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模板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9:41:02 |
- ZTFB |
- 10页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其次,需要考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阅读能力。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一
本次参与学校组织的生物新课标及新教材培训,经过老师们两周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仔细总结,本人感受颇深,详细心得总结如下:
(1)面对全体同学。
(2)提高同学的生物学素养。
(3)提倡探究性学习。
生物新课标有四十七个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是为了关心同学用重要概念构建起一个学问框架,这样既可以关心同学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学问有条理存储在这个框架中,又可以为日后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学概念供应平台。由此可见,“突出重要概念”是为了关心同学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内存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学问体系,关注同学对生物学学问的进展性熟悉,保障了生物学学问在熟悉层次、范围深度上的连续性,体现了生物的科学性和进展性。
新课标要求同学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同学,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同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老师应当转变生物教学理念,加强生物理论的讨论,不断提高适应新教材力量,才能充分挖掘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乐观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的激烈争辩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学问,同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同学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气便愈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必需培育同学创新力量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新课标和新教材注意同学的各种力量培育,特殊创新意识,创新力量的培育,鼓舞同学制造性地学习,就必需努力为同学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二
2022年是美术课程打开崭新篇章的起始年,在众多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美术课程有了全新的方向、标准和意义。5月4日,在骆玲萍老师的引领下,名师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共同在线上聆听许多专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的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
几个小时的聆听,我有一些粗浅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1、美术课程的地位逐步上升。从活动大题目就能看出,美术课程最终要求实现美育,以美育人,这是人们在实现物质满足的基础上,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而美术进入中考等政策的落实,也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于美术的极大重视。
2、新课标对美术老师是一次挑战、一个升华。在专家们的解读中,不断提到对新时代美术教师的要求,尹少淳教授谈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美术老师不能再局限于美术这一方小天地,我们要打开格局,开拓视野。目之所及皆有美,耳听八方美入心,把多元化的艺术进行融合,美术老师的挑战是巨大的,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会,有挑战才有动力,这样的动力能让自己升华,我们可以通过看书、学习、实践等,让自己变的多才多艺,这样的老师学生也一定更喜欢,这样的课学生也一定很喜欢。
3、着眼未来。听了钱初熹教授的讲座,感触很深。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很欣赏、喜欢钱教授的这种未来视角和大局观念,我们现在引导孩子们的所有教育目标,就是为了她们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欣赏的能力、感受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的能力、批判的能力等等。
其实在讲座中,有所感触的东西还有很多,但一时之间还未完全消化、理解,我想在新课标的进一步落实中,在课程的具体实践中,我会有更多的体会。也许前路困难重重,但有了美好的愿景,一切克服困难时的辛苦便都是值得。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三
今年的4月21号,教育部印发了202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标准将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实施,同时也将影射未来十年的教育升学考试。在今年的新课标中,艺术课占总课时比例9%-11%,与旧课标的占比保持一致,但它的.地位和丰富性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印发,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重视青少年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艺术与其他学科、生活、社会、科技等的关联性,加强跨学科教学,重视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主要变化包括:
一、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内容结构。课程结构将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更多艺术课程内容。
三、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新课标整体规划不同阶段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四、增强指导性。新课标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围绕核心素养和开展项目式、问题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五、加强学段衔接。新课标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美术教育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目标,强调教学应符合青少年接受能力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间接性。
那么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面对新课标教学的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大概念引领、学业质量标准这些特征,我们应当提升我们的美术素养、跨学科素养、美术知识技能等等,不断学习,摸索出经验,逐渐去适应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要求。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四
从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旧课标)到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新课标)的印发,本文尝试窥得一些“具体改变”的线索。
相比旧课标而言,新课标加强学科横向连接,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多学科融合为辅线,在学习任务群中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加强学段纵向连接,新课标的学段划分更符合学生的基础,加强学段之间的连接,尤其在第四学段选修课程中,与高中模块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连接关系,增强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一)从艺术实践来看,新课标有更清晰的美术模块划分。以欣赏。评述为例,将身边的美术、中国美术赏析、世界美术赏析、中外美术简史四类学习内容结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指明了方向。
(二)从学习内容来看,新课标以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的养成,将学生持续理解的主线对应于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以下图为例,橙色部分的学习内容将对应欣赏。评述,从任务群的方式出发,学生从第一学段欣赏身边的美,第二学段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第三学段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第四学段概览中外美术史。学生从第一学段养成审美感知的思维习惯,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的美术课堂中,在驱动性任务中引导对美术的感知能力的持续理解,这样的持续理解恰是艺术核心素养的必备要求。
相比旧课标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而言,新课标将学习任务分为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视点集中于“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向”。内容要求详尽的阐述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侧重点,对于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提供了建议;学业要求则为教师评价要点给予了参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会偏离课标,而是以教学设计实际落地课标。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五
上周我参加了海口市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个人认为此次培训举办正得时,对新任教师而言,意义重大,也使我获益匪浅,收获颇丰。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要当一名教师尤其是当一名学生喜欢的美术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海口市十一小任教之前,我一直都在私立小学担任美术教师,较少参与此类大型的专业性培训。今年我有幸成为海口市一名公办学校教师,对我而言,此次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我非常珍惜此次培训机会,每次上课我都尽量坐到前排离老师最近的位置,就是为了听得更清楚,能随时向任课资深教师请教,解疑答惑。此次培训我们的教师都是市里非常优秀的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很强,知识范围很广。尤其是美术教师施琼英主讲的《美术新课标准解读》,非常专业,深入浅出。施琼英老师将很多知识点都讲解的很透彻,课前还给我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从这点可以看出,施琼英老师是一名很负责任的教师。通过课前小调查了解了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对我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就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突显的是视觉性,人文性,实践性和愉悦性,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陶冶情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有四大学习领域,在本次培训之前我较少关注这四大领域,也不是很清楚这四大领域的相互关系,没有注重这四大领域在每个学年段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知道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这两个领,让我更加明确了中小学教育理念和目标。
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改变了以往的课程目标,更加具体,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与生活紧密相连,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提高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美化学生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且适用统一的尺度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课标既注重结果激励,也重视过程激励,能够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五、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只是一味的提高学生的技能,学生都成为了老师的复制品。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因为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当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让学生在合作实践当中学,学后再进行合作实践,从而营造高效而又快乐的美术课堂。
综上,我认为美术课想要上好,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美术课堂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和愉悦心情,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有很多文化课教师羡慕我们美术教师,他们印象当中的美术老师上课就是让学生画一幅画,我想这只是他们对我们美术课堂的片面理解,其实学生画画仅仅是我们美术课堂的组成部分而已,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兴趣,完善自我。对此我认为,要上好一节美术课,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专研,怎么样让学生爱上我们的美术课堂。犹记得我在私立学校任教时,有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妈妈告诉我,说我的小孩每天问我今天是不是星期一,因为她的小孩希望每天都是星期一,每天都有美术课。当我听到这句话我很高兴,因为我觉得我抓住了孩子的爱美术的心。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六
近年来,我国美术教育发展迅猛,新课标美术教育的推出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新课标美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学习新课标美术,我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新课标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学生更多地只是照本宣科地模仿画师的作品,缺乏创新意识。而新课标美术教育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看到学生们勇敢地尝试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作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其次,新课标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不仅仅包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还包括对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新课标美术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同时,新课标美术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通过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艺术素养,学生才能真正欣赏和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再次,新课标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新课标美术,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观察和欣赏艺术作品,还学会了理解艺术的内涵和意义。他们能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艺术作品的解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此外,新课标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个人对美的喜好和鉴赏能力的体现。在新课标美术教育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他们能够准确地发现和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培养了自己对美的敏感度。这不仅对学生日后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新课标美术教育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交流平台。在过去的教育中,学生们一般只是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而新课标美术教育倡导学生之间的自由交流和合作。在学生们开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们能够与其他同学分享创作心得、交流艺术思想,互相鼓励和帮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创作能力的提高,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新课标美术教育的推出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学习新课标美术,我们不仅学到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艺术素养、艺术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新课标美术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七
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一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美术新课程标准xx版出台后,网上也陆续看到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相比xx年颁发的课标实验稿,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xx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后又通过教育局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让我理清了些思路。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淮的关键所在。xx年刚刚开始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制定主要是基于对原有课程的反思,提出以往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生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进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美术课程变革。此次xx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除了对原有内容的梳理和肯定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xx年颁布的美术课标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这提高了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学科地位,明确了美术学科的课程性质。但是,人文性质的宏观提法也导致了美术课程自身特征的模糊。xx版的美术课标对课程性质给予了准确定位和深入阐述,对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人文性的认识更加清晰和丰满。xx版美术课标修改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把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美术课程的工具价值进一步得到提升。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所在。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一直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具体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赏者以审美的认识、教育和感染的作用。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美术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初衷。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提出“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可以看出美术课标立足于21世纪的视觉文化时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术课程丰富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纪人才的视觉文化意识建构和创造力培养要求,基础教育的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方式的学习,而是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质教育,是学生人生发展不可缺失的精神营养。美术学科的价值,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醒、激发、鼓励”。两版新课标都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要性贯穿始终: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成功的美术教学除了对美术学科的教学价值外,还对学生的品格、素质、能力、习惯、思维、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润物无声给人是骨子里的东西,将伴随人的终身。
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面貌,而课程面貌的具体呈现当然是课程内容。xx版美术课标课程目标部分变动较大,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充实和调整了总目标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随后调整了目标表述的文本结构,总目标下面分述了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而且在每个学习领域中对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内容也依据三个维度来设立,条理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全面。分目标由原来的表格式调整为文本表述,既避免了原目标中各个学段在同一学习领域中的目标重复,又使分目标的表述语言更精练。
课程内容的说明更简洁,各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有两个学习领域的变动比较大,一个是重新组织了“设计·应用”的内容。第二是增强了“欣赏·评述”的内容。除此之外,新课标将原来的“评价建议”调整为“评价要点”,内容不再以“是否”开头,这说明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肯定或否定的,而是更加全面。对于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表述更加明确,教师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对照,既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发展需求选择三维目标的侧重点,又不以偏概全脱离美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这其实是对课程总目标的细化和丰富,是美术课程目标完整体系的一部分,从整体入手,然后分解阐述说明,最后在具体实施时回到整体把握。帮助美术教师深入地把握美术教学追求。
xx版新课明确指出标“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理念,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通过美术这一活动形式来发掘孩子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孩子们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种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紧紧联系客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能力。因势利导、全面有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不仅要求传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从每个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气质出发。进行灵活而具体的双边教学,才能因材施教,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培养和发展具有个性特征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习和探索中得以健康发展。成为具有终身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育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所以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追求的目标。
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两版课程标体验性学习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尤其是xx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在美术活动表现评价时,则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能力,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这又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评价精辟的阐述。
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教学指导,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对美术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其真正的精华在于教师要以丰厚的教学技能,出奇制胜的教学设想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叩开教育之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推动每一个学生终身美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八
通过学习新课标,体会到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仍旧是:生物新课程面对全体同学,同学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重视同学的共性化进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培育。充分体现学问、力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但做了很多的修改。详细心得总结如下。
“科学探究”主题:在进展科学探究力量方面,将“实施方案”中的“评价证据、数据”改为“尝试评价证据、数据”,适当地降低了对同学的力量要求。出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沟通”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的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同学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明显比较适合学校同学的实际水平。
“生物与环境”主题:原“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要求提的比较高,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原要求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同学能“把握内在规律联系;与已有学问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供应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而现要求属于了解水平,只要求同学“再认或回忆学问;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现要求明显减轻了同学的负担。
“生物多样性”主题: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的要求提的比较高,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这就使原先要求达到“领悟水平”(具有稳定的态度、全都的行为和共性化的价值观念等)的高级的情感目标要求,变为“反应水平”(在经受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推断;做出相应反应等)的中级情感目标要求。
《标准》在“生物多样性”主题中的变化包括详细内容增加了“苔藓植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内容比较广泛,同学学习后对地球上的生物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熟悉,这种熟悉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明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目标指向是公民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九
“高中英语课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这句话在整体上、宏观上对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做了定位,也对英语老师的教学职责做了规定。英语课程是育人的手段,在除去英语学科自身核心素养之外,该学科还附带了许多其他功能。此性质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呼应。
(二)基本理念。
第一、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想这是对不同学科的教学都会有类似的要求。简单地说,今天我们强调学习了外语是为了洋为中用,是为了增强文化自信,为了弘扬祖国文化,走向世界融合的同时强大祖国自身。培养的是走向世界的站直了的中国人。怎么操作?需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涵,渗透这样的理念。看来,英语教师必须让自己热血起来,充分了解到祖国的强大,也了解到存在问题,但是最终还是为了发展祖国,增强实力,所以挖掘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是分内的事。
第二、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实现这部分,关键是把握好课内和课外,选修和必修之间的关系。值得质疑的是:如果高考不改、评价制度不改,有多少老师和学校会拿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开设选修课呢?换句话说,教有余力、学有余力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教育思想足够前卫的单位才有可能真正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对于多数而言,只能停留在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上。
第三、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在“用中学、做中学”的意识和能力。这意味着教师的观念要做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变化必须引起注意:一是要转变观念。我们的教学不能照本宣科、不能以考代学、不能以练代讲。要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在不同主题下、不同语境中“使用语言”完成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交流活动。二是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这一点太重要了,也一定是很多老师缺乏的。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不得已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平时的教学就要随意多了,或者谈不上设计,更谈不上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真实意义?我以为把活动与现实生活联系、与现实社会联系,打通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网络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开放的世界中。谈到这里,显然这对学校教学硬件的配备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想一想,把精力都花在做试卷上的老师怎么可能有心思进行资源整合和课堂教学设计呢?前者能解决一时需要,后者却是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第四、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课标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但是没有讲明“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之间的关系。怎么突出学生主体?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如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如何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核心素养如何可以被测评呢?个人感觉到,这一点非常难。如果在这一点上得不到突破,那么新课标落实就是问题。大胆预测一下,今后考试试题应该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第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丰富英语课程学习资源。对于现代技术,要持有开放态度,但也不能唯技术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资源获取、个性化学习、针对性评价和提升。这一点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获取更广泛的资源,更符合自己兴趣的学习资源,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计划,这有什么不好呢?总不能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啊!
(一)学科核心素养。
总体上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原来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关键词上对比,核心素养凸显了“文化”、“思维”,知识、过程与法方法以及价值观融入到了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中去了。当然,我们原来不提核心素养的时候,也会关注“文化和思维”的。其实,表述上的转变也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让中国的课程和教学的话语体系能够走向国际,二者在本质上没有重大差别,学科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我的感受是:新的.表述似乎分块更清晰。不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还是用“文化品格”更好,内涵更丰富一些,涵盖了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文化包容、跨文化交流等要素。新课标,并非最完美。它也只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一个指导性的工具。
(二)课程目标。
我认为英语教学的本真目标是开启学生智慧、发展言语能力、培育学生的直立精神,让学生成为具有中国心的世界公民。
(三)课程结构中要关注什么:校本选修课。
新课程包括必修课(毕业要求)、选修性必修课(高考要求)和选修课(提高类)。个人觉得学校的校本选修课,还是难以落实,因为它取决于太多因素,如:课时、经费、师资力量、教师精力、考试评价等。学校只有在这方面进行大的变化,才会推动校本课程的开设,这件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无论从家长、教师还是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来说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也是中国的怪现象!那么谁来做,有兴趣的教师先做起来。
(一)主题语境。
这是英语新课标“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主题,主要分成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三大主题,然后分出主题群,再分出主题语境内容要求。个人觉得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是不是可以采取“还原”的思维方式,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一定要这样分吗?事实上,他们是相对独立的块,彼此还是联系的。比如,“个人职业倾向”,就不可能是单单“人与自我”的问题,可能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问题;“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异常”,也不一定就仅仅是“人与社会”的问题。所以,既要用相对独立的观点看,也要用普遍联系、整体的思维看主题语境。这样,可以让教学语境的设计更具有灵活性。主题语境是个工具,建立主题语境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实现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二)语篇类型。
应该用系统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这一概念,把语篇看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语言单位,利于在整体中把握局部知识,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迁移。该部分列举了十多种语篇,并提出一个概念---“多模态”语篇。什么叫做多模态?我们运用各种感官获取各种可能的互动意义,那些可以提供意义的存在就是多模态语篇。当然,这是我的定义。多模态外语教材则是指“由多种模态共同组成的外语教材,包括文字、图画、表格、录音、录像共时或者按一定顺序出现。其中,文字显然还是起主导作用,但不再是一种模态独尊的局面,而是多种模态竞相争艳的局面。可以这样说,现在英语教学不仅仅要运用主流的信息传递工具(文字),也要发挥非文字(口头、音像制品、图表信息)传播方式的作用。个人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当前信息时代的新发展相一致的。应该引起一线教师的注意,至少不能“唯书面文字”。
语篇教学,重要的是如何搞清语篇内部各种复杂的关系,前提是这篇文章是良好的有机整体。否则,不值得耗时。精选语篇很重要。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要关注语篇的类型和语篇的风格;二要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教学,换句话说,就是任何局部的理解都必须站在语篇全局的角度加以考量,这是重点;三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语篇意识,让他们也具有这样的学习策略;四是所有语篇的分析也仅仅是手段,不能为语篇而语篇,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取作者的意义、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
(三)语言知识1:语音。
这里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侧重运用语音表达语义,重读、连读、爆破、停顿、节奏、重音和音调等技能都应该是服务于意义的,同样学习者也应该学会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获取意义。这是需要大量听说练习才可以达到的。《课标》谈到借助于诗歌,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我认为著名的演讲也应该是非常经典的教材!
(三)语言知识2:主题语境下的词汇。
怎么理解主题语境下的词汇学习活动?比如设计:occupied,思考该词会在什么样的主题下出现?人与自我,谈论自我时间安排的时候;或者人与社会,谈论一起外出的时候。都会涉及occupied,举例说,iamoccupiedwithmyarticleandsorrytobeunabletogooutingwithyou.换句话说,不能无厘头地扔给学生一个短语或是一个例句。词、句、篇和主题必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备课的时候作为教师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教师的知识面必须足够广泛才可以,广泛阅读英文报刊,了解社会时事,并且有意识地把杂乱的信息归整到不同主题语境中,便于迁移运用。当然,不同主题间也是彼此联系,马克思主义不是强调要用普遍联系的观念看待问题吗?譬如:最近中国游客在泰国遇难,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综合体现。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都可以做一些分析。为什么要在一个主题下进行词汇教学?这是指向学生英语素养的。同一个主题,它具有统整的功能,易于帮助学生形成框架的知识,根据学习心理学,越是框架的东西,越是容易被迁移运用。如果要建造一个房子,我们首先也是有个图纸和框架,进行专业的设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才会细致地考虑窗户如何设计。而不是首先考虑窗户的设计。因此,这样想来,我们的词汇教学就必须放在一个主题下进行,如果一个单元是一个主题,就要一个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的设计。由此可以想象,单元教学设计和主题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线教师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三)语言知识3:活动中的词汇。
新课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语言能力,不再说语言知识,是提高了一个档次的要求。技能,就是在变化的新的语境中依然能够发挥作用。就如“开车”,在农村里可以开,到了城市里依然能够驾驶。如果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那就是“素养”。同样,一个词汇,如evolution,学生不仅在课文中懂得它的意思,还能够在不同场景中再认,恰当地运用,甚至于创造性地运用,达到思想、情感或是认知上面的增值,那就是一种素养,就是英语学科的素养。举例说,学生能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这样表达中国的反腐进展,overthepastfewyears,chinahasevolvedanexcellentsystemforpreventingthepublicofficialsfrombeingcorrupt.这里的evolve的运用就能体现出学生的素养或者,evolve融入到学生的素养中去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素养”是一个综合体现,涉及学生知识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习策略,乃至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此句中,学生需要了解国家时事,对这类事情有一定的自我判断,努力尝试学以致用,并且意识到如此使用是恰当的。因此,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当涉及“素养”的教学设计或是评价的时候,必须采取综合的视野和融合的手段才是实现了课标的本意。素养,因为是融合的,是与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认知集合在一起的,所以才会是可以“带走”的,可以在新的复杂情境中被运用。
(三)语言知识4:词汇的分级要求。
就必修课程而言,在这一块从方法和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要让学生体验运用词典等资源,理解语篇中的关键词传递的意图和态度。这句话里渗透了目标、资源策略、具体方法要求。学生需要掌握构词法,掌握词性变化规律。这在以往强调不多,也是学生在运用词汇时经常犯错的地方,并且能够用来理解和表达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我以为,在这里又一次突出了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必须对“主题”关注。这是核心素养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前也谈过,但是没有放到课程方案中来要求。以前是少数探索者的行为,现在要转变为一线教师的共识。如果我们还在零碎地教授单词,不借助于主题实施词汇教学,那就不能很好地体现课标的要求。那么课标要求的依据在哪里?我以为,其有着心理学、脑科学和教育学的依据。我们一线的教师往往会轻视理论,其实,理论研究真的不能不重视,它们来源于实践,是在大量实践基础和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经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方法而形成的。只有,不怀疑,才会坚定地去践行新课标理念,也才能借此机会不断提高自己。
“在语境中,依据不同的主题,运用词汇命名、描述、阐释等。”这里对学生的词汇能力提高了要求。以competence为例,学生需要在某个情境比如“谈论教师”,这是涉及“人与社会”这个大主题的。学生在对话问题或是书面文体中谈论以为曾经的教师的工作能力,他会用competence来描述或说明老师的教学能力。于是有了这个句子frommyexperience,david’scompetenceasateacherisunquestionable.同样,这句话也蕴含了讲话者的情感、态度,通过恰当地使用competence一词,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我们知道,competence表示theabilitytodosomethingwell.所以,上一句话充分体现了运用者对这位老师能力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说,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都必须关注“语用”。
从选择性必修的角度来看,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复杂的语境;积累词块;词汇的内涵和外延。这些在以往的论文中作为先期探索会经常出现的术语,现在要成为指导我们日常教学和英语学习的要求了。我认为这三个关键词同样蕴含了大量的先进的理念和策略在其中。复杂的语境,意味着学习者能在多变、多样、较为高级的语境中使用词汇;词块,意味着教学和学习中,在主题大概念下,聚焦于意群的整体学习和运用,蕴含了组块记忆和意义学习的原理;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意味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都不能停留于浅表学习。例如,在下列句子中:thatmeans,ineconomicterms,thatthegapbetweenmenandwomeninchinaisamongthenarrowestintheworld.此句中,谈论的是中国男女收入对比。学生学过intermsof,这里ineconomicterms就是变式,作为意群来掌握,表示中国男女收入目前相对差距缩小。言外之意,女子越来独立。因此,语言学习者不能就看表面意思,要习惯寻求字里行间的意义。词块和语句承载着文化、思想和情感。文字,是一种符号,是它们的表征,要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就必须经历形象或抽象的“解码”过程,要习惯于这样的思考才行。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十
期盼美术新课标已久,当看到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后困惑也很多。今天,通过观看《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各位专家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解读报告,解开了我心中关于实践新课标的诸多疑惑,让我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如何教,怎么评”。
艺术核心素养的重点指向,是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体悟,以及思维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结果导向。这对我们美术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理念转变。应该从注重“教什么”到关注“为什么教”,更加注重关注个性的需求以及与之联系的生活逻辑,从而整体提升元认知教学理念的“大概念”。
其次是素质提升。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应该具备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等。如何才能具备这些素养?关键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以及美术综合能力等。
再者是评价升级。艺术新课标强调体现艺术学习特点,要求优化评价机制。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怎么合理评价?朱敬东老师在报告中,就强调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评价原则:坚持多主体评价,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引下,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美育新征程。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十一
从美术学科来看,新课标里明确提高了艺术学科的比例,我们作为未来的美术老师,应该看清背后的含义。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的定位,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美术地位变高了,我们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主科一样,我们要与传统的.主科老师争锋。基于尹少淳老师对新课标作出的解读:“音乐、美术学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证这两根支撑中国艺术教育大厦的大柱子不倒,同时新三科缠绕其上,最终呈现出融通、跨学科的效果。艺术新课标既有大综合,也有小综合。”我认为,美术老师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取经。老师应该构建的是“未来”课堂,而不在是单一的传统课堂。美术课堂不仅要有学科内的深度,也要有学科间的广度。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十二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观念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标美术作为我国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其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关于新课标美术解读的讲座,深刻感受到新课标美术的独特魅力。在这场讲座中,我对新课标美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等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本文将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新课标美术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艺术修养提升。在讲座中,老师提到了许多新课标美术的教学理念,如“尊重个性”,“厚积薄发”,“育才为艺”等。这些理念将传统美术教育中注重技法传授的一面放到了次要位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二段:新课标美术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美术注重实践与探究,采用了许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讲座中,老师介绍了许多可以落地的教学方法,如绘画实例分析、艺术作品解读、现场创作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欣赏和解读艺术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参与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质疑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美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在讲座中,老师讲到了“审美启蒙”和“审美养成”的重要性。他们强调对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立评论和批判能力。这些培养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加敏锐,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更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这种价值观培养不仅对于美术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新课标美术的启示与思考】。
新课标美术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首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发挥的机会。其次,我们需要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最后,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养成,使他们能够发现、欣赏和理解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尾】。
综上所述,新课标美术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价值观培养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和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应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相信在新课标美术的指引下,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学生,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十三
此次课程认同于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划分。
知识和技能是美术教育的本体,需要始终得到重视和强调。这是美术教育的“私域”所在。而美术教育的“公域”则可以表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如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等)。据此推知,美术教育具有三种形象的说明:“自私自利”的美术教育、“大公无私”的美术教育与“公私兼顾”的美术教育。前者更为强调教学中对美术本体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者更多强调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及多方面素质的影响(如学生创造力的实现、道德感的孕育),后者则兼顾以上两个方面。整体观之,我们提倡“公私兼顾”的美术教育。但不能过于极端,知识和技能仍始终应是现当下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是对学生学习整体发展状况的强调。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能力与方法。然而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往往过多强调教师将现成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加以灌输与传递,缺失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形象地讲,也可以称作是“觅食能力”。而强制地灌输学生既有的现成内容,这往往会受到学生一定的抵触与反感。所以,教育者还应让学生享受知识学习的过程本身。此外,未来的教育需要学生准备与习得多方面的能力,要知道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就等同于自身的终身职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变通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现今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此次美术课程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中人,都需要具有健康心态与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此次美术课程标准也将其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这是近十年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然而现在多有提“转变学习方式”,但“转变”一词过于强烈,这意味着和过去的决裂。基于教育实践来看,转变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不是就意味着对过去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的全部抛弃?不尽然。接收式学习也有其价值,如提供系统的知识、教学效率高、比较经济等。此次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评价在过去的功能被局限于甄别和选拔,现在的课程评价更多强调“促进学生发展”。在此观念指导之下,多主体评价、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等新的评价方式也很多,分别应得到教学者的重视。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十四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带着期待的心情研读了新课标。研读下来发现新课标更加强调素质指引、问题导向、情景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学习体会。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希望通过更多真实性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的情境创设中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三、学习内容融洽,注重知识的整合联系。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融合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通过知识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的联系和架构,提升综合能力。
四、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在2011年版美术课标中的评价更多于课程的评价,但是在2022年版艺术课标中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既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也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品格、能力的发展这种整体素养。
对于这次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我思考到要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全面发展。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心得篇十五
通过这段时间研读小学美术新课标,我收获很多,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摆设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比如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用泥做成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摆设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一堂堂生本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消防工程施工方案汇总(汇总12篇)
- 最新联欢会主持词例文范本(通用20篇)
- 抖音的励志创业文案句(汇总15篇)
- 最新储备店长竞聘演讲稿(模板12篇)
- 商会会长轮流值班制度 商会工作制度(九篇)
- 2023年除夕的英语汇总(实用20篇)
- 最新美德故事(汇总14篇)
- 教师因材施教(通用15篇)
- 纪录片策划方案(汇总14篇)
- 昆明的雨教案 八上昆明的雨教案(二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