草地、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白蘑菇样的蒙古包……”同学们,大家刚才听到的,看到的,跟课文里描写的一样美吗?“”太美了,老师,再放一遍,再放一遍!“”好,等学完了这一段,咱们再来欣赏。“以上就是我课前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段小插曲。显然,多媒体的介入,把文字转换为直观、立体的视频语言,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既让学生有滋有味地欣赏了一番,又在脑海里再现了课文描述的生动画面,这是一种多么有效的手段。

2、鉴赏作者的写作手法。

作者对草原风光的描绘如此美妙,与其精湛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在课文中,我们随处可见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文中的比喻,如:把草地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大花“,把河流比作”玻璃带子“等等,无一不是形象生动,精彩绝妙;文中的排比,如:”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真是激情跌宕,一唱三叹;文中的拟人,如:”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作者的笔下,连动物们都仿佛也与远方的来客心灵相通了。凡此种种,都应该启发学生加以了解,加以借鉴,才能真正领会到这篇文章为什么会写得这样美。

三、品味人情美。

人情美,是指课文写的是蒙族人民热情好客,蒙汉两族同胞亲如兄弟的美好情操。主要通过四个感人的场面来表现。

1、欢迎远客——写牧民们来到几十里外欢迎汉族客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2、主客相见——写牧民们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会见客人:”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4、联欢话别——饭后:”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我们也舞的舞,唱的唱“,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啊!

这一部分内容虽多,但语言朴实亲切,平白如话,学生易于理解,尽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说一说,最后归纳出主要内容即可。

课文的结尾,作者满怀深情地写道:”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结晶之句,点明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那就是草原的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留住了作者的一颗眷恋之心,写下了这一曲民族团结的时代颂歌!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九

老舍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凉城县,是一处拥有高原牧场、草原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展览等多个景点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老舍草原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备受游客们的喜爱。老舍草原也是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最为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还是环保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第二段谈论游览老舍草原的感受。

我有幸游览了老舍草原,感受到了这里自然风光的壮美,也了解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当我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是一片青青的草原,阳光温暖,微风轻拂,虫鸣鸟誉,远山近岭,一派田园诗般的景象。我兴致勃勃地走进了草原文化博物馆,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展览,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手工艺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也明白了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段探讨老舍草原的环保教育。

老舍草原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处环保教育基地。这里致力于推广和宣传环保意识和理念,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生态的积极性。在游览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环保标语和宣传板,了解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保护草原生态所做的努力。这些举措,以及老舍草原本身的独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使我更加珍惜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第四段谈论老舍草原的未来发展。

老舍草原作为一处重要的旅游景区,肩负着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使命。未来,它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老舍草原需要持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旅游产品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与此同时,也需要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避免环境损害和资源浪费。我相信,在老舍草原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老舍草原一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保护自然生态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段总结。

老舍草原作为内蒙古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来到这里,我们可以享受壮美的自然风光,领略多样的文化内涵,以及体验全新的环保教育。同时,老舍草原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关爱,为其保护和发展尽一份力量,让它成为更加美好的地方。我相信,未来的老舍草原将会变得越来越美丽,也将更加深入人心。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十

老舍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晚年选择放弃都市繁华,来到草原与大自然相处。他在《草原》一书中记录了自己在草原上的见闻与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对于草原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将从自然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草原的美丽、生命的坚韧和草原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老舍草原心得体会”的理解。

首先,草原给人们带来的第一个感触就是宁静。草原的广袤无垠、无噪杂的环境让人心生宁静与舒畅之感。走在宁静的草原上,能够从内心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与宁静。没有都市的喧嚣与浮躁,只有天地一片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对内心的宁静的沉淀,在这个宁静中,思绪能够更加清晰,心灵能够更加平和。

其次,草原让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人类活动频繁的都市相比,草原的自然环境更加平和、纯净。在草原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老舍在《草原》中写道:“我这人今天明白了,人活在这上边的一切万物里边何等的小。”这种小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众多生灵中的一员,我们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第三,草原的美丽是令人陶醉的。站在辽阔的草原上,眼前是一片绿色的大海,是一幅绵延无边的画卷。在不同的季节里,草原的美景也是各不相同。春天的草原上花朵盛开,夏天的草原绿意盎然,秋天的草原金黄一片,而冬天的草原布满银装。草原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四,草原给人们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和生命的力量。在草原上,生命展现出了极高的顽强与坚韧。那些矗立在广袤草原上的羊群、牛群和马群,面对草原的寒风、干旱和严寒,它们依然能够生生不息地繁衍生息。草原上的风雨与寒冬,并没有击败这些生命的力量,而是唤醒了它们更强大的生命力。

最后,草原给予我们的是对于生命的启示。站在草原上,看着风吹过草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宝贵。我们不能只为自己而活,应当像草原上生命一样,顽强地活下去,并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老舍曾经说过:“草原把我拉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中间。”这句话道出了草原给予他的启示和我们也应当体会到的意义。

总之,《草原》这本书带给了我对于草原的全新认识与理解。草原上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草原的美丽、生命的坚韧以及草原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些都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与启发。我向往着大自然与草原的美好,希望能够亲身踏上草原,感受那片广袤的世界与它给予我的深刻体验。

老舍草原读后感篇十一

1、由景及人的顺序写的。

2、文中写出草原的绿。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柔美,旧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写草原的景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绿毯绿色渲染。

4、四面都是绿的,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是指白色的大花。

5、在这境界里,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

6、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7、都是描写绿色的景物。

8、即使又既又。

9、一碧千里:千里之内的距离都是绿色,本文形容草原的无边无际非常广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