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毕业论文(优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1:26:55 |
- ZTFB |
- 12页
阅读是拓展知识和增长见识的途径之一,我们需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写总结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精炼性。切勿完全照搬范文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总结。
农业毕业论文篇一
:设施农业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设施农业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养分及水分条件。随着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当下全球已进入气候变化速度加剧时代,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严重威胁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本文主要结合松原市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来分析防御对策。
松原地处吉林省北部,气候寒冷,设施农业以温室大棚为主,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增加,大棚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气候变化原因,各种灾害天气出现频繁,对设施农业影响非常大,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本文分析松原气象灾害对设施农业的影响,并提出防御对策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1.1大风。
大风主要是风的动量给设施农业造成伤害,极易造成大棚外表损坏,例如会使覆盖大棚的草帘或棉毡掀开,造成大棚内膜的损坏。另外,大风形成的气流快速流动,使气温快速下降,当大棚内温度下降后会对大棚内的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严重时会造成作物生长停滞。春季时,松原地区的气流活动比较频繁,会引起大风天气和强对流天气,这都会对设施农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1.2低温冻害。
低温冻害主要是指温度低于设施农业作物的正常生长临界温度,当出现冻害时温度骤降,会使大棚内的温度降到适宜温度之下,导致作物生长发育缓慢,轻则减产,重则绝收。松原的低温冻害年发生几率为24%。
1.3大雾。
在大雾天气情况下,大棚内的作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使作物生长过程中消耗的养分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作物生长缓慢。长时间缺少日照,也会使大棚无法上升到正常温度,若一直不能上升到作物生长的临界温度时,会产生冻害。另外,大雾天气会导致大棚内通风不良,有毒气体聚集,温度变高,产生一些菌核病等病害。
1.4冰雹。
冰雹是夏季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气象灾害,强冰雹带来的损害是毁灭性的。伴随冰雹的出现会有大风天气,使大棚草帘或棉毡掀起,内膜损坏,冰雹会砸伤作物的枝叶或果实,使作物茎秆折断而减产。大棚内作物开花结果时发生冰雹,会使花掉落,造成大面积减产。即使有果实存活下来,成熟的果实会带有疤痕,不易保存,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1.5暴雪。
一是暴雪对设施农业的设备产生损害,暴雪堆积在大棚的表面,会将大棚支撑杆压断;二是暴雪压在大棚表面,会使阳光无法照进大棚,使大棚内作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且易发生病虫害。
农业毕业论文篇二
1导论。
1.1研究的背景。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研究的意义。
1.2.2研究的目的。
1.3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3.1农户分化与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行为。
1.3.2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技的供需契合研究。
1.3.3农户技术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
1.3.4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3.5需求驱动理念下的农业推广理论内涵与实践。
1.3.6需求驱动理念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路径研究。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所用研究方法。
1.5论文的结构安排。
1.6论文的创新点。
2论文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基本概念。
2.1.1需求。
2.1.2农业技术。
2.1.3农业技术推广。
2.1.4农业经营主体。
2.1.5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
2.2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理论依据。
2.2.1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2.2.2内生增长理论。
2.2.3系统理论。
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3.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程。
3.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征与现状。
3.2.1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征。
3.2.2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
3.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与挑战。
3.3.1农技推广方式不健全。
3.3.2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效率不高。
3.3.3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限。
3.3.4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
3.4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分析。
3.4.1模型选择与数据说明。
3.4.2实证结果分析。
3.5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案例分析。
3.5.1“大荔模式”
3.5.2彭州市、武川县“农户需求型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示范”项目。
4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4.1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理论内涵及构建原则。
4.1.1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理论内涵。
4.1.2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构建原则。
4.2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构架。
4.2.1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的要素构成。
相关阅读:
大学生毕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4.2.2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系统要素的相互关系。
4.3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机理研究。
4.3.1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中不同行为主体的角色与分工。
4.3.2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运行步骤和程序。
5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5.1系统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5.2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内涵及相关概念。
5.2.1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内涵。
5.2.2系统动力学相关概念。
5.3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观点及分析、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5.4构建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
5.5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5.5.1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5.2两种类型农业技术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6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基于沿海地区的调查问卷。
6.1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1小规模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2专业大户的技术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3家庭农场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4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技术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2不同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获取途径分析。
6.2.1农业经营主体技术获取途径的理论依据。
6.2.2四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获取途径分析。
6.3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运营模式的构建与比较。
7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7.1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
7.1.1印度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1.2荷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1.3日本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1.4澳大利亚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的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实践。
7.2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农技推广经验的启示。
7.2.1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环节的高度统一。
7.2.2充分发挥企业和民间机构在农技推广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7.2.3树立“以农民为本”的农技推广理念,注重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2.4围绕农民需求开展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8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保障体系研究。
8.1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保障。
8.1.1建立健全适宜于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法规。
8.1.2制定适宜于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政策。
8.2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组织保障。
8.2.1农户系统的组织构建。
8.2.2推广系统的组织构建与变革。
8.2.3研发系统的组织构建与变革。
8.3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人力资源保障。
8.3.1农民人力资源开发。
8.3.2农技推广人员的成长体系培育。
8.3.3农技研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保障。
8.4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运行的物质保障。
9研究结论及展望。
9.1研究结论。
9.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农业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总结了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在6个方面的进展,提出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构想,包括合作的基本思路、方向和领域,提出了推进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继续加大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加强中亚农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利用社会资本和金融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业科技示范企业“走出去”。
“十二五”期间新疆与中亚国家科技合作合作领域涉及农业、畜牧业、生物技术等。
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力推动下,新疆与中亚等周边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立了双边、多边的成果推介、人员培训等合作交流机制。
通过合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合作。
上合组织框架下科技部长例会合作机制和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合作机制,把新疆与中亚的科技合作提升到国家层面。
中俄哈蒙四国六方阿尔泰区域科技经济合作已进入由科技合作向区域技术经济合作转化的重要阶段。
在新疆举办了两次国际研讨会和两次国际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
新疆与中亚区域国家农业科技部门交流合作的平台和途径不断增加,目前有通过“国立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高新技术交易展”、“双边科技经贸人员培训”、“科技合作论坛”等平台进一步达成合作共识。
1.2交流品种和技术。
种质资源与品种交流互换,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和引进,是新疆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技术交流的最常见的方式。
多年来,新疆农业类科研机构、大学等机构开展了与中亚国家种质资源与品种的交流互换,引进和培育了多种农作物新品种。
新疆农业科学先后从中亚国家引进小麦、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甜菜、豆类、蔬菜、特产园艺、花卉等农作物新品种,从哈萨克斯坦引进了作物秸秆微贮饲料技术、微生物杀虫剂和防治作物根病的木霉制剂,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了赤眼蜂工厂化繁殖技术等。
1.3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近年来,科技部支持新疆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涉及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项目,主要有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塔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在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新疆与中亚的农业科技合作项目是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
自治区设立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每年自治区财政拨款1000万元支持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开展现代农牧业领域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的重点领域合作项目涉及新品种的引进、农作物栽培技术、节水技术示范等项目。
“十二五”期间,新疆通过国际科技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中亚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园区、实验室等平台建设。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分别参与建设了“中塔农业技术合作园”、“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畜牧研究中心”、“哈国阿拉木图-新疆畜产品合作科学研究室”、“新疆中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心”等平台。
1.5输出农业机械设备。
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开展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合作,向这三个中亚国家输出了多种中小型农机和农产品加工设备。
如新疆新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收获机械总公司在新疆的主要生产和销售基地就曾成功的向乌兹别克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销售了小麦收割机、捆草机等农机设备。
农业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是新疆和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一个重点。
由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主持国家技术部重大国际技术合作项目,邀请吉国专家合计22人次来疆交流培训,43人次出访吉国。
石河子大学每年都会承办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班,对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专家进行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培训。
疆内其他科研单位也多次组织双方农业技术人才互访交流。
以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为动力,汇集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与资源,形成集农业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创业孵化、新技术新产品展示、科技信息交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科技培训、学术交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推动新疆与中亚农牧技术、人才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2.2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方向和领域。
中亚区域在农作物品种资源收集和培育、农作物良种繁育、畜禽繁育养殖、园艺、抗病虫害、草场保护利用、农业机械等方面具备较多的`科技储备,而新疆在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健康养殖、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农业生物技术、疫病防治、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推进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
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合作的组织领导,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疏通和扩大农业科技合作的渠道,建立和完善政府间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
中国与中亚国家,新疆与中亚国家,两个层面在原有协议基础上,继续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积极协调与中亚各国关系,签署双方或多方农业科技合作协定,建立关于农业科技合作的高层对话机制,保障双方或多方农业科技合作的可靠性。
3.2继续加大对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经费投入。
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烈外部性,需要政府投入经费,农业科技又是基础产业科技,更需要政府投入经费支持。
因此,要不断加大对此类项目的支持,同时由于此类项目成果转化目前没有有效的社会资本引进机制,政府要承担此类项目成果转化的阶段性支出,以确保农业科技项目在各国包括新疆示范带动影响。
3.3加强中亚农业科技人才的合作与交流。
在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机制下,加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支持和鼓励农业中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中亚科技项目合作、技术攻关等多种形式吸引国内外科学家和有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来疆开展合作研究。
鼓励我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与中亚农业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支持新疆农业科技人员参加中亚科学研究计划,开展有特色的中亚科学研究。
3.4利用社会资本和金融创新推进农业科技合作。
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和科技农业企业发展,需要金融创新支持。
金融合作体制创新与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相结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外汇资金跨境收付和自由兑换,建立新疆与中亚国家快速结算渠道,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支持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新疆与中亚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提供动力。
“走出去”推动新疆农业科技示范企业跨境投资,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申请、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涉农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
参考文献。
[2]刘英杰,马惠兰.中亚国家与中国新疆农业合作模式及途径探讨[j].世界农业:(4).
农业毕业论文篇四
分析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必要性,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手段不够完善,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才能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人才作支撑。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一些乡镇人员编制少,还有部分其他非农技人员顶替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的编制,严重降低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技队伍中接收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得到了精简,农技站机构已不存在,人员也合并到了乡镇机关。这样不仅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难于管理,而且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合并到乡镇机构,机构不存在;另一方面,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缔,导致农技推广网点解散,农技推广工作“棚架”。
2.1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力度,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1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2.1.2以农产品商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工厂化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进行工程化开发。如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近农产业等企业的作用,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2.2.1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远程教学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2.2.2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2.3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特别要注重鼓励他们到各类院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2.2.4加强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投入,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加强农村技术员的培养,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网络格局,解决好农技推广工作在基层“棚架”问题。
2.3加快农业科教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毕业论文篇五
目前,《农业推广学》课程授课对象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包括农学、园艺、畜牧等专业的农科学生;一类是其他非农科专业的学生。授课学时均为36学时。在很多学校这几个专业的授课内容基本相同,没有过多考虑专业间的差别。因为和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学效果相对较差。20xx年以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农科学生而言,今后很可能就要从事具体农业方面的推广工作,我们讲授的内容相对较深,要求系统而丰富。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一般原理和理论,而且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如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等较难懂的内容。教学中所举实例要充分体现农科专业特点,侧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调的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好选用近期的影响较大的成功案例。比如为了说明农业合作社这种新形势下的产物,我们举了武汉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例子。通过讲述“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工作运行机制和取得的良好经济社会效益,使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本内容,学习效果良好。而对于非农科专业学生,讲授内容浅而易懂。主要讲解本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们着重讲授了也能够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农民行为及行为改变,农业推广沟通、农民心理、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知识点,还特别强调这些内容适用于其他营销活动,也可以指导学生思维和将来的就业面试,等等。而对于后几章如农业推广项目及管理、农业推广组织及管理等均简单讲解或让学生自学。案例选择也侧重于具有普遍指导或借鉴意义,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
绪论和每一章节的引言部分非常重要,在这里会给学生交代清楚,我们要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应该如何学,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学习后面正文的内容。如在讲授《农业推广学》绪论时,除了讲授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况、农业技术推广的新体制、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外,还要详细介绍我国农业推广的一些骄人的业绩,让学生意识到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出学生的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这样学生对本课程的求知欲必然得到较大增强,学习起来会更加投入。又如在讲授第七章《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时,首先列举在国内外农业方面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比如我国的杂交水稻,抗虫棉,国外的先进农业设施,等等,如有可能多收集学生熟知和感兴趣的有关图片或视频片段,进而把话题引入到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未应用于生产之前,仅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将其进行推广,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巨大的生产力。通过这种简单的陈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本章所要讲授和讨论的问题交代清楚。
比如讲授第四章《农民行为及其改变原理》章节的重点部分———“农民行为改变规律”时,就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授课。第一步先介绍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第二步要求让学生尽量提出改变农民个人行为的策略,同时要求他们不要对别人的想法做评论和批评,以便大家尽情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就是记录员,把大家提出的想法写在活页挂纸或黑板上,不加任何评论和批评。第三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提出的策略,并进行分类,放弃不合适的或无关的想法。第四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选择。这种授课方法有高度的参与性,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教师要注意保持创造性思维的方向性。再比如讲授第九章《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第三节农业推广方法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授课。第一步教师要编写剧本,描述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情况。第二步要介绍角色扮演的目的。选出愿意参加演出的学生,其他学生充当观众,给自愿参加角色扮演的人员时间,并帮助他们排练。第三步是参加角色扮演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表演。第四步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下结果,将扮演结果和课程目的结合起来。最后,由角色扮演者结合课程内容自己说出什么地方表演得好,什么地方还有待提高。这样能使学员快速领会课程内容,获得应对农业推广问题时的信心。
当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想在36个课时内完成农业推广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管理四大部分共十七章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度很大。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于《农业推广学》课程,发挥其信息量大,集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为一体的优势,节省教师板书时间,不但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传统教学条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无法获得,但是对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又有帮助的信息或课外知识及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内容、技术,等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共同提高。例如,在讲授农业推广组织类型及国外有代表性的农业推广组织情况时,要介绍的内容多,还要讲解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我国农业推广组织的启示。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满堂灌”,学生接受起来很被动,缺乏主动性,而且远不如多媒体授课营造的气氛宽松。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可以利用精心设计的多个页面展示内容,还可以加些这些国家的农业推广方面的图片,通过反复播放、回放,以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大大增强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三农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对于学习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问卷,分组调查农业生产情况,实地了解农户创新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创新采用的动力和阻力,熟悉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的具体应用。调查结束后,每组写出1份调查报告,内容要反映出农户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促使农户创新的策略和方法。还可以根据被调查村的生产经营现状,进行案例分析,并且通过查阅相关的农业信息,为该村的农业生产发展选择推广项目,这样既服务了农民,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农资市场或农业科技市场做调查和咨询活动,了解农资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农民对农资服务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且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就能深刻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推广工作,不再是单纯的产中技术指导,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全程服务,农业推广经营和营销技能也是推广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农业推广专家不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参与过很多实际推广工作。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第十章《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技能》时,我们邀请了安阳市小麦研究中心郭瑞林研究员做了关于小麦新品种推广试验与示范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学生对试验方案的拟订方法与实施步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讲授第十四章《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时,我们充分利用我校正在承担的国家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的有利条件,请有关负责领导详细介绍国家这项专门针对农民的民心工程,讲解培训班如何从创业设计、市场考察、实践学习、创业发展等环节入手,培养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农民创业热情,并举了很多优秀学员创业成功的实例。学生既受到了鼓舞,又对农业推广项目实施步骤、管理原则、方法等有了更加透彻的了解。
农业毕业论文篇六
【内容摘要】本文以现代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针对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科研机构、大众媒介和农民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建设力度。
(一)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财政、公共投入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投入比重或者是数量,使公共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有足够的资金从事研究。可在财政、公共投入中划拨出一定比例,按科研成果在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生产领域中取得的效益,分类分等级地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奖励政策可适当向应用技术倾斜。此外,还应针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出台相应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应调整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向评价或者鼓励的体制转型,不以论文数量的多少作为科研人员考核和评定职称的唯一标准。此外,科研评价体系应采用多元化的标准,不同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加大对大众媒介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介的重视力度,利用大众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扩大农业科技传播范围,增加传播效果。二是农业科技传播具有公益化属性,对于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节目和报纸,政府应予以支持。政府应鼓励大众媒介兴办涉农专业报纸,或者在主流报纸上开辟农村农业版面和栏目,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三是将农业科技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节目的制作费用和采编人员的采访费用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
(三)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在农村大力增设农村书屋,有针对性地采购农业科教、种养殖、文学、法律、医疗保健等书目和报刊,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等。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的力度,动员、吸纳更多的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农民技术员培训基地,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培训机会;增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民急需的专业技术课程,解决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科技培训夜校、定期请农业专家作报告,或者在农闲或节假日期间组织专家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二、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科研主体作用。
(一)端正科研态度。第一,科研工作应该是健康的,是纯粹的。科研人员应克服功利思想,正确认识科研工作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淡泊名利,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第二,科研工作应该是真实的。农业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因此,必须是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第三,科研工作应该是科学的。科研人员应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从调查研究做起,切忌纯理论的臆想和拼凑。
(二)加强与媒介的合作。科研人员应注重与媒介的合作。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宣传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可设立科普发言人,并通过科普发言人与媒介进行对接,借助媒体为各类社会热点、科普需求作出权威、准确的解答,不断填补科研机构与受众之间的知识沟。
三、大众媒介应加大对农民的重视力度。
(一)回归农民受众本位。大众媒介应重视农民受众的信息需求。针对媒介形式,应对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进行整合。可根据不同媒介的.不同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在同一时间段,就同一主题或内容,以统一口径进行传播,以壮大传播声势,提高传播效果。针对媒介内容,对农民喜爱的信息要加以强化,对农民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信息要加以改善。选题时,要符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实际生产情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农民根本需求。针对农业科技节目的播放时间,大众媒介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节目播出时段尽量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从事家务劳动的时段错开,并可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农闲”时增加播出时间或者根据农民需要安排重播。
(二)回归科技本位。大众媒介进行农业科技传播的意义不应局限于对某个科技成果、某种实用技术或某项科技政策的传播,而是要利用持续的、不间断的科技信息流通,形成信息环境,培养农民受众的视听习惯,塑造农民受众的科学理念,提高农民受众的科学素养。现有的农业科技节目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因此,大众媒介应注重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符合农业生产规律、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目的“含金量”,真正做到回归科技本位。
(三)提高媒介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媒介工作者在制作节目和撰写报道时,应将语言通俗化,将信息“去专业化”,在兼顾信息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变死板机械的传播方式为农民容易理解的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消除广大农民受众与农业科技信息之间的隔阂。此外,媒介工作者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政策的学习和积累,完善个人的农业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消除知识盲点,避免错误报道,保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农民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农民必须正视科学技术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主动尝试接触、积累和运用农业科学信息,积极主动地收看、收听农业科技节目,阅读农业科技报刊,参加各种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科学素质。二是农民应该主动关注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辽宁省发布的农业发展政策,做到对政策心中有数,并能从政策中发现机遇,为个人的农业生产行为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农民应主动接触利用多种媒介,视媒介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工具,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环境选择适合的媒介形式,并根据媒介各自的特点,将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保存下来。此外,农民还应利用媒介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将想看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媒介进行反映,使媒介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3]董成双,邢祥虎,薛寿鹏等.农业科技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农业毕业论文篇七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是:
2.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3.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4.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6.中(外)文摘要。
7.关键词。
8.目录。
目录由论文(设计)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二)主体部分。
1.前言(引言或序言)。
2.正文。
(1)农科类。
农科类毕业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应包括: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与分析。
c.结论与讨论。
(2)工科类。
工科类毕业设计(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应包括:
a.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进行方案选择,论述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及特点。
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d.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3)经管类。
经管类毕业论文字数在10000字以上。
3.参考文献。
4.附录。
5.致谢。
三、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装订的格式规范。
第一部分:封面。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3.需填写的项目一律电脑打印,不得手写。
第二部分:目录。
目录(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中文摘要(关键词)(小四号,宋体,下同)…(页码)。
外文摘要(关键词)………………………………(页码)。
前言…………………………………………………(页码)。
1xxxxxx(一级标题)……………………………(页码)。
1.1xxxxxx(二级标题)…………………………(页码)。
1.1.1(三级标题)…………………………(页码)。
1.1.1.1(四级标题)………………………(页码)。
参考文献……………………………………………(页码)。
致谢…………………………………………………(页码)。
第三部分:摘要与关键词。
1.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用页)。
摘要(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摘要内容(五号,宋体)。
关键词标题(五号,宋体,顶格,加粗)。
关健词内容(五号,宋体,词间用分号隔开)。
2.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用页)。
外文摘要标题(三号,英文用timesnewroman,加粗,居中)。
外文摘要内容(五号,英文用timesnewroman)。
外文关键词标题(五号,英文用timesnewroman,顶格,加粗)。
第四部分:论文(设计)主题。
1.标题。
标题一律采用本规范中目录部分的样式,最多分四级。
一级标题,三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二级标题,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宋体,顶格,加粗。
2.正文。
小四号字,宋体。
3.引文注释。
4.图表。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参考文献内容(五号、宋体;英文用五号,timesnewroman)。
第六部分:附录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内容的格式与正文相同。
第七部分:致谢标题(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内容的格式与正文相同。
第八部分:版面要求。
论文开本大小:210mm×297mm(a4纸)。
字符间距:标准。
行距:1.25倍。
页眉页角:
从中文摘要开始,直到致谢为止;页眉的奇数页书写—。
四、论文(设计)装订。
农业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养殖。
循环经济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的《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节约资源确立为我国新的基本国策,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经济的全方位、快速发展,必须把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探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及对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中国的人均gdp按照5倍左右的增长率增长,到2030年人均gdp可能达到4000美元左右,由于4000美元的水平基本上是以物质性消耗为基础,因此区域人口以物质化为特点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将3倍于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要求。消费水平和人口增长两者叠加,未来30年对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带来的压力可能达到现在的4—5倍左右。
目前,我国10%以上的耕地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重的已达133万公顷,耕地由于化肥大量使用已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到1.590的水平。而农业循环经济以经济活动生态化、资源利用节约化、废弃物资源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在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和谐农业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将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和谐纳入自己的发展机制之中,实现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的“双赢”,体现的是和谐农业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型的生产模式,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形势下展开的,这决定了防治污染和充分利用资源是当前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促进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收益,这在立体生态农业中显示出良好效益即是例证。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农业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其结果都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二、以盘锦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为例分析生态养殖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恢复其拱食习性.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经过多年的总结,可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l5%—20%。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即省水,省料,省劳动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论文范文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在生态养殖中,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该农场的种畜场,利用猪粪尿的污水养殖水生植物水葫芦和细绿萍生产出来的青饲料,构成污水的多级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不仅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粪尿水得到净化,达到了一个生态循环。
生态养猪,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企业对水源、土壤、空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使养猪企业每头猪收益增加134.5元,其中还不包含降低死淘率,提高母猪论文范文率、仔猪成活率,延长母猪繁育周期等隐形效益。所以说,它是一个环保的、节能的、具有社会和企业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技术。多年来,按照生态学原理,将养殖、种植、能源、环境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以水生饲料为核心,以水为纽带的生态养殖模式,创造了美化、绿化的生态环境,199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光荣称号,是盘锦市重点生态旅游区。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1、缺乏政府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眭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科技服务、人力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字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导致农业设备科技含量较低,技术设备落后,更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技术支撑。
另外,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导致农业推广项目和科技成果脱节现象严重。
2、农业循环经济的观念尚未全面树立。
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但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广大农民的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盘锦市大洼县地区,农民对这种观念还相当缺乏,大部分养猪户的知识水平还停留在中小学文化,而且也没有受过养猪的专业课指导,他们大多是按照老的传缆形势养殖,致使在农、眦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小户型养殖业发展困难。
生态养殖模式对于农户或是小规模的养殖企业来说很难实行,生态养殖需要一些高端的技术及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户型的养殖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力量薄弱,对于这些要求无法实现。
4、农业土地资源有限。
我国人均占有耕地0。106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美国的1/6,印度的l/2.而且,现有耕地中有2/3属于中低产田,单产水平比发达国家低30%多。随着我国人口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盘锦市大洼县占地面积1683平方千米,一个年产万头的猪场,按一点式密集布局方案建设,场区占地(不计场外道路、绿化等占地)约需3.4—4公顷,有相当比例的规模化猪场特别是养殖小区占用的是耕地,可想而知,发展一个循环生态养殖场在土地资源方面存在着障碍。
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
1、在农村扩大宣传,提高农民意识。
循环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一个自然的经济模式和发展进程,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规范。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资源,环保等公共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在向农民宣传时,可以向农民展示一些典型的示范项目,带领农民参观学习,并对农民进行组织培训,使农民了解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效益宣传,以可观的经济收益来刺激农民自觉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道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盘锦市大洼县农业办通过订阅信息、技术报刊,利用网络收集各类农业技术致富信息,印制宣传单,发放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了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让农民了解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完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有了“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农业循环经济对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只有思想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盘锦市大洼县在开展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注重结合本地区特点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农业循环经涛列入当地长期发展计划之中,并就实施这一战略作了具体规划,这很好的促进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制度和技术的双管齐下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也需要先进的技术保障。农业制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农业技术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依托。没有农业制度保障是不能创造出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没有农业技术支撑也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技术是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盘锦市大洼县聘请种养殖大户、土专家,已成功举办了6期水稻种植、棚菜种植、畜禽养殖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到多人次,为该地农户科技备耕,科学种田送去了“法宝”。
4.优化资源配置。
在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必须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尤其是在耕地面积比例不大的地方更要注意。盘锦市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在资源利用方面就是一个典范,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每一环节产生的废弃物都能在下一环节充分利用,成为下一环节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形成农业循环发展。
五、结语。
综合全文来说,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将循环经济思想融入其中,才能真正的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园区。
农业毕业论文篇九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
农业毕业论文篇十
农业作为民生发展的根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业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农业的产量,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分析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农业机械化技术;问题;措施。
1.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不均衡。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由于东西部经济差异和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也存在落后与先进的区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能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技术及时地更新。
1.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积极推广直接影响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一些地区,政府不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造成了本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发展的状态。所以要做好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政府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也是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就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农民经验,就不能让农民在耕作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2.1政府应提高重视,增大扶持力度。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首先政府要更加重视和积极扶持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增拨更多的推广经费,对推广人才进行聘用和培训,不断地完善农业机械装备和应用最新的推广手段。
2.2提高农民意识,加强技术推广。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意识。只有农民自身的意识提高了,才会去主动地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因地、因时制宜。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就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进行推广。在东部发达地区,可多采用积极宣传的方式,从提高意识开始进行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要深入农民实际,亲自指导和示范农业机械化技术,做好实地推广工作。
2.4广泛试点,总结经验。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要进行广泛试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于一项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在一定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进行试点的工作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更多地区的试点工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大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问题也是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仍然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进行试点和总结经验,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地开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王惠菊。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与应用[j].南方农机,20xx(2):49+144.
农业毕业论文篇十一
摘要: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农业的支撑。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指导、科技投入、农民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针对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振兴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农民致富都离不开科技。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撑,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在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后,农业突破制约瓶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三化/同步的根本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近几年来,丰城市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是发展较快、为现代农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推广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3个特点。
1.1科技推广硕果累累,已基本覆盖主导产业生产全过程。
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20项,市农科教结合项目7项。全市获宜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这些成果涵盖丰城市从品种选育到示范推广,从病害防治到技术集成,达到全省或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提升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1.2科技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已形成三级产业科技推广梯队。
目前,全市共有245名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11人,占7.6。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人被政府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人被市政府授予科技创新推动奖。
1.3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科技应用、成果推广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近几年,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推广累计1.67万hm2,667m2均产量800kg(两季);已占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的20。左右;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个,总面积达到1.07万hm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33万hm2#次,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以上。
2.1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缺乏统筹,配置效率不高。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相对独立运行,科技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立项方面过于强调竞争,选题偏离生产需要,弱化协作,农业科技的整体合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科技研发存在着.头重脚轻/现象,即研究强推广弱,上面强基层弱,农业生产得不到科技的有力支撑现象较为普遍。
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少,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明显不足,以节水、节能、节肥、节本技术为主的成套系统的栽培技术还未得到普遍应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薄弱,力量不足、基础不稳,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仍不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培训对象老龄化,培训内容教条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影响科技应用。
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多元专业人才的需求。农业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一流的团队和领军人才,在技术研究推广领域难有新突破。农业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但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发挥不了作用的现象。
3.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与发展。
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灵魂。充分认识丰城市生态屏障地位,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注重生态涵养的改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园区规划的制定,明确特色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经过专家论证和市政府审批,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并切实把农业园区规划好、建设好。进一步加强地力提升,选择良种良法,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农业网络信息化,培训新型农民。
3.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型创新园区,使之成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机制创新。按照农业发展的布局板块、产业重点和产品结构,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调整扶持政策,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支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应。三是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示范园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3.3创新发展思路,建设多功能园区。
立足丰城市的自然人文和农业旅游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深入挖掘园区农业潜力,引导农业园区向农业与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按照生态化、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园区内的绿化、美化建设,集中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做到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共赢互促。
农业毕业论文篇十二
生物技术与转基因动、植物20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世界生物农业技术取得丰收的一年。在基因研究方面,12月,英美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绘出了包含1.3亿个碱基对、约2.5万个基因的开花类植物拟南芥基因的完整图谱,并掌握了约60种微生物的基因数据。这是人类首次全部破译出一种植物的基因序列。拟南芥是一种具较高科研价值的`简单模式植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对其他复杂生物的认识。拟南芥基因组图谱的完成,不仅对植物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业科学、进化生物学和分子药物等领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作者:莫鸿钧作者单位: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刊名:全球科技经济t望英文刊名:quanqiukejijingjiliaowang年,卷(期):“”(7)分类号:f3关键词:
农业毕业论文篇十三
目前我国对国家级科技园区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园区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国家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人员投入、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做得不够,直接导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同农业科技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扶持关系,对农业科技园缺乏明确、稳定和持续的政策支持等。
对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来说,政府是园区的投资主体。但是,这往往会造成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机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活力,一些生产经营活动死板,没有对园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导致园区资源闲置和浪费的同时,也不能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形象工程”现象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表现尤为突出。
农业科技园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更需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区域性产品优势,进而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整体农业科技园经济效益的实现。
2.1转变发展模式。
国家农业科技园想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具体说来,国家农业科技园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投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作为促进该地区农业以及农村发展的重要事情来抓。此外,政府还应该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创造一个多元化的融资环境。最后,在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上,需要建立起园区地方领导小组等各种形式多样、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
2.2体制创新。
目前,我们进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进行园区发展体制创新,并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和创新,为各地区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经验。此外,国家农业科技园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立一些科研基金,用来鼓励园区内的科研工作,促进科技研发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进而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水平,保持科技园区的技术实力,进而对各地区农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农业科技园区,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准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国家政策,国内外市场动态等各方面因素,兼顾经济效益,不断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等,协调和整合农业生产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方向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黄敏单位:贵州省织金县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
1.1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匮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研人员还难以承担以技术创新来带动农业发展的重任。一是从事农业科技的.人员少,文凭低。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名农村人口中仅有1名农业科技人员,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有8名。在我国农业科研队伍中,具有学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只有不到30%,具有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所占比重不到3%,而博士学位获得者仅占0.5%。在国际上,从事农业科研研究工作的标准是要具备硕土学位,甚至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只有先获得博士学位才能从事农业科研。二是基层农技部门待遇过低。由于我国当前的基层农技部门待遇很低,工作环境差,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深入到农技一线,再加上一些地方的农村,直接由当地的一些农民担任农技工作,直接导致了农技队伍整体知识水平低,且80%集中在种养等产中阶段,而其他领域专业人员极少。推广队伍的结构也不太合理,难以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1.2田地分散制约着农业新技术的采用。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且每家每户的耕种土地田块分散。这种田地分散存在着几点弊端:一是不利于田间管理;二是不利于机械化经营;三是不利于农户采用新技术,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的效益。此外,某些科教单位不顾大局,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对自己研发的先进科研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愿转让给农业推广企业,要么持观望态度,要么有偿转让给企业。但企业在得到了科研成果会将其转化为企业私有技术,这一行为使农业科技推广单位的力量没有得到发挥,并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为民服务的目的。
“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达到13799亿元增长11.4%”。从结构上来分析支农支出主要集中在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4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其中粮食直补等4项补贴就达1700.55亿元而对农业科技投入相对较少。从地方财政来看由于现在大多数县(市)财政都是靠上级财政拨款地方财政在自我运行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支持农业科研、推广不太可能;同时我国的农业科研大多集中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个县市的农业科技部门一般都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和条件只能引进然后示范、推广。地方政府就算在资金方面比较充裕其财政资金也大都投入项目配套、民生工程建设、引进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农业科研上投入的较少。
二、对策。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要想达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既定目标,根本出路在科技。政府的宏观调控部门,必须要制定好积极的财政制度,通过政策来扶持农业科技的发展,达到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2.1广辟资金来源,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要想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来发展农业科技。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的财政预算。政府对于农业科技一直非常重视,各级政府在安排落实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支出时,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视、支持“三农”工作的有关精神,首先在预算资金安排上加大向农业科技的倾斜力度,并保持好与时增长;二是要进一步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改善和制定关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机制,在资金方面为科技投入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引导和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研。
2.2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发展农村中介服务机构。依托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机构的人才、技术,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或产业技术联盟。大力支持科技专家大院、科技超市、农技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二是支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农民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专合组织,组织协作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技术,最终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6]。
2.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农村的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长期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但由于这些农民工在城市得不到认同,不能享有和城市户口一样的待遇,导致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依旧不愿意离开农村,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指导和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就业、医疗、养老保险,享有城市的优势资源,以吸引这部分农民离乡进入城市定居,引导他们出让土地。二是让农户以租赁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农业科研,或者每年给予农民分红,让农民将土地作价入股农业科技示范园地、农业科技企业。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医院座谈会发言稿范文汇总(优秀14篇)
- 最新春节吃年夜饭的英语汇总(优质9篇)
- 参观青岛市贝壳博物馆(通用9篇)
- 最新违纪处罚通知(优秀15篇)
- 2023年工作调研公函怎么写(实用12篇)
- 技术总结汇总(通用10篇)
- 对消费观心得体会汇总(汇总20篇)
- 2023年精神胜利法散文(优秀20篇)
- 2023年小组长发言稿(精选16篇)
- 专题研究论文的具体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