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联系观的运用论文(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7 19:59:57 |
- ZTFB |
- 7页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类比使抽象概念更具体,让文章更生动有趣。总结需要简洁明了,但也不失详实。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一
摘要:在会计界,学者对会计理论一直存在着争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受到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会计理论存在着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这种因素是不能由人自身能左右并且改变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会计理论判断的理解程度以及判断方法的使用不同,从而对会计理论产生种种认识。这项因素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是可以提高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特征、方法等要素的分析探讨,使读者对其有所深入了解。
关键词:判断会计理论会计理论判断。
由于受到主观条件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主观认识。那么,我们如何去辨别这些认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形成的认识做出判断。会计界也是如此,当人们对一个会计理论有新的认识、看法,人们便会分析这种认识是否正确,就需要对会计理论进行判断。
一、会计理论判断的界定。
(一)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
会计理论判断作为一个复合词,是由会计理论和判断所组成,所以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判断。
1.判断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定义判断:“真假的问题依事物的对象的是否联合或分离而定,若对象相合者认为相合,相离者认为相离就得其真实;反之,以相离者为合,以相合者为离,那就弄错了。”传统逻辑学对判断下了定义:“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任何思维对象都具有一定的性质,并与其他事物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思维对象的性质与关系即为属性。所谓断定,就是指明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
2.会计理论判断的概念。
通过对判断的清楚认识,再结合会计理论的认识,笔者认为会计理论判断是指对会计理论的性质以及两个或者更多的会计理论概念或者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二)会计理论判断的特征。
为了更加深刻认识会计理论判断,需要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会计理论判断的特征主要有:
1.有所断定。无论会计理论判断多么复杂或者多么简单,它总是要肯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如果无所断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会计理论对象具有某种属性,那就不是会计理论判断。
2.真假之别。每一个会计理论判断本身都存在着是否与事实相符合的问题。符合实际情况的会计理论判断为真,反之,则为假。
3.恰当性。会计理论判断的恰当性是指对会计理论既符合实际又恰如其分的断定。对会计理论的断定是否符合实际,这不仅是会计理论判断的真实性问题,同时又是会计理论判断的准确性的问题。所以判断恰当必须以判断真实为基础,准确地反映会计理论的实际情况。要对会计理论做出恰当判断,要求研究者一定要有关于会计理论的丰富的实践知识,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4.发展性。随着人们对会计理论的认识的发展,会计理论判断也在发展着,从一个会计理论判断过渡到另一个会计理论判断。会计理论判断具有这样的特征,这也是需要我们不断深入认识事物,从而提高会计理论判断水平,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认识事物的属性。
5.辨证性。会计理论判断的辨证性是指在会计理论领域中,会计理论判断所包括的内容具有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会计理论判断是由主词、宾词和系词三部分组成。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是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别的辨证关系。宾词是主词的一般性,主词是宾词的特殊性。肯定判断的目的就是要确定主词就是宾词。
二、会计理论判断的方法。
1.理论法。运用基本理论判断是指运用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作为判断指南,来指导人们对会计理论进行判断。例如,人们对会计本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第二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算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商品价值运动为管理对象,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以核算、监督为基本职能,通过搜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第四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第五种观点会计是为提高经济效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现代化的专门方法,对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管理的系统。
以上观点的提出,实际是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指导人们不断深入认识会计理论发现其本质规律,最后得到会计本质是一个系统的正确判断。
2.事实法。事实法是指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理论所做出判断的方法。例如,在判断会计理论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命题的时候,可以利用事实法对其做出判断。会计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会计学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会计学具有内容充实、体系完整的学科体系,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是一门科学。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会计是一门科学。
3.逻辑法。逻辑法就是指利用逻辑学关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知识,对会计理论做出判断的方法。概念的内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又称概念的含义。内涵是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又称概念的'对象范围。外延是概念的量的规定性。
4.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指通过对两个或者更多的会计理论概念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做出的方法。例如,在判断会计目标和会计任务是否一致的问题上,首先应该对二者的概念进行比较,会计目标时“会计的目的或宗旨”,会计任务是“期望会计所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显然,二者是一致的;其次对会计目标和会计任务的性质进行比较,二者是相同的,都具有理论性、规范性和实践性。
5.分类法。分类法是指对分层次结构的会计理论有所判断的方法。会计理论划分层次,基本原则就是每个类别所包含的内容不能有交叉。例如,有人对会计行为规范体系分为如下四个层次:会计前提规范、会计法律规范、会计技术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前提规范包括会计假定、会计目标,会计技术规范包括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利用分类判断法知道,作为同一个层次内容,其内容不应该有交叉,然而会计假定是会计准则的一部分内容,这就出现了交叉内容,所以笔者认为把会计行为规范体系这样分层次不是很合理的。
值得强调的是,笔者只是将人们在做出判断时所运用的方法分解成单一的形式,但是实际上对一个会计理论做出判断时往往可能是多种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
会计理论判断的运用范围很广,可以运用到政府机关、部门、学校以及讨论会等等与会计理论研究有关的研究机构和活动中。首先,会计讨论活动需要运用会计理论判断。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一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不是唯一的,那么讨论者就需要对这些答案做出判断,要么肯定某一个答案,要么否定某一个答案。会计理论判断很好的帮助讨论者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其次,学校搞会计理论研究需要会计理论判断。学校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研究机构,是会计理论产生的主要发源地。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研究者需要运用会计理论判断中的各种方法,对研究对象做出判断。
参考文献:
[1]逻辑学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2]逻辑学基础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3]于玉林,田昆儒,会计基础理论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4]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6][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二
【素材运用】善良与爱心是无法模仿与复制的,尤其是当你怀揣利欲之心的时候。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如此,怀着爱心去做,成功水到渠成,否则,一败涂地。
【话题拓展】心与手、温暖、真诚。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们利用大象搬运树木和其他重物。
象主安得利尔养了9头大象。他利欲熏心,经常让大象超负荷工作,一年内,累死了6头大象。有一头大象死时体重少了150公斤,浑身渗血,不停地颤抖。安得利尔看它不行了,几刀捅死了它,然后挖象牙,扒象皮,哈哈大笑。
其它象主也大抵如此,贪婪残酷。
好像是商量过似的,许多大象同时向主人发难。最惨的是安得利尔,那天他驱象出院时,还没什么异常,到运木现场,大象们忽然一齐仰啸,尔后围住了他,等大象们大摇大摆地离去时,安得利尔早已血肉模糊。
于是象主们开始改进使用大象的方式。一是减轻活,二是制造驯象凶器。
然而,一个叫吉米的人却想出另类高招:给大象做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不久,奇迹出现。同样的食量,同样的活儿,吉米的大象每天要比其他大象多干几倍,样子还很欢快。
其他象主们也开始尝试给自家的大象按摩。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吉米那种效果。于是不断有人请吉米去给自己的大象按摩,跟着学。技法全会了,还是不行,所有大象只认吉米。
后来,吉米成了印度第一位职业大象按摩师。现在,吉米已收徒600多人,遍布喀拉拉邦的80多家“大象按摩院”。
吉米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心有真情,手有温情。爱心是掺不得假的。.
2.季军比亚军快乐。
【素材运用】季军庆幸,亚军遗憾,这是因为他们给自己定的目标不同。请你让自己永远保持“金牌微笑”,乐观面对一切。
【话题拓展】快乐、目标、心态。
最近。笔者读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就运动员的幸福感而言,实际排列应为:金牌铜牌银牌。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的金牌数量赶不上中国。可是美国运动员快乐感的总和可能并不亚于中国队,因为他们的铜牌总数比哪个国家都多。
美国人是否也成了阿q?美国心理学家搜集了游泳、田径等项目的比赛及发奖录像资料,请一些对体育完全不了解的人观察获奖者的表情,判断他们所看到的运动员是否高兴。结果显示,铜牌运动员远远比银牌运动员快乐。
摄影师鲍伯在雅典奥运会上拍摄了数千张柔道比赛的照片,聚焦运动员在获得或失去奖牌那一刻的神情。一位研究人员对这些照片作了解析,发现铜牌运动员的表情接近获得金牌者,而银牌运动员的表情却接近第五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银牌得主总是认为,他们只要再努力一下,得到的就不是银牌了;而铜牌得主总是觉得自己是幸运儿,因为差一点儿就什么牌也得不到了。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铜牌现象”。
3.起跑线上的震撼。
【素材运用】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教育者依然任重道远。他国的先进理念可借鉴之,模仿之,但真正的根基还在国家文化一环境的营造。
【话题拓展】竞争、团结、教育。
凤凰卫视播出了一档体育赛事,看罢让人深感震撼。参赛者是日本各地小学六年级学生.项目是“30人31足”赛跑,也就是30个人为一横队,相邻两人的腿互相绑着,30人如同一人奔跑。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两人三足”的赛跑游戏,跑起来往往东倒西歪,很是狼狈。可见难度很大。而看这些日本小学生的“30人31足”比赛,两条长龙横着齐刷刷冲向终点,那种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互相抱怨能有什么出息?能成功吗?”比赛间歇,电视里播出了各队平时训练的片段,好几个老师这样严厉地训斥队员。这种“30人3l足”赛跑以班级为单位,男女学生混合,彼此高矮、体质差异甚大。只要有一个队员拖后腿,整个队伍就会中途散架,因此团队精神最为重要。
在各支队伍中,东京代表队的表现格外突出,他们是“40人41足”,人数多了l0个,难度大大增加。“我们全班40人,我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脱离团队。”班主任说。班上有个很大的软肋——一名只有1.31米的矮个女,多次训练她都拖了后腿。最后老师安排两名一米六几的高大男生,一左一右夹着她跑……终于,全班都“飞”了起来。
现场比赛中,不时有参赛队在离终点二二十米处“散架”。虽然已经失败,但他们都自觉回到“散架”点,重新整队,接着冲向终点。
到了终点,胜利者喜极而泣,失败者放声痛哭.就连老师也是泪流满面……。
认真、顽强、团结,看这样的比赛给人印象最深之处,莫过于这三点二而这些孩子还只是小学六年级,若干年后,这样一代人走向社会。会具有何等的竞争力!
4.无法爬起的运动员。
【素材运用】如果说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一次次刷新人类纪录和赢取奖牌的振奋,那么残奥会带给我们的,则是残缺的完美与心灵最真的感动。
【话题拓展】残缺与完美、高度、震撼。
9月8日晚,北京残奥会女子5000米决赛中,10名顶尖好手坐在特制的三轮轮椅上同场竞技。比赛过半时,除一名运动员落后近半圈外,其他9名运动员都一直紧紧相随,互不相让,交替领先。还剩下最后3圈了,全场近9万观众形成的'人浪随着最后一名运动员的行进此起彼伏,大家都在为她加油鼓劲。
突然,不幸的一幕出现了。领先的9名运动员在直道上发生了碰撞,其中的5辆轮椅顷刻间翻倒在地。刚刚还英姿飒爽在跑道上飞驰的5名运动员,此时全部无助地翻倒在赛道上。她们中没有一个人能如人们期待的那样,马上爬起来重新投入比赛,因为她们的下肢都严重残缺!
比赛仍在继续,余下的运动员继续向终点冲去,加拿大选手最终夺得冠军。但全场观众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翻倒的5名运动员身上。长时间注视着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把她们抱上担架,送离赛场。
5.别让自己也成了垃圾。
【素材运用】杂乱无章的生活,往往带给人无尽的麻烦与怨恨,还可能让人在垃圾堆里辗转,也成为“垃圾”。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提高效率的最佳途径。
【话题拓展】习惯、素质、传统与现代。
一行中国人在日本一家餐馆吃饭,他们在门口把鞋子脱了走进去——这是一个很习惯而且自然的动作。但是,随后来了一位日本老太太,只见她弯下腰,轻轻地拿起大家的鞋子,一双一双鞋尖朝外整齐地摆好后,才走进去。大家还以为她是服务员,随后才知道,她也是吃饭的客人。
在日本,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进教室要脱下皮鞋放整齐,再换上白色的室内鞋。
日本人吃饭,会把用完的湿毛巾叠得整整齐齐,会把筷子放回包装纸里,有盖子的碗则用盖子把碗盖上,不会吃得乱七八糟让别人去收拾;日本人住旅馆,第二天早上必定会把被子和睡袍叠好,会把纸屑扔进垃圾桶,还会把浴室里的牙刷、牙膏和毛巾放整齐。对于他们来说,这叫传统。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日本人眼里,身边必须是干净整齐的,生活不允许有一丝杂乱,因为他们明白,生活在垃圾堆里,自己也就成了“垃圾”。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三
掌握学习模式是卡罗尔(j.b.carroll)和布卢姆(b.s.bloom)提出的,是指学习者在满足了最佳教学和足够时间的条件下,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实质上,掌握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所谓“掌握学习”,是指只要学习者具备了学习所需的各种条件,那么大多数学习者(几乎全部)都能完全掌握课程的内容,并取得优良的成绩。这种观点的提出,基于四个理论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学习能力与教学方式”的关系,“掌握学习”认为,个别教学可以改善学习能力不佳的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在对个别教学与群体教学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个别教学能够使那些能力不强的学习者也能获得优良成绩;第二个理论前提是“学习能力与学习时间”的关系,依据卡罗尔假说,即学习者的能力倾向与学习时间相关,即能力倾向=f(学习速度);布鲁姆则进一步提出,学习达成度=f(实际学习时间量/需要学习时间量),即只要条件适当,学习时间允许,9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达到优良成绩。第三个理论前提是“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关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强化学习等重要的教学手段紧密相关,这一理论前提主要来自于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启示;第四个理论前提是“学习能力与学习参数”的关系,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布鲁姆得出,学习者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三个变量参数(认知前提、情感前提、教学质量)及这三个参数所占的权重(认知前提占1/2、情感前提占1/4、教学质量占1/4)。掌握学习核心的理论观念是卡罗尔关于能力倾向的观点。卡罗尔把能力倾向看成是一个人学习任何特定材料所花的时间量,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个人掌握这种材料的能力。
他认为所有(智力正常)的学习者都具有学习给定材料的潜力,只不过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罢了。卡罗尔认为,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材料所花费的时间上。他的理论对传统的教学(所有的学生给予同样的教学时间,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差异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布卢姆则进一步把卡罗尔的观点转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体系,即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该理论中,布卢姆将学习者对一门课程的掌握与否按照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来判断,在教学中,课程总目标又分解成教学单元目标,教学内容被划分成若干学习单元,每个单元又设有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前期知识准备情况,学习者学习本门课程的动机、情意、态度、兴趣等因素,研究学习材料,选择恰当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诊断,并及时反馈,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通过个别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补充性教学,强化控制教学成果,直到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所学内容,使得每个学习者在达成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单元的学习,通过全体学习者对单元目标的逐步达成,最终达成本门课程的学习总目标,从而实现所有学习者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只要为他们提供最佳的教学,并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及时足够的帮助,有了足够的学习时间作为保障,他们都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布鲁姆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符合正态分布(即以某一学习者群体为一单位,在这些学习者中,大约会有1/3的学习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有1/3的学生会处于中等学习成绩的中间,而剩余的1/3的学习者则会成绩不佳,即不及格或勉强及格)的假设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个假设缺乏代表性。同时,布卢姆提出,如果教学者能够按照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学习者能够按照教学者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学习,加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所有的学习者(95%)都能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没有对学生进行考核,或者对考核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这样会使得教学本身没有效果,同时,学生因学习方法失误而没有及时纠偏,最终会导致学习者学习信息不足甚至丧失,影响学习效果,而这两点恰恰是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成人的学习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关于成人学习能力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能力发展的高峰,即约22至45岁之间的20余年内,其学习能力总量约降低15%,平均每年仅降低1%,证明成人可教性仍很大。
2.成人实施掌握学习的可行性。掌握学习的理论自形成之后,在美国及欧洲等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虽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大多数人还是持肯定的态度,实验的结果也是成功的。1986年9月,布卢姆应邀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讲学。此后,掌握学习在我国中、小学也迅速开展起来。很多参与掌握学习的教育工作者还撰写了大量的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实施掌握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成年的学习者都是具备一定社会阅历的人,他们在学习年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与小学、中学这些学龄阶段的学习者相比,更具有多样性、分散性等特质,但这种差异并不妨碍成人进行掌握学习。相比较而言,成年的学习者在“掌握学习”模式下进行学习,更具有优势。成年人的思维已经成熟,心智成熟,理解能力强于中小学生,只要将按照“掌握学习”模式的方法和步骤,就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从本质上讲,掌握学习所要求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学习目标有所了解,对成年人更为适用。
3.成人实施掌握学习的优势。对成人学习者而言,“掌握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诸多优点,首先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作为个体他们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知识准备情况、学习的惯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集体教学背景下,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佳,或者是学习的知识准备不足,或者是原有的学习习惯不良的成人学习者,必然会导致一定的学习困难,在没有得到及时帮助的情况下,学习困难得不到有效解决并逐渐积累,会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模式下,改变了传统学习模式对差生的偏见,将教学重点放在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上。通过个别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等方式和方法,都能帮助后进生树立起对于学习的信息,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其次,“掌握学习”模式强调合作学习,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模式下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成了合作学习者,更多的是为成人学习者提供服务,这有益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生成,在强调知识习得的基础上,更强调突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掌握学习”将传统学习模式下的结果性评价改变成形成性评价,强调学习者对于学习的全过程管理,并通过及时反馈,及时调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定标解标。所谓定标就是确定教学目标。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具体化的产物,教学总目标又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可测定的、容易操作的教育单元目标,即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后进行形成测评、反馈矫正、补达强化和评价小结,然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学习。所谓解标就是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发挥目标的激励、导向功能,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目标的认定可采用口述、板书、讨论、印发材料、课件展示等方法来进行。
2.导学达标。导学达标就是教学者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成人学习者达成单元学习目标,从而完成对整门课程总目标的达成。“掌握学习”模式强调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一过程也可称为合作达标,即教师可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达到较好的效果。
3.形成测评。“掌握学习”模式下,对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评价更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多地应用形成性评价而非结论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做法和程序是:首先将学习分解成若干单元,并确定相应的单元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学者对学习者根据本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测评,即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根据测评结果,来观察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速度,确保学生在进入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已经完全掌握该单元的内容;对本次得出的形成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揭示出问题所在,与学生做充分沟通,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与指导,以保证这部分学生能争取尽快达标;对于已达标的学生给予表扬和激励。
4.反馈矫正。反馈矫正就是教学者根据形成性测评获得反馈信息,与学生针对形成性测评的结果和问题所在的原因进行充分沟通,基于问题在师生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与强化。布卢姆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反馈信息可以通过学习目标反馈、学生作业反馈、考试成绩反馈等具体的途径获得,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掌握后,就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活动,提高学习质量。
5.补达强化。补达强化按照达标与否分类实施。对于达标学生,补达强化更侧重于“强化”,即通过激励等方式使其习得的知识更加牢固,并引导达标学习者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或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对于在单元测试中未达标的学习者,补达强更侧重于“补达”,即通过分别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单元的达标任务。
6.评价小结。“掌握学习”模式下,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更侧重于对整个达标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它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相辅相成,目的是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评价的结果不以分数计,按照达标与否分成达成或未达成。对于达成的,给予相应的激励;对于尚未掌握的,则帮助学生补达。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四
摘要。
赏识表扬是矫正孩子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帮助孩子区别好与坏。正确地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巩固孩子的品行,让孩子养成情愿而积极听话的好习惯,对孩子来说,赏识表扬的话是良好品行自我肯定的动力,是对自己才智充满信心的动力。适时而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能在孩子心中唤起强烈的自尊心,迟钝的孩子会努力设法成为敏捷的孩子,不认真执行任务的孩子会力求上进,做好一件事。
关键词。
一、幼儿教育必须坚持赏识为主。
我们教育者面对的是一群受教育者――全班幼儿,而不是单个的个体,赏识表扬的手段要面对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常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个幼儿。
如果一个幼儿经常受到表扬他自我感觉就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相反,如果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的幼儿,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丧失信心,活动时,表现不积极或者有意捣乱。
对于那些能力稍差或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幼儿,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每一个值得赞赏的地方,这样幼儿将会从老师肯定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励,使本来微小的优点得到放大,表现会越来越突出,进而不断进步。
人都是愿意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的,何况是幼儿?教师的一句表扬有时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幼儿都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的。教师的表扬就是对幼儿的肯定和期待,()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幼儿,无论是调皮的、文静的,还是漂亮的、不漂亮的,多表扬奖励,多肯定赞美,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养成环境。
一次,老师正组织幼儿进行“认识小乌龟”的活动,当小乌龟被展现在幼儿面前时,许多幼儿开心得手舞足蹈,活动室里的.气氛沸腾起来,许多幼儿不由自主地聚拢到小乌龟周围,争先恐后地欲先睹小乌龟为快。
此时活动组织者不是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是沉下脸来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
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结果是抹杀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利于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活动中,教育者的教育观念要端正,表扬手段的运用要恰当,该表扬谁,不该表扬谁,老师心中要有一杆秤。教育观念要改变,千万不能不该表扬的表扬了,该表扬的没表扬。
评选“好孩子”的标准要改变,不能把听话的、不乱动,遵守纪律的作为评选“好孩子”的重要标准。而对那些聪明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的幼儿却强加抑制。
在幼儿园里,在班级里,难免有一些调皮的好动的,经常犯些小错的幼儿,老师应该恰到时机地运用赏识表扬手段,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些小错就全盘否定这些幼儿的优点,而应正面引导,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适当的赏识表扬,树立自信心,改正小错误,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必须让幼儿知道赏识的原因。
表扬的目的在于为幼儿将来的行为指明方向,使幼儿得到鼓舞而更加进步。对幼儿表现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教师在表扬时要指明,指明得越具体,幼儿对一些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例如在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幼儿把积木收拾好,有些掉在地上的积木,被两个幼儿同时看见了,一个小朋友视而不见,另一小朋友见了主动把那些积木收拾整理好。如果老师看到后,笼统地说:“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不明白“乖”是指什么?这时如果这样说:“你今天帮助大家收拾玩具,看到掉在地上的积木,也能主动地收拾好,你做得很好,老师真为你高兴。”这样既肯定了幼儿的行为,又培养了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
四、赏识教育必须和养成教育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教育者为了让幼儿听话,往往采用事先许诺的表扬来奖励幼儿,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课间活动时,为了不让幼儿乱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就对幼儿说:“今天下课了,谁不跟别人乱打闹,老师就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今天的点心全部吃干净的,老师评他做好孩子”“谁画的画漂亮,老师请他做值日生。”……老师的许诺也许会在短时间内有作用,幼儿得到老师的许诺后,也许会出现某些好的行为,在表现上积极了、主动了。
但如果老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这种表扬的方式用多了,会滋长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做什么事带有明确的功利性,没有好处就不做。长此下去,对培养幼儿做事的责任心和利他行为很不利。因此,我们在赏识表扬时,不可滥用事先许诺。
五、赏识表扬要与其他手段优化整合。
赏识表扬是教育者对幼儿各种行为施加影响的诸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不能单一地使用它。如果能有机地与其他教育手段(批评、谈心、榜样示范等)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其实赏识表扬只是一种外部的强化,过多过频地使用这一手段,只会让幼儿对赏识表扬存在依赖性,做什么事就是为了得到表扬,有表扬奖励的才去做,没有表扬的应该去做的也不做,过多地赏识表扬还会削弱活动本身对幼儿的吸引力。因此,在使用表扬手段的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快乐。
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是激励幼儿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只有活动本身引起幼儿的兴趣,才会养成持久的习惯,幼儿的行为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强化来实现,要知道,内因是行为养成的根本。
赏识表扬是成功的催化剂,赏识表扬比批评和强迫的效果要见效得多。
文档为doc格式。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文章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来研究话语分析。用实例来探讨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从而使说话者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者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
论文关键词:语用原则,话语分析,面子原则,礼貌原则。
一、引言。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首先使用的,是国内外语言学界许多人关注的课题。它具有跨学科性质,各种研究途径都是从一个侧面研究话语,或者说都是研究话语的一个侧面。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用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来阐释话语分析。
二、话语分析的理论形成及概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首先由哲学家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后来,他的学生searle进一步拓宽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确立了此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并被广泛运用。
austin(1962)认为一个思想,即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当他说一句话的同时可以实施一个行为。austin是从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中的行为关系来分析话语的职能的。他坚信不是所有的语句都有真值可言,他在理论初期把所有的语句分成“表述句”(constatives)和“施为句”(performatives)两大类,把施为句内的主要动词称作施为动词(performativeverbs),构成“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的雏形。
后来,searle整理了austin关于言语行为的分类,根据适合条件总结出五种基本言语行为句:表述句(representatives)、指令句(directives)、承诺句(commissives)、表情句(expressives)和宣告句(declaratives)。searle发现,语言里的句子其实都是间接的言语行为句,都具有“以言行事”的功能。于是,出现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searle关于间接言语行为的论述被称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所谓间接言语行为就是指通过一种言外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种言外行为的现象。searle丰富和发展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于是,当谈及言语行为理论时,人们必须同时提及austin和searle。
searle把austin言语行为理论和grice会话含义理论结合起来,他的理论是以grice有关理论为依据的。grice认为会话双方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流是因为都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相互配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一是量准则:所说的话包含当时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二是质准则:不要说你相信是虚假的话,不要说证据不足的话。三是关系准则:要说相关的话。四是方式准则:说话要简洁,特别要避免隐晦、歧义,要简明,有条不紊。前三条准则与说话内容有关,回答“说什么”的问题;第四条准则与表达方式有关,回答“怎么说”的问题。grice理论的要点,并不是放在对准则的遵守方面,而是更注重准则如何被违反的种种情况。grice提出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但是他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从修辞学和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leach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从而丰富和发展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
leech的礼貌原则分成六类,每类包括一条准则和两条次准则:第一,得体准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多使别人得益。第二,慷慨准则: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第三,赞誉准则: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尽量少贬低他人;尽量多赞誉他人。第四,谦虚准则:减少表达对自己的表扬。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第五,一致准则:减少表达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的分歧;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的一致。第六,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和;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总的说来,说话人应尽量让听话人得益,自己吃亏,在交际过程中达到双方满意。
说到礼貌原则就不得不提到面子原则。面子是个体借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的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与相应体验。自我价值的认同诉求与回应的冲突即评价冲突是面子的直接诱因,个体在交往中表现“相符行为”或允许他人利用自己的社会性资源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径。第一,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在世俗社会中,确认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赢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同,明确自己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地位或价值。当认同自我价值的诉求与回应出现冲突时,他人认同个体自我价值的程度偏离了个体的预期,面子便得以凸显。第二,社会性资源是“面子”的象征。所谓社会性资源,是指个体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获得的权力、财富、地位、社会声望等公众性资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际性资源的总和。个体通过行为展现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赢得社会认同转换为社会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实质上是自我价值的社会标定。个体拥有社会性资源,意味着自我价值已被衡量并赢得了广泛甚至普遍认同,个体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价值、地位已被确认,个体自我价值的认同诉求业已达成并赢得了面子。第三,评价冲突是面子的直接诱因。社会性资源标示的面子具有潜在性,须由在场的他人评价予以确认,方可转变为现实的面子。第四,在场的他人在个体人际网络的位置是影响面子的重要因素。个体在公众场所极易产生面子问题与面子体验,尤其是在公众场所中有具有影响力的他人在场时,其对个体的能力评价与价值认同可直接或间接的、潜在或现实的影响在场公众,可能导致广泛的对个体的能力评价与价值认同的变更,容易诱发个体对评价的高度焦虑,出现对个体产生重大影响的面子问题。第五,交往中的相符行为和社会性资源的他人使用是赢得面子的基本途径。为防范评价冲突和面子问题,赢得个体自身、社会、他人对个体自我价值评价的一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常会表现出相符行为或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社会性资源,这也是面子基本功能的直接体现。
三、例子分析。
1.在主人家里,主人让自己的小孩给客人们唱歌,小孩虽然唱得不好,但客人还是很高兴的赞扬说:“唱得真好!再唱一个!”
对于这种赞扬既是出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但却貌似不是真实的。赞扬的话语虽然可能不是真实的,但也有发自内心的可能。对于客人来说,去别人家做客,对小朋友的歌声的赞扬,是出于合作、礼貌,并给对方面子的考虑。但小朋友的歌声是否好听其实已经不是客人重视的部分,小孩的.天真可爱完全可以使客人完全不考虑旋律,而发自内心的称赞小孩。对于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的以合作、礼貌、面子等方面考虑说话人是否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是否少贬低他人;多赞誉他人。
2.在某学术会议上,一个学生拿自己的文章给一位大师看,希望得到一些中肯的建议。大师稍作浏览后只说道:“很好,不错。”之后就离开了。
很明显,说话者在说了看似表扬的礼貌用语后,本质上并没有满足问话者的利益。虽然说话者表面上合作了问话者,并给了他面子,但对于问话者的初衷来讲,问话者的目的在于得到说话者的建议,而并不是简单的满足自己面子的赞扬。面子的运作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自己争取面子,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或心理满足;二是运用面子技术取悦于人,促进人际交往的顺利展开。无论是交换价值型面子,还是心理满足型面子,都是如此。但这种运作情况在这都不合适,看似双方都满足了面子需求,但实际上是有损问话者的利益。这在某一程度上就造成了礼貌中“损益”原理的矛盾。
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某学生想申请一份与哲学有关的工作,于是请他的哲学教授写一封推荐信,教授的推荐信是这样写的:。
dearsir,。
mr.x′scommandofenglishisexcellentandhisattendanceattutorialshasbeenregular,yours,etc.
这封信只说该生英文很好,按时上课,却不提该生哲学方面的情况。教授提供的信息明显不足和不相关,违反了合作原则的量准则和关系准则。隐含之意就是:此人不适合这份工作。我们也可以用言语行为理论从教授的言内行为推断出言外行为,运用间接言语行为把隐含意义和弦外之音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其言外之意同样是:此人不适合这份工作。
为了理解话语的整体意义,语言使用者必须积累一定的语用知识。这就是说,说话人能从语句的表层意义暗藏自己的深层意图,听话人则能从其表层意义洞察其深层意图。事实上,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的归纳和升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语用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语言使用现实的归纳和总结,但却千万不能生搬硬套这些理论。生活中的语言更加复杂有趣,应该活学活用,这才是话语分析的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郭先英.语用原则与话语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2杨增成.话语分析的社会文化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11。
3刘继富.“面子”定义探新[j].社会心理学,,5。
5苟萍,谢华.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j].中华文化论坛,2009,2。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六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已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却不是很明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心理健康课中应该运用赏识教育,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动态的赏识档案,构建多维度动态的心理健康课成绩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赏识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赏识教育理念下进行思考,结合高职学生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新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周弘老师认为,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好孩子”,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活成长规律的教育。所谓赏识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肯定的、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以充分的激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我会成功”“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识教育的方式是激励与赞扬,对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以赏识为先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外力为内在推动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赏识教育的本质是以尊重和爱为前提,整个实施过程都围绕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现在各高校都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列为必修课,但是课时设置少,一般为16课时;上课的地点固定在教室,桌椅不能移动,限制了心理团辅和相关拓展训练的开展,导致上课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在课中得到心理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认为心理健康课是可听可不听的不重要的课程,对这门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辅导员兼任,缺少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的教师。虽然是只有通过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才能上岗教授心理课,但仅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足以胜任心理课教师的。这种现状致使心理课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单一。此外,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心理健康课往往是合班上课,8次的课程,教师都还没来得及认识所有的同学,课程就已经结束了。这样的现状与赏识教育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教师的赏识没办法在心理健康课中开展,学生也没机会在心理健康课中自我实现。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课都是以粗放型的形式上课的,学生的成绩仅仅通过一纸考卷来评定,缺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过程以及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教育知识反馈的评估过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促进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教师会习惯于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就是随耳一听,没有体验,也就没有感受,也就谈不上以后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调控自己的情绪,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等。
在学生看来,开设心理健康课没有多大意义。第一,他们认为这种课的上课对象应该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他们的心理很健康,不需要听这门课程;第二,学生有固定思维,认为只上8次的心理健康课就是每个人不管听不听都能及格的课程,不会存在挂科的现象。所以,学生从内心不重视这门课,不把这门课程当回事,不会以上专业课的心态来看待这门课。
为了更好地在心理健康课中实施赏识教育,小班化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班上课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5-6组,每一组选一名外向、活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让每一组学生都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口号。建议学校能把可移动桌椅的教室固定为心理课教室。桌椅的摆放为一个小组围成一个圆的形状,每次上课时各组的学生都分别围坐在一起,便于讨论和分享。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互动,表现积极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加分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的上课模式不仅可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认真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课堂气氛也会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教师给每位学生都建立一份动态的赏识档案,用于记录学生上课的表现,摘录学生上课的感悟、心得体会以及学生的一些困惑等。通过这份档案,可以更全面地、动态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引导。教师只有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上好这门课,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
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情感,可以给学生设立一定的场景,如人际交往困惑、情绪控制、挫折处理等情境下,让学生去演绎相应的角色,然后是分享自己的体会。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对不同情境下的态度和情感变化,还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特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那些内向、不敢大声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学生,不断地肯定他们、赏识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敢于在别人面前去展现自己,让他们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恢复自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表现出无条件地赏识与接纳,学生才会感受到来自教师给予的勇气和力量。
在第一次课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心理成长报告作业,让学生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描述当时发生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时自己的想法以及行为和现在的感悟等。通过这份成长报告,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赏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成长报告的内容简要整理到赏识教育动态档案中。通过这种方式,打开赏识动态档案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名学生,便于挖掘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考核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成绩,应构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任课教师的评价三位一体的动态多元的评价方式,三者各占一定的比例。只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能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为了团队的荣誉,每个小组也会开展良性的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融入课堂,开放自己。
为了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课,可以增加这门课的课时,如其他专业课一样,从第一周上到期末,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不是随便“打打酱油”就能通过的课程。只有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更好地在课程中实施赏识教育。另外,课时增加了,教师才能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中体验、展示自我,增强自信。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通过心理健康课的学习可以放松自己、愉悦心情,提升幸福指数,变被动地上课为主动地参与,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人人喜欢的课程。
动态赏识档案不应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结束而消失,心理健康课教师可以把这份档案传递给相应班级的班主任和分管该班级的辅导员,让其他教师继续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赏识档案,继续积极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个持续的跟踪与反馈。只有这样,才充分升华了心理健康课的意义。不是为了上课而给学生上课,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里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的。
在心理健康课中运用赏识教育,对心理健康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积极的个性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建议各高校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团队的建设,多组织课程建设讨论会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心理健康课教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自然而然地向着心理健康课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三,心理健康课教师要充满爱,要有足够的耐心。只有这样,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1]周弘.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七
(1) 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2) 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 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群体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用人单位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 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 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求职者对于“薪酬问题”应该直言不讳。薪酬是求职目标中很关键的一部分,谈薪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完全不需回避。不妨大胆说出你的期望薪酬,当然,这需要恰当的时机。面试一开始便开门见山讨论薪酬不够明智,但可以在被问及时如实回答。若面试官始终没有提到薪酬问题,也可以在对自己成功应聘较有把握的情况下,选个恰当的时机询问。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面试官询问薪酬是“另有目的”。比如他想要了解你是看重薪酬还是企业的发展机会和工作平台,因为一味看重薪酬的人比较容易跳槽。对此,你可以这样回答:“我比较看重该职位的发展和晋升机会,薪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是不是贵公司所需要的,我是否能为公司赢取更大的利益。”然后顺势将话题由薪金转到展示你以往突出的工作成绩、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你能为公司做贡献的专业领域上来。
(1) 口齿清晰,语言流利,文雅大方。交谈时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还要注意控制说话的速度,以免磕磕绊绊,影响语言的流畅。为了增添语言的魅力,应注意修辞美妙,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 2) 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声音过大令人厌烦,声音过小则难以听清。音量的大小要根据面试现场情况而定。两人面谈且距离较近时声音不宜过大,英语电话面试而且场地开阔时声音不宜过小,以每个英语电话面试 都能听清你的讲话为原则。
(3) 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4) 注意听者的反应。求职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1) 表示关注的手势。在与他人交谈中,一定要对对方的谈话表示关注,要表示出你在聚精会神地听。对方在感到自己的谈话被人关注和理解后,才能愉快专心地听取你的谈话,并对你产生好感。面试时尤其如此。一般表示关注的手势是:双手交合放在嘴前,或把手指搁在耳下;或把双手交叉,身体前倾。
4、应试者回答问题的面试技巧
(3) 确认提问内容,切忌答非所问。面试中,如果对日资企业 用人单位提出的问题,一时摸不到边际,以致不知从何答起或难以理解对方问题的含义时,可将问题复述一遍,并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请教对方以确认内容。对不太明确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问。
(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试遇到自己不知、不懂、不会的问题时,回避闪烁,默不作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的做法均不足取,诚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反倒会赢得主试者的信任和好感。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八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已经对节目播出过程中的工作人员有越来越高的需求,他们需要完全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具有耐心,确保节目播出的整个过程中都能顺利进行。
3.1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
由于现阶段有很多广播技术多蕴含范围较广泛,其中包含不同的数据以及有线和无线等多个方面,那么,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现有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针对信息的安全性和价格等都要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可看出,在我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中数据处理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应用。
3.2一体化检测系统技术运用。
现如今的一体化检测系统属于高效的科学技术,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那么,要想电视节目在进行播出时能够做到安全、及时以及画面优质,就需要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系统设备加强重视,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加大自身对其保养和维护的程度,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与此同时,还需要值机员能够拥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上班的过程中做到拼尽全力工作和集中注意力工作。随着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工作人员还应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加大责任感,有效解决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播出的内容安全、及时甚至是画面都更加优质。
3.3应急指挥调度技术和职能技术的运用。
3.3.1应急指挥。
调度技术的运用应急指挥调度技术是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值机人员能够针对节目现象进行仔细观察,确保所有的机械设备都能在运营过程中顺利开展,还需要针对节目现场的所有细节给予高度重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但在实际播出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节目播出之前创设出应急方案,防止发生问题无法及时解决,确保电视节目能智能播出。
3.3.2职能技术的运用。
现阶段,大部分广播电视发展都是由电视节目进行安全播放,工作人员完全掌握安全技术的同时更是为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做出了重要保障。所以,在整体播放过程中需要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在自己擅长的岗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且需要根据计划开展工作,做到边观察边学习,多重视细节之处,针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整改,当播放节目时还需要高层领导对工作现场和值班室进行监控。
3.4加大维护管理。
广播电视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全天24小时都进行工作的方式,那么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工作运转下,机械设备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假设广播企业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那么就会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造成严重影响,只有加大维护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4结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直接关乎我国广电事业的发展,而且现如今我国的广播电视播出主要面对的是广大群众,虽然现如今已经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为确保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就需要不断优化广播电视网络框架,科学、合理地运用移动检测技术以及快速恢复技术等,促使我国广电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九
摘要: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成败。文章探讨了审计判断的含义,以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区别为切入点,分析审计师判断能力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审计质量。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审计判断研究有比较长的时间,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借鉴了认知心理学,扩展了审计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对丰富审计理论还是对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但我国注册会计师所处的独特的环境为我国审计判断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一、审计判断的性质。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四、总结。
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建立,现代审计逐步趋于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审计工作不再像初期那样完全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在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审计失败事件不断发生,而审计失败的发生与审计人员没能准确把握职业判断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是审计人员避免审计风险、实现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审计执业环境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更有必要加强我国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以适应现代独立审计的要求。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十
关于商业策划这个概念,从日本引进中国也只有一二十年的时间了,在中国这些年的历练中,国人给予策划的原理很多不同的定义,通过对策划的了解与运用,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点原理,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策划需要整体性。
关于一个策划方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整体性,这个整体性并不代表是一种宏观性。比如一个宏观的点子或想法可以写出几十个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个方案运作下去。策划方案的整体性是指,他必须把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里面去,从主题到成本核算,到运作流程在到方案执行后的后续工作等等都要考虑到方案里去,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完美的方案。
二、策划需要做相关的调查。
对于一个策划方案来说,相关的调查至关重要,因为真实可靠的调查是策划方案可行性的一个必要前提。所以做策划前我们要对相关的行业、市场、消费群体等等做好相关的调查及分析。
三、策划方案要可行性。
策划的目的就是想在预期的时间内,能达到一种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策划不能天马行空,费了好大的力气,结果无法实行,这样的策划方案是很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做策划前,要分析好策划思路的可行性,比如一个公司只有100万的资产,你却要花200万,为这个方案的执行做支持,这样的方案必然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做方案前要做好方案大致的,可行性的研究与报告。
四、策划要有详细的流程。
一个完美的策划必须有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详细流程,比如一件事什么时候在那里做,有谁来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等,都要做出详细的流程。有了详细的流程,就方便方案的顺利执行。
五、策划需要控制好时间节点。
一个策划的过程中,要有好多的步骤,所以我们要对每个步骤过程中的节点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抓住重点,控制全局,有条有顺的完成策划的执行。
六、策划要做好相关物料的支持。
策划的执行都需要哪些物料的支持,哪些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或者需要多少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构思或者给予详细的列表。
七、策划需要附件配合。
我们在把一个想法或点子形成文字方案时,我们要先写出一张主要的框架,框架的作用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看出这个方案大致都有哪些内容,然后在这个主件后面用多个附件把主件中的内容具体化、详细化。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方案。
八、策划方案要具有很强的创意点。
这个原理,其实是在做方案中最难做的一点。创新往往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思考才能发现,比如说:一个促销方案,做来做去还是那几个方法,没有一点点的创新,就是在不断的复制,这样很容易让顾客感到麻木。所以一个方案的亮点就是看他有没有新意的创新,和以前的模式有那些不同。所以创新是一个策划方案的灵魂。
九、策划需要严格的成本核算。
对于任何一个策划来说,都需要成本核算,往往详细具体的成本核算也是最难做到的,成本核算也是保证这个方案是否可以执行的重要环节。做方案时尽量把成本核算精确到分,不要大致多少多少万,这样就没有了说服力,一个越精确的成本核算的策划方案,越是一个完美的策划。
十、分清楚具体的策划分类及相关人员的分配与控制。
策划的类型有很多种:产品策划,企业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ci形象策划,网络策划,战略策划等等,所以我们在做策划之前要做好详细的策划分类,我们要策划的东西具体属于哪个策划范围。
做策划时我们要想到策划的执行需要哪些人及关系,员工,管理层,企业关系,政府关系,媒体关系等等都要考虑全面了,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十一
我国传统教育中讲求“严师出高徒”,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鼓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在体育课程新标准要求下应运而出,其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成果优势越发明显,受到广大师生认可。
赏识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鼓励赞扬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意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身体自身条件限制,很多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所以此时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认同显得尤为重要。
(一)因材施教。先天素质对体育能力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区别采取不同鼓励方式。特别是由于个人原因对体育课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帮助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力,对每一阶段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从而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二)纠正错误思想。由于大部分学生经过应试教育,对体育课认知单薄,认为其可有可无,因此不喜欢上体育课甚至对体育课有排斥心理。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其错误思想,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除了在于增强个人体魄,学会体育项目技能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1]。
(三)挖掘学生潜能。赏识教育的教学应用关键在于发现学生优点,挖掘学生潜能,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找到学生身上的长处,才能顺利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授课中,教师不应对学生抱有偏见,只关注学习能力强或自身优势明显的学生,还应看到虽然体质不好但很努力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的赏识教育更为关键。
以奥运冠军邓亚萍为例,小时候虽然努力但因为个子矮胳膊短被省队拒绝,身为其乒乓球启蒙教练的父亲鼓励她不如别人就要加倍努力,前奥委会主席萨满兰奇说:“一个自身条件不好的女孩长久称霸乒坛,在她身上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一)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其考评也具有硬性指标,期末考试对学生也会带来一定影响,而达不到体测标准也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每一阶段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女生在篮球课上比较吃力,受身体多方面限制,但教师如果在训练中对学生进行鼓励,执导其进行适合女生的三步投篮练习,就会让学生找到打篮球的乐趣。
(二)树立学生自信。体育作为竞技运动,体育精神本身就包括勇于挑战、永不言弃,所以体育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综合能力。学生在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才能从鼓励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所以赏识教育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放松愉悦的心情中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加强师生交流。在传统学生观念中,体育课老师都比较严厉,对体能项目训练也视作惩罚,有诸多抱怨。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学生参加长跑导致休克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体质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进行及早的沟通,使得教师不清楚学生自身的身体状态,盲目安排体能测试。所以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状态,学生也可以在鼓励中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双赢[2]。
(一)适度应用。赏识教育虽然已经在教育教学中被认可,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其使用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由自信变为自满,认为自己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不需要再努力了,一旦没有再收到教师的赞扬,会形成心理落差,产生厌烦情绪。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该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灵活且适当的应用,才能达成最佳效果[3]。
(二)诚恳鼓励。赏识教育的初衷是对学生的优点进行发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在赞扬时应该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的,不应该为了让学生努力而盲目赞扬,可能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解,认为教师虚假,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在进行赏识教育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掌握赏识方法和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鼓励,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提高教师能力。赏识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师专业度和个人能力信服的基础之上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和努力意识,但如果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产生质疑,就会对教师的赞扬不屑一顾。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对自己所授专业课程应该达到精通并且有一定资历,个人品德也应该值得学生信赖,才能促使赏识教育产生有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应用应基于教师的专业程度,使学生对教师的鼓励信服。同时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应灵活适度且有针对性,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认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信心,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使高职体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1]王姗姗.赏识激励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35):206.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十二
微波传输技术是一种借助微波传输载体将数字信息传送出去的通信技术,是通信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该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光纤数字和卫星数字通信的发展,微波传输逐渐由长距传输实现了短距传输,其传输质量不容易受到其他设备宽频带的影响,传输过程更加灵活、稳定、迅速,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广播电视多点变化直播及录播中。
一是提高信息安全性。数字微波技术保密性较强,将其运用到广播电视中能够提高信号输出的安全性,即便是利用光缆、卫星等手段也难以破坏微波信号的传播。二是提高信息稳定性。数字微波与光缆不同,前者基本上不会受到环境因素和地理区域的影响,且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能够跨越沙漠和海峡[1]。再加上传输容量大,即便是传输到偏远山区也能够确保信号的稳定性。三是实现业务自动化。数字微波技术在台站自动化管理系统中作用巨大,加快了相关设备的管理和运行管理。同时,数字微波技术在监视网建设中,实现了监控报警等业务自动化程度。四是具有较强应对能力。数字微波技术具有干扰小、集成度高等优势,即便遇到突发状况,微波也可以传输固定微波站信号,仅需摄像微波传送一体机便可以了。五是图像质量较高。微波传输技术使用的数字滤波能够降低图像噪点,即便传输距离再远也能不会影响传输量度,保证信息无损伤传输。
联系观的运用论文篇十三
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研究体态律动,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和发展,使体态律动的教学成果遍地开花。
1.激发孩子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一种事物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所学事物高效地学会和掌握。体态律动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动”这个优点,在学习音乐中,让孩子动起来,使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对接下来的活动保持渴望和迫切,这样孩子们会比未动的情况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正是由于课堂上引入体态律动,才将课堂的整个气氛调动起来,使孩子们全部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孩子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2.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孩子用肢体去表达思想的时候,正是孩子对思想的理解最强的时候。在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音符,让孩子进行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每个孩子的想法不同,如果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高音,他们就会表演出不同的音效,就会谱出一曲美妙的乐曲。在孩子们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想象力得到了提高。
(1)表演力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最活泼的时期,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在传统的教育体系里,孩子往往会缺失这些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如果在课堂中引入体态律动,孩子们就可以通过肢体的律动去表达自己用心感受的东西,表演自己所想表演的东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调动自己与生俱来的表演能力,进而加深对歌曲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粉刷匠》的时候,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教师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表达出来,孩子们就可以把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牢记于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
(2)反应能力在课堂中,如果教师教给孩子的歌曲是通过孩子的表演反映出来的,并且大多情况下是即兴表演,这样,就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反应力,久而久之,对培养孩子的反应力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和情绪表达。
节奏感是音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律动运动则可以增强音乐节奏感,提高乐感。引导孩子们通过肢体运动来表达对音乐节奏、旋律等要素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音来进行训练。例如,在听到四分音符的时候让孩子们做出下蹲或是拍手的动作,在听到八分音符的时候做出蹦跳的动作。同时,孩子们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听到欢快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当听到悲伤音乐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伤感的表情。
4.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认识。
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孩子们带到操场、舞蹈房,画上旋律,先给每个孩子发歌谱,让孩子们进行熟悉,然后带领孩子边走边唱。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孩子们提高音准方面的认识会有很大帮助。
1.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中,让孩子通过一些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会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孩子的表演能力。
动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进行表演,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用身体运动表达内心情感,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表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首歌曲里会有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的配合中,孩子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得到了考验和培养。另外,一首歌曲可能需要几种乐器共同演奏而成,此时也需要孩子们的相互配合。
总之,随着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出版了许多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体现具体教学内容、展现不同特色的相关书籍,也发表了相关文献。然而,国内对其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丰富也较陈旧,对于如何教授音乐教学法的研究也很不充分,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态律动将身体与音乐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在表演的同时找到了音乐的乐趣。因此,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每一个小学音乐教育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介绍家乡福建(模板19篇)
- 最新分享你心目中的北京冬奥彩蛋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1篇)
- 最新小红花教案范本(优秀9篇)
- 关于春节聚散有时散文通用(五篇)
- 最新生日晚会(精选20篇)
- 最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散文欣赏简短(优秀9篇)
- 心理咨询师岗位职责简短(通用9篇)
- 医院导医工作总结(汇总10篇)
- 最新终身学习演讲稿(汇总16篇)
- 酒店圣诞活动方案汇总(实用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